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发挥好曲艺在文化下乡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好曲艺在文化下乡中的作用
朱耀斌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该活动诞生于1995年10月。当时,中宣部、文化部、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发起了文化下乡活动,收到很好效果。1996年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潮的到来,中宣部、科技部、文化部、农业部、卫生部等10部门把文化下乡进一步引向深入,联合发起并组织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2006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三下乡”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城乡沟通的有效渠道,密切党群关系、城乡关系、干群关系的润滑剂。
“文化下乡”是“三下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曲艺作为文化战线的的轻骑兵,以其通俗易懂、风趣幽默、雅俗共赏的特点,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文化下乡工作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
我国农村人口多,特别是边远地区山区多、老区多,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群众 “看戏难、看演出难”的问题突出,这不仅为广大曲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天地,也为曲艺事业的振兴提供了广袤的沃土。
“文化下乡”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城乡沟通的有效渠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地农村的情况不尽相同,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各有侧重点,由于地域语言的差异,对曲艺形式和种类的需求也有明显差异。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势必对“文化下乡”中的曲艺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因地制宜不断推动曲艺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曲艺在“文化下乡”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利用好农村这一广阔天地,为全面振兴曲艺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曲艺事业要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大局为主线突出新作为
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艺术,是“文化下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大局的基点上开展工作,更加有效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提供服务,这既是曲艺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曲艺工作者的职责。因此,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振兴曲艺事业的根本,抓住了促进曲艺事业自身建设的关键,抓住了曲艺事业发展的规律。所以,曲艺工作者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投身到振兴曲艺事业的实践中,自觉把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事业服务作为曲艺发展方向的主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快,对曲协组织和曲艺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笔者认为,曲艺家协会应带领广大曲艺工作者紧紧围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牢固树立曲艺事业服务农民群众的观念,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中去。在“文化下乡”活动中,要根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跟进新的举措,不断拓展曲艺工作服务空间,更加发挥出曲艺工作的独特作用。以“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振兴曲艺事业的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地推动曲艺事业向前发展。曲协应组织广大曲艺工作者经常深入到广大农村,切实开展下乡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当地具体情况,通过与当地群众进行座谈、访谈,了解当地农村当前的文化需求和对“文化下乡”活动中曲艺节目的要求。
针对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确保创作演出的曲艺节目在贴近时代、贴进生活的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实现文艺寓教于乐的目的。积极建立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推动曲艺事业发展进程;围绕打造曲艺精品、服务农民群众,不断增强曲艺工作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曲艺队伍“轻骑兵”的优势,不断开拓在农村建设中新的服务领域,力争在振兴曲艺事业发展过程中有更大的作为。
二、因地制宜开展曲艺下乡扎根活动实现新突破
在“文化下乡”活动中,曲艺节目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分布面广,仅靠有限的“文化下乡”活动是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需求的,边远地区许多的村寨迄今为止,尚无一支演出队伍前去演出,所以开展曲艺下乡扎根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解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下乡”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除了积极发挥曲艺在“文化下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外,必须寻求探索曲艺在农村发展的新突破。笔者认为,一是要建立曲艺“常下乡”机制,要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曲艺小分队的作用,使曲艺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二是努力做到曲艺队伍本地化。采取“送”与“建”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培育农村本地曲艺人才,注重曲艺阵地建在农民身边、曲艺队伍跟在农民身边。同时充分发挥民间曲艺团体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建立 “曲艺大篷车”,把精采的曲艺节目直接送到村头、田头,变“文化下乡”活动为“文化进村”活动,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通过曲艺下乡扎根活动的开展,努力实现曲艺工作重点的下移、曲艺文化资源的下移和曲艺文化服务的下移,切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三、曲艺队伍建设要有新举措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大好形势,对曲艺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曲艺工作能否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搞好服务,关键在人,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曲艺队伍。笔者认为,把建设高素质的曲艺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是曲协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曲协应千方百计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广大曲艺工作者团结在协会的周围,根据实际情况教育和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从改进学风、改进工作作风、改进思想作风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曲艺队伍建设。
(一)改进学风,创建学习型和研究型曲艺队伍。无论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第一位就是抓好学习。曲协应大力营造建设学习型和研究型曲艺队伍、造就学习型曲艺团队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切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学习提高素质,通过学习推动曲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改进工作作风,创建务实型曲艺队伍。曲协作为曲艺事业振兴的“领头雁”,在工作思路已定、工作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应抓好曲艺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落实。要真正实现曲艺事业的振兴,必须大力倡导实干的精神,树立只有实干才能树立形象,只有实干才能赢得支持,只有实干才能实现曲艺事业振兴的观念。在曲艺事业发展进程中必须发扬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精神,大力弘扬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曲艺优良传统,把促进曲艺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另外,曲协还应在关心人上下功夫,切实帮助大家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广大曲艺工作者热爱曲艺事业、投身曲艺事业。
(三)改进思想作风,创建创新型曲艺队伍。通过教育和引导,促使广大曲艺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觉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根据曲艺事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总结新经验新做法,努力实现曲艺事业在理论上、体制上、机制上创新,使曲艺事业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跟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步伐。
四、注重联动,扩大“曲艺下乡”活动的影响力有新突破
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中,为扩大曲艺的影响力,曲艺工作应注重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和相关部门互相联动、切实加强协作,努力扩大影响力和受益人群,使得“文化下乡”活动既能有集中活动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又具备常下乡的渗透力。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不仅对曲艺参与“文化下乡”活动、实现“曲艺下乡”的目的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为开展活动所需的资金提供了可靠保证,确保了活动的公益性。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广大曲艺工作者要因地制宜,积极主动投身于“文化下乡”事业的广阔天地,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之中,切实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服务,不断推动曲艺创新发展,为全面振兴曲艺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安全文化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从现在开始
TAKE ACTION NOW
--行动力·领导力
EXECUTION·LEADERSHIP
安全文化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意识的一种集体认同,是实现零事故率的有力保证。安全文化建设,需要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一并抓,用文化铸造起安全盾牌,从而保证和推动安全生产的和谐发展。
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是前提
安全文化的搭建,首先要从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着手,沟通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推行人性化管理。把“要员工带防护罩”,改为“员工主动要求带防护罩”。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强化“安全第一”,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建立“遵章守纪、标准作业”的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约束、激励、凝聚功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提高职工安全素养是关键
提高人的素质对安全生产极其重要。不仅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理念的灌输,还要特别关注基层员工的安全问题,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系统安全技能培训与考试,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对于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及证书。同时还需定期组织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突发事故处理演练等,并参加行业内专题研讨、讲座、交流等活动,及时了解行业内新动向。
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是基础
运用人性化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法,不断调整创新安全管理机制,特别是对安全作业与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并严格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比如企业常见的:安全风险押金制;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生产监督制度;一线监督、现场卡控制度;岗位问责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管理手段。
总之,我们建立并推行安全文化,不仅仅是一个表皮,更要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真正用文化铸造起安全盾牌,从而保证和推动安全生产健康、和谐发展。
以上内容,将为“2013年EHS法律法规峰会”部分议题,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共生代(中国)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联系人:Vivian Deng电话:(020)28829289-105QQ:1764906687邮件:Vivian.deng@ehs-gsd.com
第三篇:如何发挥好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好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近两年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认识到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就本人认识谈一下,如何发挥好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其应有作用。
1、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真正意义。
1.1应正确把握效能监察的含义。1989年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效能监察”这个概念,并对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和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了要求。2006年出台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对效能监察是这样定义的:“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效能监察概念包含七层意思:效能监察主体、效能监察对象、效能监察内容、效能监察方式、效能监察作用、效能监察目的、效能监察性质。
1.2认真解决《办法》对正确认识效能监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办法》对效能监察工作领导体制和责任体系、任务权限方式、基本程序、建议和决定、奖励和惩处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它是中央企业十多年来效能监察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国资委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正确领导下,把企业效能监察的具体经验系统化、感性认识理性化、成功做法制度化的结果。企业效能监察是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以追求利润(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的。不认真解决,或者不正确执行是体会不到其真正意义的。
1.3要从效能监察的效果来看看待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认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以及效益流失原因,不但可以促进企业完善内控制度,堵塞管理漏洞,节约资金、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提高创效水平,而且还能通过剖析背后隐藏的消极腐败因素,挖掘和查处违法违纪人员。
2、正确实施效能监察工作。
正确实施好效能监察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选题立项。选题立项一般分为专项效能监察和综合效能监察两种方式,但一定要结合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来开展。这样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既可以抓住关键部位,成效又十分显著。从大多数国有企业效能监察的实践来看,只要认真做好分析,不论是以点带面,还是以基础管理工作为出发点带动全局,都是选题立项首要考虑的。
人员得力。一定要按照“精干、高效、有利工作、结合实际”的原则配备监察人员。效能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综合性,配置熟悉各种业务、公正廉明、较真碰硬、又有专业知识的效能监察队伍十分必要。
统一思想。在实施效能监察之前,监察组成员务必要召开一次统一思想,熟悉业务,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的会议,消除因认识不统一,综合协调不顺而給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预期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领导重视。效能监察是为推动企业管理、堵塞漏洞服务的,为企业第一管理者理当支持效能监察工作。但往往由于受监察组自身建设的影响,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在第一管理者心中产生了疑问。因此,在争取领导支持的前提下,一定要重视监察组自身素质建设。
求真务实。为避免工作流于形式,监察组成员必须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既不能发现问题不分原因,动则整改罚款,又不能绕着问题走。必须树立对企业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工作。而且还要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客观公正地按照效能监察的四大原则: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时限性来做出评价。
牢牢把握以上五点关键环节,就能够取得效能监察的实效。
3、发挥效能监察工作的真正作用。
效能监察的作用体现在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节约成本,提高效能、效率、管理水平,实施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发挥效能监察工作的真正作用是效能
监察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抓住企业管理中的重点部位和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加大对“三重一大”、“三项招标”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制止、事后查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3.1立足于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中心,使效能监察工作真正做到选准一个项目、查透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项管理,是效能监察工作追求的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管理是十分完美的,只有不断地改进、总结、学习,才能逐步区域完美。完成一项工作后,我们要“回头看”,看督促整改的效果,以促进效能监察工作水平的提高。
3.2还要完善监察手段,形成效能监察的合力。通过组织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中的应有作用。效能监察工作一般的做法是按照宣传动员、整改排查、总结提高、重点抽查的大体步骤来进行的。笔者认为,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取得成效。“自下而上”是“自我”发现问题,主动接受上边督导检查,帮助解决问题;“自上而下”
是上级组织督促落实检查执行正确性与否采取的一种监察方式。
因此,两者有效结合,作风发挥才会更好。
3.3效能监察中发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及时与领导沟通,与部门沟通。效能监察工作关联的工作很多,要把监察取得的成果在全局上共享,促进全局工作的提高。总之,效能监察是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发挥其职能,服务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施工企业要在改革中谋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坚持循序渐进,不断创新,融会贯通,讲求实效,向高层次的管理和监督迈进,把实际工作中的潜能转化为动能和资源,企业效能监察就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探讨如何发挥好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发挥好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其应有作用。
1、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真正意义。
1.1应正确把握效能监察的含义。1989年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效能监察”这个概念,并对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和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了要求。2006年出台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对效能监察是这样定义的:“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效能监察概念包含七层意思:效能监察主体、效能监察对象、效能监察内容、效能监察方式、效能监察作用、效能监察目的、效能监察性质。
1.2要从效能监察的效果来看看待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认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以及效益流失原因,不但可以促进企业完善内控制度,堵塞管理漏洞,节约资金、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提高创效水平,而且还能通过剖析背后隐藏的消极腐败因素,挖掘和查处违法违纪人员。
1.3认真解决《办法》对正确认识效能监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办法》对效能监察工作领导体制和责任体系、任务权限方式、基本程序、建议和决定、奖励和惩处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它是中央企业十多年来效能监察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国资委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正确领导下,把企业效能监察的具体经验系统化、感性认识理性化、成功做法制度化的结果。企业效能监察是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以追求利润(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的。不认真解决,或者不正确执行是体会不到其真正意义的。
2、发挥效能监察工作的真正作用。
效能监察的作用体现在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节约成本,提高效能、效率、管理水平,实施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发挥效能监察工作的真正作用是效能监察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抓住企业管理中的重点部位和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加大对“三重一大”、“三项招标”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制止、事后查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2.1立足于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中心,使效能监察工作真正做到选准一个项目、查透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项管理,是效能监察工作追求的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管理是十分完美的,只有不断地改进、总结、学习,才能逐步区域完美。完成一项工作后,我们要“回头看”,看督促整改的效果,以促进效能监察工作水平的提高。
2.2还要完善监察手段,形成效能监察的合力。通过组织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中的应有作用。效能监察工作一般的做法是按照宣传动员、整改排查、总结提高、重点抽查的大体步骤来进行的。笔者认为,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取得成效。“自下而上”是“自我”发现问题,主动接受上边督导检查,帮助解决问题;“自上而下”
是上级组织督促落实检查执行正确性与否采取的一种监察方式。
因此,两者有效结合,作风发挥才会更好。
2.3效能监察中发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及时与领导沟通,与部门沟通。效能监察工作关联的工作很多,要把监察取得的成果在全局上共享,促进全局工作的提高。
3、正确实施效能监察工作。
正确实施好效能监察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选题立项。选题立项一般分为专项效能监察和综合效能监察两种方式,但一定要结合企
业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来开展。这样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既可以抓住关键部位,成效又十分显著。从大多数国有企业效能监察的实践来看,只要认真做好分析,不论是以点带面,还是以基础管理工作为出发点带动全局,都是选题立项首要考虑的。
人员得力。一定要按照“精干、高效、有利工作、结合实际”的原则配备监察人员。效能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综合性,配置熟悉各种业务、公正廉明、较真碰硬、又有专业知识的效能监察队伍十分必要。
统一思想。在实施效能监察之前,监察组成员务必要召开一次统一思想,熟悉业务,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的会议,消除因认识不统一,综合协调不顺而給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预期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领导重视。效能监察是为推动企业管理、堵塞漏洞服务的,为企业第一管理者理当支持效能监察工作。但往往由于受监察组自身建设的影响,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在第一管理者心中产生了疑问。因此,在争取领导支持的前提下,一定要重视监察组自身素质建设。
求真务实。为避免工作流于形式,监察组成员必须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既不能发现问题不分原因,动则整改罚款,又不能绕着问题走。必须树立对企业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工作。而且还要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客观公正地按照效能监察的四大原则: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时限性来做出评价。
牢牢把握以上五点关键环节,就能够取得效能监察的实效。
4结语
综上所述,效能监察是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围绕企业的工作中心,发挥其职能,服务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施工企业要在改革中谋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坚持循序渐进,不断创新,融会贯通,讲求实效,向高层次的管理和监督迈进,把实际工作中的潜能转化为动能和资源,企业效能监察就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五篇: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高举民主和法治的旗帜,通过民主和法治建设,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同样有一个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要把基层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基层党建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使基层治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举措。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国家层面的各项治理决策和部署,如果离开了基层的探索和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改革的统筹性、耦合性大大增强,许多举措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又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把二者结合好是必然选择。
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以及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基层党组织和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群众的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位人”为主变为现在的“社会人”为主的条件下,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我国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新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鼓励它们发挥好在社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特殊优势。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贯追求。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要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员的作用,就有党组织的服务。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要求。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建设搞好服务;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要从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我们党是政治组织,应当履行政治组织的职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与服务作用统一起来。既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又要教育引导群众,用党的理论武装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带领群众前进。要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通过考核评价,促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坚定不移地发展基层民主、加强法治,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民主和法治。民主和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基层治理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必须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发展民主和法治,基层最重要,基层也最紧迫。依靠民主和法治的方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已经成为最重要、最有效、最为群众认可的方法。所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高举民主和法治的旗帜,通过民主和法治建设,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关心、爱护、支持基层干部,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人、关键在用干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基层干部是基层组织的主心骨和带头人,是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对群众最熟悉、最了解,面对的矛盾和困难也最直接,承受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而许多基层干部长期收入偏低,工作生活环境亟待改善。不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不相适应,与群众的期望有差距。因此,对基层干部,一要关心爱护支持,二要严格教育管理。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树立在基层建功立业的自觉意识,提高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提高他们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制定和落实激励关怀基层干部的政策措施。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的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让基层干部留下来有干头、走出去有通道,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