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高生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的调研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14:2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职高生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的调研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职高生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的调研与思考》。

第一篇:农村职高生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的调研与思考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当前社会是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思潮冲击着中学生的思想。可以说一个商品经济正在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消费与就业心理,直接关系着职高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轨迹。

关于中学生消费心理的相关研究涉及面广,同时基本上以普通中学的城市中学生为研究主体,而对于农村职高生的研究相对而言不足,因此指导农村职高生的消费与就业心理方面显得针对性不强,对于与我校相类似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职高生来说,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在新时期,国家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相关政策的落实,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了许多与原先农民意识中不同的消费心理,这些影响,使得我们在校的农村职高生消费心理产生剧烈变化,从而引起消费行为的变化,最终影响了个人行为规范与行为意识的变化。另一方面,有大量的农村职高生的父母在外打工,唯有把一切对子女的爱用寄回的金钱来填补,容易形成了另一个畸形的消费心理。近年来学生中因不良消费行为而引发的事件明显增多,而同时,学生在品行方面变坏的开端几乎都与消费行为变化相关联,这一切都表明,消费心理的失衡已严重的侵害这一批学生的健康成长。

再者单纯对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是不切合职高生的实际情况,由于职高生的绝大多数在高中毕业后是直接就业的,因此把职高生的消费与就业心理放在同一个研究中进行研究,才能真正解决职高生存在的问题。

在近年来,政府有意识的搭台让大量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大量的信息冲击着本就不平静的农村,让这些农村职高生的就业心理千变万化,造就了一个不平衡的就业心理。近年来就业学生自我定位过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被就业单位退回[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有文章需求,请到xiexiebang.com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的学生、怕吃苦及各种因素从就业单位自己要求回家的学生,较往年增多。从中可以看出问题存在,而潜在的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则更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加上一个不太正常的消费心理,会使得农村职高生的教育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以农村职高生为研究对象,以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研究为切入口,不但能解决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偏差,同时使这一大批学生的学习意识、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等等都能得到改变,能对目前农村职校中的主流群体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也为造就成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

二、课题基础调查

对于职高生的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的分析,不可能总在表面的、感性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推论。为此笔者以03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可能波及到的学习观念、纪律观念、吃苦精神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内容设计与结果如下:

校内调查内容:学生学习及就业意向的调查

1、对学习有兴趣的全年级为69%,其中电脑文秘、机电、综合三个专业的学生较高,为71%;而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仅为65%左右。并且有12%的学生认为努力学好专业技术和就业后的工作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见扭转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目前急待解决的总题。

2、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满意的全年级为26%,其中电脑文秘和综合专业的学生满意率仅为18%。可见学生对现状也有改变的要求。并且82%的学生把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只有18%的学生把这原因归结于学校的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必要。

3、学生明白目前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的比例比较低,只有63%;其中仅有机电专业的达到81%,其他专业的学生表示明白的仅约为50%左右。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及上课方式值得商榷。

4、全年级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约为38%,综合专业为67%,其它专业约为30%左右。

5、学生中约有9%左右天真地认为就业后没有纪律的约束,而只有66%的学生认为就业单位的管理会比学校严格。并且在有84%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36%学生认为自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的情况下,却有70%以上期望工作后有1000——1500元的月工资,甚至于有25%期望工作后有1500元以上的月工资和68%的学生希望能从事省力的工作(如:管理、技术人员),而仅有32%的学生愿意从事生产线上的工作。从这点就不难理解就业学生就业后较多回流这一现象,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也迫在眉睫。

6、所幸的是有87%的学生认为工作后还会继续自学文化知识及技术,同时也有近9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努力克服困难。这又让我们看到学生后继发展的希望。

7、有93%的学生认为在处理与别人的矛盾时会利用合法手段化解(交流沟通、求助于领导和法律的帮助),也有近7%的学生认为要采用暴力手段解决冲突,其中又以机电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暴力手段解决冲突,所占比例为13%左右。所以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探讨。

8、对学校有何期望和建议?

①、加强纪律管理,使学校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②、丰富课外活动,多建一些活动场地,加强学生责任心教育。

p;

勉强

420.095238

足够

30.278912

不太够

0.086168

太够

50.03401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消费自我感受不满足的为318人,占总人数的69.7%而对比现实消费水平与期望消费水平两项指标。不难看出,除每周消费<20元的以外,从现实的21%下降为12%,其他各项相对平稳。这是本课题实验快一年时的调查,另外通过一年的时间,04级学生多少也明白,家中能提供的消费水平也尽可能的提供了,期望值没有大幅度上升。

但是在学生参与勤工俭学方面,只有10%同学回答参与(帮家中做事),而这些同学的年勤工俭学收入平均为600元。约有53%的学生不回答,另有18%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家务劳动。有近76%的学生不知道家中年收入大约有多少。

据遂昌县“十五”成就系列报道[1],对蔡源乡、焦滩乡、西畈乡、高坪乡、湖山乡、黄沙腰镇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和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挂钩单位的帮扶下,欠发达乡镇贫困人群不断下降,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至2004年底,6个欠发达乡镇人均收入达到2407元。而我校每学期学杂费、住宿费、代管费总计约1600元,每学生周开支为20~30之间,加上车票约为10元。一年下来共计1600×2个学期+40×40周=4800元,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开支可达5500元以上。那么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怎样一个概念呢?父母两人的一年劳作,为的也只能是一个小孩了。

可以这么说,约70%的学生在消费心理上存在不满足感,同时又样有近70%平时不参加劳动,那么这种消费心理的冲突对于就业心态的失衡,一切解释几乎都成了废话。

校外调查:就业学生调查

根据就业处的初步统计,就业学生当年的月收入在560~800元之间,第二年可达到1200~~1500元。女生相对比这个数字低,第二年在800~1200元。然而部分学生的月收入是超过1500元。

现在外的学生总体上比较会用钱,一般不会顾及家里的父母艰辛,不管家中有多艰苦,自己每月的收入首先想到的是用了再说,先享受了再说。这种思想与行为的学生占有一大部分,约56%左右。其中还有39%的学生偶尔会寄钱回家或者在过年的时候,拿钱补贴家中(虽说几乎约85%的学生家庭都认为,不需要学生的钱,但是,怕他们在外乱用胡花,反而会出事,都以各种方式替学生存着)。定期寄钱回家的学生很少,只占就业学生3%左右。

如2000年到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就业的翁妙峰、毛黎明、潘洁等,由于工作出色,已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每年拿回家近1万元。而2004年在镇海炼化海达公司就业的学生阙志谦、唐昌新等,上班才三、四个月,就马上买手机,还让家中寄钱买电脑。而反差的是阙志谦的母亲下岗在家。而唐昌新的父亲在县城踩黄包车。2005年6月到宁波就业的部分学生,如毛瑜珍等,刚到就业单位时,带有近1000元,公司发了两个月工资各700元,到公司就业不到3个月,又让家中寄去2000元钱。

从学生就业后的表现来看,90年代直到现在2005年,就业学生的消费观念越来越超前,而且,对于家庭的责任感越来越淡薄。极端的不良消费虽是个别现象,却反映了一种目前学生的心态。可以显见的是具有不良消费观念的人,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目标不强,对于就业单位来说,是不欢迎的。对于学校来说,是有损声誉的。

2005年8月的一项统计,今年就业学生退回的占总就业学生的7.8%,而其中3~4%的学生因在外受不了苦而逃回来的,另外的学生是违犯公司的纪律被对方清退回来的。从学生的群体分析上,可基本看出这么一个事实。乡下的学生比城里的学生消费观念合理一些。家庭困难的比家庭富裕的消费观念合理一些,家教好的比家教差的要好的更多。管理教育较好的班级毕业的学生,会好一些。而作为学校,能改变的主要是班级管理、学生的德育教育、责任感以及在校时的消费观念。

三、基础材料分析

从所调查的结果看,不良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严重的破坏了农村职业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涣散学习的斗志,而且助长了享乐主义的不良风气,这对于以一线技术工人为主要培养对象来无异当头一棒。因此,以加强职校生的正确消费、就业引导势在必行。

首先,消费理念重在引导,更重在学生的自我体验。而不在于对学生进行道理上的说明与讲解,可以说基本上学生都知道,节约是应该的。特别是自我的开销应当与家庭的经济条件相适应。可以这样说,在思想上,学生是理解的,然而在行动上,却不受正确思想指挥,形成以感观为主,冲动型、从众型、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许多学生在期末的算帐中,常常惊讶自己一个学期过来,竟化费如此巨大。

其次,不良消费心理与失衡的就业

心理,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感受到的是享乐主义,那么对于平时的学习,技能实操,都会产生极大的厌倦感,极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由不良消费心理与失衡的就业心理,引发的学生冲突也日益增加,学生间的两角债、三角债、甚至多角债不断的出现,人际冲突加深,极大的可能引发学生间的重大事件。

第四,少数学生以各种理由,包括与同学一起联合制造假事件,欺骗家长,从家长手中拿钱。极少数的学生甚至以各种理由,向几乎所有的任教老师借钱。根据人对信息的传波选择,这些极坏事例,数量虽是极少,但却是极大的败坏校风学风。不利于职业学校的形象形成和发展。

四、对策与措施实施的效果

实施对策:对于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不良消费和就业心理失衡,笔者认为最重要让学生有较长时期的、有计划的、能引起感悟的心理体验,学生的自我体验重于说教,从学生的消费行为改变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目标。建立与自身条件素质相适就应的就业观,可以就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主要项目。为此,通过课题实践,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一些对策:

1、责任感教育

通过值周班制度、班级工作承包制度等,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以青年志愿者、红旗团支部,带动学生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我的责任心。

2、消费自我引导教育

引导学生每周写周记,并在周记的最后,记录本周的消费总帐,班主任在批阅的过程中,适当加以引导,形成了班主任与学生的每周笔谈,这种长期坚持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理性的消费观念形成具有极大支持作用。04计算机(2)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3、亲子行动

通过周末、假期,与家长共同一天劳动,体验家长的辛苦及相对的收入。仔细观察家长的手、脸、头发,写一篇感受,有许多学生在心得中说,从没这么认真的看过父母,真的感受到要好好读书,不乱化钱。其中不少女生都是感慨流泪。而将“为父母洗一次脚”这个活动进行时,不少家长在给班主任的回执中,看出来那种感动,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振憾。这无疑有利于不良消费的矫正,以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04电子(1)、04计算机(2)(3)都试用过亲子行动这种方式。

4、勤工俭学体验活动

勤工俭学活动并不是那么难的,可集体组织也可分散,可以从小处做起。如04电子(1)班周云蓉老师,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茶场采摘茶叶,一、两天下来,许多学生感慨,五元钱的饮料一下子就喝了,而采摘五元钱的茶叶却是那么难。而有些学生却也能一天得到50多元的收入,够自己一周的开销了,而这种自己劳动获得的收入,学生感受就不一样。

在05年暑期,在遂昌县城到处可以遇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酒店餐馆、家电商场、竹炭企业都有学生在为自己打工,有的两个月时间,基本上可以交清自己的学杂费。可以说勤工俭学是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与就业观最好方式之一。

5、心理辅导活动课

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主题的系列心理辅导活动,从小处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的内在心理体验,使学生能明白,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实施适合的消费行为,明白哪些是非理性消费。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判断自我价值,进行自我的准确定位。如开展以适合自己的服饰消费、人际消费、饮食消费、娱乐消费等小专题,通过学生的相互探讨,使得学生能明白,适合自己自身条件的消费行为才是最好的。同样,通过自我的准确定位,对自我的生涯有所有规划,多少能治理一些眼高手低的问题,明白当前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什么?自己将来可以发展的事业是什么?能正确对待其他人在工作中取得的相应报酬,而不是盲目的进行横向比较,形成一种理性就业观、发展观。

6、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课有省编教材,虽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指导课就紧密联系学校的实际,从近几年的学生中选取有代表性事例作为校本教材,能引起学生一定的反响。

但作为就业心理来说,是相对于每个学生个体的,也只有激发个体的心理体验才能达到引导就业的目的。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上,采取了与心理辅导活动的一定模式,进行事件——讨论——自我反国思——自我体验等模式,同时也采取让部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招聘场景、工作失误场景、在外同学相处场景、领取工资场景,通过改良的就业指导课,得到了03级学生的极大欢迎,将原本灌输的教育理念,变成了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获得,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比原来的好。

实施效果:在04级18班级中,以04电子(1)、04计算机(2)作为试验班级,在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有意识的进行消费观和就业观的引导,主要通过上述对策,其中责任感教育是全校性的德育活动。事先也没有告知两班主任,是由他们班进行该项课题试验。从班级选取上,04电子(1)与(2)(3)是平行班,04计算机(2)与(1)(3)也是平行班,而04机电(1)是机电专业6个班级中选出的重点班,04文秘与04电子商务(1)(2)全是女生班,显然在职校中,04电子(1)、04计算机(2)在比较环境上,并不占优势。然两个学期共8次行为规范达班的评选,只04电子(1)、04计算机(2)、0

4文秘三个班能拿到8次的达标班。

两个班的学生受纪律处分的学生少,班风正、学风正,课任教师反映良好,到第二个学期后阶段,班主任工作相对减轻,学生行为与班级工作,形成学生初步的自动化,因不良消费引发的各种纠纷几乎没有。学生的精神面貌良好。对家庭、自己都具责任意识,吃苦精神比其他班级要好,自我意识比较清晰。可预见的对于就业选择上,心理状态平衡。

对于改革就业指导课,高二学生反馈良好。在高二的就业中体出了成效,03级学生在就业实习过程中,因各种因素退回的学生,比上一学年下降了1.2%,而且在就业单位中,学生表现总体上有所进步,能较快的溶入工作岗位,不稳定时间缩短。

五、存在问题

农村职高学生的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这个问题。不是学校单方面可以解决的事,其关系着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导向等多方面问题,而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作为教师这一群体能改变的只有学生的思想与心态。除极个别的以外,几乎有100%的家长也非常同意和配合学校加强学生的消费、就业思想的教育与引导,然而学校面对于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无能为力。

同时,从学生的个人成长历程上来看,通过在幼儿期、小学段、初中段的行为养成,到高中时,对于学生的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改变存在相应的难度,也可以这么说,改变是暂时的,要形成相对稳定的、理性的消费思想与消费行为,存相当大难度。

第三、学生的消费观、就业观的重构过程中,应当将几种方法尽可能的结合在一起,如04计算机(2)是亲子行动和消费记帐的形式,来进行自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的矫正的,该班的学生表现出了一种节约与守成。而04电子(1)班通过的是亲子行动、勤工俭学活动等形式的,这个班级的学生表现出的节约,同时有一种积极的行为取向,或者说是节约与开源两个问题上相对做的好一些。相比之下,节约守成与节约开源两个相比的话,后者更符合社会的价值取向。

第四、由于04级学生还没有走向就业岗位,因此,对于就业心理的实际考察没有拿出来,只能通过目前的学生行为与思想意识,来估计学生的将来的选择。

第二篇:消费心理与行为

姓名:常祖聪

班级:广告11-1

社会角色心理与行为浅析

消费行为受角色心理的影响。下面选取了十个对象,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小学生 A、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心理与消费行为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家庭给予,每个家庭的收入不一样,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教育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虽然这一差异化明显,但是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大多数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还是有很多相同与相似特征的。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心理上出于群体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希望自己能融入集体。

所谓的从众行为,是指在群体的影响下和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以及行为倾向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在一定意义上,消费过程不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过程,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特别关爱,无节制的满足子女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大学生的这种从众消费行为。例如,大学校园内出现的“生日热”、“旅游热”、“考试热”、“追星热”等从众消费行为。

2、炫耀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心理上出于对自尊的需要,过分的注重自身的形象,过分的表现自己的需要。从而通过购买名牌,奢侈品、贵重商品来宣传自己,炫耀资本。例如,购买名牌箱包,手机,电脑等。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在群体活动中,总是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追风赶潮相互攀比,过分塑造外表形象而不注重个人人格培养。例如“拿了奖学金要请客吃饭”、“交了个新女朋友,为庆祝脱单请客吃饭”等人情往来的消费行为。

4、时尚超前心理。不顾家庭实际收入,追求消费品的高档次、好品牌当自己的经济能力支撑不了 急速膨胀的消费时,就会出现借钱消费这一现象。例如“借钱买一款自己喜欢的手机”等的超前消费行为。

5、重实惠、求舒适的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在商品折扣期间购买一些可有可无,甚至是当前用不到的商品,例如“双十一期间的疯狂购物”。舒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对饮食要求挡次高;不满足于学校宿舍住宿,自己在外租房子等消费行为。

6、求新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重。例如“附近刚开了一家餐馆,不管好吃不好吃,都想尝试一下”。

尽管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大学生群体中也不乏理性消费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消费行为会越来越理性。B、独生子女小学生的角色心理与消费行为

作为独生子女的小学生而言,家长对其投入比较大,溺爱现象明显。

1、天真好奇心理。好奇心理容易导致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消费现象。

2、从众心理。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受群体直接或间接的引导或压力导向,从而产生于他人一样的消费行为。如小孩子比较害怕被孤立,所以很容易产生从众的消费行为。

3、攀比心理。刻意的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寻求一种超越他人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购买商品时,不甘落后,想胜过他人,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4、被他人主导的心理。不能认可自己的购买行为,对自己购买的商品没有信心,要别人的帮助参谋才能心里踏实,不果断,通常容易受广告、销售员、父母、同学的影响。

5、虚荣心理。独生子女的小学生特别是女生,虚荣心理特别强,不肯丢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甚至还会出现撒谎等现象。

6、直观心理。少年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是直观表象的形式,缺乏逻辑思维,所以在消费商品时,多是注意包装,很少会对品牌性能等做出判断。

7、模仿心理。少年儿童处在人生重要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也会模仿大人的消费行为,买一些并不适用的商品。

这两者之间在消费心理上有很多的相同点,都容易从众、虚荣、攀比、炫耀。但是由于知识构成,阅历等的不同,在消费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大学生独断能力强,明白自己的需求,相对理性。而独生子女的小学生,虽然物质方面相对优越,但在消费行为上,还是具有盲目性的。

二、明星家庭主妇、城市普通家庭主妇

家庭主妇在家庭消费中的位置比较重要,很多的消费决策都由她们制定与执行。A、明星家庭主妇的角色心理与消费行为

1、品质心理。用钱买生活、美酒佳肴、豪宅名车、境外旅游等的消费行为。

2、奢侈心理。方兴未艾的顶级私人服务、高级定制的消费行为。

3、浮躁的消费心理。狂热的追求奢侈品,满足个人欲望。

4、个性心理。有的家庭主妇偏好某种家居形式,就算不怎么符合其身份,但是也会选择购买的个性消费行为。

5、求美心理。在消费时更重视商品的外观与艺术价值,而把实际功能放在次要地位。B、城市普通家庭主妇的角色心理与消费行为

1、经济性消费心理。这种心理比较普遍,花较少的钱,买到更好的商品。例如“货比三家”这种消费行为。

2、实用性消费心理。一般的家庭主妇对商品外观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但比较注重商品的实用性。选购商品时,要选结实耐用的,例如“购买多功能耐用的电饭煲”等消费行为。

3、从众性消费心理。家庭主妇之间的交流,容易形成口碑相传的广告作用。特别是商品折扣优惠时期,更容易引起从众消费的行为。

4、舒适心理。虽然受经济能力的限制,但是她们还是会在选购商品时,尽量把家布置的更舒适。

这两者之间,虽然都是家庭主妇,但是在消费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这两者之间在消费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

三、大学教师、城市小学教师 A、大学教师的心理与行为

1、危机意识心理。所以很多老师会选择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在消费时,则相对保守,显得更理性一些。

2、节约心理。在消费行为上的表现是省吃省喝。

3、投资心理。增加额外收入,使其能在消费上更加宽裕。

4、求实心理。购买商品时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购买家电等商品时,还是会把功能放在第一位。

5、精神培养意识心理。消费书籍等的文化产品。观光旅游,充实精神生活。

6、求名心理。在消费时,不只是讲求商品价格便宜,也会注意到品牌对自身生活品味的体现,所以还是会选择符合自身消费能力范围内的名牌。B、城市小学教师的心理与行为

1、求廉心理。工资相对较低,在消费时力求物美价廉。

2、求新心理。年轻的小学老师更追求时尚,喜欢新事物,所以会购买一些新产品。

3、求实心理。购买商品时重视商品的实际价值。

4、危机意识心理。固定的储蓄,这样就会在消费行为上有限制。出现节衣缩食的现象。这两者之间比较的话,大学教师比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高,平台好,所以在消费行为上比小学教师更放得开。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求实消费,节约,有危机意识。但在精神产品的消费上,小学教师很少会有很大的花费。

四、省公务员、乡镇公务员 A、省公务员的角色心理与行为

1、优势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一些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消费一些高档奢侈品的消费行为。

2、投资心理。他们的钱不只是存起来,还有用于投资,像购买债券、股票等消费投资行为。

3、从众心理。圈子里的小社会,别人买什么也会跟着买什么的消费行为。

4、腐败心理。职务消费报销,所以胡乱消费现象严重。

5、品质心理。追求生活的品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存,消费美食,名牌服装、定制穿着,旅游观光等。

B、乡镇公务员的角色心理与行为

1、求廉、求实心理。收入低,在消费时考虑更多的就是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质量问题。

2、炫耀心理。好歹自己也有个职位,拿点工资,比一般的民众有优越感,在消费行为上还是会买一些一般民众不敢涉及的商品,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都是公务员,但是由于级别、待遇等的不同,省公务员经济能力远远超过了乡镇公务员的,在消费时表现自然有较大的差别。

五、国企职员、私企普通职员 A、国企普通职员的角色心理与行为

1、腐败心理。职务消费报销,但是由于其职位不高,报销额度不大,所以消费时还是理性一些。

2、优势心理。单位福利好,消费时可以不那么谨慎,购买商品时还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但价格又能接受的。

3、求实心理。工资不是特别高,所以在消费时还是会更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

4、享受心理。利用假期出去旅游消费,但消费的额度不大。B、私企普通职员的角色与行为

1、求实、求廉心理。收入限制,在消费时更看中商品的功能与价格。

2、自我提升的心理。消费一些学习用品,参加一些教育学习型的学习班,提升自我的能力!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的相同点,收入都不高,但是国企普通职员较私企普通职员工作的稳定性强,工资,福利方面有保障。所以消费时相对大胆,开放。

面子心理引发的面子消费涉及人群广泛,以上人群基本都会有面子心理,所以单独列出。选取的这十个对象,总体的特征是经济能力强一点儿的,心理相对复杂,消费行为也多变。经济能力相对低的,角色心理相对简单,消费行为也就单调。

受角色心理的影响,人们往往会消费一些符合其身份、地位、文化以及特定圈子内的商品。

第三篇: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

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

摘要: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消费的推动,是一架马车。要想拉动国内和国际的消费,就必须要抓住消费者——这个主体得消费心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比如社会阶层,购买习惯,民族文化还有重要的广告宣传驱动。而广告语言是广告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句广告语能够让消费者牢记在心,继而记住产品,成为忠实顾客。

关键字:广告 广告语言 消费心理 诉求策略

人在消费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无不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甚至是起到支配的作用,比如购买某种商品的品牌,样式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消费者做出心理反应。消费心理顾名思义,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爱好与需要,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的心理活动,它支配着消费者的行为,并通过消费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商家要想在商业大战中取胜就必须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广告诉求一定要根据消费者复杂的心理确定诉求策略。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消费的推动,是一架马车。要想拉动国内和国际的消费,就必须要抓住消费者——这个主体得消费心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比如社会阶层,购买习惯,民族文化还有重要的广告宣传驱动。而广告语言是广告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句广告语能够让消费者牢记在心,继而记住产品,成为忠实顾客。

那么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他们是怎么样相互作用的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广告与消费心理有什么样的关系?广告在消费行为中起到了促进消费,创造需求的作用。有些时候消费者做出购买行为之前只有潜在需求,不知道产品的性能,属性,产品广告的信息能够帮助消费者具体了解产品的各种信息,从而帮助消费者做出购买决断。广告也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创造消费需求。比如一个新产品上市,消费者看到产品广告,某些信息符合其兴趣爱好,因此做出了购买行为。

广告怎样根据消费心理做出广告诉求,从而更好的组织广告语言。那么我们就应该对消费心理有深入的研究。心理学家认为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和购买行为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

1、生理需求

人类维持生理生活的最基本的要求,包括衣,食,住,行,性。而其中食欲诉求是最大的诉求,因此很多的食品广告在广告语言上做足了功夫,想要做到挑逗你的味觉的作用。比如麦氏咖啡的广告语便是“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农夫山泉的广告语“味道有点甜”都是很巨象的表现了产品的味道,让消费者味动,然后心动,最后转变为行动。

2、安全需求

这是人类要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航立公司的广告常诉诸安全需求或舒适的需求。我们来看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广告 “要去天涯海角旅行吗?我们让您感觉更像在家里”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美国广告学家施塔奇(Starch)关于动机强度的调查研究表明“对子女的爱”这一动机仅次于”食欲”动机,处于第二位。在家庭观念和传宗接代观念更强的我国,这一动机的强度以及它对人们的购买和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今各种名贵的少年儿童用品之所以在市场中销售行情看好,原因就在于此。例如销量较好的美国强生系列婴儿护肤品广告语是:“除了妈妈之外,最爱护我的就是强生。”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如果消费者在广告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比较容易产生消费的行为。如宝洁公司的一则飘柔洗发水的广告,讲述的不是产品的质量而是女性的伟大形象:作为妈妈,作为妻子,作为女儿她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飘柔洗发水则帮助她们保持完美的形象。此广告给了女性以足够的地位从而倍受女性的青睐。再比如中国移动通信的广告语“我的地盘听我的”,凯歌全自动洗衣机的广告语“她工作,您休息”,雪碧“Obey your thirst”(服从你的渴望),诺基亚“connecting People”(科技以人为本)等,都充分体现了对消费者的地位和能力得肯定。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现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温饱不再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们的心理需求层次也随之上升。因此有许多广告诉诸“自我实现”的需求,尤其是一些高档品牌更是宣称它们的产品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名士手表的广告:您成功的标志。香奈儿在《时尚》杂志上的广告词是:“香奈儿这个名字代表着优雅,时髦,精致和华贵,不论是服装,化妆品还是香水,这个品牌都使之具有永恒的魅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非常概括化和抽象化的对于消费心理的研究和解释,消费者的心理也有很多具体的表示,比如追求新奇的心理,从众心理,崇拜心理,逆反心理,受潜意识支配心理,无所谓心理等等。广告更多的是根据这些比较具体的消费心理,一一对应广告策略,组织广告语言,达到促使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广告语言中最常见的几种诉求:

1、恐惧诉求:恐惧诉求广告就是刺激受众心中己存在的对特定事物的恐惧心理,并唤醒和加深受众心中恐惧的强度,从而促使受众对特定产品或服务产生购买行为。“妈妈柠檬”在报纸上做的广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报纸左侧是一则新闻:34名安徽民工食用不洁青菜中毒,经吴淞医院抢救已经全部脱险出院,卫生部门忠告市民野菜应多洗多浸。右面的通栏标题是:“妈妈柠檬”早诞生,这种事情不发生。具体的广告词是:蔬菜水果在使用前如果没有洗净表面残留农药,结果就会呕吐、腹泻、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34名安徽同胞的不幸遭遇,再一次向大家敲响了警钟,现在好了,有了妈妈柠檬浸洗剂。上海家化联合公司出品的妈妈柠檬浸洗剂,采用日本狮王的专有技术,它能彻底洗净蔬菜水果上残余的农药,保证您放心享用新鲜水果。看了这则广告,消费者出于对健康危害的恐惧,将非常愿意选购“妈妈柠檬”。

2、幽默诉求:这也是非常常见的广告诉求,它可以增加趣味性和轻松感,让人微微一笑的东西是最美好和令人难忘的。利用幽默诉求,可以拉近商家和消费者的距离,不会让消费者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大家都知道现在广告铺天盖地,大量虚假广告降低了整体广告的质量,消费者对于广告也产生了不良情绪,如果一则广告在众多广告中让消费者会心一笑,那么他的效果肯定超过原有的广告目标。例如某个棺材广告说:“上帝推荐产品。” 意大利一家法语学习班的招生广告说:“如果你听了一课之后发现不喜欢这门课程,那你可以要求退回你的费用,但必须用法语说。”这些广告都很好的运用了幽默诉求,达到了很好的目的。

3、情感诉求:情感诉求在广告创作当中应用的比较普遍。它是指广告创作者通过极富人 情味的诉求方式,去激发消费者的情绪、情感,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而使之萌发购买动机,实现购买行为。台湾中国信托信用卡的“我们是一家”使它与客户成为一家人,运用亲情达到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

4、价值实现的诉求:这是消费心理的最高层次,每一个人都想实现自身价值,或者说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评价。一般抓住消费者这个心理,消费者就会成为你的忠实客户,当然,大部分是做到这点的企业都是一些高档奢侈品企业,卡迪拉克,奔驰是高贵,经典的代表,是身份的象征,自然也是财富的象征。如果把它放在马斯洛的宝塔上,它的位置应该是塔尖。奔驰汽车广告语“领导时代,驾驭未来”,卡迪拉克汽车广告语“将力量、速度和豪华融为一体”。两则广告语都暗示购买此商品将尽显您的尊贵与成功。

对于广告语言本身,如何表达,如何组织,如何运用修辞也是一门艺术,广告本来就是本 劝说的艺术,因此广告语言会运用大量的修辞艺术手法,让消费者能够更好的记忆,加深印象。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夸张(”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某化妆品广告),比喻(“甜而又酸的酸奶有初恋的感觉”日本某酸奶广告),反复(“容声容声,质量的保证”容声冰箱),仿词(“大石化小,小石化了”胆舒囊广告)等等,都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语言是一门艺术,广告语言是商业中的艺术,消费心理是一门科学,只有艺术与科学很好的结合才能达到很好的广告效果。我们反对盲目的广告的诉求,也反对语言苍白无力,毫无新意的广告诉求,我们要充分考虑消费心理,确定广告诉求策略,然后组织广告语言,更好的,准确的表达广告诉求,取得完整的广告活动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姚琳.商业广告与消费心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03).[2] 肖轶文.浅谈广告效应与消费心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04).[3] 甘小华.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4] 张冬梅.把握消费心理 增强广告效果[J].商业研究, 1998,(01).[5] 肖群英.诱导消费心理的广告语言策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04).[6] 霍西民.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7,(02)

第四篇:网络生态失衡与构建思考探讨

2009年初,国务院新闻办联手广电总局等7部门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近两千家经营色情和低俗内容的网站被关闭。此次整治行动的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一方面表明了政府对网络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我国目前网络生态失衡的严重性。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系统一旦失衡,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网络给现代

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自由不意味着放纵,对网络的滥用极易使网络荒漠化,所以,在发挥网络便捷功能的同时,要注重网络生态的维护和构建。

网络生态失衡的缘由

网络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控制系统,人作为信息主体,参与网络信息的生产消费,建构维护网络生存的社会环境,人的主体性因素在网络系统中起着重大作用。而网络信息主体主要由受众、网站经营和管理者、政府监管部门构成,这三方的行为失调对网络生态失衡负有重大责任。

1.受众:“隐身”的网上狂欢

网络作为现代化的生存方式,它独有的功能给受众提供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体验环境,网络的虚拟性加上受众的匿名性,使得受众在网络中处于“隐身”状态。同时,网络中道德规范的减弱,使得人们的自律性大大降低。人们在网络中卸下了现实中的种种包袱,摆脱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放下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沉溺在网络的“自由”中,享受自己的狂欢。

在网络中,多数情况下,大量网民在短时间内难以对事件进行理性分析时,就让情绪支配了行为,在群体的名义下,集体狂欢。特别是“人肉搜索”这种行为直接从网络延伸到现实,侵犯了社会人合法的权益,给社会秩序造成干扰,也使网络生态失衡。

2.网站经营者:忠实的利益追随者

与其他媒体不同的是,网络是一种快速的文化消费行为,受众对网络的内容基本是以浏览为主,这就迫使网站经营人员高度重视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度,以便赢得好的点击率,获得好的经济收益。正是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暴力和色情内容充斥网络,抢劫凶杀案件和明星绯闻赫然在目,暗示性的诱惑标题大而醒目。激烈的竞争,还使得不少网站虚假新闻泛滥。网站的这些利益在先的做法,不仅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污染了网络的文化环境,而且给受众的利益带来损害,同时使网络系统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在融通方面出现不适,影响其自身和谐运营。

3.政府部门:政策和技术上的监管乏力

我国在加强互联网管理的十多年内,相继出台了近200多项有关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如《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方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等。但是这些办法并不能完全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因为这些法律法规都是申明性的,缺乏实际操作性;另一方面,因为这些政策都是具体针对某个网络技术形态,如加强bbs管理、邮件管理的法案,不成系统。总体来看,我国的网络政策法规组合的整体性差,缺乏前瞻性,所以,监管部门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使得政策的制约更为有力。

此外,技术在监督、控制网络信息活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强技术性的监管对维持健康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由于互联网内容的繁杂性和流动性,不可能对所有的内容都穷尽检查。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网络技术的过滤监测机制并不完善,以互联网的低俗内容为例,文字内容易辨识出来,但对音视频等非结构化内容的智能识别还存在技术障碍,这就容易使得一些不良信息躲过技术的监管流毒于网络。所以,提高监管的技术水平,也是有关部门提高监管能力所需采取的措施之一。

网络生态构建的思考

1.理性运用网络技术,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历史上,每次技术的飞跃在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网络技术亦然。网络使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前所未有地开放,使人的主体性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个性得到自由发挥,但是,这种无节制的个人化的发展必然给网络带来生存上的危机。新技术的使用,应该以带给人的生活幸福最大化为价值取向,但如果人在技术的操纵下,变得失去理性,失去自身对社会、对他人的尊重,使技术的存在变成影响社会正常运行的一种力量,那人就会被技术异化,失去技术本身应有的价值。

2.提高网络素养,加强网德教育

网络素养是指个人使用网络的能力水平,较高网络素养的人能有辨别地接受网络上繁杂的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批判性地看待网络问题。网络素养作为一个“内因”,在目前网络“把关人”缺位的情况下,可使网络主体自主地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在网络生态构建中,人作为主体因素,应主动地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网络道德的提高,是所有参与网络运行的主体自主的行为认识,受众要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网站运营者要有一定的行业自律,加强网站的内容和质量建设。

3.以生态智慧处理网络问题

所谓

第五篇:调研与思考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

摘 要: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是社会就业的出路问题和养老保障的退路问题。根据政府关于失地农民的一系列政策,在实践中必须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要确保“以土地换保障”政策的落实到位;要确立失地农民就业优先的理念,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要充分体现惠及全体农民的“低水平、有弹性、广覆盖”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政策。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制度

二元经济结构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和保障的土地。土地无疑是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巨大贡献,但是目前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制度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出路上的作为不得力和不到位,显然影响到这一群体的民生问题,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笔者通过在陕西省咸阳市大量调查研究,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一、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

由于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失地农民的相关政策配套的不完善,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目前处于“进无出路、退无保障”的两难境地。

(一)出路问题

被征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出路在于就业。从调查情况看,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以咸阳市秦都区陈杨寨街道办事处为例,截止到2006年7月底,8个村10 233名失地农民中,劳动年龄段内(男16-60岁,女16-50岁)的有9 001人,其中目前暂无业和处于失业状态的有8 309人,失业率高达84%。

失地农民就业难,既有自身条件的原因,也是现行征地安置政策不够健全的结果。首先,农民的土地被征用,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原本所拥有的生产资料,不得不抛弃世代相传的生产方式,而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他们则明显处于劣势,这集中表现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和缺乏非农劳动技能三个方面。调查显示,陈杨办劳动年龄段内的9 001位失地农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4.6%,技术缺乏或无技术专长的占88.2%,35-45岁年龄段的占45.6%。上述三大就业弱势,再加上农村就业信息服务渠道不畅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失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即使已实现了就业转移的失地农民,一旦合同期满或精减人员,他们往往首当其中被裁减。其次,随着企业用工制度逐渐市场化,目前地方政府普遍采取货币安置的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征地、拆迁、就业等进行的一次性货币补偿)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货币安置引发的突出问题是,在大量的失地农民再就业极为困难的背景下,安置补助费用远远不能取代以往土地所具有的“最后的保障”[1]的社会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限的资金难以为失地农民再造一个可持续生计。

(二)退路问题

养老保障是失地农民普遍担心的问题。对农民而言,土地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一旦土地被征用,他们的养老保障便成了后顾之忧。而目前普遍实行的货币安置政策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货币安置只是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偿,就业机会则要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而他们的养老需求则没有充分考虑;其次,现行征地价格满足不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需要。据咸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测算,仅养老保险一项的费用,若按低标准(全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7%)缴费、低标准享受的“双低”标准一次性交费方案,每个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需要5.18万元,而现行的安置补助费每人只有3万元,缺额2.18万元。再次,一次性货币的补偿金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则可能因为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或使用不当,反倒成为对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的一个不利因素。事实上,调查显示,咸阳市秦都区陈杨办2006年7月20日前,10 233名失地农民中,几乎没有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短期看,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尚可靠一次性安置费勉强维持生计,实际生活水平不致于明显下降。但长远讲,随着安置费用逐渐用完,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势必凸现,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

二、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

2004年以来,咸阳市政府根据国务院28号文件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土地补偿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有关精神,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精神是:

(一)促进就业

第一,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凡劳动年龄段内的失地农民,均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享受就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多种就业服务,在接受职业培训、就业援助、自主创业等方面享受与市区城镇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同等政策待遇等。

第二,重点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秦都区陈杨办的经验是:以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需求来确定培训项目(对失地农民实行菜单式和订单式培训),以竞争选择培训机构(对就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行面向全社会的招标制),以补贴促进参与(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失地农民按照每人1 000元额度予以补助)。据不完全统计,陈杨办通过培训的农民就业率达到了60%以上。

(二)改变货币补偿方式,建立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第一是分年龄、多层次、全覆盖的基本养老保障。咸阳市政府规定:对征地时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失地农民,实行一次性货币安置;对征地时在劳动年龄段内的失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能满15年的,给予参加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能满15年的,参加市政府规定的“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简称“双低”)基本养老保险金;对征地时年龄在50-60周岁的妇女、又不符合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或“双低”基本养老保险的,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对征地时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建立基本生活补助制度。第二是资金筹集主要源于失地农民的土地征用款,个人无需额外缴费。无论是市政府的“两大部分”(70%在征地安置补偿费和征地补偿费中列支,30%在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或社会保险后备金中列支),还是秦都区的“四个渠道”(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的60%、从级差地租总额中提取20%和从招标拍卖增值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养老保障资金的融资均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地收益。

第三是留地安置。咸阳市政府2004年6号文件规定,对失去土地的8个村实行留地安置,即每人35平方米的开发用地,用以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咸阳市的这几项很有针对性的新政策既为为失地农民打开就业出路,又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障,体现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条求真务实、讲究实效的新思路。

三、对失地农民保障的现行政策中需解决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做法是招工,第二阶段是定期定额地发放生活费,第三阶段是一次性货币补偿,第四阶段才把养老保险提上议事日程。第一阶段招工安排的失地农民,由于已经转变了身份,是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解决问题的。现在的问题集中在第二类和第三类。第二类失地农民每月领取85元或100元生活费,有无工作,政府的生活费必须照发。如果没有工作,这样的待遇又确实太低了。第三类在把一次性货币补偿用完以后,一旦生活发生困难,政府就“难辞其咎”,所以实际上成了一个难以摆脱的包袱。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新老政策的衔接问题

新老政策衔接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养老制度本身的衔接问题,二是失地农民安置政策的衔接问题。

在咸阳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同时运行着四套养老保障制度,即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双低”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咸阳市目前的做法是根据失地农民的不同情况,让他们分别参加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自新政策实施之日,农民的养老保障关系基本理顺。

(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问题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问题,实际上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问题。按咸阳市的现行办法,一个失地农民一次性缴纳24 128元,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每月享受263元。按这两个数据测算,预计基金可支持约92个月,亦即7年半。如果按人均预期寿命70岁计算,还差2年半。秦都区按目前的情况测算还有很大缺口,填补这个缺口只有靠政府的财政托底。这一点必须引起必要的重视。

(三)保障失地农民利益与优化投资环境的关系问题

据秦都区有关人士介绍,该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方案几易其稿成型后,区五套班子历时一年,先后几次召集镇(街道)领导会议统一思想,才得以公布实施。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即将实施的新办法会提高征地价格,增加企业用地成本,对企业投资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如何既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又能优化投资环境,是地方政府较为头痛的问题。事实上,秦都区把失地农民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额确定在只相当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是平衡各方利益的结果。

(四)就业观念转变问题

目前失地农民邻近城区,陈杨寨村是城中村,出租私房收入可观,经济较为宽裕。据陈杨办干部介绍,这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苦、脏、累工作不屑一顾,对工资不到800元以上或不坐办公室以外的工作免谈,对政府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抱有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存有对政府“等、靠、要”的消极态度。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不能就培训抓培训,而要引导他们增强市场就业意识。

(五)让农民分享城市发展成果的问题

就失地农民这一特定群体而言,咸阳市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城市化

进程中,城市近郊农民无疑也是受益者。然而就长远和全局看,如何使这一制度也涵盖全体农民,如何使失地农民和全体农民能够分享城市化的发展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连片土地被国家征用储备的城市近郊农村,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是城市化进程的参与者,也理应是受益者。[2]57

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几点对策

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外地一些城市通过建立覆盖全体农业劳动者的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并为老年农民建立社会养老补贴制度,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而且减少了征用土地中许多矛盾。因此要适应农村城市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需要,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立以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的新型农村基本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原有的各种养老保险向城镇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接轨,形成城乡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确保实行“以土地换保障”政策,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以地换保障”是指从土地征用款中确定一定数额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咸阳市的实践表明,只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城乡的统筹发展,在土地被征用过程中,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就能够切实可行。这是因为,土地征用款是农民失去土地后维持可持续生计的唯一资本,政府在这种时候积极引导农民投资于养老保障,是维护他们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3]

(二)更新理念,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要确立就业优先的理念,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彻底取消限制失地农民的就业歧视性政策,清理各种乱收费现象,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使失地农民真正享受市民待遇。

要以强化失地农民培训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要按照 “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4]79的原则,制定促进失地农民就业配套政策;大力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合适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要制定和完善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失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只有切实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降低企业吸纳失地农民的成本,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拓展空间,进而形成“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2]的良性循环。当然,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虽然会增加城市用地成本,但与政府向社会高价出售的土地相比相距甚远。调查显示,秦都区陈杨办征地补偿安置费每亩只有6.55万元,而政府公开拍卖价格每亩在40万以上;有些村最高的征地补偿安置费每亩只有7.4万元,而政府公开拍卖价格最高的每亩达到50万元以上。不难看出,其间级差地租的空间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说,“以土地换保障”是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的修正,除了养老保险以外,实际上也可以一并考虑解决就业问题和医疗问题。这样才是切实保障“可持续生计”被中断的失地农民权益的良性补偿。

(三)抓住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惠及全体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框架从土地被征用的角度看,农村居民大体可以被分成两类人群:已经失地的农民和可能面临失地的农民。虽然有研究表明,目前全国失地农民的总数估计在4 300万人左右,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如何抓住目前能够“以土地换保障”这一历史机遇期,从战略高度认识并开始着手探索惠及全体农民、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是政府应尽早筹谋的大事。这需要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

一是农村中两类不同群体养老保障制度的关系。对于失地农民和可能面临失地的农民,咸阳市现行低门槛进入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今后可能更需要解决的是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事实上,相对于失地和可能面临失地的农民,纯粹的传统农民身份的经济实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最差,他们的土地又难以变现,为了真正促进粮食生产,逐渐地把他们的养老保障一并考虑进来最好。

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关系。从咸阳市的情况看,城乡居民中目前并存的四种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双低”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以及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存。四种制度之间如何衔接和过渡,并融合为一个城乡一体的基本的养老保障制度是新制度设计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是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城市发展需要优化投资环境,而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和城市建设成本是重要方面之一,也恰恰是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制度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完成调研后的初步设想是: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应本着“低水平、有弹性、广覆盖”的原则进行设计。

所谓低水平,指的是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实际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缴费年限,以居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应以当地基本生活需求标准为宜,其数额至少不能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个问题属于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

所谓有弹性,是指在基本保险的基础上配套设计一个市场化运作的补充保险部分。其缴费水平由用工单位和个人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自主确定,可采用个人帐户的方式,多缴多得。所谓多覆盖,体现在农村中各类人员均可参保,尤其是纯粹的传统农民身份也能得到基本养老保障。显然,制度的低水平设计在兼顾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各种制度可相互折算转换的同时,也确保了所有农民有条件参与;制度的弹性化处理适应了不同经济水平人群的多元化养老保障的需求。

良好的制度设计需要辅之相应的资金保障。笔者的看法是:政府应及时抓住城市化进程中“以土地换保障”的历史机遇期,放眼长远和全局,着眼于全体农民,尽力筹措可以惠及全体农民的养老保障基金。资金来源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被征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提成;政府财政每年专项列支。这笔基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充实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中基本保险部分,二是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进行补贴。

总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相宜的系列配套政策。

参考文献:

[1]李绍光.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64-67.[2] 涂文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建构[J].理论导刊,2004

(12):50-53.[3] 赵国辉.失地农民养老堪忧[J].中国保险,2005(9):88-90.

下载农村职高生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的调研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职高生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的调研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永旺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分析调研报告

    永旺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分析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地点:天津市中北镇永旺购物超市(中北镇) 调查时间:2014年6月6日——6与8日 调查方法:个人访谈、实地考察法 参与人员:方......

    大学生与消费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xx年12月调研目的: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并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调......

    农村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思考

    农村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思考 飞云中学 杜丽霞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高度的科......

    餐饮消费心理与服务技巧

    现代餐饮经营和管理的一个基本点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和获取合理的经营利润。要实现这个目的唯一选择和做法就是千方百计运用服务质量的意......

    90后消费心理与价值观

    90后消费心理与价值观 90年代消费者将某种消费感觉转换成消费价值,他们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只要看一看......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转移出来,实现农民的非农化,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调研与思考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调研与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音乐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然而,在调研中发现重视更多的是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在地域辽阔的广大农村地区,......

    略阳农村扶贫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略阳农村扶贫工作的调研与思考略阳县是山区县,是陕西省欠发达县,也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1年至今,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陕西省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