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专题讲座
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
王曼怡(北京市光明小学,小学特级教师)
一、良好学习习惯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印度谚语中有这样一段话:“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北京一中汤朝晖校长说得更为明确:“小学生双习惯的养成,对于升入中学更好地适应环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习惯是什么,又应如何界定呢?“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逐渐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行为的特殊的倾向。”这里所强调两点:一是后天逐渐养成;二是自动的行为。
(以升旗、家长停车、学生上课、写字的状态的照片为例说明)习惯的培养源于一些要求或是规定的约束,换句话说一些规定和要求是早期培养习惯的第一步。
从古至今许多成功者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附四人照片)
• 孔子“每事问”。
• 托尔斯泰身边永远带笔和本,以便记下一切美妙的话语。
• 鲁迅的习惯是“随便翻翻”。
• 华罗庚则遵循“勤能补拙”的古训。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它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本着对学生一生成长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启蒙教育,使学生能够尽快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影响好习惯形成的几大因素
• 学生本人 意志品质差,抗挫能力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校班级 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因此破罐破摔,不思进取。
• 家庭环境 对孩子溺爱、袒护,受家庭环境制约(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意见不统一,孩子从中钻空子,爸爸管教严找妈妈,父母管教严找爷爷、奶奶)。
• 社会影响 受负面案例的影响,不敢管或方法欠缺(家长怕批评、管教多了,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厌学甚至逃学、离家出走等。因此有些家长采取的方法是“哄”着学,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
三、不良学习习惯的部分呈现 课上(学校)
• 参与态度(三种态度)
英语基础较好,课上参与意识过强,总喜欢抢风头,目中无他人、随意插话。
英语基础一般,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本想回答问题但又怕说错别人笑话。被动时候多。课上缺乏参与意识,对课堂活动抱 “ 与己无关 ”的态度。
• 学习态度
粗心大意,凡事不在乎,作业不是抄错、就是丢题,老师订正过的答案不加思考,改错不主动或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改对。
• 合作态度(两种态度)
对组内成员缺少关心和帮助,不会合作,对别人出现的错误或问题给与讽刺或讥笑。态度低沉,对同桌、小组活动没兴趣,是局外人。
• 学习成绩
平时不读、不看英语书;不听磁带,考试、测验靠突击,只要“达标”即满意,无任何学习压力。
• 学习纪律
各科成绩均差,厌倦学习,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说话、玩东西、随意性强。
课下(家庭)• 口头作业 视为没有作业。
• 笔头作业 学习缺乏自觉性和认真的态度,作业潦草马虎,难一些的作业就抄袭,错误率高且不在乎,有时甚至根本不做、不交。
• 思考性作业 认为是留给好学生的作业,与己无关。
• 复习性作业平时没有系统的预习、复习计划,即使有也会轻易放弃。学习被动,依赖他人,不会就问或抄袭。总是拖拉,消磨时间,不讲学习效率。
• 改错性作业 作业中的错误根本不改,不懂也不问,学习不好怪罪他人。• 综合性练习懒得动脑,会的就做,不会的根本就不想做。
四、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学习策略的指导及训练
好习惯要靠早期培养、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要靠长时期的培养。
(一)养成认真听读、大胆开口模仿、朗读、背诵、复述的习惯
• 先听后说 低年级听准才能模仿得对,教师示范要到位。(兼顾前后所有学生)
• 先听后做 听清指令、看清示范,掌握要领及操作方法。(教师示范在前)
• 听中模仿 边听边要求学生大声模仿。(教师环顾四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听后重复 检查和监督倾听效果。(多找学生做 repeat retell)
• 听后补充 完善他人所讲内容。(随意挑选学生完成一项任)
• 听后评比 师生共同参与评价。(遵循多元参与、多角度观察、多鼓励原则)(韵文表演)
(二)养成书写规范、作业认真的习惯
低年级:学习字母书写(课件替代不了教师的示范)• 观察 了解字母的形状,占位,笔顺,特点。
• 想象 区分不同字母在书写时的差别,想象各自的外型像什么。(学生作品)• 书空 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在空中书写,领会其要领。
• 临摹 在作业本或书中摹写。
• 体验 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练习。(部分低年级书写作业展览)
中年级:
• 强调书写要正确,流畅、干净、美观。
• 能够抄写句子、对话、做简单的练习;连词成句、听写句子等。
• 书写简单的贺卡。
• 制作小报。
要注意的问题:
大小写、标点符号、词之间的间距。
高年级:
• 看图写话、编对话、完成短文、小作文、信件等。
• 通过文字,交流思想感情,主动思维,大胆尝试写作。(高年级作业展览)
注意事项:
1.看清要求、认真读图、语法正确、用词得当、语句通顺。2.教师要认真批改,及时修改,反复修改。
(三)养成不懂就问、及时改错的习惯 •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举例)
• 因人而异,布置有效作业。(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
• 预设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将机会给不同水平的学生)
• 加强个别辅导、及时督促改错。(及时补课的同时提倡相互帮助)• 对“特需生”学困生要“早期介入”(分析分化原因,适时补课,控制差距)
记单词的方法
• 同音词记忆 : son--sun , eye--I , two---too , their--there , no--know
• 同义词或近义词记忆 : learn--study , speak---tell---say , see — look, listen--hear, close---shut
• 反义词记忆: open---close , big---small , dirty---clean , beautiful---ugly,borrow---lend, take---bring
• 分类记忆: 名词(人物、学具、食品、服装、动物、交通工具、饮料、学习科目等 动词(记动词时可通过句子及对话内容来记,这样有利于了解词的实际用法)
• 前缀后缀记忆: telephone television telegraph telescope backward toward forward upward
• 合成词中共有的部分记忆: bookcase bookshelf bookshop bookstore bookkeeper • 音、形易混词记忆: ship--sheep this--these pear--bear thing--sing
• 快速联想记忆: 基数词----序数词 one--first three--third 形容词----副词 careful—carefully 动词----名词 work — worker
• 用组词造句的方法记忆
在学生已了解某一单词的音、形、义之后,让学生正确理解并实际运用这一单词。如:组词、造句,这样能够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
如:学了 every 一词,学生可先组成 every body every day , every evening every place , every one , every hour every night „ 等词组。
然后可以造句
Every boy is excited when they win the game.We read English every day.I looked for my pen everywhere , but I didn ' t find it.Every animal lives happily in the zoo.(四)养成勤读书、背好句子的习惯(鼓励学生搜集英文谚语、展示)• 鼓励多读书,加大阅读量。(高年级天天读,每日一课)
•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快速阅读、扫读、略读、细读、品读)
•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阅读技巧、经验。(搜集、整理、归纳、整合)
• 兼顾两头,人人有收获。(阅读材料的选择因人而异,学生有选择权)
• 阅读活动可外延。(教师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或卡通片)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只靠书本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补充一些材料
1.基于课本和学生实际
2.注重整体感知
3.注重学法指导
阅读示例
读前活动 知识和情感准备。(上网或问家长相关的背景知识)
• S1: Einstein is a famous scientist.• S2: Einstein was born in 1879 and died in 1955.He lived for about 76 years.• S3: 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相对论。英文叫 relativity.• S4: Einstein was a physicist.• S5: He had many hobbies.He liked music very much.• S6: Einstein loved music.He was a good violinist.• S7: Einstein wasn 't American.He was German.In 1940 Einstein became an American citizen.He lived the rest of his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读中活动:渗透策略,培养习惯 Read and underline(了解信息、重点勾画、分析概括)
阅读技巧的训练方法
• 阅读短文,判断答案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
• 阅读短文,利用其中的信息完成表格。
• 阅读短文,猜测词义或段落大意。
• 阅读短文,将课文中的信息与图片配对。
• 阅读短文,根据课文给插图排序。
• 阅读短文,给相应的句子编号。
• 阅读短文,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 根据图片,将段落文字材料分别与图匹配。
示例:读后提问,反馈效果、深入思考、综合概括。
Questions
• Who and where does Einstein meet one day? 低层次思维活动
• What does his friend say to him?
• Why doesn ' t he buy a new coat? 归纳、重整信息
• What happened next?
• How about you?Do you care of your old clothes? 真实交流
• 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story? 读后活动
• 复述故事
Who--Where---What--What happened – Why • 给故事起名
• 给故事收尾
• 图文匹配
• 制作连环画故事书
• 制作班级英语故事集(班级通讯录)
培养朗读兴趣案例(最佳模仿秀、今天我上镜、争取“出境证”)
朗读及阅读中要注意的问题
• 控制齐读的次数。集体朗读时容易拖腔或个别学生不读,教师要环顾 四周。齐读次数不宜过多,尤其是高年级。
• 按意群分解长句。有些句子过长、过难,教师可根据意群将其分解,反复模仿、带读。
• 猜测词义。阅读时会遇到难理解的句子或生词,要提醒学生重在理解大意,不要逐字去抠,还可将其搁置一边或根据上下文猜大意。
• 挖掘深层含义。有些文章迂回曲折、内涵丰富,当题中答案相似时,不能只顾字面含义,要纵观全文,不要主观臆想,要从表层中挖掘深层含义。
• 教师要开展多种阅读效果检测方法,避免出现阅读倦怠现象。
(五)养成复习、梳理、积累的习惯 梳理归纳的意义在于:
• 对所学内容有一比较完整、系统的了解。
• 便于记忆。• 方便复习,为课后复习提供依据。
倡导个性化的学习笔记
• 根据个人能力做笔记。
• 在思考的基础上做笔记。
• 根据个人需要做笔记。
• 相互交流笔记。
开始可由教师带着做,然后慢慢放手,由学生自己梳理,教师不要求全责备,以鼓励为主,重在培养意识。
(六)养成认真应试、分析错题的习惯(试题分析)掌握应试技巧:
• 仔细审题,看清要求。
• 认真答卷,书写工整。
• 主动思考,理清思路。
• 耐心检查,避免丟题。
学生建立问题本,便于复习。
教师建立采集本,便于查漏补缺。
(七)养成大胆参与、勤于思考的习惯 •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和空间。
•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从问题中产生思维。(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 利用追问,深入思考。
•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提问。(对故事中的插图处理)
•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构建新知 提问的训练形式与技巧(提问不要浮于表面,不要束缚学生的回答,不要千人一面。要力求给不同的学生以适合的机会)
• 记忆性问题
• 理解性问题
• 选择性问题
• 应用性问题
• 拓展性问题
• 评价性问题(请看一节编辑后的教学案例)
这是一节六年级对话教学课 题目是 Hobbies。主要教学任务是:.从“ free Talk ”导入对话学习。从听入手,在交流中学习重点词汇。
设计意图:既要把握住基础,又要留有空间。.增加看录像环节,拉近话题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距离。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爱好原因的分析。.学习补充阅读材料,观察图形,初步猜测,借助相应的习题反馈阅读效果,同时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师生共同完成“信息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展示作品)
简要说明:
这是一节 40 分钟的六年级常态英语课。学习内容为对话 Hobbies.本节课既要体现新授内容,又要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达到复习、巩固和提高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有基础学习,又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空间。因此除教材本身提供的语言材料外,教师还适时地补充了其他有助于训练学生听、说、读的学习资源,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语用机会。
教学中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表达热情。课上与同学们开展开放的、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还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们互动学习中,的确看到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过程。教师的作业设计非常具有实际意义,既能抓住写的任务,又为学生提供了语用空间,使所学语言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养成乐于助人、合作、交际的习惯(重在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布置任务 交代清楚各小组所承担的具体任务
• 各负其责 各组成员分工明确
• 短时高效 时间控制合理、有实效
• 全组汇报 个人汇报,组员补充
• 及时评价 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教师的职责:指导、调控、关注全体、反馈效果
五、养成好习惯的途径(学生评价表)• 来自教师的帮助
• 来自集体的帮助
• 来自伙伴的帮助
• 来自课程本身的帮助
• 来自家长的帮助
六、培养好习惯要注意的问题 • 早期重视,持之以恒。
• 从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学期“四心”评语)
• 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培养计划)
• 永远给学生及家长以希望。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2011-10-24 15:41:50)转载杂谈 ▼
标签:
分类: 教学案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江萍(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中学高级教师)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存在的,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所以,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对于老师来说,我们扮演的角色便是提问者,正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提问,让孩子们从中获取、懂得与成长。那么,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关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在课堂中提问?
2.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作用是什么? 3.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提问的现状是怎样的? 4.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原因有哪些? 5.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急需教师明确的问题:
一、教师为什么提问?
(一)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太长,她们很容易被一些事情、声响、活动转移了注意力。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控制一下孩子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当教师进行主要知识讲解以及重难点分解时,使他们不至于太过精神分散,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说,提问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
同时,有趣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她们的求知欲,例如:(崔阳心电图 save our planet 的课件)
教师的提问很简单:认真观看,仔细听,看看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她怎么了?教师提问后,大家被心电图的画面吸引,兴趣被调动了,捕捉关键信息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引导内容理解
有的时候特别是新知呈现的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老师通常采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新授内容的关注,进而引领孩子们学习新语言。例如:听录音前,老师会不布置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听,然后回答,既明确了听的目的,提高听的效果,又可以引导内容的理解。
(三)回忆学习内容 引导进一步思考
有的时候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时,可以通过探究式提问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并通过问题中的一点线索,启发孩子思维,使他们容易理解内容,顺利实现学习目标。例如:《人教新版小学英语》六上有一讲内容为 Rules.包括 class rules, home rules, social rules.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 ”Listen to teachers.”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等 class rules 后,有带领学生学习了“ keep the room clean ” “Don't go home too late.” 等 home rules 后,教师自然地过渡到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下:我们有哪些法律法规是大家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了解的呢?进而学习社会法则的内容。
(四)发现问题及时检查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些易混淆知识,它们是融合在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的。我们强调不讲解语法知识,但我们不排除易混淆知识的辨析。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有义务在活动中及时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特别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我们要尽量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关注一些易混淆概念,为孩子的未来学习奠定基础。例如: much / many;some / any 等。当这样的易混淆语言点出现时,我们不妨尝试提问,引导学生比较,以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
(五)实现互动交流提高口语表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那就是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因此上,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尽情地表露情感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恰巧有效地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学生在学习了 Travel 这一话题后,老师引导学生用 Where? How? What? Who? How long? When? Why ?等词作为线索,做一个近期的旅游计划。这一问题的提出,同时也是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所学知识,自如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计划以及设计理由。这样的活动,促使了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促进了口语表达。
可能老师会说课堂提问还有其他的一些作用,但是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什么问题,采用何种方式提问,都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具体来说说小学英语课堂上提问有什么作用。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作用是什么?
(一)教师互动式的提问---有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观察中我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在一开始就和学生以自由谈论的方式开始进入课程的主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动词过去式时是这样引入的。We have just had a long holiday, what is it? Yes, it was the National day.I believe that you had a good time.For me, I went to Hong Kong with my friends.And we did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there.Do you want to guess what I did there? 学生对教师的生活是蛮感兴趣的,于是大家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与猜测中。教师将早已贴在黑板上的大量的动词短语卡片按照学生猜测的顺序摆在黑板上作为下面活动的语言支持。接下来教师又问到: I enjoyed myself in Hong Kong.How about you? Where did you go and what did you do there? Let's share!......教师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进行提问,既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注意了说话表达得体。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聊天自然进入角色,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学习英语的迫切愿望,师生很快进入了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中。
因此说互动式提问是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交谈让学生对所学语言产生亲切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交流情感,在师生情感和谐的状态下训练语言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激趣式的提问---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深入地去思考问题,继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中,我经常看到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一些生动的、有趣的问题,“悬”而不发,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注意,把学生引入所要教学的内容当中。例如:一位老师在尝试阅读教学时是这样做的。老师将阅读材料的名称定为“ Chicken girl ”。不难看出老师试图从名字上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一上课,老师就从 ppt 上显示了一个叫做 Tracy 的女孩并提出问题: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this girl---Tracy.People usually call her Chicken girl.Why do we call her “Chicken girl” ?
老师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测着。“She likes chicken.” “She looks like chicken…..” 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答案随即出来。就这样,学生根据引导急于了解真相,很快进入了初步阅读的学习阶段。这样一来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我们说这样的提问是实效性强的,这样的教学环节是有效地,因为它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三)教师悬念式的提问---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悬念的设置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诱惑力的问题,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他们去深入学习来解开这个富有诱惑力的疑团并在解开这个疑问的同时感知、接触新知识,让学生以饱满的、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因此从本质上说,这是对后面的学习活动的总的照应。
全国第四届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北京选手崔阳老师在导出 We should keep a balanced diet.这个中心思想时做了这样的设计。崔老师通过让学生阅读故事的方式整理了人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量的食物方面的词汇,总结出 some people like meat, some others like vegetable, and still some like sweets.We know that food is good.But doctors say that food is not goo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这里出现一个质疑,学生各抒己见,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在这其中就有人谈到过多地食用单一品种的食物就不好等看法。老师此环节的问题设计充分体现了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即归纳、演绎、推理和想象。前一环节老师让学生读故事的目的是整理出很多学生偏食的现象,所以老师总结了一段有人喜欢,还有人喜欢等等的话语。而后一环节老师要让学生通过专家、医生的话语了解一个合理膳食的科学道理。在简单的讨论过后,崔老师就说了,“大家讨论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医生的建议吧。”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下一段内容的阅读中。从偏食的现状到专家的合理膳食的科学道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被过多地控制,而是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归纳已学知识,通过推理和想象获取新知。课堂教学实效性强,效果突出。
三、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提问的现状是怎样的?
(一)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一下,什么是课堂提问?
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和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关于它的重要作用我们已经在前面的一节中讲过了)
(二)那么,提问都有哪些种类呢?
简单说,相对于问题提出后回应而言,我们将问题分为两种。
一个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叫封闭性问题或称直接问题。从认知层面来说,这类问题基本上是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
一个问题,激发一般的、开放性的回应,这类问题叫开放性问题或称间接问题。从认知层面来说,这类问题涉及运用,综合理解。看两个课堂实录的提问及回答的片段
直接提问:文本理解部分 知识讲解部分 周晟昊 presentation 间接提问:江萍 Weather 课例
最近,国内的一些研究资料指出:高密度的课堂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回答问题时间有的要占整堂课的一半以上。但是,提问中记忆型问题居多,很少有创造性的问题。
(三)现在,在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提问和提问的种类之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课堂提问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提问的目的性不强 随意性大。
课例中的教师问题是: look at these animals.Let's talk about them.每当我们谈到 talk about 的时候,我们会谈论他们的名称、兴趣、常做的事情、有何特点等等。而这里,老师知识提出板书,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内容运用 what are those? They are … 进行动物名称的练习。显然,教师在此处的提问let's talk about them 实效性不强。
我们的提问应该要围绕教学内容、重难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问的要有目的,不能是不是重点或难点都问一下,这样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到底希望他们做什么。2 .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它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通过课堂观察,我发现有的老师为提问而提问,这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浪费时间。例如听到过这样一些提问: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老师一味地提出一些 Do you…? Are you …? Yes or no? 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加思考,齐声回答 Yes 或 No.这对服务教学没有一点帮助。3 .提问缺乏艺术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从语言到问题的价值都有所思考,所谓精心设计提问,就是既要问得恰到好处,体现重难点,又要语言简洁,便于理解。不能含糊不清,胡子眉毛一把抓。4 .提问深度把握不准。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设计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不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反之,太容易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回答起来轻而易举,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曾经听过一节一年级的英语课,老师讲授 How are you? 表示询问身体状况的用法。文本中只提到 Not very well, look at my knee.表示孩子刚刚摔倒,小朋友询问他还好吗?他表示我摔到了膝盖,我感觉不太好。我们的老师偏偏要问孩子: T: Look at the boy.Is he OK? Ss:No.T:What's wrong with him? Ss:…… T:How is he? Ss:……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太多的词汇、句型作为积累,根本听不懂这样的问题,此时不仅问题失效而且会让孩子感到英语学习太难了,我都听不懂,不会说。而这种感觉又恰恰是老师认为造成的。因此说教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要防止过浅,索然无味;过偏,抓不住重点;过深,高不可攀;过空,无从下手的现象。5 .提问缺乏互动性。课标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和谐的统一。教师的提问应该尽可能地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然而,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已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自己的教学。试问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老师所给的答案?令人怀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学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答案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学生的回答有时候可以对老师的答案起到补充作用,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观点得到充分展现。当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是什么样的之后,大家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看看我们是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出现?当我们看到问题的同时还要学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发展。
四、影响我们提问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一)没有关注提问的目的性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我们为什么提问?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2.加大教学过程的深度。3.促进学生向同伴学习。4.提供强化信息。5.控制教学的速度。6.提供诊断信息。
(二)没有关注提问的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教学实践证明,有些教师提问后出现冷场的现象。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此现象的出现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曾经听过一节授课内容为 feelings.的三年级英语课,教学内容对三年级孩子来说难度较大,情感的东西较空泛。教师提出 scared 一词让学生理解,并提出问题 What can you do if you are feeling scared? 课堂一片寂静。学生猜测,加之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没人愿意发表意见。而此时另一位教师能够创设情境,用 ppt 呈现了一个漆黑的房间并配有鬼叫的声音,让学生思考: What did you hear? Are you happy now? 教师顺势说出 Of course not, I'm feeling scared now.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然地理解了词语意思,之后踊跃发言 I can call my mum, I want to cry…… 因此说,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教师要有意识的设计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来帮助学生习得语言。
(三)没有关注提问的逻辑性
提问和教材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新版小学英语有关谈论假期生活的话题,主要功能句涉及 How was your holiday?。由于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经验,教师将谈论此话题能够涉及到的句型深一脚,浅一脚地交待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假期生活以段落的方式进行陈述,学生前言不搭后语,思维混乱。在与教师沟通后老师理解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知识的联系与学生的输入输出的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设计提问对帮助学生建立语言表达的框架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的。教师将问题重新设计为: How was your holiday? 是一个 General question, 接下来的 specific questions 有 Where did you go? When did you go? Whom did you go with? What did you do there? Did you enjoy yourself? 等等。此时,教师的问题设置把握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因此说提问时如果不注意逻辑顺序,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没有关注提问的适度性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学的低龄化或是教学的高龄化问题,也就是有的课堂教学偏难或偏易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问题设置过简或过难所致。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提出适合学生水平,难度适宜的问题,技能引发思考,激活思维,又能不断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五)没有关注提问的主体性
前面提到,教师的提问应该尽可能地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然而,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已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自己的教学。
好了,我们明确了关于提问的作用、意义,我们也分析了大家在教学中存在的提问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改进这些问题,这也是我们要谈论的第五部分内容。
五、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什么是有效提问,有这样几种描述: 1.提出更少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工作应是启发、引导,而不是满堂灌的提问以显示教师的威严以及自己无所不知的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应是思考、探索、实践,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更不是不假思索的回答一些意义不大的问题浪费时间。因此上,教师应提出更少的引起学生探究的问题,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空间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2.提出更好的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缺少“悬念”,所提的问题几乎都只有一个答案。大多是事实、记忆类的一般常识型问题,而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的应用、综合型问题却凤毛麟角。还有一些教师的提问,一个个问题较独立单一,无问题转换,缺少应有的层次感。因此提出好问题才是有效问题。
3.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提出一些知识性、理解性问题,这没有问题,但是从深度上看似乎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更深层挖掘的问题。例如: Why? How? 之类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答案进行进一步思考,甚至联系上下文所学让学生对自己的意见进行陈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4.提问要有广度。
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有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还要有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此外,教师的提问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艺术的能力、空间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内在自我成长的能力、思维能力等发展。
5.有合适的等候时间。
很多教师喜欢使用“狂轰滥炸”式的提问。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不能马上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进一步加以解释,或干脆自己给出答案。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如果学生在几秒钟之内成功地作出反应,教师就会迅速地提出另外一个问题,这种高强度的提问频率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效率成反比。在这种充满言语评价和测试的高压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很少有时间或者是不情愿去思考和表达他们的观点。6.面向适当的学生。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问题要有层次,形式要不拘一格,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优等生可合理提高;对一般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学困生。教师提问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也可以是抢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促进的场所.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二)有效提问的技巧或是注意事项有哪些 1.问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
事先应该想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它是可以突破重点还是可以理解难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避免问题太空泛。
3.在提问过程中让全班参与进来。
4.设计好学生在作答时的方式及可能的答案。
要准备接受正确的然而是异常的答案,特别是提出开放性问题时。5.问题提出之后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6.避免答案不清晰,要明确直接地提出问题。
在设置问题或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清晰、准确,针对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词语,避免语速过快或过慢。7.用连续性问题探究学生的反应。
8.记住教学问题是一个出现于公共场合的社会性活动,要考虑学生情绪。
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提示的方式。提示是指当学生回答不出、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完整时,教师通过层层启发,逐渐诱导,帮助学生慢慢接近准确答案,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提问技术。
不要使用问题来作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方式。
9.给每个人提问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留给那些害羞或者难以参与提问过程的学生。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呈贡新区第四小学 葛爱惠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重视提问的策略,每一个提问都必须围绕教学内容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作用、现状、提问原则、有效提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几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的作用 存在问题 提问原则 注意事项
引言: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存在的,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所以,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对于老师来说,我们扮演的角色便是提问者,正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提问,让孩子们从中获取、懂得与成长。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是启发和诱导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Plutarch)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笔者有幸参加了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训活动,通过观摩十几节的现场课堂教学,发现了执教老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课堂提问预设性过强,生成性不足;设计的问题目的性、针对性不够,设置问题的难度把握不到位,提问未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等。如教师A在与学生问候完之后就发问:“Today I‟m very excited.Are you excited?”学生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原来该师想通过这个问题引出“excited”这一新词汇的教学,而学生不解其意,自然无法按教师预设的方向回答,出现了卡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再如教师B在引入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教学时,没有直观的远近距离暗示和说明,学生无法分辨“these/those” 这两个词的用法。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些名言的“问” 指的是善于提问,而非一切提问皆有答。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手段。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有效的课堂提问即指能够利用各种策略达成预期目的的提问。贝拉克(Belarck)通过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但是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而英语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所占比例则更少,且问题的设置存在着以下缺点:⑴ “无意义”问题时常出现;⑵ 问题的思维品质要求不高;⑶ 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⑷ 不区分对象;⑸ 问后即答。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将在提高提问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师生双边活动,构建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作用、提问现状、提问原则、有效提问的方法等几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课堂上为什么要提问?
1、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太长,她们很容易被一些事情、声响、活动转移了注意力。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控制一下孩子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当教师进行主要知识讲解以及重难点分解时,使他们不至于太过精神分散,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说,提问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同时,有趣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她们的求知欲。
2.唤起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往往包括了所教知识要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脉络。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依据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
3、引导内容理解
有的时候特别是新知呈现的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老师通常采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新授内容的关注,进而引领孩子们学习新语言。例如:听录音前,老师会不布置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听,然后回答,既明确了听的目的,提高听的效果,又可以引导内容的理解。
4、回忆学习内容 引导进一步思考 有的时候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时,可以通过探究式提问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并通过问题中的一点线索,启发孩子思维,使他们容易理解内容,顺利实现学习目标。例如:《人教新版小学英语》六上有一讲内容为 Rules.包括 class rules, home rules, social rules.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 ”Listen to teachers.”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等 class rules 后,有带领学生学习了“ keep the room clean ” “Don't go home too late.” 等 home rules 后,教师自然地过渡到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下:我们有哪些法律法规是大家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了解的呢?进而学习社会法则的内容。
5.反馈信息,教学交流。教学过程不是直线式的,由于学生的“课堂接受”不同,提问有利于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内容掌握不够,以便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提问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及时肯定好的学生,用赞扬的语气和表情说:“Great/Wonderful/You are so clever!”,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则用鼓励的语气说:“Don‟t worry,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Thank you!”。
6、发现问题及时检查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些易混淆知识,它们是融合在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的。我们强调不讲解语法知识,但我们不排除易混淆知识的辨析。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有义务在活动中及时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特别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我们要尽量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关注一些易混淆概念,为孩子的未来学习奠定基础。例如: much / many;some / any 等。当这样的易混淆语言点出现时,我们不妨尝试提问,引导学生比较,以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
二、小学英语课堂为什么要提问?
(一)教师互动式的提问---有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观察中我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在一开始就和学生以自由谈论的方式开始进入课程的主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动词过去式时是这样引入的。We have just had a long holiday, what is it? Yes, it was the National day.I believe that you had a good time.For me, I went to Hong Kong with my friends.And we did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there.Do you want to guess what I did there? 学生对教师的生活是蛮感兴趣的,于是大家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与猜测中。教师将早已贴在黑板上的大量的动词短语卡片按照学生猜测的顺序摆在黑板上作为下面活动的语言支持。接下来教师又问到: I enjoyed myself in Hong Kong.How about you? Where did you go and what did you do there? Let's share!......教师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进行提问,既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注意了说话表达得体。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聊天自然进入角色,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学习英语的迫切愿望,师生很快进入了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中。
因此说互动式提问是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交谈让学生对所学语言产生亲切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交流情感,在师生情感和谐的状态下训练语言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激趣式的提问---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深入地去思考问题,继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中,我经常看到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一些生动的、有趣的问题,“悬”而不发,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注意,把学生引入所要教学的内容当中。例如:一位老师在尝试阅读教学时是这样做的。老师将阅读材料的名称定为“ Chicken girl ”。不难看出老师试图从名字上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一上课,老师就从 ppt 上显示了一个叫做 Tracy 的女孩并提出问题: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this girl---Tracy.People usually call her Chicken girl.Why do we call her “Chicken girl” ?
老师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测着。“She likes chicken.” “She looks like chicken„..” 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答案随即出来。就这样,学生根据引导急于了解真相,很快进入了初步阅读的学习阶段。这样一来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我们说这样的提问是实效性强的,这样的教学环节是有效地,因为它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三)教师悬念式的提问---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悬念的设置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诱惑力的问题,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他们去深入学习来解开这个富有诱惑力的疑团并在解开这个疑问的同时感知、接触新知识,让学生以饱满的、主动的态度去 学习新知。因此从本质上说,这是对后面的学习活动的总的照应。
(四)教师启迪式的提问—有效开阔视野。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
三、小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提问的目的性不强 随意性大。
例如,教师问题是: look at these animals.Let's talk about them.每当我们谈到 talk about 的时候,我们会谈论他们的名称、兴趣、常做的事情、有何特点等等。而这里,老师知识提出板书,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内容运用 what are those? They are „ 进行动物名称的练习。显然,教师在此处的提问let's talk about them 实效性不强。
我们的提问应该要围绕教学内容、重难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问的要有目的,不能是不是重点或难点都问一下,这样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到底希望他们做什么。2 .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它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通过课堂观察,我发现有的老师为提问而提问,这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浪费时间。例如听到过这样一些提问: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老师一味地提出一些 Do you„? Are you „? Yes or no? 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加思考,齐声回答 Yes 或 No.这对服务教学没有一点帮助。.提问缺乏艺术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从语言到问题的价值都有所思考,所谓精心设计提问,就是既要问得恰到好处,体现重难点,又要语言简洁,便于理解。不能含糊不清,胡子眉毛一把抓。.提问深度把握不准。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设计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不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反之,太容易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回答起来轻而易举,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曾经听过一节三年级的英语课,老师讲授 How are you? 表示询问身体状况的用法。文本中只提到 Not very well, look at my knee.表示孩子刚刚摔倒,小朋友询问他还好吗?他表示我摔到了膝盖,我感觉不太好。我们的老师偏偏要问孩子:
T: Look at the boy.Is he OK? Ss:No.T:What's wrong with him? Ss:…… T:How is he? Ss:……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太多的词汇、句型作为积累,根本听不懂这样的问题,此时不仅问题失效而且会让孩子感到英语学习太难了,我都听不懂,不会说。而这种感觉又恰恰是老师认为造成的。因此说教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要防止过浅,索然无味;过偏,抓不住重点;过深,高不可攀;过空,无从下手的现象。.提问缺乏互动性。
课标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和谐的统一。教师的提问应该尽可能地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然而,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已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自己的教学。试问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老师所给的答案?令人怀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学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答案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学生的回答有时候可以对老师的答案起到补充作用,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观点得到充分展现。
当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是什么样的之后,大家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看看我们是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出现?当我们看到问题的同时还要学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发展。
四、课堂提问的原则
1.激发兴趣原则。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用文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
2.科学性原则。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即兴式的。在授课前,应认真备课,把握知识要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语言规律和文化习俗,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
3.启发思维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万不可不着边际地为提问而提问。
4.难易适度原则。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道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5.适时性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说教师要善于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课堂教学的帷幕刚一揭开,教师就必须创设意境,适时提问。这种提问既有对以前学过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又有对新授知识的启发与引导。提问的最好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与“悱”之时,这时提问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
6.鼓励性原则。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结束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对问题的答案作出明确的结论。对回答困难者,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给予提示帮助;对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教师应加以纠正和补充;对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或回答完全错误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安慰、鼓励,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更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回答正确的,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对有创见者,教师更应该大加鼓励。
五、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什么是有效提问,有这样几种描述:
1.提出更少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工作应是启发、引导,而不是满堂灌的提问以显示教师的威严以及自己无所不知的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应是思考、探索、实践,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更不是不假思索的回答一些意义不大的问题浪费时间。因此上,教师应提出更少的引起学生探究的问题,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空间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2.提出更好的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缺少“悬念”,所提的问题几乎都只有一个答案。大多是事实、记忆类的一般常识型问题,而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的应用、综合型问题却凤毛麟角。还有一些教师的提问,一个个问题较独立单一,无问题转换,缺少应有的层次感。因此提出好问题才是有效问题。
3.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提出一些知识性、理解性问题,这没有问题,但是从深度上看似乎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更深层挖掘的问题。例如: Why? How? 之类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答案进行进一步思考,甚至联系上下文所学让学生对自己的意见进行陈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4.提问要有广度。
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有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还要有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此外,教师的提问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艺术的能力、空间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内在自我成长的能力、思维能力等发展。
5.有合适的等候时间。
很多教师喜欢使用“狂轰滥炸”式的提问。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不能马上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进一步加以解释,或干脆自己给出答案。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如果学生在几秒钟之内成功地作出反应,教师就会迅速地提出另外一个问题,这种高强度的提问频率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效率成反比。在这种充满言语评价和测试的高压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很少有时间或者是不情愿去思考和表达他们的观点。
6.面向适当的学生。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问题要有层次,形式要不拘一格,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优等生可合理提高;对一般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学困生。教师提问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也可以是抢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促进的场所.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二)有效提问的技巧或是注意事项有哪些
1.问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
事先应该想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它是可以突破重点还是可以理解难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避免问题太空泛。
3.在提问过程中让全班参与进来。
4.设计好学生在作答时的方式及可能的答案。要准备接受正确的然而是异常的答案,特别是提出开放性问题时。
5.问题提出之后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
6.避免答案不清晰,要明确直接地提出问题。
在设置问题或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清晰、准确,针对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词语,避免语速过快或过慢。
7.用连续性问题探究学生的反应。
8.记住教学问题是一个出现于公共场合的社会性活动,要考虑学生情绪。
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提示的方式。提示是指当学生回答不出、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完整时,教师通过层层启发,逐渐诱导,帮助学生慢慢接近准确答案,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提问技术。不要使用问题来作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方式。
9.给每个人提问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留给那些害羞或者难以参与提问过程的学生。
10.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11.选好提问对象。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须做到“点面结合”,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由于被提问的次数和频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频频惠顾”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对英语兴趣倍增,学习进步明显;而被“冷落”了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这样就导致了班内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12.提问方式要艺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走进时,它马上会飞走;当你抓住它并把它关起来时,以后就别想再听优美的歌喉。成功的教师一般都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提问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问单个学生、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做调查等形式都能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教学。教师提问时要结合语言背景,建立真实语境,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或简笔画等辅助教具进行提问,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联想,开展真实的语言交际。如闽教版教材第六册 《Unit6 Hobbies》这一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What‟s your hobby ? / Do you like doing sth.?”,这样的问题人人都能上口,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13.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教师应该分阶段、分时机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小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但是目的不太明确,所以有些问题要在讲授之前提出,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有些问题在学中提问,在讲授过程中,解释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现象,通过课堂指导和评论,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问题要在学后提出,讲授结束后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14.掌握好提问回答时间。教师提完问题后,要适当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提问以后往往会忽略等待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请学生回答或提示答案。这样,一定程度上固然能有效地加快教学节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但长期如此,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发问后等待时间短,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会相对偏低。与其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不如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再说出更为正确或完整的答案。
15.提问要及时反馈。提问后除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外,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可及时纠正,但也不能见错就纠,这样会打断学生英语思维的连贯性。对于回答不全面的问题,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或大家共同讨论,必要时教师给予启发、帮助。
16.提问要变换角色。课堂提问除了老师提问学生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向教师提问,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提问。老师和学生可根据需要来变换角色。这种提问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 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17.提问语言要准确、精练、清晰。所提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表达清楚, 容易理解。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 不应含糊其辞, 或是模棱两可。
总之,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更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装饰。我们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应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
⑴ 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⑵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
⑶ 李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学英语》2003年第8期
⑷ 单凌晨:“提问促进„互动‟”《学英语》2003年第47期
⑸ 雷水蓉:“关于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⑹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⑺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第四篇: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摘要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是数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部分,但同样具有数学所具有的种种特点。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问技巧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与此同时,中国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低于美国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明显低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仅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如何提问、学生如何提问的必要性和技巧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提问;小学数学;
目录
摘要................................................................................................................................1 1.教学提问的概念........................................................................................................3 2.教学提问的流程.......................................................................................................3 3.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3 3.1提问技巧掌握的必要性.....................................................................................3 3.2提问技巧的分类................................................................................................4 3.3提问的注意事项................................................................................................4 3.3.1发出问题......................................................................................................4 3.3.2引导回答.....................................................................................................4 3.3.3总结提问.....................................................................................................5 4.学生课堂提问的技巧...............................................................................................5 4.1学问题的概念.....................................................................................................5 4.2学生数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5 4.3提问能力缺乏的原因........................................................................................6 4.3.1缺乏提问的意识..........................................................................................6 4.3.2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6 4.4小学生数学课提问技巧....................................................................................6 4.4.1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6 4.4.2对已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问题.................................................................6 参考文献.......................................................................................................................7 1.教学提问的概念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指教师对学生提问,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不排除个别课堂上个别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2.教学提问的流程
在提问的课堂教学中,通常的教学流程就是教师讲解新知识、新概念,接着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反反复复的提问与回答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巩固了知识,而后再进行巩固性练习。提问、逐步转向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提问课堂上,教师往往是预先设计好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只要顺着这些问题拾阶而上,一般都能够顺利地到达目标。一个问题不能把学生的思路拉过来,那么我们再尝试用另一种提问方式来逐步牵引、引导,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
3.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3.1提问技巧掌握的必要性
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问技巧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以肯定地说,教师把提问当作他们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有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在校平均每天要提问大约400个问题。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经常还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反应。可见,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
3.2提问技巧的分类
根据提问的类型,教学提问的水平分类有知识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评价水平提问;教学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分类有特指式提问、泛指式提问、重复式提问、反诘式提问、自答式提问;教学提问的内部结构分类:总分式提问、台阶式提问、连环式提问、插入式提问;教学提问的具体方式分类有直问和曲问、正问和逆问、单问和复问、快问和慢问等
3.3提问的注意事项 3.3.1发出问题
发出问提要把握时机、对象、顺序、方式、语态等,待答中注重停顿时间。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另一个问题。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改变回答。这也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收到尊重的体验,教育是贯穿整个教学的每个细节,学生会根据老师言传身教地怎样对待他而形成其日后怎样对待别人的习惯,这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会学会尊重。3.3.2引导回答
引导回答是指对待学生回答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回答不出时,教师要设法促使转机,重新发出问题,具体把题意说明,告知其问题的难点,逐步引导;必要时适当提示,稍微点拨;待回答完毕后补充修正,以求完善,有时候可能需要教师根据情况请其他同学补答、修正或替答,也可由教师本人做这些工作。
3.3.3总结提问
课堂提问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公正地指出其优点或不足。如有必要,教师可复述正确答案或再做简单讲解,以照顾到中下等程度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请有关同学复述正确答案,以加深理解。通过着整个步骤训练出的教学提问技巧,可以增强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使教学提问更积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课堂提问的技巧
4.1学问题的概念
数学问题的是指并非可以立刻求解或较令人费解的问题;那种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那种需要积极思维活动的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一个独创性的数学问题的重建离不开新的数学问题的提出。与此同时,一个人常常是在他产生和分析一系列相关的新的数学问题时,才会理解和欣赏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
4.2学生数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从相关的报道和文献资料,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扎实学习特别勤奋但是,中国的学生只会回答教师课堂上的问题,而且这些答案几乎就是教师课堂上所讲的,或者就是课本上所写的。这样的学生是很少有创造力的。最有创造力的是那些在课堂上经常提出新颖问题的学生,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它不可能在书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从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低于美国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明显低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4.3提问能力缺乏的原因 4.3.1缺乏提问的意识
在当前的教育中,学生为了分数、升学,只知道拼命记忆知识而不会对其产生怀疑,更不会带着怀疑去问底。教师们也比较习惯于讲解现成的结论,缺乏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些都不利于问题意识的产生。4.3.2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
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一方面是受错误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文化传统的制约。在现实教学中学生认为自己只要认真学习,毫无疑问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学会解书本上的习题就能取得好的成绩。而那些有了问题就去问老师的同学,会因为挤占老师的自由时间而未必成绩就很棒。提问和成绩似乎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成绩与升学却又必然联系,所以从教师一方或者从学生本身都没有太多提问的动力,更谈不上形成提问的习惯。4.4小学生数学课提问技巧 4.4.1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是指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要质疑,这是从源头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开发创造力必要的环节。当然由于是小学教育,这些技巧方法需要教师明确的告知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熟能生巧,形成习惯。这对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会奠定很好的基础。4.4.2对已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问题
对已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问题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新回到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中,并在原有数学问题基础上提出一个变化的或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些对于提问技巧具有非常大作用的技巧要可以去练习、培养。
参考文献
[1]胡东芳.教育新思维一东西方教育对话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思明,白永潇.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戴再平.开放题一数学教学的新模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与技法
【内容提要】: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实践表明,有效的问题,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阐述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同时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法。
【关键词】:提问
策略
技法
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也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的主动意识,让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样,课堂提问技巧的优化越来越为我们所重视。可以说,课堂提问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情绪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我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
一、数学课堂提问行为现状分析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几乎在每堂数学课中都有所采用。它常常是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开展联想,积极思维。其次,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对话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实际上提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不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
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为此,分析数学教学的特点,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教师亟待对自身的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加以研究。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要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提问要有“点”
在小学数学课中有各种“点”。“点”是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的主要内容,因此围绕“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点”的内容、词语设问,使学生明确“点”、理解“点”、掌握“点”,从而保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学生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围绕“点”设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如在圆面积计算教学中,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则是教学关键所在。教学中,通过拼割法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后,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请大家仔细观察,由圆分割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哪些联系呢?弄清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也就解决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给学生留了较广的思维空间,能促使学生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学生可以说的内容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有条理地罗列两个图形的联系,中等生可能说的稍欠条理,而学困生也能说出一点或两点来。总之,人人有言可发,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然后,教师再集中全班同学的正确意见,有条理的再归纳一遍:两个图形的形状变了,但面积大小没变;近似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近似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
2、完成上述发现后再提问:我们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那么,根据上面的发现,圆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时学生对圆与长方形的内在联系已经很明确,完全能对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以整理运用,独立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连接点”设计问题。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如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根据与之有关的旧知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只需先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分子和分子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
2、你能想办法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吗?
3、变成了同分母分数,现在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就会运用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自己学会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了。
又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先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将18和30的公约数写出来,从中找出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再让学生将18和30分别分解质因数。这时老师提问: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有哪些? 他们与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有怎样的关系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提问,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也能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较好的把握了知识整体结构。
3.抓“致盲点”设计问题。所谓“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正负数认识”时,当学生明白“正数、负数”的概念后,我提问学生“0”是什么数?有的说“0”是正数,也有的说“0”是负数。这时我设问: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提问要有“三原则”
1.提问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式学习,并在学习中为自己设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计算》时,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出圆的周长时,提出“黑板上的圆测量能用滚动法吗?”迫使学生不能不另开辟蹊径,想出了“绳测”法。此时,又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成圆,提问:“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教者的这一问便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通过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
2.提问的逻辑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提问的合作、探究原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我们都知道,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所承载的知识,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因此,课堂提问就必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必须本着平等、合作、对话的原则,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前提,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要使提问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提问的技法。
1.提问对象要明确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要在问题设置上深入研究即可,提问谁无关紧要。常为了课堂气氛热闹,获取完美答案,提问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或为了让后进生不分散注意力,专挑他们人微言轻提问,或认为课堂教学以一般学生为出发点而过多提问具有一般水平学生。由此往往无法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即无法发挥优等生的表率作用,也无法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应此,课堂提问要尽可能宽广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提问时所选的对象是对所提问题在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回答或基本能回答的学生,换句话说,问题的难易与答问对象水平应努力追求“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老师一般都设计一些复合型提问,由于它是由多次提问组成,要注意设计好提问的层次序列,这既是由数学严密的逻辑性所决定的,也是学生的认识规律所要求的。
2.提问语言要精炼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数学得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 “看到此题,你想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好回答。又如“观察这两列数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也难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有发问时,对句子较长的问题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一遍,而对一般的问题,则应提倡只说一遍,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注意听讲的习惯。
3.提问时机要灵活
教师在备课时,大都对课堂的提问作了精心设计,甚至连让那个同学回答、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所准备,但课堂教学是个师生双方交互式的动态过程,因而在问答过程中出现一些老师在备课时没想到的事情也是常见现象,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提问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时机。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一上课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叔叔今年30多岁了,可过的生日和他八岁的儿子一样多,你说他现在有几岁呢?”全班同学一下子就议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王叔叔为什么还没有过第八个生日的原因时,我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说:“今天我们学会这些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学生很快就对学习这部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提问思考要留空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一般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的明确的反应。如前所述,评价是提问的有机组成部分,切不可低估其作用。当学生流畅完整的作答时,一句极普通的“很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富有创造时,一句赞许的话也会使之倍感成功的欢乐。及时的反应还便于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解疑者、组织者,要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提问技巧。
一、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的提问
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的。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如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可先检查6的乘法口诀,然后提问:在5的乘法口诀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最后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能体现同类事物的特征,使学生搞清口诀的来源,并运用这一规律推出6—9所有乘法口诀。
二、在教学重点处的提问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收到启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发展联想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应针对教学重点提问:为什么要先通分,然后计算。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启发性提问,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斩理解,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在教学难点处的提问
针对教学难点,设计指导性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可针对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出这一教学难点。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重点理解书本上两幅画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教师通过教学模型直观演示,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四、在法则、定律、性质推导处的提问
针对法则、定律、性质的推导,设计探索性提问,有助于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时,按一定的思维顺序,捕捉事物的特征和数量间的联系,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李红霞 韩华球 添加时间:2008-12-17 10:34:00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 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 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 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 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