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调研与教改实践

时间:2019-05-12 04:5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语文》调研与教改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语文》调研与教改实践》。

第一篇:《大学语文》调研与教改实践

《大学语文》调研与教改实践

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文化修养的主要课程之一,这是由于该门课程的丰富内容和人文色彩特别显著所决定的。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人文精神,为他们学好专业课和未来的知识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从2003年开始,我们学院在外语系、管理系所有专业的一年级开设大学语文,各专业几乎都是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上课。学生听课人数:2003级650人,2004级600人,2005级300人,2006级450人。开设的方式全部都是必修课,总学时一般是64课时。教材方面,我院《大学语文》课程先后选用过徐中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第1版(2000年7月版),孙昕光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用《大学语文》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由孙昕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该教材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写,着重突出了以下特点:①体系上突出高职高专特色。②内容上避免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③在学习方面强调实用性。④教学上努力为教师提供便利。

那么,《大学语文》在高职学生心中到底是怎样的位置呢?在高等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有没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大学语文课和学生的专业课是什么关系?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大学语文教材?大学语文的未来何去何从?为此,我们课题组于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在全院学生中开展了调查。

这次调查,遍及全院所有的五个系,调查的对象主要是03、04级的学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以系为单位不分年级”、“以系为单位分年级”、“以文科、理工科和文理兼并类为单位分年级”三种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 176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739 份,回收问卷率是 98.81 %。在这次调查中,学生热情高,参与意识强,态度端正,答题认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1)大多数学生欢迎开设大学语文

?85.62 %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应该学习大学语文; 91.17%学生认为,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工科学生,都需要学习大学语文; 84.22 %学生希望(包括很希望)开设这门课,其中外语系高达 98.45%。

(2)课程的性质

52.8%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应该作为必修课开设,40.2%学生认为是任选课,7%的学生则选择“无所谓”。84.6%的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工具课”,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认为大学语文对专业课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3)开课的时间、方式

在问及希望在哪一年级开设大学语文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在一年级,占到了 94.78 %。有学生还这样写道:“我的语文基础那么差,真担心如何学好专业课?”关于授课方式:53.37 %学生选择“灵活多样就好”,45.12 %学生选择“多媒体教学”,几乎没有学生选择“传统讲课”。可见,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至于课时:55.3%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每周应为四课时,31.4%的学生选择每周应为四课时以上,只有13.3%的学生选择每周应为四课时以下。有学生还在“建议和意见”栏写道:“作为工具课,每周至少上四节课,而且应该上一学年以上。”

(4)关于大学语文的处境

67.33 %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学分少,在各课程学分分配上不平衡。

81.17 %学生认为自己投入汉语学习的时间非常少。

62.45 %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水平很差。

88.74 %学生觉得,在目前“双语”教育中,偏向外语的倾向很突出。

43.72 %学生赞成在我们学院尝试将大学语文水平测试,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等级考试等并列。

有学生在“建议和意见”栏写道:“英语课时太多了,我们都像外语系的学生了!”,也有学生抱怨说:“我的汉语水平很差,但几乎每天面对的都是英语,真烦!”

3.2.2大学语文教改的实践研究

⑴拟定教学大纲,明确授课内容

①根据高职高专教学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编写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教学大纲,明确这门课的性质、目的、要求,使老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目标。

②由于教材内容繁多,而教学时数有限,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授课的范围。

教材分上、下编。上编以阅读为主,结合有关阅读技巧与方法的专门知识讲解,精选优美而声情并茂、便于充分感悟的古典文学和表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当代文学。主要授课内容是:《快速阅读的方法》、《燕昭王求士》、《又是一年芳草绿》、《听听那冷雨》;《精读的方法》、《谏逐客书》、《文学的趣味》、《论言谈》;《朗读的方法》、《春江花月夜》、《声声慢(寻寻觅觅)》、《雨巷》、《西风颂》;《创造性阅读的方法》、《**》、《老人与海》、《哈姆雷特》等。

下编以写作为主,较系统地介绍有关立意与选材、构思与布局、文体与表述、语言与风格、修改与文风等方面的写作基础知识。

③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尽量突出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做到读为基础,写为提高,以读助写,写以促读。

⑵课时的分配

以64课时的考查方式为例,除了考核、复习、机动外,阅读部分约为30课时,写作部分约16课时,另外,留出至少8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如:中国文学史概述,诗歌、小说、剧本的阅读与鉴赏知识,一些优秀的诗文。

⑶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我们全部运用多媒体教学,尝试多种教学形式,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等等,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结合起来,使大学语文教学更具特色、更加生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⑷加强课外阅读

大力推荐名著,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网络上的文章,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鼓励学生自学教材中必讲以外的内容。

⑸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相结合,开展征文、朗诵、演讲、辨论比赛等等,使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妙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自然美景的意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6)加强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加强与《应用写作》、《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人文素质》等课程的联系,丰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做到突出特点,摄取精华,融会贯通。

(7)不断探讨考核方式,完善学生成绩的评定工作

①考核方式:2003级、2004级为120分钟的期末闭卷考试;2005级、2006级为120分钟的期末开卷考查。

②学生成绩的评定:2003级,期考占80%,平时(包括作业、提问、测验、段考等)占20%;2004级,期考占70%,平时占30%;2005级、2006级,期考占60%,平时占40%。

三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大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大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人文精神,为他们学好专业课和未来的知识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的主要课程。只要我们提高认识、明确目的,采用灵活多变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就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目前我们学院只是在外语系、管理系开设,我们建议在全院所有专业开设这门课,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大学语文的魅力。

附~

《大学语文》调查问卷

1、大学时期还应该学习大学语文吗?

A、应该

B、不应该

2、你认为哪些人需要学习大学语文?

A、文科学生 B、理科学生 C、都需要

3、你赞成“语文是一门工具课”的说法吗?

A、赞成 B、不赞成

4、你希望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吗?

A、很希望 B、希望 C、不希望 D、反对 E、无所谓

5、你认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水平

B、提高文学鉴赏和审美水平

C、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

D、以提高汉语运用能力为主,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

E、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为主,同时提高汉语的运用能力

F、通过对作家、作品及某些文学文化现象的介绍和评析,提高对语文学习和文化研究的兴趣

6、你觉得这门课每周上课应该为多少时间?

A、4课时以下 B、4课时 C、4课时以上

7、你认为现在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

A、很高 B、高 C、一般 D、不 E、差

8、你认为高校非中文专业应该将该课程作为哪一类课程开设?

A、必修课 B、任选课 C、讲座 D、无所谓

9、你觉得在哪个年级开设这门课更合适?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11、你认为大学语文在各门课程学分得当分配上平衡吗?

A、平衡 B、不平衡 C、差不多

12、你觉得目前“双语”教育中,有偏向外语的倾向吗?

A、很明显

B、没有

13、你喜欢哪一种授课方式?

A、传统讲课

B、多媒体教学

C、课堂内外结合D、灵活多样就好

14、有些高校已将大学语文水平测试,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等级考试等并列,你认为我们学院可以尝试吗?

A、可以 B、不可以 C、无所谓

15、你认为你现在的语文水平是否适应将来工作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A、适应 B、比较适应 C、有一定差距 D、不适应

16、你觉得大学语文对专业课有没有帮助?

A、很大帮助 B、没有帮助 C、有一些帮助

17、你学习汉语投入的精力合适吗?

A、合适 B、不合适

18、你认为你的汉语水平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19、你愿意上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

A、对语文感兴趣

B、为适应今后工作需要

C、为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D、为了提高写作能力

E、为了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F、作为一种精神调剂?

G、获取学分的需要

20、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第二篇:英语教改实践与反思

英语教改实践与反思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外语组

一、实验目的:

1.为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英语教学要“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的教学理念,适应今后中考、高考改革的新形势,探索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和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的道路;

2.在本校初中创办英语教学实验班模式,力图以英语教学为突破口,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为主要方向,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英语学科发展带动综合学科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的人文素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富有创新学习能力、终生学习能力;

3.通过初中创办英语教学实验班,培养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业务精,综合素质高的外语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逐步形成本校英语教学的特色。

二、教材选用和课程设置

(编班情况

7年级:(04年9月入学)2个英语实验班(全年级6个班),通过英语笔试和口试编班;

8年级:(03年9月入学)2个英语实验班,(全年级6个班)通过英语测试编班;

9年级:(02年入学)4个英语实验班,入学前没有进行测试,根据学生意愿编班。升入二年级时,按“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原则,根椐学生英语程度,分为A,B班二个层次授课,B班为第一层次,A班为第二层次。学生可中途调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后和每期期末考试后分别调整过;

高二年级:(2006级,全年级3个班,)第一学年 2个英语实验班,根据学生“中考”成绩,结合测试后的英语综合素质编班;升入高二后,因做大文大理实验而终止英语实验。

高三年级:(2005级,全年级2个班)第一,二学年2个英语实验班,因升入高三而终止实验。

课程设置

7年级实验班和平行班周课时均为7节;

8年级实验班周课时8节,平行班6节,增加的2节1节为英语听说,1节为阅读理解,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进度,增加词汇量; 9 年级实验班8节,平行班7节7、8年级实验班和平行班每周1节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为视、听、说;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1、教材选用

1)主修教材:各年级均采用教育部指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

2)辅修教材:7年级辅修《朗文快捷英语》第一册;8年级辅修《朗文快捷英语》第二册;9年级辅修《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朗文快捷》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重视口语和听力,并配有练习。《新概念英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教材按结构分级,循序渐进,语境化内容较多,课文简单,较生活化,语法贯穿于对话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结合教法,优化结构,合理分配课时,使主修和辅修教材有机整合,相得益彰;

各年级除按部颁标准安排课时外,另增加“外教”口语课和英语活动课。

2、英语活动课

1)活动课教学原则 教师自选自编教材。这就为教师搭建了“提高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平台”。活动课设计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现状,既有新的内容,新发展,又不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内容多样性,目的性,拓展性,可行性,有跨文化的特性,体现外语特色。

2)活动课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能力;

(3)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3)活动课教学模式采用“视,听,说”教学模式,即教师设计会话主题;提出思考问题;学生看,听VCD磁带或图片,回答问题;教师提示关键词组织语言;师生示范对话;学生分组操练;全班汇报表演。

三、实验保证:

1、师资配备

(7年级:王小芳傅红梅李 莉(平行班)

8年级:廖华平张 恒李 宇(平行班)

9年级:高敏(产假后兰洁接任)魏月香李媛(离岗后

兰洁,丁熠洪接任)

高2006级: 徐红

高2005级: 何敏

活动课:7年级: 李莉8年级: 杜敏李宇)

英语实验班配备了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师热爱教育,关心学生,对

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在教学中爱护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全体教师都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转换能力和科研能力;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其中一些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学生中考、高考成绩优异,多次受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表彰。

2、师资培训

1)2003年7月,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英语桥”活动和教师培训工作。由北京市西城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兼职教研员张玉萍学监制定培训计划;宣讲《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导教师分析教材,编写教案,设计并实施“英语桥”活动,对2006级高

一、初一新生进行了有效的衔接教育;

2)2003年4月,张玉萍学监来校听课,评课,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

3)2003年11月,国际交流专家,旧金山大学访问学者,北京高等院校测试专家韦会教授来校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2003年5月、8月学校先后选派了何敏,廖华平到北京参加师大附校系统教师培训;

5)全组教师定期参加市上的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

6全组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四.实施情况

全组教师通过学习《新英语课程标准》行成了共识:与以往的课程相

比,新课程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课程功能改变2)课程结构调整3)课程内容变化4)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的英语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关键在于英语教师的理念,素质,水平和能力。“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必须构建与新课程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等智能结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与新课改同行。为此,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教研制度化;定期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加强集体备课,提倡团队精神,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科研职能;定期召开教改情况分析会,总结经验,探讨问题,完善方案。到会人员包括学校领导,年级组长,任课教师。平时问题随时解决;

2.备课规范化:认真备课,规范教案。教案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等。2003年本组优秀教案9篇选入学校“科研论文,教案集”;

3.帮学常规化:教研组内教师自觉开展献课,听课,评课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大家对“任务型”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做到了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过程。体现了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通过设计相应的交际情景,新句型,新词汇,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教研组内认真实施。

五、创设语言环境

1、建立包括视听中心(Audio-video Center),英语阅览室(A Small World),风情屋(Global Village)在内的“英语乐园”,为学生提供了感悟英语,实践英语的良好语言环境。周一至周五中午由本组教师轮流值班开放,让学生参加活动。

2、要求学生不仅上课用英语提问,回答问题,而且课外也用英语向老师和同学问好,尽量用英语进行会话;

3、生活化英语教学,营造了英语学习环境。教师指导学生用英语制作课表,名片,礼品;出墙报,办黑板报;唱英语歌,演英语剧;举办英语角,开设“英语日”,全校举行大型英语文艺汇演,评选优秀学生作品;2003年已有34篇文章编入学校“学生作品集”。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展示的机会。

4、2004年5月与学校德育处联合举办了 “海外学年中美学生文化联谊会”;常年聘请“外教”为学生上口语课,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际的机会。外教走进课堂,海外朋友走进生活,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更多的认识和感受。

5、成功举办了2003年学校科研周“英语日”活动:徐红为全市英语教师献公开课,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举办学生英语知识竞赛,组织大型英语文艺汇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12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6、2004年10月至11月8日由张校长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与年级组配合的7年级的英语口语竞技活动,全组教师担任主考,实验班学生和平行班各选出10名学生参加。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重视口语交际,增强语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7、8年级备课组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1)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创新意识。对教学中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周布

置给学生,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一周后,“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在课外学生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堂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上英语课。

并且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2)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将英语日常用语变成竞赛用语;问答

变为“抢答”;拼读学词变为“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这就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实验效果

1.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用能力普遍提高。而这些能力就是人力开发,也是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也优化了他们的能力结构,训练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不断升华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2.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调动了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英语实验班学生的各科成绩都优于平行班的学生;

3.2003年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有42人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8人,市级一、二等奖23人;

4.2002年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19人获市级一、二等奖,4人获全国奖;

5.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2年10位教师论文在师大附校论文评选和市论文评选中获奖,其中高敏在附校获三等奖,杨萍获市一等奖。2003年李宇,杜敏参加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均获三等奖。2004年10位教师论文获奖,其中何敏在《中国基础教育》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师大附校“海威杯”论文评选获一等奖,其余教师获市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8人,2004年何敏参加师大附校系统“海威杯”教学研讨会获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一等奖,徐红,廖华平参加学校2004年“说课比赛”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6、.何敏被评选为2004学年校级学科带头人。

七、问题与措施

1.教学反思

1)在本期7年级进行口语测试中,发现学生听说能力普遍好于阅读能力,这就不难使我们想到现在的外语教学可能有重能力培养轻知识传授或重听说轻读写的倾向,所以学生在口试时读的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

2)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注重情感、策略、任务教学的同时,如何解决与抓“双基”的矛盾,这是全组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2.措施与建议

1)进一步研究主修教材和辅修教材的整合,使之达到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

2)进一步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学模式,同时也要防止教学模式化,要研究如何从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3)定期召开教改研讨会,班科教师联系会,及时研究,探讨,解决教改中出现的问题;

4)充分发挥“视听中心”,“阅览室”和“风情屋”的作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之更加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5)需购进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音像材料和图书资料;

6)为教师添置教学参考资料和工具书;

7)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外语组

课件制作:丁熠洪

2004年12月8日

第三篇:新教改的实践与体验

新教改的实践与体验

姓名:张 华 单位:新疆石河子市第一中学

邮编:8320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12723931@qq.com 摘要:新教改为中学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融身于这场改革浪潮中,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还要不断学习与提高。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意识到要经常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答疑解惑的应变能力,使课改有一个新的突破。

关键词:新教改;教育理念;综合素质;教学方法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new education reform

Zhang Hua

Xinjiang Shihezi City school Abstract: The new education reform not only provide a broader self-development, self-performanc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space to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but also set higher goal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vast numbe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In the wave of reform, I recognize that teachers must not only updat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but also learn and improve continuously.During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in of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as the main mode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odel exploration, I relices it is necessary to reflect ones own action, to explore emerging issues,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so as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enhanc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FAQ, made a new breakthrough of curriculum reform.Key words: New education reform;Educational philosophy;Overall quality;Teaching methods

教师培训、参观交流、示范课演示、自我学习等等一系列方式,全国新教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教改在给广大教师提供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的同时也是一次强有力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面对新教改,如何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究等等,成为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也融入到这场振奋人心的教育革命中,在种种尝试和体验中,感受着我国教育史上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化

教师教学思想的改变,不仅是一个理念的灌输和方法的授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改变教师的行为习惯。在这方面,我有几点感悟比较深: 1.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的度的问题。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在经验和事实教育下逐渐接受了多表扬、少批评的教育理念,并且在课堂上已经习惯运用。但是在新教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之下,有些教师迷失了方向,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只表扬不批评,久而久之,不仅会滋长学生的骄傲自满,而且导致学生良莠不分。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吝啬表扬学生,但要适时适度,言辞要具体明晰,不提倡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的评价,真正发挥鼓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及时认真指出来,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即“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2.关于家长的“陪读”现象。有些教师不从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归结于家长的不认真“陪读”,这种观念有悖于教育宗旨。刚入学的小学生,各种学习习惯尚未养成,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督促,但是,如果到了较高年龄段,一个学生的学习还需要家长过多的帮助和辅导,就要寻找原因了。家长的角色和教师一样,是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不仅不利于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而且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的发挥。在新教改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形势下,教师要清醒认识到这一观念的弊端,在尊重家长的前提下与家长达到有效、实质性的配合。

二、教师的学习与提高

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仅是一些固有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充电,否则就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首先,进行教学理论和思想的学习。理论和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在认真学习新教改的基本精神、教学理念、知识和能力目标等理论知识,并且将其内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实质性地贯彻实施新教改。有些教师在参加过青少年实践动手能力竞赛后,后悔不已,因为有些获奖作品的工作自己一直也在做,而且做得很好,就是没有归纳总结,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学理论知识欠缺,平时只注重教材研究,忽略了教学理论和思想的学习。其次,是教学专业的学习。加强专业学习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也是行使教书育人职责的必备条件。新教改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强调注意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加深自己的知识层次、拓宽知识面,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联系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此外,需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学的学习。戏言说“两年一个代沟”,其实并没有这么可怕,教师和学生的沟通障碍主要不在于年龄差距,而在于心理差距。年轻教师年龄小,在很多方面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年龄大的教师也有自身优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多,责任心强等。如果一个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没有被一些世俗的东西所沾染,那么他(她)就始终会保持一颗儿童般善良、纯真的心,容易理解学生、和学生交流,把青少年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事实证明,以前采取的:“教师传授——学生吸收消化——强化训练——知识和能力的再现”教学模式,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潜能的发挥。新教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探索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训练动作技能的教学模式,发展智能的教学模式,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发展个性的教学模式,等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具体运用以下教学形式:

1.讨论法。大多数教师常用的一种课堂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例如,在学习转基因内容时,可以就转基因产品的利与弊展开正反方辩论,从学生的辩论中我发现他们在课后做的充分准备,领略到他们辩驳时的风采和机敏让我意想不到。

2.谈话法。可以与学生个别交流,也可以在课间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他们的感受和建议、他们关心的问题,等等。

3.情境法。根据教材内容引伸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安全教育等;或者利用网络资源将教材相关内容通过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情境教育。

4.学生自主法。由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课堂设计,组织教学,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这种在学习中由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是新教改所提倡的,可以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进一步发展成“超市式”教学,给学生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和学习氛围。

新教改实践中遇到太多的困惑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件易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情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还要做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在教改过程中经常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升华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答疑解惑的应变能力,使课改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书目

1.史云其.《接轨新课程

推进新教改》.2.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人民教育出版社.3.应俊峰.《研究型课程》.天津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大学语文与写作

一、哲学概说

1、中国古代无哲学学科,哲意为“智”

2、哲学源自19世纪日本人翻译自希腊,而“哲”文化则与人类文明并进,大于文字时期。

3、基本问题:

(1)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人类认识外界与自身本质的观念形态,是人对自然、社会、思 维的认识活动,是价值观、世界观的学说。其关注的根本问题是自然、社会、人的本质问题。

(2)当人类进化到把世界不仅仅作为物质把握的对象,同时也作为精神把握的对象时,哲学便产生了。换言之,当人类从自然界中迈向文明与智慧,其生存活动就不仅仅依靠自然本能,而更多的是依靠理性与智慧,于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暂时与永远、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等问题就成为人类生存所依赖的重要精神现象,这样,哲学问题便应运而生。

(3)哲学的基本内容:思考、研究自然、社会、人的本质。

(4)哲学的本质:人的观念形态。

(5)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前者是观念形态,形成的是人看待外界与自身的方法、态度、立场、原则;后者是自然规律及由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利用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

(6)价值与意义归纳有三:①超越性需求是人的高级需求,哲学是人的特殊的生存方式;②超越性需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哲学的超越性特征决定了哲学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灯塔;③哲学不是生产形态,但却可以通过观念影响我们的生产行为和实践行为。因此,哲学是特殊的生产力,对人的生产行为和社会实践行为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文选

(1)《周易.系辞》选。

要求:讲清楚《周易》的产生、基本内容、基本思想;让学生了解卦象预测自然、社会、人类事理规律的客观性;重点阐明《周易》中意与象的关系。

提示:规律是无形的(意),周易用有形的象(卦象)来揭示、预测规律的客观依据是:规律尽管无形,但却通过阴阳两种对应关系显现出来,而阴阳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用代表阴阳关系的具体符号与合理的运算方式,就能准确预测规律运动的可能性。

(2)《老子》选

要求:《老子》的基本思想是立足用“道”(自然真相、宇宙本原)的观念来解释宇宙本体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人生的真相,具有鲜明的辩证法思想;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智慧机巧,常被世人误解,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认真研读文本,力求准确表达、正本清源。

(3)《理想国》选

要求:从《理想国》来认识哲理的本质。

提示:哲学作为智慧和精神思维的学说,总是立足于对超越性问题的思考。因此,它关心的不是现实的生产问题和实践问题,而是世界的本质、人类的走向这样的宏大而可能性的问题。

文学概说

?

1、文学是以文字为表现媒介的艺术形式。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以情感为中心,但它是感情和思想的认识的结合;它是一种自由想象的虚构,但又是具有特殊形态的多样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又具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它具有社会性,又具有广泛的全人类的审美意识形态。

?

2、文学是人的生存实践的审美化表现或审美化的人的生活。

?

3、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是人的审美情感与社会价值形态的有机统一。

?

4、文学是人类的诗意生存方式与自我淳化方式。是人类保持自身高贵与人文情感需求的重要来源。

?

5、文学的表现特点:

? ①情感与认识的统一。文学是人的审美情感的产物。但审美情感与现实语境有着最终的联系。

? ②虚构与真实的统一。文学是艺术表现,艺术表现遵循的是表现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而要实现这种真实,它又必须以具体形象为前提。所以,文学的真实不是眼见的真实,而是表现所需要的真实。

? ③形象性与想象性的统一。文学以文字为表现媒介。而文字只是事物和思维的符号,其具体意义由想象与精神品悟来实现。所以,文学的形象性与读者的思维活动密切相连。这一特点使文学形象既具有模糊性,同时又具有无限的想象性。这正是文学的特殊魅力。

? ④无功利与功利的统一。文学不追求显在的现实需求,但却追求超越性的人的情感需求和价值需求。

历史概说

历史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客观经历以及对这些经历的系统记录、诠释、研究和评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过程和对这种过程的反思性描述与总结。历史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所经历的一切,即人类的全部过去,二是指人类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思考和评价。前者是历史本身,后者是历史学。

历史的本质: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经历以及对这种经历的理性反思,是人类生存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是引导人类探求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基础,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从过去走向未来的桥梁。

历史的现实意义: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认识视野与判断维度,是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借鉴与重要启迪。一个民族只有在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反省,才能不断进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另一个角度讲,历史可以让我们的行为更为合理,少犯错误,从而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朝向理想与目标。

2.文选

(1)《尚书.盘庚》

要求:《尚书》释名;成书简况及基本内容;讲解文章;引导学生体会盘庚作为早期政治家的卓越才能;了解早期先民的生存状态;认识盘庚迁都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意义(文字的产生;儒的形成)。

(2)《左传.鞌之战》

要求:让学生了解左传的成书、内容及记载历史的方法;解释“纪传体”的特点和对后来古典小说的影响;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体通过对历史事件产生重要作用的人物描写来记载历史的写作手法;认识《左传》在描写艺术上的特点。

(3)乌尔班二世十字军东征战前演说

要求:让学生了解十字军东征是公元11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末西欧基督教国家与中东的伊斯兰国家因宗教冲突而引发的宗教性军事行动,虽然这场被认为是宗教间的屠杀,却使欧洲开始摆脱中世纪早期的社会停滞和封闭状态,打通了东西方贸易交流的道路,开创了西欧人向外拓展和冒险的精神,并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

这种接触,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引发战争的原因。

(4)《独立宣言》

要求:让学生了解《独立宣言》的产生及基本内容;认识《独立宣言》对美国的重要意义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一、艺术概说

1、艺术是人类特殊的审美文化现象,是人类审美化地把握自身与外界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审美化、符号化表现。

2、艺术是人类审美情感的产物,满足人类审美情感的需要。

3、艺术的特点:

①形象性。无论何种艺术形式,都是用具体的、鲜活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的。这是艺术与其它人类精神创造活动的主要区别。艺术正是用形象这种特殊的符号作为表现载体的。因此,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

②审美性。艺术既是被人们合目的性地表现的,又是被人们合目的性地接受的。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被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尺度所认可的美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

③情感性。艺术是人类审美情感的产物,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情感态度、观念立场的产物,也就是说,它总是带着艺术家的欢乐或惆怅、希望或绝望、喜爱或厌恶的情感而出现的,欣赏者也同样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情感和个性化态度来接受艺术品的。从这个意义讲,艺术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情感活动

④超越性。艺术中的形象是一种符号化的形象,凝聚着人的情感内涵与价值取向,是人的精神品格的对象化。因此,其意义不在形象本身,而在我们对它的超越性认识与把握。艺术不追求实际的功利需求或有用,而是追求对人的精神慰藉与价值引导,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无目的的目的性。

4、艺术指向人的精神需要,其本质特征是超越性的。日常生活行为是人的客观生存需要,其基本特征是本能性的。

5、艺术是审美行为,商品是消费行为;艺术给人美感,商品给人快感。

6、美感就是审美感受,是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时所获得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精神)快感是满足了本能欲望而得到的畅快。(生理)快感局限在对象上,美感则超越对象;快感是被动的顺应,美感是主动的、积极的创造;快感短暂易逝,美感持续绵长。

7、艺术的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功能。艺术通过审美活动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使人获得精神慰藉与审美愉悦,还可以引导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使人们受到真、善、美的心性熏陶和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寓教于乐”和“易教于娱”,是艺术在社会教化功能上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

8、艺术的价值意义:

①艺术是保持人性高贵的重要途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使人产生高昂的情绪和崇高的情感,这种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作用能使人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心灵淳朴与人性高贵。

②艺术是人类认识的载体。通过艺术我们可以了解世界的丰富性和人的丰富性。人们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认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的社会生活以及思想风貌。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认识世界与自我。

③艺术是人类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艺术创造出的虚拟真实,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立场的产物,能够对人的情感态度和观念形态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在欣赏艺术时,总会被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立场所感染和影响。所以,艺术对人类的审美情感、道德观念、理想追求具有强

大的影响力,是人类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艺术作品鉴赏

1、美术作品:《洛神赋图》《兰亭序》《清明上河图》《荷花水鸟图》《墨竹图》《泼墨荷花图》《虾》《八骏图》《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蒙娜丽莎》《无名女郎》《日出.印象》《格尔尼卡》《记忆的永恒》

要求: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人文传统的差异(中国崇尚意趣、西方崇尚摹仿)带来中外不同的艺术理念与创作取向—中国尚虚,西方尚实;从西方现代美术倾向认识西方艺术潮流正与中国古代艺术理念合流。

2、影视作品:《阿甘正传》《阿凡达》《红高梁》

要求:影视艺术是视觉艺术,直观性、视觉性、技术性是其显在的艺术特点,在欣赏中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特点。

3、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二泉印月》《命运交响曲》《蓝色的多瑙河》

要求:在鉴赏中引导学生认识音乐是通过有规律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情感、表现内心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是通过对人的听觉器官的刺激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并由此产生想象性情景来实现的。由于音乐是听的艺术而不是看的艺术,所以它是最抽象的艺术,最富于想象和心灵表达的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的艺术。

一、传统与习俗概说

1、传统指经由历史凝结而沿传至今,极具稳定性的社会因素,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2、当一种价值观念或社会生存行为准则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和认同,便会被社会及其成员不断地重复和实践,并作为一种范式和规则历代传存,这种被社会及其成员不断重复和实践的价值观念或社会生存行为准则就成为传统。

3、传统是内化、积淀于主体心灵深处的价值系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精神理念体系,是支配着民族认识和行为的习惯势力,是人类文化的遗传基因,是一种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延续。

4、传统对现实的作用:

①凝聚作用。传统使民族的全体成员形成一种共识,甚至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把全体成员的意志、利益、感情紧紧地统一起来,从而使人们相互理解支持、协调合作,共同推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②激励作用。传统具有群体性特征,是本民族成员共同意志、愿望和利益的反映。渗透在人们的思想、信念、追求之中的传统,能够激励和鼓舞人们为实现理想、抱负,达成人生目标,进而实现民族和国家的共同目标而不断奋斗。

③教育作用。传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培育起来的,它一经形成,就对这个民族及其成员起着感染和教育作用。

5、习俗是指由广大社会成员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事象的总称。习俗属于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在社会生活层面上的表现和反映。

6、习俗形成的原因:

①地域的原因;②经济的原因;③政治原因;④宗教原因。

7、习俗的主要特征:

①民族性;②地域性;③功用性;④稳定性;⑤变异性。

8、习俗的社会功能:

①教化功能。习俗对人们具有教育和指导的作用。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到各种习俗,各种文化事象的感染和熏陶。习俗的潜移默化,这种模式文化的塑造,是人们行为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②规范功能。习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具有约束作用,它是起源最早的一种社会规范。习俗不同于法律以刑罚为实施保障,而是借助人们的良知、道德等内心意识和社会舆论、社会公理来实现。习俗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无声息地支配和调节着人们的行动。

③维系功能。习俗能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保持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维持和巩固社会的稳定。习俗使人们产生一种共同的认同心理,形成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准则,进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使社会成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

④娱乐功能。习俗中的各种娱乐活动,能使社会成员产生快乐、愉悦的心情。广大民众在生活中的紧张劳作需要通过娱乐来进行调节。通过习俗中的娱乐活动能使人们在劳累后,得到放松、休息,起到精神调剂的作用。

二、文选

1、《茶经》

要求:让学生了解茶的历史;认识《茶经》使喝茶成为文化;理解茶文化“重德、尚和、崇俭、贵真”的含义。

2、《东京梦华录》

要求:通过文献选读,让学生了解宋代的市井生活与民风民习;通过古今对比,让学生明白传统是一种社会遗传的道理。

3、《圣经.创世纪》

要求:了解圣经的来历和对西方文化的影响;通过星期或周的作息制度,认识人类文化相互影响的特点。

4、《盗取人类的火种》

要求:了解奥运圣火的来历年;了解西方人文精神为了真理勇于献身的传统。

第五篇:我与大学语文

我与大学语文

说起语文,像每一个中华子孙一样,从咿呀学语起,我就开始学着去接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从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开始,从每一组或同义或同音的词组开始,从每一句可能有着深层含义的句子开始,我试着从每一个仿佛在历史中历练过千年的汉语中汲取着它们的营养。一般而言,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语文具有统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等性质。而大学语文则为我们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学语文”即称“大学国文”,“国”,国族之归属。而“文”,揭示了其重点所在——以“文”为中心。鉴于语文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及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年语文了的经历,因此,在这次校选课的选择中,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我对大学语文一开始的认知无非就是讲讲语法,念念课文,说说写作知识,句型什么的,尤其是文言文之类的,老师应该会很喜欢上这类课程的,可是当我真正坐到郭春林老师的课堂上后,我才发现,并不是每个语文课堂都像初高中那种语文课堂一样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原来学习语文也可以轻松自在,引经据典,和老师很好的沟通,互动,交流。不同于中小学的具体细致,大学语文更偏向于全局的概括,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释字、解句,而是引导他们深度挖掘,自己领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当今时事,真正做到经世致用。不论是优美的散文、清新的诗歌,还是平实的叙事、激昂的讲演,只要用心研究,自能收获颇多。

我所学习到的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是优雅有深意,自然无雕饰的。它具备优雅有深意,就必须得有激情。文学犹如火药,有了激情作坚硬的外壳,便成了子弹,便能洞穿人的灵魂,没有则只能作昙花一现的烟火,短暂愉悦人的感官;它自然无雕饰,脱去沉重的凤冠霞披,洗尽浓厚的脂粉香油,用原本的清水芙蓉打动着芸芸众生。

我所学习到的大学语文向我们展示的是纵横交错的、流光溢彩的、波澜壮阔的文学镜头、画面,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美的享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水渚辽远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壮丽之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山野秀雅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自然时节之美„„无论哪一种美,都能让我们陶醉、流连。徜徉在文学的世界里,乘着现代的月色,吹着古风,挽一壶清酒,“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听着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他的求学史,讲述他与语文的渊源,语文带给他的感动以及他对于语文的热爱,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一切的一切都让坐在课堂上的我们感动不已,那些字里行间迸发出的热情,那些起承转合传承着的经典,那些意真情切表露出的感动,足以让我们这些干枯在题海里的心灵,受到震撼与洗涤。

大学语文的最具特色的是学习方法,开放得无拘无束,可以容纳任何一种思想。上课自由发表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而是寂静的沉思,时而是炙热的争论,即使是对语文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也没法儿做到漠不关心,虽然没积极发言,至少也是驻足观望。很开心沉溺于这种“散乱”的氛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有利于主观创新思维的激发,没有考试的压迫,于兴趣中迸发的奇思妙想是难能可贵的思想财富。每个人的思想观点交织在一起,融会贯通,形成更全面得观点。加上老师的总结,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对于社会尽量获得一个全局的观念,以后也能尽好的适应社会,更能将应用于生活,这是对语文最现实的款待。对于精神层面,作为中国人,对“国文”的了解是理所当然的,素质的培养也可以从这里做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一切事物的逻辑都可在用语文知识把它说清的,只是我们的学识高度还不够,而且很多事真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造成了对一些事物通彻了解的迟到或甚至成了一生的谜。但是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依然可以从语文课堂上学习到不少东西。

或许,与语文一路走来,从未分离; 或许,与语文一起成长,如此有幸; 或许,与语文一起向前,人生足矣。

下载《大学语文》调研与教改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语文》调研与教改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图教改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推荐五篇]

    【论文关键词】制图,教改,职业教育【论文摘要】通过自己的制图教改实践,研究了对改变传统制图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具体解决方案,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制......

    中职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改理论与实践

    中职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改理论与实践 重庆市农业学校植物科学系 田晓庆 摘要:《园林植物学》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园林专业培养......

    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5则范文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普通高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与语文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实践,总结了现阶段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从明晰学科定......

    浅谈民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精选五篇)

    【论文摘要】民营高校属于三本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次之,作为民营高校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好教材、教师、教法等多方面的协调、改进工作,才能真正的推动语文教......

    论文 我与大学语文(范文大全)

    语言是博大精深的,有人通过交谈了解别人的心里,有人通过交谈知道别人的心机,有人通过交谈窃取别人的秘密,更有人通过交谈去陷害别人!交谈的语言是书本上语文的化身,其精髓时刻待人......

    2007年大学语文与写作

    2007年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联考《大学语文与写作》试卷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满分为150分; 3、答案请写在试卷纸上,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圆珠笔答卷,否则......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01 选择题: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夸张) 2、“中原干戈古已闻”中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 3、所谓“后叙”指的是......

    长效机制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

    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创先争优内生动力的实践与思考 创先争优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重在普遍参与,贵在常抓不懈。这就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形成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