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机构的臃肿难题及消肿对策

时间:2019-05-12 05:2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级机构的臃肿难题及消肿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级机构的臃肿难题及消肿对策》。

第一篇:县级机构的臃肿难题及消肿对策

县级机构的臃肿难题及消肿对策

方忠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构改革共进行了四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朱镕基总理在职期间简机构减人员,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发展效果更佳。当前我国县级机构存在的问题是:机构臃肿,官员膨胀,冗员过多、人浮于事、财政负担重、人民负担重等等。老百姓期盼尽快开展县级机构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官员,克服皇粮养闲人的弊病,把更多的新增财富用于发展生产,共同致富,改善民生,振兴中华。

一、机构臃肿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级机构臃肿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机构臃肿,官员膨胀,冗员过多,人浮于事

按照编制规定,县级党政机关机构30个左右,而实际设置60—80个。超过规定限额1倍以上。一个70—80万人口的县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干部职工总数1.30—1.6万人。还有临时合同工1000—2000人。虽然严重超编,但“和尚不撞钟”、“和尚没水吃”的问题非常突出。老百姓经常把某些人浮于事,职位太多,办事相互扯皮,浪费民脂民膏的政府机关讽刺成为“观音庙”和“养老院”。

官多为患,是目前中国政治体制上的一大弊端。一个县几十个县级领导干部。几百个科局级干部。在县级机关各部门的领导班子中,竟然出现了一正五副、一正八副、一正十副。甚至一正十几副等奇特现象。让人悲观是官多不理事,龙多不治水,副职臃肿易吞噬机构改革成果,皇粮养闲官危害社会公平。出现了“监管缺失”、滥用职权、长官意志、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人代法”以及各种各样的官僚主义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买官卖官、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

2、人员严重超编,财政负担沉重

中国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财政收入从1132亿增长到3万亿,约28倍;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则从不到50亿升至7000亿,增长达87倍,而且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6年已上升到24%,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2007年,我国各级官员公车私用费高达2000多亿元,几乎和2006年我国的国防开支相近。

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全国靠预算支付工资的人员为1500万人,到2008年已达5200多万人,等于25个人有一个是吃财政的,这在古今中外是绝无仅有的。

县级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其中行政管理费及工资支出,占了当地财政的70%-80%。中西部很多县财政不够吃饭,靠国家补贴过日子。没有钱去推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从“补给财政”到“养人财政”,从“人民公仆”到“吃饭官员”,行政机构的臃肿和人浮于事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3、收费项目多,企业负担重,人民群众负担重

不少单位违反国家规定,任意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名目繁多,标准过高;有的随意对群众罚款,甚至乱设关卡,敲诈勒索;有的搞建设、办事业不量力而行,强制集资摊派。2002年4月4日人民网在报道“机构臃肿乱伸手 赤壁行政收费标准达2500项”新闻中称:市物价局的赵钢介绍说,到去年11月,全市51家行政事业收费单位上报收费标准2641个,其中涉及企业收费的单位有41家,收费标准多达2528个。„„乱收费的特点是:只要企业一开张,收费部门一哄而上;文件里面找依据,不管实际不实际;只收费,不执法;执法大权在握,谁不服就整谁。赤壁市副市长张斌认为,治理乱收费必须从根子治,从臃肿的行政事业机构改起。

4、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更严重

一些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当地县情,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导致决策失误,劳民伤财。干部作风不民主,“肠梗阻”问题突出。“衙门”现象日益增多。对下级简单粗暴,对待客商、办事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官气太浓,不易接近。

热衷形式,偏离中心。说的多、做的少,虚的多、实的少。一些好的政策、好的措施往往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人去落实。

庞大的行政机构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而该管的事却没有管好。庞大的行政机构还带来很多弊端:机构臃肿,官员过多,十羊九牧,官僚主义,人浮于事,经费紧张,效率低下,家长制等,它成为难以解决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形成深层次的危机。

5、会议多、文件多、检查评比多。

机关单传位多带来“五多”,使机关部门本来就多的会议、文件、应酬、督查、检查评比“雪上加霜”。一个50万人的县,每年政府部门的会议三四百个,大多数为群众斥骂的:“无所谓的会、无效果的会、无准备的会、无决议的会”的“四无”会议。县政府每年发文两百多个、领导讲话稿两三百个、工作计划、工作总告结、会议纪要、请示报告、典型材料等三四百个。各种接待两三百起(次),检查评比三四十次。“五多”牵扯了各级干部抓大事、抓落实的精力。一些干部忙于事务,调查研究的少,找群众直接听取意见少,深入困难企业、弱势单位、贫困家庭解决具体问题少。还有的干部办事拖沓,效率低下,互相推诿,回避矛盾和困难,往往问题由小拖大,矛盾由简单拖复杂。

6、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

由于机构重复设置,职能重叠、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导致部门之间互相争实权、抢利益、轻协调、推责任、避义务的问题。由于机关单位领导太多,职责交叉和重叠,增加了工作协调难度,争权力,抢资源的矛盾多,结果只能是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请示中浪费掉了。由于机构越设越多,多头管理,各政府部门千方百计设定审查、批准、发证的权限,造成冗长的办事程序和不必要的权力交叉,从而行政审批过程环节众多,手续繁琐。一般的基建项目要二三十个部门审批盖章。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纪律松弛、管理松懈,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现象严重,不少干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平庸慵懒、无所作为,缺乏热情、缺少感情,滥用职权、吃拿卡要,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本来几分钟能办完的事情,非要拖上几天才能办好;本来一天能办完的事情,非要拖上十天半月才能办好;本来一次就能办好,非要拖上五六次八九次才能办好。

7、机构膨胀,监督检查难到位

机构臃肿,应该监督检查的部门相应增多,监督检查工作量增大。当前,对土地、税务等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力部门的监督较多,也未监督检查到位。应该监督检查的部门,有70%的部门没有得到监督检查。潜规则障碍监督检查,有些县凡是担任局级领导职务的一律视为“脱产”干部,无需上班做业务工作。不受考勤、考核约束,由办公室记登满勤和加班,拿加班补助和奖金。

8、机构膨胀,自我服务现象严重

目前,县级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70—90个,若加上股级单位120—150个,超过规定数1倍多。1982年以来,我国围绕精兵简政对政府机构采取下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县级机构名减实增,即使撤了庙,也搬不动和尚,来个俺堂分家、寺里建庙、分流和尚、新招尼姑自我服务,甚至通过一些权力让社会为他们提供方便和服务。机构臃肿。领导干部多为其服务人员就多,其要安排的人就多。

9、公款吃喝、公车私用、铺张浪费惊人

现在机关部门之间相互吃请风比较盛行,公款吃喝费用成倍增加。“公车腐败”:一是官车多,超标配车多,每辆车少则十几万,多则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三是名为公车实为专车;四是车辆使用、维护费比私车不知要大多少倍。“官车”花的都是国家的钱,实质上就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机关部门增多,队伍扩大,机关用水、用电、办公用品等必然相应增加。而且部门领导的赌博、嫖娼、养情妇、洗桑拿、给上级或同僚送礼费用向单位报账的也相应增多。近几年县本级集中核算单位公务费用支出、招待费、公车使用费递增速度比财政收入递增速度高5—10个百分点。

10、机构臃肿,机关纪律更松懈

机关单位多,各单位情况不一样,组织纪律整治难度加大。机关单位多,公务人员多,上班没有事的多,违反纪律的多。机构臃肿,步调不一致,存在“部门综合征”,肿、松、梗、僵、庸、冷、卡、慢“病征”泛滥;机关纪律更松懈、工作更懒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的现象非常严重。

二、机构消肿的主要对策

1、实行大部委制度,精简机构,增强行政功能

新建住房建设局把建设、规划、城市管理、房地产、住房、城建设投资等行政管理职能融为一体,增强城乡建设和住房建设管理总体功能,有利消除腐败,方便群众,加快新型城化和城乡建设一体发展。新建大农业局把农业、粮食、林业、畜牧水产等融为一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农业市场化、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富裕农民。新建大工业局把机城、煤炭、建材、轻工等建设管理融为一体,有利于加快新型工业化,提高县域工业竞争力。新建大交通局把交通、公路、水运等建设管理触为一体,新建大文化局、大环保局、大卫生局,尽量做到“宽职能、少机构”。

2、实行强将精兵制度,减官裁员,提高机关效能

强将,就是县级领导和县直机关负贡人要党性强、宗旨观念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科学发展观、方针政策等论理水平高,公道正派,民主作风好,具有符合领导职位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

精兵就是机关工作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品行,思想作风过硬;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

减官,就是严格控制领导职数。县政府县长1正2—3副,百万人以上的大县不能超过1正4副。局长一般1正1副,大部委局1正2副,最多不能超过1正3副;局党委、党组成员除书记、纪捡外不能视为局级领导干部。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按公务员规定执行,属于非领导职务,取消现行视为准局级领导职务的规定。

裁员,就是严格控制机关人员编制,严禁超编,严禁以工代干,严禁勤杂工不在位作他用,严禁顾用临时工做门卫、搞卫生等勤杂工作。

3、实施竞争上岗制度,精简人员,提高政府效率

机关消肿的关键在于精简机构,彻底打破机关工作人员终身制,严格按编制职位人数,实行民主评议、竞争上岗,优上劣下,特种岗位签约、聘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制度,激发领导及工作人员积极性。

县政府正副县长上任由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依照法定程序就职

县直机关(含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领导竞选上任,分别由各机关单位竞选人承诺演讲,各机关单位人员评选,依法由组织任命就职。

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竞争人承诺演讲,本单位人员民主评议,择优录取,签订合同上岗。上岗期3年,下轮优胜,连续上岗。

实施兑现。对县政府和县直机关领导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每年一次总评议、评分;年终兑现领导竞选时宣誓与承诺没有兑现承诺的,要找出原因,属于自己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向上级组织和人民大众作自我批评,并对第二年的工作再次作出承诺;如果对所承诺的工作,再没有到位,或群众不满意的,或有其他严重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调离本岗位,降级、辞退、免职、开除工职,严重违法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承诺没有兑现承诺的,同样要找出原因,作自我批评,并对第二年的工作再次作出承诺;如果对所承诺再没有执行到位,或群众不满意的耍下岗,严重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推进县级机构改革,事关县级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键在于当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树立牢固的宗旨观念、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立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县级机构“瘦身”,增强执政行政总体功能,提高机关效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共同富裕,改善民生,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国土资源局)

第二篇:购物中心招商难题及对策

购物中心招商难题及对策

招商难!究竟难在哪里?

招商难,已是业内不争的事实。购物中心和商家本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在相互中依存、相互合作中才能得到发展。倘若商家不愿进驻,其结论起码是商家对购物中心的依存度不够高,甚至可有可无。于是,招商便成了投资商、开发商最难跨越的一道坎。

招商难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承租商资源越来越少了,而在于招商营销工作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缺乏对商户不同心态的具体了解和把握,缺乏对项目本身优劣长短的客观看待以及与之相应的营销举措。而且,招商对购物中心成败的关键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招商这一个时段、一个环节,而是贯穿购物中心开发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每个环节方面,都要从承租商的角度看待问题,从承租商的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承租商的认同和攀附,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招商难的问题。

承租商的成功,就是购物中心的成功,更是开发商的成功。为承租商负责,就是为开发商长远的投资与回报负责。

招揽什么样的商家进店?

临近招商,如果才把这个问题提上桌面,确实有太迟之嫌。

目前招商中“不问张三李四,给钱就让进”的做法,看似为开发商投资收益着想,多拉进租户,一时也可能门庭若市,但从更远看,很可能离衰败不远,实际上是对开发商、承租商根本利益的致命伤害。

“招揽什么样的商家进店”,看似属于招商工作范畴,它实际上涉及购物中心开发经营的核心问题:整体定位、设计思想、经营理念等。

具体地讲,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应当回问项目本身的5个基本定位:

其一,购物中心的商品和服务到底“卖给谁”(目标消费群体以及商圈范围)?居民社区型的购物中心,招商蓝图应围绕本社区千家万户妇孺老少的日常消费服务来设计;繁华闹市型的购物中心,则要考虑更大区域的中青年上班族的个人和公务购物、休闲、聚餐、娱乐等需求。这是购物中心招商运作的基本要求。

其二,本项目区别于其他同行的经营特色是什么?不同的经营特色,有不同的商户阵列,就有不同的招商蓝图。打算强化购物中心中高档商品,应以知名品牌为招商重点;以休闲娱乐为特色的购物中心,则应在餐饮、酒吧、娱乐场、影院等行业的招商方向下功夫。不能见别人上什么,你就上什么。“跟风”往往造成与他人的雷同,抹煞自身特色。其三,项目自身的建筑特点有哪些?建筑条件也是限制某些商户进驻的重要因素。有些较理想的承租商正因此而不得不“望楼兴叹”。

其四,购物中心目前都面临着地方化、民族化、国际化相融合的课题。对这种消费文化问题,招商工作是无法回避的。比如,国际品牌、全国品牌可为购物中心带来较高声誉,但在许多地区,国际一流品牌不一定更比国内二三流品牌更吃香;地方品牌虽不大,可具有独特性和顾客忠诚度。最有名的,不一定适合列入招商蓝图。其五,市场消费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比如近几年,欧美国家新建购物中心反映出强化娱乐设施的趋势。据资料称,2001年英国新建的购物中心,有38%把主要的娱乐设施(电影院、保龄球场、夜总会、少儿游乐场等)集于一身。而在前五年,这个比例仅是25%。

目前,某些新潮且极富特色的“形象店”(比如新潮服饰店、家庭装饰品店、登山攀岩运动品店等)将成为业界新宠。“形象店”对吸引青少年、突出购物中心商品花色的立体感和前卫化很有效果。招商计划只有顾及消费流行趋势,才能更加强化购物中心的品牌形象。综上所述,“招揽什么样的商家进店”,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购物中心“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等重要问题。它关联着购物中心这个复杂系统的各方面、全过程。所以,招商工作应从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根据总体定位,进行全方位的业态、业种规划,并把蓝图交给建筑设计师进行平面、立面布局,赋予有生命和个性的创意设计,才能形成更成熟、完美的项目开发设计方案。

如何定租金才恰当?

如何定租金,事关项目招商的成败,总让开发商们挠头,也是招商争议的焦点。其实,定租金的难处主要来自于3方面的矛盾。一是投资商方面尽快回笼投资和放水养鱼长期获利之间的矛盾;二是价格政策与承租商要求之间的矛盾;三是把拟订价位与周围同类项目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矛盾。

第二方面(价格政策与承租商要求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因为,价值(价格)在根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最终由承租商说了算。营销魔方一时能掀动价格,但改变不了市场的价值规律。商家们不买账,开发商再急也没用。周围同类项目之所以能够保持租金的高价位,大多是同行各方面努力工作的结果,是“熬炼”出来的旺铺。倘若盲目攀比照搬,企图一蹴而就,最终往往碰壁而归。

如何制定能让市场接受的租金政策?

在技术操作上可分3个方面:整体价位;租金形式;付租时间。

目前,业内招商操作大多偏重于第一方面(价位)。其实,后两者(尤其是不同形式租金的各种组合)同样是招商成功的有效杠杆。比如,为加强对“形象店”的招商拉力,可采用“定额租金(低)十百分比租金(中)十补贴返还(中)”的组合设计。为拉动本地区的薄利型品牌店入驻,可采用租金的“定额累退”方式:“第三年开始,若达到100万元/年营业额,定额租金则减少30元/平方米”等。

不同形式租金的不同组合,有着不同的作用,可以延用到购物中心的长期经营(完善业态业种,降低铺位空置率等)中去。“租金越高越好”,是目前内地开发商为尽快收回投资而普遍采用的价格政策。然而,现代购物中心目前在内地尚在成长阶段,要使跑惯了百货商店、超市的广大消费者接受这种崭新的购物场所和消费习惯,还需一定时日。在这种情况下,购物中心在招商中相应地采取租金“低门槛”策略,是比较恰当的。当然,门槛“低”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高”转化。这种转化的“条件”有二:一是在“低门槛”之后再设“保护性门槛”,如正当费用摊销,合法费用收取,年营业额的要求,服务质量的标准,业态业种的保护等等。二是眼下放水养鱼引导市场,努力搞好经营管理,待把生地“煨”成熟地,将给开发商带来更大更长久的投资收益。

招商租约中的三大痼疾

有些好项目,承租户看中了,却老是犹豫磨蹭着不敢签约,甚至今天签了,明天就毁约推翻。这到底是为什么?

对开发商的不信任,是其主要心态之一。如前文典型表述:“谁知道美好蓝图将来能不能兑现”。

商业信誉不好,是另一种社会“环境污染”。究其渊源,地产开发业“责无旁贷”。其中,商业租约就是一种集中体现。正如商户所说:现在的合同,还不如买个家电的说明书写得清楚和明白。目前购物中心的招商租约,在开发商方面主要存在着3方面的问题:

1、主观上有意地利用信息不对称,在租约某些条文中做文章。或笼统,或简约,或避而不谈,或偷换概念,以图给承租商多加一些责任,给自己多留一些权利。轻者是为己多留些回旋缓冲余地,重者则属于暗下圈套,攫取不义之利。无论哪一种,都是对承租商权益的不正当侵害。把租约制定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仅利于改变地产商业界的信誉形象,使整个产业更好地发展,而且,对开发商自身的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都有莫大的好处:一会获得广大商家的信任,有力地推动项目招商,尽快回笼资金;二会大大降低商户不信任给招商带来的高额成本费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招商工作量;三是为开发商与承租商的战略合作结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信任基础,获得长远发展效益。

2、陈旧的思维定势,导致租约的内容简单笼统、残缺不全。出了问题往往无案可稽,后遗症较多。常遗漏(或笼统模糊)的合同要点试举几例:

* 承租商想更改店牌及商品主打品牌,有没有自主权?有多少? * 承租商想转租或分租,租约的责任义务(包括权力)由谁承担? * 承租商每日必须在何时开业、关门?违约该如何处理? * 承租商可以在周围开设同类分店吗?可在多远以外开店?

* 空场后如果商家店内起火,管理员可以强行破锁进店吗?有哪些紧急情况可以这样做?其损失由谁来承担?等等。

3、开发商对承租商,普遍重视合同的制约功能,忽视合同的激励、引导功能。只强调“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缺乏“鼓励做什么,奖励做什么”。这是强制性管理习惯在招商租约方面的反映。租约激励性的弱化,不利于购物中心的核心竞争力——“1+1>2”的系统整合效能的成长和发挥。

如何立约,才能发挥出合同的激励功能? 以租金为例,比起定额租金,百分比租金更能强化双方“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意识。“定额累退”(商户达到一定营业额后,开发商降低抽成百分比),则比固定比率更能激励商户进一步搞好经营。再如,给带动力强的承租大户以财产保险、减免杂费等赠与,变相降租,这都是有效的招商举措。

以商品服务结构为例,可以用优先、优惠等条件引导商家,来帮助购物中心完善业态业种。如购物中心招标新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对入驻两年以上的商户给予优先中标,最初两年的租金还可优惠20%。提高承租商的服务水准,同样可以租约来引导。如把购物中心的《服务规范》和商家各自的《服务标准》都作为合同附件。

“合同意味着制约,也意味着激励”,仅一词之差,却反映了商业经营管理的两种不同的理念,产生着两种不同的效果,倡导着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

第三篇:浅谈农村普法难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普法工作几大难题及对策

“六五”普法启动在即,笔者有幸参与基层实地调研,与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深入接触,耳闻目睹了如今农村普法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加之笔者三年从事普法工作的经历和见闻,对当前农村普法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农村经过二十五年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民主自治、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逐步加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存在着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人大于法”的观念仍大行其道„„这都反映出如今在我国农村,农民的法律意识还很淡薄,给我们的普法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阻碍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现状:农村普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从农民角度来看,“重人治,轻法治”的封建意识还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影响了普法工作的开展,少数人在观念上错误认为 “人大于法”,普法教育是搞形式,走过场,学与不学一个样。此外,当他们看到极个别执法人员执法不公,执法违法,不依法办事,存在着权大于法的现象时,也就失去了学法积极性和自信心。

从干部角度看,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任务,既花钱又费力,又看不出成绩,所以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这些思想严重阻碍了普法工作的进程。

(二)具体工作难到位

我们每年制定的普法目标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实行起来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实现,这里提出以下几点:

1、普法对象难集中。康平县有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万人,村民居住分散,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近些年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人员增多,留居在家里的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这就造成了普法对象难集中,普法内容难落实,普法效果不明显的事实。

2、普法时间难保障。为追求经济利益,农民们忙于搞新农村建设和奔小康,各自为阵,狠抓生产。农忙时早出晚归,在田间忙农活,农闲时,外出打工忙挣钱,不外出的,也把空余时间都放在赌钱、打牌等娱乐活动上,很少有人抽空坐下来学法律。

3、普法内容难理解。农村普法面向广大农民群众,而我县农民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就算他们肯坐下来花时间去学习,大部分农民也很难接受

规范抽象的法制教育,发给他们的《农民200问》、《法律援助手册》,他们也不能完全看懂,传统的宣教内容和方法不能适应低文化群众的需要。

这些问题造成普法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普法的触角需要进一步延伸。

(三)工作机制缺保障

1、普法人才不足。这些年,农村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虽然他们的文化素质并不输城里人。但是,县城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毕竟不如城市,所以,多年来高素质人才流失相当严重。真正高素质的专职法律服务人员数量很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多数成员都属兼职,法律素质也不高。

2、普法经费不足。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仅有的经费也经常用于人民调解,毕竟,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经费首先要解决纠纷,剩下的才能用来聘请律师或者购置普法设备进行普法。不只是经费,普法所需要的宣传资料、教材、普法装备等也严重缺乏,客观上制约普法工作的正常进行。

3、专业手段不足。普法方式、手段需要不断创新,当前农村的法制宣传还停留在发宣传资料、讲法律课、贴标语等老一套的形式上,没有创意和新意,百姓早已不屑一顾。

4、装备设施不足。目前大多数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报刊等媒体,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而大多数村(街、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次数也不多。

反思:农村普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基层农村干部素质不高

多年来,我们忽视了对基层农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基层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后,对选出来的基层村、组干部,没有普遍的、系统的、完善的培训制度,不能适应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时代要求。

(二)农村普法制度建设滞后

依法治村,必先依法建制,靠制度作保障。目前,农村的依法治村工作还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近几年虽然建立了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但还不够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更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因此这些规章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三)农民群众整体素质不高

多年来,我们不仅忽视了对农民的市场经济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而且也忽视了对农民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以及法纪观念的教育,这是农民群众整体素质不高的重要因素。农村普法教育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普法教育、基层法律工作

机构的财政资金缺少,农民学与不学没有硬指标,没有制度约束,造成农民对普法抱着被动、冷漠的态度,存在着回避、应付的情况,农村普法教育就容易继续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

回应:解决农村普法工作中的问题的对策

(一)“深入,再深入”

农民是“五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应深入农村偏远山区、田间地头,送法进村,入户宣传,扫除普法的死角、盲点,重点组织学习宣传与农村工作、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婚姻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倾听农民的心声,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普法真正深入农村千家万户。只有贴近农村实际,适应农民需求,农民需要什么法律就重点宣传什么法律,农村的普法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紧,抓牢”

抓紧时间,抓牢对象。全县每年都有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在民工外出前,建议政府、各普法办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在外出务工期间,要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维权办公室,为他们提供维权指导和诉讼代理,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自身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护,使农民工时刻感受到“娘家”人的关怀。利用春节等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探亲之际,不失时机地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使其学会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懂得依法维权。

(三)“要实用,更要活用”

各项载体,要充分利用。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建民主法治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运用这些载体,借助活动主办单位的力量,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用活载体,丰富宣传内容,加强传媒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的作用,在媒体上开设专栏、专题,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开启专门的便民服务场所,开通法律服务热线,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四)“刚化,固化”

要“刚化”普法队伍,切实加强专兼职普法队伍建设。建议各镇、各单位普法办按“20户一员”的标准,配齐普法辅导员。加大对基层单位的检查考核力度,建立和健全考核机制,县普法机关制定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分表,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进行考评,并坚持每年督查1次。同时,加大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县政府财政要确保每年拨一定的普法教育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这部分经费应当“加固”,每期按时到位,不得挪作他用,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结语

普法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各级

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更应该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使农村的普法教育得到深化,农民的法律素质得到切实提高。

(康平县司法局方旭)

第四篇:当前电视广告的难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催化剂,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广告业经过数年高速增长,2000年全国广告总投放量达712亿人民币。按国家统计部门初步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89403亿元测算,2000年广告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0.797%。按我国总人口估算,人均广告费用为55元左右。当前,媒体广告部门面临着三大问题: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多媒体的竞争与挑战;单一品牌广告投放的泛滥;广告业大打价格混战等。面对这些业内存在的焦点难题,如何拟出良策渡过难关,确定我们的发展思路,已成为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把竞争作为发展的动力

媒体发展迅速,新兴媒体层出不穷。除大大小小的报刊杂志外,广播电视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据不完全统计,随着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的发展,许多省级电视台节目已上星落地,城市受众普遍能收到30套左右的电视节目,比过去增加80%。以浙江为例:当初只有浙江电视台独挑大梁,后来发展的杭州电视台也没有几套自己的节目,受众的娱乐活动十分单一,晚饭后,大多数家庭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节目,广告在观众心目中,形象较好,值得信赖,广告创收逐年上升。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单一的电视节目已满足不了受众的要求,因此,杭州有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本土电视频道。随之而来的是广告代理公司的壮大,由原来的几家国有广告公司迅速繁衍出2600多家,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如此众多的电视媒体中,受众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对媒体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特别是对一些弱势媒体的冲击更是不言而喻。各地本土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还有电脑的普及,网络媒体等对传统媒体的挑战,激烈的竞争近乎白热化,媒体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由过去的等客户上门改为主动出击,媒体广告人疲于奔命,广告创收含金量不如以前,竞争和挑战不可避免。随着我国加入WTO,竞争和挑战会更加激烈,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机遇。因此,在思想上要有充分准备,把竞争和挑战作为动力。退却没有前途,奋发向前,才有出路。

二、解决单一品牌广告的泛滥

今天的媒体广告市场,卖方不再占据优势,广告主和媒体的地位有了极大的变化。有人说当今世界只有一个东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变”。变化已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常态。媒体广告从主动到被动,客户选择的机会逐渐增多,特别是那些单一的品牌广告,可以在各个媒体上轮番轰炸,有的频道一天竟有几十个单一品牌广告,垄断节目时间长达七、八十分钟之久,观众怨声载道。一些投入广告经费并不多的企业,也由于媒体的竞争而成为座上宾。还有一些本地企业从单一品牌广告中尝到了甜头,从而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但在本省各地,而且影响到一批外省媒体上门来谈业务。在媒体的相互竞争中,单一品牌广告的狂轰滥炸,把一个又一个小小的企业捧为了全国知名的大企业,荧屏和观众也由此而不得安宁,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开始频繁点击。

媒体的不断撞击,使竞争越来越现实。就杭州十几来家本土电视媒体来说,明显的僧多粥少,所以难免放水,这就大大地稀释了粥的浓度,尽管单一品牌广告不停地播放,可观众不买帐,广告主的品牌同样失去效果。牵一发而动全身,按理说广告主应该觉醒,改变广告策略,走出单一广告的阴影。遗憾的是,广告业主不是从中吸取教训,狠抓广告质量,而是在利用媒体,分化媒体上下功夫。他们把准媒体的脉,牵着媒体的鼻子走。

单一品牌广告的泛滥除了广告业主对其广告效果的迷信外,其真正的原因恐怕是价格。因为广告价格的竞争搅乱了媒体的广告秩序,目前已成为媒体广告的最大难题。因此,解决单一品牌广告的泛滥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它是广告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严重障碍。

三、制止广告业主大打价格混战

媒体内部广告的无序竞争给广告主以可乘之机。然而,广告主本身是非常理智的,对广告主而言,购买同一个广告时间是否能少花一部分费用也是很重要的。据说江南某省级电视台播一次30秒广告价格才一折多,于是不少省内外的企业即来仿效,纷纷前去压价,可见媒体如相互杀价,会出现怎样的混乱。其实,在浙江,媒体间的互相贬低,面红耳赤,已蔚然成风(据了解,不单是浙江如此,全国的广告主都在刮乱价风)。这种乱价的结果是什么?广告主肯定是得利的,正所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如今单一品牌比价的现象越演越烈,原因是2000年中国税务局指定了关于企业每年广告费支出不得超出营销(营业收入)2%的规定,限制了企业的广告投放量,这使已经吃惯了单一品牌包餐的广告市场断了顿,也慌了手脚。其次,国家药品监督局关于处方药品不能做广告的规定限制了药品广告的发布。这样一来,又有许多大大小小企业削减了广告量的投放,可谓雪上加霜。就拿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来说,2001年一季度广告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8%、27%,其它卫视也受到较大的影响。靠广告创收支撑的媒体,为守住各自的利益,只好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在价格上做文章,你低,我更低,以此来争得更多的客户。目前有一些外资广告公司也以总量来降低代理费,造成媒体之间广告有了一边倒的现象,看来折扣把关必须各频道广告部负责制定统一政策。否则,价格战不但损害了媒体之间的团结,而且也损害了媒体间真正的经济利益。因为面粉只有这么多,面包做大了,必定松软,无实际内容。因此,妥善处理企业、广告媒体、广告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这种关系处理恰当,会促进广告业持续发展,提高广告的质量和效益,否则大家共同受损,破坏广告业的基础。

四、努力提高广告的宣传质量

广告宣传质量,应该是广告效果的具体表现。广告盲目压价,并不能给广告业主带来真正的效益。表面上是花小钱办大事,其实达不到预期的宣传目的,不到位的广告不但会使观众产生逆反心理,而且还会对产品产生歧义。另外,因为价格低廉,广告主要求媒体反复播放,引起观众的厌烦。虽然对目前来讲,一些省的电视广告创收有所提升,但对长远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记得美国纽约的一家广告公司全球生意拓展部负责人早些年就说过:为增加利润和股东价值,各公司已经接受了大量的成本削减和重组。因此,广告公司在提供经营价值方面必须拥有更强的能力。这位负责人的话告诉我们,价格是靠能力去实现的,广告业尤其如此。不仅要制作出深入人心的广告,而且要提供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核心的建议。

广告业的竞争应该是制作质量、宣传质量的竞争,应该是价值的竞争,不应是价格的竞争。无论是媒体,还是广告业主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搞清楚广告的目的是什么,广告的价值在哪里。

如今,许多有远见的广告商已学会了对优秀广告进行颁奖,以引起一种特殊的反响,同时也鼓励广告公司注重识别和衡量广告活动,证明自身的价值。

在一些广告公司逐步走向消亡的时候,另一些广告公司却认为:凭着自己创造魅力无穷的形象的能力,一定能闯过广告萧条的难关。英国有一家广告公司的董事长曾经说过:创造力是获得压倒竞争对手优势的最后的合法手段之一。由此

可见,提高广告宣传的质量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切实实行媒体广告经营规范化运作

广告经营规范化运作,其实是一门广告科学管理方面的学问。一位中国企业家坦言:中国企业有“三盲”现象:一是盲目,目标不清,好高骛远、超越实际;二是盲从,一听说什么赚钱,便一哄而上,赶时髦追潮流,盲目跟风;三是盲打,心里无数,四面出击,急于求成。

借这位企业家的话用到目前纷乱的广告界,似有异曲同工之效。媒介广告的盲目、盲从、盲打现象比比皆是。广告经营的规范化运作,其实在好些年前就有人提出过,也有一些实施经验,只是到21世纪的今天,人们为利所困,急于把事业做大、做强,才迷失自我。按照变革适应律来说:应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应清理整顿广告市场,以缓解僧多粥少、无序竞争的矛盾。有些广告公司没有规范化运作的关键是因为力不从心,生存空间太小,所以才打乱仗,互相排挤。

媒介广告的规范化运作应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协调运行。它不仅是守法、守信、自律的问题,而且是在广告市场中确定自己规范地位的问题。媒体应高屋建瓴,从全局出发,规范各自的行为,形成合力,走出单一品牌广告的局限,集资源的优胜与强势,共同赢得市场。规范化后的广电媒体会还荧屏一道亮丽的风景,会重新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这样做对广告业主和媒体应是互助互利的双赢。媒体单方放价,只能造成市场混乱,因为目前遇到的难题,并不是媒体放价就可以解决的,原因应该在市场,市场在缩小,即使把价格降低,广告看似多了,但水分也多了,广告额没有增长,而且在下降,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媒体的创收含金量。所以,广告的规范化运作是迫在眉睫的事,相互贬低,相互压价搅乱了媒体广告体系,有百害无一益。大家应同心同德,在规范化上下功夫,拓展思路,经常去外省走访客户,对已经投放的广告把好质量关,严格控制广告时段。单一品牌广告过多会将其他频道的客户拉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互协调配合,要把局部推广纳入到整体运作推广,这样既减轻了工作中的重复性又避免了相互排挤,体现出整体运作资源的优势。规范化地抓好客户统一档案,可堵塞一些漏洞。如:有个别投机钻营的广告业主在各媒体中欠款的同时又东边不亮西边亮,最后拖欠款难以付清。媒体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保密,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规范广告势在必行。总之,21世纪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纪,广告的难题并不可怕,只要媒体科学地配合协调管理,前景是美好的。

第五篇:返乡农民工创业难题调研对策

在外打拼多年学会了一技之长,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有了新思维和新理念,同时也攒集了一定的资金,又对家乡情深义重,这些打工者,一旦时机成熟有人提醒,他们一定会返乡创业。个人认为,返乡创业是利县利民的大好事。

一、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由于他们的创业,为很多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了岗位,可以保稳定,保民生;

二、为政府排忧解难,减

少就业安置费用;

三、扩大了县域经济总量,增加了财税收入,确保了经济增长。但是作为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太难太难。这是前段时间我走访调查两户返乡创业的企业得来的结论。下面我就他们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思考归集如下:

一、困难

1、资金的困难

创业一个企业不是点滴资金能够解决的事。一是固定资金投入,包括建厂土地,建设厂房,购置机器设备等等。二是流动资金投入,大致包括:原材料采购、库存产品运输费用、日常周转资金、人工工资、水、电、煤等能源消耗等成本性开资、三是广告、协调、新产品研发等费用资金紧缺成了所有企业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2、用地的困难

创办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厂房,要建厂房必须得用地。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资源,城镇的土地显得更为紧张。一是可用土地少;二是用地报批难;三是土地价格高。所以企业建厂用地时,一是难有满意的可用之地;二是政府没有现成的可批之地,等手续办下来,至少一得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企业筹办期太长。

3、人才的困难

要办好一个企业,必须有支撑企业运转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除了有老板,还得有做事的员工,管事的管理人员和为生产经营服务的后勤人员。通过对两个企业的走访,我发现,现在的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业,老公(或老婆)当老板,老婆(或老公)当技术负责人兼总经理,管生产,管营销,小叔、小姑或小舅、小姨当保管、会计或出纳、采购员等等,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没有成套的系统的管理手续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不难看出,业主不是不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企业缺职业经理,缺技术研发人员,缺市场营销人才,缺财务管理人才。

4、环境艰难

这些年,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力度大,效果好。但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还是有差距的。首先是硬环境无法比,如交通、能源、城市配套设施等无法比,其次是软环境,一是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官员的思想解放程序跟不上,他们往往只盯住企业的产值和税收,忽略其他方面;二是很多优惠政策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无法落到实处,业主还不敢乱说,说不好得罪谁了自己吃了亏还不知道,只好不说,有人调查时,一概说好。

二、解决这些困难的建议和想法

1、资金困难的解决

一是政府成立融资担保公司,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担保融资,为守诚信的企业融资担保,为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担保融资,为企业季节性需求资金融资担保,保证融资渠道畅通。二是理顺银企关系,建立完善的银企借贷制度,确保企业资金困难时能及时从银行贷款,同时,也保证银行贷出去的款项能按时全额收回。三是引导建立和完善的股份制公司,让有资金有意愿的人到企业入股,增加企业资金,保证入股人的利益实现和到位。四是政府的闲置的资产和土地入股,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

2、解决用地困难的想法

一是县里要为工业用地储备一定的土地,只要有合适的工业项目,就按程序审批适量的土地供应。二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立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可流转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收归土地储备中心备用,凡有企业用地申请,根据企业特点和环保要求,批给其适用适量的土地。

3、解决人才困难的想法

一是县里为企业招聘急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聘用后企业认为他确实为企业发展壮大作出了特殊贡献或重大贡献的,经有权部门审核考察合格的可以由县委提拔为政策相关部门的管理型领导或者由政府重状。二是企业自己选拔优秀人才,由政府利用创业培训的平台,为企业免费培训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三是企业自己招聘急需的人才,聘用人才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到企业入股,让人才变为股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分红,让他们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死心踏地的去为企业做事。

下载县级机构的臃肿难题及消肿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级机构的臃肿难题及消肿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调整中国产业结构难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难题与优化发展之路 商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 学号:091524038 姓名:王颖 摘要:面对美欧国家高端产业的“挤压”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端产业的“挤出”,我国只有加......

    “面试”九大难题的对策解析

    “面试”九大难题的对策解析终于接到面试通知书了,欣喜之余开始考虑即将面对的种种问题。所谓有备无患,您是否尝试过面试彩排?建议您现在就不妨试上一试。我想这会帮助你对其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与对策 贺雪峰 摘要:WTO下我国农业结构调整面临诸多难题:农产品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农民组织程度化低,农业技术装备不足,结构......

    信息: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经营难题亟需破解专题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经营难题”亟需破解 当前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在社会养老、救助、助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投资见效快,经营灵活,服务内容和形式多样,有效减轻政府财政开支......

    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难题与对策

    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难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社会组织党建仍然是基层党建......

    浅谈破解征地搬迁工作难题的对策

    浅谈破解征地搬迁工作难题的对策 彭卫东 常言说无工不富,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始终是放在首位,因此,我县确定走园区化工业发展的路子,选择在黄埠镇兴办规模工业园,实践证明成效......

    当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难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难题及对策研究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基础性工作。为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今年我部专门成立课题组,对农村党员发......

    浅谈当前乡镇干部面临的难题及对策(5篇材料)

    浅谈当前乡镇干部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在我国乡镇一级组织是连接城乡的纽带,乡镇干部是直接与农民兄弟打交道的人,他们既要对上级党委政府负责,又要对老百姓负责;他们既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