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 2003-2007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2003-2007年度是我院科研工作积极发展,成果显著的5年。我院科研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学校有关科技工作的决定和部署。坚持科研的导向作用,紧紧围绕“向科研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以科研为先导,带动全院工作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依靠科研提高教师素质,依靠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靠科研提高学院声誉,依靠科研增强市场竞争力。2003-2007年在学校党委、科技处和学院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围绕“
十、五”和“
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科研工作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方向,围绕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题,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2003-2007重点抓了科研课题的开展、申报、科研队伍的组建和制度建设、研究所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做好了档案整理、学术交流等各项工作,同时,还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促进学术氛围的进一步增强。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科研工作势头良好,氛围活跃,使科研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实现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新突破: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实现了量化考核的新突破,学院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和院属各教研室、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实行科研工作量考核制度;二是国家级项目立项和自治区立项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开展横向科学研究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四是通辽市科技进步奖实现了新的突破,接连获得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五是自治区奖励实现了零的突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1、学院领导重视,率先垂范,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学院领导牢固树立“科研兴院”的观念,将科研作为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以科研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以科研促进教育的改革创新,以科研促进学院的全面发展。学院在合校初期就召开了班子会议,分析我院科研工作的现状、查找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的原因、研究科研发展的规划、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为学院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作前瞻性的研究,并提供具体的对策。做到了有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实施有记录,年终、岁末和阶段性总结。学院领导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率先垂范,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5年来第二任院长赵宏林教授5年来发表论文16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0篇,主编教材2部,主持学校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自治区课题3项,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校科研成果奖2项;第三任院长白旭华副教授合校以来发表论文8篇,其中国家级6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3部,主持学校科研课题、教学研究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自治区高校重点课题1项,主持国家民委课题1项,申报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加学校科研课题3项,获得华北地区科研优秀论文奖1项,获得通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我院党总支书记,留美访问学者吉日嘎勒副教授5年来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国家级4篇,主持学校科研课题1项,参加自治区课题2项,出 1 版专著、教材8部;第一任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张昕原教授5年来发表论文13篇,其中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2篇,核心期刊发表4篇,主编教材2部,主持学校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自治区课题4项,获得学校科研成果奖2项;第二任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陶春副教授合校以来发表论文14篇,其中国家级8篇,核心期刊发表3篇,主编教材2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加内蒙古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主持学校科研课题2项,现任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赵文海高级实验师5年来发表论文16篇,其中国家级12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4篇,主编、参编教材3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自治区高校重点课题1项,参加学校科研课题3项,参加学校教学研究科研课题4项,主持学校教学研究课题2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通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院领导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院各位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各位专家、教授积极行动起来,带领科室同志积极申报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带动了我院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科研立项、科研成果超过建校到合校的20年。
2、健全组织机构,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我院除成立了院学术委员会,负责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的学术、科研管理工作外,现设有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和科研秘书。正是由于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使科研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有序的运行轨道。
3、以创建教学科研型大学为重点,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广大教师的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普遍提高,立项数量不断增加,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呈上升趋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3-2007年度获得校级科研立项14项;校级教学科研课题19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科研项目4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重点研究课题 4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联合课题2项,其中一项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科学院横向联合1项,与呼伦贝尔市医院联合1项,获得科研经费50多万元。
4、课题的涵盖范围广,专业方向宽,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从传统研究方法的综合到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从原有课程的优化设置到新课程的创新研究,从教学研究课题到科学研究课题,表现出学术研究的丰富性,体现了院科研队伍建设的初步成效。同时课题的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12个,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教师逐年增加,科研团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2003-2007年度,我院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共129篇; 其中:国家级论文72篇,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3篇,这些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论文被引用和影响因子不断提高,标志着我院的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5、我院加大了著作和教材的编写力度,在学院的组织下,已经有24部教材、专著出版发行,有的已经使用多年,受到了学生和其他使用者的好评。
6、加强了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工作,努力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科研平台。5年来举办了45次学术讲座。2003年暑假期间,孙宝智副校长率中国医科大学一行12人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护理部范俊英主任率各科室护士长共8人来我院参观学习,进行学术交流;2005年聘请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院长,多次留美、留新加坡和 2 赴台湾访问学习的郭岩教授来校做了2场学术报告会;2006年还聘请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4名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学术交流,同时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促进了护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我院于2005年起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开展了全面的科研及学术交流活动,我院各教研室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相应的教研室和实验室结成了互助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了科研攻关工作,部分课题已经立项,其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2007年天津海河医院张文龙院长、医教科严宗芳主任、天津骨科医院董主任、孙主任一行8人来我院参观并进行了学术交流。使我院学术氛围活跃,带动了各项科研工作的开展。
7、根据学院安排,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5年来已有40人次到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做访问学者,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参加各种学术会议12次,其中我院党总支书记图门吉日嘎勒副教授2次到美国密苏里大学做访问学者,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提高了我院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
8、我院科研队伍不断加强,科研骨干队伍初步形成,科研工作成效明显。通过科研实践,促进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教师的科研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学院现有校级骨干教师6人,吉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0人。9、5年来,我院有多名专家教授加入了全国和自治区、通辽市各级学术团体组织,其中魏永春教授担任了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赵中华教授担任了内蒙古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副院长陶春副教授担任了内蒙古法医学会理事,我院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推选为理事单位。10、5年来,我院成立了“生物化学与遗传学研究所”,以此为依托,开展了十几项国家、自治区、学校课题研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课题经费30多万元(含学校匹配资金),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2项,自治区高校课题1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科学院横向联合项目1项,学校教学研究课题2项,科研课题4项,获得通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校科研成果奖2项。在研项目12项,取得了预期目标。
11、获奖情况:我院5年来共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通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得国家专利6项。
内蒙民族大学医学院 2007年12月30日
第二篇: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医学院
少医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是以民族医药研发、高级人才培养为主的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2004年建成的中华民族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更名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中心,2008年7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简称民族医学研究院)正式成立。
民族医学研究院以服务少数民族医药卫生事业为宗旨,以提升少数民族健康水平为目标,通过民族医学、民族文化学、历史学、民族语言学等多学科交叉,形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领先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学科体系。该学科在“985工程”、“211工程”及重点学科建设资助下,已经成为中央民族大学新兴的优势特色学科。2007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获北京市重点学科(交叉)立项。目前,研究院设有民族医学、民族药物物质基础、民族药物药理毒理、民族公共卫生与遗传4个研究所,1个实验室管理中心。拥有1个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博士点,民族医学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2个硕士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先后编写民族医药教材及专著19部,形成了较为完备、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课程体系。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5%。
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获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成为中央民族大学首个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拥有实验室面积近3500平米,固定资产总值达2800万元,逐步形成了立足首都北京,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平台条件完善、专业人才汇
聚的民族医药研发基地,具备了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和促进民族医药“产学研”孵化能力。依托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搭建了少数民族医药信息平台,包括少数民族医药信息数据库和中国55个少数民族全基因组DNA样本库;建立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与医药成果博物馆;完善了民族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肠道炎性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研究的技术平台。
2008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立项,成为国家民委系统第一支国家级创新团队。目前团队成员27名,10人具有海外工作经历,专任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95%。学科带头人崔箭教授已成为少数民族医药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团队中有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入选美国NIH特聘研究人,1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并先后被北京市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依托中央民族大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以现代科学实验与人文学科相交叉为研究手段,建院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4项;发表学术论文422篇,其中SCI收录89篇;申请专利14项,获得授权5项;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
民族医学研究院注重学科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医疗、科研单位进行实质性科研与临床合作,在民族医药行业起到了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国际知名度,已成为少数民族医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第三篇: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 内蒙古医学院
个人简历
翟佳滨,男,1965年6月出生,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医养生康复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编委,世界中医联合会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理事。
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近年来承担了我院中医本科、中西医结合本科、针推专业本科、蒙医本科及蒙古留学生、养生康复专业的《推拿学》、《针灸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三门课教学及临床教学任务。科研:主持2010年内蒙古卫生厅科研课题一项。发表论文著作:发表论文9篇,发表著作8部。
进修:2006年3月—9月在天津中医学院进修临床针灸及实验针灸学,08年7月—0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康复医学。
获奖情况:2009年4月在医学院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中获优秀奖。
一、近年来发表论文:
1、五苓散加味治疗尿潴留验案举隅 第一作者《内蒙古中医药》04年1期
2、浅析血证的用药规律 第一作者《中国中医药信息》04年7期
3、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刍议 第一作者《中国中医药信息》04年8期
4、铺棉灸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病32例 第一作者《中国中医急症》08年2期
5、有感中医学传统文化的心理教育 第一作者《光明中医》08年5期
6、中蒙药外敷治疗青少年近视眼临床观察 第一作者《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杂志》09年5期
7、青少年近视眼的研究与中医治疗现状 第一作者 《中国保健营养》2010年11月
8、精明穴针灸探讨 第一作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期
9、浅析眼病的针灸治疗 第一作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2期
二、发表著作
1、《临床诊法基础——针灸推拿部分》 主编 学院内部辅导教材 07年2月
2、新编中西医临床诊疗全书《内科学》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08年4月
3、统编大专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副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08年4月
4、当代医学临床诊疗全书《中医学》副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0年3月
5、临床医师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副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年5月
6、当代实用临床医学《中医学》副主编 学苑出版社2010年7月
7、职业助理医师中医资格考试指导(笔试部分)编委 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年1月
8、职业助理医师中医资格考试指导(笔试部分)编委 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年1月
三、课题
主持2010年内蒙古卫生厅项目 复方中蒙药调视膏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试验研究
四、获奖情况
2009年4月在医学院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中获优秀奖。
第四篇:内蒙古民族大学SRT项目合同书
内蒙古民族大学SRT计划项目合同书
甲方: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基地
乙方:指 导 教 师主管学 院 长 签名(公章):
丙方:项目主持人
一、项目编号、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二、研究期限
本项目自年月日立项,至年月完成,为期。
三、预期研究成果
A、研究报告;
B、研究论文篇;
C、其它、、。
四、资助金额
学校资助元;学院资助元;指导教师资助元;其它元;共计元。
五、中期检查
此项目于年月接受大学生创新基地对项目的中期检查并提交中期检查报告。
六、项目结题
项目主持人保证严格执行《内蒙古民族大学SRT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认真履行合同,按时完成项目研究,并向大学生创新基地提交上述相应研究成果。
七、学院和指导教师保证认真指导、精心安排,提供条件,保证经费。
八、对于提供虚假成果(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或在经费使用中弄虚作假等,一经查实,将停止经费资助,取消项目,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备注:此合同一式四份,一份存大学生创新基地,一份存项目主持人所在学院,一份由指导教师保存,一份由项目主持人保存,其它未尽事宜,由三方协商解决。
甲方乙方丙方
大学生创新基地签章:指导教师签名:主持人签名: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第五篇:内蒙古民族大学美育发展报告
内蒙古民族大学美育发展报告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校近三年设立美育课程88门,开课41门,占美育课程总数46.6%;美育课程任课教师60人,上课教师39人,占美育课程任课教师总数65%;美育课程选课学生人数达到11232人。
对于一个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新的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无论是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成长道路,美育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校从自身出发,依据国家及自治区有关美育工作文件精神,近年来重视美育,采取了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美育工作健康发展
学校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将美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发挥平台作用,组织策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
我校有关教育研究所以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为基础,肩负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基础教育结合对接实践等任务。通过学术研讨会、实践基地建设、课题项目申报、地方政府及中小型企业项目合作等形式开展项目及研究活动,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外联合、以美育研究为中心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研究基地。
为了使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能够脱颖而出,从而带动整个区域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地经济和教育的实际发展现状,利用自身优势,本着“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力培训、以点带面”的原则,重点协助组织开展国家培训计划下中小学美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2013年9月,我校美术教育研究所协助策划了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国培计划”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研修班。并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厦门大学张晓露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陈伟和等专家,作了专题讲座。
2016年3月,我校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国培计划(2015)” 中小学优秀青年美术骨干教师研修班的策划和授课任务。此次骨干教师培训邀请了首都师大尹少淳、北京师范大学梁玖、赤峰学院都仁仓、自治区名师工作室成员曹丽莉、通辽市教育局教研员关凤芝等专家教授做了主题讲座,并组织学员对科尔沁博物馆、通辽市第二中学、通辽市实验小学等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等。
我校在协助组织策划美育骨干教师培训中,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多种途径提升美育任课教师,特别是中小学美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传播创新新型教学理论,有效落实新课程,重点培训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小学的美育教师,为自治区美育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及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找到了途径,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积极开展形体、姿态、动作美教育
形体美是人类长期所追求和欣赏的,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力量素质的练习,如引体向上、俯卧撑、举重物、负重蹲等。不仅锻炼了学生身体,同时也使肌肉发达均称,形成健美的形体。
姿态美是人体在空间的运动、变化的样式,它包括人体处于静止的坐、立和处于从事基本技能活动的走、跑、跳、投等。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队列练习,另一方面通过严密的课的组织措施和严格的课堂要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站立、行走、跑、跳等姿势,给人以美感,形成身体姿态美。
动作美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美的动作应该是舒展大方,轻巧灵活,协调准确,富有力度感和节奏感(韵律感)。如:我校在健美操、安代健身操和瑜伽选项课教学和表演比赛中,配以节奏感相符的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练习、表演和比赛,不仅使动作更富有节奏感,又使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
几年来,上述三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每年有近三千人选(健美操、安代健身操和瑜伽课程),另外他们多次参加自治区、通辽市和我校运动会表演,少则三千人,多则五、六千人。同时学校还组织举办安代健身操大赛,参赛人数为两千多人,所有这些都深受好评。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体育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学校组建有大学生合唱团、大学生舞蹈团及大学生器乐团,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通过专场文艺演出引领校园主流文化。通过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各类文艺赛事,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着力打造品牌文艺活动,“Girl Show”文艺晚会、“稚子花开”迎新文艺晚会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品牌活动。我校学生代表学校赴韩国、俄罗斯进行交流演出,演出效果获得一致好评,并且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比赛,获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在这些国内外演出交流与比赛的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开拓眼界,找到自己不足之处,从中得到学习,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学校每年运动会的开幕式和每天上下午比赛开始前及比赛间歇都要进行特色文体活动表演,为全校20000多师生面前展现自己的青春风采而踊跃参加,精彩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更加激发广大同学参加特色文体活动的热情,吸引更多同学参加,推动了特色文体活动的有效开展和长盛不衰。另外,每年还举行足球、篮球、排球、那达慕、博克等比赛,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广大同学参与特色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每年通过举办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知识竞赛、“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演讲比赛、“中华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演讲比赛、“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演讲比赛、中华美文诵读大赛、汉字听写大赛、“墨染青春 笔润梦想”纪念一二·九运动书画作品联谊展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通过开展“四进四信”学习交流活动、“贯彻四进四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日活动、“我学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开学第一课》活动、“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北疆青年学习进行时”、“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毕业季系列活动等,邀请专家教授举办报告会、明辨会,组织签名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直至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有特色、有亮点、有特长的特色文体活动格局。打造了42项具有民族特色、地域文化传统、专业特点特色的文体活动。2015年我校承办了第十届全区大学生运动会,在开幕式上表演了大型团体操《多彩民大》的表演,组织8000余名学生参加了“奋勇拚搏、吉祥安代、太极神韵、让青春飞扬、瑜珈精灵、走向辉煌”等6个乐章的大型团体操表演,充分表现了我校长期以来开展特色文体活动的成果,取得良好效果,受到与会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今年,我校霍林河校区六号公寓楼524房间因宿舍积极参加“三走”活动,每人每月锻炼时间超过20小时,获得了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授予的2015“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宿舍称号。
五、设立学生社团,发挥其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明的积极作用 学校成立有书画协会、手工艺协会、民歌协会、街舞协会、演讲社、话剧社、国学社等艺术类校级社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经常性的开展社团活动,在丰富同学们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了学生们进行艺术训练和展示才华的重要基地。每年一次的社团文化节更是通过民族歌舞展演、少数民族风情展、蒙古语小品专场演出等活动来传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加强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互融。
六、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及街道村镇开展联谊活动,展示大学生的艺术才能 为助力通辽市创城活动,大学生艺术团深入到社区举办“民族兄弟手拉手·文明创城我先行”专场文艺演出;为宣扬农村文明新风尚,学校组织具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到农村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从各学院选派的文艺骨干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到农村开展文艺演出、迎新送春联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的艺术活动走向了基层、走向了生活,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与提
升。学生发挥自身专业特点赴敬老院、希望小学、残联等一些社会机构进行慰问演出,为他们带来了欢乐,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好评。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帮助我校学生提高尊老爱幼,诚实友善,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七、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美育教学与研究
在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把培养中小学美育师资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针对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大纲,进一步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强化理论与技能的课程,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结合地域实际情况和民族特色、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每门课教学改革的深入都要围绕培养目标,课堂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的丰富、现代教育信息更新、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学生视野的扩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实践动手能力上都有所体现,对培养美育师资队伍提供保障。
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学校要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促进美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的人才。
(二)经费投入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加快推进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艺术教育场馆建设,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
(三)美育教育师资力量短缺。学校要通过引育并举,以育为主,引进美育教育人才,兼聘本地区具有造诣的民间艺人,培养一批美育教育骨干教师,推动学校美育教育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