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职《电视原理》课程的教学体会与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电视原理》课程的教学体
会与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电视原理》课程的教学体会与教学改革
作者:韩洋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电视原理》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方式一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看法,对教学方法、实训教学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电视原理;教学改革;组装实训;
《电视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宽,又要求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培养电
子类专业学生的电子设备维修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职院校硬件设备的不断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学内容陈旧滞后,”黑板+粉笔+实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不利于操作技能的培养,只在课内时间完成实验任务较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针对以上问题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原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实验实训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的探索,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操作技能,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代写毕业论文
首先,在专业课程介绍时,介绍学
生将来就业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课程的相关内容,说明本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具体而全面的认识,让学生”三明确”,即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方法明确。其次,在课程开始几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演示等直观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明确成绩考核办法,加大平时成绩和试验成绩的比重,让学生的日常学习更有动力。
采用框图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电视原理》这门课有较多的组成框图、电路原理图、信号流程图、故障分析流程图等,利用好这些图来帮助学生学习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之一。注重读图方法的训练,并把《电视机原理》课中学到的读图方法、步骤和技巧应用到其他电路图的识读过程中去。这种技能的迁移是学生将来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
采用比较、总结的方法让学生领悟课程学习的方法。
首先,通过比较找到知识的异同点,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更清楚。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例如,学生通过对场扫描与行扫描电路的比较,明白它们都有振荡级、激励级、输出级,但是行扫描电路有AFC和行输出变压器,学生进一步就能理解扫描电路的作用,清楚的区分行、场扫描。其次,每一个模块电路讲解的方法都是”框图—功能—具体电路—框图总结”的模式,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思路,时刻联系前后的知识点,总结学习经验。
加大《电视机组装》实训课程的理论讲解。
完善《电视机组装》实训课程,充分利用好实训组装的过程,联系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电视机的元件识别,焊接,整机组装都有更加直观的学习与锻炼,增强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实践动手能
力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2.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视原理》课程内的框图、电路图和波形图都很多,教师如果只通过语言、黑板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会使教师的板书画图占用时间较多,课堂有效时间减少,信息量偏低;另外,课程的很多原理比较抽象,很难用传统方法讲解清楚,影响学生的理解;另外,课程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单纯用语言描述也很难讲解清楚,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素材,原理演示动画,能够更加直观、省时、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实物演示教学
讲授某些章节如整机的电路组成、电视机元器件的认识时,将传统的在教室上课方式改在实训室进行,论文网做到理论讲授和实物对照同步进行,增加学生对元器件的感性认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与操作技能的培养。有电视机实物不
方便学生查看的电路,可以利用图片展示,视频讲解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对照讲解,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充分发挥《电视机组装》实训的总结和实践作用
在课程末尾安排《电视机组装》实训对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对电子学的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理论课程讲解时就告知学生有电视机组装实训项目,简单介绍元器件的识别,插接,焊接,整机的组装,提高学生平日学习的兴趣;其次,选择实训散件时要选择成熟的、成功率较高的产品,如”中夏”牌英寸黑白电视机,这样学生实训完成后会有很高的成就感;再次,实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开始前向学生讲明实训时所需要的几类知识,如:元器件安装方法、焊接技巧、调试技巧等,给学生时间自学,能够极大的调动积极性,实训开始时教师再对以上知识归纳总结。过程中给学生留下任务,总结自己调试电视机 的方法、技巧;最后,在实训结束后,教师要”三总结”,即结合实训项目做课程总结,电视机安装、调试的方法、技巧总结和常见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总结,经过三个总结后,加深了学生的实践的方法和总结学习的意识,亦增强了学生对整机调试、故障排除方面的能力。
加大实时、实用的知识扩展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视机的更新换代也很快,授课时不能只讲老式的CRT彩色电视机原理,让会使学生感觉学的东西太过于陈旧,一方面增加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数字投影电视等基本显示原理及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增加实际电子企业的一些实用技术,如静电消除知识等。
3.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知识的灌输,考核措施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70%),而对实验实训内容不进行考核。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对学生的考核措施进行了调整,由期中考试成绩(40分)+期末考试成绩(50分)+平时成绩(10分)构成这门课程的总成绩;《电视机组装》实训单独考核,单独记学分,增强学生对实训的重视程度,提高实训效果。
另外,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家电产品维修工(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对取得技能等级证书者,免去期末考试,以考证成绩作为课程的成绩。既避免双重考试的压力,又能为学生增加一种技能等级证书
第二篇:化工原理教学体会与思考
《化工原理》教学体会与思考
睢宁县中等专业学校艺术1部 徐大鹏
摘 要: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注重研究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各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和知识片断形成知识链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关键词:化工原理 理论教学 体会思考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以典型的单元操作为主要内容,以传递过程和研究方法论为主线的工程技术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设备形式及其操作、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打下牢固的工程技术和工程方法基础。该课程除理论教学外,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也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并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而言,化工原理内容抽象,概念众多,公式繁杂,学起来难度较大,怎样让学生理解、掌握该课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化工原理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尝试,这里仅介绍教改过程中理论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一、注重把握单元操作的内在联系
化工原理以“三传”为主线,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流体输送、传热、吸收、精馏、干燥等。在讲授化工原理时,我启发学生,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共有的操作,不同工艺过程中的同一单元操作,具有共同的基本原理和通用的典型设备。但是,不同工艺过程又各有特点。例如酒精的提纯与石油工业中烃类的分离,都是通过精馏这一单元操作实现的,它们遵循同样的传质原理,并都采用精馏塔,然而所用精馏塔及操作条件有很大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
化工原理虽然不是将某个化工生产过程作为整体来研究,但它绝不是大量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能量衡算、物料衡算、过程速率等概念贯穿于课程始终。如在流体流动单元操作中,通过对某一体系的能量衡算导出描述流体流动规律的柏努利方程。传热、蒸发及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通过热量衡算计算冷热流体流量、热空气消耗量等。而流体流动中的连续性方程、吸收的操作线方程及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均由物料衡算导出。在吸收、精馏和干燥等单元操作中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相平衡是描述过程的基本方法。过滤、传热、吸收等单元操作均涉及过程速率的概念,即过程速率等于推动力除以阻力。这样,过程强化即提高过程速率,不外乎从提高过程推动力和减小过程阻力两个方面来考虑。掌握有利于对知识点和知识片断的融合,形成知识链条。在教学中把各单元间内在的联系弄清,对相似的公式比较、讨论,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习题课是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化工原理课程与化工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如何将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各种工业过程,是该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理论教学中习题课显得尤为重要,上好习题课,既是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检验,也是对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考验,同时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认为,习题课应达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高的目的。所以,首先从选题上应注重题目的思想性和真实性。我们上习题课或让学生做习题,如果选择的题目只单纯地考虑帮助学生掌握某个公式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然会使学生拿到题目就机械地套公式,只要答案对了就算完成任务,毫无乐趣和成就感,且容易造成互相抄袭的现象,起不到促进对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的理解和吸收的作用。一次好的习题课,选题是关键。实践证明选题应该本着有近及远、由浅入深、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习题课也需注重授课方式,习题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且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解疑。经过不断的尝试,我认为课前给出题目是较好的做法。这样学生和老师会一样精心地准备习题课,在课前试做过程中学生可以复习相关的公式和知识点,且可留给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充分的时间,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最后重要的一环是总结,恰当的总结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结不能是习题课内容的机械复述,应是引导学生对习题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的过程。
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乃智力之母。兴趣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初学者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任务,而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在化工原理教学中,适当的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简单管路、分支管路及汇合管路时,为了说明管路阻力对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影响,可以引入城市供水的具体问题,提问学生如果你的邻居一用水就使得你的用水量受到较大的影响,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对上课的内容也产生了兴趣。又如在讲翅片式换热器联想到暖气片,并提及室内供暖暖气片的设计问题;讲蒸馏原理联想到实验室中无水酒精的提取,学习蒸发原理联想到粗食盐的提纯实验等,这些直观实例,都能大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利用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录像片、动画库、化工原理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设计软件等媒体资源。把过去很难描述的设备结构、图解过程等利用动画和录像的形式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声并茂,教学过程直观明了,引人入胜,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留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大量信息通过视觉系统传授给学生,在精简授课学时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黑板和展台的辅助使用增加了教师的形体语言,方便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课件、课程设计软件、习题课课件等软件充分体现了人机交互和网络交互,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欲深入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良好交互作用的教学软件和网络的使用,使教师从原来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并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注重研究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各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和知识片断形成知识链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参考文献:
[1]姚玉英,等.化工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娟、钟秦、杜炳华.化工原理习题课教学方法的讨论.化工高等教育,2004.3 [3]孙炜、唐正娇、陈中.化工原理教学点滴.职业教育研究,2004.7 ·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革体会与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体会与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学生是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3.小组合作的优势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
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实际任务,制定不同的实际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存在的问题
1.讲授过多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在教学中能够采用上述理念教学,并且采用了小组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本学期由于复习任务较重,课堂教学改革不够深入,仍延续了传统模式,并且以讲授为主,剥夺了学生的权利。今后我将进一步研究探索复习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改革不坚持由于对课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在改革过程中有动摇思想,甚至产生怀疑,唯恐因为改革影响教学质量,甚至有时候出现反复。今后要坚定思想,大刀阔斧的深入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3.教学与改革的关系处理不好教学需要遵循学科规律进行,改革需要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我的实践感受是在改革中重视了教育规律而忽视了教学规律,出现改革与教学两层皮的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加强。
课堂教学改革体会与反思
邵玉兰
2010年4月
第四篇:浅谈高职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改革
【摘 要】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不仅是控制类专业而且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根据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的地位,从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教学效果起到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自动控制 课程 教学改革
自动控制原理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共同规律,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提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控制类专业的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数学计算和理论分析比重大,是高职生遇到的最抽象、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加之未接触专业课,没有具体应用的物理模型,仅以数学模型为基线讲,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动控制理论”与专业无关而无学习兴趣,这是多年来常规教学始终感到困惑的原因。笔者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的思路:
一、教学内容及方法
从教学内容方面看,近几年随着现代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在教学方面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的储备,做好新旧知识点的连接,避免出现知识的重复化,进而做到大力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由理论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实习车间实践教学以及技能强化训练为整体的教学新体系。
从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看,在以信息、知识爆炸为特征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手段以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可以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再通过课堂研讨以及网络答疑形成整体教学模块。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制作CAI系列课件,在内容方面,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将实验指导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相关资料发到网上,形成网络教学资源,便于师生查阅交流。开展网上教师答疑栏目,打破班级之间的束缚,加强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二、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注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专业本课程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
1.建立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是“控制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验证所学理论,而且对所学内容能够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是:将传统的模拟实验与MATLAB环境下的仿真实验相结合,将基础理论验证类实验与自主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相结合,将基本实验与创新实验相结合,建立一个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满足不同阶段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硬件平台。由于实验课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大大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学生可以通过预约或上网自主地开展多项实验,进行理论验证、性能分析和综合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本课程的学习都将起到良好的作用。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必做实验,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对于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可以预约指导教师给予宏观上的指导。
2.建立健全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在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给学生下厂实习的机会,在生产一线边学先做,同样,教师也可以在带队参加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厂实习期间,学生的出色表现,也会令用人单位满意,为高职学生最终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证和平台。而厂家在学生实习期间的反馈意见,又可以使学生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高职院校也能够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订单式人才培养”做全方位的准备。
三、教材建设
精简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加大对该课程与前后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研究,避免内容上的重复,使其与其他相关课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可用于大多数工科专业的“控制理论”平台课程,不断改进和完善本课程的新体系结构,充分体现其基础性、应用性、前沿性和系统性;配合新的教材和课程体系,研究并建立配套的新实验体系,强化自主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以MATLAB软件为基础,构造开放式小车倒立摆综合实验平台,将分析、设计、仿真、虚拟实验、模拟实验融为一体;开发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将MATLAB平台和虚拟实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为直观生动,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完善了课程网站,完成了课程辅助教材的修改和编写,各类题库建设、网络统计功能、远程教学管理系统、虚拟实验内容的扩展及网络版的开发等,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园地;教考分离,采用试题库出题,统一考试,流水阅卷,考后进行详细的试卷分析。
四、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在思想上转变教师观念。高职院校的环境单纯,教师应该与时代和市场相连接,不能固步自封,守着自有的观念不与时俱进。
其次,理论知识的不断进步,还应该和教师的学位提高相结合。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位,不断地汲取相关专业的先进理论技术,与更高级院校的专业导师联系,可以开拓高职院校教师的眼界,拓宽思路,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
最后,鼓励并组织教师申报有关科研项目,在科研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笔者所在的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所开设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所在的相关班级还实行了学生调查制度,对于学生所反馈的教学意见、教师意见以及实践教学意见,及时的了解和掌控,并作出处理。
新的世纪中,中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将具有更加光明的前景,自动控制原理的研究范围将更加广泛,电气自动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也将不断地进行下去。
第五篇: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的体会与感悟
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的体会与感悟
经过近两周的拍摄和一个多月的后期制作处理和改进,班级的马克思原理课实践教学视频基本完成。从开始的剧本创作、确定演员和其他人员分工、到试拍和正式拍摄,包括辩论部分的精心编排,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其中,我出演了一个反串的角色,也参与了视频的后期制作。
班级视频引入了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大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很贴近实际,也是刚刚脱离了高考来到大学,远离了家长的舒服的大学新生的比较大的困惑。很明显,我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情理之中的事,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也提到过大学时代的恋爱问题,他讲,大学生已经成年并且逐渐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了谈恋爱的资格,而且他认为,如果有可能,他建议可以多谈几次恋爱。此意并非是要大学生把恋爱当儿戏,脚踏很多船,相反,是要大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恋爱观。初恋是美好的,但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段爱情,在不断的接触和了解中能帮助认清自己学会欣赏他人,同时也能找到归属。
另外,对于课堂上蔡老师对于自己女儿恋爱的支持态度和做法,我有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如果我做了家长,对于孩子大学谈恋爱,首先一定是支持甚至是鼓励的态度,不过在这之前要给他正确的爱情观,即不能儿戏对待,一切考虑妥当再开始。如今社会上,有很多年轻人因冲动不理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最终后悔莫及,如果提前考虑是可以避免的。
其次,尽管是鼓励和支持,不过我不会额外给子女一笔费用用来恋爱,因为恋爱是必要的,是允许的,但终究是他自己的事情,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应该是父母或其他人来承担。此外,谈恋爱证明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不能使他认为恋爱可以无所顾忌的挥霍,恋爱的后果、比如经济问题等家里可以承担。谈恋爱,想花前月下,想逛街购物买奢侈品,想看电影吃西餐过情人节,就要靠自己的能力,毕竟这些都是以后成家立业后需要面对的事。如果从恋爱起就要父母买单,将来呢?
这些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其中不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甚至可能会有不太合理的地方,也没有说出太多哲学道理,还请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