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老师年龄结构失衡
农村老师年龄结构失衡:老人教小学年轻人教高中
爷爷奶奶教小学 哥哥姐姐教高中
7日下午2时30分,教育界的政协委员拿出自己的提案,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讨论交流。记者统计,近30名委员提交的提案或交流的话题中,有一半多涉及农村教育。城乡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农村教师待遇问题、人员流失问题等被重点关注。
农村教师工资太低了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就是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的形象写照。”武城县教育局的吴广峰委员说,他曾在调研中发现,在农村45岁以上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原民办转正教师,知识结构陈旧,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很多学校让教师‘中途改行’或兼课,难以满足当前素质教育开全课程的要求。”
“我的学生经常抱怨,农村的条件很艰苦,很多理论知识无法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有电脑无网线,有电视无信号。”平原师范学校的邱兰英委员告诉记者,她是围绕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做的提案。她作为师范学校的老师已有近30年,自己的很多学生加入到了农村教师的行列,但是她所得到的反馈令她深有感触,农村教师工资太低,有的甚至无法保障正常生活。
县城附小一个班八九十人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非常严重,那就是城乡教育资源差异的问题,县城中小学很多都覆盖了多媒体,而城镇或村里的学校虽有电脑,但是无法利用。”吴广峰说,如果不改善,这样会导致农村更弱城市更强。禹城齐鲁中学的韦建辉委员说,光说城乡差别可能有些空洞,举一个例子,有的农村小学因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一个班仅有十几人,而县城附小的一个班级竟达到八九十人。
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的赵强委员认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优秀农村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城市学校,使得本来就处于劣势的农村中小学校更是雪上加霜,农村优秀教师的缺失加重了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学校使得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农村教育管理者怨声载道。
政策应向农村倾斜
吴广峰委员建议,应完善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明确城镇学校教师评聘高一级职称时,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实施偏远农村教师校车工程,加大农村教师工作环境方面的投入,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出台农村教师回城、子女入学等一系列福利政策,为教师在农村任教解决后顾之忧。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津贴改革试点,完善农村教师荣誉激励机制,在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安排一定的比例在农村一线教师中推选。
“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办学条件均衡。还应组织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流动,实行城镇教师到乡村支教和乡村教师进城的年度小轮岗制度。”赵强委员说。
第二篇: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的思考与探索
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离不开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村党员队伍。近年来,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市场经济影响,以及发展党员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党员队伍注入的新鲜血液不足,老龄化现象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一、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老党员比例偏高,影响到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胶南市31268名建制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3484人,仅占11.1%;而55岁以上的16297人,占总数的52.1%,超过一半。他们多数身体状况差,精力有限,虽然一些老党员党性原则较强,但思想观念有些落后,无法在村民中发挥带头作用,有的甚至属于党组织帮扶对象,完全丧失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二是村干部后继乏人,面临着选人用人难的问题。当前,部分村庄按照政治文化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和致富带富能力强、增加村集体收入能力强的“双高双强”标准选配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面临困难,符合标准的优秀青年人选更是“凤毛麟角”,有时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一下。如有一个村,全村只有14名党员,人人都当过村党支部书记,没有一
1个能当好,但又互不买帐,村里工作始终搞不上去。三是青年党员发展数量相对较少,落后于党员老化速度。胶南市2007年发展农牧渔民党员288名,其中35岁以下的132名,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0.4%,对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作用有限。而一些农村党组织仍然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致使许多优秀的农村青年感到入党无望,发展年轻党员陷于“青黄不接”的困难境地。
二、原因分析
导致以上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有些村党组织片面地认为只要抓好中心工作,把经济发展好就可以了,主观上忽视了发展党员工作。有的个别村党支部书记搀杂着一些地域、宗族和裙带意识,优亲厚友,搞“近亲繁殖”,造成农村党员“家族化”,影响了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的积极性。甚至个别村党支部书记怕“培养了苗子,挤掉了位子”,害怕发展党员,不发展党员。二是入党积极分子偏少。近年来,农民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对入党的追求有所减低,具有入党动机的青年农民相对减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确定发展对象的选择余地较小,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难度。目前胶南市入党积极分子5885名,其中农牧渔民2782名,仅占47.3%,而全市农村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80%。三是农民
外出流动增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农村人口外出流动呈上升趋势。2007年胶南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1.9万人,他们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外出务工或经商,缺少与家乡党组织的交流与沟通,在培养上带来了断层和空缺。
三、解决措施
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必须加大发展农村青年党员的力度,并注重多渠道解决问题。
一是把住“入口”,侧重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在制定发展党员规划时,要结合实际做到“发展方向向农村倾斜,培养重点向青年倾斜”,增加农村发展党员数量,对农村优秀青年进行重点培养,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的不得少于80%。要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研究细化农村发展党员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入党积极分子“两推”制度、集中培训制度、票决制度、公示制度、预审制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发展党员六项制度,防止农村党员“家族化”,保护好农村青年的入党积极性。
二是实施“互动”,城乡一体培养外出务工和经商农民入党。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间的联系互动,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一方面由镇村党组织对优秀
青年实施跟踪培养,定期安排人员前往外出务工农民相对集中的地方党组织走访、座谈,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工作、生活以及遵纪守法情况;利用传统节日外出务工农民返乡探亲的时机,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集中学习,交流思想,教育引导,促其快速成熟。另一方面依托城市社区和企业党组织,对外出务工和经商的农村优秀青年农民,进行异地培养、委托培养,帮助村级党组织发展德才兼备的青年农民入党,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的问题。
三是吸收“外援”,多种途径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其他途径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比如积极吸收“外援”,充分发挥退伍军人和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对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作用。退伍军人和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在政治素质、年龄和学历上更具优势。近三年来,转入胶南市村级党组织的党员中,有退伍军人党员534名,大中专毕业生党员192名,占到农村新增加党员的三分之一,对于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篇:见证失衡读后感
见证失衡读后感
读了见证失衡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的双顺差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见证失衡》副标题“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正是国内外社会各界对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关注焦点的转移的三部曲。首先,出口导向的增长策略导致了1991年以来的“双顺差”为特征的中国国际收支局面,这是随后诸多故事的主要源头。其次,作为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政策辅助,压低人民币汇率成为1998年以后汇率政策主要思路,同时也催生了各国敦促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其三,持续双顺差形成了巨额外汇储备,除了外储保值增值的大麻烦以外,因外储过大产生的冲销、热钱涌动、资产泡沫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宏观调控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
文章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做出了总结,第一个原因是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第二个原因是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第三个原因是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第四个原因是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第五个原因是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
文章给出了如何解决这种双顺差的问题的方法,我想主要是进行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要加快步伐调整出口导向战略。二是要扩大内需,化解国内储蓄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消费不足,储蓄过度,所以化解的方法就是降低储蓄、促进内需。三是要加强国际间政策协调。我国的贸易失衡不仅源于自身结构性失衡,也部分地源于主要贸易伙伴的结构性问题。只有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贸易失衡问题。
对于让人民币升值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我想我们不应恐惧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国日益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还可以消除国内储蓄与投资占GDP比重过高的不正常现象。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民币币值的低估,而是主要因为内部消费不足,储蓄过度,所以化解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储蓄、促进内需。还有就是加快调整出口导向的战略,消除中国经济过于依赖外需,过度依赖外资的问题。
文章对于美元陷阱进行了深刻的论述,2007年8 月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逐步深化,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越来越成为值得我们严重关切的问题。美元长期来看,是有贬值的趋势的,这样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就有长期缩水的趋势。如果继续持有,甚至进一步增加持有美国国债,中国将冒巨额资本损失的危险;如果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中国马上就会遭受资本损失。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就是美元陷阱的直接反映。我想当务之急是避免进一步落入美元陷阱,其次是尽量减少已有外汇存量可能发生的损失。文章给出的办法是发行人民币债券,发行熊猫债券不仅可以减少中国增持美国国债风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而且可以缓和其他国家的流动性短缺,促进全球金融的稳定。
第四篇:农村师资向城镇流动 教育资源日益失衡
农村师资向城镇流动 教育资源日益失衡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巨大进步。据介绍,2012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462余万人,他们工作在53万所学校,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还有不少难题:城乡差距比较大、农村教师留不住;作为破解校际失衡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流动制度执行起来有困难;校舍、办公设备等硬件补充起来相对容易,但师资的培养却跟不上……请关注教师生存状况、直面教育待解难题。首篇关注农村师资流失现象。——开栏语 乡镇及以下农村中小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增幅低于县城41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底,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2006年减少了25.19%;有4个县的13个农村教学点分别只有1名教师,负责教授一到三年级学生的全部课程……这些数据,是山东省审计厅在日前举行的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会议上透露的。其折射出的,是农村优质师资向城镇学校流动、教育资源日益失衡的严峻现实。
不仅如此,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更多问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重道远。承载着农村儿童成长希望的农村教师队伍,怎样才能稳定下来?为此,记者近日走访了山东省惠民县的部分农村学校。年纪大 惠民县一半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超过40岁 今年56岁的崔连民,是惠民县姜楼镇崔寨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从1977年拿起教鞭,他经历了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的身份转换,也见证了合校并点的进程,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6年。“现在还带着一个60人的班,既教语文课又当班主任,跟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差不多。”崔连民坦言,自己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么大年纪,一是知识层次达不到,二是也有点耳聋眼花了,影响教学质量。”
不过,像崔连民这样的老教师,目前在崔寨小学仍然是绝对“主力”。全校总共26名教职工,平均年龄达到了46岁,40岁以下的仅有3人。类似情况,在惠民县的农村小学极为普遍。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农村小学教师中男45岁、女40岁以上的有1254人;男35—45岁、女30—40岁有684人;男35岁、女30岁以下的有518人。也就是说,3个年龄段的比例为5∶3∶2,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孙武街道第二小学校长李申民此前在大孙小学当校长,当时全校最年轻的教师也已经35岁左右。“老教师的年龄一天天增加,但年轻教师的数量却不增;几乎年年都有退休的,但未必每年会有新来的。”李申民说。尽管如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却在不断加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各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包括英语、音体美在内的十几门课程。与此同时,代课教师已逐渐退出农村教育一线,客观上也给各学校的日常教学带来了一定压力。
“师资不足,尤其是专业师资缺乏,但课还得开,只能教师兼课或压缩课时。”姜楼镇教委副主任朱安星说。编制缺
因病离岗的老教师退不出去,导致在岗教师少却无法招录新人 今年,孙武街道报送了20多个农村中小学教师招录计划,但最终分配下来的人员仅有3人。其中,2名为初中教师,1名为小学教师。在姜楼镇,去年和今年分配来的3名教师全部为幼儿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增加1人。“政策受到财政制约,编制成了大麻烦,老教师退不出去,新人就进不来。”在采访中,很多受访者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按照政策,各学校的教师数量依照学生数量按比例核定。但现实问题是,一些教师因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等原因离岗,导致了在岗教师少却又无法招录新教师的尴尬。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编制上有80多人,但实际只有50多人在岗的现象。
李申民表示,由此带来的还有教师职称晋升上的问题。“以前农村小学教师想评小学高级职称,机会比城里教师少,一般要到45岁左右才能实现。现在名额卡到了每一个学校,机会的确是多了,但问题是即便达到了评定标准,也只能等老教师退休之后才能评聘。”
截至目前,惠民县还有235名待聘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高级63人,中级172人),小学中级未聘人员达到106人。按照新的岗位设置,全县各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聘任数基本达到各学段应聘最高比例数限额,仅有个别中小学校尚有较少部分中、高级教师缺额。
与此同时,农村优质师资还面临着种种诱惑。前些年,由于很多城市学校扩大规模,部分民办学校重金招揽,一些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向城市流动的问题严重。
“走的多是年轻教师,应该说每年都有吧,而且很多是因为生活不便。”朱安星粗略算了一下,今年姜楼镇就有3名教师离开。
“城里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肯定都比农村要好,配套设施、培训进修等很多细节上都没法比。”28岁的李宁2010年来到崔寨小学,平时没少跟在城里教学的同学、朋友交流。
前景黯
职称评定标准、职称晋升和工资分配等,没有向农村教师倾斜
就在不久前,39岁的信景华被调到高官小学担任校长。此前,她在城里的孙武街道中心小学担任教务主任。这也是今年孙武街道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为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对大多数人来说,能留在城里肯定不愿到农村,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条件的改善和政策的倾斜。”在信景华看来,至少要先解决偏远地区教师的班车问题。“再就是职称晋升,工作条件差可以忍受,但前景不明朗,积极性就上不去。”
山东省审计厅副厅长姜芳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会议上表示,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职称晋升和工资分配等方面,没有体现出对村小和教学点及条件艰苦地区教师的倾斜,从而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加剧了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的失衡,也助推了农村中小学校的过度、过快撤并。
目前,山东省教育厅、人社厅等4部门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将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实行城乡学校间教师定期轮岗支教。中小学教师评审高级教师职称和竞聘高级教师岗位,须在近5年内有在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年以上的经历。各市、县(市)区在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对农村学校适当倾斜。
针对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山东还将以县为单位,按不超过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5%的比例核定部分教师“机动编制”,用于补充农村急需的学科教师。
“城乡教育的均衡,首要的是实现城乡教师队伍的均衡。”专家认为,政策层面应当打破教师的城乡编制固化壁垒,实现教师由县域教育部门统一配置、统一待遇,让城乡教师资源在一个大系统内有序流动。
第五篇:农村老师新说
做了老师你就知道了,不是人干的生活!
尤其农村老师中的农村初中老师,简直不是人干的生活!小学,孩子小,很单纯,绝对听老师的,而且没有升学压力;高中虽然有升学压力,但毕竟孩子都快成大人了,而且能上高中的就已经把后半段的学生筛选下来了,留下的都是比较好的。只有初中,尤其农村初中,不管是呆的傻的横棒的都照单全收,比较好的都择校进了城,留在农村的大多中下等生。加上与小学比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很多学生跟不上,厌学情形非常严重。打不得、骂不得、恨不得,如果没有好的心态,真的要缩短寿命个。当然,老师号称专业技术人员,对外不好说什么,说内心话,做老师冤个。就是托公务员的福,沾公务员的光,收入相比工厂工人还说得过去。沾了学生的光,享受了寒暑假。不然的话,做老师真冤死了。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人,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建议不要当老师,尤其农村初中老师,实在没当头。我们是身在其中没有办法,能够有好的路子,何必往火坑里跳。没有办法只好当老师,要有个心理准备,这绝不是好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