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10.8更新)(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05:5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10.8更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10.8更新)》。

第一篇: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10.8更新)

**************** 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推进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区政协文教卫体专委会政协委员深入教育局和学校,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召开会议等方式,对全区学前教育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12月,********有各类幼儿园71所,其中,公办单设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413人,在园教师81人;市区公办小学附设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623人;乡镇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22所(其中教学点5所),在园幼儿共3275人;城乡民办幼儿园39所,在园幼儿7681人,在园教师958人。3——6岁幼儿入园率为98.9%,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

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全区现有省级示范园2所,1所年内完成省级示范园创建;有市级示范园7所,规范化乡镇中心园12所。

二、主要工作

********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深入贯彻“十二五”教育规划,以《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园示范带动,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思路,全区学前教育工作有了较大发展。

(一)区级财政增加投入,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通过实施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了城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学前教育硬实力得到提升。在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总投资10329万元,实施幼儿园建设项目27个(新建项目9个、改扩建项目18个,涉及公办园25个、民办园2个),改扩建班额209个(新增班额93个、改建班额116个),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得到成倍提高,2011年2015年,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从340元/人〃年提升至700元/人〃年,增长幅度达105.8%,有力保障了园区教学活动、后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支出费用。

(二)保障临聘人员待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保持稳定。为稳定城乡幼儿师资队伍,********增加了幼儿园临聘教师的工资、社保费用,临聘教师待遇从2014年前的26640元/人〃年提高到2015年的29340元/人〃年,一般性工作岗位从2014年前的19440元/人〃年提高到2015年的21360元/人〃年,有力降低了优秀临聘教师的流失率,促进了全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安全管理持续强化。********由政府牵头,有关职能部门不定时对各类幼儿园园舍安全、设备设施安全、消防安全、卫生保健、疾病防控、校车接送安全、保育教育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不断完善安全责任制度,签定《安全责任书》,积极落实三防建设,强 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在完善安全制度,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培训,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四)加大规范引导,学前教育软实力不断增强。以创建省、市示范性幼儿园为载体,进一步明确和丰富了优质特色办园内涵,努力培育学前教育品牌,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五)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公民办合作办园。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通过“公—民办合作”办园模式促进民办园提高办园质量。建立了学前教育城乡合作共建机制,采取名师工作室示范辐射、结对帮扶,加大城乡幼儿教师、干部多级培训,“招、培、引”多措并举提升学前教育整体管理水平、保教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

三、困难和问题

目前,********学前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全区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表现在:

(一)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落实、政策保障不到位

当前,基础教育工作重点在于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尽管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但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没有制定明确的投入保障规定,存在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县级地方政府是当地学前教育发展 的主体。我区地处市区、区情复杂,承担着市区两级的学前教育任务,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特别是城区公办园严重不足。群众入读公办幼儿园的需求强烈,幼儿“入公办园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但市区独立的公办幼儿园仅有4所(********第一幼儿园、********第一幼儿园、********实验幼儿园,三所公办园仅能提供1000余个幼儿,2015年********才新增了1所********),仅占市区幼儿学位的7.14%,且园舍普遍狭小,户外活动场地缺乏,生均占地面积仅为7.1㎡,远未达到省级示范园占地面积每生大于13㎡的规定,加之关注度不高,资金投入欠缺,成熟的中青年幼儿教师较为缺乏,导致学前教育相对较弱。

民办幼儿园迅速发展,其生源已接近全区幼儿生总数的一半,但没有建立健全对民办幼儿园扶持和鼓励的长效机制,导致民办园条件差。此外,居民小区配套园建设落实不到位,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幼儿园建设启动滞后。

(二)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存在结构性不均衡 市区学前教育布局不尽合理,导致目前教育资源缺乏,存在结构性不均衡。建市30余年来,市区内仅有4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分别建于1952年的********实验幼儿园、1958年********第一幼儿园、1986年的********第一幼儿园和2015年新增了一所********),4所公办幼儿园仅占市区幼儿园总数的7.14%,且园舍普遍较小,户外活动场地缺乏,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公办园现平均班额高达50人/班左右(49.7人/班),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班额标准(国家规定: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50人以上超 大班额在市区幼儿园普遍存在。因公办园建设迟缓,使得市区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十分突出,例如:********实验幼儿园是市区内办园最早的一所幼儿园,通过旧城改造后建成,作为“四川省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540人,12个教学班,每班学生都在50人左右,占地仅2319㎡,生均用地约4㎡,远未达到省级示范园园舍占地面积每生大于13㎡的规定。

小学附设园7所,且规模小,学位少,学段不齐全(岷山路小学附设幼儿园等仅能招收幼儿园大班)。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后,建成幼儿园仅10所,占市区幼儿园总数的17.85%,基础薄弱,师资配备人手少,总体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区人口生育高峰加上二胎效应开始显现,学前教育入园高峰一直持续,升学竞争低龄化,加剧了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竞争。家长抱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对优质幼儿园的需求日益迫切,公办幼儿园学位却没有及时增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存在“结构性不均衡”问题,导致学前教育出现“结构性紧张”的现象。市区幼儿“入好的民办园难、入市区公办园难上加难”的现状,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三)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办园条件、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我区现有乡镇小学附设园22所(其中教学点5所),均由小学统一管理,没有实现人、财、物的独立。附设园的管理人员一般是小学副校长或教导主任,他们对保教业务不熟 悉,对保教工作动态监管不到位,更多是对园内安全工作和教师履职情况进行监管考核,农村小学附设园办园条件、管理体制需进一步改善。

(四)民办幼儿园迅速发展,但办园条件不均衡,管理滞后,安全隐患多

近几年, ********幼儿入园问题流传着“公办幼儿园进不去, 民办幼儿园进不起、不愿进”的说法。公办园等优质********学位短缺,而一些硬件条件相对好的民办幼儿园, 收费过高, 普通市民无法承受;办学水平相对较差的民办幼儿园, 家长又不愿送孩子进。多数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差,保教人员配备不足,保教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迎合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 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超前教授学习内容,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的民办园贪大求洋,课程规划好高骛远,课程实施又因教师专业素质欠缺而流于形式,名不符实。

此外,民办早教咨询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后,超许可范围办幼教办在市区内较为突出,在不具备办园资质的情况下接收幼儿就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部分民办园校舍房屋不达标,“5.12”地震后,********对民办幼儿园的校舍安全排查和结构安全性能检测,抗震鉴定的基础工作已全部完成,但由于民办学房的权属关系、房屋使用功能的改编,并且大部分房屋修建时间跨度大、结构多为砖混,工程竣工资料不齐全,租赁局部房屋办学,资金来源缺乏等原因,致使抗震加固难度大;房屋功能不完善,加之各主办人的办学观念、管理水平、法制意识、师资条件、个人能力限制,导致 办园条件差,办园条件不均衡的现状,存在安全隐患。

(五)********认定、扶持长效机制没有建全 ********是指公益的、有质量的、收费较低的民办幼儿园。发展普惠性民办园能有效缓解当前公办幼儿园学位紧缺问题,较快满足人民群众对方便就近、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发动民间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学前教育,减轻政府举办学前教育的负担。当前,通过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园试点已经起步,但对其的扶持、宣传与管理力度仍然不足,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

(六)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公办幼儿园编制长期得不到核编,幼儿园缺编现象突出。主要体现在卫生保健人员岗位编制缺失,保育员总体配备不足,成熟的中青年幼儿教师较为缺乏,导致出现大班额、师幼比例失调情况, 制约了我区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一)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落实办学主体责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扩宽经费来源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市区两级学前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不断提高市区两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保障水平,按照“市、区政府公担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市、区公办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市、区公共财政保障范畴,建立健全 市、区两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优质普惠性公办园的建设。

(二)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一是保障和落实民办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民办幼儿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民办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二是完善和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政策,根据幼儿师资现状和在园幼儿总数,由区政府牵头,组织编办、人社、教育等部门分工协作,再次核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三是加大公招、选调力度,完善幼儿教师评职晋级、评优选先机制,把师资队伍建设与硬件设施投入同步推进,加快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三)优化布局,加大投入,推进公办和********建设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公办园建改,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资源,将老城区内空臵拟重新改变用途的国有土地优先用于临近学校扩大园舍规模,想方设法改善公办幼儿园基础设施,拓展幼儿活动场地,逐步改善公办园办园条件差的现状。鼓励我区省级示范等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帮助薄弱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增大公办园的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着力扩大市区人口集中区域、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解决“入公办园难”这一突出问题;

2.结合新一轮市区教育规划调整,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按区域在新建城市小区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幼儿园。组织规划、国土、教育、环保等部门联合会商审批,采取民间 资金启动、公办园领办、政府购买学位等多种方式快速扩大公益性学位供给总量,逐步实现划片就近入园。

3.深化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出资办学,增加优质********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动员社会力量出资办学,通过改扩建幼儿园硬件设施、公民办幼儿园合作共建等方式,按区域增设高品质********。

(四)建立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扶持长效机制 1.切实推进政府认定和购买力度。根据现有公办幼儿园、********布局情况和幼儿入园的实际需求,认定、购买一批民办园服务,并通过落实民办园优惠政策,选派驻园督学、公办教师、培训专家等方式引导民办园提高办园质量,提供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

2.建立政府购买学前教育长效扶持与管理机制,对购买服务的认定程序、承接主体、监管措施、退出机制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通过成本核算、限价收费、财务审计、数量幼教专干和教研员等手段,对********加强管理与督导评估,确保其公益性、普惠性、优质性目标的实现。

(五)逐步取消农村附设园,让农村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各行其责

1.健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区委、区政府要将农村幼儿园建设纳入全区新农村建设总规划,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公共事业建设、政府年终考核和教育部门年终督导的重要内容。在财政投入、教师配备、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农村 幼儿园倾斜,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不断创新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模式。按照园舍独立、经费独立、人员独立、教学独立的原则逐步将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独立成园,建设好独立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大力实施学前教育集群化办学,在教师管理培养、调配使用、考核认定等方面实现农村、城市幼儿园同等待遇,鼓励城市优质园与农村幼儿园捆绑发展,让优质园的管理和教学理念向全区覆盖,切实保障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六)加大管理指导,让民办幼儿园规范健康发展 一是依法加强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法人会议、开展专项督查,规范教职工的教育行为,杜绝违法行为,强化法制意识。二是开展公民办幼儿园结对帮扶,发挥示范性幼儿园、乡镇中心园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带动和辐射,选派驻园督学、公办教师引导民办园提高办园质量。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强化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教研指导,组织教学观摩、集中培训,选派专家对保育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着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保育水平。

2015年10月8日

第二篇: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确保经济效益、政治稳定和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扎实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类督查以及各类专项整治,各企业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更新安全生产装备技术、职工教育培训等方面继续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的态势,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全市企业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我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新中国成立后建市较早的工业城市,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不同性质的中小型生产经营企业相继在我市落户,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冶炼、建筑建材、电力、化工等行业,其中:有化工企业26户,清洁能源企业37户,建筑建材企业41户,选矿冶炼企业33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9户,煤矿、非煤矿山20户,其它生产经营企业147户。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为私营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致使安全投入跟不上安全生产的需要,安全状况相对较差,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事故多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小,安全投入不足,设备陈旧,安全基础薄弱。这些企业大多是民间投资或改制的中小型企业,资金匮乏,生产设备落后,安全性差,普遍存在着厂房陈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等问题,经营者抱着侥幸心理,违章指挥,冒险蛮干,隐患得不到全面整治。

2、经营者素质不高、员工流动性大。被调查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懂安全、会管理的业主不足20%,对国家在安全生产上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应遵循哪些安全标准一无所知,对如何防止事故知之甚少。此外,这些企业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使得业主大多不愿意在财力和精力上对从业人员进行必不可少的安全技能培训,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和群体保护能力。

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现代安全管理意识,采用的是经验型管理,部分企业法人或经营者法冶观念淡薄,搞以包代管,有的相当规模的企业并没有按要求成立安全管理机构,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整改隐患,不为员工提供必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4、具有高危性和分散性,管理难度大。我市企业大多分布冶炼、化工、建材、煤炭生产、机械加工、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点多、面广,分散在乡镇、园区或山区,市安全监管部门和乡一级政府苦于人力少、资金少,难以对所有企业实行有效监管,使不少小企业成为安全监管的“真空”和“盲区”。

二、我市企业安全生产及政府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80%以上的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法规、标准不了解,在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上,大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经营者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重发展、轻投入。形成规模大的企业比规模小的重视,改制后的企业比改制前的企业重视。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中小型企业由于用工形式灵活,员工流动性大,且大量招收的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未经过安全培训就上岗,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3、政府对企业监管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手段。由于企业点多面广,监管力量薄弱难以对所辖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管,个别乡镇对企业的安全监管因无人员而处于被动工作状态,相关政策法规、文件要求贯彻落实不力,安全生产情况统计不到位,对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三、抓好我市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中小型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新思维、新办法去解决在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监管措施和手段,加快工作方式方法的新转变,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

1、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审核准入制。

要强化源头管理,把好准入关,加快实现从事后查处向本质安全转变。一是严把高危行业市场准入关。严格实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对安全投入不到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隐患没有彻底整改的,不得通过审查。同时,加强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监控。二是严格实行各类建设项目“三同时”。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有关要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严格履行“三同时”,达到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并具备达到和满足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能力,以及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和灾害事故处置能力。三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落实“科技兴安”战略,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注重安全技术改造,积极采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旧工艺、旧设备的淘汰进度,从源头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2、强化教育培训,加快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从近几年我市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绝大部分事故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类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素质偏低、“三违”现象严重等造成的。为此,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坚持依法建立并严格执行特种行业、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防范和职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监管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上岗一线工人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三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注重发挥乡镇、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进一步扩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3、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加快实现从集中专项整治逐步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

要着力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完善以行政一把手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体系,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二是要逐级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各基层,落实到每位员工,并进行严格考核管理,形成完整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保证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始终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四是要依照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查处,严肃处理,并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有关领导的责任和相关部门人员的连带责任。五是安全投入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加快我市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的风险抵押金缴存,为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进度。

4、引导企业走安全标准化之路。

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取得成效的经验表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是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今后,将在近年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进一步制定安全管理标准,着力抓好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选矿冶炼、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力争用今明两年时间,确保重点行业及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5、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强安监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始终抓好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学习考核机制,努力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长效机制。二是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充分体现“公正、严明、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塑造成为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三是抓好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严明执法纪律,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自律意识,健全监管机制,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互相联系制约,建立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形成“谁的权力谁行使,谁的责任谁承担,谁的问题追究谁”的预防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做好执法的各项工作。

第三篇:威海市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威海市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威海市教育局

(2010年4月)

为全面掌握我市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探索加强和改进城市学前教育工作,促进我市城乡学前教育事业规范、协调、健康发展,3月下旬,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城市学前教育进行了全面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现状

(一)幼儿园设立情况

城市现有各级各类城市幼儿园202处(其中小区配套幼儿园27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1.6%,在园幼儿30752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100%。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一类园、二类园和三类园为35所、59所、35所、37所和36所,分别占城市幼儿园总数的17.3%、29.2%、17.3%、18.3%和17.8%(详见表1)。除工业新区外,市及市区政府(管委)都举办了1-2所公办幼儿园,全市城市政府、街道、企事业、居委会、教育和个人办园分别达到8所、3所、30所、31所、18所和112所,分别占城市总园所的4%、1.5%、14.9%、15.3%、8.9%和55.4%,形成了以政府开办公办实验幼儿园为示范,居委会办园、企事业办园和教育办园为骨干,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多元化学前教育办园格局。

(二)幼儿教师队伍情况

城市幼儿教师(含园长)总人数2600人,其中事业编370人,非事业编制2230人。教师(含园长)学历达标率为97%,教师资格证持有率为45.9%。

年龄30岁以下的有1568人,31岁—40岁619人,41—50岁的有347人,50岁以上有66人,分别占教师总人数60%、24%、13%和3%。

(三)规范化管理情况

近年来,市教育局先后制定下发了《威海市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威海市幼儿园督导评估标准》、《威海市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威海市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切实加强了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确立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了市教育局对市级示范幼儿园、各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市级一类、二类、三类幼儿园的动态审批管理制度,各市区还建立了幼儿园年审制度,每年4月底前对年管辖幼儿园进行年审,并完善当地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于6 月底前上报市教育局。规范提高了审批注册标准,并对已批办的幼儿园进行了重新登记注册工作,尤其强调了在审批幼儿园时要求举办单位必须具备卫生、消防、建设等部门核准的相关资质,所有教职工做到持证上岗。2009年完成了对各级各类幼儿园重新注册登记工作,对达不到标准的限期整改。规范了幼儿园名称,取消了

易产生误导的 “双语”、“艺术”等词语的学前教育机构名称用语。注重园所内涵发展,强化先进理念指导,加强了幼儿园日常保教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引导幼儿园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儿童发展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扎实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严禁幼儿教育“小学化”。强化了幼儿园收费监督和管理,会同物价、财政部门出台了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的规定,实行保杂费按周退还政策的尝试。除民办幼儿园外,对其它类别幼儿园实行按类别收费,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需在物价部门备案。加强了幼儿园特长班、兴趣班收费管理,尤其对开设幼儿英语特长班在师资、教材等方面做了较高标准的限定。设立了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标准公示和公开电话举报制度。联合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加大了对非法学前教育机构的查处力度,依法取缔了非法办园14所。

(四)幼儿教师培训情况

为了快速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市教育局加大了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好每年财政拨付的20万元培训经费,将幼儿教师纳入教师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在全市建立了高校、市、县和幼儿园四级培训网络,先后制定下发了《威海市幼儿园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快推进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威海市2009-2012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持有率指标的通

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强化园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养,严格园长和教师的准入制度。通过与高校联合培养、请进送出、城乡联谊、园本培训等形式,每年免费培训幼儿教师达2000人次以上,城市幼儿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9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区政府对于学前教育仍然重视不足,公共财政投入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市区政府对于城市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教育性认识不足,过多地依赖民办力量,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城市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逐年减少,有些市区甚至停止了投入,致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最短板,学前教育事业的公益性没有充分体现。2009年全市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中,学前教育经费(主要是农村学前教育基建经费)528万元,无预算内生均日常公用经费,与中小学财政形成了强烈反差。目前,小学教育经费55649万元,生均日常公用经费545元;初中教育经费79890万元,生均日常公用经费848元;普通高中教育经费27500万元,生均日常公用经费336元。目前城市幼儿园中,仅有经区皇冠幼儿园是完全由政府全额拨付经费的幼儿园,99.5%的幼儿园办园经费全部是自收自支。由于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经费、教玩具配备、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险全部由收费解决,致使幼儿园收费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收费逐年提高,有的民办园月收费高达2400元,导致幼儿家长承担每个子女每年1440—24000元不等的入园费,这笔费用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是不小的负担,对于城市困难家庭更是一大难题。

(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入好园难问题凸显 城市市级示范标准以上幼儿园仅占46.5%,还不能容纳一半城市幼儿入园,使大多数幼儿要么花高价到高收费、办园质量较好的私立园,要么到收费低办园质量不高的私立幼儿园。优质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少,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适龄儿童上“好园难”成为了子女接受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

(三)幼儿教师基本为编外人,待遇保障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2001年开始的国家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核编定岗,幼儿教师没有列入其中,已有的公办幼儿园不再增加新编制,新开办的公办幼儿园根本就没有编制,即便公办幼儿园空出事业编制,因幼儿园教师工资等办园经费全部依靠收费解决,也无力聘用在编公办幼儿教师,只能降低待遇招聘非在编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虽然,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应该享受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但政府投入不足,幼儿园自筹自支的运营模式,使我市占教师总人数85.8%的非事

业编幼儿教师月平均工资仅有1077元,属于事业编制范畴的幼儿教师平均工资也仅有为2862元,与其他同类教师工资相差甚远。教师不仅待遇低,而且社会保障水平低,缴纳社会保险1761人,缴纳人数占67.7%,其中按事业、城镇职工和商业保险标准缴纳人数分别为347人、1332人和82人,分别占缴纳人数的19.7%、75.6%和4.7%。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占到总人数的41.1%,除去占有小学编制的,具备教师资格证的人数还不及城市幼儿教师的一半,拥有小学一级以上职称的教师335人,仅占16.8%,城市幼儿教师无技术职务等级的比例高达76.2%。许多年轻教师将幼儿园教师作为临时性、过渡性职业,缺乏长期、终身从教的意愿,对个人专业化发展没有自觉性、主动性、进取心,个人成长缓慢。

(四)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严重不足,管理和指导力量薄弱

全市负责学前教育管理和科研人员共10人,平均各市区不足1.4人,其中只有2人为公务员身份,多数同志人事关系放在事业单位,没有行政执法权。高技区、经技区、工业新区无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导致学前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幼儿园教科研指导不力。

(五)硬件设施配备不足

幼儿园收费基本上支付教职工工资、水电等办公费用,再无力购臵教玩具等教学设施。更得不到任何方面的投入和扶持。全市城市幼儿园大型玩具每园不足2件,微机每班0.7台,电视机每班0.8台,钢琴每班0.5架。无局域网络、图书阅览室、多媒体和科学发现室幼儿园分别占42.6%、37.1%、37.6%和50%,由于幼儿园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幼儿教育教学效率低,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三、发展城市学前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一)明确政府责任,完善管理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

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工作力度,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市级政府统筹制定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加大对各级政府落实政策的督导和考核力度;县级政府要承担起发展本地学前教育的重要责任,负责本地区幼儿园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管理,办好实验幼儿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宏观指导和管理本区域内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支持发展学前教育。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一是将原企事业单位

利用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已举办的幼儿园,改为隶属辖区内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确立为独立性法人事业单位,举办公办幼儿园。二是“十二五” 期间,城市各街道办事处都要至少举办1所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的公办幼儿园。三是对已规划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力争到2011年,环翠区、高区、经区、工业新区分别至少举办1—2处公办幼儿园。四是鼓励有条件的省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以创办分园的形式承办小区配套幼儿园,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五是从2010年始新规划开发的小区,纳入市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小区开发单位负责配套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给辖区政府(管委),按照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全部举办公办幼儿园。这样城市公办幼儿园比例将接近50%,以体现学前教育的公共性、普惠性。

(二)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 认真落实国办发[2003]13号《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3]100号《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威政办发„2004‟30号《关于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各级政府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当地公办幼儿园建设,事业编制教师工资、保险、幼儿教师专项培训经费,特困生补助等。建立特困家庭幼儿入园管理费减免制度,减免人数按城市在园幼儿8%的比例确定,其中3%实行全免,所需资金市财政承担20%,各市(区)财政承担80%。

(三)大力扶持优质民办幼儿园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大力扶持优质民办幼儿园,在土地征用、规划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保证幼儿园的水、电、气、房租和物业费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在评先选优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对待。

(四)强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待遇,保障其合法权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备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教研部门配备专职教研人员,切实担负起指导和管理当地学前教育的职责。要保证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充足精干,依据规定,每班配备2名专职教师,并配备1名保育员,有条件的可以配备3名教师。从中小学超编教师中挑选年龄适宜、学历达标、业务精湛的人员充实到新成立的事业单位幼儿园,优先配备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自2010年起幼儿园新进幼儿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配备专(兼)职保健人员,加强园所的卫生保健工作。幼儿园保育员、炊事员等各岗位工作人员要具备上岗资质,全部实行聘用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教师教育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园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岗前和岗后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建立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名师团队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城市幼

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要不断提高城市幼儿教师待遇,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类公办中小学教师标准,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审、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借鉴浙江舟山市做法,确保城市各类幼儿园聘用的符合教师资格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威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其他聘用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年威海市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市区政府为当地城市公办幼儿园中非公办教职工,按当年城镇职工标准交纳社会保险。

下一步我们将赴全国城市学前教育先进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并结合我市实际,做进一步研究、论证和分析,提出加快我市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王 莹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8期

学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教育。现在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幼儿园教育。但是,目前幼儿园教育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即培养幼儿教师专业的英语教学无法顺利、有针对性地开展。

一、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

1.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

目前,对于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不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校,都没有像小学、初高中那样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有的单一强调听说和口语,有的追求英语字母和单词的认读。教育目标的不统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

目前,市场上针对幼儿英语教育的教材版本较多、种类复杂,水品也参差不齐。对于哪种版本的教材相对更科学理,更适合作为幼儿期的英语学习内容,各方人士没有达成共识。所以对从事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基层工作者来说,在选择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3.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对于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使幼儿园英语教育无法得到规范的指导和管理。

4.幼儿园英语教师的水平差别大

幼儿园的英语教师一般都有幼儿园教师充当,她们接受正规英语教育的时间短,本身英语水平有限。这种师资水平的缺陷也给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总之,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影响很大,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改善和提高。

二、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内容

1.教学内容要以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为主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听说为主,认知能力为辅。

2.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学内容要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直接联系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知识,让他们掌握以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3.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教学内容输出要由易到难。

4.教学内容重现率要高

幼儿的记忆以机械为主,容易遗忘。因此,要提高教学内容的重现率,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既要巩固原有知识,又能习得新知识。

5.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日常交际需要

教学内容要体现语言的交际能力。按照幼儿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幼儿日常生活的常用口语,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

6.教学内容要以英语为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以英语为主,使学生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对英语的整体语音和语感。

三、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培养

1.幼儿园英语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专业知识。幼儿园英语教师首先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所以应该具备必要语言基本知识、一定的现代语言学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第一,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幼儿园英语教师应熟练的掌握一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的背景知识,特别是一些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第二,一定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包括语言教学体系和相应的语言观、语言理论的知识等。充分了解各个语言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在实践中批判的综合应用。第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幼儿生理、心理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幼儿教师顺利、有针对性地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专业技能。幼儿园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有: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其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和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技能包括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

2.幼儿园英语教师的来源

现在的幼儿园英语教师一般不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她们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1)英语教师幼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是指对英语专业毕业而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重点的是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幼儿教师英教化。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相关的英语基础知识、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教学理论的培训,使他们可以从事幼儿英语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技师学院)

第五篇:浅析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及对策

学前教育是具有公共性和专业性的公共资源,社会在这一资源的分配上应当秉承公正、平等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学前教育规模较小,办学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对学前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但其相对能力却在下降。为缓解这一矛盾,学前教育成本开始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这种成本分担定价模式能有效缓解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但也导致学前教育有失公平和收费贵等新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及对策。

一、学前教育的准公共品属性分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按照产品收益范围的差别,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通常,学前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形式上的不可分割性、效应上的正外部性、公益性和普惠性等基本特征。

(一)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排他性。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因为学前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够公平地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只有受教育者付费才能消费学前教育资源。

2、非竞争性。学前教育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只需追加相对低廉的社会成本便能连续地为追加的消费者所消费,其边际成本曲线富有弹性。

(二)形式上的不可分割性

教育的本质是在培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的未来,教育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盈利的行业而是一个公益的事业,学前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从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只是免除了公民必须上幼儿园的义务,而不是免除了政府提供学前教育这个社会公共产品的责任。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

“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效应上的正外部性

幼儿教育是否具有正外部效益是政府应否给予财政补助的重要依据。外部性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说的是如果一项经济行为附带地也对其他消费者(第三方)形成影响(获益或受害),而相应的成本并没有反映到市场价格中,就出现了外部性。按照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在存在正外部性的领域,必然会投资不足。因为这类投资不仅给当事方带来收益,也给其他方带来收益,但当事方只能根据自身的收益来确定投资水平,因此,这个投资水平一定小于社会最优的投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投入就变得非常必要。那么,幼儿教育是否具有正外部性? 除了投资者(家庭)之外,有没有其他受益方?大量研究表明,幼儿教育的受益者除了儿童个人、家庭之外,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概括起来:幼儿教育对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长期的积极效应,可以提高其未来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提高国家的公民素质,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和道德素养;幼儿教育可以提高妇女就业机会,促进男女平等,减少贫困人口,降低社会救助费用; 幼儿教育有利于打破“ 一代贫困,代代贫困”的恶性循环,促进社会公平。

(四)幼儿园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1、公益性

学前教育对个体而言是“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而言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国家而言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经济角度看,是“筑建国家财富”,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从政治角度看,是国家战略项目,具有公共服务体系组成成分的性质。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显著的公益性。

2、普惠性

①普及性——解决“人人都要接受”的问题。学前教育是每个人一生生活的基础,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程度越高,对社会越有利;覆盖面越广,对国家越有利。大力推进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

年)明确提出,出生即是学习的开始,各会员国应为所有儿童提供早期的保育和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强调“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所以,不管从个人,还是社会,抑或国家的角度,都必须引导和力推学前适龄的新一代公民接受这一阶段的教育。

②普惠性——解决“人人都能接受”的问题。普及与普惠是相辅相成的,要普及就必须普惠,只有普惠才能普及。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经济能力还很低的现实条件下,要推进中低收入家庭积极承担学前教育支出,扩大学前教育普及面,就必须大力发展价格适度,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水平的“广覆盖”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实现学前教育事业在普惠中普及,在普及中普惠,使普通民众“上得起”园,普遍惠及每一位幼儿。

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现状

(一)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比例高于私立幼儿园

目前,北京公办性质幼儿园占67%,上海市占71%,许多地区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比例高于私立幼儿园,各地的政府也非常重视公办幼儿园的发展,福建省将在近年逐步增加投入,在各地兴建公办幼儿园,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虽然我省目前与先进地区的现状尚有相当差距,但对公办幼儿园作用的认识可谓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私立幼儿园在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卫生保健等方面不够完善 私立幼儿园因主要的投资为私营企业或个人等,大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因此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证乱办学现象严重。据2009年统计,泉州私立幼儿园有320多所,无证幼儿园有135所,2010年通过排查,私立幼儿园增至500多所,无证办园228所。二是园舍设备简陋,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很多幼儿园厨房没有“三防”设备,食品加工流程不符合卫生要求。三是存在安全隐患。很多私立幼儿园没有消防设备,一些幼儿园租用居民住宅楼,疏散楼梯只有一个;部分幼儿园司机及车辆证照不全,车况令人担忧,且常有超载现象。私立幼儿园作为半公益半营利性教育组织,受到自身特点的限制,有的私立幼儿园过多追求盈利性,导致了学前教育中一些扭曲的现象出现,如超班、超额招生,减少教职员工的配职数量,园舍设施设备简陋,追求低投入、低品质、高回报,私立幼儿园“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忧患。据调查,南安市农村私立幼儿园有100多所,基本没有消防设备,食堂没有“三防”设施,非校车接送幼儿情况严重,有的幼儿园对教育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置之不理,私立幼儿园呈现出“扶起来、难管理”的局面。

(三)私立幼儿园资金不足,入园难,乱收费现象严重

广大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占城市多数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很少能分配到财政资金。经济困难家庭的幼儿,绝大多数还不能获得财政资金的资助,不能获得公平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现在90%的幼教类属于财政拨款,私立幼教只占很小比例,如此情况造成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公办幼儿园不仅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设施完善,而且收费低廉。而私立幼教基本上属于“草台班子”,想在招生上占优势,就要压低学费,这样又影响教育的基本投入和教师的稳定,于是私立幼教要不就是“贵族幼儿园”,动辄每月2、3千元,每年5万、8万要不就是“小饭桌”,根本谈不上教育。许多私立幼儿园还利用兴趣班、特长班等进行额外收费,各种代办费名目繁多而且成本不透明。

三、针对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财政投入不足,地方之间差距大

在全国普遍存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同时,地区之间财政投入和入园率的差异之大也到了惊人的程度。2008年,上海财政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总教育经费的比例为7%,生均预算内经费6738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则分别只有0·3%和141元,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由于财政投入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地区间幼儿入园率的巨大差异。我们根据2008年各地常住幼儿人口数和在园幼儿数计算发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浙江和上海都达到了107%,而西藏和甘肃分别只有10%和35%。

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多数地区的政府没有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没有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给予应有的地位,而是过多地依靠市场提供学前教育经费。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政府财力雄厚,但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极少,幼儿园90%是民办,经济困难家庭幼儿资助制度也没有建立。在经济落后、政府财力薄弱的中西部农村,不少乡镇、甚至一个县内的所有乡镇连一所公办幼儿园也没有。

多年以来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到预算内教育经费的1·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地区学前教育机构不足,无法满足幼儿的入园需求,幼儿入园难现象普遍存在;各地存在着大量不具备基本办园条件的未注册幼儿园;已注册幼儿园存在大

量不合格教师,教师收入低福利差,缺乏必要的游戏场地和玩具学具等基本的物质条件;学前教育生均经费远远低于小学和初中,OECD国家2006年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是小学生均经费的0·82倍,我国2008年只有0·23倍。由于投入不足,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缓慢,直到200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只有0·9%。

(二)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幼儿园收费差距大

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有关的是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混乱和差异大。条件好的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普遍违规收取赞助费或择园费,如在北京市的调查发现,子女进入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家长,60%交纳了赞助费。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普遍利用兴趣班、特长班等进行额外收费,各种代办费名目繁多而且成本不透明。在部分幼儿园高额收费的同时,不少条件差的幼儿园则或者是限于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或者为了竞争生源,收费很低,甚至低到根本无法为幼儿提供有基本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

(三)学前教育法制不完善

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四)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偏高

中国教育经济的增长致使教育消费成为中国人民消费中的重要项目。学前教育,在教育消费上涨的潮流中异军突起。然而,城市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及教育产业化的演进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所谓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是指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总额占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目前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是偏高的,公立幼儿园根据其教学条件、规模、师资力量等分为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等,其收费略有差别,示范性幼儿园价格稍贵。孩子上公立幼儿园每月平均托保费为300余元,一年为4000余元,同时园里还开设各种特长教学班,每月收费300余元,一年总费用在7000~8000元左右。与公立幼儿园相比,私立幼儿园的收费则高出许多。城市小区私立幼儿园每月平均托保费1200元,一年14400元,如果加上特长班的费用每月平均300余元,一年的费用将达到18000元左右。

四、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是民生财政的重要工程

(一)财政支持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幼儿园教育中政府责任的趋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公平。依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幼儿教育中国家、社会教育力量的对比,创设普遍的入学途径,保障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下一阶段政府的主要责任。

幼儿园教育将普惠大众我国幼儿园在创办之初是部分人享受的福利.受惠群体很小。随着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中下层子女也有机会接受幼儿园教育。2004年全国3—5岁幼儿入园率为40.75%,其中城镇54.4%,农村31.9%。据国家督导团的调查,2004年北京市全市幼儿入园率多年保持在80%以上,其中城镇地区达到90%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幼儿教育价值认识的深入,家长和政府将更垂青对学龄前幼儿实施系统的、正规的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此外,从实际情况来看,系统学前教育受教育对象有从原先3—6岁的幼儿拓展为0-6岁的婴幼儿的趋势。近今年,各类亲子园、胎教指导机构发展迅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也提出了适龄儿童基本能接受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

在这个阶段,政府责任的重点是通过财政扶持、政策倾斜等方式对公共利益进行补偿,促进幼儿普遍入学这个公共目标的实现。九五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围绕社会资源分配,社会公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的表现就是区域、个体间教育资源的享有差异显着。维护教育公平,给予弱势群体特殊照顾,调节区域间的不平衡都是民办教育举办者回避的领域。

这时政府必须身体力行,承担起这些义不容辞的责任。

除了政策倾斜以外,政府需加大对这一类公共服务的投入。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说过: “政府的所有功能都需要财政支撑;同时,政府的所有行为都会反映到财政上”。

(二)财政支持有利于规范教育市场

一是抓重点,着力解决学前教育投入不足、资源短缺问题,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未来3年要有明显提高。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和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完善学前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调整改造城镇小学办幼儿园,实行独立办园。新建、改建、扩建公办中心园,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中心

幼儿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和个人举办幼儿园。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五、今后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支持的对策

(一)借鉴国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经验和启示 世纪中叶以前,幼儿教育一直是私人行为,但在20 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

国家介入幼儿教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政府介入幼儿教育的方式很多,制定政策、加强管理固然是重要方面(如严格幼教机构的审批制度,加强资产监控;制定幼教质量标准并监督执行;建立教师资格和培训制度等),但公共财政支持也是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欧洲经合组织国家(OECD)主要是通过公共财政来支持幼儿教育。一些国家不论父母的就业状况和收入如何,幼儿教育都是免费的;另外一些国家则是采用国家财政支持和根据父母收入交费并行的方式,父母所支付的部分一般不多于费用的30%。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没有像OECD 国家那样管理,但也通过多种支持方式承担起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责任。这些方式包括:

1、国民教育向下延伸。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做法。我国澳门特区已从2006 年开始将免费教育下延至学前教育1~2 年。台湾地区也已推出国民教育向下延伸一年(K 教育)计划,并于2004 年从“ 离岛”(澎湖、连江、金门等)和原住民集聚地开始试行,优先扶助资源弱势与文化不利地区,然后逐步向全岛推进。

2.、国家专项拨款资助面向社会处境不利幼儿的早期补偿教育。如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和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等。3.政府举办一定数量的公办园。对政府认可的非盈利性私立幼教机构提供财政补助。4.通过各种方式(如返还个税、发放补助等)为幼儿家庭提供保育和教育资助,等等。

(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支持的对策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为加快解决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切实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矛盾,会议决定,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奖补的原则,进一步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一)支持中西部农村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包括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依托有富余校舍资源的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按照一定条件招聘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

(二)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幼儿园。中央财政安排“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支持发展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对地方扶持多渠道举办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等,中央财政根据工作实绩给予奖补。

(三)从2011年起,将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四)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由地方结合实际先行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中央财政根据各地工作情况给予奖补。

结论:

增加财政投入———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是基础,教育公平是起点。在完全的教育市场条件下,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对应着收入的差距。家庭收入直接影响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机会通过影响人的发展进而影响家庭收入。这样一来,贫富差距上的“马太效应”可能无限制地循环下去,恶化社会的利益格局,埋下城乡、地区、阶层间矛盾、紧张、冲突的隐患,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宪法》和《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体现了对儿童和人民群众的关爱。

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达到、公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应该怎么改? 制度创新应该如何体现?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合理走向应该是什么? 我们认为,我国以往幼教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幼儿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有限的幼教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效益不高。在国家整体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幼教,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资源分配不公平、效益不高应该成为改革的主要方面。

资源分配不公平、效益不高的问题涉及到投资体制问题。应该承认,我国幼儿教育投资体制是存在问题的。这或许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发展到今天,这种投资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因此改革是必须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常讲“存量不变,增量盘活”,对幼教体制改革有一定启示。我们建议:

1、国家投入的公办园应切实发挥示范、培训等多方面作用,让国家财政投入通过直接和间接多种途径使更多儿童受益。

2、作为单位福利的企事业幼儿园从单位剥离出来之后,应该转为社会福利,国家在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时,应在社会福利系统中考虑用适当的方式将其加入。

3、增量部分面向弱势群体,因为大量研究表明,面向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投入效益是最高的。国家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优先在农村、边远地区及社会处境不利人群集中的地区实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待条件具备后逐渐扩大至全体儿童。

下载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10.8更新)(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10.8更新)(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调研报告[定稿]

    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调研组于2011年1月9日至14日,分三个小组对伽师县、疏勒县、裕民县、阜康市、伊宁市、天山区等六个样本单位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期......

    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调研报告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时代在发展,群众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越来......

    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着眼我县长远发展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关于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奠基阶段,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未来的长远投资,其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情况调研报告[精选]

    毕节市普宜镇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 研 报 告2011年7月毕节市普宜镇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毕节市关工委、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学前儿童发展情况调研工作方案》的相关要......

    调研报告参考格式(更新)(五篇模版)

    提示:同学们撰写调研报告时可参考以下格式,但不局限于此。 “‘空心化’村庄中的中国农民生活调查”调研报告参考格式: 格式一: 报告题目(仿宋,二号,加粗) 作者(仿宋,三号) 摘要:(仿宋,四......

    榆林市玉米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调研报告

    榆林市玉米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榆林市玉米产业调研组榆林发展玉米产业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农业资源。一是适宜玉米种植土地面积大,......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小编推荐]

    安全生产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确保经济效益、政治稳定和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5篇范例]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确保经济效益、政治稳定和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