第一篇:发电企业易发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自查报告
xxx公司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自查自纠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公司《关于xxx通知》,按照要求,xxx公司结合年中党风廉政建设自查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全面审查集团公司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深刻剖析公司人事管理、账务管理、燃料管理和招投标等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开展监督,积极研究治理措施,根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现将自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面部署自查工作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通过文件传阅,党政联系会,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对文件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学习。并按照xxx要求,积极研究部署自查自纠工作。
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公司纪委书记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察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开展易发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自查自纠工作,并组织重点岗位人员对治理措施进行研究与制订。
二是狠抓自查深度。公司自查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自查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开展自查,要客观深入、实事求是,深刻揭露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积极研究治理措施,将问题及时根除,将风险规避到最小。
二、易发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自查情况招投标及物资采购方面。公司严格执行xxx招投标管理制度,并结合公司实际制订发布了竞争性谈判及询价采购管理制度,各项物资采购工作均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今年以来公司共进行招投标及物资采购xxx项,其中xxx万元以上的项目xx项,均报河南公司进行集中招标。xxx万元以下的项目xxx项,全部采用自行招标或询比价采购,在设备选型上,公司要求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及设备要求提交设备选型资料,坚决杜绝与设备供应商私下接触的行为,一经发现,严格查处。经营管理工作人员认真执行网上采购工作流程,监察部不定期对网上采购进行抽查,公示时间、方式、范围、信息均合乎要求,未发生违纪现象。在开标及价格谈判上,公司始终坚持做到让监察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并现场宣布预中标人或敲定谈判价格,确保招标和谈判程序符合规定。
燃料管理方面。一是认真做好燃料管理各环节的廉洁自律建设。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廉洁自律建设,严格落实燃委会等各项工作制度,凡属燃料管理相关的重点工作,必须经公司燃委会集体讨论通过,燃料管理各项重要工作流程必须经相关部门共同会签,确保了燃料管理工作的规范、稳定运作。公司纪委注重加强燃料管理人员的廉洁教育,纪委书记曾先后五次亲临现场做廉政教育,并对个别人员进行重点谈话,进一步深化廉洁从业理念。党支部除利用“三会一课”加强廉洁教育外,还坚持每月进行廉政分析、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教育职工主动向组织汇报廉洁从业心得,从心理上及时铲除腐败滋生的苗头。二是认真做好地方煤入厂煤验收环节的管理与监督。自公司xxx年xxx月份开始启动地方煤采购工作以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地方煤入厂验收的检查与监督。严格执行双采双化,保证煤样的代表性及热值的准确性;及时成立职工燃料监督岗,扩充监督力量,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力度;适时召开地方煤供应商座谈会,宣讲公司燃料管理工作流程,引导供应商与公司燃料管理人员共同建立起高效、廉洁的工作秩序。
资金管理方面。自公司成立以来,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集团公司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从严从细抓好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审批流程,凡是大额资金的管理使用均由公司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财务管理人员配置严格按照xxx要求,全部持证上岗,内部牵制机制落实到位。资金管理制度共建立完善11项,其中对财务人员回避制度、定期轮岗等重点环节都做了严格要求。同时,本次自查借助于资金管理效能监察整改工作,又对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监察人员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全面跟踪,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人事任免方面。公司严格遵照xxx相关制度要求,建立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在干部选拔中坚持工作原则、严格任用条件,严肃工作纪律,选拔过程坚持集体决策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了公司重要干部选任工作全面受控和有效执行。同时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前征求纪委意见的工作制度,组织开展新任命中层干部任前廉政考试、集中廉政谈话,同时将其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有效确保了用人的公平、公正。xxx年,公司完成重要人事任免事项x人次,选拔出的中层干部为公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集团公司全面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按照xxx要求,以进一步巩固审计成果,严格问责,强化整改,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为指导,公司对照xxx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一是提升工作高度。公司把审计整改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工具,作为企业完善经营机制,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整改工作,对照审计发现问题,逐条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同时系统内审计中发现的各项问题,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开展自查自纠,严防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二全面整改落实。针对集团公司审计发现的xx项问题,公司认真对照整改明细表,结合审计工作底稿、风险内控评价底稿和风险及内控缺陷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整改计划,坚持做到整改一项,固化一项,针对制度机制不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针对执行不到位的,及时完善保障措施,加强过程控制,对相关工作人员实施专题教育。截止目前xx项问题已经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各项工作机制已建立完善。
三是深入开展自查。结合集团公司系统内存在的典型案例,公司也认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开展学习和深入讨论,并进行自查自纠,避免类似情况在我公司发生。一是针对个人借款长期挂账的问题,公司对个人备用金实行每三个月清查一次,对于个人借款长时间不报销、不归还的财务拒绝其再借款。二是对于工程款、设备款、质保金的支付,公司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比例、支付方式支付,支付工程款时必须附工程形象进度表,同时要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签字,严禁超付、预付。三是针对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公司制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对会计凭证、合同、报表、审计报告等会计资料进行重新整理,确保各项会计档案规范、整洁、便于查阅。四是坚持做到每月月底对仓库进行稽核,确保仓库账目与财务账目相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2—3次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监督工作情况
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按照xxx要求,结合公司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了竞争性谈判及询价采购监督管理制度、燃料管理监督制度。公司各部门高度支持监督部门履行监督职责,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各项制度中明确规定监督部门融入管理流程,参与工程项目、燃料物资采购、招投标、资产处置、人事任免等过程的监督。
监督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司以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廉洁从业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为目的,在原有的日常监督工作基础上扩大范围,将监督工作延伸至煤场管理、设备选型、后勤保障等各个领域,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监管,有效促进了公司各个环节管理的规范化。
监督模式进一步优化。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较多,监督力量薄弱的问题,公司创新监督工作模式,在坚持做好现场监督的前提下,为监督人员开通了燃料采、制、化全过程监控录像的权限及网上物资采购监督工作权限,改善了监督力量不够、监督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有效发挥了监督工作的时效性和长态性。
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力度,着重对各项重点工作的程序、细节加强监管,不符合规定的及时予以制止,并做详细记录报请分管领导批示,决不给腐败行为留有任何可乘之机,避免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化、走走过场,保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工作的良性运转。
五、2012 年以来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情况 公司纪委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工作,畅通来人来信举报、电话举报、网络举报等各项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严格的信访登记制度,要求纪检监察部门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逐件进行认真分析核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进行调查和处理。坚持把责任追究作为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点,经常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重点岗位人员的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信访案件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信访案件查办管理制度,强化办案指导。通过有效的监督,xxxx年以来,公司未发生违规违纪案件。xxx公司
x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防治腐败工作探讨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防治腐败工作探讨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就提出“党的纲领是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是腐败的总根子。只有铲除私有制,才能消灭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一切腐败现象。”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斩钉截铁地告诫全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
2011年两会后的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消除腐败土壤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可见,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前途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
本文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存在的具体现象、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分析,论述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防治腐败工作对于我国当前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完善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败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各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会出现许多矛盾和问题,最终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防治腐败工作的研究,对有效巩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入研究如何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继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就本人对反腐败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认识谈一些个人的想法。
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存在的具体形式
重点领域以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的管理为核心,主要表现在人事选拔任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司法等关键环节。
1、人事选拔任用方面。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仍存在不够科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制度不够健全,流程不明确,缺乏民主,用人视野不够开阔,盲目提拔等。
首先,人才选拔任用中易出现“一言九鼎”。“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依然具有绝对权力,由此引发的腐败问题此起彼伏。日里温情脉脉的“礼尚往来”,往往内裹权钱交易,而“礼尚往来”的对象多是掌握着“一言九鼎”之权的“一把手”,各级“一把手”也因此成为节日腐败的高发岗位。这是一起荒唐的诈骗案——山东省齐河县警方在侦破一起案件时发现,只有小学文化的无业游民时国祺雇人仿冒县委书记的签名,竟让33人顺利进入该县各党政机关工作。虽然骗术不“高明”,但骗子却成功地钻了回“一把手”说话“顶用”的空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对“一把手”在用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仍有不小的空隙。“一把手”在人事任免权上的“一言九鼎”,给买官卖官者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同样,吉林省白山市原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李铁成在担任靖宇县委书记期间,6年里将全县500余名干部调整了840余人次,收受贿赂114万余元,完全操控200多名科级干部的命运,科局级干部几乎无一人不向他行贿。为什么总有人逢年过节给“一把手”送礼,就是看重他们在用人问题上有“一言九鼎”之权。在某些干部眼里,升职进步并非一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象征,而意味着先把“一把手”搞定的能力有多大。
其次,“程序空转”让用人制度形同虚设。让“程序空转”,是近年来发生的买官卖官用人腐败案件的一个典型特征。许多地方领导
干部不带头遵守制度履行干部选任程序,往往“先决定后走程序”,甚至出现“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决定普通问题、少数人参加的会议决定重大问题、个别人参加的会议决定核心问题、一对一的口头交待决定特别重要问题”等非正常情况。山西省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在用人上,就很“善于”预先圈定拟提拔干部名单,再授意组织部门“履行程序”。结果,所有的干部选任程序在他这里都失了效,当县委书记仅仅8个月,他通过批发“官帽”受贿及不明来源的财产就高达500多万元。
再次,日常考评中的“空头戏”,也严重干扰了人事选拔任用制度的执行,导致诸多腐败现象的发生。虽然现在实行的“票决制”在评选先优及人事任用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一把手”的“特别推荐”及“私下决定”仍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任用,比如评选先优本应为集体投票产生,却变成了领导私下决定,许多员工毫不知情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在对领导干部的日常考评中,一方面存在单位内部一般干部对于某些领导的真实问题不敢说,惟恐会泄露出去遭到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参与考核考查的上级主管单位人员与被考核考查对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否说真话、做公平考评并不是确定的。因此,有时会出现某些干部犯了错误依然得到评优、提拔的现象。
2、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方面。招标、投标、物资采购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腐败现象易发的关键环节。不论是行政单位,还是企事业单位,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历来是腐败的高发区,“吃回扣”的现象可谓人人皆知。一些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利
用职权和影响,给项目建设单位指派信得过的施工单位,从中捞取好处;一些领导和建设项目负责人利用工程承包发包违法乱纪,提取回扣,收受贿赂;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得到承包权不惜血本用钱铺路„„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吃回扣”现象,无声无息地上演着一幕幕腐败悲剧。如武汉大学四校合并后,每年物资采购金额在3亿元左右,其资产部原部长、采购中心主任成金华,先后收受12家供应商贿赂,累计金额40多万元。2004年四川高校发生的“教材腐败系列案”,共涉及10所高校和2所中专,共42人,涉案金额高达1 000余万元,其中3名县处级干部贪污受贿100万元以上。
3、司法方面。公、检、法机关这些历来在老百姓眼中“为民做主”的部门,近年来却频频被卷入“腐败门”。2010年8月13日,周穷因严重违纪被重庆市纪委批准“两规”,后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自2001年至2006年,犯罪嫌疑人周穷在担任重庆公安局渝北区分局政委、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期间,先后结识了渝北区涉黑团伙头目陈知益、陈勇等人,并逐渐交往密切。周穷明知该二人在重庆渝北区有组织地实施了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仍利用职务帮助其逃避公安机关打击,采取给办案民警“打招呼”、直接为其通风报信等手段,包庇、纵容黑社会组织,并从中收受巨额贿赂,致使陈知益、陈勇分别为组织者的两个黑社会性质组织在渝北区范围内做大成势,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
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腐败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1、从主观方面分析,根本原因在于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具体
来说,一是个别领导干部法纪意识淡薄,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放松党性锻练,在是非面前丧失原则立场,经不住权钱诱惑,在利益面前迷失方向。二是人生观发生扭曲,当领导干部的动机不纯,个别干部思想意识差,为政不廉,认为当“官”就是为个人及亲友谋取利益,“公家的便宜可以随便占”。三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够牢固,认为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贪图享乐、违法乱纪的事情是“正常现象”,显然,公仆意识自然是为数甚少。四是个别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化,廉洁从政意识不强,总认为“一个人说了算”。
2、从客观上分析:一是思想教育薄弱,仅对在职干部进行教育,宣传教育工作面不够广、不够深入,反腐倡廉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现行各种体制不够健全,相应的操作流程建设滞后,且一些管理制度仅仅停留在文件上,未真正执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三是人民群众维权意识不强,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往往认为个人力量无以换回或投诉后会招来“灭顶之灾”,只好听之任之。四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干部权力行使没有很好地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存在决策不民主、不透明问题。
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败措施
总体思路为“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关键,以监督为保证”
1、以人为本,以教育为首,从思想上控制腐败。
首先,严格把握反腐倡廉教育的最佳时间。将反腐倡廉教育与各类中、高等院校教育相结合,设立反腐教学科目,切实扩大反腐倡廉教育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力,逐步实现从源头上控制腐败。在领导干
部培养过程中,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一项基础工作。例如,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初任培训中,增加廉洁从政内容,通过早期培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廉洁从政理念。在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教育活动,组织他们参加实践锻炼、关心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促使他们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内化为勤廉从政的精神动力。在领导干部任职前,开展廉政法规考试试点,总结推广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廉洁从政知识测评内容;在民主推荐干部时,充分体现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要求,形成尊廉崇廉的用人导向;在干部考察时,注意了解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提醒,促其认识和纠正。特别是,在选拔任用干部前,要听取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新提任领导干部,党委、纪委或党委组织部门的负责同志要与其进行廉政谈话,明确纪律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次,加大反腐思想教育的力度。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开展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引导领
导干部深刻认识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再次,丰富反腐教育的内容。要重点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这其中就包括加强党内健康政治生活教育,促使领导干部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认真开展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权力为人民所赋予,始终正确看待手中权力、所处地位和个人利益,做到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教育领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规范日常行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领导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领导干部培养健康情感、消除心理失衡、塑造健全人格,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最后,不断改进教育方式。一方面大力开展正面典型示范教育,注重培养、发现勤廉兼优先进典型,表彰典型人物,宣传典型事迹,弘扬典型精神,激励领导干部见贤思齐、勤廉从政;另一方面,深刻剖析典型腐败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组织领导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使领导干部引以为戒、防微杜渐。此外,岗位廉政教育也是将加强的教育形式之一。针对人财物管理等不同岗位特点,通过查找岗位思想道德、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
等风险,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防止腐败问题发生;围绕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强化对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廉政风险意识的教育。引导干部进行自我养成教育,让领导干部始终做到自重,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家庭、珍惜自己的荣誉,自觉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防止他们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规范意识,有力推进反腐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健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工程建设及项目投资的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各类专用资金使用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各类资金去向,保证合法合规。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完善管理职责与执行职责分离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严格规范村级小项目建设。抓好法制建设,尤其对“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等情况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修复“漏洞”,健全各类制度。对所有制度的执行情况跟踪通报,对违法违纪情况严惩不贷。
3、完善反腐工作监督体制,巩固反腐工作成果。“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财政局官员李华波伙同他人,将财政局基建专户资金9400万元人民币转移侵占,案发前潜逃。”这条消息一发布,就引起强烈反响。人们通常认为,“大官”有大权,贪污受贿的机会就多;“小官”权力小,贪污的金额应该不会太大,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尽然。近年来,类似李华波这样的“小吏”变身“硕鼠”的案例,已非首例。山西临汾蒲县煤炭局原党总支书记郝鹏俊案,被查获3.05亿元违规违纪资金;吉林省的一名基层法官,大贪5300万元执行款。为什么“小
吏”会变身“硕鼠”?监督不够应该是一个因素。相关部门往往把监控的重点对象集中在一些职位比较高的干部身上,从而忽视了对“小人物”的监管,使得一些人可以利用职务便利,“小吏”变大变肥。那么,如何做到切实有效的监督呢?第一,建立有群众监督与媒体监督参与的立体监督机制,与体制内的监督机制形成互动,相辅相成,把那些“实权派”“小人物”的管理监督也纳入到管理监督的体系之中,对他们经常进行检查、督促。第二,对于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建立交流机制,定期轮岗,减少其犯罪的几率。第三,对那些具有人事权、财务权、审批权等重点岗位,切实落实财务、审计、审批等制度规定,定期检查、有效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想贪的人无从下手。总之,只有把科学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并坚持下去,才能遏制各种“小权力”的滥用。从“量”的角度做好反腐工作,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防治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继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对促进“十二五”目标胜利完成、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彭阳县分公司党支部 董蓉蓉
第三篇: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预防国企腐败工作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预防国企腐败工作
从党和国家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来看,国有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越发凸显。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也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七项主要任务之一进行了专题部署。如何落实“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抓好国有企业的预防腐败工作?笔者认为,关键要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查找、明确工作重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预防腐败工作,以此全面推动企业反腐倡廉建设。
一、国企腐败滋生探源
如何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首先要找出腐败滋生的原因,犹如一个人生病要找出病因一样,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结合分析近几年来查办的一些国有企业案件,当前导致国有企业发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
剖析涉案人员违纪违法的思想根源,无不与理想信念的蜕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有关,面对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有的人放松了学习和思想改造、信仰出现危机、心理产生失衡,当他的权力失去监督,他的贪欲就会占据上风,就这样便滑向违法违纪 1 的深渊。
(二)权力运作不透明
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将权力集于一身,在涉及企业重大问题上,都是个人说了算,不讲民主,这样最容易产生腐败,有的在物资、设备采购、产品销售、工程发包中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侵害了企业利益。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一些人钻制度不完善的空子,侵吞、转移国有资产,挪用公款等,或由于一些企业领导人不注重企业管理工作,粗放管理,使已经建立起的一些好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
(四)是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些企业对权力的运作缺乏有效监督,尚未形成权力约束机制,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职务上是“一把手”,在决策时是“一言堂”,在财务支出中是“一支笔”,副职、班子成员不愿监督,知情的部门怕得罪领导又不敢监督,职工群众无法监督。
打开历史的大门,纵观国内外,廉政建设都是关系到一个执政党和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腐败不除,改革难行,经济难兴、稳定难求。同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党风廉政建设抓不好,就难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改革开放,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反腐倡廉建设既是改革发展的政治保障,更是改革发展的精 2 神动力。
二、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确定“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预防方针。
国资委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贾福兴在2009年中央企业纪委书记培训班上讲话时指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任务重,在落实各项工作中既要把握全局,着眼整体,更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为什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首先,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重点论”来看,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抓住重点,兼顾一般,通过抓重点工作,全面推动一般工作。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既面临普遍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也面临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重点性问题。
预防腐败要消除盲区,要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因此对于普遍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要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特别是对一些苗头性问题,要做到捕风捉影,坚持打小,打早,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但过于注重一般性问题,而不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就不能充分揭示与反映一些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预防腐败工作就难以到位。所以,在抓好一般性问题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加大治本的力度,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
要针对干部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及突出问题,针对腐败 3 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多方力量,运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加大教育、管理、监督的力度,不断健全惩防体系。因此,预防腐败工作必须认识和把握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抓住重点、兼顾一般上下功夫,做文章。
其次,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现状来看,“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方针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与预防腐败工作时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国有企业大案要案频发,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是国有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繁重的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和明确重点,敢于抓重点,善于抓重点,并使之成为推动全面工作的着力点。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机构改革的推进,成本控制的加强,纪检监察队伍的力量逐步减弱,专职政工人员明显减少,纪检监察经费也在逐年下降。如何把有限的资源与力量用到刀刃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点促面,带动全局,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从纪检监察力量的配臵和工作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预防国企腐败工作方法上来讲,预防腐败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合实际,确定预防腐败工作的重点。
结合实际查找出企业预防腐败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才能真正落实“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方针,把治本与预防 4 工作落到实处。尽管不同企业工作性质与特点存在差异,但预防腐败工作的重点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升干部职工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认识。思想意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是导致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不力的重要主观因素。突出表现为有的单位领导没有认识到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领导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任务重,安全压力大,加之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也不存在严重的问题,不必花大力气抓;也有部分单位的领导片面地认为反腐倡廉建设是党委和纪委的事,没有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对抵制不正之风不坚决,对分管人员没有做到常敲警钟,防微杜渐,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给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历史教训和现实情况警示我们,反腐倡廉建设直接关系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果不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不从主观上努力抓好预防腐败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企业的稳定、改革与发展就难以得到保障。
二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与监督。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成为谋事的利器,亦可成为谋私的工具。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不可避免地要经受方方面面的诱惑和考验,容易产生思想上的蜕变。一些经营业务领域的领导干部受利益的驱动,放弃原则,铤而走险,以各种形式收受贿赂;一些管理领域的领导干部则利用手中掌握的实权,在对外往来过程中发生“寻租行为”。
因此,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与监督,是预防腐败的另一个关键与重点。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是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环节,并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提出了七项要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也强调,要紧紧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这些要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与监督,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部门的“一把手”,清醒地认识到,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风险就越高,要始终正确对待、时刻慎用手中的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与健全监督机制。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各项管理制度不可谓不多,但制度设计不可谓完美无缺。如大多企业正面规范行为的制度多,如何监督、落实、追究责任的制度少,监督制度具体化、操作性强的少,缺乏整体性、配套性、系统性,这些都是制度建设中有待健全与完善之处。此外,再好的制度不落实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由于主观认识的偏差,部分干部职工执行制度不力,部分管理者疏于监管,是导致腐败行为得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国有 6 企业腐败案件频发的根源大多出在制度设计存在缺漏,执行不到位上,出在监督机制失灵上,只有完善制度建设,改革监督机制,发挥制度的监督与制约作用,才能有效预防腐败。
四、健全三项机制,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预防腐败工作。
在认清“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重要性,明确预防腐败的重点后,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是发挥合力,强化监管,健全三项机制,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预防腐败工作。
一是要健全不想腐败的自律机制。重点是以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为主线,培育廉洁文化理念,深化廉政教育。“行成于思”,腐败行为说到底是源于人思想上的蜕变。预防腐败,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根除产生腐败的动机。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惩防体系的基础工程,是企业强化教育,净化干部职工思想的重要抓手。培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廉洁文化理念,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占领职工思想阵地,就能引导干部职工提高思想境界,加强道德修养,形成内在的“免疫系统”,看淡名誉、地位、利益,严以自律,立足本职岗位廉洁奉公,履行职责。因此,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能为制度建设提供理念支撑,为监督提供价值标准,使反腐倡廉教育富有影响,为构建惩防体系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要健全不能腐败的约束机制。重点是正确把握好履行自身职责与发挥其他部门作用的关系,构建企业综合监督体系,形成监 7 管合力。失去约束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不能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有问题发现不了,就会致使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但并不是企业唯一的监督部门,加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人员本身的力量有限,因此纪委必须发挥好组织协调的作用,同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发挥1+1大于2的功效。通过强化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工作的各项措施与企业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管理资源,发挥监督整体优势。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与审计监督、职能管理、职工民主监督等部门共享信息,沟通协调,相互利用检查成果,减少重复检查,降低监管成本,增强监管合力。要善于运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监督手段,加强对经营管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形成监督网络。通过各专业线齐抓共管,协调行动,各种监管方法配合运用,综合监督体系才能形成最大合力,发挥出最大功效。
三是要健全不易腐败的防范机制。重点是针对制度建设不健全和制度落实不到位两个问题,抓好制度建设与创新,不断完善制度,提升执行力,从源头上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一是要做好对本单位现有制度的修改、充实和完善工作。要对照法规查制度,根据国家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检查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需要完善;要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检查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需要调整改进。特别是要认真组织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相关制度的廉政风险评估,查找漏洞,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不断增强 8 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其次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对领导干部、业务人员进行定期交流,防止权力长期集中导致的腐败行为。再次要提升制度的执行力。要根据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检查执行程序和环节是否规范到位,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责令限期整改,进一步强化“不执行就是失职,不认真执行就是没尽职,执行不到位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提升制度执行力,健全防范机制。
第四篇: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
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
——“十一五”改革成就综述
每一个政策都有苦和乐伴随,每一个措施都有得与失碰撞……走进“十一五”,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走进了攻坚阶段。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制约“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各种难题,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任务,都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走过“十一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又推向深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化体制改革和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各项任务积极推进。新起点,新突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也许人们还记得,2008年有一个词汇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大部制改革”。
2008年,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国务院机构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六次改革。被社会各界形象地称为“大部制改革”的这次改革,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从1982年到2003年,国务院机构进行了5次改革,机 1
构的数量大大减少,政府职能逐渐从管理计划经济转向了管理市场经济。“十一五”时期,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增强。2008年的改革将国务院组成部门从28个调整为27个,虽然数量变化不大,但意义深远,“大部制改革”被誉为政府改革的新起点、新突破口。走过“十一五”,转变政府职能在多方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审核又取消和调整了188项审批事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施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健全。《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政府投资条例等正在研究制订,核准制、备案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调结构,转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在“十一五”开局时,改革开放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把中国带进了繁荣发展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初步建立。但细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发展
方式粗放等问题,追根溯源还是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对刚刚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中国而言,推进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
继续深化国有经济改革,我们别无选择。“十一五”期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原则、目标和措施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推进力度不断加强,中央企业由2006年初的169家调整重组为目前的123家。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实现政企分开,电信行业和航空工业完成重组,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供水、燃气、环卫等市政公用行业普遍引入竞争机制,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基本形成。
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我们毫不动摇。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这5年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方面,又有大动作。继2005年新中国首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中央政府文件“非公经济36条”的发布,有关部门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政府监管和服务、营造舆论环境等方面出台了近40个配套文件。2009、2010年,国务院又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者被民间称为“新非公经济36条”,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有力改善了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我们立体推进。
2010年,讨论多年的资源税改革在新疆率先“破冰”。在看到此举对新疆发展具有的积极意义外,社会各界更读懂了这一改革对完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引导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十一五”期间,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出台了许多类似的举措:全国24个省(区、市)开展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9个省(区、市)正逐步推开“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统一;增值税转型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环境税、房地产税等改革的脚步声越来越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初步形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成果同样可圈可点。土地制度不断完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得到落实。《劳动合同法》等重要法律颁布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全面推行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实施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制定出台了差别电价和可再生能源加价等一系列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电价政策。
统筹城乡,破解难题,综合配套改革快马加鞭
也许人们还记得,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城乡居民各收一个“大红包”:中国股票市场迎来一个十分红火的大牛市;农业税的全面取消,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交“皇粮国税”的历史。承继这个好的开头,这五年的农村改革有声有色继续深化。除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涉农税费的取消外,还推进了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一项带有全局意义的重大体制攻坚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十一五”期间这项改革从单兵突进向综合配套改革、协同推进发展。5年中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持续推进,国务院已经批准设立了8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部有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经济特区,主要对加快开发开放,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探索;中部有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开展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验;西部有成都市和重庆市,进行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东北地区有沈阳经济区,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进行重点探索。
目前已初步形成东中西互动,多层次推进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格局。
走进“十二五”,改革仍将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措施,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仍将走向深远。
第五篇:银行业仍然是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
银行业仍然是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特别是随着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实施,银行业承担着扩大信贷规模、支持投资项目建设的重要职责,确保资金高效、安全、廉洁运行的任务很重。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继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要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严肃查办银行业违纪违法案件,决不姑息手软。要积极开展警示教育,促使银行业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从业人员以案明纪、引以为戒,坚决杜绝不廉洁行为发生。
思绪万千,心情非常沉重,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案例使人喘不过气来,真是痛心疾首,既有对他们所犯罪行给国家财产和建行声誉造成巨大危害的痛恨,也有对他们缺泛法律知识、追求金钱享受、断送美好前程而惋惜。
必须实施严密细致的防范教育,教育员工诚信做人,认真贯彻落实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做好防范工作的根本所在和重要前提。对此要针对员工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抓好员工的防范教育,要像抓经营工作一样教育员工增强防范意识。在教育中,既要进行政治、法制、规章制度教育,又要进行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家庭美德教育,既要进行防范形势教育,又要进行预案演练和警示教育,既要克服形式主义,又要注重教育的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各种条件下做到防患于未然。
反思这一案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对基层领导人监管不力的问题,又有业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长期以来,长治市郊区支行形成的“一把手”负责制,使“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班子成员之间盲目顺从,只讲团结,不讲原则,互相监督难以形成。有的员工慑于权威,出于对自身发展和利益的考虑,对领导只有服从,谈不上监督。在此案中还有精通会计业务的副科长作帮手,能够巧妙地避开各种检查,因而实施的常规检查很难发现。这样一来对李伟失去了有效的监督,使其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