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06:1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

第一篇: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

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

三维目标就是指:情感与态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而言之,它们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情感与态度是认识的根本,过程和方法是认识的枝叶,知识与技能是认识的花果。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目标,它是学生高效参与地理教学过程熟练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前提基础;过程和方法目标是关键目标,它对于地理知识技能的形成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促进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终极目标,当学生将掌握的知识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都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将是受益无穷。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联系,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如何地理教学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统盘考虑,切切实实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体现,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急须解决的问题,结合自己新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深刻反思,取得了一些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1、深刻领悟课标,以课标为纲

课程标准不仅是编写教材、也是使用教材,考试评价的唯一唯绳。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时务必认真解读,深刻领悟,通过对课标条目的理解,恰如其分地预设课堂教学的达成目标,例如必修模块工“宇宙中地球”有一条目“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条目“标准”关注的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方面,把握“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注的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因此,对于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传递、各种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原因,太阳内部的构造及大气结构不必详细分析,甚至可以不涉及。第二,“影响”应从地球环境和对人类活动两方面来读。由于“影响”涉及的范围太广,以举例的方式说明。第三,要辩证地看待宇宙对地球的影响,一般意义上讲,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有利的,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利的,要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的也有不利的影响(过量的紫外线)太阳活动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如尚在研究的对农业的影响)。

2、设计出的目标要能体现新课程的“新”

新课改首次将“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阐述的一个领域,是本次课改的“亮点”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克服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交还给学生,倡导“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把过程方法目标作为关键目标对待。与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原先的一个辅助的陪衬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课程的终极目标,因此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特别关注过程方法目标,强调体验、感悟、探究,强调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还要深化、细化情感领域目标,因课而宜,将其生动化,具体化,并进行长期渗透、熏陶。

3、三维目标既要和谐,又要有所侧重

和谐指知、情、能三维教学目标协匹配,水乳交融,达到能力以知识为基础,情感与认知相呼应,如水资源特点认识→水资源危机分析→水资源对策研究→正确的水资源观。由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达到过多的教学目标,只能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地达成有些主干目标。因此教学目标要精选,短小精悍,突出落实重点目标。例如: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有一条目“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根据这一“标准”,我确定本节的重点教学目标是熟练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理解地壳物质互相转化关系,并画示意图说明此循环过程。再是从人地关系主线出发,介绍岩石的形成,矿物集合成岩石,以及人类对矿物岩石的开发利用,设计次一级教学目标:了解矿物的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说明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兹于在观察识别矿物过程中激发的探究兴趣以及作图过程中养成的求实态度,是水到渠成的,但也是需长期努力的。

二、恰如其分地处理教材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同样教学内容也要精心选择,其选择是否典型、教材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质量、水平、达成程度。由于一标多本(一个课标,多个版本教材),教学内容选择给各地师生留有很大的创造空间,需要我们教师博采众版本之长,紧扣三维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课为例,我选择了中图版“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变化图”,让学生探索黑子活动对气候影响来导入,切中正题,文字内容也选择了中图版,该版文字很有条理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保留了湘教版的有关“太阳常数”介绍。把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达成全面正确地一分为二地“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根本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学习创造的自由空间,(1)创设富有情趣的多种教学活动情境。

充分发挥兴趣情感的内动力,积极尝试、不断探究多种教学模式。例如“湿地保护”内容我想采用讨论模式,“华北地区如何解决水资源问题?”我想采用探究模式,“南方低山陵地区山区居民伐木与生活”我想采用角色体验模式,“如何拯救农牧过渡地带的农田”我想采用头脑风暴模式,这些无不洋溢着学生在主动参与、体验、探究、表现、交流过程中的激情和活力,并不时地闪烁着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同样也带给教师以激情、活力、灵感。

(2)创设有趣富有探究的问题情境。

设疑问难的问题情境较赏心悦目的表象意境,更具有抽象思维发展功能,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所必须,尤其重要,实践表明,只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方法就能激发学生探究需求,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设疑、质疑、释疑,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潜能的发展,精神丰富的机会。例如:我将教材“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经度”和“测量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整合在一起,在让学生介绍了‘如何确定当地正午时的日影’后,问“如何通过当地地方时正午时与北京时间的时差计算当地经度?”学生解释正确后,进一步问“能否利用正午时日影测量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学生掌握后,再进一步问“还能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测量什么?”“在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探究。

四、全面落实过程目标,强调学法指导

1、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的价值

地理学的价值就是从空间角度来了解人类与自然,它体现在人们日常、经济、政治生活中,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得到体验,这就要求地理教学体现生活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事象,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二是让学生从身边的地理事物、现象出发,借助具体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必修Ⅰ“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节时我设想结合我市实际,有针对性地补充有关台风知识(包括台风结构、形成条件、成因、危害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防台知识)。

2、贵在参与,重在过程

学生是学习知识实践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指导者。在教学中应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尽可能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在课堂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上台小结课堂内容,或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或组织对抗性强、趣味性强的地理小竞赛,或组织辩论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书上的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心理学家认为:人与生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望,总喜欢把自己智慧,成绩展示在众人面前,以获得他人的尊重,自身得到精神的满足,这表现欲利用好同样是学习的巨大内动力,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例如:必修I第一单元教学完成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位同学命题单元测试卷,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综合出一份组内大多同学认可并能体现小组水平的试卷,大多同学为了能在组内露一手都竭思尽虑,精心准备,组内负责组卷的同学更是努力不负众望,力争高出别组一筹。活动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也就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一旦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其迸发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3、强调方法

“方法是种知识,更是比知识更重要的知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是培养了学生‘渔’的本领,就能获得更多的“鱼“,对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放大效应,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我重点加强读图作图指导,图表分析指导,例如:学习必修Ⅰ地球自转公转意义时,我系统地介绍了太阳光照图(常见两种类型图:侧视图类型、投影图类型)的读图方法:线条表达的含义,如何确定直射点,切点位置,如何作太阳光线、晨昏线,以及如何确定经度,计算地方时。另外我加强地理思维培养,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地理思维的方法最常用的有分析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成因,比较异同、说明关系,评价影响等,这些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如分析成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说明关系须讲互相影响,评价影响从利弊两方面入手,这些都有发散思维的特点,比较异同则结合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我有意识加强了这些思维训练,使他们熟练掌握思维方法而受益匪浅。

五、完整构建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

它是最终落实达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也是衡量地量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最好手段,目的是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和谐发展服务,建立课堂教学目标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生成绩,而且还应关注其学习过程的种种表现,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庭社会评价互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采用笔试、作品、过程表现及态度等综合方式评定学习成绩,降低笔试分数比重,推广激励性教学评语等等。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全局考虑设计教学活动,从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到教学内容的精选,以及活动情境的创设,最后的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顾及结果,又要注重过程的实效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切实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须的地理,人人在地理方面得到不同的程度的发展”使地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第二篇: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课堂教学要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首先要顺次展开三个层次:

1、情境创设: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 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2、新知探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

3、知识应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已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个思路模式,三是一题多变,四是学科综合。其次要落实四项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出来的吗?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学科标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都要求教师关注它,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 “教”的。本质上,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也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还可能视若无睹;购物时售货员少收了货款,你可能暗自庆幸匆匆离去,也可能赶快纠正予以补足,或者以为这是对商业欺诈的合理报复而兴奋不已„„凡此种种反应,都是植根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都是建立在主体此前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的。在主体性认识没有形成或改变以前,可以告诉他可能有几种价值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还可以告诉他错误的选择有什么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强迫他按照正确的选择去行动。但是,只要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不是建立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学习主体此后的选择。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生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要点有两个:一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二是创造机会让学习者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到的认识。其实教育的核心要求,不外是让学习主体有可能实现主动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如此,知识、能力教育亦如此。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1、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的史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之以“渔”,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2、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程式性,留下延伸性。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重视交流:动口——语言交流、动手——操作交流、动键——网上交流。重视互动:动脑——思维互动、动身——实践互动、动情——情感互动。

3、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一要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源于学生的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的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加工、评估、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清晰地思考的能力,包括对价值观的思考、逻辑和推理、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和思考,以及预测和预报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的交流,例如在公众场合掌握讲话的语言和身体的语言,正确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书写、语法,掌握各种文体以及风格,快速浏览、阅读的能力等;理解人类环境的能力,基本掌握有关人类环境的各种知识;知晓人类和社会的能力,基本掌握人类和社会进化、发展的知识;个人生存能力,包括个人为生存和自我保护而必需的教育和训练。创设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提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通过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第三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知识和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要通过知识与技能来体现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第四篇:如何达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达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三大块(1)增进学生身体健康;(2)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3)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我以篮球教学中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谈谈我总结的一些教法。由于我校学生多数并未接触过篮球运动,所以可以说是毫无基础可言。针对我校这一现状,我们体育组教师多次对此课进行教研,探讨如何解决学生学习的效率,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1、在体育课堂上将学生集中在篮球场,首先向学生渗透篮球场的长度、宽度、前后半场之分以及篮球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带球走步违例是怎样形成的,一些稍有接触过篮球的学生都能够回答上来。然后教师再向学生示范运球走步的动作。通过正确和错误的示范学生基本能够明白何为走步违例。(这一过程大概需要10分钟)

2、将学生分为两两一组,保证每两个同学一个篮球,均站在后半个篮球场。有教师先来讲解双人传接球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并且找一个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来做示范动作。对双手传接球的重点和难点着重说明。例如传接球时手腕外拨时的动作力量等。然后开始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循序渐进,之后发展成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必须有默契的合作才能将此动作完成的干脆、成功。使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一过程需要十12分钟)

3、将动作规范,完成得好的同学挑选出来。由这些同学给其他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一方面能够给完成好的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更有激情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给其他的同学制造目标,是其他学生有对比竞争的心态,努力练习追赶动作完成规范学生的步伐。(这一过程需要10分钟)

4、针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一场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比赛。两人一组,由底场发球到对面的底场,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要注意不能走步,且不能自己缩短距离,违反者时间加5秒。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技巧,通过比赛提高学生手脚的协调能力,增强肌肉的灵敏性。(这一过程需要10分钟)总而言之,如果体育课堂上一上课就给学生解散了,学生高兴了教师轻松了,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毫无收获,这不是一节优质的体育课;如果从上课一开始就使学生一遍一遍地重复着乏味的练习,没有课堂设计,没有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开始畏惧甚至厌倦体育课,这也不能算是幼稚的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审时度势,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放松、愉快且具有良性竞争的氛围内,逐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运动技能,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宽松愉快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落实教学新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彰显三维目标,落实教学新理念 新街中心学校

杨奉环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实施要体现出知识与智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这一特点,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关键词

三维目标

价值观

新理念

新课改语文课堂实施要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促进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的推动力,呈现新型师生关系的舞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呢?这里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反思谈谈本人的体会和观点。

一、知识与技能并重

俗话说得好“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并会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习技能,把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所指的就是《语文标准》中指出的“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教师在引导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必须把培养学习的技能渗透在其中。要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语文知识,启发领略学习的技巧,培养对知识内容的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的思维能力。因势利导,狠抓朗读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如临其境,融情其中,把发自内心的感受倾注到文本中,同作者一起喜、怒、哀、乐。当然,还要体会文中的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语句、修辞手法、写作特点等的运用,把学到的知识用在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再者,运用语文中的叙述方法或说明方法启发学生学以致用,告诉他们今后利用此方法可以运用到写作上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把这些体悟、探知、方法变为己有。比如,我在教学《海伦·凯勒》中,诱导学生从课文第六自然中用笔圈出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重点词句,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等。利用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今后自主阅读的法宝,促进独立阅读的能力。另外,还要把表达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技能来抓,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写作、学习、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堂上要让学生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多做口头表达训练,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互相说、互相评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说,发现表达得不好的地方及时纠正,善于启迪、指导,把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多开展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采访、调查报告等活动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艺术方法 语文教学的过程并不是只传授知识,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敷衍了事,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是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的,也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这个观念,多渠道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如何分步骤、多角度、深层次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初步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放在重要地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习、如何探究性学习等方法,以便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爱读、爱问、多想、多练、勤于动手、善于查阅资料的习惯。对于课文内容是理解要学会抓住重点段落,善于捕捉重点词句,对重点词句多反复推敲,再想想作者是怎样围绕课文的思想感情展开叙述、如何表达的。

三、培养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做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把德育和智育相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堂上要激发愿学、乐学的精神,把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乐此不疲。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设疑、讲故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播放生动的录音、出示精彩的投影、讲些幽默的语言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还可以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来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寓练于乐,把文本内容通过演示体现出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学生的思绪、情感带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去,使他们内心生发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尝试学习的乐趣与意义、价值。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内心情感活动上,有体验、有思考,受到陶冶情操,获得启迪,感受审美乐趣,培养审美意识,形成科学的审美观。从而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乐于奉献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的教育,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比如,我在教学《海伦·凯勒》中,通过了解海伦·凯勒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于想象的困难,学会盲文、说话等本领的,从而激发学生要向海伦学习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这一特点,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三维目标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道德修养的渠道,是实现教育目的,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使他们在今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下载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用户名:okjxf 作者:姜晓峰 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

    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实现课程目标,我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

    三维教学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三维教学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一、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

    浅谈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

    浅谈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三维教学目标

    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 三维教学目标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

    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2011年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课题论文 题目: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姓名:安海林 学号:51 工作单位:曲周县第三中学 联系电话:*** 如何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