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后30天工作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2 08:4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备考后30天工作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备考后30天工作指导意见》。

第一篇:高考备考后30天工作指导意见

高考备考最后30天工作指导意见

高考备考进入最后30天冲刺阶段,为了进一步把我市备考工作做细做实,提振精神、拼足后劲,确保高考“临门一脚”的胜利,市教育局教研室全体教研员集思广益,特提出以下备考建议。请各学校各学科结合本校的备考实际,在按照既定的备考计划的前提下,有所取舍,参照执行。

一、高考备考管理方面:

1、做精做细后30天备考。最后30天是升华的30天、是飞跃的30天,现在考生1天的备考效果是以往若干天的备考效果,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备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争分夺秒,交叉用脑,做到效率、效果最大化。

2、为了使高考成绩达到预期目的,我们要从从以下四方面挖掘潜力:一是抓好临界生,使他们上一个台阶;二是对新高考题型,特别是综合科,训练过关; 三是抓好非智力因素,抓好规范答题训练,做到“规范答题、准确答题、快速答题”;四是千方百计解决好“考生心理素质不过硬、抗压能力差”。有些考生说一进试室,面对新的考试环境手脚哆嗦、心惊胆颤,一段时间还不能安静下来,我们必须对考生加强心理辅导,逐步调整考生的考试平常心态,现在要对考生进行考试当平常的“平常心理”训练,对考生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要和风细雨。

3、后阶段应做“回头看”工作。回归课本、回头看已做的练习、模拟试题,回头看做错的但经老师指导后弄懂的问题,温故知新,巩固已知。第三循环着重知识查漏补缺,应考能力提高,应考心理辅导循序渐进。我们不妨指导学生翻阅以前做过的试卷,把做错的试题重新浏览一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指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方便查找复习。熟悉广州一模、二模答题卡,因为这是最接近高考的答题卡,非常有助于学生熟悉高考。

4、考生在查漏补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补短的同时要保长、扬长”,现阶段扬长比补短更有总体效果。避免高考短科成绩有提高但原来的长科成绩却不理想的考试遗憾,这点往届学生甚至优秀学生是有教训的。

5、注意对考生考试素养的培养。备考时要依据课本,体验课本表述的严谨性、规范性。文科答题特别要注意观点化、条理化。注意答题的用笔训练,书写工整、整洁,试题答案的填涂,答题的规范区域,考生个人资料的填写等。

6、关心师生的生活,帮助师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加强防病、防伤工作,加强锻炼、增加营养,合理作息。逐步把考生的身体在考前调到最佳状态。各校要加强宿舍管理。

7、重点中学要给尖子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文科知识要强读强记。

8、各校可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一次后30天鼓劲活动,增强信心,激发斗志。

二、学科备考方面: 语文科:

离高考还有三十天,建议各校找准合适本校学生的增分区域,把主要精力花在能增分、容易增分的板块上。

1、抓好作文临门一脚的辅导,强化议论文结构意识。文章的结构训练和扣题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议论文开篇一定要点题结尾一定要呼应,分论点独立成段;记叙类文也一定要巧妙点题,不宜追求文意含蓄,暗扣不如明扣。考生一定要细读材料和提示语,它可能是写作范围的限制或是写作内容、写作思路的提示。

中上层考生语言关已过,重点抓好文章的深刻性,重点在为什么么、怎么办上下功夫。

2、现代文阅读方面要强化类型题解答意识。注意搜集各地实战模拟题并作同类型文本归纳整理,重点考查每道题与考试说明考点的对应关系,按考点再做归纳整理,然后总结这一考点的多种表现形式(常式与变式)与答题规范,建立类型题的解答意识。此外,狠抓规范答题意识,凡简答题,必须用一个完整的陈述句来表述,并注意使用规范术语。

3、关于语用题,鼓励考生一定要去做。把各地语用题也做归类整理,一类为科学表达(精准表达),一类为文学表达(生动形象的表达),然后分类型按不同语言要求来讲解和练习,重点是审清题目要求,读清语言情景,明确语言任务,然后照章落实,力争多拿一分是一分。

数学科:

1、收缩战线,重点重温、巩固必考、常考内容,如:函数、立几、解几、数列、三角、概率与统计、不等式、向量、集合、复数、导数等。

2、回归课本、回归重点,真正做好“查漏补缺”。回顾历次模拟试题,切实做好“纠错”工作,总结得失,扬长补短,做错的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从而使学生得到提升、飞跃。同时做好整理、归类,特别是对一些主要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归类,让学生碰到具体的题型会联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例如,三角、立几、解几、数列、函数、概率与统计等,分别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方法?一般如何入手?

3、加强对学生的读题、审题训练。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训练,这是数学科最重要的!首先要训练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思维定势”,防止落入“陷井”。加强对学生的答题策略、答题技巧训练。例如,选择题、填空题、每道解答题分别计划用多少时间,又如:体艺生、三B生如何重点抓住容易题、中档题,尖子生如何“精益求精”,每分必争,二B生如何懂得放弃难题等。

4、切实研究好、筛选好、使用好一些重要地方的二模题,如广州、深圳、佛山、汕头、江门、珠海、茂茗等。重视学习和利用一些重要报刊杂志,如《广东教育》,在信息方面不吃亏。

英语科:

1、词汇复习不放松。词汇复习应贯穿高考复习全过程,但应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在句子或语篇中进行复习巩固,切忌只听写孤立的单词。另外,在后段复习时,应将写作词汇和阅读词汇按话题分类整理。

2、阅读理解须加强。今年高考的难度应力争控制在2009年高考的难度,但因为命题时间和材料的限制,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是不可控的,尤其是推理判断和主旨大意题,所以后段备考应着重于阅读理解的讲练。在讲练中,除讲透语篇体裁外,还应讲清楚语篇的个性特点,尤其是相关的关键词。阅读理解主要基于对原文的理解,真正的推理不在阅读理解中考查。所谓的infer或 imply也只是对原文中的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可从原文找到相应的信息点。阅读可用数学思维。

语法填空抓好考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应该还有提升空间。

语法填空不是单纯考查语法结构,而是重点考查语法与意义间的关系。如:名词前考限定意义(特定范围);介词一般不考搭配,而考意义;连词考名词与名词之间或从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实词如形容词或动词一般侧重考意义、词形变化和时态等。

完形填空重点考查篇章连贯,答案可从上下文找到相对应的。绝不会考查语法结构,也不可能用语法手段找到正确答案。重点是语法为意义服务。

3、写作训练应精炼。英语作文是最后冲刺阶段提高成绩的突破口。要着重话题方面的训练,应回头看看考纲中的24个话题是否都为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写作词汇。建议尽量让学生每天有作文练习(口头的或笔头的)。

①基础写作:应精选近两年的社会热点话题,并为学生整理相应的话题词汇和句型结构。

②读写任务: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好范文的行文结构:观点—理由—例证。

③一定要告诫学生“踩点”作文,用基本结构表达好信息内容,保证拿到最基本分数的基础上,再想办法提升作文的品质,争取拿高分。切忌使用生僻的词汇或生僻的用法,或用复杂的句子结构表达用简单句可表达的信息内容。

4、板块限时要抓紧。科学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是制胜关键。可将一份卷拆分为几个板块来进行训练,尤其是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等客观题部分,应限时在35—45分钟内完成,保证作文部分有足够的时间(40—50分钟内)构思完成。

5、答题规范需督促。后段备考仍然要强化书写的规范性和整洁性。必要时仍可督促学生用英语练习本写作或抄写词句。

6、整卷练习应精选。后阶段各地的模拟试卷很多,切勿将一整份试卷不加选择地给学生做,应精编精选符合高考命题要求的试题整合一份高质量的练习题,尽量使学生“做必有获”,不浪费学生一分一秒。

7、让尖子生自主复习的同时,各学科老师也应密切关注其复习动向,保证其优势学科更优,弱势学科有较大提高,真正做到“扬长补短”。

物理科:

1、选择题抓好正确率和速度训练,老师选题时注意知识面覆盖。

2、实验题重视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尤其是电学实验,注意误差分析。

3、计算题对于“力和运动”“电磁感应”两个专题以常规题训练和方法归类为主,对于“带点粒子”和“动量能量”两个专题除了对所有学生常规训练和方法归类之外还要给尖子生多见一些题型。

4、学生注意读题、审题训练,避免粗心大意。

化学科:

1、进一步阅读高考考试说明及样题,从样题中总结规律性东西,指导学生复习。

2、越离高考时间近,学生思想负担越重,学习越糊涂。教师应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复习,特别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减轻学生思想负担。

3、据多方研究,请注重图表及数据有关试题解题方法,这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及薄弱地方。

4、进一步总结本学期三次模拟试中出现的共同点及差异,从中使学生掌握自己的弱点,在有限时间中突破难点。

5、教会学生考试方法,必要时舍得放弃“难题”,重点取有效的容易及中等题分数。

生物科:

1、抓核心知识为主,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特别要注重知识的扩充和加深。

2、指导学生做好错题反思方面的工作。找出近段时间所做的错题,多想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3、5月中旬起,进行题型专题的复习,配合习题进行讲解,如选择题专题、图表和曲线专题、实验专题、材料信息专题、解题技巧专题等。4、5月底,带领学生一起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重要结论和结论性的话再次划出来,以及专业术语也要列出来,让学生在课堂或早读、晚读时读和背。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着重挑出来,让学生回顾。重点复习必修1-3及选修教材中的实验。

5、继续做适应性的练习,让学生保持做题的状态。6月初给学生做的题要简单和基础,主要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

政治科:

1、重基础训练。以课本为中心,抓知识主干,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生知识库。

2、学科备考中政治科注重知识主干,关注生活,密切结合时事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3、今年政治科特点:选择题灵活,死背诵课本不一定能拿高分,注意知识的活化运用。非选择题可能有6-7问,难度有梯度。基础题答案简洁,直指要点,要求学生熟悉知识要点,简明扼要,节省时间。

4、可能有思辩题出现。要对学生进行思辩题型训练。

5、题目形式:限定范围型:设问限定范围,要深层次分析作答;另:范围较宽泛,答题时注意取舍知识,答案要点化,简明扼要。

6、文化生活:注意漫画题,关注广度和深度,熟悉课本。哲学与生活:三种情形,限定范围型、范围宽泛型、思辩型等;经济生活:传统型:分析材料反映经济现象;分析图表等数据信息归纳结论要点;背景材揭示什么?怎么做?热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等。政治生活:关注国家职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关系等。

历史科:根据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以及今年我省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的特征,就我们新高三的备考复习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一轮复习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基础知识,固本强基

每年的高考都非常注重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一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基础较扎实的优秀生、复习生宁愿把主要精力放在看复习资料、做各种练习上,却对教材本身不屑一顾,不注意系统地认真阅读、分析教材,对此老师们应当引起注意。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概念是知识的起点,是构成观点和原理的基本单位,应该通过相关概念的比较,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准确理解概念。二是对观点和要点的理解与记忆。概念之间的关系构成观点或原理,说明观点的理由叫要点。应该在理解基础上,按教材结构准确记忆观点和要点。这是理解考题材料的根据,也是答案要点的依据。三是对知识系统的理解与记忆。

2、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对知识进行整合是适应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这一高考要求的必然举措。在第二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可按教材单元整合,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合,也可根据学科中心和主线整合,还可根据热点问题跨章节、跨学科进行整合,还要根据新的问题情境重新设计、编排知识结构,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

复习中要做到以本为本,狠抓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全”,对知识线的归纳要“清”,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要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放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准确理解和把握,防止知识点的遗漏,杜绝出现知识盲点。

(二)、复习中注意关注国计民生,贴近生活,重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复习备考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与高考考点有机结合起来,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发展动态,文化思想的发展,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命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这些都有助于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21世纪,中国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遭遇“矛盾凸显期”。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是“三大挑战”:一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的挑战;二是生态环境的挑战;三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如:沿海与内地的发展不平衡、公平与效益 的矛盾、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等等。老师们平时就应当注意搜集有关材料,加强学习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

(三)、突出探究性,注意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探究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究题这种新题型的出现,无论是对学生来讲,还是对我们教师来讲,都是一种挑战。今年的各地高考模拟题看,注重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都体现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试题采用研究性试题的形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我们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必须顺应这一潮流,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将其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养成发现、探究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要加强探究题的训练,研究其特点和命题思路,掌握常规性、程序性的知识,总结出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四)、要把对今年高考试题和题型示例的研究经常化,精选精炼,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应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应考能力

高考时间紧,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思考、酝酿到组织答案,且要求是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字迹工整的回答,如果平时在练习中不严格要求,不帮助学生进行纠正,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况且历史高考阅卷遵循“寻对原则”。如果因为书写的原因而导致“寻”不到答案,就非常可惜。

高考时间紧,迎考复习时间更紧,选好资料和设计好每一次练习的题目是一个关系到复习工作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大事。老师们要注意选择和交流。要加强对高考题型的研究,注意高考题型示例,有针对性地设计典型试题进行适应训练和审题训练,突出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答题水平。题型示例一般说明的是考查特点,即知识怎样使用,答案怎样组织等,要针对自身备考和学生实际,强化某些题型的答题方法训练。

(五)、引导学生增强复习的主动性 一要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复习内容上有所侧重,合理安排好计划,利用好时间。二要引导学生善于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思考相关考点之间的联系;主动思考热点问题,积极寻找最有价值和可能的切入点;主动思考一些主观题的答题方法和答案的生成,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复习的效果。

(六)、加强对文综三科答题时间合理分配的科学指导与训练,防止出现前松后紧或最后答不完的情况。

地理科:

1、回归课本基础知识重温,注重梳理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知识体系。

2、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习,要熟悉区域地图。

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重视地理新视角、新材料、新情景命题思路。

4、最后阶段备考:精选试题,训练以中等题目为主,注重有效评讲。

5、对尖子生、临界生进行一对一面批和面授。

6、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沉着应对,科学地调配答题时间。

开平市高考备考领导小组

二 0 一 0 年 五 月 六日

第二篇:2017年中考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市2018年“中考、高考”复课

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为推进我市“中考、高考”复课备考工作进一步落实,有效提高复课备考质量,根据2018年新的“中考、高考”形势,结合我市高

三、初三教育教学及“中考、高考”备考工作实际,按照科学备考、过程备考、有效备考、人文备考的要求,现制定2018年复课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完善相关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和评价办法,进一步振奋高

三、初三师生精神,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培优、辅中、转差,坚持文理并重、艺体并举、全面备考、多元发展的策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抓质量、促提高的强大合力,做实做细管理工作,做精做优教学工作,做好做强保障工作,精心研究并及时解决备考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方位做好复课备考各项工作,确保2018年“中考、高考”目标圆满实现。

二、备考原则

1.科学备考。要加强对“中考、高考”的研究,掌握“中考、高考”发展趋势,争取备考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备考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学科指导策略;要反对经验主义,克服固步自封现象。2.规范备考。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学习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等各项备考工作计划、制度,并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提高备考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规范考试行为,科学运用考试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和激励性评价。

3.精细备考。要统筹兼顾备考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全面协调,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细化措施,狠抓管理,各项工作要计划周密,实施有序,监控有力,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备考工作的实效性。

4.高效备考。要树立节能增效意识,降低备考成本,不搞题海战术和拼时间、拼体力的消耗战术;各学科要建设有效课堂,有效组织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与技巧,进一步克服“低效”“无效”现象。

5.人文备考。备考的最高层次是备人。学校、家庭、教研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建设备考共同体;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研人员要目标一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备考合力;班级内各学科之间要有机协调,打好团体战,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通过实施全方位备考,力争让学生全员提高、全面提高、全程提高。

三、备考步骤

依据备考复习教学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仅供参考。1.第一阶段(第一轮):结束新课,基础知识复习阶段。(1)时间:

高考:到2018年2月中下旬结束新课。中考:到2018年3月下旬结束新课。

(2)重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及基本能力提高。目标:强化双基,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记忆、理解与应用,挖透教材,突出主干。

(3)要求:做到基础熟练,能准确答出学科内基础题、选择题、填空题。

(4)措施:落实考纲及教材内容要求,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定期检查各科复习进度和复习效果。

2.第二阶段(第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难点。(1)时间:

高考:2018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考:2018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

(2)重点:在研究新考纲、考题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与学生相适应的强化训练类题。通过专题、类题训练,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各校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如:以专项知识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知识问题化提升知识能力 化水平,也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有意识地把相关知识整合于问题中,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培养能力。本阶段要让学生能熟练答出学科内基础题(60%左右题目)、近5年“中考、高考”真题及经典名题。

(3)目标: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4)措施:进一步解决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主干重点,克服遗忘,提升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中考、高考”,对考什么及如何考做到心中有数。各科要精心组织专题类题演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类题训练,做到详略得当。

3.第三阶段(第三轮):综合复习,仿真模拟。(1)时间:

高考:2018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中考:2018年6月上旬至6月中旬。

(2)重点:系统复习,查漏补缺,掌握应试技巧,平和应考心态。

(3)目标:提高做题能力,把握考试时间。(4)措施:根据各科特点,通过精选十套左右仿真模拟试题,开展仿真训练,提升应试水平。针对学生练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在提高对知识理解的同时,着力讲解答题技巧。4.第四阶段(第四轮):减压疏导,调适心态。(1)时间: 高考:考前一周。中考:考前一周。

(2)重点:平和应考心态。

(3)目标: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和恐惧心态。(4)措施:组织主题教育培训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或实践活动,调整学生考前心理状态。加强家校合作,合理搭配饮食,调整好休息时间,以最佳精神状态迎接“中考、高考”。

四、内容与要求

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市局将结合各校实际,与各校签订“中考、高考”目标责任书,按照相关规定对学校“中考、高考”工作给予奖惩。各中学要认真分析2017年考试情况,依照市局2018年任务目标要求,尽早行动,科学部署,周密安排。要重点制定好两个计划,一是制定好毕业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扎实搞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二是制定好高考、中考复课工作计划。另外,要结合学生实际,把责任目标科学分解,细化到班级,责任到人,使责任目标层层落实,人人明确,形成复习备考的整体合力。

2.成立备考领导小组,提高备考执行力。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研室将加强对各校复课备考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各校复课工作提供政策支持,督促各校全面落实复课备考 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各校要成立备考工作领导机构,具体可包括备考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研究小组、业务指导小组等,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明确。校长要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对备考工作要亲自管、靠上抓、负总责,提高备考工作的领导力。

各校要强化“中考、高考”备考执行力、落实并完善备考细节。要落实学校领导包抓学科组、联系班级制,促进学科备考和班级备考扎实有效开展,班主任要负责学困生和临界生的培养跟踪,学科教师负责学生短腿学科培养辅导,行政领导、班主任、学科备课组长、教师,各施其职,协调合作,形成备考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以确保备考各环节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

3.加强“中考、高考”研究工作,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市教研室要加强对“中考、高考”工作的研究,立足全局,服务全体,做好对学校复课备考的指导工作。各校要认真研究考什么、如何考、怎样考得好。主要研究:考纲(考试说明),这是命题的依据,考题(近三年“中考、高考”真题)、命题策略(命题专家、评卷组对试题评价等)、命题技术的变化(“中考、高考”命题时效与新信息等),这是应对如何考的关键;研究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研究学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效度,研究教与学的适应性及学习心理等问题,这才是解决怎样考得好的根本。同时,把研究成果及时落实、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

4.加强合作交流,拓宽信息渠道。

(1)要加大信息搜集力度。各中学要千方百计地动用一切力量搜集高考信息和教学资料。但在使用信息和资料时,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已获取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甄别、筛选与研究,以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料,为我所用。

(2)要发挥集体智慧。“中考、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中考、高考”备考工作,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从中考、高考备考领导小组的领导,到毕业班全体教师,都要出谋献策,要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挥集体潜能,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注重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新的结合,经常开展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依据学科备考计划,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沟通信息,互补优势。

(3)要拓宽信息渠道,加强备考横向联系。市教研室要把“中考、高考”信息的搜集共享作为重点工作,及时组织召开全市“中考、高考”复课备考研讨会,统筹全市复课迎考工作。各校要与教育先进地市及兄弟地市、学校加强横向联系,更有效地利用网络,重视信息情报工作,要适时进行调研测试,并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知彼知己。要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基地的建设与研讨活动。各校要打破封闭状态,做到团结互助,资源共享,群体作战,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市“中考、高考”备考的效益。我们不仅要重视市内的整体合作,还要重视校内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合作、毕业班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5.突出学科指导工作,提高备考的有效性。(1)各校要处理好课标、考纲、教材、教辅的关系。学科备考要以考纲、考试说明、课标为指导,明确备考方向、内容范围;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依托教材内容落实考纲任务要求;要以教辅为辅助,拓展优化备考内容。要处理好“一标多本”的关系,既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求同去异”;学生手中教辅不可过多,教师不能简单地用教辅代替备课、弱化上课。要求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以本为本,充分挖掘课本中关键知识,并使之能力化;明确教辅材料在一轮复习中是辅助性而不是主体性。

(2)各校要制定全面细致的备考计划。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教研室制定的备考指导意见,每一复习轮次都要制定计划,明确学科备考任务、目标、进度安排、实施策略等。其中,内容进度安排要具体到每一周,做到备考明细化,让教师、学生明明白白备考。

(3)各校要合理安排各种考试,力争在考、练上出效益。按“中考、高考”能力考查要求,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合理安排单元、专题、模块等各种检测考试。达到序列化、规范化,不搞题海战术,在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保障训练与考试的力度、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

(4)各校要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可采用导师制、小组合作制、家教式、会诊式、自修式等多种方式,强化力度。同时,也要关注边缘生、学困生的帮扶,实现共同提高。另外也要重视学生的奥赛工作,为学生的自主招生加分。

6.强化质量跟踪工作,提高备考的实效性。(1)各校要优化学科备课。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要重特色,集体备课要重整合。个人备课要看内容的针对性,是否符合考情、学情、班情等;要看内容的可操作性,其多少、难易、深浅是否适度,环节设计能否保证课内实施完毕等。集体备课应从个人的“异”上去研讨,并形成共识。

(2)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过程性备考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重在得法。备考复习成败在于课堂,课堂教学要合适于学生的需要,要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市。课堂应倡导问题式教学,以学生问题、教师问题、课本问题、练习、作业、考试问题等为导向,真正实现由“知识建构”到“问题导向”到“能力形成”的转变。要避免炒冷饭式的照本宣科、避免单向灌输,要克服无PPT就不能上课的陋习,尽量做到互动与生成,力求引导与点拨。一定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领悟。(3)要实行严格的学科练、测、考制度。各校要安排学科组认真规划并利用好练、测、考,包括课外作业、单元训练、专题训练、模块考试等项内容。具体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能力训练的布置安排,关键是控制住数量(训练次数、题量多少)、质量;二是能力训练相关作业、检测试卷的收批,这一环节的关键则是要把好批阅的数量、质量关。

教师布置作业、选编试题,要保证质量,必须精选精编,体现针对性、探究性、典型性,能举一反三;课外作业量、训练测试量要适当,要防止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各学科作业与训练测试必须有机协调,做好总量控制,要特别注意监控个别学科与教师为争抢课外时间,用题海战术挤压学生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批改、测试批阅要及时,可采用教师面批、精批、学生互批等形式,力争全批全改,做到有收必批;也可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抽批。学校要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训练测试的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及时评比,合理调控。

(4)优化教学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阶段性、综合性质量检测考试,做到互为补充,有序协调。在保证命题质量的前提下,这些统一考试要按照”中考、高考”的要求,规范组织,要严格考试秩序,严肃考风考纪;要统一组织评阅试卷,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严把阅卷质量关。阶段性、综合性考试阅卷结束后,要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学校的质量分析要具体到班级、学科、任课教师,教师的质量分析则要具体到每位学生,最后要形成内容全面的质量报告,并及时召开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质量分析调度会、座谈会、会诊会,依托质量分析找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补救措施。

(5)优化讲评课,提高讲评课效率。重点做好讲评课有效方式的探索。备考复习过程中,讲评课所占用的时间约占整个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备考质量。讲评课要做到:学生需要教师讲的才讲,学生需要教师评的才评,学生不要求讲的,坚决不讲;讲评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点拨疑点、突破难点,分析易错易混点,并适时的拓展或迁移,同时,要让学生参加到讲评环节中去,防止教师一讲到底现象,学生的问题学生说,说出的问题大家评,疑难问题教师指引,难题再析找思路、寻方法。

7.完善服务保障工作,落实人文备考措施。(1)要建立完善的备考工作服务保障体系。要按照服务保障任务与工作进程,健全食堂、宿舍、卫生、安全、资源、文印等方面的制度,有效开展各项工作。要特别关注高

三、初三开学初期、“中考、高考”前夕两个阶段的服务保障工作,开好头,结好尾,细化措施,提高质量。学校教工与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明确责任,提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及时性。

(2)要拓展丰富服务保障内容。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安全、健康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备考环境与氛围;要及时满足教师备考工作的基本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为高三师生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3)要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方式。对学生特别关注的食堂、宿舍、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适度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教师的满意度。

8.要做好总结表彰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连续性。(1)要做好成绩统计分析工作。通过了解“中考、高考”成绩,分析学校、班级、学科、教师奋斗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利于下一“中考、高考”备考奋斗目标的调整。市教研室将在“中考、高考”结束后依据招生办提供数据进行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奖励提供依据。

(2)要全方位进行总结。召开班主任、备课组长、学科教师、学生等各层次、多种形式的总结座谈会,分析总结备考工作的经验做法,交流体会感受,反思失误教训。最后,学校要形成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备考工作报告。

(3)要及时进行表彰工作。按照制定的表彰制度、实施办法,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对班级、备课组、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表彰,兑现奖励政策,保持评价制度的权威性与 激励性。

(4)要搞好新老高

三、初三备考工作的衔接。通过学科对接、人员交流等方式,做到备考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与师资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备考工作的良性循环。

(5)要隆重组织毕业典礼。学校要作为“中考、高考”前激励学生斗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要突出学校的特色,与开学典礼一样,作为点睛之笔、传承之作来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组织要隆重,校长要亲自参加,师生共同参与,彰显师生之情、同学之谊,弘扬学校文化、时代精神。

第三篇:2018年高考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市2018年“高考、中考”复习备考工作

指导意见

为推进我市“高考、中考”备考工作进一步落实,有效提高备考质量,根据2018年新的“高考、中考”形势,结合我市高

三、初三教育教学及“高考、中考”备考工作的现状,按照科学备考、过程备考、有效备考、人文备考的要求,现制定2018年备考工作指导意见,供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实施。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完善相关的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和评价方法,进一步振奋高

三、初三师生精神,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培优、辅中、转差,坚持文理并重、艺体并举、全面备考、多元发展的策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抓质量、促提高的强大合力,做实做细管理工作,做精做优教学工作,做好做强保障工作,精心研究并及时解决备考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方位做好备考各项工作,确保“高考、中考”目标的圆满实现。

二、备考原则

1.科学备考。要加强对“高考、中考”研究,掌握“高考、中考”发展趋势,争取备考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备考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学科指导策略;要反对经验主义,克服固步自封现象。

2.规范备考。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学习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等各项备考工作计划、制度,并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提高备考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规范考试行为,科学运用考试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和激励性评价。特别在科组备考和班级备考这两个关键点,一定要井然扎实、有序开展。

3.精细备考。要统筹兼顾备考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全面协调,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细化措施,狠抓管理,各项工作要计划周密,实施有序,监控有力,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备考工作的实效性。

4.高效备考。要树立节能增效意识,降低备考成本,不搞题海战术和拼时间、拼体力的消耗战术;各学科要建设有效课堂,有效组织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与技巧,进一步克服“低效”“无效”现象。

5.合作备考:学科内合作、班级内合作、综合学科合作。学科备课组要合理分工、合作研究,教学内容、方法、过程、资料等有共用、共享、基本一致的资源;班级内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科任教师之间对共性的问题协商解决,对时间、作业、重点对象协商统筹安排;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做好学科之间的沟通、协作。6.人文备考。备考的最高层次是备人。学校、家庭、教研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责,建设备考共同体;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研人员要目标一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备考合力;班级内各学科之间要有机协调,打好团体战,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通过实施全方位备考,力争让学生全员提高、全面提高、全程提高。

三、备考步骤

依据备考复习教学规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仅供参考。⑴第一阶段(第一轮):结束新课,基础知识复习阶段。①时间:

高考: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底。中考: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底。

②重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及基本能力提高。目标:强化双基,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记忆、理解与应用,挖透教材,突出主干,把题做正确,做好。

③要求:做到基础熟练,能准确答出学科内基础题、选择题、填空题,较熟练答出与我省“高考、中考”相适应的大题和经典名题。

④措施:落实考纲及教材内容要求,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定期检查各科复习进度和复习效果。

⑵第二阶段(第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难点。①时间:

高考:2018年2月至4月上旬。中考:2018年5月至6月上旬。

②重点:在研究新考纲、考题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与学生相适应的强化训练类题。通过专题、类题训练,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各校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如:以专项知识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知识问题化提升知识能力化水平,也可以问题为导向,有意识地把相关知识整合于问题中,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培养能力。本阶段要让学生能熟练答出学科内基础题(60%左右题目)、近5年“高考、中考”真题及经典名题。

③目标: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④措施:进一步解决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主干重点,克服遗忘,提升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科学认识“高考、中考”,对考什么及如何考做到心中有数。各科要精心组织专题类题演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类题训练,做到详略得当。

⑶第三阶段(第三轮):综合复习,仿真模拟。①时间:

高考:2018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中考:2018年6月中旬至6月下旬。

②重点:查漏补缺,掌握应试技巧,平和应考心态。③目标:自信参加“高考、中考”,减少焦虑和恐惧心态。

④措施:根据各科特点、采取卷模复习法,提升应试水平,再通过仿真模拟训练、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同时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

四、内容与要求 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各学校要认真分析2017年考试情况,结合市情和校情制定2018年任务目标,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尽早行动,科学部署,周密安排。要重点制定好两个计划,一是制定好毕业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扎实搞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二是制定好市复课工作计划。另外,要结合学生实际,把责任目标科学分解,细化到班级、责任到人,使责任目标层层落实,人人明确,形成复习备考的整体合力。

2.成立备考领导小组,提高备考执行力。

各校要成立备考工作领导机构。学校要成立备考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研究小组、业务指导等小组,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明确。校长要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对备考工作要亲自管、靠上抓、负总责,提高备考工作的领导力。

各校要强化“高考、中考”备考执行力、落实并完善备考细节。要落实行政挂学科组、挂钩班级,促进学科备考和班级备考扎实有效开展,班科任教师要负责学困生和临界生的培养跟踪,学科教师负责学生短腿学科培养辅导,行政领导、班主任、学科备课组长、教师,各施其职,协调合作,形成备考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以确保备考各环节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

3.加强“高考、中考”研究工作,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①各校要加强备考研究小组建设。成立专门由教务或教科负责研究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各学科考情、学情的研究工作;研究小组可由负责备考业务领导和备课组长组成;各备课组长带领学科骨及科组教师,策划好各时段备考计划,并定期、定点、定内容进行研讨,集科组教师之智慧,研究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备考策略和备考范式,特别说明的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有的备课组仅有1—2人,建议积极开展校际联合备考研究活动。

②各校要认真研究考什么、如何考、怎样考得好。主要研究:考纲(考试说明),这是命题的依据,考题(近三年“高考、中考”真题)、命题策略(命题专家、评卷组对试题评价等)、命题技术的变化(“高考、中考”命题时效与新信息等),这是应对如何考的关键;研究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研究学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效度,研究教与学的适应性及学习心理等问题,这才是解决怎样考得好的根本。同时,把研究所得及时地落实、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

③各校要做好对备考研究跟踪管理。原则上,每位教师每一学期应撰写2篇以上“高考、中考”备考研究心得体会,内容主要是对学科考纲的理解,考点、热点、疑难点的解读,考题的解析与迁移应用,教师指导学科备考的策略、课堂教学、备考经验等。为取得实效,这项工作将由市教育局协同学校组织进行。

4.加强合作交流,拓宽信息渠道。

①要加大信息搜集力度。各中学要千方百计地动用一切力量、利用一切关系搜集高考信息和教学资料。但在使用信息和资料时,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已获取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甄别、筛选与研究,以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料,为我所用。

②要在发挥集体智慧。“高考、中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高考、中考”备考工作,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从高考、中考备考领导小组的领导,到毕业班全体教师,都要出谋献策,要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挥集体潜能,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注重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新的结合,经常开展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依据学科备考计划,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沟通信息,互补优势。

③要拓宽信息渠道,加强备考横向联系。各校要与教育先进地市及兄弟地市、学校加强横向联系,更有效地利用网络,重视信息情报工作,要适时进行调研测试,并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知彼知己,决胜于高考战场。要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基地的建设与研讨活动。市内学校要打破封闭状态,做到团结互助,资源共享,群体作战,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市“高考、中考”备考的效益。我们不仅要重视市内的整体合作,还要重视校内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合作、毕业班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4.突出学科指导工作,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①各校要处理好课标、考纲、教材、教辅的关系。学科备考要以考纲、考试说明、课标为指导,明确备考方向、内容范围;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依托教材内容落实考纲任务要求;要以教辅为辅助,拓展优化备考内容。要处理好“一标多本”的关系,既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求同去异”;学生手中教辅不可过多,教师不能简单地用教辅代替备课、弱化上课。要求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以本为本,充分挖掘课本中关键知识,并使之能力化;明确教辅材料在一轮复习中是辅助性而不是主体性。

②各校要制定全面细致的备考计划。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教研室制定的备考指导意见,每一复习轮次都要制定计划,明确学科备考任务、目标、进度安排、实施策略等。其中,内容进度安排要具体到每一周,做到备考明细化,让教师、学生明明白白备考。

③各校要立足课堂,用好课后,全方位优化备考。上课监控的手段主要靠上课常规,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坚持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教师相互听评课制度、学生定期评教制度、教研室教研员定期指导制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与展示制度、年级评课办公例会制度等,加强对教师上课环节的即时监控,减少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克服“低效”“无效”现象。要特别注意监控课内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内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必须当堂完成,要坚决杜绝课内问题、课内作业转化成课外作业的行为。课外作业要划归能力训练范畴,另外监控。课后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所刍和自我反思、提高最有效的时段。各校应对早上、中午、午后、夜修等做好安排。帮助学生利用好可利用时间,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提升。

④各校要合理安排各种考试,力争在考、练上出效益。按“高考、中考”能力考查要求,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合理安排单元、专题、模块等各种检测考试。达到序列化、规范化,不搞题海战术,在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保障训练与考试的力度、效果,逐步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⑤各校要注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可采用导师制、小组合作制、家教式、会诊式、自修室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育的力度。同时,也要关注边缘生、学困生的帮扶,实现共同提高。另外也要重视学生的奥赛工作,为学生的自主招生加分。

⑥市教研室将优化引领指导。要继续坚持并优化“会议指导、资料指导、教学视导、考试指导”等策略,开好研讨会议,编选教辅资料,搞好教学视导,命好考试试题。特别是要制定下发科学的学科备考指导意见,明确学科备考任务、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全面引领学科备考工作。

⑦要树立“大备考”意识,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工作。备考任务要分解落实:高一重点抓“初高中衔接与习惯养成”,高二重点抓“倾向选择与知能拓展”,高三则要集中精力,全力抓好“升学指导与能力训练”,使整条备考链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5.强化质量跟踪工作,提高备考的实效性。

①各校要优化学科备课。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要重特色,集体备课要重整合。个人备课要看内容的针对性,是否符合考情、学情、班情等;要看内容的可操作性,其多少、难易、深浅是否适度,环节设计能否保证课内实施完毕等。集体备课应从个人的“异”上去研讨,并形成共识。备课方式:用简案。②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过程性备考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重在得法。备考复习成败在于课堂,课堂教学要合适于学生的需要,要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市。课堂应倡导问题式教学,以学生问题、教师问题、课本问题、练习、作业、考试问题等为导向,真正实现由“知识建构”到“问题导向”到“能力形成”的转变。要避免炒冷饭式的照本宣科、避免单向灌输,要克服无PPT就不能上课的陋习,尽量做到互动与生成,力求引导与拨。一定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领悟。教师课堂实施备课内容、组织教学效率的高低,具体要看教师一节课教学实施环节的完整性,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活动的必要性,教学时间的利用率等,最终还得看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程度,即完成备课任务的水平。市教研室将联合各校备考领导小组对教师上课进行督查指导。

③要实行严格的学科练、测、考制度。各校要安排学科组认真规划并利用好练、测、考,包括课外作业、单元训练、专题训练、模块考试等项内容。监控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能力训练的布置安排,关键是控制住数量(训练次数、题量多少)、质量;二是能力训练相关作业、检测试卷的收批,这一环节的关键则是要把好批阅的数量、质量关。

教师布置作业、选编试题,要保证质量,必须精选精编,体现针对性、探究性、典型性,能举一反三;课外作业量、训练测试量要适当,要防止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各学科作业与训练测试必须有机协调,做好总量控制,要特别注意监控个别学科与教师为争抢课外时间,用题海战术挤压学生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批改、测试批阅要及时,可采用教师面批、精批、学生互批等形式,力争全批全改,做到有收必批;也可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抽批。学校要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训练测试的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及时评比,合理调控。

有效控制作业量、训练量的手段之一是控制学科作业、训练资料的印刷量,防止部分学科、教师乱印、滥印资料的行为。学校、年级要依据学科特点,对各学科资料印刷数量作出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学校文印室严格落实。

试题的编制尽量校本化,要符合本校学生之实际,让测试发挥其激励功能。各校要求学校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独立命制针对本校学生的2套综合卷、3套阶段(单元)测试题。

④优化教学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阶段性、综合性质量检测统一考试,做到互为补充,有序协调。在保证命题质量的前提下,这些统一考试要按照”高考、中考”的要求,规范组织,要严格考试秩序,严肃考风考纪;要统一组织评阅试卷,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严把阅卷质量关。

阶段性、综合性考试阅卷结束后,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出详细的质量分析,学校的质量分析要具体到班级、学科、任课教师,教师的质量分析则要具体到每位学生,最后要形成内容全面的质量报告,并及时召开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质量分析调度会、座谈会、会诊会,依托质量分析找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补救措施。

各校要在质量分析基础上,强化查漏补缺,扶弱促强,切实解决“弱班、弱科、弱师”问题,打好团体战,共同提高班级、学科教学质量;树立整体意识,有效监控,适度组织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测试等综合科目的备考质量。

市教研室要加强跟进式指导,及时组织教学调研、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校、年级提高质量监控水平。

⑤优化讲评课,提高讲评课效率。重点做好讲评课有效方式的探索。备考复习过程中,讲评课所占用的时间约占整个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备考质量。讲评课要做到:学生需要教师讲的才讲,学生需要教师评的才评,学生不要求讲的,坚决不讲;讲评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点拨疑点、突破难点,分析易错易混点,并适时的拓展或迁移,同时,要让学生参加到讲评环节中去,防止教师一讲到底现象,学生的问题学生说,说出的问题大家评,疑难问题教师指引,难题再析找思路、寻方法。6.完善服务保障工作,落实人文备考措施。

①要建立完善的备考工作服务保障体系。要按照服务保障任务与工作进程,健全食堂、宿舍、卫生、安全、资源、文印等方面的制度,有效开展各项工作。要特别关注高

三、初三开学初期、“高考、中考”前夕两个阶段的服务保障工作,开好头,结好尾,细化措施,提高质量。学校教工与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明确责任,提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及时性。

②要拓展丰富服务保障内容。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安全、健康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备考环境与氛围;要及时满足教师备考工作的基本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为高三师生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③要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方式。对学生特别关注的食堂、宿舍、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适度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教师的满意度。

7.做好过程性评价工作,提高备考的执情度。①学校要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要包括考核方案、奖励方案两部分。考核指标要多元,要涵盖学科备考各环节;比重要合理,要突出教学质量的权重,弱化常规指标权重,体现出明确的导向性。奖励方案要明确内容、范围、等次。相关方案要及早制定,要多方参与,共同制定,尽力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②要优化评价过程与方式。既要注重结果评价,又要关注过程评价,两者有机结合。要形成稳定的过程评价方式,过程评价结果要定期统计公布。评价主体要多元,要切实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观念,优化学生评教机制,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加大学生评教结果在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比重。

③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奖励办法。在工作过程中适时进行包括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评优树先、福利待遇、培训进修等各种奖励,“高考、中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表彰,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④搞好对综合科目的评价。对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基本能力考试科目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既可以分科考核,也可以捆绑评价。

⑤市教育局将根据学校备考成效和完成任务情况,对各“高考、中考”备考先进学校进行评价表彰。

8.要做好总结表彰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连续性。①要做好成绩统计分析工作。通过了解“高考、中考”成绩,分析学校、班级、学科、教师奋斗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利于下一“高考、中考”备考奋斗目标的调整。

②要全方位进行总结。召开班主任、备课组长、学科教师、学生等各层次、多种形式的总结座谈会,分析总结备考工作的经验做法,交流体会感受,反思失误教训。最后,学校要形成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备考工作报告。

③要及时进行表彰工作。按照制定的表彰制度、实施办法,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对班级、备课组、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表彰,兑现奖励政策,保持评价制度的权威性与激励性。

④要搞好新老高

三、初三备考工作的衔接。通过学科对接、人员交流等方式,做到备考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与师资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备考工作的良性循环。

⑤要隆重组织高中毕业典礼。学校要作为“高考、中考”前激励学生斗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要突出学校的特色,与开学典礼一样,作为点睛之笔、传承之作来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组织要隆重,校长要亲自参加,师生共同参与,彰显师生之情、同学之谊,弘扬学校文化、时代精神,给学生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第四篇:2011年河南高考物理备考指导意见

2011年河南高考物理备考指导意见

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现根据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备考建议,仅供参考。

一、新课程高考试卷特点 1.结构与分值的设臵

新课程卷仍采取理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试卷结构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其中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第II卷由物理、化学、生物三种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物理、化学、生物各科选考内容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物理3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化学3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生物2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

题;但均不得跨模块选做。组卷时,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物理学科的必考内容为高中物理必修

1、必修

2、选修3-

1、选修3-2四个模块,约95分;选考内容为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三个模块,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约15分。物理试题共8个选择,2个实验,3个计算(其中一个为选考题)。2.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

物理试卷考题难度适中,充分贯彻了新教材、新考纲的要求,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把考查能力放在首要的位臵。

(1)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性

主干知识仍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重点。新课程高考试题依然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在内容上也是精选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新课程高考所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在综合应用方面,命题主要体现在:

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圆周运动和能量的综合;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力、电综合;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串、并联电路规律与物理实验的综合。

(2)注重联系实际,体现物理学的社会价值

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物理学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技术的革新,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已成为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亮点。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4题,以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新世界纪录为背景,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2009年安徽卷第17题以考生熟悉的电动扶梯为背景进行设计,考查考生对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牛顿定律等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2009年山东卷第18题以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为背景命题;2009年浙江卷第19题考查了一个“讨论地球潮汐成因”的问题;2009年福建卷第13题联系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第14题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环绕月球飞行为背景,第28(1)题涉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能源的开发问题等。

整体来看,各地高考试卷几乎都有以人类航天技术、中国的嫦娥工程为背景设臵的天体运行问题。此外,关于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开发,关于太空技术,关于新材料,关于现代交通等与时代紧密结合的题目。这类试题 的出现使新高考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发展、关注人类共同命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突出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试题考查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等。实验题的出题形式基本为一大一小,重点考查必考内容的力学和电学实验。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2题分析实验误差,要求写出两个原因即可;23题的测热敏电阻的阻值具有一定的探究性。2009年福建卷第19题通过对如何测量小螺母内径及验证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等新情景的展现,要求考生会正确选择仪器及测量方法,能够将学过的实验原理进行迁移、比较,用物理语言正确表达观点,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2009年山东卷第23题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度的拓展,并注重与实际的联系,让考生通过课本实验原型,开动脑筋,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和迁移能力。

(4)重视对物理学史料的考查,体现物理思想方法

物理学史料是物理知识和方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载体,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也加大了对物理学发展历程的考查。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14题,考查了科学家与其成就;2008年广东卷第1题以伽俐略理想斜面实验为背景命题;2008年江苏卷第12(1)题以揭示光的粒子性为题材,考查了学生对近代物理知识及“x光散射实验”、“光电效应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和“氢原子光谱实验”等四个划时代实验的理解,第12(3)题将对半衰期的考查放在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获诺贝尔奖这一背景之中。这些试题体现的对物理学先驱的科学探究工作和科学精神的欣赏,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但是,如果将该问题持续下去的话,在命题上必须创新方可,老是这么谁发现了什么,显得有些简单,思维量太小。

(5)设臵选考内容,体现物理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与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相对应,在新课程高考试题的设臵中出现了必考题与选考题:所有考生必修1、2和选修3-

1、3-2内容的试题为必考试题;学生自由选修内容的模块中,每模块各一道试题,这些试题难度相当,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课情况进行选做。这样,新课程高考通过关注考生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体现了

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整体考查内容基本侧重了选考部分Ⅱ类要求,选修3-

3、3-

4、3-5三部分试题难度适中,学生得分相对容易,各部分相比较,难度均衡。

三、高三备课建议

(一)高三教学安排

第一阶段: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构建知识体系 时间: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上旬

教学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必修

1、必修2,选修3-

1、选修3-2)教学要求: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每个高中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高校选拔人才对考生的要求。高考命题既要有利于高效选拔人才,又要有利于指导中学物理教学,因此,高考命题必须尊重《课程标准》。

新课程《考试大纲》与旧《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分比例等。复习时要破除旧观念,破除想当然,认真逐条对照新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

研究新高考,重构复习模块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思维习惯,更有一定的思维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经验,又是也可以成为固执,要改变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或者很痛苦,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旧有的高考模式已经实施了很多年,许多老师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复习时积累了很多经典试题,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现在,必考、选考模块的分割,使许多试题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甚至已无法使用。例如,动量能量试题。机械能是必考内容,动量是选考内容。考试大纲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的要求是有明显不同的。所以,我们必须重构复习的章节板块,重新遴选试题。新课教学时,就有老师把机械波、动量提到了高一上学期讲,害得许多学生到处借选修3-

4、3-5教材。建议大家按照新课程考试大纲要求,第一轮复习坚持以必考模块为主,选考模块放在第一次质量预测之后进行。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这在高考当中一定会有所体现,因此,一定要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构建新的师生关系,使高三的复习课充满活力,高效。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主干知识的教学

纵观课改实验区的高考试题,很好的完成了从旧课程高考向新课程高考的过渡,坚持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必考板块就是高考的主干知识。我们要严格按课程标准教学,按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复习备考,落实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狠抓主干知识,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重视实验和科学探究,培养实验能力和探究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新课程高考把实验探究的考查摆在重要位臵,包括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对实验原理、方法的认识,对演示实验思想的感悟,以及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原理在设计性、开放性实验中的运用等等。这类实验题构思巧妙灵活,能力要求高,已经成为许多考生高考得高分的“瓶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没有将实验放在教材后面,而是按照教材的自然顺序写在了正文之中,所以建议大家复习时也不要把实验和知识复习割裂开来,这样可以保证体系的完整性,也给实验坚强的理论支撑。

活动安排:11月份,备考研讨会。届时将聘请宁夏银川专家,给我们做指导,我市优秀教师经验介绍。第二阶段:选考

时间:2011年1月上旬至2011年2月 教学内容:选考模块,选修3-

3、3-

4、3-5 教学要求:

从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处理好模块的选择性问题

新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高考试题的呈现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设计供学生选择的选考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因此,指导学生做好选考模块的选择是必要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决定复习哪个选考模块。就现实而言,应根据年级师资条件和能力,至少让学生有选择余地,以有利于应对高考。从近三年新高考试题看,尽管考试说明中提出不同选考模块试题力求难度等值,但由于命题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做到等值。所以,关于选考,不能把宝押在某一个模块上。

处理好选考模块的教学

从新课程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看,物理选考模块考查内容的要求相对较低。高三复习时,应根据学生需求,分组进行针对性复习教学, 而且在难度和时间上要把握好,以5周为宜,不要超过6周。难度上不宜过度深挖和耗时过多。第三阶段

时间:2011年2月下旬至2011年4月底 教学内容:专题复习,模拟训练 教学要求:

专题复习,专题之内涵有两个层次:

一方面是从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一种方法开始加以拓宽。由“点”及“线”到“面”,使高中物理复习真正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普通的提高到“专业”的角度;另一方面是把分散于各章节的、零星的、不连贯的概念、方法、思维方式加以归纳,由“离”到“合”,由“厚”到“薄”,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目的。把分散的提高到“专门”的角度。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应该发现了学生的一些不足,复习时的一些疏漏,专题复习正是解决问题的好时候。

所谓专题复习,我理解为就是专门解决一些问题,也就是将物理知识和学生要形成的技能,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若干个问题,进行专门讲解,或专门训练,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在高

一、高二学习中和第一轮复习时,难免会有一些薄弱环节,这里的核心是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专题可大可小,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维方法的训练,解题习惯的养成,等等。关键是目的要明确,也就是说,这一节课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复习课离不开讲习题,但复习课决不能上成习题课。第二轮(专题)复习更不能认为就是习题课。活动安排:二测前后,复习经验交流会。第四阶段

时间:2011年5月初至6月初 教学内容:模拟训练 教学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自组自编试题,查漏补缺,加强针对性,使复习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坚决杜绝滥发成卷、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杜绝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二)高三质量预测安排 第一次质量预测 时间:2011年1月上旬

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必修

1、必修2,选修考试形式:单科试卷,满分100分。第二次质量预测 时间:2011年3月中旬

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考试形式:模拟高考 第三次质量预测 时间:2011年5月上旬

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1、选修3-2)

考试形式:模拟高考

第五篇:榆林市第十中学2012届高考备考指导意见

榆林市第十中学2012届 高三高考备考指导意见

(初稿)

一、基本情况

1、回望2011届。2011届高三毕业学生人数493人,高考中,达到二本分数线人数135人。

2、分析2012届。本届共10个教学班,其中理科班6个文科班4个,其中理7、8班、文4班为一层次班,其余为二层次班。本届学生的虽然当时录取分较均衡,但由于高一期间学生管理不够到位,自主学习引导不足,学习的利用率不高,成绩与上届比较有差距。尤其是高分层学生相对较少,而市内兄弟学校此届学生实力也不弱,加之我们的教师略显年轻,所以形势十分严峻。

二、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培养优秀人才,一切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坚持“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原则,确立文理并举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争名校、提一本、保二本、促艺体”的备考方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努力营造“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的备考气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经过自身的努力,考入各自理想的大学。

三、备考方略

1、班级管理责任落实。班主任是各班目标的第一责任人,引导班主任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确定班级高考指标,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认真做好 科任教师的协调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做好班风学风建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发挥备课组在备考中的作用。备课组长要经过组内讨论制定《学科备考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通过备课组长,抓实集体备课,抓实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基础,培养能力,使各个学科齐头并进,大面积提高备考效果。

3、狠抓教学管理,提高备考效率。

(1)认真落实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完成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备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科学的计划是高考备考成功的基础。为了杜绝复习备考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求各备课组根据学校提供的总体备考指导意见,制定各科详细的备考计划。制定的计划要科学、合理、操作性强,防止出现“一轮复习漫不经心、二轮复习模糊不清、三轮复习草率收兵”的现象。

(2)坚持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强调备课“两重”(重教法、重学法)“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点”(钻透每节课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八备”(备大纲、备考纲、备说明、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备考试、备纠错),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集体备课统一按学校安排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做到随时讨论、及时纠错。中心发言人要事先准备发言稿,发言内容要充实、有效,其他教师要围绕集体备课内容,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消化吸收他人成果,确保集体备课取得成效。学校、年级领导要深入备课组,加强对集体备课的领导和指导。(3)全员开展各类复习课研究活动。要针对不同阶段,研究如何开展阶段性复习研究,形式多样,讲授公开课,备考研讨会,成绩分析会等等,并在集体备课中进行研究,形成扎实、有效的复习方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加大教学检查力度。每月对教案、作业、复习资料进行一次大检查,确保过程的落实。教师要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内容,确保课堂质量。作业、测试卷要精选细筛,做到“有讲必评,有评必改,有改必纠”,要找到学生错误的症结,精讲精评,做到对症下药。

(5)加大教学调查反馈力度。继续开展学生座谈和全员评教活动,及时反馈调查结果,召开“部分教师调研座谈会”及时督促改进教学工作。

(6)认真搞好阶段检测、月考、模考、统考工作。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要加大对学生考风考纪教育的力度,认真搞好组考工作,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科任教师要认真搞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质量分析到题、到学生,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备考复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底,一轮复习阶段。重点是加强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注意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不留知识死角,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目标是大面积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两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达到提升各批次人数的目标。

为了防止第一阶段战线过长,影响后两个阶段的进度,教务处将督促各备课组按时间计划要求把握一轮复习的进度,做到“求细密、匀加速、”。并作好一轮复习的日程安 排,教务处每隔一个月定期检查督促各科复习进度,确保第一阶段按时、扎实完成。

第二阶段:2012年3月初——4月底,二轮复习阶段。重点是通过专题复习,学科专题讲座,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析怎么考,考试怎么答,注意题意的分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答题的规范性,通过这阶段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为了确保第二阶段教学的落实和有效开展,教务处将督促各科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专题内容进行专题训练,要做到详略得当,针对性强。

第三阶段:2012年5月——6月初,规范答题训练、学生应试技巧、心理调整阶段。根据各科特点,通过培训会、报告会、咨询会等形式,加强学生规范答题训练、应试技巧和心态调整的指导。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包括解题速度,时间分配,心态调整。提高学生考试优秀率、控制低分率、降低非智力因素失分率。

4、合理部署、统筹安排各类测试。

为了避免盲目考试,第一轮复习期间,每月安排各科轮换测试两次,确保单元复习扎实、有效开展。到二轮、三轮复习阶段,统一两周安排一次模拟考试(包括市统考、省统考),确保学生各类测试顺利开展,确保学生训练到位。

严格控制资料和试卷数量,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除几次大型统考外,其他测试,教务处、教研室将督促各备课组认真精选题目,组合试卷,让高质量的试题进入学生手中,避免题海战术,以达到提高备考效果。

5、加强备考的针对性。

⑴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研组认真研究教材、大纲、考纲,搜寻有价值的信息,创办“高考信息栏”,及时公布信息,把握高考方向。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外出备考研讨活动、学习活动,及时传达各类信息,加强备考的针对性、实效性。

⑵确定合理教学标高,面向大多数学生。根据不同阶段,要确定不同的教学标高,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二轮复习要提升能力,三轮复习要注重解题速度和答题的准确性。

⑶认真研究高考信息和课改先进地区拟试题和省内名校的仿真题,要充分利用“北京101网校”“江西金太阳教育资源网”等优质的资源,选择性地吸收有价值的高考信息和模拟试题,结合学生实际,认真重组、整合各类试题,防止盲目套用。

6、积极营造备考氛围。

⑴加强学风建设。不同时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进入高三年级,要做好高考倒计时300天、200天、100天、50天的动员誓师工作,让学生要有紧迫感,要有主动性,要有责任心。每次考试要做好总结,让学生反思前段的学习,召开“优秀学生奖励大会”激发学习热情。督促各班开展学法交流,交流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⑵加强学生全程管理。做到“三抓”——早上抓好学生考勤,督促学生朝读;中午抓好学生早到校,督促学生自习;晚上抓好寝室管理,督促学生按时就寝。建立教学活动组织情况及时巡查,及时通报制度。

⑶加强培优辅弱、分层辅导。坚持“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从薄弱学科补起”的备考原则,提升下层进三本,狠抓中层 上二本,力促上中层上一本,精抓上层次攻名牌。指导全年级各班级、各课任教师都结合本班实际进行自习课到班培优辅弱、分层辅导。针对学生实际,对学生发展潜力进行点评,认真细致地进行个体分析,确定“一本”“二本”“三本”等分数线附近的“临界生”,逐个分析原因,分析其潜力。做到“半分必争,一人必保”。

⑷坚持开好不同层次学生座谈会。特别是在市统考后分别召开“一本层次”和“一本希望层次”学生座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

⑸召开学生家长会。每次统考后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及时通报学校及学生情况,多方位关注学生,齐抓共管,以达到良好效果。

⑹加强学生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班主任要全方位、全过程地掌握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认真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排除学习上、心理上的障碍。复习第三阶段,组织一次大型的心理辅导讲座。

⑺每次统考进行一次师生恳谈会,解决备考中的错位问题,提高备考的针对性,促进和谐备考。

⑻总务处要搞好学生的饮食、住宿服务,提供优良服务保障。

四、备考流程。

2011.9——高考倒计时200天动员,备考研讨会,出台《2012届高考学校备考指导意见》。

2011.10——开始周日学科轮流的单元测试,阶段性检测。安排高考研讨活动;中期考试。

2011.11——高考倒计时300天动员暨奖励大会;高三教师动员会。

2011.12——出台高考奖励办法;确定各班预定指标;下旬:一模。

2012.1——高三年级教师会;高考体检、报名;二模(市统考)。

2012.3——上旬:四模;备考中存在最大问题调研解决会;下旬:五模;德育处高考档案资料整理。

2012.4——高考专题讲座;倒计时100天动员;上旬:六模;下旬:七模;中旬学生体检;填写承诺书。

2012.5——上旬:八模;下旬:九模;考前专题辅导会;档案资料复查;仿真适应性考试;优秀生鼓劲会。

2012.6——外县考生回户籍地准备;榆阳区考生在校自主复习,教师到校咨询;高考领队工作会;组织榆阳区考试高考。

2012届高考,我们要正视现实,既要看到我们的不足,又要充满必胜的信心。我们坚信,有学校正确领导,有全体高三教师的齐心协力,有得力的备考措施和扎实科学的备考工作,2012届高考一定会再续辉煌,以优异的成绩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下载高考备考后30天工作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备考后30天工作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科学备考赢得高考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直面现实,反思精进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第十二次模考已经结束。从整体情况来看,同学们发挥较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离自己的梦想......

    高考意见指导生物

    互助民中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意见书 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但知识覆盖面大。因此,高三生物总复习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

    2013高考备考心理指导(5篇)

    2013高考备考心理指导:如何保持最佳备考心态 2013-03-27发布人:中国高招网 现在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多少都会有些紧张。其实这很正常,但过分的紧张而导致的焦虑,一定......

    2014高考数学备考指导(五篇模版)

    2014高考数学备考指导:如何安排复习 1、复习阶段什么最重要? 因为每个人会有个体的差异,不管你有什么形式复习,最重要一点就是两个字“有效”。何为有效的复习呢?简单讲人家考什......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指导意见(最终定稿)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指导意见高三物理高考复习备考工作对高三毕业班学生事关重大,复习成效决定学生一生命运和前途。高中物理知识容量大、难度深、注重灵活性和技巧性,对大部分学......

    如何做好高考备考工作

    如何做好高考备考工作 一、制定科学的备考方案,并严格执行实施。 高三年级地理整体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轮系统复习、二轮专题复习、三轮综合复习。复习策略要求:一紧二重三......

    高考语文备考指导工作总结及反思

    高考语文备考指导工作总结及反思 府谷三中语文组张永利 转眼间,岁月的脚步已走过了三年,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本学期的高考备考指导工作也圆满结束了,回头看看,有付出自然有收获,而......

    达县职高2010年对口高考备考工作实施意见

    达县职高2011年对口高考工作实施方案2011年高考即将来临,今年我校参考人数为306人,考试地点为达三中,为确保本次高考能顺利进行,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特制定达县职高2011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