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度教育目标管理工作总结汇报
2011年度教育目标管理工作总结
弥兴镇中心学校
二○一一年十二月七日
弥兴镇中心学校
2011年度教育目标管理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我镇现代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2011年我镇中心学校紧紧围绕与教育局年初签定的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教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对照《姚安县教育局对弥兴镇中心学校2011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考核指标,将2011年度教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建设和工作思路
1、我镇中心学校认真组织全镇教职工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全国、全省、全州、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稳步实施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和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推进现代教育事业发展;
2、按照“抓管理、重常规、促和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校现代教育管理为主线,不断加强现代教育理念、体系设施、教师队伍、教育评价、教育价值、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扎实推进“五化”建设;
3、教育党支部深入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并结合我镇实际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年活动,在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结合我镇教育系统实际,认真制定各项工作措施,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成效;
4、我镇中心学校积极组织教职工撰写稿件。围绕来稿任务,下发了《弥兴镇中心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镇教育信息宣传工作的通知》,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完成了《姚安教育〃简报》来稿任务和教育信息报送任务。
二、教育改革
1、我镇中心学校认真组织全镇教职工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素质,牢固树立“以管理要质量,已质量求生存”的理念,加大管理力度,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学校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合理,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
2、我镇中小学均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小学三至五年级均按要求开设了《信息技术》及“三生”教育课程。中小学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罗)
3、根据《云南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1号文件》、《姚安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姚安县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的实施意见(试行)》,中心学校结合学
校实际,制定、并已教代会形式通过了《弥兴镇小学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真正做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激励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我镇小学健康、科学、和谐的发展。
4、我镇各学校积极开展引资办教工作。一年来,全镇中小学都积极争取资金,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三、教育管理
1、中心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认真落实德育教育分年级实施纲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2、我镇中小学均结合实际制定了师德建设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师德师风评估活动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镇教师无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出现。
3、我镇中小学认真开展新教师培训,严格推行新老教师“一帮一”活动,为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在后勤代炊人员的使用及管理上,我镇中小学均做到一年一聘,合同管理,手续完备。
4、抓好“两基”巩固与提高工作,做到巩固与提高并举,一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强对“两基”工作的领导;二是及时下发了“寒窗助学基金”,及时将特困生补助专款足额下拨学校,让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继续实行中心学校班子成员挂校联系制度,加大对各校的检查、指导及动员学生入学工作;四是加强教育督导,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为“两基”巩
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镇“两基”各项指标均达国家验收标准。
5、我镇中心学校认真按照县教育局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思路,认真做好校点的撤并工作,目前,全镇的教学点已全部撤并。
6、我镇各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减负提质”为重点,中小学严格执行“减负”的各项政策,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7、我镇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一是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办学,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让更多的学生入学接受学前教育;(罗)
8、我镇始终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归宿,多渠道、多层次的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业务素质,通过多年的努力,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10、我镇各学校大力改善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按照《云南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目录》标准,配备率达到95%以上;(罗)
11、积极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学校达100%,测试面达100%;(罗)
12、禁毒防艾知识教师培训面达100%,师生知晓率达100%。我镇中心学校切实加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活动正常开展。(孙)
13、我镇按照省、州、县规划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师参培率达100%,中心学校制了培训计划,在培训中,中心学校班子成员深入学校指导培训工作,力求讲实效,培训档案完整。中小学在开展教育经
费预算中,中心学校严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预算关,各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均占公用经费的5%以上。
14、为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按照“当年初中毕业生的90%接受高中教育,其中45%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我镇一是积极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动员更多的学生到高一级学校就读;二是积极协助州属(县职业中学)进行招生。通过多方努力,我镇2009年初中毕业生大部分已升入高一级学校接受教育。
15、我镇现有民办幼儿园一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我镇严格按照教育局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民办幼儿园的正常教学。
16、我镇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强化“两基”过程管理;按要求开展工作“两基”复查年审,并及时上报“两基”复查年审材料;“两基”主要指标达到复查年审标准要求;同时,积极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努力完成职业高中招生任务;完成成人高小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扫盲人数。认真做好学校督导评估的复评的准备工作。
17、改善学校体育、卫生(罗)
18、我镇中心学校认真做好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精神,确保“两免一补”、生均公用经费足额到位。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我镇加强了对上级拨付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对农村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局管”。建立健全了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对全镇中小学财务管理,实行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有效,经上级有关部门检查,我镇未发生挤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现象,同时我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中心学校和各学校均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帐表齐全,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完成了清产核资,办学条件普查及中小学五年规划工作。
19、校安工程(张)
20、聚焦课堂五项,课题(罗)
21、我镇中小学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招生考试的文件、会议精神,确保2011年中考、州统测的试卷安全保密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在各种考试中无恶性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考生档案、数据等规范准确并按时上报。我镇严格执行考试政策,没有因考试的上访事件发生。
22、我镇按要求完成教育信息化标准示范区建设任务,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应用管理有成效。我镇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关心、支持下于2004年12月底已初步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全镇三种模式项目学校共建9个[其中模式二(卫星地面收视系统)8个,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为认真开展好远程教育项目实施,确保工程的实施取得成效,我镇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弥兴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及自检自查评价小组,制定了《弥兴镇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考核办法》,将远程教育纳入了弥兴镇教育教学大检查的项目,各项目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有效地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开展。我镇积极开展以远程教
育信息化为支撑的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资源在学校与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成效明显。
23、中学(钱)
24、教育OV(张),加强“班班通”建设。(张)
25、我镇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技术装备经费保障机制;我镇自开展“普实”工作以来,充分认识“普实”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云南省普通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规范》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编写了《弥兴镇普及实验教学成果集》,认真做好“普实”工作,努力发挥图书室和实验室的建设效益和管理效益。
26、我镇中小学积极推进勤工俭学工作,开展面达97%,生均收入达11.69元;六所寄宿制学校有食堂,食堂肉菜自给率达70%。
27、我镇中心学校加强工会工作,镇教育工会配有兼职人员,建立健全了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机制;深化政务、校务公开,尤其是各中小学经费使用情况公开;教育工会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工会组织,统一管理;建立健全行政与工会联席制度,积极参加中心学校的行政会议。
四、纪检监察
1、我镇中心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均能认真地办理县教育局交办的各项工作。
2、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孙)
3、中心学校积极配合各级审计部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规定的审计任务。
4、中心学校严格执行信访工作制度,及时上报重大违规违纪案情;
5、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我镇加强了对上级拨付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对农村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局管”。建立健全了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对全镇中小学财务管理,实行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有效,经上级有关部门检查,我镇未发生挤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现象。
6、为保证我镇中小学师生生活质量,中心学校加强了中小学师生食堂的规范化管理。一是严格食堂原材料采购、验收、复核、加工、出售管理工作,加强食堂账务公开公示制度,并规定公示结果必须上交中心学校总务处。二是中心学校加强对中小学师生食堂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被整改学校在整改限期内还要接受中心校的再次检查。本学年,中心学校共对辖区内的中小学共计督查五次,下达整改通知四次。三是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的兑现直接挂钩,有效地激发了后勤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我镇中小学食堂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中小学后勤工作服务质量有了明显地提高。
7、“减负”督促(罗)
8、我镇中小学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开展春秋两季教育收费自检自查,加强对“两免一补”实施情况的监督,经上级有关部门检查,我镇中小学未出现乱收费现象。
五、安全管理
我镇中心学校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严格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各种校园安全隐患制订周密的应急预案;学校的安全风险管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安全信息情况。中小学均能积极配合消防部门做好校园消防安全工作和森林防火工作。
我镇中心学校对照《姚安县教育局对弥兴镇中心学校2011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考核指标,较好地完成了2011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工作。
弥兴镇中心学校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七日
第二篇:2011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汇报材料
2011教育重点工作目标 管理责任制完成情况的汇报
2011年,我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实践的德育”体系,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优化。今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所确定的各项目标,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全区教育持续均衡发展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月23日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到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行动中,切实做到“四个优先”,即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各项政策优先向教育倾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区财政 支出的比例,确保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规定的指标。年初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育重大项目经费需求。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省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区财政匹配相应的资金,在校园校舍建设、“四室”建设、音体美器材和卫生室器材等方面要有新突破。为推动全区各类教育的优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召开了江源区七届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江源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源区学前三年教育发展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教育基本建设项目。区领导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研究落实白山市第十七中学、新开小学、车站小学等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投资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教育联系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程,全面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转发了《吉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2010-2012)规划》、《吉林省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细则》、《白山市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印发 了《江源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2010-2012)规划》、《江源区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6月3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动员培训会,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工作进行部署。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转发了《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细则》、《白山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实施方案》,7月18日在大石人中心学校召开了达标校建设工作现场会,于9月13日至24日对10所计划达标校进行评估验收,经评估有9所学校达标。
加大特殊教育工作力度,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转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吉林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下发了,《江源区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区现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13人,全部在学校随班就读,入学率达100%,其中一人在白山逸夫学校就读。
重视幼儿教育,大力推进幼儿教育优质、健康发展。转发了《吉林省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江源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江源区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规划》。落实《吉林省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评估实施方案》,3所独立国办园标准化建设有序进行。加大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力度,制定了《江源区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对民办园进行管理。2011年全区幼儿园(班)47个(其中国办21个),在园人数2671人,学前一年受教育儿童1179人,学前一年教育率96.4%,政府所在地学前三年受教育儿童579人,学前三年教育率98%。
加大“控辍”工作力度,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一是建立了完善“控辍” 机制,下发了《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源区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办法的通知》、《关于控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流失工作的意见》、《关于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的几项规定》、转发了白山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白山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暂行细则〉的通知》,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的建立,使全区“控流”工作进入了制度化、常规化管理的轨道。落实“控辍” 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规范招生和学生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有效控制学生辍学。下发了《江源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区划分的通知》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工作的意见》,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加强了学籍的规范管理,实行 “学籍月报表”制度,使全区的学生变动情况、流失情况得到监控,避免了学生季节性大面积流失。三是开展“评创”、“评比”等活动,营造良好“控辍”氛围。继续开展“评选和创建无流失生学校活动”和“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先进学校检查评比活动”,开展 “控流活动月”活动,开展贫困学生包保献爱 心活动,由于管理机制和措施到位,“控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全区有初中生4636人,流失46人,年辍学率为0.98%。
高中段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了白山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2011年初中毕业生1899人,升入职业学校(中专、技校)619人,升入普高1041人,升学总数1660人,升学率为87.4%。
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配套文件精神,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确保我区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根据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会议精神,以2010-2011学在校生为基数,按初中600元/生/年、小学400元/生/年为标准,落实国家、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2011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已经到位267.93万元,其中国家和省230.97万元,地方36.96万元,现资金已全部发放到校。继续完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2011年发放高中贫困学生补助资金45.52万元,补助学生607人。2011年全区教育系统、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款物合计25.6997万元。
校舍建设、维修改造力度大、效果好。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我区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学校3所,投资54 万元新建石人镇车站小学教室306平方;投资180万元建设新开小学教学楼1290平方米;投资850万元,新建白山市第十七中学教学楼5400平方米。校舍维修改造工作力度大,投资442万元对白山市第十三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二中学、江源区实验幼儿园等17所学校(园)的校园、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预计投入56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37万元;区财政投入19万元)为实验小学、大石人镇中心校、六中、三中、大阳岔中心校、松树二小、湾沟小学7所学校补充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配套资金正在协调中;实施江源区农村义务学校图书装备项目,投入资金34.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24.8万元;区财政投入10.1万元),为实验小学、六中、二十中、松树二小、大石人中心校5所学校补充图书131080册,配套资金正在协调中;投入28万元为实验小学、三中、六中、二十中学4所解决体、音、美、卫生室器材的配备,配套资金正在协调中;投入资金32万元,为白山市第三中、白山市第五中学、白山市第六中学、白山市第十三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二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五中学、白山市第二十六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大阳岔中心校、大石人中心校、实验小学等十二所学校购置计算机、投影、电动幕、中控系统、多媒体展台、音响设备、电子讲台及其 他设备,此项资金即将到位;投入资金12万元,对白山市第五中学、白山市第十三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二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五中学等4所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的地面、上下水、墙壁、通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教学环境;投入资金10万元,为白山市第五中学、白山市第十三中学增添了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投入资金4万元,为西川小学、平川小学、四平小学等3所村小购置了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实验仪器,白山市第二十中学自筹资金共计投入6万元,购置图书1000册和更新部分物、化、生实验仪器,白山市第五中学自筹资金2万元,添加了部分体、音、美器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校管理规范。2011年6月组织学校教师参加了市装备处主办的远程教育管理教师培训班,各项目校均组织了有关远程教育设备硬件操作与软件使用的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全区学校信息技术课按每校每班每周两节纳入授课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项目校设备使用平均每周不少于20学时。
加强教育信息网站建设。建立了江源区教育信息网和江源区教育督导信息网。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信息网,由专人负责管理与维护。吉林教育电视台江源记者站工作见实效,今年报送吉林省教育电视台、白山教育信息中心、江源电视台等媒体单位新闻14篇。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有突破,“三创建”活动效果好。实 践基地总校基本建成。继续开展“三创建”活动,以“三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和后勤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展校园经济,在学校现有的闲置操场、花池、校舍上挖潜力,在校园绿化、美化的立体开发上下功夫,推动学校 “绿色校园”、“示范性食堂”、“示范性宿舍” 的创建工作,带动学校整个后勤管理工作,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使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更科学、规范。白山市第三中学、江源区大石人镇中心学校通过了省“绿色校园”检查验收,基本达到吉林省绿色校园标准;白山市第七中学通过了省“示范性食堂”和“示范性宿舍”检查验收,基本达到吉林省“示范性食堂”和“示范性宿舍”标准。
三、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继续开展教育“五项工程”把选拔名校长、名教师作为重点,旨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
师德建设成效显著。开展了“十心立师德”、教师读书、师德标兵巡回演讲活动。涌现了一批教书育人的典型。2011年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区标兵教师10人,区优秀教师36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
完成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工作。根据省编办、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吉政办[2004]65号)文件精神,原地方中 小学核定编制1319名。2010年江源区编委经过认真核实及分析后下发了《关于区教育局调整学校编制的批复》(江源编发[2010]15号)文件,将1319名编制全部核定到校,保证了学校教学编制的要求。2011年4月,区编委和教育局共同就2004年和2006年接收的破产企业学校及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管理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区编委已将普查结果上报省编委,等待企业人员的编制审批。
完善落实教师补充机制,逐步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问题。根据吉林省农村特岗教师招聘计划,2011年,招聘特岗教师共45人,根据省“三支一扶”相关政策,招聘英语教师1名,以上46名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并及时为特岗教师发放工资,在晋职、评优、教育科研等方面均与地方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了教师资源的分布合理。
落实校长、教师校际间定期交流制度。我区实行校长任期制,一个聘期为三年,2009年以来,共合理交流校长6人,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发了《白山市江源区教育局关于2010年教育系统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教师校际交流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2010年,5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一对一帮扶。2011年,白山七中教师李艳波到大阳岔中心学校任初三语文教师,湾沟小学英语教师到湾沟镇平川学 校任英语教师。
创新培训模式,完成教师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区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充分发挥了培训、教育科研功能。为提高我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探索我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新机制。2011年7月15日、16日在江源区青少年宫举办了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研训班,聘请了山东杜郎口的两名校长和五名学科教师分别做了专题讲座和5节学科示范课,较好地完成了本的教师全员培训任务;依据吉林省“国培计划”的通知要求,全员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各项培训;加大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工作力度,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校长网络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意见》和《校长校本网络研修评估细则》;为全区285位校长和中小学后备干部建立起了中小学校长网络邮箱群组、QQ群组,并将全区校长网络校本研修资源汇总成册,每位校级领导(含中层、后备干部)人手一册,形成了校长学习交流网络体系;落实《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指导方案》、制定了2011年江源区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并对全区三所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有3名幼儿园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
四、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实践的德育”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深化德育研究,以学 生社团为载体,在活动中突出德育的实践性,显现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活力,下发了《关于贯彻〈“实践的德育”指导纲要〉的意见》、《关于印发〈江源区2011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的通知》、《江源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意见》、《江源区中小学生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关于组织参加白山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的通知》、《关于组织全区青少年参加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四项活动的通知》等文件。举办大型德育活动14次,获省市级证书1000余个。以“评选十佳少年”“擦亮一条街”“告别陋习做文明学生”等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等主题活动,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征文50余篇,绘画700余幅,并于6月17日在白山市第三中学举办教育系统“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红歌唱响校园”大型红歌演唱会,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活动在吉林教育新闻联播播出。德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我区共有德育基地61处,校外活动站156个,其中江源区博物馆被授牌为江源区中小学生科普实验基地,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白山市第三中学、白山市第七中学三所学校被授牌为“江源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德育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青少年宫艺术活动的龙头带动作用和三中满族学堂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示范作用,取得良好实际效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通过参加上级专题培训、班主任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德育教师素质。各学校围绕德育工作体系认真组织创建德育特色活动品牌,如三中的德育基地教育(满文化教育活动基地和“山里红”劳动实践基地)、七中的责任教育和诚信教育、大石人的红色教育已形成区域特色品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实施“家庭教育援助行动”,努力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水平。通过召开德育工作会的形式研究制定新型家长学校标准,贯彻落实《白山市市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制定下发《江源区2011年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点》、《江源区“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全区中小学家长学校首期开课备课及上课的要求》等文件,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家长学校组织机构、教学计划、教材、教师、考评制度“五有”的落实。普及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一步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方法,全区2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了“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各学校通过悬挂条幅、制作展板、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并积极开展“5.25”心理健康日“关注心灵,健康成长”主题签名活动,目前全区2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共有近18000名学生、教师、家长参加了活动,活动报道于6月10日在《吉林教育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社会反响极好。抓实体育艺术教育,开展好系列活动。我们及时下发了江源区关于《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关于《江源区第十一届中小学生(幼儿)田径运动会》通知、下发了江源区201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的通知、下发了2011年白山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关于做好《江源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各校通过“体育、艺术2+1”、大课间和学生每年的健康体检与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2010-2011学学生体质优秀率14.8%,良好率49.1%,及格率98%。近视率28%,肥胖率0.56%。2011年5月17日、18日举办了江源区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下发了2011年江源区关于印发《全区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学党史、唱红歌、颂党恩、跟党走”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6月17日在白山市第三中学成功举办了红歌演唱会,使广大师生受到了爱党、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发了《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关于下发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通知》、《白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工作意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意见》,加大实施和检查力度,保证了学校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减少课时偏差率。牢固树立 质量意识,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制定实施了《江源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评估细则》,对全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6月对全区所有学校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对240名教师进行了教学常规随机抽测。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发展性评价机制。学校在学籍中增加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逐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严格执行《2011-2012学白山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下发江源区《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2011年江源区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办法。在今年全区三所普通高中招生中,按照《关于2011年全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江源区指标生占统招生65%的原则,计划白山市七中录取指标生325人,白山市十四中学录取指标生168人,白山市十九中录取指标生80人,并把这些指标生在录取完统招生后,按学生报考自愿和考试分数,采取分配到班、到校的办法,合理的分配到全区14所初中。
加大教育科研工作力度。制定了全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五”规划和工作计划。全区申报“十二五”科研课题59项。其中省级46项,市级13项,较好的完成了省、市落实的各项科研工作任务。及时完成省、市教育报刊杂志的征订和发行任务,并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我区共征订各级教育刊物9种。《吉林教育》508份;《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55份;《现代教育科学.中小学教师》39份;《新教育》43份;《中国教育学刊》26份;《白山教育》591份;《教育简报》62份;《青年教师》54份。鼓励全区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实际,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积极向国家、省、市教育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2011年有448篇科研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
五、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自主创新
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打造高效课堂。为了近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江源区开展了“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提出“远学杜郎口乐陵,近学市八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强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全区共分三个批次选派了31名中小学校长(业务副校长)、46名骨干教师到上海建平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乐陵小学参观考察,教育局适时召开了两次学习杜郎口经验汇报研讨会。白山市第六中学和白山市第八中学结成了区域“学习研究型共同体”,向全区400多名中学教师展示了语文、数学、历史三节“同课异构”课;苇塘小学、白山市第三中学向全区300余名教师展示了小学语文、数学、外语和初中语文学习杜郎口课改经验研讨课。在此基础上,江源区制定了《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推进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方案(试行)》,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做出了具体安排。3月19日在白山市第六中学举办了“深化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推进会”。会上,白山市第六中学、第二十五中学、第二十七中学做了经验汇报。教育局局长胡日勇同志对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创建高效课堂进行了深入动员部署,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进程。2011 年4月18日,苇塘小学召开课堂改革家长联系会,得到了家长认可和好评。7月份,我们聘请了杜朗口的专家教师,对全区各中小学校长、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各校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了课改实验年级,制定了课改方案。目前,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已在江源区各学校全面铺开。
做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2009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满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学基地设在江源区中国松花石艺术馆,江源区满族学堂正式成立,9月16日在白山市第三中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投资200万元装修满族学堂,改造屋顶,学堂现设有多媒体教室、满族文化特色教室、办公室和图书室,区政府还为162名满族学生和24名满族教师做了满族服装,整个学堂优雅洁净、具有浓郁的满族民族风格。2011年9月在原满族学堂的基础上成立满语文教研室,开展满语文研究工作,共编写小学生满语教材两本。历经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区满语教学初步形成了“以教育行政为保障,以教学研究为支撑,以师大满语中心为依托,以满语教师为主力,以白山市第三中学三、四年级学生为主体”的满语教学体系,满语文教学已经实现“师资、课时、计划”三落实,满语文教学在如何备课、上课、构建教学模式、体现课改理念、发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满语教师的知识储备、教研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满语,能用简单的日常满语对话。2011年8月5日-7日我区66名师生参加“东北师范大学首届满文书法笔会”,参展书法作品165幅,现场书写比赛学生16人、教师9人,全部获奖。现场表演满文化文艺节目3个,得到参会领导及专家的称赞。
六、依法治教、治校,推进教育法制化进程
按照《江源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六五”普法的工作要求,年初,我局制定并下发了《江源区教育局2011年教育法制工作要点》,召开书记例会,对全区教育系统普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做好“五五”普法的总结表彰工作,我局被省教育厅评为“五五”普法先进集体,江源区实验小学、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等3个单位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白山市第二十中学被省教育厅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 白山市第七中学等5所学校受到区政府的表彰。继续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与区综治办、区公安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重新聘请中小学、幼儿园法制副校(园)长、法制辅导员的通知》,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重新聘请了51名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与区检察院开展“检校对接”,成立“江源区青少 年法制教育基地”,为城区7所学校增聘检察院法官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并召开校长与检察院法官的座谈会,共同研究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及教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教育法制工作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年初对全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而在“六五”普法开局之年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给予指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体机关干部、教师中围绕有关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选题调研,全区上报优秀调研报告23篇。落实《江源区教育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行政执法人员办理执法证,做到持证执法;对教育局现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精减,整合,进一步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压缩了审批时限,提高了服务质量。落实“学校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区域内村级以上中小学有37 所,参加中小学“学校风险管理服务体系”的学校有37 所,其比例达到100 %。学生 14254人,占 100 %。覆盖率达到100 %。
贯彻《教育督导条例》,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及时调整督导人员,培训督导队伍,2名督学参加省督导培训,完善督导制度,建立了督导责任区制度和督导人员学习制度等。全面完成省对县教育工作整改任务,5月23日通过省复检验收,9月7日 接受市督导室随机督导检查。积极组织实施教 育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工作,开展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工作、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工作,建江源区教育督导网一个,完成信息报送和督导科研论文撰写任务。
七、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教育系统稳定与安全 切实做好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学校安全稳定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我们始终把教育系统稳定与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常抓不懈。建立健全了以教育局、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机构。教育局设立了安全办公室,配编3人,具体负责全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工作,区政府与教育局、教育局与各学校层层落实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使全系统稳定与安全工作形成网络,齐抓共管;全区各学校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应急预案,使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突发事件有应急处理办法,确保了全区各校的稳定与安全。各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自检,并认真整改。教育局安全办对各学校疾病防控、校园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安全、治安、学校周边环境管理、消防安全等进行大型安全检查4次,经常对学校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检查记录完备,整改办法完善。2011年开展了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组织 开展了安全疏散演练活动,使全区各校学生提高了安全防护意识,各校通过聘请的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对师生进行交通知识、消防知识、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和讲座,开展防震、消防等疏散演练,提高了师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各学校安全设施配备比较齐全。2011年政府投资22750元为学校购买了钢叉、防刺背心、防爆器、金属探测仪、防割手套等安保器材,投资17550元为学校购买警服,为两所学校建警务室投资18000元,投资142156.67元为19所学校维修警务室及装修警务室内外墙。投资144万对11所学校进行电路改造,投资104万排除8所学校消防隐患。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校园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校园周边200米内无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场所,公安机关在各校门口安装了减速带,更新了斑马线,设立了警务室,确保了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由于我们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全区教育系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八、找准问题,反思整改,确保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教育技术装备严重滞后,历史欠账多,部分学校设备陈旧,急需更换,影响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上述问题有待于我们近快解决。
总之,我区的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抓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做文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江源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三篇:2012年 教育目标管理检查汇报材料
2012年 教育目标管理检查汇报材料
大四站镇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约22000平方米,新落成教学楼一座,其建筑面积3360平方米。我校现有教职员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共有12个教学班,在籍学生470人。
过去的一年里,我校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
师生发展为根本,立足于学校发展,积极建设进取、和谐、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校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作风过硬,凝聚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教职工队伍;一支关爱学生,适应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现代班主任队伍;一个有良好的学风,而且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合作、有责任、讲诚信的学生群体;一种健康向上,文明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一个具备一定素质、和谐上进的师生群体。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教育目标考评先进学校、市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以及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的中考,我校考取重点高中41人,升学人数仍居乡镇中学第一位。现将我校自查自评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1、重视思想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我们坚持一月两次校委会议事制度和每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制度。在这些会议上,学校主要领导都能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畅所欲言,说看法、谈体会、出点子,工作上分,目标上和,团结协作,创造性开展工作,都能做到工作中日有计划,周有安排,月有反思。对学校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分管的工作争创一流。
2、构建“学习型班子”。每学期要求校委会成员每学年都要读一部教育教学论著,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我们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措施,既提高了领导的政治素养,又提高了干事创业的能力。特别是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三个学会:学会反思、学会包容、学会沉默;三个带头:做奉献的带头人、做干实事的带头人、做维护大局的带头人。
3、创建“业务性班子”。学校主要领导都能够集中精力,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听课指导教学。我们还实行了校委会成员包学年、包教研组制度,体察一线教师思想动态,了解师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情况,为学校的决策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4、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着眼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完善管理体制。实施科学管理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课程管理,开满学科、开足课时;严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坚决杜绝教师“三乱”现象发生,并且层层签定责任状。
5、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与职责,制定切实可行具有激励性的奖励办法,本着充分调动大多数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原则,干好干坏不一样,将制度的实施与人性化管理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形成制度化。
6、注重细化管理过程,规范管理行为,切实做到人人参与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逐步形成严、细、实的的管理作风。
二、突出教学中心 强化质量意识
“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这是我校工作重中之重,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教师队伍建设和课堂改革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加强管理为关键,创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氛围,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工作,我校制定并实施|《教学常规考核细则》。目的是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促使全体教师在平时工作中把教学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考核领导小组的要求,针对我校教学管理系列考核的实际,考核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学考核中:落实随堂听课制度。本教务主任及其他领导继续深入课堂,不定期随机性抽查听课(“推门”课),加大课堂教学监控力度。我们鼓励全体教师多听课、多评课、多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多探讨课堂教学问题。深化教学督导的力度,向管理要效益。
2、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育质量为教学工作兴奋点做好校本研修工作。一年来学校领导深入教研一线,坚持听课评课,积极参与和指导教学工作,形成由校长领导 —— 教务处管理 —— 教研组落实的教研管理网络。学校成立了以
校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教务主任及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教师校本教研评价制度》、《教师业务学习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本培训规章制度,使校本教研工作日趋规范化。加强课程管理,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特色育人功能和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教师互动、全面和谐发展。
3、扎实作好教学常规的检查与落实,加强教学质量的评价。开学初各项计划的制定工作,学期中抓好计划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学期末、抓好各项工作的总结和评比:备课、作业实行月查制度,每年将至少进行三次教学常规大检查,并且不定期进行随机性抽查。要求所有备查材料书写工整,项目齐全。提倡个性教案。全体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生的“学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积极推进新课改。我们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新课改之路。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四站中学课改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多次收看了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视频,召开了动员会,并让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观摩课,其他教师上好研究课。
三、着眼学校长远 改善办学条件
前些年,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我校的办学条件仅仅只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离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满意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着眼于长远,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打造绿化、美化、优化的平安校园。
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十月份一座崭新的教学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校办学条件又上新台阶。
四、注重德育过程 增强育人效果
注重抓好德育序列主题教育,月有主线,周有侧重点。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重点,七年级规范行为习惯为重点,八年级以自、律、感恩为侧重点,九年级以法律、审美、理想信念为侧重点。还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重大节假日对学生进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定期与问题学生谈心,走进学生心灵,倡导“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实现心与心的沟通,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人格与个性日趋完美。与派出所结成对子,聘请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共同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五、推行校务公开 搞好廉政建设
我们
全面推进校务公开,积极探索规范校务公开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着力提高校务公开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其参与学校改革的意识,深化了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学校依法治校、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成立了大宗物品采购小组和验收小组,实行采购工作与验收工作相分离。为切实加强基建修缮工程质量管理,学校成立了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组,同时健全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各项工作程序。在推行校务公开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求与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密切相关和涉及教职工、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予以公开。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社会最敏感,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内容作为公 开的重点。一年来,学校向教职工公开了教师聘用及职称评聘过程及结果、各类评优选先情况;公开了学校事业经费预、决算、财务支出,公开了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公开了基建修缮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等事项。凡事关学校钱和物的大事,我们都坚持在校务公开栏上公示,通过实施校务公开,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知情、监督、参与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
六、绷紧安全琴弦 打造平安校园
学校把安全工作始终做为头等大事来抓,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工作计划,认真组织防火、防震、防洪水等灾害的安全演练工作。与学生签定安全责任状。按教育局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学期都组织相关人员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好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工作,与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整改力度,治理校园周边环境,邀请法制副校长对全校学生进行法制安全讲座;落实保卫与门卫责任制,其中保卫要摸清学校安全工作的隐患底数,对学生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门卫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外来人员进校要做好登记,学生外出要收好班主任出具的假条;,根据教育局的相关要求,落实好学校值班值宿制度。一年来,学校没有出现一起大的安全事故。
七、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学校的发展还不适应家长的需要及社会的期望。主要表现在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有待强化,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待努力。
2、教师人员的老化和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课改的深入实施。
3、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管理的需要,须亟待改进、完善。
八、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重点是把握课程改革这一主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增强科研意识,加大教科研力度,向科研与课堂要质量、要成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与环境,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可靠的物质和技术保障。
4、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习惯养成。
总之,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人民满意的学校,还有不小的差距,以后的工作仍十分艰巨。我们将以此次目标考评为契机,认真查找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学校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中学教育目标管理评估汇报材料
中学教育目标管理评估汇报材料
中学教育目标管理评估汇报材料
镇第一初级中学创办于1982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农村中学,学校占地面积约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员工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目前有六、七、八、九四个年级共16个教学班,在籍学生815人。
过去的一年里,我校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
师生发展为根本,立足于学校发展,积极建设进取、和谐、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作风过硬,凝聚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教职
工队伍;一支关爱学生,适应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现代班主任队伍;一个有良好的学风,而且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合作、有责任、讲诚信的学生群体;一种健康向上,文明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一个具备一定素质、和谐上进的师生群体。学校先后被评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基本无辍学校”、“教科研先进学校”。2010年的中考,我校又书写了新的一页,230名学生参考,有42人考取重点高中。现将自查自评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1、重视思想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我们坚持一月两次校委会议事制度和每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制度。在这些会议上,学校主要领导都能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畅所欲言,说看法、谈体会、出点子,工作上分,目标上和,团结协作,创造性开展工作,都能做到工作中日有计划,周有安排,月有反思。对学校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对
自己分管的工作争创一流。
2、构建“学习型班子”。每学期要求校委会成员每学年都要读一部教育教学论著,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我们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措施,既提高了领导的政治素养,又提高了干事创业的能力。特别是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三个学会:学会反思、学会包容、学会沉默;三个带头:做奉献的带头人、做干实事的带头人、做维护大局的带头人。
3、创建“业务性班子”。学校主要领导都能够集中精力,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带主课。校长陈复祥,副校长王华祥、丁继伟等,都担任中考主要学科课,10个校委会成员中,有8人教九年级。我们还实行了校委会成员分级包班蹲点制度,体察一线教师思想动态,了解师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情况,为学校的决策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4、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着眼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完善
管理体制。实施科学管理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课程管理,开满学科、开足课时;严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坚决杜绝教师“三乱”现象发生,并且层层签定责任状。
5、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与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应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奖励办法,本着充分调动大多数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原则,真正体现多劳多酬,将制度的实施与人性化管理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形成制度化。各种考核制度、细责出台以来运行效果良好。
6、注重细化管理过程,规范管理行为,切实做到人人参与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逐步形成严、细、实的的管理作风。
二、突出教学中心 强化质量意识
“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这是我校工作重中之重,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
教师队伍建设和课堂改革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加强管理为关键,创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氛围,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工作,我校制定并实施|“教学常规考核细则”。目的是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促使全体教师在平时工作中把教学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考核领导小组的要求,针对我校教学管理系列考核的实际,考核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学考核中:落实随堂听课制度。本学期教务主任及其他领导要继续深入课堂,不定期随机性抽查听课(“推门”课),鼓励全体教师多听课、多评课、多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多探讨课堂教学问题。深化教学督导的力度,向管理要效益。、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育质量为教学工作兴奋点做好校本研修工
作。一年来学校领导深入教研一线,坚持听课评课,积极参与和指导教学工作,形成由校长领导 —— 教务处管理 —— 教研组落实的教研管理网络。学校成立了以12全文查看
第五篇:中学教育目标管理评价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值此活力无限的初冬,梁官中学也迎来了她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天,县各套班子的领导将对我校的工作作督导评估。首先,请让我代表梁官中学83名教职工、1400余名同学,向百忙之中前来主持、检查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向一直关心、支持着梁官中学的各位领导表示感谢!下面,请让我向各位领导就我校近年来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梁官中学建校于1969年,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400名学生。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有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职教师27人,初职教师48人,职工5人均持证上岗。“40、50”人员2人。全校有党员16人。校内党、政、工、青、妇机构组织健全。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艰苦努力,学校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教学实绩显著。
梁官中学XX年5月、XX年1月分别被省委、省政府、省教委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XX年5月学校还获省级“绿色学校”光荣称号。同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初级中学”。特别是XX年学校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各方面均取得新的突破。先后三次被授予“全国作文教学先进集体”;三次被教育局评为“综合素质培训先进单位”被省教厅评为“中学校本培训先进集体”;被市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安全文明学校”;被县团委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被市委宣传部定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是丽江市农村初级中学中唯一一所荣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的学校。XX年年10月,县政法委确定我校为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攀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学校工作的主要经验和特色
(一)我校有一个求真务实、团结进取、乐于奉献的领导集体
校的领导班子做到了因事设岗、任人为贤,学校工作坚持集体领导、民主管理。领导班子成员在自身道德修养上下功夫,在规范各项管理上花力气,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做先锋,形成了独特的工人作风,那就是:讲民主、讲原则、言必信、行必果;讲团结、重决策、做实事、求实效。
(二)我校有一支素质过硬、教学严谨、爱岗敬业教师队伍
1、教师们具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道德情操。
学校经常组织各种开式的政治学习,使教师们更加认清了形式,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行列,明确使命,坚定了全心全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2、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教风
全校教师积极参加云南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学校还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向教研要质量”是全体教师的共识,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史、地、生、文、卫艺教研课题。老师们采取各种渠道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虚心自觉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经验,严谨治学,获得了荣誉。教师中有30余人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表彰。有8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三)我校有一个“创新实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德育体系
首先,改变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观念,观念先行。其次,狠抓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动员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刊、墙报、橱窗、板报等媒体广泛开展专题研究,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等形式,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深入人心。
再次,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主持,抓好试点建设工作,下分设教师活动工作组、学生活动工作组、宣传工作组、校外实践工作组、督查指导工作组等五个职能组,学校几位领导分别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最重要的是,我校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为主线,大力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建设。本着活动育人、言行育人、习惯育人、纪律育人的理念,紧扣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系列主题教育,每一主题活动,突出一个主题,唱响一个口号,明确实践内容,并由一个班负责牵头实施,务求取得实效,从而引发学生的良性化互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创新学校管理 打造育人平台,达到育人的目的。
1、管理育人
①、抓师德建设。学校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文明素质。②、抓德育队伍的建设。由校长全盘负责,政教处主管,精神文明办牵头。全体教师广泛参与,学校工作上下联动,内外结合,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管理格局。
③、抓管理制度的建设。遵照上级的有关文件,根据校情,制定对领导、教职工和学生的一系列管理方案。
④、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成立学生会。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步伐,经学校校务委员会研究决定,梁官中学第一届学生会于XX年3月17日正式成立。学生会下设监察、组织、学习、卫生、体育五个部,由学生自主抉择,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5、常规管理。
我校有一支过硬的德育管理队伍,有一整套可行的德育管理方案,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1)、用健全的制度管理学生。狠抓“三操一课”的质量。
(2)建立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学校还定期开展卡拉ok歌咏大赛、演讲比赛、元旦运动会以及观看百部爱国教育片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用良好的文化引导人,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熏陶人。
(3)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学校不仅常抓校内安全,还经常宣传出行安全、交通安全,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安全常识,使每位学生感受到安全是最大的幸福。
2、环境育人
①、绿化、美化校园
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对运动场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改造,建起了规范的篮球场,环行跑道,四周种下了小叶榕90多株。在这优美环境的感召下,学生的行为也随之逐渐发生了改变,随意摘花、折树枝的行为不再出现了。不良行为有了根本的改变。
学校还充分利用广播室、黑板报以及报刊张贴,名人画像和格言警句的张挂等形式熏陶、感化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良好德行。学校每天有专人检查校园卫生和自行车停放情况,整个校园整洁美丽,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净化了学生的美好心灵,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②、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1)开展有利于形成校园特色的文化创建活动。如:校徽、校歌的创作活动,对学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树立学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校的热情。(2)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审美情趣等。(3)团委纳新,每年两次。入团之前,学生必须做好事一、二件,方可入团,以提高学生对团员先进性的认识。
③、开展文明宿舍评选活动
为了有效贯彻实施在活动中育人的理念和策略,从XX年6月开始,学校开展了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学校把“文明宿舍”评选活动作为一项常规管理制度,每学期进行四次评选。评选坚持民主管理原则,以学生会为主进行监督评比。
3、活动育人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寓德育于各项有益的活动之中,使德育工作摆脱空洞的说教,对学生产生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①、继续开展教师戒烟活动,②、组建教师乐队和学生合唱团
教师乐队和学生合唱团极大推进和丰富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XX年,学校组织合唱队参加永胜县建党85周年“中源杯”青少年文艺汇演获青少年组三等奖。
③、开展寒暑假军训活动
通过军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培养了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尊师重教的优良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深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④、加强社区活动
学校创办了梁官中学家长学校,同时,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一系列方式,加强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校注重学生的社区服务,利用节假日义务清扫街道,清理沟渠,参加学生达五千多人次。我校还积极组织文体活动骨干分子与各村委会文体活动爱好者开展文艺活动和篮球比赛,加深了相互了解,为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⑤、开展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片的活动。我校主要利用每周五下午的班会课和部分历史课时间在会议室播放百部爱国主义教育片,(住校的学生还可在课余在学校餐厅观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我校有一套完备的教育管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
1、教师管理是基础,特别是班主任。我们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通过教职工大会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管理方案,这种改过去“人管人”为“制度管人”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了关键作用。
2、学生管理是核心。我校的学生管理,主要是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实行的是一整套量化管理制度,这些方案把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落到了实处,并收到了实效。
3、重视教学常规,全面执行课程方案。我校历来重视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学校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辅导实验等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考试时学生座位的安排实行单人单桌或年级交叉,制卷、监考、阅卷学校统筹安排,学生成绩真实可靠,教师考评客观公正。
学校严格按照各科课程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