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定华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关键在教师一体化
王定华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关键在教师一体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举措。2016年7月《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再次做出部署。“十三五”期间,各地各部门都要按照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落实力度,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师队伍间的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统一编制标准和岗位结构比例,推进城乡教师资源一体化配置。一是落实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针对城镇学校大量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情况,动态调整编制,针对村小、教学点学生规模小、生源分散等特点,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着力解决城镇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二是会同相关部门研究确定县域统一的岗位结构比例,增加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数量,逐步实现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总体平衡。三是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机制,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一体化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努力破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
推进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协同发展。一是推动地方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交流轮岗,补充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改善乡村教育质量。二是明确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三是国家层面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尽快破解制度瓶颈,为教师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协同发展。
实行职称待遇倾斜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一是推动各地切实做好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落实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的有关政策,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即评即聘,积极引导城镇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二是健全长效联动机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同步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依法保障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三是推动各地在收入分配中向乡村教师倾斜,全面落实并完善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使乡村教师实际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不断增强乡村教师的岗位吸引力。四是建立专门面向乡村教师的荣誉制度,由国家、省、县分别对乡村学校从教30年、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或给予鼓励,好事办好,让广大乡村教师有更多获得感。五是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扩大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模,使更多乡村教师受益。
改革补充和培养培训方式,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一是依据省级统筹、统一选拔原则,按照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完善教师招聘办法。扩大“特岗计划”覆盖面,使其成为中西部乡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二是改革教师教育,加强师范生本土化培养,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或全科教师,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三是不断改进教师培训,增强教师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促进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扎根基层、教书育人、默默奉献。四是增强教师基本功,普遍提高“三字一话”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作者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第二篇:如何实现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
如何实现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
“十一五”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城乡道路基础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宏伟目标。基本具备了村村通客车的道路条件,在省、市、县
如何推进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启示
近年来,我市把建设农村交通运输网,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内容,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摸索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如何推进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建设笔者浅显地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是借势利导 理顺体制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增强道路客运竞争力,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营运组织、营运结构、营运方式、营运行为的战略性调整。首先我们必须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理顺机制。高台县安信运输公司在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改造过程中,不搞“一刀切”,严格按照省运管局和市运管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既保证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又努力兼顾各方利益,减少推进中的阻力和矛盾。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二种形式:一是整合社会闲散车辆,进行集约化公司化运营。在整
合过程中由高台县安信运输公司公交分公司收购社会车辆8辆,进行资源整合实行资产重组,统一经营。二是以县城为中心高台县安信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城区20公里以内的宣化、五坝、南华、火车站和骆驼城等部分短途客运班线改造为公交班线,加大发车密度,进行循环滚动发车,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目前,我市共有公交线路21条,公交车辆155辆。除甘州区,高台县已成功进行公交化改造,开通了城乡公交车,其它县区均在探索阶段。笔者认为全市运输企业应该抓住农村公路网络村村通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实现公交下乡,农村班车进城的目标。二是实地调查 因地制宜发展城乡公交
面对农村客运市场散、小、弱、乱的现状,我们应该深入实地调查,因地制宜,发展城乡公交。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客源相对流向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以及具有开发潜力的城镇,这样便为城乡公交一体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城乡公交客运的特点是便捷、直达,要改变“舍近求远”的运营布局,发挥全程运输的优势,确定合理的远距离行程,积极发展中短途客运。中短途客运虽然运距不长,运价低,但是客源密集,营运实载率高,客运经营业户可获得较大的利
益空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安信运输公司在发展城乡公交中,本着多带通村庄、多覆盖人口、多带通旅游景点,方便群众就近乘车的原则,制定了以原有的客运线路辐射乡村循环客运线,大村直通客运线,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集点,中心村辐射周边村的客运网规划。根据线路和道路情况,在还未通柏油路的宣化镇寨子村,站北村,巷道乡元丰村、元新村、元号村、南华镇小海子等村开通了公交车。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和系统完整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城乡招商引资硬环境,方便了群众出行,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工程,并向深层次拓展服务和延伸,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路修到村里头,客车通到家门口,乘车方便了,群众满意了。
三是加快客运网络建设 规范运行
根据交通部和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应该借鉴外地短途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行规划或实施方案>,以便操作运行。日前,我市甘州区昌运公司,高台县安信公司已完善了农村客运网络,改造了现有农线,在周边20公里以内形成公交运营辐射。基本达到了以“三化”(经营主体公司化、经营方式公交化、经营行为规范化)、“五定”(定线、定班、定站、定票价、定经营期限)、“五统一”(统一管理主体、统一营运车型、统一营运标识和编号、统一调度排班、统一服务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改造目标。
为了确保城乡公交高质量的运行和服务,应该选择科学的运行规则和服务方式。首先应该把住司乘人员的上岗关。客运从业人员素质差参不齐,严重影响着服务质量。我们不仅坚决禁止未经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上岗,还在运营中出现服务质量事故给予惩戒和黄牌也不准上线路营运。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把好运力投放“关口”,加快运力结构的调整。从严控制普通客运车型进入市场,尽快淘汰破旧车辆,投放适应公交的车辆,要实施政策引导,鼓励客运经营业户上档次,上水平,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要求,提高道路客运的安全性。三是规定严格的发车,行车时间,全程限时到达,并健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目前,有些企业运行中实行的指纹监点器在路途中监点,提高了科学化管理的程度,减少了人为因素。这些措施的应用既优化了运力结构,又方便了城乡居民乘车。在服务中欺客、甩客、压班压点等不规范经营行为逐
步减少,三轮摩托车,出租“黑车”抢客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四是提升服务理念 创建城乡公交品牌
城乡公交一体化在开放竞争中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道路客运经营业户只要不断自我规范,自我调整,就能够不断提高竞争,在旅客运输业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得到更大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规范的公交化模式运营一段时间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的客运服务品牌也就随之产生。目前,统一的车型及颜色,统一的服装及票价,规范的服务用语等都在逐步被群众所认识,所接受,所传送。
为了让乘客满意,充分发挥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优势,我们还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服务。一是继续开展以“三优三化”、诚实守信为内容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服务规范、服务秩序、文明用语,提倡做到“迎乘、随乘、送乘”全程服务,提倡“七报二宣”及开车前一分钟宣传。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如打造车厢文化,让班线经营者细心经营车厢,使乘客走进公交车,感受到公交服务工作的温馨。设立老人、孕妇、军人专座,张贴了温馨卡通提示画和换乘车次发车时刻表,方便乘客转乘。三是实行城乡公交月票优惠卡,以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给广大农民兄弟直
接带来公交化改造的便利和实惠。同时,在服务上,对乘务员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包括讲普通话、微笑服务、礼貌待客等。让城乡公交服务真正树起一块叫得响的品牌。
第三篇:《乐清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实现城乡一体化》
乐清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实现城乡一体化
【摘要】面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和地方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状况,人类对城市发展与建设模式进行了反思,做出了重新选择,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想。
乐清的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诚如吴良镛院士所说:园林在当代已不仅仅是传统上的公园概念,在区域高度整合化的今天,它应走向宏观尺度,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人类生态学领域拓展。
在城市建设上,乐清也提出大生态、大园林、大环境,但大字的真正含义尚未充分体现。在城市园林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中,较为缺少系统的生态学原理的贯穿,绿地建设显得零星破碎。生态园林的建设,不能再动辄建造了几座公园、绿化了几条路,而要进行大尺度的生态区域建设,注重区域整体性。因此,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生态城市 城乡一体化 绿地系统结构
园林建设
第一章、绪论
城市是人类集聚生活的重要场所,伴随着人类对城市与自然隔膜的不满,对接近自然、亲近自然的探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思想经历了由自发一失落一觉醒一自觉几个阶段,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顺从适应一征服破坏一保护利用一和谐共处的历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生态危机日益凸显。
国家建设部从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在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做为实现生态城市理想的阶段性目标,是完全正确的,可操作性也是极强的。但是由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目前仅有评估标准做为指导,且有的标准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还值得商榷,对生态园林城市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感性,导致创建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贯彻生态思想,甚至出现伪生态问题。
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环境,唯一出路是将城市与郊区做为统一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城市生态与农村生态之间发生频繁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城乡绿地成为一个开放的整体体系。乐清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过度重视工业化生产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因此城乡融合为统一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观念较为淡薄,对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及将乡村景观纳入城市生态系统等均做得很不够。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不可孤立地做市区的生态建设,也不可城、乡各建各的,而要把市区、郊区及乡村做为一个区域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注重其生态效益的综合发挥。
第二章、本论
一、调整绿地系统结构,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
首先,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滞后于城市规模的发展。近年由于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乐清市每年绿地面积有很大增长,但在新区开发建设中,要强化生态意识,坚持园林绿化优先原则,更加严格地执行绿化面积达到总用地面积的40%标准,真正做到开发一片,绿化一片。
其次,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①尚未形成。乐清城市绿地以市区公园和自然山体绿地为主体,城区内部绿地较为缺乏。绿地分布不均,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02平方米,柳市镇人均还不足4平方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绿带、蓝带建设步伐不大,如道路绿化,虽也建成像旭阳路、宁康路、104国道等道路绿化带,但道路绿化精品少,甚至被人们引以为傲的中心大道也得让位于城市交通的需要而将绿化带加以大幅压缩。河流生态廊道除了少数滨河景观道外,像乐清乐琯运河等生态廊道均需完善。
有鉴于此,乐清市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对不合理的绿地结构与布局需尽快调整,以使每一块绿地都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保持自然过程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动态绿色系统,发挥其综合效益。应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奠定良好的绿化基础,改善城市大环境。点线面结合,以公园、游园、小区绿化等专属绿地为点,以道路为线、以城市为面,建立城市绿化体系。
二、深化城市园林管理体制,加大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步伐
多年来,乐清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其向着社会化、市场化发展。
首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市场框架已形成,但不健全,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为此,要进一步调整园林绿化管理机构的职能,理顺管理渠道。把主要精力用于绿化规划的制订与实施上,绿化市场的监控与引导上,绿化法规的实施上以及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上。在管理范围上要由侧重于对行政序列内的单位管理,转向对社会绿地、树木的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逐步建立如市场管理、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管理等中介组织。
其次,在改革逐步深入的形势下,各种经济成分的园林企业大量涌现,园林市场丰富多彩但不够规范。面对多样化的园林市场,乐清市园林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尚需加大力度。为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规划和计划来引导园林市场的有序运行;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园林市场经营行为;同时,建立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加强行业的自律性。
再次,园林绿地建设和养护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有待拓宽。市每平方米绿地的养护经费大多不足4元。近年来采取的租地绿化及社会认建、认养等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但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园林绿化资金不足的问题。依照 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城市公园绿地的创建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之一,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政府支持多渠道筹集城市绿化建设资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园林绿化筹资机制,积极拓宽资金来源。
成都的易园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易园是一座新型的民营园林,由私营企业投资建成,突破了我国公园过去由政府包揽、单一投资管理的格局,经营管理上通过项目工程和高档优质的服务来赢利。
三、提高城市园林方面的科研能力,增加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乐清的城市园林建设由于缺少系统理论的指导,城市园林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不够强,系统性、前瞻性、远景性不足,斤斤计较于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指标建设,对城市园林建设中突出自身特点等自主创新缺乏较为准确的把脉。其实,文明城市创建也好,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也好,都只是为促进城市园林建设而采取的措施,一个城市的园林建设不可仅仅局限于此,而要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有更系统、更深入、更长远的思考与追求。
乐清市园林绿化科学技术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植物新优品种引进推广、绿地植物群落配置等技术落后于绿化建设的要求。如有些地方盲目栽植的热带植物,因耐寒性差,基本上被冻坏;在环城西路栽植棕榈,没有树荫绿量、且长势不好。为此,要加强技术研究,努力提高乐清城市园林绿化的技术含金量,切实促进其科学发展。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才不足的矛盾逐步突出,尤其是管理人才缺乏、养护技术人员水平不高。技术管理人才缺少,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为此,除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外,加强园林从业人员职业培训也很重要。
四、加强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城市园林绿化,要建设与管理并重,尤其是园林绿地,它是以有生命的植物为主体构成的,绿地建设的完工只是意味着建设阶段的结束,又恰是养护管理的开始。从一定意义上说,养护管理工作更细致、更持久、更重要。
(一)强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绿。制度、法规是实施园林管理的依据与保障,乐清市贯彻认真执行国务院和国家建设部的相关园林绿化规定,逐步完善了园林绿化设计、绿化施工、绿化养护、工程验收、质量等级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园林绿化管理趋于规范化。
(二)以创建促管理,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通过创建省园林式单位、市花园单位、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提高了市民的园林环境意识,大大促进了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乐清市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还是粗放式的,尚未实施分级养护,也存在失管现象,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如:免费向市民开放的东塔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由于管理不力,却成了宠物、花鸟、音像制品、食品的大卖场,虽经多次整治,仍未能解决问题。已建成的绿地管理也让人堪忧,侵占、破坏绿地现象严重,绿地内车辆随意停放,植物上挂置各类衣物,乱倒乱堆垃圾等。
由此可见乐清的城市园林绿化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第一,转变观念,适应园林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第二,提高政策水平,加强依法治绿,制订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以立法的形式进行落实,并依法进行检查,根据养护情况分别给予奖励和处罚。
第三,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园林绿化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可外行做领导。
第四,提高引导、指导园林绿化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管理渠道,消除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盲区。
第五,积极引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革新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五、广开思路,拓宽渠道,重视立体绿化、特色绿化.(一)思想先行,规划先导。
城市园林建设的合理与否,首先取决于规划水平的高低。注重城市园林规划,将之做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规划要有适当的超前意识,又不可标准太高,而要立足于实际。城市园林规划还要有发展的眼光,规划时要对城区的人口变化、经济发展进程做出科学的预测,以便适时调整。规划中还应重视和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1)园林绿化应由简单的配置向高层次的艺术设计转变。(2)见缝插针式的绿化模式应向整体,有序的系统组织转变。
(3)应由平面的绿化向立体的、空间的综合绿化转变。
(4)应由过去绿化与历史人文景观的分离向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转变。
(二)社会绿化,重点推进。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城市建设、改造和一切建设项目都要配套进行一定面积比例的绿地建设,并严格规定规划范围内的绿化用地要严加控制不容侵占,为城市绿化用地提供了保障。多年来,乐清市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把社会绿化与重点园林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既做到了园林绿化的普及化,又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园林精品工程,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了建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积极推进单位、社区绿化。乐清市以创建省园林式单位、市花园单位为抓手,大力开展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及居住区等社会单位环境绿化。新建住宅小区十分注重园林绿化,保证绿地率达到40%,先后建成了一批园林式小区。同时,对一些老旧住宅小区进行综合整治,建设一批社区游园和小型绿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将园林绿化同步规划、优先安排,做到开发一片绿化 一片,且严格执行绿化面积达到总用地面积的40%以上的硬性标准。乐清的城市园林建设与拆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园林绿地很大一部分是拆出来的。一是拆除老城区的危旧房屋,建成街头游园;二是拆墙透绿,园林绿化成果共享;三是拆违章建筑,进行绿化,实施了拆违建绿的无缝对接。
在普及社会绿化的同时,乐清市以重点园林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一是建设滨河生态廊道,如中塘河等绿廊建设;二是公园建设,新建了中心公园,并已规划每个乡镇(街道)都要建设一个以上公园;三是广场建设,相继建成晨沐广场、市府广场等;四是道路交通网络绿化,如104国道、宁康路等道路绿化借鉴杭州钱江新城一些主干道行道树建设的经验来改造;五是水系综合治理,乐成街道率先完成乐琯运河“两拆两绿”拆违任务。“我们想把乐琯运河丹霞桥到双雁桥这一带打造成绿化示范点。”乐成街道的相关人员说,目前绿化设计方案已经完成,等水利方案通过就可以开始护岸工程,再因地制宜进行绿化。
(三)拓宽绿化领地,增加绿量和绿视率。
城市园林绿化用地毕竟十分有限,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和铺装路面几乎占整个城市用地的2/3以上,用于园林绿化的土地数量就更加紧张,因此,我们必须拓宽绿化领地,增加绿量和绿视率②,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形象。
诸如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窗台绿化、檐口绿化、高架道路悬挂绿化、生态停车场等都是有效的途径。
乐清市在破墙透绿等方面也做了些尝试,但是做得还远远不够。以后在城区尽力扩大绿地面积之外,必须拓宽思路,想方设法,大力发展立体绿化、空中绿化等特色绿化,来有效缓解绿化面积增长与用地紧张的矛盾,提高生态效应,美化城市形象。
不少城市也在探索开发生态经济型的园林绿化。如天津的城市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将市区内的空地转变为果园、花圃、苗圃等生产性绿地,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在挖掘园林绿化的经济潜能,使开发园林绿化形成良性循环并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租地绿化是一条加快城市园林绿化的新途径,2011年乐清市在全市开展了租地绿化。根据乐清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郊结合部通过租赁农民承包的集体土地进行植树绿化,并已向全市推广。市政府委托市市政园林局与镇(街道)、镇(街道)与村、村与农户层层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租期30年。租地绿化土地 性质不变,使用权归国家所有,既有效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又避免了征地绿化所需一次性支付巨额资金,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很好地控制了沿路、沿河两侧的违法建设,保护了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章、结论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 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乐清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提倡城乡一体化,加快编制《乐清市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城郊绿化,这既是城市园林绿化新的增长点,更是将乡村景观引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一体化③生态系统的必要途径。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把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与调整城乡经济布局和用地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为此,可通过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经济林、苗圃基地等途径,既直接增加绿量,又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注释:
注①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系统。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色和蓝色空间,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以及自然的植被、水体、河湖、湿地。
注②指人们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它强调立体的视觉效果,代表城市绿化的更高水准。
注③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敏.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J].建筑学报,1996,(2).[2]王立军.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五个误区,城市开发[J].1997,(11).[3]宋启林.论我国旧城改造与新征地建设的技术经济比较[J].城市研究,1996,(6).致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受到了陈碎东老师的悉心指导,深表感激。乐清电大的学习氛围很好,同学们能够互相帮助,也让我受益匪浅,值此论文提交之际,一并致谢。
第四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乌伊岭区第一小学义务教育一体化
调研报告
乌伊岭区第一小学位于中心地带南侧的幸福社区,校园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在校生439人,教职工103人。学校教师编制数97人,学校现有教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学生439人,师生比1:5,近几年,教育局陆续为我校补充了三名教师,2013年分配1人;2016年分配1人;2017年分配1人。
2013以来,区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完成了与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的新建和危房改造任务,完善了专用教室,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了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学,我区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学校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中小学各有教学楼一座,个教室配备齐全,设有乒乓球室、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践教室、两个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体育教室、计算机教室、电钢琴教室、图书教室、合唱教室、档案室等功能室。学校共有图书12700册,生均比1:28;办公教学电脑146台。均达到普九要求;电子白板教学设备20套,班班实现微机联网,确保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我校现有14个教学班,没有超大班额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对照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见》通知的具体
第五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自查报告范文
古城子学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自查报告
古城子学校坐落在大辽河西岸,学校占地面积235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787平方米,操场面积1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学校教师编制数147人,学校现有教师166人,其中中学61人,小学105人。学生897人,中学学生数257人,师生比1:4,小学学生数640人,师生比1:6。近几年,教育局陆续为我校分配特岗教师33人,2010年分配2人;2011年分配3人;2012年分配4人;2014年分配12人;2015年分配2人;2016年分配10人。教师学历完全达标率,本科91人,专科65人,中专10人。
2017年我校公用经费收入总额为:101.39万元。其中中学公用经费:36.81万元,学生数320人,生均1150元;小学公用经费64.57万元,学生数780人,生均827元。我校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厉行节约,保障及时的原则,管好并用好学校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教师工资收入总额为1276.35万元,其中基本工资为563.61万元,奖励工资为651.04万元,社会保障缴费为44.94万元,教师月收入人均6685元(其中含乡村教师津贴补助200元),基本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
农村学校“两免一补”政策(其中减免学生作业本费,中学30元/生,小学20元/生)。我校2016-2017学中学27人,小学21人,共计1230元。2017-2018学,中学37人,小学82人,共计2750元。减轻了贫困学生的课本负担。
学校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中小学部各有教学楼一座,有少年宫、师生食堂、水冲厕所。室外有风雨草坪操场和塑胶跑道、足篮排球场,体育器材齐全。室内设有乒乓球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地理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综合实践教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室。学校共有图书51000册,生均比1:57;办公教学电脑370台,微机生机比4:1,达到高普九要求;电子白板教学设备35套,班班实现微机联网,确保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极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县政府为中小学幼儿园安装空调88台。
组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工作以来,我校与市三中、盘锦弘毅学校、盘山县实验小学、双台子区实验小学结成帮扶对子,每年该校的先进教师定期为我校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我校组织优秀教师到弘毅学校学习,促进了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县教育育局定期组织县区内各校教师、领导异校交流,我校已有8人次实现异校交流。
我校现有28个教学班,初中8个教学班,小学20个教学班,班级人数最多42人,最少27人,没有超大班额情况。所有教师都是通过盘山县教育局核定编制,并根据设定岗位晋升职称,评聘岗位。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对照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见》通知的具体要求,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每名教师、领导撰写学习《关于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见》的心得体会,保证我校的办学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要求。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建立责任制,落实奖惩。层层签订责任状,领导、班主作、科任老师包班制,把防止学生流失工作纳入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工作考核,实行控辍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并与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挂钩,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与家长联手杜绝学生辍学现象。建立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采取转入转出动态管理,做到转学学生学籍随时办理,实现了随迁子女和本地户籍学生混合编班和统一管理。
留守儿童小学部32名,初中部29名,均为父母外出打工或一方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单方父母监护;特困生小学部25名,初中部12名,贫困原因有父母重病或单亲;残疾少年小学1名,初中2名,均为肢体残疾。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