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党的建设强化人才管理实现科学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 强化人才管理 实现科学发展
――组织人事科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组织人事工作在区教育局党委、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教育管理年作为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行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狠抓党的组织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干部教师队伍管理,为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办让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高素质人才资源。
一、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2009年,按照区委的部署,根据全区教育系统的实际,分两批组织开展了全区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严格要求,有序推进,落实到位,较好地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
(一)迅速启动,全面部署
按照区委统一布置,全区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两批进行,教育局机关、教育局各直属单位、各高中为第一批,各街镇教育党总支、各初中、小学、幼儿园为第二批。一年来,我们积极行动,全面部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进行。一是分批次成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全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建立了领导小组与基层单位、学校联系点制度,了解各基层单位学习进 展情况,指导联系点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集中解决教职工反映迫切的问题。二是分层召开动员会议,区教育局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学校、各直属单位也及时召开动员会。部署安排各自的学习实践活动,制定了本校、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方案,保证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是及时发放学习资料和学习笔记本。区教育局集中向全系统党员干部教师发放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资料,并印发了专用学习笔记本,为认真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保证。
(二)领导带头,认真学习
在两批次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学校、单位围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两本学习教材,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局党委书记带头学,在局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报告会上,作了《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学习报告。各学校、各直属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纷纷带头学习,讲学习心得体会,写学习心得。高中以校为单位,初中、小学、幼儿园以街镇为单位举办学习专题讲座,分别请区委党校教师、教育局党委成员进行专题讲座,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新高潮。
(三)明确目标,扎实推进
按照《全区教育战线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在集中抓好学习调研的前提下,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目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新洲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加强。二是开展分析检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 题组织生活会,交心谈心,深入剖析,形成检查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评议,上下交流,取得广泛的共识。三是积极进行整改落实。对党员干部提出“增大干部培训面”、“精减会议”、“综合检查工作”的建议,及时进行了整改,目前已举办三期中学后备干部和小学校长培训班,相关科室年终工作检查合并进行。对一些对教育发展的建议,正在花大力气进行整改,已组织高中学校校长到湖南、天津等地学习推行高中新课改工作;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已初步制定,已进入审核完善阶段,阳逻开发区教育发展规划已提到议事日程。
二、创新方法,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教育系统战线长,人数多,学校分布广,局党委着眼长远,统筹规划,不断完善和健全党的组织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一是进一步健全党组织建设。按照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学校党组织建设。随着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加快,我区小学数逐年递减,区教育局党委根据学校调整情况,及时调整建立学校党组织,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按就近原则建立联合支部,确保党组织建设全覆盖。二是进一步完善《新洲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目标考核方案》。6月下旬,区教育局党委组织专班,对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按学年度进行考核,制定了《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分表》,采取自评、核查、量化评分的方法,对各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三是开展树典型,评先表彰活动。利用庆祝“七一”建党节活动,积极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推荐评选活动,2009年有11个 基层党组织、67名优秀共产党员、1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分别受市委教育工委、区委、区教育局党委表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员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热情。
(二)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主题活动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我为新洲发展作贡献”等主题教育,要求各学校、各单位、各街镇教育党总支党政负责人站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角度,深入学习,从严律己,不断改进作风,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广大教职工服务,让党满意,让广大教职工满意。在“我为新洲发展作贡献”主题活动中,有4名党员干部受到区委表彰。二是开展党组织书记学习培训。选派6名学校党组织书记参加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研究会交流学习。11月上旬,会同区委组织部举办了全区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来自全区各高中、局属各单位、各街镇教育党总支、各初中、小学、幼儿园、成教学校党组织书记共160人参加了培训。此次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在区委党校进行,为期三天,得到了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的大力支持。培训期间,全体学员集中住宿、集中就餐、集中学习,听取了区委党校教师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解读,区委组织部领导到培训班进行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培养、选拔与任用的知识讲座,培训班还邀请了参加全国学校内涵式发展研修的区四中校长肖锋、到美国参加教育考察的阳逻一中校长叶宝鑫交流学习心得。市26中党总支书记应邀交流了学校党建工作经验,区职高、邾城街教育党总支等4个单位的党组织书记结合本次学习作了主题发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邱新德出席结业典礼并给全体学员上了题为“加强党的建设,促进教育发展”的党课。培训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健全体制,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制度
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0所,共有局管干部达到900余人(含中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管好用好教育干部关系到全区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
(一)认真做好中小学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干部调整报告制度。各单位、学校干部调整务必于7月中旬由学校、单位党组织以文件形式向区教育局党委呈报调整报告,表明调整原因及调整职位职数,经局党委审批同意后按规定执行,避免了干部调整的随意性。二是继续推行中小学校校长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制度。新任中小学校长一律通过民主推荐、竞争上岗方式产生,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工作由上级党组织负责组织进行。三是新任中小学校长一律实行试用期制度,原则上试用期一年,经考核合格方转为正式任命。四是实行局机关科长竞争上岗制度,制定了《区教育局机关科室负责人职位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通过文化考试、面试、民主推荐和局党委考察的程序,选拔科室负责人。共有28名基层干部参加了竞争,竞争上岗工作在区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在区纪委的监督下,由区人事局、区编办、区教育局联合组织进行,实现了竞争上岗工作的公平、公正。
(二)认真做好党外干部和女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按照《新洲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工程》的规定,全区8所高中学校已有6所配备了女副校长,在“十一五”期间每所高中学校配备一名女干部的目标有望实现,干部队伍结构正逐步迈向合理化、科学化。
(三)努力做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一是按市委教育工委党校统一安排,共选派了46名中小学 校长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项培训,按规定完成送培任务。二是举办三期全区中学后备干部、小学校长培训班,参训人员达到312人。三是选派1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全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讨论探求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解决办法。四是选送5名中小学校长到硚口区中小学挂职锻炼,同时接收了硚口区6名中小学校级干部到我区挂职锻炼,精心安排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干部挂职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工作环境。
(四)健全干部考核制度,提高干部考核质量。对干部的年度工作考核,已成为我们进行干部管理有效的一项常规制度。今年高中考前后,组织完成了全系统干部的年度考核工作,印发了《领导干部考核方案》,确定了考核内容、考核程序和考核办法。一是由教育局党委牵头,完成了对局属各单位、各高中、各街镇教育党总支、各初中学校领导干部共360余人次的考核工作。二是由各街镇教育党总支牵头,完成了对全区各街镇小学、幼儿园、成教学校领导干部共计420余人次的考核工作。考核工作中,我们坚持考核程序,采取个人述职、个别座谈、民主测评的方式,考核结束后集中向局党委汇报考核情况。做到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严肃考核纪律,确保考核质量,为局党委调整干部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四、强化管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按照《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09年武汉市教育管理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教[2009]2号)精神,我们结合新洲区教育实际,积极开展师德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一是领导重视,制度保障。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转发了《市教育局关于重申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的通知》(武教师[2009]1号),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武教[2009]2号文件精神,制定了《新洲区2009年教育管理年师德建设工作方案》,做到师德建设有计划、有目标、有章可行。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召开了各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师德建设管理工作。狠抓师德教育,2009年暑期,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教育局关于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了“师德建设与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师德建设表彰活动,2009年教师节,有35名中小学教师和20所中小学分别受到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表彰。
三是加强师德考核,注重师德考核结果的使用。将教师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个单项同教师个人年度工作考核一并进行。既考核学校师德建设情况,也考核教师个人师德表现情况。在师德建设上,注重师德考核结果的使用,将师德考核结果同学校干部、教师年度考核、晋升职务、评先评优、流动、培训学习等挂钩,对违反师德的,根据有关规定,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四是完善师德档案制度,加强师德档案管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按《市教育局关于实行教师师德档案制度的通知》精神,注重教师师德档案建设,由区教育局统一制定教师师德档案袋,集中存放教师年度师德情况考核表。初中以上学校教师师德档案由各校自行保管,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档案由各街镇教育党总支统一管理,做到有专柜存放,有专人负责,档案记载齐全,审批有序,教师流动时随区教育局“调动介绍信”一并交接收学校存放。
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 一是继续开展骨干教师兼职交流活动。按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段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武教师[2007]3号)精神,我们继续组织全区教育系统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等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对口兼职交流,收到了预期效果,深受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欢迎。2009年初,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区骨干教师兼职交流活动座谈会,总结交流兼职交流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为推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对骨干教师的管理。按照《新洲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和《新洲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考核方案》,对全区教育系统市、区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实行量化测评,考核结果作为骨干教师津贴发放和保持称号的重要依据。考核中,按照个人自评、学校初评、区教育局考核小组综合考核相结合,采取座谈、听课、查阅资料、民主测评的方式,深入学校,进行实地考核。做到不走过场,不搞形式。
三是开展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选工作。按照《新洲区区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的领导下,2009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新洲区教育系统“第三批区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选工作,经层层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有11名中小学教师被评为新洲区第三批区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六、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学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工作。按照国家教育部、省、市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一系列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施绩效工资有关文件精神,在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区人事局、区财政局认真做好教师绩效工资的核算工作,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基础性部分于2009年教师节前发放到位。对于绩效工资奖励性部分,我们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分别抽选了部分初中学校校长、小学校长、街镇教育干事、区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专家,组成专班深入调查,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反复论证,分别制定了《新洲区义务教育学校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新洲区义务教育学校初中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和《新洲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目前正在进行综合审定。各项《方案》将于12月中旬审定出台,确保绩效工资的顺利发放,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二是认真做好新教师的招聘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工作。按照市教育局统一要求,我们会同区人事局,在区监察局的全程监督下,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展新教师的招聘工作,在认真总结过去招聘面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今年试行了招聘面试工作现场亮分,确保招聘工作的透明度,做到组织满意,群众认同,整个招聘工作无过失。在做好新教师招聘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从外地引进骨干教师,以逐步缓解我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先后赴黄冈、当阳等地深入实地,宣传了解,确保引进教师的质量,全年共招聘新教师28名,引进骨干教师2名。
三是严格教师编制管理,实现教师管理规范化。建立了教师编制管理责任制度,将教师流动管理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加大对在编不在岗教师的清理力度。目前,正会同区编办、区财 政局对已离岗外出教师进行清查审核,对劝返不归的将按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逐步实现教师管理科学规范。
四是开展评先表彰活动。2009年暑期,会同区人事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09年全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工作的通知》,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开展2009年教师节评先表彰活动,对基层推荐评选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送区教育局纪委监察室进行审定,确保评选的先进教师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同时,利用教师节大力开展表彰活动,全区共表彰优秀教师10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29名,扎根农村先进教师30名,师德建设先进教师30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15个,对受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和奖金。
七、以服务教师为宗旨,认真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一是依法受理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市教育局的统一布置,2009年春秋两季分别进行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认真受理和耐心指导社会人员和在职教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申报,仔细审核申报材料,精心组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全年共组织申报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51人次。全年共受理申报高中、中职(含指导教师)、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126人次,审核认定各类教师资格98人次。做到依法办事,依规收费。
二是认真做好教师晋升专技职务工作。受多种因素影响,2009年,我区教师申报工作作了较大改革,主要是放宽了教师晋升比例,凡符合晋升条件的教师都可申报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申报晋升职务教师人数大幅上升,共计1995人,其中晋升中学高级378人,中级1522人。在中级职称评审工作中,我 们坚持公正、合理,注重实绩,倾斜边远农村学校的原则,会同区职改部门,选聘专家评委,集中封闭评审,量化排序,严格控制通过比例,体现了评审工作科学合理,得到了市、区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是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待来访者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对待上级批转来信认真核查,及时回告,全年共计完成各类上访回复100余件,接待来访人员近百人次,为维护全区教育正常教学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作了应有贡献。
八、努力做好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局党委十分重视,列入了全年教育工作计划。
一是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制定了新洲区教育局关工委工作要点,组织11名关工委人员参加市局关工委培训班学习,通过培训拓宽了视野,增加了信息,丰富了经验,更有利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
二是千方百计助学生,做到一举一动暖人心。关工委老同志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时空优势、威望优势和经验优势做劝返工作,主动配合工商、文化部门清查校园附近的黑网吧,为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创办校外文化活动室,制订活动计划。他们不计报酬,凭着一颗赤诚的心,高尚的情怀,组织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受到家长、社会各界称赞。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
三是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市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活动。有9篇征文获得了竞赛奖,其中获市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5人参加演讲比赛获得二、三等奖,其中市级二等奖1人,区教育局还获得比赛组织奖。四是召开老干部座谈会。重阳节期间,局党委召开了老干部座谈会,介绍全区教育工作情况,听取老干部对教育发展的建议,得到了老干部的充分肯定。
五是开展老干部慰问工作。关心和慰问老干部、老教师不仅是我们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和义务。我们借春节来临之际,积极开展老干部、老教师慰问工作。印发了《教育局党委关于春节期间慰问老干部活动的通知》,教育局直接慰问老干部、老教师达590人次,慰问金共计6万余元。
2010年,我们将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解决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〇一〇年一月八日
第二篇:开拓创新 实现科学发展
开拓创新 实现科学发展
——**********学校在创新方面的探索
**********学校创办于****年,原名河南省第三******学校,现为国家重点******学校,隶属****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管,是一所由政府主办的机械加工类为主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位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占地面积43550 M,建筑面积28868 M,固定资产2088万元。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主要生产实习、实验设备667台套,学生实习所需的工卡、量具、仪器仪表能满足学生实习一人一台套的要求。多媒体教室面积560M,配备有性能先进的计算机217台。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实习车间、电工电子实验室和性能先进的数控车床、电焊机、PLC实习设备。图书阅览室面积400M,藏书40300册。运动场地面积7600M,学生宿舍楼两栋,实行公寓化管理,能满足1500名学生住宿。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06人,专兼职教师10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6人,中级职称教师45人,高级考评员30人,已构成具有培养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短期培训、职业需求预测、就业指导与职业介绍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开设数控车工、钳工、焊工、维修电工、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农机应用与维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
2222
2修、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学校在开展以中级工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学制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职业技能鉴定、SYB创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军转干部培训、外派劳务培训、高级工培训、技师培训和考核等业务,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建校五十多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办学效果良好,成绩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先后荣获“河南省******学校招生先进单位”、“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市园林单位”、“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职业教育领域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在校党委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全校教职工大胆创新、勇于创新。下面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的一些做法:
一、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方面
学校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能根据区域或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科学修订教学计划,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
学校每年都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有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的校企联动机制,目前课程设置与行业、专业发展方向基本保持一致,所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均能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切合学生实际和行业企业对相关技能型人才的现实性和发展性需求,基本形成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良好态势。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有长远规划、安排,有措施和经费保证,教师参训率(学历和非学历):每年远远高于10%的比例。
为尽快提高校内专业教师水平,学校规定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每人每两年必须有60天以上的时间到工厂从事专业实践调研,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
根据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教学工作需要,学校每年还要长期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专家、技师兼职教学,与校内的“双师型”教师形成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
三、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切实可行,并能严格执行。教务管理信息化,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重视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了部分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骨干专业的必修课教学,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并通过本校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大赛制度和工作细则,各专业制定了技能大赛标准,对提高技能教学质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学生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切实可行,并能严格执行。学校有学生科,专门负责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及班主任管理、调配工作。学生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切实可行并能严格执行。有务实、严谨、求真、创新的专业管理团队,有专任学籍管理员,能够接收省、市学籍管理部门有关文件并执行:能及时录入、审核完整的学籍信息;能在规定权限内实现学生学籍信息的校内共享;及时更新维护学籍信息。
四、教学实践方面
德育课教学,为了切实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认真组织讲授必修文化课,并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异大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和艺术课等相关的选修课。
专业技能课教学,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开设了专业知识课程。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制定了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并认真组织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
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的采取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积极进行讨论式、探究式、协助式和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成效显著。
五、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
在教材研发方面,积极组织开发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需要与国家教材、地方教材紧密配合的校本教材。我校高级讲师席建军同志因在钻研教材方面有较深厚的功底,曾被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新教材》编写委员会抽调参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和与之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的编写,此教材已于2009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张惠玲老师编制的《制图教程》正在印刷。
在课程改革方面,积极推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适当的调整,保证让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够用。
七、人才培养方面
学校设有高技能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由经济界、企业界相关人士参与各专业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培训、质量标准制定与考核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每个专业、学科都成立有教研组,负责收集整理企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信息,跟踪企业的现代化高技术生产设备发展趋势,及时为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推广了先进的“行为引导”教学法,保证教学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学校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信息收集网络和跟踪新技术教学的实施方案,保证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八、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实训基地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能够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有真正的工作场景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取保达到每生一个工位。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还承接社会短期技术培训,最大限度降低实训成本并确保设备完好率在98%以上。
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了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有专人负责学生的管理和实训指导,学校与基地前有较规范的合作协议,组织管理规范,所提供的实训岗位数量能满足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实训效果好。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为****的职业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0年11月15日
第三篇:浅谈县级党校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浅谈县级党校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 孝义市委党校 尚小琴
自从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以来,笔者作为党校一名骨干教师,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县级党校如何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党校要科学发展,首先要解决党校往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其次要解决党校的发展依靠谁的问题,还要解决党校发展什么的问题,最终要解决党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以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为契机,坚定党校发展的方向
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我们首先要在“办什么样的党校”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党校工作条例》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的法规性文献,它科学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办什么样的党校、怎样办党校”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简言之,就是“三个适应、三个促进”,即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和国家大局的要求,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落实;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的干部教育的要求,促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的理论建设的要求,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三个适应、三个促进”,可以说是党校工作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对党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的规律性认识,集中地回答了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党校”这个最为基本的问题。
二、以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为核心,浇铸党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广义来讲,党校应以“学员为本、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行政后勤为保障”的格局来建设。但就党校内部讲,事业单位就应以干事业的人为本。学校的职能是培养学生,要依靠教师建设学校,因此要以教师为本。要办好大学,培养拔尖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流的教师。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一所大学来说,有了好的老师,就像一座大厦有了支撑的柱子一样;如果没有“大师”,楼盖得再多也没有用。党校发展的成果要由学员和职工共享,但是前提是要依靠党校职工建设党校、发展党校。因此,党校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必须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发挥教师首创精神,保障教师各种权益。
三、全面完成党校的基本任务才是党校的全面发展
又好又快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求。那么党校的发展怎样才算好?从全面发展的视阈来看,要软件硬件都建设好才是好。特别是党校的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阵地作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生力军作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积极推动作用和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这五个方面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六项任务都圆满完成才算好。《党校工作条例》明确了党校六项基本任务,要求我们全面完成,只强调哪一项都是不全面的,并且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作为县级党校,我们要认真完成以下四项任务。第一,根据同级党委确定的干部培训轮训计划,大力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第二,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第三,围绕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应用研究,主动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建立长效机制,把党校建设成为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门和思想库;第四,发挥优势,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四、以打造名师名课为目标,保证党校可持续发展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教学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党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党校建设可以在一两年内建设一座大厦,但是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要立足挖掘现有教师潜力,通过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深造,选派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选送青年教师赴基层锻炼、参加业务培训等措施,大力提高师资整体素质。要着力完善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教研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符合党校特点并与社会接轨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推出有较大影响的“党校名师”。要充分发挥教研部门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在理论研究、专题开发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宽松环境,打造品牌课程,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优,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要增加教学班次,为本校教师提供更多的施展聪明才智的平台。
当前,党校工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要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扎扎实实地搞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在上级党校部门的推动下认认真真地落实《党校工作条例》,就一定能开创县级党校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强化管理促进气象科技服务科学发展
强化管理促进气象科技服务科学发展
近五年,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形式趋于多样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收入逐年增加。同时,有许多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项目情况。
气象科技服务的项目主要有:气象信息短信、气象信息12121、气象信息服务终端、雷电技术防护等。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有了新突破,针对煤矿、化工等高危行业的气象信息直通,实现了对高危行业气象科技服务零距离。通过在煤矿、化工等高危行业的调度室、要害部门、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电子显示屏,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在电子显示屏上播放出来,以便高危行业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煤矿、化工等高危行业的气象信息直通工作,得到市县安监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拓宽思路 解放思想 推动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依托部门优势,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寻求气象科技与经营相结合的增长点,闯出了一条以科技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之路。防雷工程验收已全面展开,树立了气象执法形象,增加了科技创收收入。另外又与联通、移动公司、中国电信积极联系,广泛宣传,增加手机短信用户,拓宽科技创收路子。
(二)公司在用人机制上,通过竞争上岗,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改革措施,激发了活力,提高了气象科技服务的竞争能力。
(三)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并完善气象科技服务宣传资金运行制度,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四)不断挖掘潜力,拓宽原有项目的范围。如,在庆典服务方面,由专一施放气球、拱门,又开展施放吉祥物、礼花、礼炮等项目,采取一条龙服务;在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栏目中,坚持灵活新颖,并新设置了品牌旋转,飞字等形式,使画面不断更新;为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进一步完善气象科技服务体制
(一)依托项目优势,拓展服务领域。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依托气象现代化建设,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把气象优势与社会资源有机的融合,做大做好气象信息产业,以雄厚的资源优势面对市场。成立以市、县二级的整体队伍资源共享、风险互避、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依法推动气象科技服务。较系统的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法规规范气象科技服务市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使气象科技服务始终沿着法律法规允许的轨道发展。同时严格执法,打击一切违法从事气象科技服务的活动。
(三)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结合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实际情况,在会计项目建设上,做到项目与创收相结合,特别是在企业分流中,注意国家资产不流失。让事业性科技服务与企业经营严格分开,使气象科技服务的资金有效地使用在发展气象事业中。
(四)做好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工作,让创收人员无后顾之忧,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吸取社会上有一定专长的人才充实到企业。在市场经济还未完全成熟的条件下,发挥人才作用,把企业搞大搞活,发展企业规模,参加市场竞争。
四、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气象科技服务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在对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管理方面还相对比较薄弱,在运行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如不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下决心采取措施,否则,将不利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健康发展,也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管理不规范。
有关部门在对气象科技服务检查时,提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认为在从事气象科技服务的过程中,没有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协调一致起来,没有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协调起来,没有发挥气象科技服务的最大社会效益。
(二)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不能够完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气象现代化设施的不断改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对特殊行业的气象科技服务手段还不够先进。对广大农村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比较单一,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三)气象科技服务设备相对落后。
由于受地方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地方财政投入的不足,使基层台站建设相对滞后,一些气象现代化设备无法引进、安装和使用。由于台站建设达不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直接影响了我市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
(四)气象科技服务人才严重不足。
由于受人员编制和地方条件的影响,基层台站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县市气象局还不能够满足每个县局一名大学生,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接受新知识较困难,直接制约了高精尖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开发,制约了气象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宣传不够
目前,公众对新推出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还不能够完全接受。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的术语专业性较强,公众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也就不利于接受和使用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气象部门对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的力度不够,气象知识还远没有在公众中普及。
五、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地方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排部署来进行,加强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管理,严格遵守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和程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完善制度。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和教育,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气象法》和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与气象工作相关的政策等。作为气象部门的领导干部,除熟练掌握气象业务知识外,还应该结合当前的形势,结合所分管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研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潜下身子认真研究当前气象科技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明原因,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忌走过场。
(二)增强气象科技服务活力,使气象科技产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气象科技服务产品开发要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打破地区地域界线,进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集中全市气象部门的科技人才,组成专门的科研攻关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提高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然后将该产品分发到各县市气象局进行共享。
(三)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气象事业的支持,改善台站建设。各基层台站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多争取气象科技服务项目,以项目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以项目带动气象现代化设备的更新,带动气象现代化设施上台阶、上水平。
(四)加大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采取措施为引进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创造优惠条件,为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发展事业搭建平台,使高水平专业气象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起作用。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委派到上级主管业务单位挂职学习或到相关高校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创新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五)加大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气象知识水平。我们可以采取建设气象科普基地的方法,加大对广大青少年和公众的宣传力度。使公众对气象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对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了解,在遇有灾害性天气时,气象部门发布了预警信号,公众能够明白气象灾害的类型和级别,以便采取相应避险措施,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七)引入市场机制,对性质明确、市场成熟度较高的产业,尽快推向市场,促其壮大成长,早日生长为真正的产业。气象部门依据行业优势,在某些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优势,但这仅仅是市场发育不完善,不成熟条件下的相对优势,一旦市场竞争格局形成,竞争对手强大,这种优势是否还能保持,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这需要从体制机制等制度诸多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人、财、物的管理及收益分配机制,为事业单位下步的改革预造出口。
六、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创收的成本核算。要结合每个具体服务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尽可能增大成本的列支数额,同时,也要保证列支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二)深化气象科技服务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按需设岗、以岗定酬劳、竞争上岗。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气象科技服务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多能少的动态管理机制。
虽然近五年气象科技服务有一定进步,但与兄弟单位比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学习好的经验,改进自身不足,全面落实2012年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局党组提出的“抓发展、促和谐、强管理”工作思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鼓足干劲、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全市气象科技服务上新台阶。
第五篇:强化合同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强化合同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2008-12-18 9:36:
51作者:浙江泰阳建设有限公司经营科
在建筑市场日趋规范,行业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的今天,要使工程项目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大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力度,改善原有粗放式的工程管理模式,才能切实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使企业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强化合同交底工作的重要意义
合同是工程施工全过程唯一的依托。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交付使用则是履行合同的过程和实践成果的体现。而认真仔细地研究合同内容,分析利弊,针对其中的问题、难题及时制定对策措施,则是有效控制成本、减少经济损失、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以往的交底只局限于合同文本中的内容,这仅仅完成了施工准备工作的一部分,而如何严格、准确地依据合同进行施工,在成本控制、责权明确、变更索赔、杜绝违约等诸多方面制定严格的对策措施才是关键所在。此外,如果对合同谈判过程中双方的口头约定或承诺、各自绵联的境况、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变更等重要内容没有详细的说明,也将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丧失获取更多利益的机会。因此项目一开始就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合同交底工作的管理力度。
二、合同交底的具体实施
(一)认真分析合同内容,做到心中有底。合同交底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合同概况、工程概况、价格组成、工期、质量目标、工程款的支付、变更索赔、工程资料、职责范围、现场管理等内容,同时对合同履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应注意的问题等也应进行全方位的交底。有条件的还得邀请法律顾问一同参与,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合同文本内容、在施工工程中如何正确履约,确保自身的权益,避免今后的经济纠纷等发生。
(二)召开专题分析会议,及时制定对策措施.细致、全面的交底之后,根据我们的实践,要求项目部和部分按各自的管理职责系统仔细研究合同,反复推敲每一则条款、条文、细则,包括若干次询标过程的往来函件等,找出合同中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教训,研究对策,制定措施。
(三)职责明确落实到人,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施工管理是否到位、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经济效益是否良好,关键在于过程的控制,而过程的控制,关键在于全员的参与。除了一同参与合同交底、专题分析之外,根据每个成员岗位职责的要求,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直接与业务考核、项目效益的评估紧密挂钩。这样不仅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将带动整个项目甚至公司逐步实现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向系统管理模式的改变。
合同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合同管理是一项持续的、贯穿于施工过程始终的重要工作。交底只是合同管理中的一部分内容,但却是更好地履行合同,获得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所在,也是项目部作好降本增效工作的源头所在。尽管施工过程中将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困难,但它毕竟以强化合同管理、实现项目成本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为终端。面对市场激烈竞争、普遍压价让利的局面,境外项目、合资项目的大量开发,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和运用国内国际建筑市场的游戏规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适应不同业主、监理的要求,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