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发展以贡献求支持
以贡献求支持,以学生求认同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 孙志斌
上午四川工程职业学院司徒渝,宁波职业学院苏志刚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在发展的问题上的先进经验。对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的困惑问题得到启发。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管理体制上要求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为指导,企业参与的新模式。在现实中,无论采取怎样的模式,重要的是政府通过加大投入重视学院的发展,行业通过信息、标准、联合指导学院的发展方向,企业通过投入、师资、实习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实现与多方联动作用,共同促进学院发展,四川工程职业学院,通过体制的创新,实现了政府、行业、企业方支持学院发展良好局面。宁波职业学院通过董事会制把政府、行业、企业、学院联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利用、连动发展的效益。
为什么两校能取得预期效果?其根本原因是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其培养的学生在企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可见他们通过对地方企业的贡献求得政府、行业的支持,以高水平的毕业生在企业的出色工作赢得企业对学校的认可。
我院在办学的道路上也同样取得一些发展的经验与体会,我们在青岛享达股份公司设立的培训中心,在山东万和纺织品设计公司设立的纺织品设计中心都是企业主动要求与学校的合作。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主要思路。
第二篇:以奉献求支持 以服务谋发展
以奉献求支持
以服务谋发展 追随理想旗帜
书写金色年华
——在湖南大学第二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曹 镠
(2011年5月21日)
各位代表、同学们:
现在,我代表湖南大学学生会第二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第一部分 我们的思考——当青春和理想在激荡
青春和理想,是大学校园和青年学生永远的金色烙印。而青年的思考,更是永远激荡在青春的热情和理想的绚丽中。我们要用这有限的青春时光来做些什么?我们毕生追求的理想又是什么?思考,让我们的青春从稚嫩变得深刻。思考,让我们的理想从模糊变得清晰。两年来,学生会也在思考这样三个问题:学生会是什么?学生会为什么?学生会靠什么?今天,我们尝试给出本届学生会的答卷。
学生会是什么?传承告诉了我们。我校学生会的孕育、诞生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洪流。那时候的湖大学生会,是一群不愿国家在封建统治中沉沦,不甘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受辱的青年学生;我校学生会成长于祖国建设、改革开放的大潮。去年,我们寻访到自建国后历届共19名学生会主席,听他们讲述当时湖大学生会的故事,那是一群“携起手来,建设中华”、“与母校共成长、与祖国共奋进”的湖大学子;一个组织,说到底就是一群人。湖大学生会始终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有着浓厚理想主义色彩,一直牢记湖湘学派“心忧天下、经世致用”的理念,秉承千年学府“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坚持“务实、高效、创新、奉献”的工作作风。他们深爱自己的国家,深爱自己的母校,敢于直面批评,乐于承担责任。并且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团结和带动身边的同学。这,就是湖
大学生会。
学生会为什么?现实告诉了我们。大家也许不知道,第二十三届学生会17名06、07级主要干部中,4人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4人赴海外深造或工作、1人赴西部支教、1人赴非洲支援建设,其余全部被国内一流企业录用。但大家一定记得,学生会激烈抗议之后校外食堂的整顿与改观;一定记得,听证会后不再继续施行的冬季分时供电制度;也一定记得,玉树地震时学生会募捐箱前的长队。学生会的同学们放弃了安逸的校园生活,挑起学生干部的重担。为的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为的是让学生会成为更好的组织;为的是通过这个组织来影响和改变那些我们觉得可以变得更好的地方。在学生会的身体里,永远流淌着为理想奋斗的血液。我们的心里,不仅有着成就自身发展的个人理想,更有着努力让一切变得更好的公共理想。这,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不竭动力。
学生会靠什么?时间告诉了我们。学生会的同学们有理想、有热情。但归根到底我们依然是一群普通学生,有自己的课业压力、有自己的稚嫩和迷茫。在向理想前进的道路上,注定坎坷艰难。过去两年里,我们清楚地记得校党委领导十余次对话学生干部,帮助我们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们清楚地记得那些与团委老师一起通宵研究工作、筹备活动的夜晚;我们也清楚地记得在学生干部联谊会的学长们帮助下,俞敏洪、于丹等知名人士主讲“我最喜爱的老师”论坛时爆满的大礼堂。我们更清楚地记得“潇湘槐市”校园论坛上同学们支持学生会的帖子和提出建议的声音。两年的时间告诉我们,湖大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开展,要靠校党委的正确领导,要靠校团委的悉心指导,要靠校友们的关心帮助,更要靠广大同学的支持。这,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和依靠。
第二部分 我们的行动——当时代和使命在召唤
过去两年,我们有幸一起见证祖国日渐强大,母校快步发展。国
庆的喜悦、地震的伤痛、总理的嘱托让我们深刻感觉到与祖国、与母校呼吸相连、命运与共。两年里,无论是喜悦之时还是哀伤之日,学生会始终和同学们一起,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成长回忆。
两年里,我们细心感受同学们内心变化,引领同学思潮。我们依托潇湘槐市网络社区,结合校园飞信群等新媒体手段,通过学院、班级等基础组织建立起健全的青年思想调研体系,细心感受多元价值体系和各种社会思潮给同学们带来的影响。通过“时事新闻解读”、“五四青年论坛”等各种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社会文化,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理性思维,进一步认识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我们坚持和完善了“校园诚信伞”“书院传统文化游”等传统品格培养活动项目。同时在“阳光交通协管员”的基础上,与大学生农村实践、社区服务进行有机结合,形成“阳光志愿者”公益服务团队。团队活动开展一年来,吸引了包括周边高校同学在内近20000人次参加。两年来,学生会逐步明确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传统文化,倡导诚信文明、公益服务道德风尚的思想引领内容,掌握了利用校园活动柔性切入、利用新媒体影响辐射的思想引领手段,适应了当代大学生观念、兴趣快速变化的新形势,在同学思潮引领方面打开了新局面。
两年来,我们认真倾听同学们普遍诉求,维护同学权益。我们建立起学生评价委员会,公开选取学生评价委员对学校教学、管理、服务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通过权益宣传周宣传、学生评价委员会委员反映、学生权益部调查整理、学校职能部门督办、潇湘槐市网络论坛平台反馈,形成了完整的校园学生权益维护工作链条。逐步解决了天马二食堂油烟噪音严重、园区部分宿舍无热水供应、图书馆自习室破旧等同学们反映强烈的普遍性诉求。同时,学生会还积极寻求学校支持帮助,参与到一些涉及我校学生的社会事务中,如天马无证夜宵摊的取缔、矿冶研究院的分时施工、大学城交通综合整治等等问题,学
生会都是参与推动的重要力量之一。
学生会还通过开展军训慰问、访谈、迎新志愿服务、宿舍走访等活动,主动融入同学;通过建设学生会人人网主页、设立学生会工作意见箱、学生会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同学,改善工作,努力成为广大同学信赖的组织,逐步营建起“学生之家”的氛围。一年来,在维护和保障大学生权益的道路上学生会初现成效。“权益有问题,请找学生会”已在湖大学子中深入人心。
两年来,我们倾力搭建校园文化新平台,丰富同学生活。近年来,同学们的兴趣热点在不断转移。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更加需要在充分继承地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建设一批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新平台。学生会充分利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温家宝总理视察湖南大学、建国六十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点历史事件为契机,紧扣时代主旋律,以征文、演讲、主题报告会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的优质学生活动,努力打造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
我们朝着精英主流文化方向,打造了财经文化节、园区文化节、十佳歌手大赛、五四演讲大赛、全校辩论赛、跳蚤市场等类型多样、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新平台。各学院学生会也遵循“大型活动品牌化、品牌活动特色化”的原则,举办了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如:土木学院学生会的土木文化节、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的精英培训计划、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学生会举办的湖南省大学生记者节等等。由校、院两级学生会联手打造的“我最喜爱的老师”系列论坛,邀请到由学生网络票选产生的校内外导师共30余人开讲,主题包含大学学习生活、职业规划、成功励志、传统文化等近十个方面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近六万人次参加论坛活动,七十余家社会媒体予以报道,成为了最受师生关注的校园文化活动。
两年来,我们认真推进学生会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我们根据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和同学们需求的变化,对学生会进行了精兵简
政:原先六大中心18个部门被削减为9大直属部门。干部干事数量由2009年初的683名精简至目前的227名,裁减近2/3。同时,我们修订了《湖南大学学生会章程》,制定了《学生会部门职能划分细则》、《学生会考核条例》、《学生会经费管理办法》、《学生会活动组织申报流程规范》等配套制度。并设秘书处来管理考评部门日常工作、完善、督促各项工作。提高了学生会组织纪律性,加强了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学生会更为精干和灵活,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我们对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学业成绩、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大了对于干事的培训力度,先后举办了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培养工程培养班”和“学生骨干培训班”,其中80%的学员已在各级学生组织中担任了主要干部,涌现出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金海精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广大同学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还积极营造学生会团队氛围,启用了被同学们亲切称为“荷包蛋”的学生会新会徽。建立起“开放、创新、活力”的学生会新形象。
两年来,我们积极致力于合作交流,扩大对外影响。加强与兄弟高校学生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是“长见识、广思路、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吸收外部经验和资源的重要方式。作为湖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单位,我们先后两次举办了湖南省各高校主要学生干部论坛,承办了湖南省学联七届二次全体会议,与中南大学学生会、湖南师范大学学生会首次联合举办了“尚理修文,湘楚思行”三校辩论赛。通过校际学生活动的开展促进同学们的对外交流。
我们还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及港澳台、海外学生组织进行联系和交流。先后同台湾铭传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科技大学、韩国湖南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学生组织建立了联络,与其中部分还进行了互访。对外交流访问极大地开拓了我校学生干部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也提升了我校
学生会的综合影响力。在去年举行的全国学联二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我校学生会以全票当选新一届全国学联副主席单位。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同学的需求把握不够全面,思想引领形式和手段还需继续加快创新;活动和项目的组织实施普遍性不够,覆盖面和影响力有待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个性魅力还需要进一步锤炼,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过去两年我们共同走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欣慰。这凝聚着所有学生会成员的心血和汗水,更与学校党委、上级学联的正确领导和校团委和广大校友的帮助指导分不开,与学校各部门和各兄弟学校学生组织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与全校青年学生共同努力分不开。在此,我谨代表湖南大学第二十三届学生会,并以大会的名义,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三部分 我们的未来——当信念和希望在飞扬
各位代表、同学们,回顾往昔的足迹,我们拥有一路的荣光与喜悦;展望未来的旅程,我们期待更加灿烂的光明与辉煌。当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交融,孕育出由大局观念、奉献精神、服务意识、理想主义等共同构成的湖大学生会精神。未来五年,学生会将延续优良传统,把握青年脉搏,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把学生会打造成同学们共同的温馨家园。
未来两年,我校学生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精神,坚持“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项目化实施、品牌化打造、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的“三自四化”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广大同学为实现学校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未来两年,我校学生会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思想引领实效进一步
加强,理想信念感召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扎实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继续扩大;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成为同学们向往的榜样团队和示范集合,成为同学们成长成才的摇篮和阶梯。
我们将强化自身建设,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魅力型学生组织。
我们将推动主流文化,促进勤勉为学、真诚为人、踏实为事的校园人文氛围。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所有新
我们将“立足校园,融入社会”。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中再立新功。
第三篇: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根据江西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必须着眼于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坚持把发展与和谐有机统一起来,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江西、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
一、抓住发展这一根本点,实现经济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
江西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的中部省份,既面临发展进程中的矛盾,更面临发展不够的矛盾。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使全省上下发展的意识更强、崛起的氛围更浓,经济社会发展得又快又好。
正确判断形势,牢牢把握大势,是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的前提。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江西真正崛起的进程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今后5到15年是十分关键的时期。我们既要正确看待已经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又要看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环境仍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对中部地区发展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海内外向中国内地进行产业转移的进一步加速,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从江西自身看,这几年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投资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人民消费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这些都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正按照中央的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和谐兴赣、创业富民,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发展,力争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江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几年,为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我们深入研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在新阶段的发展中统筹好、协调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关系。一是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在夯实制造业产业基础的同时,更加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物流、会展、科技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解决就业、人居环境等民生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努力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把城市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强化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提高城乡发展的融合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机制。去年以来,我省围绕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不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去年全省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从2000年的21个增加到72个。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支出上继续向困难群体、农村社会事业和乡镇基层等薄弱环节倾斜。三是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使经济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和谐社会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创业是发展活力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激励全民的创业热情,构筑发展的持久动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是富民之策、兴赣之道、崛起之基。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发展思路,号召和动员全省人民兴起全民创业的热潮,在继续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掘自身的发展潜力。我们努力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既鼓励大学毕业生及下岗工人自主创业、转业军人和退伍士兵及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致富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又鼓励科技人员兴办实体创业、留学生归国创业;既鼓励以劳动和资本等有形要素创业,又鼓励以知识、技术、技能、管理等无形要素创业;既鼓励创办和发展各种实业,也鼓励支持非实业形态的创业。我们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做优做强大企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壮大本土创业队伍和引进外来创业力量结合起来,把促进科技
创新和人才培养与提升创业层次和水平结合起来,把培育创业精神与改善创业环境结合起来,打造公平竞争平台,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激励支持机制,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步伐。
二、抓住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一基本点,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和谐之本、活力之源,促进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我们坚
持从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从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尽力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和谐,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近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重,省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重,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但就业仍将是一个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促进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就业政策的适用范围和覆盖面,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普惠性和长效性的就业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努力适应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把进一步扩大就业和依法规范劳动关系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我省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城市低保金都做到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了城乡200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社会保障任务依然艰巨。目前,我们正从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针对各类社会群体的实际,研究更有效的具体政策,以逐步建立一个“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着眼于解决城乡最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救助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教育和卫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我们把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提高整个教育水平结合起来,在加快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继续向发展农村教育倾斜;在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对教育资源需求的同时,重点解决好进城就业农民的子女就学问题。围绕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当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积极推进“小病”医疗和预防保健进乡村、下社区,重点加强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加强以传染病防控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基层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三、抓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关键点,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正确认识矛盾、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求得社会和谐的过程。当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变革深刻,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且更加复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点。
在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出台各项改革政策,注意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失当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抱怨。尤其注重防止和纠正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和企业改制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发生的概率。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改进方式方法,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我们充分发挥信访工作的作用,畅通信息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同时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利益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可能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做到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知道;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
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加速转型,往往也是各类公共安全问题的多发期。因此,必须保平安、促和谐,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我们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各类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积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切实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四、抓住充分发挥创造活力这一着眼点,营造和谐创业、和谐发展、和谐兴赣的社会文化氛围
近几年,我省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努力形成以“正气、锐气、顺气、和气”为主调的社会文化,为建设和谐江西、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是树正气,形成谋事干事、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树正气落实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自觉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富民兴赣大业为重,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共谋事、干成事,求团结、求和谐,以大度容人、凭大气成事,形成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风气。进一步端正作风,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把高昂的工作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上级的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坚持对群众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进一步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树立“凭知识、凭能力、凭实力、凭实绩、凭公认”的用人导向。把树正气体现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色,廉洁从政,以自己优良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带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扬锐气,始终保持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状态。我们要求各级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认识发展的形势,辩证看待自己的工作,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教育和引导干部树立永久奋斗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无往不胜的信心,攻坚克难,善于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三是顺心气,形成同心同德、民主有序的政治秩序。我们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和完善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上下一致、顺畅自如的沟通机制,让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都能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使决策的过程变为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将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事业上来,形成一个人人各尽所能、尽情创业的社会环境。
四是讲和气,形成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社会道德风尚。我们要求各级干部真正关心群众、善待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务,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摒弃各种狭隘陈腐的意识和观念,倡导和睦相处、互谅互让、团结奋进的价值取向,树立大度大气的胸襟和作风。进一步树立江西人开明开放的形象,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建立起健康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形成政府守信用、公民讲诚信、社会重公德的良好风尚。
《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第四篇:以金融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
以金融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
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资金问题,单纯依靠市场手段和地方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介入,特别是需要政府合理的制度安排,培育市场化的解决机制引导资金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这就要求必须重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政府信用的重要作用。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将市场融资推动和政府组织增信相结合,不断运用和放大国家信用在物质生产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市场经济分配资源的重要基础性平台。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按照既要防范金融风险,又要支持经济增长的要求,积极开展开发性金融实践的探索,明确了把政府组织协调优势与开行融资优势相结合建设市场的方向和路径,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在实践中,大力推动银政合作,共同构造市场化融资平台,实现了项目“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全过程,形成了金融财政良性互动、共同拉动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一、开发性金融对促进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是1999年开行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设立的分支机构,10年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开发性金融在新疆的实践和发展,努力探索“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有效途径。截至2009年底,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361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730亿元,涉及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水利、农业产业化、煤炭、化工等20多个重点领域,有效改善了新疆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建设环境,为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开展开发性金融合作,支持重点项目。开行新疆分行致力于加强与自治区、兵团及重要行业的政银企战略合作,推进市场建设、制度建设和信用建设,充分发挥融资优势,对新疆基本建设领域投入大额中长期贷款,在关键时期确保了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从成立之初的2000年末至今,贷款余额在新疆金融机构中的占比由4.12%提高到了18.08%,支持新疆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支持了电网及电源点、高等级公路、农村及县乡公路、三大河流开发等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拓宽了重点建设资金来源,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新疆经济增长。
二是改善边疆民生,支持瓶颈领域。开行新疆分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的指导思想,密切关注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累计贷款147亿元支持自治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发展;贷款16.4亿元支持全疆281家中小企业;贷款3.91亿元支持乌鲁木齐市黑甲山、青峰路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及经济适用房建设;同时积极支持新能源、节能减排、环保类项目,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和青年创业小额贷款。
三是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国际合作。认真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2006年实现了外汇贷款“零”的突破。截至2009年,累计发放外汇贷款24.9亿美元,余额19.15亿美元。提高了新疆中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中亚地区资源开发的能力,深化了我国与中亚国家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支持了国家外交战略的实施。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措施
坚持规划先行,深化开发性金融合作。要全面参与新疆“十二五”规划工作,结合当前新疆政治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策划大战略、谋划大规划、构造大项目。与自治区发改委等部门共同推动对新疆长期和全局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力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新疆天山北坡区域综合发展规划》、《新疆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新疆煤炭开发、煤电、煤化工“十二五”发展规划》、《新疆沿边向西开放“十二五”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规划,谋求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和国家政策倾斜支持。
继续以基础设施为重点,支持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新疆处于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开发性金融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等瓶颈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水利、公路、电力、铁路、民航、农业等基础领域的开发前期工作,做好已开工项目贷款发放的统筹安排,通过融资推动为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按照区域经济梯度、点轴、网络开发的有效模式,优先支持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南坡产业带建设,支持乌昌一体化进程、准噶尔循环经济区试点,以及铁路、公路沿线区域的开发建设。
围绕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支持在产业链中居于关键地位的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以煤炭、化工、农业产业化、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支持新疆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统筹提供中长期投融资服务,促进产业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支持央企在疆项目建设,以及一批新疆本地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按照专业分工和综合布局优化相结合的原则,支持产业基地建设,发挥产业聚集的规模化效应。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煤电、煤化工基地为重点,支持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探索股权投资等投行业务对产业项目的支持模式,支持新疆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开展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
以“民生富民”领域为重点,推进基层金融业务。对 “三农”、县域经济、中小企业、文教卫生,以及南疆四地州扶贫开发等领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抓住重点、关注热点、突出特点,积极帮助政府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进
以政府合作为基础、以风险分担和补偿为保障的运行机制建设,从民生富民领域入手启动内需,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针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效果的“三高”农业、节水灌溉、反季节蔬菜、瓜果、食用菌,以及设施农业等领域,采取特殊措施和信贷倾斜政策,予以大力扶持。
以支持推进城市化进程为基础,培育新疆经济“增长极”。城市化是新疆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开发性金融要进一步推动乌鲁木齐及各地州、县的融资平台建设,帮助平台建立完善的财务约束和运行机制,与地方政府共同谋划充实融资平台实力的途径,提升平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能力。认真研究新疆城市化发展战略和城市布局体系,加快支持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涵盖昌吉、阜康、吐鲁番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发挥特大城市集聚效应。有选择地支持一批有大城市依托、有商贸优势特色的小城镇,特别是兵团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兵团的特殊优势,支持兵团加快发展。同时结合自治区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的凝聚性,支持城市产业发展,以产业促进城市化。
第五篇:解放思想与事实求是的历史贡献
一、解放思想与事实求是的辩证关系
1实事求是内在包含解放思想的要求。实事求是与主观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路线,不从主观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延安整风运动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又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运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实际上也是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邓小平当时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就是解放思想的宣言书。他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2、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去讲解放思想,只能是主观主义的胡思乱想。解放思想,只能科学地理解为一切从实 际出发,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各方面工作创新。
二、历史定位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邓小平正是依据实事求是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确立的。但是毛泽东在晚年背离了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社会主义遭受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严重的挫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旗帜鲜明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可以说,离开了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的出现,也就不可能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和阶段来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究竟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来看,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绝不可能冲破传统体制和陈旧关念的束缚,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会认识到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通过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完成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使命;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一国两制”构想,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结出的丰硕果实。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逐渐形成和构筑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整套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个理论的强大生命力所在。
三、历史贡献
(一)、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强调,对毛泽东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这些论述,充分表明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原则精神。他强调,(1)必须肯定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2)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一生中正确的部分,它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他强调,对于毛泽东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恰如其分,要有分析。他还强调,对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原因要具体分析,不能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⑶总之,邓小平告诫全党,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荣形象,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所在,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而且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所在。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个人品质。
(二)、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毛泽东对此早有察觉,并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做出巨大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重新提出并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指出,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他强调:“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他明确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概念,这是社会主义观念上的一个带动全局的重大突破。2、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和群众路线,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勇于开拓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怎样才能走出这样一条道路?邓小平告诉我们: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尊重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统一思想,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3、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破除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邓小平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谈话,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和路线,牢固树立“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它作为根本判断标准,我们就可以大大地解放思想:一切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都应当大胆采用;而一切违背这个标准的东西,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正确”、多么“革命”,都应当大胆加以革除。要以此为标准,解 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开拓前进。
四、启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它对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起到指导性作用,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不仅如此,我认为不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集体、个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也许有人会觉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属于国家方针政策,哲学理论一类的大问题,跟我们学生关系不大。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在以下的篇幅中,我将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1、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为依据。解放思想要以客观实践的发展为依据,用实践来检验已有结论的对错,用实践来衡量过去的法规制度是否有效,用实践来对照我们的主观世界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最重要、最精炼的是“实事求是”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集中体现了思想认识与实践发展之间的一致性。实践证明,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够很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反过来,强调解放思想,也必须以实事求是为依据,不然就难以达到既定的目的。
2、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在解放思想过程中,总是不断遇到错误思想的干扰。排除干扰,就要努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使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能够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因此,党中央在领导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在解放思想过程中团结最大多数同志,包括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并最终达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3、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思想不停滞、不僵化,与时俱进,只有实现了认识的进步,才算达到了解放思想的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光辉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解放思想要以与时俱进为使命,就是不仅要破旧,更要立新,只有出新才能彰显解放思想的伟大意义和历史作用。
4、解放思想必须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解放思想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不把本本和别人的经验当做教条,也不把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做法当做桎梏,一切由实践作结论,一切“拿事实来说话”。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认识和发展真理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衡量是非得失的标准。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收丰富的养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正生命力之所在。
今天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机会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许多新事物需要我们去认识,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去处理,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勇于创新,以新的思想解放促进新的发展,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参考文献:
1.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118页。
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5~803页。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0~153页。
5.邓小平:《解放思想,独立思考》,《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60~2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