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着以下难题:
一是如何推动环境建设由热情周到细致服务等表层向公正公平透明廉洁高效等深层次深化。虽然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等表层次的环境建设能赢得客商的好感,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衙门作风”、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部门利益至上、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问题。
二是如何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有效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工业园建设用地,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也同样成为稀缺资源,难以满足客商对土地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同时,由于在园区开发初期存在急于求成等短期行为,所引进的项目中,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幅射作用大的龙头型企业偏少,不仅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而且占用了园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对园区后期招商引资工作增添了难度。
三是如何在发展市场经济中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抓招商引资工作。以政府行为招商为主,采用行政措施,分任务、压担子,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部分单位并未拧成一股绳,出现了“互挖墙脚”的现象,招商引资工作还没有形成规范有序、共同推进的局面。
四是如何在大开放中有效整合区域优势借助外部优势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很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往往孤立地突出自身的优势,而忽略了区域整体的优势在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解决上述难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大力优化投资环境,以优良的环境吸引客商。招商引资的竞争,不再是政策优惠的竞争,而是环境的竞争。我们不断强化“环境”意识,坚持“硬环境”不行“软环境”补,按照“安全、诚信、高效、敬商”环境建设理念。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常作换位思考,真正把客商的合理要求当作我们的工作目标,把客商满意当作我们的成绩,赢得了客商的普遍认同。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充分发挥了行政服务中心、经营性土地交易中心、工程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在优化环境中的作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坚持阳光操作,规范了办事程序,减少了审批环节。严肃认真持久地开展了行风评议和“百家企业评机关”、部门公开承诺活动,推动了部门服务意识的转变、机关作风的转变和服务效率的提高。三是兑现承诺,树立诚信政府形象。确立了“普惠制”办事原则,制定了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并严格兑现。四是重权整治“三乱”行为,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一律从严从重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2、全力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着力形成投资的“洼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搭建招商平台上,建好工业园。在规划上,我们经过认真分析承接机遇,南昌、九江中心城市的产业走势,产业基础等有利因素,明确提出了构建“纺织、服装、电子工业园”的发展定位。在开发上,严格按照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的审批规定,实行小块起步,滚动开发,推动了园区的有序开发;加大了园区水、电、路、绿化等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为项目入园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制定了园区工业企业建设规范,对入园项目在开工、投产以及单位面积建筑容积率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着力提高园区土地的利用率。在项目入园上,严格执行入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禁严重污染环境、消耗资源、效率低下的项目进入园区,使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借壳孵化,在实施“国退民进”中引进民资。我们把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依托国企的资源、市场、品牌等优势招商引资,借助外资推动国企改制进程。县水泥厂改制后,引进江西三环水泥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新上120万吨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县棉纺织厂改制为鑫城纺织有限公司后,扩大规模2.5万锭,使企业生产规模达5万纱锭;氟化总厂改制后,嘉华公司新上万吨氢氟酸项目,年可新增产值11000万元,新增利税1000万元。
4、抓住机遇,有选择地承接长珠闽三地的转移产业。我们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有可能承接的产业就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按照这一思路,主动“走出去”,到长珠闽等重点地域广泛交结朋友、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目前已承接长珠闽三地的纺织、服装、建材等转移产业项目65个。
5、依托配套南昌、九江两个中心城市招商引资。我县处于南昌、九江两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圈内,两个中心城市的发展为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目前已引进配套九江汽车工业、配套南昌白色家电工业的电子、配件企业17家。
6、建立招商引资工作督查考核机制,确保良好的招商引资工作(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氛围。一是建立了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招商引资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坚持主要领导抓招商,主要精力抓招商,实行组团招商,将全县各部门分成26个招商引资团,每个团确定一名县领导、四个责任单位,明确目标任务;二是建立了项目跟踪服务制,项目引进单位是该项目的服务单位,不仅要帮助解决项目在开工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还要帮助该项目做好劳务用工等方面工作;三是建立了招商引资工作督查考核制,对各部门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半年进行一次验资,每年10月底召开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督促会,对没有按进度完成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单位颁发黄色督办牌,单位一把手离职抓招商,直至完成任务。
第二篇:浅析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浅析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
及对策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重要文件,为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因此被更加系统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从微观层面来讲,在机关党建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与形势任务不完全适应、与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不完全符合、与具体业务工作不完全匹配的问题和困惑,亟待深入研究解决。
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问题分析
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某些方面的弱化、滞后和缺失,则会直接影响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关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不活。学习上,有的简单囿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学习,未能满足党员尤其是年轻同志成长进步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落实上,有的重过程轻结果,党建工作表面上看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最终效果尤其是对实际工作的推动作用差强人意;方法上,存在简单化的倾向,推动工作靠开大会、发文件、写体会,有价值的深层次调研不够。
党员教育管理力度不够。忙于日常事务,了解真实情况不够,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无法有效解决党员在思想和工作上的实际困难。党员教育局限于***惯、老套路的条框,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党务干部专业素养有待提升。部分基层党务干部理论根基不够扎实,对于基础性党建理论知识不想学、不愿学、不愿研究,干事创业意识不强;同时,缺乏复合型知识背景,疏于充电学习,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处理不能从容应对。
党支部服务功能不强。存在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不愿做、不会做等突出问题,既缺乏服务的意识、又缺乏服务的本领。
机关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
以上问题有些是老问题,有些是新问题,有些是老问题的新表现。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深层次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思想观念僵化滞后。部分单位的党务工作者思想观念因循守旧,表现在思想上畏惧,担心创新不好会弄巧成拙,实际工作中倾向于本本主义,更多的期待顶层设计、盼望上级推动。
理解把握片面肤浅。部分党员干部,对机关党组织功能认识过于片面,简单地把党建工作停留在党内自身建设上,甚至仅仅局限于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以及“三会一课”等传统组织生活上,无法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真正需求。
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这种“为官不为”的消极心理在党员队伍中有滋生蔓延之势。要有效调动机关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管用的“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当前,制度机制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破解机关党建问题的对策建议
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是每一名党务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精准定位,发挥组织整体功能。党章规定了基层党组织的八项任务,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其中最鲜明的是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二者统一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要以政治功能引领服务功能,以服务功能促进政治功能,正确把握党组织两大功能的关系。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在实践中构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
开拓创新,提升党建活力生机。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机关党建工作要有新起色、实现新突破,必须充分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检验检疫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求新求实,推进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注重对多年来形成的好传统、好做法、好项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形成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样板。
以人为本,激发机关党建效能。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真正把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抓紧抓实。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思想认识、不同内在需求的服务对象,主动调研把握和加强对广大机关党员的服务和关怀,掌握实际情况、把握真实需求,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掌握工作主动权,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问责倒逼,增强党建主体动能。只有抓好主体责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把“全面”和“从严”的要求落实到思想建党、制度建党、纪律建党、组织建党、人才兴党等各个领域和全过程,才能解决好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机关党建工作实施绩效管理,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建立健全党组(党委)负总责、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党委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力求做到顶层设计与微观践行的辩证统一。
第三篇: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些想法
当前,全县按照中央和省市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部署,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脱贫攻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破解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基层党建工作点多面广线长量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少数党组织书记还不够过硬,不会抓、不愿抓、不敢抓问题突出。
在脱贫攻坚、经济发展、信访维稳等“压力山大”的工作任务面前,党组织书记责任压力传导还不够严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落实不够,党委主体责任压而不紧、压而不实,齐抓共管的合力还不足。此外,受人力不足、精力不集中、保障不够等因素影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阻力较多。(二)农村党员发展管理和教育培训“跟不上趟”。
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有的村党组织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队伍青黄不接。有的村党组织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阳光,特别是一些地处偏远的贫困村,发展“家族党员”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党员把党员身份不当回事,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一些“退下去”的老村干部不但不发挥“余热”,靠着说话有影响力、“熟悉村上的运行规则”,与村党组织唱“对台戏”,成了绊脚石。(三)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严重,对脱贫致富和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缺乏后劲。
一些村干部虽然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好的实施措施或行动缓慢拖拉,只停留在望洋兴叹。(四)村务监督难奏效,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推进基层民主治理的举措没有落实,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有些地方对村监会定位不准、职责不明,不知道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由此,给一些村干部以权谋私,甚至集体违法乱纪带来可乘之机。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一些村干部对抓农村基层党建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
以点带面本来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的基本方法,打造“点”是具体措施,带动“面”是根本目的。但一些地方却以“点”代“面”、“点”到为止,只造“盆景”不“耕地”,将主要精力用在打造示范点上,疏于推动面上工作。还有一些村干部错误地认为,农村党建“不是资料进盒就是制度上墙,不是装点村部就是搞搞活动”,把精力用在补资料、应付检查上。(二)对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农村基层基础保障还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但由于当前主抓脱贫攻坚,一些村弱化了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只是被动的指一步干一步,缺乏长期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三)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抓基层党建缺乏“严”和“实”的作风。
一些干部总喜欢做出名挂号、锦上添花的新鲜事,而不愿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实在活;总想标新立异、大放光彩,而不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些干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对农村党建的一些制度载体不能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抓工作重形式、轻内容,只想着给领导看、却不琢磨如何真正落实到位。三、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集中精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骨干队伍。
1.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应打破界限,注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职工、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能者上,庸者下。选派第一书记要严把质量关,确保可用管用。
2.改进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对村干部进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以及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发达地区开展实地观摩、现场学习等活动,提高培训针对性。
3.精心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通过开展以“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加强后备村干部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养一加强”活动,力争通过几年时间,为每个行政村培养和储备一定数量有思想觉悟、文化素质、职业特长和组织能力的带头人后备人选。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定期考察调整制度,对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的及时补充进入村“两委”,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调整,做到备用结合、动态管理。
4.抓好农村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积极引导懂政策、守法律、支持村级组织工作、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农村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切实把“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落实好,把最基本的纪律规矩执行好。
(二)通过准确定位和明确职责促使村务监督有形有效。
要将村务监督委员会切实发挥其作用,不断加强对村务决策、执行、公开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资源资产资金管理、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监管、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和耕地保护、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督,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确保村务工作公开透明、合法合规。(三)久久为功抓好现有党建载体和长效机制的落实。
1.巩固运用农村基层党建已有载体。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党务公开,增加党务工作透明度,拓宽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
2.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适应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做法,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党组织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
3.健全农村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推行以“建立党员档案、关爱制度、关怀基金,关心党员思想进步、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形象树立”为主要内容的“三建四关心”做法,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促进党员教育管理与关怀服务并重。
(四)着眼长远建立农村基层党建责任制。
乡镇要强化抓村的直接责任,落实好分片包村、入户走访、在村服务制度。继续抓好机关干部“下基层”、部门包村、企业联村、驻村帮扶等工作落实,促进城乡基层党建互融共进、整体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履行好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必须要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从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全面贯彻落实,确保基层社会的稳定。
第四篇:浅谈当前乡镇干部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乡镇干部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在我国乡镇一级组织是连接城乡的纽带,乡镇干部是直接与农民兄弟打交道的人,他们既要对上级党委政府负责,又要对老百姓负责;他们既没有相应的权力,却又要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尤其是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对乡镇干部的素质、能力、事业心指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面临的压力更大。如何破解当前乡镇干部面临的各种难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破解压力 乡镇干部 对策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大乡镇干部特别是驻村干部论级别并不高,论责任却不轻,他们直接面对千家百户,是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具体组织者和直接指挥者。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分析他们面临的难题和压力,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当前农村改革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联系苍南县的一些实际情况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历,对乡镇干部面临的难题及解决对策作一探讨。
一、乡镇干部面临的难题:
(一)“上下关系”协调难。
乡镇政府既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意图和上级交办的各种任务贯彻落实到基层的职责,又担负着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发展本地经济的任务,这就决定了乡镇干部必须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乡镇干部反映,这种“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工作中却难以两全其美。如上级下达的任务有时要求过高,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向村、向农民摊派,这就会加重农民的负担,从而损害农民的利益;不向农民摊派又难以完成任务,使他们左右为难。比如说,一年一度的冬季征兵工作,现在农村自愿报名应征的青年越来越少,但每年每村都必须凑足体检任务数,搞得群众很有意见。
另外,不少乡镇干部纷纷表示,近年来,实行村民自治给乡镇干部提出了不少难题。在目前农民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一些人为拢络村民,打出减轻农民负担的旗帜,许诺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以此来拉选票。这些人当选村干部后,自认为自己是广大村民选上来的,而党支部干部只是十几人、几十人党员选上来的,党支部管不着村委会,有的村委会甚至拒不接受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的领导,导致两委关系难以协调。
(二)乡镇财政转动难。
乡镇干部一致认为,现在乡镇财政越来越难转动。实际上,乡镇财政的收入缺口早已存在,只是刚开始实行县乡分税制时,制度不完善、不规范,财政缺口被一些不规范的收入渠道所掩盖。比如,过去常把水利、道路、扶贫等资金或一些集资款部分挪用以平衡财政收入,而现在,不规范的收入渠道逐渐被堵死了,财政空壳的矛盾再也掩盖不住了。现在的乡镇财政基本上是以支定收,年初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财政支出预算,按照必须支出的预算数确定财政收入任务,然后分解到乡镇,这种因支而定的财政任务往往高出乡镇的实际承受能力。许多乡镇为完成财政任务而不得不实行“财政空转”,寅吃卯粮,举债度日。由于财政转不动,许多乡镇不仅国家政策规定的补助、津贴和加薪没法落实,就是基本工资也难以保证按时发放。
(三)农民增收难。
近几年农民增收速度连连下滑,是让乡镇干部深感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了使农民增收,他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采取了许多措施,成效却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城镇化滞后,农民负担过重等。过去农民收入之所以能够迅速增长,一靠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二靠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三靠发展乡镇企业。现在的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产品供求已基本上实现“总量平衡,年年有余”,价格上涨的空间已经很小,不问市场需求盲目增产已不可能增收。由于国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正在进行之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就业岗位减少,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制约,实现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在调查中,许多乡镇驻村干部反映,虽然市场经济的运行已使人们懂得必须围绕“市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依靠“特色”赚钱。但是,怎么调整?种什么?养什么?“市场”在哪里?有多大?变没变?“特色”特不特?“特色”能保持多久?这些问题让人难以把握。有的地方农民发展果业、搞养殖,却收不到成效,有时甚至出现“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的现象。
(四)依法行政难。
目前,农民素质普遍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依法行政难以实行。如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难缠户”、“钉子户”,无论怎么说服教育,他们的思想就是不能接受,乡镇政府不得不采取不太合法的硬性措施。再如,一些农民对合理的负担稍不如意就抗交,一户不交,影响十户,十户不交影响一片,基层干部干着急,诉之于法,基层法庭又因为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强制其执行。有的农民因不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对应履行的义务进行抵制,有的甚至公然围攻正常执法的公务人员。有的地方宗族、房族势力和恶势力抬头,村霸、乡霸横行乡里,持强凌弱。在今年夏季高温干旱季节,夏口办事处好几个村就是在夜里偷水,破坏自来水设施,搞得全村自来水压不上去,派出所来了几次都查不出来,一些知情村民敢怒不敢言。
(五)树立乡镇政府权威难。
乡镇干部普遍反映,当前乡镇政府权威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有:一是乡镇政府管理职能弱化。现在各乡镇都设有上级主管部门下派的七站八所,其人、财、物大都是条条管理,形成“权在上面,利在部门,责在乡镇”的局面,出现了“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协调难”的现象,大大削弱了乡镇政府的职能。二是乡镇政府职能的非正常移位。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本乡镇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行政的、信息的、人才的以及环境的服务。然而,目前乡镇政府却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履行一些本不是乡镇政府职能的职能,这种职能的非正常移位使乡镇政府本应履行好的职能无法尽职,损害了乡镇政府的权威。三是实行费改税后,取消了乡统筹,取消了积累工和义务工,单靠有限的乡镇财政,很难为农民多办实事,降低了乡镇政府的威信。细心的乡镇人大代表可能会发现,相当一部份乡镇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都有一些是相同,这就意味着,好多“实事”每年都要办,但由于财力等原因,每年都办不了。
二、解决对策 面对业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寻找对策。以笔者之见,当前要做好两大块工作。
(一)创造乡镇发展的良好空间和环境。
首先,要加快经济发展。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就是经济实力的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只有经济建设搞上去,才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其次,要理顺管理体制。现行的管理体制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乡镇一级职能的发挥。要通过理顺管理体制,重点解决条块分割,责权利失衡的问题,从而改变乡镇政府“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协调难”的现象,使乡镇政府成为有权威、有效能、运转协调的基层政权组织。
再次,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一是要对现行的政策法规进行一次 清理,该完善的尽快完善,该废除的坚决废除,使各项政策法规尽量贴近实际,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二是出台政策要谨慎。出台新的政策时,一定要慎重,每出台一项政策,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特别是要考虑实际操作性,更不能朝令夕改。出台政策时不能政出多门,相互矛盾,相互打架,以避免因政策失误而造成基层忙乱。三是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乡镇消赤减债,以此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四是要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要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合理税费征管政策,降低税费征收基数,根据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实行据实征收。对天灾人祸和特困户的税收问题应有相应的减免政策,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应实行税费减免政策。另外,要为乡镇干部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一是工作上要减负。二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坚持正面的宣传为主,弘扬正气为主,对涉及基层干部的问题,要坚持先内后外,先党内后群众的原则。三是要关心体贴乡镇干部,乡镇干部工作在最基层,工作难度大、工资待遇低、生活清贫,为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为了地方的稳定和发展,为了群众能过上好日子,他们不辞辛苦,默默奉献,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乡镇干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要客观地看待。在社会舆论方面要对乡镇干部有一个公正的评价,使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肯定。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基层干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之成为受人民群众拥护和欢迎的好干部。
(二)发扬四种精神,着力提高乡镇干部素质。
乡镇干部工作在最基层,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因此乡镇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扬“不怕吃苦、勤奋踏实”、“不怕吃亏、乐于奉献”、“燕子衔泥、契而不舍”和“敢创敢冒、开拓创新”四种精神,才能做好农村工作,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1)不怕吃苦、勤奋踏实的精神。乡镇干部要做好农村各项工作,就要发扬不怕吃苦、勤奋踏实的精神,做到“三勤三多”。一要腿勤多跑。不坐在办公室想情况,不窝在村干部家摸情况,要深入“寻常百姓”中,与普通老百姓广泛接触,彻底改变“平常不进农户家,收款方登农户门”的现象,把群众工作做在前头。二要手勤多记。要把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地记录在民情记录本上,不让他成为耳边风,以此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三要脑勤多思。对掌握的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性思考,达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归纳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去指导自己的实践,为完成各项工作,带领群众致富想出好点子、好办法。
(2)不怕吃亏、乐于奉献的精神。乡镇干部要学习郑培民、张朝究等的先进事迹,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不怕吃亏,乐于奉献的精神,做到“三有三要”。一是当群众致富有风险时要率先去试验。针对部分农民想致富又怕承担风险的情况,要大胆解放思想,敢于冒险,率先试验,不怕因走第一步给自己造成损失而感到吃亏。二是当群众有发展要求时要竭力去兴办。针对部分农民群众一家一户想办而无法办的事情,要履职尽责,采取“一事一议”等办法,竭尽全力帮助解决,针对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缺项目、资金、技术、信息、销路等问题,不计较个人得失,千方百计去筹谋。三是当群众生活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扶。当前,还有部分存在“吃穿难”、“治病难”、“上学难”、“看电视难”等问题,乡镇干部要主动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开展送温暖活动,助民富解民忧。
(3)燕子衔泥、契而不舍的精神。农村工作复杂又具体,要做好农村工作,就要像愚公移山那样,发扬燕子衔泥、锲而不舍的精神,要“三有三不”。一是要有决心不松劲。遇到难题,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不半途而废;二是要有信心不气馁。遇到曲折时,坚定信心,看不到希望不灰心丧气;三是要有恒心不放弃。对看准的事,只要与群众利益一致,保持恒心,迎难而上,既不因反对的人多而放弃,要耐心细致阐明道理,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也不因问题难解决而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对当前农民所想所盼所缺所怨的问题,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加以解决,目前急需办而又能办的事情要及时办理,一时难以办到的,要说明原因,制定方案,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办理。(4)敢创敢冒、开拓创新的精神。发扬敢创敢冒、开拓创新的精神,要做到“三破三立”。一要破除“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消极意识,树立“与时俱进,乘势而上”的创新观念。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观念与现实实际一致,与时代精神合拍,与时俱进,乘势而上。二要破除安于现状,小富即满的意识,树立“穷则思干,富则思进”的观念。要根据村貌民情,不安于现状,思干思进,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新理念;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群众面向市场,克服封闭,盲目的小农意识,实现经营规模化,谋取效益最大化;帮助群众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优势。三是要破除“等、靠、要”的计划意识,树立“新、快、闯”的市场观念。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上级来解决,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要上级来解决;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市场法则,运用市场手段,抓住机遇,捕捉新信息,赶快行动,带领农民群众到市场中去闯去搏,探索出向市场要效益的发展新路子。
参考学科:
①《行政体制改革要选准突破口》 杨文本 ②《大力加强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 李明 ③《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的意识》 胡上游
第五篇:基层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难题与对策
基层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难题与对策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臵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有利于落实党改造罪犯的政策,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节约监狱管理成本,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推行社区矫正工作,可以充分运用社会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及监外执行等各类对象的管理和改造。
司法行政部门,特别是司法所,作为基层法制宣传的窗口、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一定要遵循“依法、稳定、实效”的原则,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和有关规定,积极会同公、检、法机关及各级党政组织,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衔接和监督考察,严格行使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权、行政奖惩权、司法奖惩建议权和实施、解除社区矫正宣告权。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其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如今,蓬安县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和全省、全国其它县、市、区一样,正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全面推进。蓬安县司法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正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各司法所在实践中则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对蓬安县社 1
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全面了解、结合司法所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社区矫正工作目前存在以下难题:
(一)无明文法律依据、执法概念模糊。我国《刑法》规定,依据人民法院判决的内容不同,刑罚分别由公安机关、监狱、人民法院执行。社区矫正工作从理论看应是刑罚的一种,但《刑法》没有正式法律予以明文规定。根据“两高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只是具体组织实施单位,而公安机关是社区矫正的执法单位。这个权威性的规范性文件,对社区矫正对象约束力不强,一旦发生矫正对象以各种理由拒不参加矫正活动,或是不进行报告就擅自迁离居住地的行为时,由于司法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权力,社区矫正工作者就无计可施,严重影响刑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况且,部分矫正对象回归后只到当地派出所报到,致使部分监管活动无法落实,从而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无法律明文规定社区矫正工作细则,基层单位在实践中不便于操作,造成有关单位工作中互相扯皮、跨省市犯罪或流动人口犯罪的矫正对象脱管、矫正程序不统一的现象发生,从而使社区矫正工作效果打折扣。虽然各地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顺利启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际工作中,每个司法所还是遭遇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要放开手脚做好社区矫正这一工作,管理者必须有更明确的法律定位。在现行法律中,没有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字样出现。因此,在社区矫正工作实施中如果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就不利于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衔接机制不健全。由于现行法律对社区矫正的规定出现空白,在法院判决书中未能体现社区矫正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监督改造的字样,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检、公、司等部门之间的衔接制度还很
不完善。第一,审判机关、公安机关、监狱机关在移送法律文书过程中存在不及时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没有矫正对象的法律文书,矫正期限不明,执行矫正没有依据或内容不详;实践中,部分矫正对象回归一个月后基层司法所才收到矫正对象的部分资料。第二,有关职能部门衔接制度不完善。根据社区矫正工作要求,矫正对象应按时报到,但这些衔接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衔接不及时或存在相互推诿,导致矫正对象失控或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三)宣传力度不够,未引起充分重视。对社区矫正这一新生事物,群众认知程度低、陌生,老百姓对在监狱服刑的犯罪人转移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服刑,或多或少存在着担忧与不安,这是社区矫正难以取得社区居民全面合作的深层心理因素。同时在对外职能上,从上到下力度不大,未引起重视。目前我们所了解和看到的都是些内部刊物,电视、报纸上很少看到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内容,造成了社会不理解、不支持的局面,因此极大地阻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经费严重短缺。社区矫正工作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建档案、电话报告、家访、组织公益劳动等矫正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经费投入,但目前社区矫正工作未明确专项经费,司法所只有东挪西凑,甚至由个人垫支。
(五)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司法所司法助理员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司法助理员没有接触过刑罚的执行工作,缺乏管理矫正对象的实践经验,从事矫正管理工作还需要一个适应期;二是关于罪犯的评估报告,调查的范围窄、内容和项目少,涉及的问题过于简单,多为罪犯个体最基本
情况,没有涉及到罪犯的行为危险性,罪犯是否具有可矫正性、罪犯社区矫正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会有哪些等。三是公益劳动落实难。社区矫正中的公益劳动本意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但公益劳动毕竟是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必须有组织有管理才能正常开展。以蓬安县司法局罗家司法所辖区为例,由于山区交通条件恶劣,社区矫正对象生活也不宽裕,集中组织公益性劳动并不现实。四是缺乏专门机构和队伍。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需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要求专门的工作人员甚至多名矫正工作人员管理一名矫正对象,但目前司法所的设臵、人员难以解决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五是司法行政队伍不够稳定。
(六)考评机制不够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成员单位履行职责的考核机制不健全,造成了由司法行政工作“唱独角戏”的窘境。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到刑罚执行、治安管理、社区管理、群众工作等诸多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行法律框架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不可能独立完成。在社区矫正工作开始阶段,有的职能部门对这项全新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存在着配合不到位或者配合比较勉强的状况。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确实存在立法滞后,机制不配套,工作人员不专业等问题,但一味强调客观困难不仅对工作不利,也会使自身无所适从。我们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应该立足现实,寻求工作上的突破。建议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创新: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快立法进程。做到有法可依。历史赋予了社区矫正工作者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但作为一名矫正工作者,如果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作遵循,就会使矫正工作的实效大打折
扣。因此要修改《刑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根据一些人大代表和地方的意见,建议在刑法中规定,对管制、缓刑、假释等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修正案第二、十三、十四、十七条),社区矫正拟入法。在修改《刑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并对各部门职能科学分工,进一步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刑罚执行主体的资格,赋予其行使非监禁刑罚执行的权力。只有国家尽快立法,有了法律依据才可以明确矫正工作人员的执法依据,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社区矫正是一个牵涉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机构、司法行政部门以及乡镇的系统工程,没有系统的立法,容易出现各部门权利义务不明确,造成工作脱节或者工作复杂化的情况。
二是对社区矫正的奖惩机制进行科学量化,并通过法律强制力予以保障。对矫正对象而言,矫正成效最终应体现为刑罚的减轻。只有实现刑罚的变更,才能真正提高罪犯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
三是适当赋予基层司法所行政强制执行权(成立社区矫正警察)。对矫正对象无故不参加矫正活动、脱管或违法对抗时,可以行使必要的强制管理手段,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
四是采取多种手段,力求矫正实效。要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最终目的和效果,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除了依法对矫正对象实施严格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各种思想教育转化工作,使其能做到弃恶从善,悔过自新,重新做人,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要形成全社会关注社区服刑人员的舆论氛围,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密切协同,发挥职能作用和优势,为社区服刑对象提供必要的帮助,解决其遇到的实际困难,营造积极向上的改造和生活环境。
五是改进矫正方法,树立矫正权威。加大表扬和处罚力度。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应充分用活现行的行政奖罚措施,加大对表现较好矫正对象的表扬以及不服管理对象的处罚力度,通过公开宣告的方式,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和警诫,树立社区矫正的权威;加强分类管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把矫正对象分为宽管、普管、严管三类,落实分类管理措施,对三类对象分别实行不同的考核,鼓励矫正对象积极改造。
六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执法水平和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素质,是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一支高素质社区矫正的工作队伍,社区矫正的各项制度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更不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会直接影响到社区矫正的效果。为此,要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分期分批培训社区矫正工作者,使之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正确地运用矫正工作方法和技巧,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矫正的工作需要
总之,全社会在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中,应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用创新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务实的举措,努力开创基层社区矫正工作新局面,为社会的稳定和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