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雄教师诠释“最好的教育”
英雄教师诠释“最好的教育”在地震中舍生忘死保护学生,不仅给教师这个职业的从业者树立了良好榜样,更重要的是,作为教育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最好的教育”。
和5年前一样,地震再次让我们见证了老师的壮举、校园的英雄:芦山地震发生时,震中雅安市芦山县国张中学英语女教师田霞,在保护学生紧急疏散的过程中,头部被掉落的棚顶瓷砖砸伤;正在芦山中学高三(5)班上课的英语老师易志强大喊别慌,在组织全部学生有序迅速撤离教室后,才最后一个跑出教室。
无独有偶,地震发生时,正在上课的宜宾第六中学高三(11)班数学老师高华也镇定地引导了学生疏散。一个男学生问:“高老师你咋个不走?”她脱口就说:“别管我,你们先撤,我最后走!”„„这些临危不乱、先人后己的老师们,是灾难阴霾中的一抹亮色,有力地展现了人民教师的师德。
地震无情,却衬托出了师德、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来自于崇高的职业召唤,而危难时刻保护学生的安全则是这种爱的最好表现。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明确要求教师“保护学生安全”。在地震毫无征兆地突然来袭时,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态度,是对职业规范的履行、对教育者天职的践行,更是对教育者崇高人格的展现。
在5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中,曾涌现出一批令人肃然起敬的优秀教师;在3年前的青海玉树地震中,红旗小学一年级藏文教师旦卓玛为保护学生壮烈牺牲;在去年云南彝良5.7级地震中,被称为“最美代课老师”的朱银全徒手刨出7名被埋学生,赢得广泛赞誉。在这次芦山地震中,以田霞、易志强、高华为代表的优秀人民教师,再一次向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呈现了浓浓的师情大爱。
在人们普遍忧虑道德滑坡的今天,有这样一群师德高尚的老师,不仅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幸事,更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幸事。他们在地震的巨大危难中舍生忘死保护学生安全,不仅给教师这个职业的从业者树立了良好榜样,更重要的是,作为教育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最好的教育”。可以预见,这种道德践行必会深深影响学生的一生,深刻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并通过媒体传播坚定更多人对道德人性的信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灾中的英雄教师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要比想象得更深远。
第二篇:英雄壮举:诠释人生价值
学习英雄壮举实现人生价值
“飞驰的流星虽然只有一瞬间,却绽放出生命中最美的一幕;生可能是一种开始,离去却不意味着结束。”张丽莉、吴斌,在千钧一发的生死瞬间,义无反顾、舍己救人和恪尽职守,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我来说,他们带给我的是一种感动,一种号召,一种启迪。
怎样的人生价值才有意义?作为一名军转人,就是要在角色转变中,以英雄为榜样,服从大局,正确对待分工,找准自己人生坐标,实现自己人生最大价值。
学习英雄,实现人生价值,就是要在角色转变中服从大局,正确对待分工。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走在又一个转折的人生路口,实现观念上的改变,就要学习英雄们的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无私情怀。把高尚和奉献当成生活的常态,以此来要求和约束自己。
学习英雄,实现人生价值,就是要在角色转变中脚踏实地、恪尽职守。翻开履历,张丽莉和吴斌都是普通的老师和司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一直默默无闻坚守着自己的岗位。90岁的吴孟超、年近80岁的袁隆平,一个仍然坚持着为病人做手术,一个依然在农田里挥汗如雨,他们的坚守和执着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与他们相比,年富力强的我,更应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学习英雄,实现人生价值,就是要在角色转变中见贤思齐。英雄从来都不是生来就有、一蹴而就的,英雄的高尚情操是个人的平时点滴养成而来。我要发扬军人本色,苦干实干,再攀高峰。抛开离开部队时的怅然若失,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和奋斗,开创新的局面,开启新的征程,再创新的佳绩,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回望英雄们的足迹,就是:乐于助人、爱岗敬业、默默奉献、道德高尚纯粹。在他们面前,我是多么的渺小,但是我会将他们的精神继承和延续,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意义的人。
第三篇:演绎教师新角色 诠释教育新概念
演绎教师新角色 诠释教育新内涵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书写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诗篇;有人说老师是春蚕,演奏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动人乐旋;有人说老师是园丁,演绎着桃树流丹,李熟枝残的人生。乍看这些说法似乎都很恰当确切,老师不久就意味着奉献,不就意味着牺牲,不就是一身灰蓝衣服,一张憔悴的板着的面孔吗?落叶飘零的深秋,与《生命化教育的梦想与责任》相遇相识。他活络的思想,跳跃的思维,多维的思考空间,使我饱食了一顿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获得了精神上的洗礼;在随散之间享受着温馨的心情,获得了生活的启迪,明晰了教育的真谛,感念了生命的价值。
“教师应追求自己生命的幸福”
把教师比作蜡炬、春蚕是很可怕的,不能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付
出”、“给予”,是教师生命的消耗,而忽略了它同时更有“收获”与“回报”,更应享受“快乐”与“幸福”。就像文中所说,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以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共同发展与成全为旨归的。这是对新时代教师的一个全新的定位,是所有老师所向往和追求的。是啊!教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疲惫也在所难免。老师们已经懂得了要学会释放压力,减轻生活行囊。在办公室、教室内种上几盆花,养上几缸小金鱼,让幽静高雅的环境愉悦身心。工作之余,女教师也去美容厅美美容,去商店买上几件时尚服饰,让新时代的瑰丽洋溢在身上;节假日,约三五好友爬爬山、玩玩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疲惫和烦恼
随风而去;茶余饭后,与书为伴,和李白一起欣赏庐山瀑布的雄伟,和孔子一起探讨人生之道,和保尔一起铸炼钢铁,和卓别林一起幽默、欢笑------当老师们的生命意识被充分唤醒,拥有了真实生命的复归,并得到了幸福的滋养时,由此焕发出的生命激情与活力投入到工作中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和创造力。这样具备独特而又丰富个性的教者才能在教育中不漠视受教者的生命个性,从而达到生命个性与生命个性的相接、碰撞,互相给予滋润、提高,正象张文质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好教师肯定是比他的实际年龄显得年轻,显得天真,显得还要质朴的这样的一种人。”工作中能时常拥有这样幸福的生命体验,教师就会发自内心地把教育工作做为一种天职,一种命业,从而 “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润泽生命”。
“教育是慢的艺术”
所谓的“慢”,是尊重教育内在的规律,尊重它自然生长的性态的慢。这个慢,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的慢,在观念上就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因为“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针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的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一种临场智慧)”。我对此感受最深,真诚地反思自己身上的反教育现象,发出如下感慨。有时候自己确实在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勉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为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进步,利用课外活动,休息时间为他们开小灶,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剥夺孩子快乐玩耍时间,是好心做坏事;有时后被琐碎小事闹心,使得原本敏感的心变得有些麻木,面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当成了司空见惯的正常事;也有的说自己的脾气日渐增长,面对学生的小小过失,竟然声嘶力竭、大声训斥!为人师表,可惜可叹!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规律,学会等待,一定要把这些美好的东西找回来,力争做到从容、悠闲,拥有良好的心态,一定要把最美好、最阳光、最灿烂的笑容辐射给孩子。让孩子们在愉悦中求得新知,在和谐中拔节成长。
“教育行为始终指向具体的每一个人”
“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发展开始”。这样的生命观内含的教育平等的观念,是当下中国教育所匮缺,甚至是严重扭曲的。以升学率为评价教育、学校与教师工作的惟一刚性标准与尺度,是人人都明白、却又似乎无以疗治的中国中小学教育的痼
疾,已经并且正在继续给我们的教育造成致命的伤害:教育成了生存竞争的绞肉机,失败者的生命发展完全被忽视与牺牲,而胜利者的生命在残酷的角逐中也被严重扭曲,这两个方面都造成了对青少年生命的摧残,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我们要力争把教育将“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 ”作为教育目标与评价尺度,并进行具体的教育实验。为教育正本清源,恢复其本性。也许不能改变整个世界,但是最起码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受到忽视和歧视,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信心,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毫无专长,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梦想。”世界上没有哪两片树叶是相同的,每个儿童都是鲜灵的、独特的个体。因此,老师应明确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适应所有的人,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作为教育理念,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我们教师要有这种惊醒,我的方法是不是对他很合适,有时候有些孩子需要棒喝,有的甚至要饿其肤,给他比较严厉一点的教育,但有一些孩子你用一根指头碰他一下他都受不了。这时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谨慎,要有耐心,同时要灵活地运用教育方法,所谓教育的智慧就是教育计划之外的东西,能够计划好的都不是智慧。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教师有耐心,有丰厚的专业涵养,能够在各种情景中提出独到的恰当的方法,可能想不出最好的方法,但应该可能是最不坏的。运用任何方法的前提都是,真正地热爱学生,考虑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最好,最恰当,最妥贴的。
目前还有许多思想和理念引起了老师们的深深思索:“直面生
活”、“范本教育”、“深耕细作式的教育”……我会慢慢地梳理和消化,积极转化为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同时不断地审视、反省自己,将会用下面六个问题经常自我询问:
是否滥用了授予我们的权利,时常逾越了道德的底线?
是否出于对权力的恐惧或难以抵挡的功利的诱惑,扭曲自己的行为,伤害儿童的心灵,并辜负了孩子们的质朴、珍贵的信任?
是否因为同情的匮乏,情感的冷漠,时常有意无意忽视了那些最需要我们关注、关爱与呵护的心灵?
是否因为生活的重荷,而变得日渐势利、鄙俗;缺乏生活热情,毫无梦想,毫无真善美的信念?
是否因为失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而使课堂变得极其平庸、乏味、毫无激情、毫无创造力?
是否已经不再适合担当教师这一角色,甚至这样的自我询问也被遗忘,或者我们几乎就没有这样自我询问的勇气?
雅斯克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老师们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新内涵,演绎着教师新角色。他们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以思想、情怀、师德铺满平凡生命的历程,偕同“享受与幸福”、“闲适与从容”、“诗意与逍遥”。学生的生命会因老师的生命而更加丰满旺盛,老师的生命将因学生的生命而充满生机与激情!
第四篇:所谓平等中的首席就是对教师地位的最好诠释
所谓平等中的首席就是对教师地位的最好诠释。要想正确地理解师爱必须对自己的做为教师的位置正确地定位。教师的地位在学生是平等,如果只爱优等生,那么师爱就成了偏执的爱。如果对学困生管这管那全面包办,那么师爱就成偏执的爱。如果只是偶尔上课提问那么师爱就成了不平等的爱。师爱是无私的,但不是牺牲了自己孩子和家庭,应该走出师爱的误区,不要构成受累不讨好的偏执的爱。师爱是心灵的沟通,不彻夜不眠的工作。师爱是平等的爱,不是对分高的学生开小灶。师爱的博大的爱,给予他一定的引导给予他一定力量。是可以感化心灵,让学生理解的一种情感。既要克服优等生的超越一切目空无人的心理,也要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落差。
第五篇:爱岗敬业就是感恩企业的最好诠释
爱岗敬业就是感恩企业的最好诠释
结草与衔环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诵的故事,它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诗经》有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感恩文化更是积淀深厚。心怀感恩,知恩报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一个可怕的人”。古人尚知投桃报李,何况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父母的养育之恩,党和组织的培育之情,领导和同事的相扶之谊„„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人需要我们感谢。在我看来,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是一种美德;而对于需要自己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则是对感恩的最好诠释!人的生命来自父母,对父母生养之恩的报答,作为人子要经由“孝德”、“孝行”来体现;作为员工则应该感谢企业,感谢企业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薪水,解决了衣、食、住、行等生存之所需,那么我们回馈企业则得用“爱岗敬业”去体现。
回首过去,我必须感谢工作,它让我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了赖以生存的本事。感恩不仅是回报意识、责任意识,它更是领导干部党性、人格、官德的重要体现。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拥有的是一颗冷酷绝情的心,身上所体现的必然是自私、贪婪和虚伪。而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决不会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也决不会为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斤斤计较,甚至一味索取而使得自己私欲膨胀。常怀感恩之心,就会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的赠予,对他人、对单位、对社会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常怀感恩之心,你才会热爱工作,才会对工作产生激情,激情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源泉,当然仅有激情是不够的,仰望天空,注重脚下,踏踏实实围绕所从事的工作,细致认真,才能有所作为。也许现在的你和曾经的我一样,也战斗在平凡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做着一项非常平凡的工作,但不要认为自己只是企业中的一滴水、一颗螺丝钉,觉得自己对企业来说可有可无。要知道无论是小河、大江甚至是浩瀚的大海,也是由水珠汇集而成的;要知道再宏伟的大厦,也离不开这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可以说江铜跨越式大发展,离不开你我这样的“水滴”和“螺丝钉”的共同努力。所以,你不能把自己的小部分去省略掉。与此同时,你应该坚信: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并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做不平凡的自己。著有《时间简史》一书的世界科学巨匠霍金曾这样说过:“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有谁会想到,能够写出这样美妙而豁达文字的人竟然在轮椅上生活30多年了。所以说,感恩与外部条件无关,它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切实领悟。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一个人怀有感恩之心,决不会任意糟蹋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而我也正是在这样一种信念的坚持下,在江铜获得成长,感谢江铜这些年使我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在江铜集团,我感恩这个大舞台,使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忙碌而又紧张的日子里,文件起草、修订规章制度、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练就了我的韧劲和能力。虽然在工作中也时常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也经历过迷惘和失落,但在感恩的召唤下,我成功地跨越了。因为,只有心怀感恩,工作上你才会有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心态产生积极的行动,积极的行动带来良好的业绩。可见,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如果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不要抱怨玫瑰有刺,要为荆棘中有玫瑰而感恩。”这句话成功地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一名员工来说,拥有感恩的心,会比拥有其他品质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尽已所能,实现目标。因为感恩,才能使我们远离抱怨,自动自发、充满热情地工作。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而我相信,“爱岗敬业”就是感恩企业的最好诠释,让我们用感恩行动来铸就平凡岗位上的“爱岗敬业”的典范,去争做“二次创业”的先锋,担当江铜发展的骨干,为大山厂早日达产达标、为矿山更美好的明天而勤奋工作吧,这将是人生的另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