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珠海南方学院特色教育体系,双师型师资确保学有所成
口碑教育·南方IT
珠海南方学院特色教育体系,双师型师资确保学有所成图一:企业老师正在给师生培训
师资综合能力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命脉,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教师职业修养,同时必须具备深厚的IT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
珠海南方学院每位执教教师,除了具备专业技术和丰富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在国内各大、中型软件企业工作过5-8年的时间,多数授课老师都曾担任过国内知名公司的项目经理、技术总监或更高的职位,他们既是授课老师又是项目实战的操作者。
珠海南方学院“双师型”师资保证了教学的含金量,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具备独立项目开发能力以及团队配合能力。
“双师型”师资是珠海南方学院的一大特色,他们既是老师又是企业的管理员。从他们身上,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学到社会的经验。
口碑教育·南方IT
这是双向的发展。
学生有所成就是每一个老师都想看到的,这是他们教出来的心血,也是他们想看到孩子们步入大型的企业公司工作。这是他们的骄傲。
珠海南方学院的师资力量可谓是巨大的,他们拥有16年的IT专注教育。一切都是以实践来教导学生,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IT的发展动向。
老师都是双师型,可见学院对孩子的重视性。
第二篇:珠海南方学院师资,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口碑教育·南方IT
珠海南方学院师资,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教学管理部 陈前进
专业特长: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掌握常用的SQL Server、Oracle、MySQL、ACCESS等数据库。精通Visual Stadio、Eclipse、JBuilder等开发工具。精通C#、Pascal、C、C++、XML、JAVA等多种计算机语言。熟悉Web开发,ASP.NET、JavaScript开发技术:.Net开发。
执教理念:请留心你的行动,因为行动能变成习惯
对于有效教学,按我多年教育经验的理解,不管理是什么专业知识授课,特别是计算机专业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理解是什么(What),为什么要用到它(Why),在哪些地方使用(Where),怎样使用(How)。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专业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工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上课案例,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知识学习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教学思想、方法和学生学习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
口碑教育·南方IT
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本身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如果本身能力差,要想加专业知识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第一学期应该让学员养成一个独立学习的习惯,编写代码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则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对此而衍生的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显然,教师对学生爱的正确动机,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师爱,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
这样努力去做的教师,才能堪称师德高尚的专业教师。
第三篇:珠海南方学院特色教育,项目驱动教学竞赛中成人成才
口碑教育·南方IT
珠海南方学院特色教育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竞赛中成人成才
编辑:珠海南方学院
图一:珠海南方学院的学生正在参赛中
为强化学员的实战技能,阶段项目均采用了各大行业的典型案例作为实战项目,毕业项目更是依托丰富的企业资源,获取企业实际项目。
内容涉及26个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员通过做项目学习新的技能,并在不断的学习和竞赛中逐步完成、完善项目功能。
学院还将企业需要的职业素质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场生存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到专业IT人才的跨越。
学院的采取形式都是依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企业与学院相辅相成的教学形
口碑教育·南方IT
式来教导学生。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感觉到自己真的是踏入了社会的感觉,这样会让他们在以后步入社会之后就不会那么陌生了。这样对学生来说只有好处。
不是有种说法叫做有压力才有动力、才有潜力的迸发吗?事实就是如此。潜力往往可以让一个人发挥出超水平的能力,这样就能更多的企业去选择你,而不是你选择企业。
学院竞赛都是围绕实际性的东西来考验学生,让学生们团结合作,发挥大家的头脑去想同一个问题。竞赛的学生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在和其他团队的学生比拼大脑的运转性。
竞赛可以让学生找到经验,找到那种压力的压迫感,找到那种获得成就的优越感。在社会中,往往实力决定成败。这种竞赛何尝不是让学生们知道社会上的残酷呢。在竞赛中输了并不可怕,怕的是你输了却怎么也站不起来。
第四篇:中职学校“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中职学校“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中职学校逐步形成了“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这时一个可喜的现象。但现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了阻碍作用。如何进一步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本文从“双师型”师资建设目标的筹划入手,对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基本原则,把现阶段的条件利用起来,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和发展走自主模式等方面,对“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中职学校
中职教育兼有职业化教育和实践化教育的特点,在教师师资力量肯定与普通的高中不同。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必要要有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相关职业的最新的知识和实践能力。但现阶段中职教师在许多方面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所以中职教育难以培养出社会和市场需要、符合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通过笔者自身的实际和经验,在中职学校进行“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笔者对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双师型”结构师资的含义
“双师型”结构是指专业课教师中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结构,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独立承担某一门课程或实践教学的任务的行业、企业以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者技师及能工巧匠的教师结构。通俗的说,“双师”就是只学校的专任教师和其他的兼职教师。
二、“双师型”结构师资的建设目标分析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坚持以就业网为导向”,“以能力文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板块化课程体系成为当今中职教育的主流理论。这个理论架构也我们的教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什么是“”建设“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就是满足这个理论的重要条件。首先,在进行“双师型”建设时,要注意专业分析和教师分析共同发展。对专业的教师在数量、质量、专业程度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来确定他们所教专业的基础。然后,对教师个体进行分析,了解教师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身心素质和家庭环境等,用对他们从事的工作进行匹配,发现现阶段师资配置的问题。
三、制定“双师型”结构队伍建设的方案
1.优先培养对象的选择。具体在制定的人选时,需要对三种情况进行优先考虑。第一、中职学校的重点学科、专业等教学需要的基本人才需要进行优先培养;第二、中青年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需要优先培养;第三、积极向上、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教师优先培养。先找出最需要进行培养的教师,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上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从而带动整个中职学校所有教师的发展。
2.培养规划的落实。对教师的培养规划要落到实处,可以采取“二四分类”的方法。将全校的教师分为四个类别,即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四个部分,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师级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目标,对达标的要求、时间、途径和评估方法,并督促他们取得各个学科的中高级技能证书;而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会”、“熟”、“精”、“专”四个等级,从而更好的认识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水平,有助于对培养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3.培养步骤的明确。在实施培养步骤时必要清晰明确,在可以采取“四个阶段”分期。第一阶段,通过利用其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让教师认清自己的特征和能力,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条清晰的道路。第二阶段,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知识,拓宽教师的教学内容,让教师通过培养等方式,让他们可以胜任2门以上的专业课理论教学和1门专业技能课教学,着实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第三阶段,在广泛的基础上更要加强教师对一门学科的专业素质,中职教师不仅仅在教学上要广泛,更要专业,学校方面要加强督促教师获取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保证教师的专业性。第四阶段,深入培养阶段。在教学上要优秀是一个中职教师首先要达到的基础目标,如果能在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模块、编写教材等方面能够加以深入,才能真正的称之为优秀的中职教师。
4.在具体培养时的操作。在进行中职学校“双师型”结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呢?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也就是学校和企业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合作教学模式。学校方面应该经常派出教师对企业的新产品的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技术攻关方面进行专业的指导。一方面,派出的教师可以加强对生产一线技术要求、技术工艺标准、企业的需求的了解,让教师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了解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对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善,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学生。在企业方面,企业可以派出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在中职学校的教师来教导学生。把他们在生产上真正实用的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带进中职学校,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中职学校建设“双师型”结构师资的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已经于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脱轨,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要建设“双师型”教师的第一步。教师应该跟上形势的发展,不断的更新自身的职业教育观念、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2.完善培养机制,优化教师结构。在制度上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对专业教师资格制度、职务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完善,是形成长期有效运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保证;在教师的聘任方面,中职教师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进行严格的考察和评估,采取新型的高职低聘或者是低职高聘的动态的聘任手段。
3.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能力。产教结合是培养“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让教师的教学和生产结合起来,既可以拉近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在两个方面都对教师进行锻炼,又可以让教师在生产实际中学到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教师对自己专业的操作技术的了解,在教学时进行生产经验的渗透。鼓励专业教师到生产现场进行教学,让教师可以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快的掌握最新最现代的技能的应用。
五、结语
总之,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顺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措施,也是突破职业教育瓶颈,提高职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方法。但这个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职业教育学校是不够的,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建设出“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钦.基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 2014.[2] 刘昕.陕西省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3] 杨F.多维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4.[4] 万娥.企业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4.[5] 姜彦华.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升策略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
第五篇: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综述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综述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问题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向。本文就理论界对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双师型”师资
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如何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它的评定标准是什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双师型”师资队伍如何培养?这些问题在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
自20世纪90年代初“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至今,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对其界定就没有统一。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1)“双证”说,即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2)“双能(双素质)”说,即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3)“叠加”说,强调“双证+双能”,“双证”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双能”是“双师型”教师的内容或内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4)“双职称”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5)“双层次”说,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就是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6)“特定”说,该界定强调“双师型”教师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一特定的情况就是当前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概念界定的不统一导致了评定标准的多样性,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学术界从行政、学校、学术等方面制定或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理解界定的多样性和评定标准的多样性,一方面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阻碍因素。认识不统一就难以制定出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培养方案、评聘制度等,导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难以满足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生比例问题
专任教师缺乏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至2012年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与学生之比为1:24.19。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文化基础教师的数量远远大于专业课教师,对任何一个专业而言,都是第一年或第—学期学习文化基础课,而后两年或两年半的时间都是专业课。多数学校的教师都是师范院校出身,所教课程也只能是文化基础课,这就使得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若是新开专业,师资力量则更加奇缺。但为了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只能让一部分文化基础课教师经过短期培训上专业课。加之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导致教师疲于应付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更谈不上专业技能的提高和适应知识更新了。2.能力问题
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或受到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且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的需要。专业教师中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专业师资很少,专业教师能在本专业的领域中开展科研的更少。而实习指导教师又在专业理论方面功底不足,难以胜任专业理论教学。3.教师结构问题
首先,是教师能力结构单一,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比较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不相适应,专业课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水平又较低。严重缺乏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即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杜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即“双师型”教师,致使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有脱节现象。特别是高技能型的教师严重不足,没有高技能的实习指导教师怎能培养出技师或高级技师。其次,教师队伍来源单一。职业学校的教师来源大多都是从师范院校中招聘而来,这些“走出了大学校门,就迈向职业学校讲台”的大学生们,完全没有生产实践经验,有些设备在现场中都不一定认识。现场中既懂技术又懂理论的本科学历者又很少进入职业学校,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教师的院校我国目前又很少,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4.培养机制问题
首先,专业课教师的补充和在职教师培训,缺少稳定的培养渠道和基地,培训模式封闭、陈旧,普高化严重,基本上仍然采用单一的学校培养模式、专业针对性不强;其次,由于受目前人事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的限制,学校难以从企业和社会上选用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第三,教师的进修和提高由于受编制、经费等诸多因素限制,一线教师负担较重,课时量超负荷,不少教师想进修又难以脱身,而校内富余人员又无从分流。5.激励机制问题
由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还没有把“双师型”教师摆在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因此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教师中也就存在着“是不是‘双师型’教师对自己的影响不大”的思想,其表现就是教师对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实践技能强、教学水平高、德才兼备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成为摆在中等职业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虽然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了很大的成绩,但其现状与21 世纪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职教“双师型”师资状况仍不容乐观。关于如何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术界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职教师资在职培训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存在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重视并要求教师参加在职师资教育与培训。首先,可以依托相关高校的师资培训基地及教师进修网络。将师资的学历培训与专业培训、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使培训工作逐渐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其次,可以结合学习教学,通过以老带新、教学竞赛、教学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如对已经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给予适当的津贴,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2.加强产学合作
加强产学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企业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场所,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改革,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企业通过推荐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既改善了中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又提高了学校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增加广大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和指导实习设计的机会,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生产实践、科研型,实现一专多能。有条件的学校对于教学任务不是很重的教师,鼓励教师到社会上兼职,科研项目可以在本学院立项。这有利于增强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带动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推进人才机制创新,形成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机制
科学定编,因需设岗,因事择人,人事部门要合理调配教师,使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和职教改革实际的需要。不合格师资限期通过进修、培训,达到合格师资水平。建立岗位责任制,确定教师的岗位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竞争上岗,建立全员聘任制。打破职务终身制,推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把竞争竞聘引入教师管理机制中。中等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参与者观念更新;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投入,给予政策扶持和资源支持;各部门之间也需要加强沟通、联系和合作,树立全局性的思维方式。4.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
与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相对应,学校应该改革专业课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双师型”教师不能和文化课教师采用统一考核、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对教师应用性能力和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估,促进教师的竞争意识,增强其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紧迫感。另外,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师资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上岗要求、工作职责,使其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5.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校内部可以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制定能体现工作绩效的显性指标,让他们在各种评价及待遇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对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在岗位津贴和课时津贴等方面给以特殊政策;为教师参加各种技术职称考试提供便利,并为“双师型”教师实行两种职称评定创造条件;设立“双师型”教师特聘教学岗位,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常秀文,赵华.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综述[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6)[2] 王卫国.关于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22)[3] 李蓓.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22)[4] 李蓓.关于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与培训策略[J].职教论坛,2012(23)[5] 牛万斌.工学交替培养职校“双师型”教师[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