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08:0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思考及策略初探

摘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几年出现在中国校园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国际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国际学校; 心理健康; 思考;策略初探

前言

学生心理健康已是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几年出现在中国校园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国际学生”在其中学时代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及各种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外国中学留学生来说,其心理健康和身心成长的特殊性就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所谓健康的心理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充分发展并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相适应,对中学生而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智能发育正常

正常的智能是高中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是他们与其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心理保证。因此,高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注意力的发展,与年龄相符,能适应高中学生各科学习生活。

1.2 统一协调的行为

有位心理学家认为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格。“心理健全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处于和谐统一之中”。高中学生的行为表现与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相符。他们的思想有条理,行为是统一的,注意力集中,工作和学习有坚强的毅力。因而他们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

1.4 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和谐,能正常的友好与人交往。能适应集体生活规范。1.5 发应适度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实际基本相符,心理健康的高中学生比较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自己,并能进行自我教育。不断的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不自寻烦恼,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肯定的态度并充满自信。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保证。能敏捷地对各种信息做出适宜的反映。

二、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为了进一步更好了解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沈阳市某知名学校国际部中学学段学生进行调查。

1.研究过程

本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封闭式调查部分。第二部分为开放式调查部分。具体从人生观、学业行为、家庭影响、生活和实践行为四方面开展调查。在年级上,我们选取了初中(初二)、高中(初三至高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年级作为调查对象。在国籍上,有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应该说,该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鉴于国际部学生在语言上有一定障碍等原因,回收问卷25份,有效问卷23份,回收率62.5%,有效率57.5%。1).问卷研究过程

为了提高该研究的准确性,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生从四个表现方面(人生观、学业行为、家庭影响、生活和实践行为)进行分析。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曲线图(人生观角度)6050403020100AB选项C百分比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1)

由以上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高三和高一年级曲线幅度较大,可见他们在人生观上表现波动性较大;初二和高二年级曲线较为平稳,学生人生观波动性较小。分析原因:高一年级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在学习和生活上还有些不适应,本已形成的人生观被种种变化所干扰。而高三年级马上面临高考,而且是考取异国的大学,所以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比如考试成绩的下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情绪,加上在异国生活时间相对较长,偶尔会出现矛盾困惑心理。所以可能人生观偶尔不明确,目标会发生动摇。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表现曲线图(学业行为角度)80百分比6040200AB选项C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2)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A→B高比率区内,高三年级百分比相对较高,依次是高二年级、高一年级、初二年级。在A→B低比率区内,高一年级比率最高。可见高一年级在学习行为表现上差别较大,所以要警惕学习自觉性低的学生对学习自觉性高学生的不好影响。高二年级学生学习行为曲线较为平稳,整体学习氛围较好,应注重鼓励和支持。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表现曲线图(家庭方面)60百分比40200AB选项C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3)

通过以上曲线我们看到:在A→B高比率区内,初二和高二年级得分所占比重较大,高一和高三年级较低。分析原因与人生观曲线图相似。这里我们要着重强调的是:国际部学生都是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本应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但他们却远离亲人,独自在异国求学,这样“反抗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所以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关注就更为重要。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表现曲线图(生活和实践行为)100百分比500AB选项C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4)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四条曲线分布比较集中,仔细区分还是能看出,在A→B高比率区内,高三年级百分比相对较高,初二年级百分比较低。分析原因:一是高年级学生在中国的学校生活已经较为习惯,他们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和良好生活习惯 2).访谈法

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们还对国际部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结合学生访谈调查。

2.研究结果及分析

被调查对象分别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朝鲜、美国、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他们个性突出、自我表现意识强,这些远离家乡的小留学生身上呈现出的比中国孩子更复杂更特殊的思想形态、言行举止。

其一:从图1并结合访谈,我们可以知道:中学生存在敌对性倾向问题。青春期的中学生敌对性倾向日益突出,尤其是初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对自己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开始更加在乎自己,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成人感”日益明显,希望由自己独立地判断周围的人和事。他们不希望教师过多地干预,不希望父母过多地包办与代替,他们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当发现父母不理解、不支持和教师存在一些缺点时,就会一概而论、全盘否定,有时还故意做出一些与教师、家长对立的事情,让你头痛、心烦,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希望以此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其二: 从图2中,我们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或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高一学生处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而且大部分留学生为了在中国参加高考,所以到了高中来中国进行学习,因而由于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困惑也比较多, 但多属一般性的适应问题, 程度较轻;如果高一的适应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就可能延续到高二。一般来说, 高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比高一学生更复杂。而高三学生一方面由于直接面临高考的压力, 一方面离开自己的国家多年,思乡情绪加重,综合多方面因素,许多潜伏的心理问题都可能爆发出来, 或不自觉地把高考压力转化成身心健康问题。所以,高三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期, 度多强于高二。

其三:从图3中我们可看出: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本应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但他们却远离亲人,独自在异国求学,这样“反抗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例如,国际部的部分学生,本人并不希望告别原来的老师和朋友来中国学习,而是父母强制他们来到这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家学习语言,这些学生大多表现出了强烈的叛逆情绪,对学习严重抵触,消极对待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扰乱活动的正常进行。

具体表现为:①高一年级: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人际交往敏感、与家长的代沟问题、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对自我的评价不完整等。②高二年级: 学习负担与焦虑问题、“ 早恋”问题、自我形象设计与校规冲突问题、价值观的形成与文化多元性难以调和问题、亲子关系淡漠问题、心理的可塑性、敏感性与教育要求的理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③高三年级: 学习负担“过重”与学习适应不良、理想的期望与现实的能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困惑、思想情绪严重,多种心身疾病(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考试恐惧症等)。

三、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把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利用班主任工作的有利条件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是矫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要形式。掌握中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经济收入、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了解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圈,与哪些人接触较多,与哪些人较要好;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2、把传授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特殊性,或者通过考试、课外辅导、平时谈话等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任课教师应像重视教学成绩一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把学校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要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二要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三要加强教师培训,更新知识及知识结构; 四要配足用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和信箱。

4、把家长的配合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专家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应改变过去只有向家长通报学生学业成绩时才与家庭联系的习惯,加强与广大家长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家长学校与家访等,采用多种形式普及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对孩子成才是多么的重要,共同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5、把专业心理老师的疏导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相结合。每一所中学应该配有一名专职的心理教师,及时地对已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进行会诊、治疗。与此同时,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让中学生知道哪些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心理防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问题应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形态和机能处于一生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同时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智能、性格等各种心理因素均发生一系列质的飞跃,并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往往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十分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开展有效地探索与研究,不断创新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新途径。

第二篇: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策略初探(模版)

2007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层论坛征稿之——

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思考及策略初探

作者单位:东北育才学校 姓 名: 王晓舟 联系电话:***

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思考及策略初探

摘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几年出现在中国校园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国际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国际学校;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思考; 策略初探

前言

学生心理健康已是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几年出现在中国校园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国际学生”在其中学时代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及各种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外国中学留学生来说,其心理健康和身心成长的特殊性则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①所谓健康的心理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充分发展并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相适应,对中学生而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智能发育正常

正常的智能是高中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是他们与其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心理保证。因此,高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注意力的发展,与年龄相符,能适应高中学生各科学习生活。

1.2 统一协调的行为

有位心理学家认为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格。“心理健全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处于和谐统一之中”。高中学生的行为表现与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相符。他们的思想有条理,行为是统一的,注意力集中,工作和学习有坚强的毅力。

①杨文均.浅谈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J],内蒙古学院学报,2006(12)因而他们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

1.4 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和谐,能正常的友好与人交往,能适应集体生活。1.5 发应适度

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实际基本相符,心理健康的高中学生比较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自己,并能进行自我教育。不断的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不自寻烦恼,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肯定的态度并充满自信。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保证。能敏捷地对各种信息做出适宜的反映。

二、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处于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较为特殊,而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则会表现为更为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进一步更准确具体了解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沈阳市某知名学校国际部中学学段学生进行调查。

1.研究过程

本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封闭式调查部分。第二部分为开放式调查部分。具体从人生观、学业行为、家庭影响、生活和实践行为四方面开展调查。在年级上,我们选取了初中(初二)、高中(初三至高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年级作为调查对象。在国籍上,有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应该说,该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鉴于国际部学生在语言上有一定障碍等原因,回收问卷25份,有效问卷23份,回收率62.5%,有效率57.5%。1).问卷研究过程

为了提高该研究的准确性,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生从四个表现方面(人生观、学业行为、家庭影响、生活和实践行为)进行分析。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曲线图(人生观角度)6050403020100AB选项C百分比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1)

由以上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高三和高一年级曲线幅度较大,可见他们在人生观上表现波动性较大;初二和高二年级曲线较为平稳,学生人生观波动性较小。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表现曲线图(学业行为角度)80百分比6040200AB选项C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2)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A→B高比率区内,高三年级百分比相对较高,依次是高二年级、高一年级、初二年级。在A→B低比率区内,高一年级比率最高。可见高一年级在学习行为表现上差别较大,所以要警惕学习自觉性低的学生对学习自觉性高学生的不好影响。高二年级学生学习行为曲线较为平稳,整体学习氛围较好,应注重鼓励和支持。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表现曲线图(家庭方面)60百分比40200AB选项C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3)

通过以上曲线我们看到:在A→B高比率区内,初二和高二年级得分所占比重较大,高一和高三年级较低。分析原因与人生观曲线图相似。这里我们要着重强 调的是:国际部学生都是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本应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但他们却远离亲人,独自在异国求学,这样“反抗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所以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关注就更为重要。2).访谈法

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们还对国际部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结合学生访谈调查。

2.研究结果及分析

被调查对象分别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朝鲜、美国、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他们个性突出、自我表现意识强,这些远离家乡的小留学生身上呈现出的比中国孩子更复杂更特殊的思想形态、言行举止。下面我们对以上调查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

1)从图1并结合访谈,我们可以知道:高一年级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在学习和生活上还有些不适应,本已形成的人生观被种种变化所干扰。而高三年级马上面临高考,而且是考取异国的大学,所以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比如考试成绩的下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情绪,加上在异国生活时间相对较长,偶尔会出现矛盾困惑心理。所以可能人生观偶尔不明确,目标会发生动摇。

而且,我们通过学生平时表现及访谈还能看出:这些留学生存在敌对性倾向问题。青春期的中学生敌对性倾向日益突出,尤其是初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对自己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开始更加在乎自己,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成人感”日益明显,希望由自己独立地判断周围的人和事。他们不希望教师过多地干预,不希望父母过多地包办与代替,他们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当发现父母不理解、不支持和教师存在一些缺点时,就会一概而论、全盘否定,有时还故意做出一些与教师、家长对立的事情,让你头痛、心烦,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希望以此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2)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心理问题发生率或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高一学生处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而且大部分留学生为了在中国参加高考,所以到了高中来中国进行学习,因而由于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困惑也比 4 较多, 但多属一般性的适应问题, 程度较轻;如果高一的适应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就可能延续到高二。一般来说, 高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比高一学生更复杂。而高三学生一方面由于直接面临高考的压力, 一方面离开自己的国家多年,思乡情绪加重,综合多方面因素,许多潜伏的心理问题都可能爆发出来, 或不自觉地把高考压力转化成身心健康问题。所以,高三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期, 强度多强于高二。

具体表现为:①高一年级: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人际交往敏感、与家长的代沟问题、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对自我的评价不完整等。②高二年级: 学习负担与焦虑问题、“ 早恋”问题、自我形象设计与校规冲突问题、价值观的形成与文化多元性难以调和问题、亲子关系淡漠问题、心理的可塑性、敏感性与教育要求的理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③高三年级: 学习负担“过重”与学习适应不良、理想的期望与现实的能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困惑、思想情绪严重,多种心身疾病(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考试恐惧症等)。

3)从图3中我们可看出: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本应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但他们却远离亲人,独自在异国求学,这样“反抗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例如,国际部的部分学生,本人并不希望告别原来的老师和朋友来中国学习,而是父母强制他们来到这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家学习语言,这些学生大多表现出了强烈的叛逆情绪,对学习严重抵触,消极对待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扰乱活动的正常进行。

4)学生的国别差异、本国学生的人数差异等原因,导致部分国家学生会有排外倾向;相应地,部分国家学生会有自卑甚至自闭的情况出现。随之而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表现为对学习缺乏积极性,急于回国等。

三、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把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利用班主任工作的有利条件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是矫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要形式。掌握中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学生在他自己国家的生活和表现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经济收入、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了解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圈,与哪些人接触较多,与哪些人较要好;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鉴于国际学校学生语言方面的特殊性,我 们还要采用更只管生动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通过给学生播放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英语、韩语电影,以这种更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对学社国内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把传授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特殊性,或者通过考试、课外辅导、平时谈话等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任课教师应像重视教学成绩一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把家长的配合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专家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学校应改变过去只有向家长通报学生学业成绩时才与家庭联系的习惯,加强与广大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比如,我们应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频度,比如除了在期末举行家长会汇报演出等形式外,还在期中有效采取一定形式来增加家长和学生之间见面的机会。而且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普及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对孩子成才是多么的重要,共同来促进留学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把专业心理老师的疏导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相结合。每一所中学应该配有一名专职的心理教师,及时地对已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进行会诊、治疗。与此同时,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让中学生知道哪些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心理防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问题应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5、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树立健康的观念,让不同国家学生之间有更多接触机会,加强各国学生之间的交流。消除由于国籍不同等情况所带来的影响留学生心理得以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强人与人之间更和谐更友好的同学关系。

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形态和机能处于一生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往往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尤其地,国际学校学生因其国家的不同、民族特性不同,心理健康也体现出不同 的特征,我们的工作也相应更为复杂和多维。但是,我们还是始之不渝并尽全力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此发扬光大。也希望通过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摸索、总结和开展,使学生的人格都能得到更好的形成发展,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德,以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 阚学章.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07(4)[2] 吴文菊.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

[3] 杨文均.浅谈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J],内蒙古学院学报,2006(12)[4] 褚卫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分析[J],教育探索,2006(9)[5] 葛晓辉.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革新,2006(4)

第三篇:对学校评价问题的思考

对学校评价问题的思考

学校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种手段,它是以整个教育为对象,对各种教育活动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开展有效的学校评价,我国的基础教育才能走上正轨,不至办成“升学教育”;开展有效的学校评价,能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就有可能深化教育改革,达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开展有效的学校评价可以使学校领导和教师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使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说学校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学校领导加强了对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和总务工作的评价,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形式忽视内容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当中。多数情况下是负责评价的人员对照评价指标体系逐条查阅档案材料、听取领导汇报为主,有时会辅以少量教师或学生座谈的形式,最后根据检查情况对学校的工作给予评价和定位。这种评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在其中。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制度的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学校内部也加强了对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并且将评价的结果作为奖励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

第四篇:我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我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关注青少年及儿童的心理健康,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人生成长初期的青少年及儿童,在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里,这一代孩子面临着比以往任何一代都多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身心问题,社会对他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任务首先落到了中小学教师身上。作为中小学生眼中的权威和模仿榜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则显得至关重要。

1.过大的工作压力以及职业倦怠带来的认知障碍

2.多重角色给教师带来心理困惑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者;同时,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师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又要成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这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教师角色的过度负荷,表现出烦躁、沮丧、敏感、过于苛刻、追求完美等职业疾病。

3.过于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以前,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对于金钱的问题都羞于启齿,但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也不回避报酬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但是可以对比同行业者,如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或者其他行业者的工资待遇。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更何况一些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还有较多的灰色收入。所以一些教师辞职下海或者转岗到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5.教师自身的人格缺陷。

第五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随着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及专业发展水平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其僵化、守旧的思想和方法不仅是束缚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瓶颈,更是束缚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基层教育教学,有以下几点拙见。

一、优化教师心理健康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我国教师心理问题不断受到关注,许多调查都显示教师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都反映现在当教师压力太大,竞争过于激烈,工作强度超过社会平均,社会期望过高,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不断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艺术与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够健康,就会对育人和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以,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思考相应对策,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现阶段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包括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多种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对学生造成的危害远比教学水

1平低劣所造成的危害大。所以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是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

二、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一)师德负面现状分析

农村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师德缺损现象虽然涉及到的只是极少数人,但对我们整个教师队伍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进取意识淡薄。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但尚有一些教师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还是“一根教鞭治课堂,一本教案伴终身”,对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闻不问,对新课程改革无动于衷;二是依然采取“高压政策”。凡事教师说了算,不少教师遇事不顾及学生的自尊心,沉醉于“师道尊严”之中,无视和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相背离;三是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依然存在,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把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拉出教室、罚站、罚劳动,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罚抄课文、罚做大量的题目,或粗暴打骂学生。四是还有一些教师遇事往往采取过激手段,如上访、罢课等等。五是性侵害。这些都是师德所不容的。

(二)心理健康负面状况分析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中程度不同存在着职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心理失衡。农村教师认为社会分配不公,自身待遇过低,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尤其是青年教师。因而他们在工

作中表现出得过且过、草率应付、不思进取等消极心态,对教育教学工作造成较大的危害;二是心理焦虑。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社会的改革压力和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包括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考核等,给部分教师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再加上现在的教师课业负担重,平时检查多,学生难管难教,家长期望过高等,无形中更加重了工作压力,表现出焦急和忧虑的心态;三是其它的心理障碍。诸如在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急躁、偏爱及人际关系不顺造成的紧张和孤僻等心理偏差,这些都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心理环境。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农村教师中有51.23%的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比较高,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等,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从分布态势上看,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初中、高中。调查资料还显示,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

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是心理、生理、伦理三方面的健康。而今,农村教师正经历着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多、更重的压力,他们身兼多重角色,集数种心理压力于一身,这些不断增大的心理压力几乎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压力,这些不断增大的心理压力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束缚

着他们,令他们无法从容地面对急剧变化的现实。概括起来,当前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

教改、课改给农村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对于农村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空前的超越。面对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全新的要求,许多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高不可攀,因而心有余悸、手足无措,颇有“跟不上形势、技不如人”之感。他们不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常常自惭形秽,陷入自卑、自责、无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进而气馁消沉、自暴自弃、自甘落后,对前途失去信心。

通过现状分析,剖析根源,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优化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给教师的师德加码,给教师的心理减负。师德加码就是要加强师德建设,规范师德行为。要求教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守则,并不断提高师德境界。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教师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给教师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给教师的心理减负就是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爱,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减轻教师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使教师学会自我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建立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改善教育环境,提

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革对教师评价的模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情况来全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效果;

2、培养良好的教师集体,建立同志式的互助友爱,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办实事,真正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认真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理想;

5、引导教师调控自己的情感,增强其心理防卫能力;

6、组织和引导教师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种有益活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使教师在活动中消除焦虑心理。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农村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知识的点拨者、促进者,道德的引导者、示范者,思想的启迪者、疏导者,人格的塑造者、提炼者,教育实践的改革者、开拓者,任重而道远。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在跌打摔爬中体味为师的艰辛,领悟教育的真谛;在自强不息中积累育人经验,提升人生品位,实现人生价值,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农村教师的理性追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张乐天《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政策》

3、陈金干《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

4、张嘉伟《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专题》

5、刘小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对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导师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高校导师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榜样;引导者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构建和谐班级为基础。导师班主任作为所任班级工作的全面责任人,自然成为所任......

    对学生抄作业问题的思考

    对学生抄作业问题的思考 近一段时间,老师们在一起经常讨论学生抄作业的问题:有的同学星期天在家不写作业,星期天下午早早地来到学校抄别人的作业,老师要求不能抄作业并加大检查......

    对审计学校乱收费问题的思考

    对审计学校乱收费问题的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收费不给学生出具票据,收费项目落实困难 经过审计发现大部分学校存在除了物价部门核定收费项目外,仍以各类名目向学生收费......

    乡镇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思考

    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面临矛盾多、压力大,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干部的心理及工作常态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新形势下的种种......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后盾,这已成为国人的共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范文模版]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成县索池学校王鑫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范文

    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中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目前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刚刚起步,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实效性还有待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去认真地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