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创新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对创新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改革创新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不竭动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这对新时代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校作为承载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主阵地,就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基层群众对干部队伍新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探索党校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需求出发,科学地设置培训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实现提升理论素养与丰富实践经验相一致,吸取理论知识与提高工作能力相一致,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知识本位”转向到“能力本位”。
一是主体班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干部,按照“按需施教,分类培训”的原则,以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如科级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特理论、十九大精神、领导艺术和外出考察为主,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目的、开阔思路,提高其科学决策和谋划发展的能力。青干班以执行力、心理调适为主,以期达到提高他们调查研究能力和抓工作落实的能力。村干部班以基本理论和实地考察为主,提高其执行政策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强村的能力。
二是采取“菜单式”培训。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缺什么部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科学拟定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如在青干班培训的内容设置上,突出四大板块,一是基础理论及综合素质培训;二是军事训练;三是县情教育;四是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近几年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实践,这些培训内容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已成为县委党校的金字招牌。
三是主题突出的专题业务培训。协助有关部门加大业务培训力度,针对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需求,对不同岗位的干部,分类开展专题业务培训,以帮助干部提高业务素质和履行本职工作的能力。
四是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自主开发干部教育培训课题,让广大干部进一步了解县情。近几年来,我校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自主开发教育培训课题,使培训课题更接“地气”,让梁山人说梁山的话,讲梁山的事。其中,《梁山县历史沿革》、《梁山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现状》、《机关干部如何主动积极与媒体打交道》、《如何应对群体性上访事件》、《如何在征地拆迁工作中锻炼培养干部》等课题深受广大受训学员的欢迎,分别被安排进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中,进一步丰富了干部培训内容,增强了干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增效为目标,创新培训方式
教育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适应,才能有效促进教育培训的效果。应坚持问题导向,以学员为主题,探索与培训理念、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方式。
一是要充分利用互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现场体验式等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充分利用市委党校自主开发的培训专题,如领导力,执行力、和谐团队、学习型组织等,结合县委党校不同层次培训班的重点引入课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二是建立党校的师资信息库,定期邀请省市委党校、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学者来传经送宝,不断提升党校干部培训教育的影响力。此外还可根据培训任务需要,选聘一批能干会讲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成功企业家、优秀专业人士担任党校兼职教师,不断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是采取异地培训形式,发挥参观考察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鲜活的培训资源为我所用、为我所学,提高培训效果。根据干部培训的需要并结合党校条件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每年的青干班都到梁山县的独山战斗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这种培训形式可以借用“外脑”,用活生生的典型来启迪思路,开阔视野,增强党性,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三、以制度为保障,创新组织管理
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对干部的培训学习要有慎密的科学规划,确保每位领导干部能在不同时期参加一定时间的脱产学习。
一是组织点名调训。就是在各部门、各单位摸底推荐的基础上,由县委组织部综合考虑干部工作表现、发展潜力以及培训经历等情况,确定参训人员。被“点”到的干部,要求所在单位必须根据培训日程安排,对干部工作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干部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这种办法改变了以往在干部培训中学习与工作存在的矛盾,不仅保证了学员学习的出勤率,而且也保证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二是规范学习考核制度。要求凡进入党校学习的培训班学员,实行一人一档,里面装有学员登记表、心得体会或调研文章,个人总结和班委会鉴定。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撰写心得体会情况及总评档次。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行干部学分制管理,将培训与个人竞争上岗、任职、考评等挂钩,并记入个人档案。同时要通过在全县范围内树立好学、勤学的标兵和榜样,对他们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以营造一种想学习、爱学习,学习有出路、学习有奔头的观念,带动和引导大家积极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对党校教育培训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目标,基层党校人更应该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
中共梁山县委党校 仲肖
第二篇:关于对创新基层党校培训模式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课题,提出“要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党的执政能力不仅表现为党的整体能力,也表现为党的干部的个体能力,而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不是天生的,除了实践的锻炼,主要就是学习。市、县两级党校肩负着培养县处科级干部的职责,对提高干部执政能力负有重大责任。这是市县等基层党校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要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中心,不断探索符合时代 发展 要求的、新的培训模式。
一、基层党校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必须充分肯定,基层党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学员党性锻炼方面积累了一整套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层领导干部,是我国党政干部培养的主阵地。我们在充分肯定基层党校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基层党校培训模式、方法及效果,与中央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学员要求,还存在相当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理念。通过党校学习提高干部理论水平是必须的,特别是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尤为重要,但是,随着干部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培训着眼点,应从知识的灌输转到能力的提高上,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非高深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简明扼要的道理,是一看就懂的理论,其中,许多重要观点,我们已讲了几十年。第二,现代 媒体对中央精神都是在第一时间内作了准确全面的宣传,进行权威性的诠解。学员即使不进党校,对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方针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第三,我们干部队伍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都不同于他们的前辈,就知识层面而言,已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和了解,我们既不能把他们看成是什么都懂,但也不能把他们看成是什么都不懂。最后,在现实工作中,最难的不是能否学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提高破解实践中难题的能力,说到底,就是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可以这样说,重知识轻能力,既不适合时代对干部的要求,也不适应当今干部知识的特点。一般高校都重视能力的培养提高,党校更应该把创新能力培养放在突出地位。
2、重一般轻特殊的思维倾向。教学中多阐述的是一般性 规律,多用的是一般性例子,介绍的是一般性经验,从理论到理论,而对于本地市情县情,由于了解不深,知之不多,本地 经济 和社会发展特殊性没有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成为课堂主要内容,因此也难引起学员共鸣,学员总是觉得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游离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是目前党校教学中最大不足。同时,面对新形势,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基层党校也要探索能够建言献策的通道和形式,党校可适当将宣传和研究,课堂和 论坛 区分开来,将学员和教师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员的建议,特别是批评意见,通过一定渠道反映上去。这符合党章规定,也是提高党校创新意识的要求。
3、教师与学员理论水平的接近和实践经验的拉大。现在基层党校教学双方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就是教师理论水平由于经费等原因长期得不到培训提高,教学内容缺少前沿性和深度,诸多讲课只是“二道贩子式的”,学员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中研究生已不是少数,再不着力提升学校老师学历层次,学员文凭普遍高于教员可能成为现实,党校教师在理论上相对优势有消失的危险,这是对基层党校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在党校教学双方中,学员实践经验本来就比教员丰富,要教员上课使学员满意已属不易,而要使教师总体上有比学员总体上有更宽广视野和实践经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4、单向度的授课方式。长期以来形成的党校作报告式的授课方式,仍是党校教学的基本模式,我讲我的,你听你的。当然也有不少教师上了不少深有启发的好课,但是,也有不少课程,缺少师生交流,缺少针对性,课堂气氛沉闷,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员思考的问题,经常有学员反映,“把我们当小学生来教”。
这种授课方式缺少成人特点和党政干部特色。基层党校不认真反思目前教学理念和模式上的缺点,教学培训就没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基层党校培养干部职能就难以很好完成。
二、基层党校创新培训模式的思考
基层党校在提高干部能力方面负有重大责任,也是大有可为的,应走在时代的前头,与时俱进,把提高干部的各项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我认为,基层党校培训模式的创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新办学理念,从以知识灌输为中心转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第一,突出能力培养。党校是培养各级干部的学校,党校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等五种能力作为最终教学目的。学习理论,贯彻中央方针最终还要具体落实到提高能力上。在当今时代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党校多年形成的世界眼光、理论基础、战略思维及党性锻炼教学格局,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员能力,可以这样说,离开了能力的培养也就失却了党校特点和最终目的,因此,基层党校要转变办学理念,把提高干部的能力放在突出地位,贯穿于教学各方面和全过程。第二,从学理论到用理论的转变,学理论容易,用理论难。市县党校要办成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中心,老师讲的是自己的有科研含量的专题,学员进党校是双重任务,既要学习又要研究。第三,党校培训要讲投入产出,也就是讲效益。党校要精心安排好教学,使学员感到学与不学不一样,有收获。组织部门要减少重复培训。如果学员认为,学和不学一个样,那么这个班就不成功,没有效益。
2、创新教学主体,从单一制的党校专职教师队伍,过渡到以党校为主、兼职老师为辅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党校教学主体,是党校办学水平的关键,一定意义上说,老师水平就是这个党校的水平,党校教师自身的能力如何,将直接或间接对学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党校能否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干部关键在教师。我以为,第一,形成党校大教师队伍的概念,基层党校教师队伍,专职要精,兼职要多,可把地方一些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领导,有影响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作兼职教授。第二,党校教师又是一个开放概念,教学队伍要逐步优化,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对党校教师队伍的重视,选调优秀人才,给予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在淘汰不适应党校教学和其它工作上,提供出口通道。就现在而言,可通过内部机制,坚决地将一些不适应教学教师调整到其它岗位上去。第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培养党校高素质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一个地市级党校最少也得要有十余个、一个县级党校最少三五个本地有影响的教师,要有二三个公认的权威,本地要培养出自己的品牌,在这个方面基层党校领导要有战略眼光,舍得投入。
3、创新教学内容,从理论解释宣讲向理论实际运用转变。关键是课程的设计和更新要有针对性。第一,党校教学内容要有高度和深度,以扩大视野,启发思路。基层党校也要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步伐,党校所有专题都尽可能加大科研含量,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把最新成果介绍给学员,千万不可低估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第二,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主课前提条件下,更多开设市场经济和现代领导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帮助学员提高各种能力。第三,党校要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本级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重点,聚焦于某一问题,成为某一问题的研究中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策性研究应该是科研的主要方向。
4、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从灌输式教学向研讨式教学转变。这种创新是多方面的。我认为,第一,研讨式教学应成为基层党校主要教学方式。突破现行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第二,教学双方要互动化,调动一切方式使教学双方交流,改变教师讲课,学员听课,教师出题,学生作题的模式。第三,走出校门,建立社会大课堂,课堂更多放在社会实践中,重心不是学理论而是用理论,做结合的文章,要把学员专题调研当成党校
主要课程设计好、组织好。第四,党校学习也要考试,长期不考试,学员学习无压力,这是把进党校学习看作是“进进门,认认人,交交朋友,养养神”场所的重要原因,考试不可少,问题是考什么,如何考,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探索的又一重要方面,党校考试重心还是要集中在考能力上。第四,教学手段现代化,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电脑已成了我们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思维成了一种新的思维形式,大大提高了人们思维的敏捷性、宽广性和准确性。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尽量使用电脑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当今社会,不会使用电脑,不会利用网络,就是半个文盲,很难教别人,更难在新世纪理论创新的竞争中取胜。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校责任重大。党校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不断提高党的干部培养质量,创新培训模式,这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渠道。
第三篇:对创新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对策调研报告参考
对创新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进入新时代,做好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就要在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把握学员培训需求、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上下功夫。要重塑教育培训理念,提升教师授业能力,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体系,强化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机制,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培训理念
为适应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执政素质和领导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转变培训理念,蹚出一条适应转型发展的干部培训新路子。要把以往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研究式、案例式、互动式和模拟式等形式相结合的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员在学习培训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在课程设置上,要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能满足学员共性需求,又能满足学员个体需求。在教学师资上,要“请进来”“走出去”,与上级党校、著名高校、兄弟院校等联合办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二、全方位全要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全面贯彻“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理念,提高党校教师“党校姓党”政治意识,开展教学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培训,督促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加强社会调研,营造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气氛,提高教师调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组织开发精品课程,不断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提升基层党校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
建立师资库,制定专兼职教师一体发展的教师制度,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完善理论学习和教学能力考核激励机制,邀请政府部门和相关专技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员讲解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邀请上级党校或者高校的权威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开展前沿知识专题讲座,弥补本校教师授课专业性不足的欠缺。
党校要在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上出彩见效,不仅在课堂上要学懂弄通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还要积极整合校外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使党校的教学资源能够最大化地和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很好衔接,让学员通过走近革命遗址感悟红色文化,达到洗涤心灵陶冶情操坚定立场的教育培训效果。
三、建立健全培训联动机制提高学员培训效果
进入新时代,基层党校在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员学得好不好,不仅能体现个人能力和政治素养,还能反映党校培训工作效果。
组织部是干部培训的主管部门,在干部调训、大力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开展干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全程介入培训,第一时间掌握培训情况,为培训提出宝贵改进意见,同时还要及时反馈培训信息,对在党校正在培训的、已经培训过的学员进行后期跟踪调研,总结好工作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做好干部培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学员所在单位对学员培训的情况要全程进行监督过问,不能放之任之,要和党校、组织部门随时沟通,了解培训情况,以便针对学员提出相应的培训意见,为提拔任用提供依据。作为负责培训工作的党校,则要将学员的培训现状和最终培训成绩及时反馈给组织部门和学员所在单位,以便把学员在校情况作为选用依据。
所以,将培训活动与工作需求相结合应成为党校干部培训的主导思想,也是新时代对党校干部培训活动的要求。组织部门、党校及学员所在单位三方要充分重视党校培训工作,通过综合评价多种信息挑选合适的培训人员参加培训,并且严格管理,端正学员的培训态度,从源头上把好培训学员的质量关。要注重对培训结果的应用,将干部学员在党校培训的成绩作为组织考核重要内容,并且与职业晋升相挂钩,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参与党校培训的积极性。
四、与时俱进建立干部培训信息化服务平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层党校,也要因时而动,及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进一步拓宽干部培训渠道,把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使学员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更具前沿性和权威性的培训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大大开阔学员视野。
为满足部分学员对自我能力素质的认知,可以利用大数据,开发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自我检测系统,让广大干部学员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知识欠缺和能力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同时,还要满足教师教学科研需求,进一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大数据索引系统,帮助教师获得海量科研资料。
在利用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和培训质量的同时,基层党校要充分考虑教学培训任务与学员学习需求,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情况下,依据教学要求实际,在广大干部学员和教职工中征集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信息化问题,咨询信息化平台建设意见,有针对性地收集开发教学资源,制定可行性的信息化改进方案,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要对已经取得效果的信息化项目做进一步升级、推广,对不理想的项目及时改进,从而不断满足学员和教师需求。
第四篇:加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作者:钟君英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06期
【摘 要】近年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改进对策主要是: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县级党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党校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洛南县;县级党校;干部培训;主要成效;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在于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发挥好党校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轮训主阵地作用,尤其是发挥好党校系统最前沿的县级党校作用,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洛南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要成效
中共洛南县委党校近年来紧密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了“菜单式”和“五个一”授课方式、流动党校送学下乡等活动,干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机制基本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县、镇、村三级干部素质大幅提升,推进了该县工业赶超、农业强优、旅游突破三大计划的顺利实施。
菜单式教学,即现设菜单,在全县范围内通过深入调研、问卷调查、征求意见、教学反馈等途径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建立课题库。培训时,学员需要什么点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这种自由选择的菜单式专题教学,整合了培训资源,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干部教育培训“五个一”,即分层次举办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班都采取“围绕一个主题重点辅导、组织一次考察活动、举行一次学习交流、举办一次才艺展示、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或调研文章”等培训方式,邀请县委常委和有关领导同志参加培训交流,听取交流发言,传阅调研文章,不仅增强了培训效果,而且有利于面对面了解干部。
“流动党校”送学下乡是党校以镇、村基层干部实际需求为导向,采取教师送教上门、流动授课的方式加强基层干部教育一种培训形式。流动党校的开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不便,而且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破解了大规模培训干部所教育资源不足和工学矛盾突出等难题。
2010年以来,洛南县委党校采取“五个一”方式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1353人(次),采取流动党校镇机关和镇属单位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农村党员、产业合作社代表等12525人(次)。这些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二、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形势的变化、新需要的增加,也暴露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思想重视不到位
上级党校对县级党校不是上下级关系,基本没有业务往来,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地方党委对县级党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也没有规范性意见和监督检查落实机制;党校自身对其定位不准、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主动融入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不够。再加上县级党校条件太差,经费紧张,上级党校办班层次的下延,其它办学机构的抢办等,完成干部培训任务有一定困难。
2、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干部培养的系统性不相适应
一方面,长期以来,党校干部教育偏重于形势和政策宣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在保证干部“靠得住”方面成效显著,但是新的形势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面对社会环境和教学对象的深刻变化,目前的培训对干部的综合能力培养不够。另一方面,目前干部培训的课程设置还只是根据当前时政热点、工作难点等举办针对性的理论和业务培训,并没有形成针对干部个体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终身继续教育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存在着“两多两少”的问题,即传统内容多,创新知识少,共性教育多,个性教育少。
3、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不相适应
通过对以往各类培训班梳理分析显示,尽管党校专兼职教师队伍平均素质较高,但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能力不强,实际工作经验比较欠缺。在教学方式上,仍以教师讲课为主,学员听课为次,理论讲座为主,实践锻炼为次,学员参培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同时,县级党校中政史类教员多,经济类教员少的问题还比较普遍,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4、教师能力素质和受训对象的要求不相适应
受训对象的素质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而且从事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党校教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受训对象对教学形式和方法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不能再满足受训对象的需要,他们而更喜欢案例式、体验式、研讨式、论坛式教学等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受训对象对教学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考核,并期望考核的结果能作为选拔重用的依据之一。
5、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与大规模培训的客观需求不完全适应
主要是硬件设施与培训要求有一定差距。从了解的情况看各县级党校中,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其校园建设均未达到相应标准。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党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党校的硬件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
善,但与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一问题在县级党校尤为突出。比如,有的地方党校没有可供干部教育培训的阅览室,也没有宿舍、食堂和足够的体育活动场所,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形势发展;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拨给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教职员工的人头费和日常基本的运转支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缺乏应有的物质保障机制,很难满足大教育大培训的需要。
三、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策
要把县级党校真正建设成为面对基层的一流的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基地,就必须采取措施、顺应发展、适应需求。
1、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经学管用为原则,实行个性化、差别化培训,探索适应党员干部专业化、多样化、多层次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推行“菜单式”教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需求,精选和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按工作岗位、知识结构、需求情况分别设置教学班次和课程。例如对乡镇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突出实用。为了把基层干部培养成为农村实用技术的“土专家”和实用政策法规知识的“土秀才”,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培养时突出农村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知识,用“本土化”的语言宣讲实用技术和政策法规。在边远贫困地区更要突出家畜家禽养殖、经济林果、药材、粮油作物等种植、农村小市场发展等实用技术知识,培训的方式上,除了在党校教室集中培训外,还可以组建农村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宣讲团,深入乡村,对基层干部进行巡回培训,扩大基层干部接受培训面,提高培训质量。根据学员的需要和本地实际情况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立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强的专题课题库和案例库,组织教师编写专题课题和案例,不断充实和更新专题课题库和案例库,以便发现“精品”课题办培训班之用。培训内容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培训内容要从单纯讲理论向理论实际运用的转变,要着重在于指导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员提高理论水平和处理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根据培训对象因人施教,开展专题培训,针对专题培训特点,采取课堂授课外出观摩相结合、培训考试与畅谈体会相结合等方式,增加培训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大电教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力度,探索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远程教学等新型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要不断加强师资库、充实案例库、完善教材库、建好现场教学基地。
2、不断提高县级党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师加强自学,多看书、多看新闻,多关心国家大事,多了解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与中心工作,要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老百姓关心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和科研,使教学和科研贴近现实。建立党校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制度,鼓励教师深入基层调研,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的力度,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政治水平、党性修养、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为干部培训工作奠定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首先要敢于教学创新,不断探索,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帮组大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专兼职结合制度,聘请高校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及学员中的优秀分子担任党校兼职教师给学员上课、讲座、专题辅导。
3、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根据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容、方式,确定学时学分的构成、标准和学时学分的计算办法。根据干部教育培训有关规定,建议对每名干部每年学时学分标准确定为80学时120学分,学分由必修学分和奖励学分两部分构成,必修学分占100分,奖励学分占20分。对培训干部学时学分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五年为一个周期,五年内累计学习培训不低于720学时600学分,并将学时学分考核结果记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选拔使用、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之一。变单纯的定性考核为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变单纯的学习数量考核为学习数量与学习质量考核相结合;变单一的学习培训考核化为学习培训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树模相结合,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加强党校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更新落后的教学设备,增加干部教育培训必要的餐饮、住宿设施,积极改善现有的教学环境,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坚持搞好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建好各类特色明显的域内基地,连引成效显著的域外基地,同时增强基地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实现课堂授理论、实践有基地,互动找差距、增强原动力,培训化成果、促进大发展。
【作者简介】
钟君英(1973-)女,陕西洛南人,历史学学士,中共洛南县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学、政治理论.
第五篇:关于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1.06.16 20:21 中共胶州市委党校副校长 唐世奎
曾看到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人生总在比较,爱比较的人或许才可能享受成功的人生,不爱也不愿意付出努力去比较的人,往往只能在闲淡的生活中迷失自己。因为“比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自我、激励上进的过程。今年4月份,我有幸参加胶州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到浙江大学进行8天的学习。浙江大学的干部培训与党校的干部培训不尽相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也让我体会到了另一种境界上的比较。浙江大学干部培训工作的勃勃生机使我震撼,并无数次地在心中与我市党校进行比较。那一刻,仿佛在我的思想深处打开了一扇天窗,引发了对我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深入思考。
思考一:敞开学校大门,面向全国开办异地干部培训,是浙江大学干部培训的鲜明特色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秉承“求是、创新”校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蜚声海内外。浙江大学历来重视继续教育事业,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功能之一,纳入总体规划,学校单独设立继续教育学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曾先后与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了17个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开发了260余个继续教育项目,每年为社会提供3万余人次的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和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高、中层管理和科技人才,受到了各省教育对象与主管领导层的充分肯定。
首先,浙江大学对异地干部培训,以其处在改革开放度高、区域经济活跃的区位优势和先进理念,对大量来自内地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干部,进行灵活多样、课堂讲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意义更深地应该是思想上的碰撞和观念上的洗礼,使他们对浙江人抢抓机遇的发展意识和灵活务实的市场观念有所感悟,这种观念上的输送和智力上的扶持,扩大和强化了异地干部培训功能的辐射效应,使大学有了更大的作为空间。其次,有声有色的异地干部培训,使浙江大学成了宣传推介浙江经验的有效平台。在接踵而至的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党政干部培训班上,浙江经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阐述和宣讲,浙江的发展成果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和张扬,浙江的形象通过大学讲台生动而丰满的传播到四面八方,从而也使得“浙江效应”通过来来往往的各类学员这个特殊的群体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再次,活跃的异地培训,使浙江大学门庭若市。我们学习期间,同时有来自佛山、无锡等地8个省市的干部在那里培训。源源不断的异地班次,给他们带来了不菲的办学收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学校的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相比而言,尽管我市党校与浙江大学在办学规模、教学布局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语,但我市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专项工作成绩,也足以使我们如数家珍:胶州市“三大平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构筑“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核心圈层重要一极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面对这些将会使我们受用无穷的宝贵财富,市委党校有责任进行研究、归纳、提炼、总结,经过理性的升华,对内宣讲,对外推介,不仅服务于胶州建设,也将会使党校自身焕发出活力和生机。从浙江大学的实践来看,开展异地办班非常值得我们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探讨。事实上,近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不断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每年都有来自省内外党校系统的各类班次来我校联合办班,一方面要现场参观考察我市的各项社会建设的成就,同时要听取我市党校教师的授课和市有关部门单位领导的经验介绍。但是,由于受我校硬件环境和接待能力所限,目前还仅仅是初步的应付状态。
思考二:发挥师资优势,把握与时俱进的教学课题,是浙江大学干部培训的金字招牌
现在进行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有工作经验和一定领导或者管理经验的党政干部,以及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教学目的是不断提高他们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培训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而且还不能就书本讲书本,就理论讲理论,而要紧密联系国内外、省内外、特别是本地区的实际,力求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发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感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4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3人,工程院院士12人,教授及其它正高职人员1200余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并且具有国家级重点课题43个,把握了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的教学研究课题。
这次培训班浙江大学共安排了6位教授、博士、博导进行了授课,课题涉及创新思维和现代管理、企业公关与危机管理、宏观经济形势与应对策略、中小企业营销与品牌战略、领导艺术与领导力提升等课题。他们大多数都对所讲的课题有着多年的从业经历,并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又有着良好的口才,基本不用讲稿,主题鲜明,层层递进,侃侃道来,挥洒自如,数字都是脱口而出、烂熟于心,事例都是亲身经历、绘声绘色,其观点也就水到渠成,令学员心悦诚服了。课堂互动,学员参与,甚至肢体语言丰富多彩,让学员坐得下,听得进,授课效果非常好,学员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不虚此行。
我市党校近年来在外聘教师方面也做了初步尝试,尤其是市管干部、青年干部培训班的一些必设课程就选聘了几位相对固定的青岛相关院校的教师,效果很好。但与浙江大学的教授水平相比,我们还应该再下力气,全面、系统、规范地做好这项工作。
一方面,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部门中不乏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同志,他们及时归纳总结实践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使课堂教学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理论指导性。
另一方面,兼职讲师参与和融入党校教学,可以加强党校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及时征得社会各界对党校工作的支持。另外党校教学规律表明,领导干部需求的差异越大,满足的难度也越大。党校培训对象需求的差异是各种教育培训对象需求差异最大的群体,党校教育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教育。因此,提高党校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否则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发挥党校的作用都是空谈。
一方面,需要理顺体制,让党校的教师专心于党校教育,按照党校的教学规律合理规划教学布局,创新教学方法,走出校门搞研究,放宽视野抓课题,切实发挥好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另一方面,实施党校教师对外交流的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党校中青年教研骨干到实际工作中挂职锻炼,同时选择一些有志于从事理论教学和科研、年轻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工作一段时间。我市党校的不少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都在党校工作十几年,多年的重复,多年的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的思维和眼界,应加大对外交流和挂职锻炼力度。
思考三:树立精品意识,实施项目管理运作方式,是浙江大学干部培训的理念亮点
有什么样的服务理念,便会有什么样的培训效果。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把培训工作作为项目管理进行标准化操作,具有超前的服务观念。无论从机场接机到安排食宿,还是从课堂教学到实地考察,还是从热情招待到考察地点都安排的周到细致,井井有序。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班主任教师全力靠上,甚至连司机师傅都帮助我们提拿行李,体现了一条龙服务和项目管理的超前理念。在浙大培训学习,每位学员都有一本学员手册。学员手册不仅印有上课时间、地点、课程安排等常规内容,而且印有游览、购物、出行线路、联络人姓名电话,以及教学课件等内容,体现了管理服务的精到细致。像这样的精细化的服务在浙大培训期间,时时处处都能感受的到。
在这方面,胶州党校近年来也做过不少尝试,如在主体班次班级管理上,提出“全天候”服务理念。每期培训班,都安排一名中层骨干教师作为培训班班主任,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同锻炼,24小时开通手机电话,全天候为学员提供管理服务。在后勤服务上,提出“全过程”服务理念,从学员入住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安排专人,进行全过程、全跟踪服务,及时满足学员饮食、学习、锻炼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上,借鉴“企业形象设计”理论,注重“班级形象建设”,提出创建“标兵班级”品牌建设目标,提出“我们就是标准”、“向我看齐”的班级理念,有的班次还创作了班歌,联系当地知名音乐老师谱曲教唱,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胶州党校尽管有过这方面的探索,但总起来说,仍处于较低层次。无论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服务观念都无法与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项目管理方式相提并论。通过在浙大的培训,促使我们反思党校自己的工作。胶州党校应借鉴浙大管理服务先进模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深入进行这方面的细化探索。包括培训资料的精美印刷、考察地点的接待、与旅游部门合作、住宿就餐安排,甚至旅游景点配套安排等,都应当有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形成一个小小的产业链条,在培训服务上提升一个档次,不但满足本地干部培训的服务,而且承担起全国各地异地干部培训的服务,为胶州党校事业的发展,为胶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浙江一行,感触良多。人近中年,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生活的快乐大多来自于职业的满足。不论从事哪项工作,我们都愿意倾注心智,领略精神的慰藉。在党校我们也期待着这种付出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