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当今中国形势
浅谈当今中国形势
摘要:2012年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将承接2011年出现的新态势向前发展。全球经济发展依旧困难重重,美欧等西方家金融经济危机的政治社会效应更趋突出;中东地区动荡呈长期化趋势;美国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导致亚太地区格局重组加速;国际规制将进一步变革重塑,中国扩大参与规制重建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紧迫性将进一步上升,与外部世界互动不断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关键词:国际形势国内发展未来道路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大国,一个国际地位逐步提高的政治强国。然而它又是一个拥有拥有13亿人口的人口大国,一个建国不满百年的新生国家,一个面临严峻考验的发展中国家。是的,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深深地骄傲和自豪。同时,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态势又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我想从我个人视角来看我们伟大国家的形势。
一、中国的国际关系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关系确实比较复杂。在西太平洋地区以美国为首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加上有分裂危险的台湾地区,或明或暗无不以中国为主要假想敌,在军事、经济等战略上时刻企图遏制中国;欧洲北约国家的价值观、文化与美国相同,他们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虽然各国政府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主张与中国正常交往,但媒体、政客敌视中国的言论很有市场;俄罗斯在西
方国家的步步紧逼下自身难保,且对中国心存疑虑的大有人在,像梅、普这样对中俄关系的极端重要性有清醒认识的政治家不多;缅甸、伊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现有盟友自身问题太多,对抗西方的能力太弱,根本不可能与中国形成强有力的同盟。所以,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的敌视,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与我们意识形态方面差异引起的矛盾,让我国必须谨慎处理国际关系。必须以求同存异的包容态度去面对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同时也必须做好警惕,把握好底线,做到在国际交往中不卑不亢。
二、国内发展
在分析完严峻的国际形势后,再看看当今我国的国内发展。至于国内发展我国可以说是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经济建设“安宁期”。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趋好,是中国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一大有利条件。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不断成熟。高新技术的迅速商业化将不断开拓出超人意料的世界新兴市场并激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在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针对处在突破边缘的科技领域,中国只要选择几个我们确实有优势、影响面相当广,而且带动力量相当强的领域,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命科学,力求重点突破,走在世界前列,就能实现跨越发展。
资源优势的“成长期”,中国的人力资源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将面临着大好时机。当中国真正提高人口素质,着眼于人才向世界市场输出,中国的人力资源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将面临着大好时机。
中华文化的“拓展期”,21 世纪,不是一种文化吃掉另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代替另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这个趋势中,渊源深厚、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当然我国又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通货膨胀压力,物价无节制上涨,房价一路攀升,让百姓不堪重负。同时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再者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 24%,在世界 50 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 24 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 60―70%。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 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 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每县平均负债约400 多万元,每村平均负债约 20 多万元,全国贫困县 592 个。而且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贫”现象。
三、未来发展道路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在国际交往方面首先要准确分析和判断目前世界经济的整体状况及其未来发展方向,防止出现指导思想上的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其次,要坚持以我为中心,一切以有利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出发点,防止盲目跟风。再次,应利用当前的时机积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和制度,进而国际政治秩序和制度的民主化、合理化进程。
在国内发展中,首先是在经济上,要加快产业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当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兼顾环境资源问题,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增强科技创新,缩短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差。在政治体制上,一方面,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适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权力制约体制,加大政治透明度。在文化教育方面,做到进一步加大国民素质的提高,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大国”。在文化发展方面,不仅要做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更要将文化发展为一种产业,在弘扬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法发展。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参考文献:
李稻葵。2010年国际战略与交全走势分新。《经济展望》2009年 第9期
高祖贵。我军国际形象建构的现实要求。《和平与发展》2012年 第1期
王建军。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2011年回顾及2012年展望。《军事记者》2012年 第2期
王明志,范剑文。2010-1-1务实宣传 创新求进 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集装箱化》2012年 第3期
一、经济建设的“安宁期” :在可预见的未来,除台湾问题外,很难 有别的事态能把中国卷入战争状态,从而中断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国和周 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趋好,是中国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一大有利条件。新 世纪开始后,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将重点转到经济合作上来。
二、战略地位的“孕育期” :201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97983 亿 元 约合 6.04 万亿美元,贸易进出口额会达到 1 万亿美元,均占届时世界该两 个总额的 5%以上,而且我国的经济依然在告诉增长,年平均增长达 9%以上,成为世界经济主要的增长引擎。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世 界经济大国的两个条件都具备,成为多极世界经济中的新的一极。
三、加速腾飞的“推进期” : 未来一二十年,高新技术的迅速商业化将 不断开拓出超人意料的世界新兴市场并激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也给我国的 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推动。在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针对处在突破边缘的科技领域,中国只要选择几个我们确实有优势、影响面相 当广,而且带动力量相当强的领域,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命科学,力求 重点突破,走在世界前列,就能实现跨越发展。
四、经济结构的“成熟期” : 整个来看发达国家现在都处于调整产业结 构的过程中,都力求在不断产业输出中占领先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将制 造业向外输出和转移,有利于我国的产业不断升级,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制造 装备业来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五、“走出去”战略的“磨合期” : 加入 WTO,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 作和竞争创造了机遇。“走出去”自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随 着海尔、华为、联想等国内一大批先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有越来越 多的企业选择走向国际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从现在的国际形势看,“走出去” 战略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六、制度创新的“突破期”:目前改革攻坚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 “胶着”状态。因此,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我们不仅要解决尚未解决的体制和 结构方面的深层次矛盾,还要针对国内外新的环境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 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改革,完善法制,推动向服务型 政府的转型。
七、资源优势的“成长期” : 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也是中 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巨大压力。王文元认为,如果我国的教育发展不上去,这 么多人又没有技能,那么这 13 亿人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反过来看,如果他 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如果着眼于人才向世界 市场输出,中国的人力资源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将面临着大好时机。又没有技能,那么这 13 亿人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反过来看,如果他 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如果着眼于人才向世界 市场输出,中国的人力资源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将面临着大好时机。
八、中华文化的“拓展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陈德照分析,21 世纪,不是一种文化吃掉另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代替另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这个趋势中,渊源深厚的中华文化将迎来新 的发展高峰。
第二篇: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的周边形势
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的周边形势
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国家自身的实力;也取决于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调整。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南北差距愈来愈大。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态势继续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国家安全形势上看,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要工作做得好,那将是机遇大于挑战;否则,则将是相反。
中国周边地区环境特点:中国已被“C”字型战略包围,受到美国的战略遏制。
涉及范围不限于海陆邻国中国周边地区不仅限于那些与中国有共同的陆上和海上边界的国家,还包括在地理上靠近中国并与中国有着密切关系的国家,如与中国没有共同边界的东南亚和中亚的其他国家。美国虽然不是我国的周边国家,但美国在东亚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是最大的邻国”。当前中国周边问题主要是朝韩问题、缅甸问题和巴基斯坦地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美国“上兵伐谋”战略的产物。而回顾历史中美关系纷繁复杂一直以来相互竞争相互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和美国的三十年,又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十年。1979年到1989年是蜜月期。双方为了共同对付苏联,而形成事实上的结盟。1989年,苏联即将倒台,中国对美国战略价值丧失,并逆转为潜在对手,美国带头对中国进行全面制裁;双方关系急转直下。故从1989到1999年的十年间,是中美关系中的冰霜期。所以,发生在这十年的事最多:1993年,美国公然搜查中国银河号商船;1996年,美国出动两支航母舰队,干涉中国台海演习;大规模对台军售150架战斗机;1998年,印尼军警大肆屠杀华侨;1999年,美国公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将中美关系推到战争边缘。这个冰霜期一直延续到2001年。这一年,美国侦察机在中国周边撞落中国战斗机,小布什一上台就针对中国进行太空战演习,还十分嚣张地宣称,美国将为保护台湾而出兵。但是,突然来了个本拉登,从背后掏了美国一拳,这一拳,把美国打成了中国的朋友,也打出了8年中美最好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虽然中间美国也不断在各种领域找中国麻烦,但总体上是比较顺利。但是,到了2008年,又是一个急转直下。2008年,在美国的带动下,全球围堵奥运圣火传递;策动西藏骚乱;达尔富尔问题。准备设立非洲司令部。美国开始加速度、大力度,全球围堵中国。人权,民主,金融,贸易,石油,媒体,宗教,转基因食品……等非常规武器的持续运用。进入2009年,几乎每个月都有关于中国的不幸消息传来:4月,美、日、印在中国海军阅兵第二天,在冲绳大搞联合军演;5月,南海多国宣布法理拥有南沙;6月,印度增兵6万到藏南;7月新疆爆发大规模屠杀事件;希拉里在泰国签署《东南亚友好条约》,并公开宣布“美国又回来了……8月,澳大利亚借力拓案,政治上攻击中国;国防白皮书公开叫嚣准备和中国打一仗;8月,缅甸突然出手,痛杀华人。9月,13号奥巴马宣布对中国钢管、轮胎加征关税,14号中国反击,美国当天宣布派助手到印度会见**,15号美国情报部门出台报告,把中国和俄罗斯、伊朗、朝鲜,一起列为危害美国利益的“假想敌”。美国防部长公开鼓励研制新轰炸机B-3对付中国。10月,台湾突然大规模试射各种导弹。印度三军研究对付中国,美印进行18天陆军演习。11月,印度怂恿**窜访达旺;美国副国务卿去缅甸;日本宣布在冲之鸟建海军基地。单个看,每个问题的原因都不一样,整体观察,事态很清楚:那就是中国已被“C”字型包围了。这一切都源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一个总体特征,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所主导的遏制中国的国际环境。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秩序的“领导者”,站在限制、打压中国的前列。首先,是为了使美国最大限度地保持在世界上的超强地位。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在2000年7月发表的报告中指出:“当今美国是唯一有资格塑造国际体系,促进未来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国际和平与繁荣的国家”。它不会允许任何国家挑战其地位。因此,防范中国不是美国的一时政策,而是出自其国家利益的战略目标。其次,是为了防止形成不利于美国的国际体系。中国坚持反霸政策,倡导并推进世界多极化,主张建立公平合理的国家新秩序。在美国看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增强,一些受到美国挤压的国家会赞同、甚至追随中国的外交政策,形成一个潜在的抵制美国的国际体系。再次,是为了继续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和利益。美国“两洋国家”的地缘位置,使其一直非常重视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美国认为,与欧洲局势的逐步稳定和北约不断东扩相比,亚太地区安全局势仍是混沌不清,尤其是中国的强大和在亚太地区影响的上升,会削弱其在亚太的主导地位。另外,美国担心随着中国的发展,会扩大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影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构成冲击。因此,美国制造出的逻辑是:中国越来越强大一一“中国威胁论”一一中美军事冲突不可避免——要准备与中国进行一场战争。结论是:中国的强大必然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必须把中国当作头号敌人。
美国战略压力下的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为了遏制中国,因此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合围圈。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已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韩国、台湾、越南;第二道防线是日本、冲绳、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第三道防线是小笠原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在中国西南,美国实施联印制华政策,在政治上,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经济上,两国加强经贸往来;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两国签署了《防务合作协定》,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从而为插手中亚事务,也为从西边遏制中国创造了条件。在中国北部,美国通过北约与俄罗斯建立了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机制也许在实际的战略中不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形成实质性的威胁,但也会在国家安全空间上对中国形成一定的影响。
面对美国的战略遏制,面对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因此,我们要把握发展机遇,努力营造一个国际安全环境,对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家利益的拓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睦邻外交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国,以维护地区和平等稳定出发,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暂时解决不了问题暂时搁置,待历史事件成熟解决,防止霸权主义从中得利。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睦邻外交。
(二)积极开展首脑外交
为了消除周边国家的戒心和疑虑,积极开展首脑外使双方准确地了解双方的政策意图和政策方针,加强国家间的关系。首脑外交对于中国和邻国之间增加信任,巩固关系起促进作用。
(三)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
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且历史上有着悠久的经济交往,进入21世纪,我国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在上海组织加强了地区经济合作,倡议与印度和巴黎斯坦等南业国家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对于周边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援助,加大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才,以此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争取和掌握国际安全运筹的主导权需要发展中国家。
(四)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增强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维护一个国家的安全需要国际的合作,在东亚复杂的国际格局中、中国只有通全广泛的军事合作来维护地区稳定。努力同周边国家在安全与防劣的双边及多边的战略磋商和对话,增强相互了解信任。尤其同周边国家加大国际反恐合作力度,参与海上搜救,打击海盗,打击贩毒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维护和行动。此外,中国不断扩大多种形式的对外军事交流。
(五)积极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安全协商机制
随着国际性组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为了积极参与自己周边地区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对话和合作,于1996年参与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并积极成为东盟的对话国。上海合作组织还在反恐打击分裂势力,国际犯罪,以及军事互信做出了贡献。2010年的第一天,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对于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说。因此,中国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地区安全机制,以带动周边地区和平安全进程。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我们同我们的祖国一样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国家的机遇就是我们的机遇,国家的挑战也是我们每个人所要面对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要顺时代潮流而动,作时代的弄潮儿。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第三篇:当今中国的国际形势-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白驹过隙,转眼四年,2012年已经接近尾声,我的大学生涯也进入了大四,16节形势与政策课程我已全部听完。纵观世界,中国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形势呢?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很应该去分析一下眼前的格局。
随着前段时间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改变。究竟 应该怎么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准确 把握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上对 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多的争论,而我们始终强调中国的定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11年 5 月,温家宝总理走访捷克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会上温总理特别指出,“中美 共治”的论点是毫无根据的,是错误的。总理之所以要这么讲,是因为“中美共治” 这样一论点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现况的疑惑、忧虑,特别是我们的 朋友俄罗斯,他是中国在欧洲重要的合作伙伴及重要的战略基础——广大的发展 中国家。这一论调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我们争取尽可能多的朋友带来了非常负 面的影响。所以,总理做了这样一个明确的表态,目的就在于要尽快把这种论点 遏制住,尽快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主 要有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及突出特点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第一,实 力地位显著上升。刚步入 21 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仅在世界排第七位,GDP 约 1 万亿美元。21 世纪的前 8 个,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排名几乎是一年 上一个位置,2008 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 年或 2010 年可能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 2008年1年达到 4.4 万亿美元,提前 12 年实现“到 2020 年经济总量比 2000 年翻两番”的 目标。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第二,除经济实 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在持续上升。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 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 军等实力相比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有了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明显扩大。科技 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更是让不同国家不同领域 对中国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的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 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 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却在持续下降,从反面再次体现中国 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主 要盟国的极力反对,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也有所下降。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使其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信誉度严重下降,对此美国不得不有所调整。所以奥巴马、希 拉里、佩洛西,走遍世界都要“倾听”,他们现在外交的重点是要改善美国在世界 眼里的形象。在美国国际地位下降的同时,俄罗斯实力和国际地位也在持续下 降,其经济实力正由二流国家沦为三流国家。普京于 2001 年曾说: “10 年前中 国的经济实力是苏联的一半,10 年后俄罗斯的实力是中国的一半。2008 年俄罗 斯的经济实力是中国一半的一半”。近20 年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国内改革步履 维艰,实力地位不进则退。欧盟进入新世纪后也在原地徘徊,经济发展勉强维持 低速增长。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 无法追赶中国。现在所讲的“金砖四国”,实际上四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三 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加在一起才相当于中国,甚至还差一点儿。第四,金融危机 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没有受到根本性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世界普遍寄 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复苏。中国 2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银行系统 的充足资本,使中国成为危机中世界极少数中坚力量的一员。中国银行和企业的 实力以及国际地位在攀升,海外收购非常活跃。第五,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 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 的信任、肯定和信心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对外关系得到持续改善,其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 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 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第六,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中国总体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在西 方主流舆论中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其基本面仍然是负面的,这在奥运会境外火炬 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毒牛奶”和“毒饺子”等事件中表 现得尤为清楚。我们在世界眼中的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强国,越来越强;另一个 是“坏国”,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是世界的主流,而没有民主、没有 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法制、没有信用,更是西方世界比较普遍的看法。对于这 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国际体系转型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历史机遇
第一,整个国际体系转型是和平转型,而不是战争转型,这个和平转型是长期的渐进过程,对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是非常有利的。第二,美 国主导的霸权体系在缓慢地走向衰落,但仍有相当大的主导能力,而美国缓慢走 向衰落的过程,正是中国崛起的良好机遇。第三,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 系尚未形成。不管 G8 还是 G20,都摆脱不了联合国体系。无论未来世界将处于 怎样的一种体系,中国在里面都将唱主角。第四,新兴大国群体崛起,这些国家 积极合作可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合理权益,并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寻求通过协商与合作来修正国际体系,构建国际机制。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其中 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故所遇的阻力会大大减小。第五,中国 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中国未来崛起后的国际角色、国际地位都是建立在和 谐世界的框架里,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而且不会给世界带来重大的灾难; 实际上这也正是和平崛起的要义所在。
三、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的障碍和挑战
这些障碍和挑战在我们今后 20 年中将影响我们地位变化,甚至会导致我们 上升过程中断,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第一,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结 构的低层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绝对不是中国的全部面貌。经济总量 的低层次是中国的特征,中国目前是大国但远远没有成为强国,要把低水平的量变成高水平上的量,这个问题很大。第二,中国存在各种形式的潜在社会危机。这些危机我们不能小看,如独生子女造成的年龄结构问题,今后中国的劳动力也 许会严重短缺,劳动力价格则会急剧上涨,我们所有的竞争力将面临改写,而这 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三,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和内外统筹能力的不协调性,包括 各个部门统筹能力的协调,这样的制度建设往往都滞后。第四,资源的有限性和 生态的脆弱性。倘若我们要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甚至于高质量地成为第一经济大 国,资源上和生态上都无法得到支持。第五,我们周边地缘环境极其复杂和多变,像朝鲜和巴基斯坦,谁能预料到它们今后政局会怎样。也许有一天我们将面临核 武器的包围,也可能周边海洋问题变成尖锐问题,亦可能生态恶化导致周围国家 对我们产生敌对情绪。因为所有的亚洲大河都来自中国,中国如果破坏上游,所 有的亚洲国家都必受难于中国,现在哈萨克斯坦就在跟我们抢水源。第六,中国 统一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例如解决**问题、台湾问题将成为长期的任务,路途 也必非常艰辛。第七,跨国非传统安全和国内矛盾结合的危险性。第八,中国与 主要大国的共同利益和战略利益冲突并存。随着我们个子越来越大,战略空间越 来越大,战略冲突部分自然会上升。这一块必须尽早地考虑,一是要积极预防这 类冲突,二是要使共同利益的增长快于战略利益冲突的扩大。第九,全球治理能 力和国民素质的准备不足。当我们走出去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普遍是国民全球意 识不足。今天国民大规模走出去带来的危机,都是因为我们国民素质跟不上,而 这也正是许许多多问题的根由所在。
四、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方向和路径
第一,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第二,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共 同利益。第三,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不挑战霸权,不急于称霸;主持公道,保持平衡。过去我们“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现在应该转变为“量力而行、有所 作为”。根据中国的实力,我们应该做多少就做多少。主持公道、保持平衡,反 霸是要主持公道,但是反霸也不能过,需要保持平衡。第四,渐进改革,兼顾各 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30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 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 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 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 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最后,我不得不再次强调国民素质的问题,世界各国对中国国民素质的看法 一直很不乐观,而作为中国人,周边发生的一切我们也都看在眼里。一个国家要 想取得突破型发展,必先从提高国民素质做起,国民素质得不到根本性改善,一 切皆是空谈,设想谁会愿意与一个缺乏诚信的国家合作呢!
第四篇:当今中国人口政策及人口问题
当今中国人口政策及人口问题
社会学 郑宇
摘要:2011年0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我国人口的特点主要有:数量庞大;基数大,增长快;地区发展不平衡;素质普遍较低。其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就是人口基数大和人口素质不高。基于这样的特点,当今中国应当制定什么样的人口政策从而能体现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政策;人口问题;解决办法;完善制度
一、当今中国的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国家,因本国人口发展的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还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可概括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中国的人口政策,最关注的是人口数量问题,最主要的努力放在控制人口数量上。而当今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经过批准间隔几年以后可生育第二个孩子。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民族素质,在少数民族中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做法和要求比汉族地区要宽松,由各自治区或所在省决定。另外,中国《收养法》还规定:“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目前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人口政策。
二、人口问题
(一)人口质量方面的问题
我国人口质量从总体讲,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是身 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或思想道德素质都是如此。但是,同发达国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比,则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人口质量的差距在于人口群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1、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
全国现在约有各类残疾人口5164万人,残疾人口中,各类遗传病患者约有2200多万人,而主要问题是人口的耐力、精力不足,不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劳动中的紧张度不够,散漫松弛,精力集中度不够。
2、思想素质方面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人口的思想素质基本上是适应自然、半自然经济旧体制的观念,对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总是适应不好,商品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必要劳动时间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劳动生产率观念也很薄弱。
3、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职位需要越来越多的智慧型、熟练型人才。而现今我国的大多数人口只能适应半机械的劳动,能够适应大机器生产的劳动人口数量很少,而且技术层次很低,能够进行现代化管理的的人才更是十分缺乏。
(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且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由于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老人数目也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农村老龄化将更为突出。老年人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活无法自理的空巢老人将会成倍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将更加突出,社会总体负担加重,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口安度晚年是一个大问题。老龄化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社会养老意识低的现状。与之相应的赡养问题、劳动力人口老化、抚养比升高都将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性别比失调 出生人口性别失调,给社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跨境非法婚姻,跨境强行拐卖妇女儿童,强迫妇女卖淫等社会问题。
导致性别比失调原因:一是重男轻女,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三是B超的普及和滥用。说到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实际是一个养老问题。经测算,到2020年,20~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婚姻挤压情况凸现,低收入及农村低素质者结婚就很困难。这将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严重隐患。
三、解决办法
(一)完善现行人口策略
1、控制人口增长,实现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的转变。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都是旧的传统的生育生育观念。引起这种生育观念自发转变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出现。因而要由国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政策的、技术的各种措施,推动和引导群众减少生育,降低出生率,控制住人口的迅速增长,努力使人口的再生产类型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生产类型,并努力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达到稳定的零增长。
2、建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政策保障体制。
在我国进入后人口转变时,人口政策及相关的社会发展政策应该作出及时的反应,努力创建一个促进我国人口外生性低生育率向内生性低生育率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
3、坚持“以人为本”和“制度创新”的策略。
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改变单纯追求人口数量控制目标的思路,强调科学的、综合的决策,既要保持较低的生育水,保证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人口质、结构、分布的优化。“制度创新”即在法律层次、政策层次、工作层次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高效的、有利于实现稳定的生育率战略目标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4、教育战略地位与人口发展战略相结合。
人口素质的高低影响生育意愿。人们有了文化知识就容易理解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容易接受新思想,觉悟程度高,同时也希望所生子女受到教育,如果多 3 生那么就加重了养育成本。因此,人口素质的提高能从根本上帮助人们改变生育意愿。从宏观上有利于我国人口控制,更重要的事在微观层次上有利于家庭福利水平的提高,促进内生低生育率的转变,形成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我们大力普及教育,将教育与人口政策相结合,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解决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构建符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从目前我国国情看,应采取国家、社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
(1)发展养老保险事业。由政府完全供养老年人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应该由人民本身负起大部分责任,将收入按照规定比例存入银行。当他们退休后得到一笔累积下来的养老金,至少可以用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2)提高退休年龄,吸纳老年劳动力。随着保健意识提高,许多老年人退休后仍拥有一定的劳动力。政府应鼓励企业再聘请老年人,让他们从事较轻的劳动或利用丰富的经验进行脑力劳动。同时也要打破老年人们退休后就要“颐养天年”的旧观念,再就业不止能维持收入,也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年老后就没用。(3)提倡家庭养老的美德。政府应提倡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尊老、敬老、养老的美德,靠家庭成员供养老人家。这不止能减轻社会的负担,还可以让老年人有精神寄托,不会觉得晚年孤单。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地区应注意一下原则: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一般地区,先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入手,创造条件,逐步展开;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要把社会保险与救济救灾工作统一起来,扶持贫困户参加社会保险,提高他们战胜灾害、脱贫致富的能力。(2)以保障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力原则。
(3)坚持“国家政策引导,农民自我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保障原则。(4)坚持务农、务工、经商等各类人员社会保障管理一体化的方向,尽可能将农民组织也来参加社会保障。
3、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这个体系的建设,要以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为目标,加强疾病医护、生活服 4 务、精神慰藉、文化体育、老年参与社会等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4、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进一步落实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体制。
参考文献:
[1] 杜亚军,中国人口的困境与对策,中国人口出版社;
[2] 马宾,中国人口控制:实践与对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3]翟振武著,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人口研究》2001年第3期 [4]、曾毅著,中国人口发展态势及对策探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页78
第五篇:当今中国两大同学会
当今中国两大“最牛同学会”【曝光】
一个同学会的发展建设,牵动着几代领导人的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建设的意见》。
《欧美同学会》的意义:《意见》称,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归国留学人员为主体自愿组成的、统战性的群众团体,是党联系广大留学人员的桥梁和纽带、党和政府做好留学人员工作的助手、广大留学人员之家。《欧美同学会》的重要作用:包括发挥留学报国人才库作用、发挥建言献策智囊团作用和发挥民间外交生力军作用。2003年9月,经中央批准,欧美同学会增冠“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的会名,工作范围进一步拓宽。目前的欧美同学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中央统战部代管。
一个同学会的发展建设,牵动着全中国特许人的心(**)
由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等连锁机构联合发起的中国特许经营第一同学会(First Franchise Alumni Association of China,简称FFAAC)始创于2013年。
历经3年的发展,同学会凝聚着中国连锁界政、企、媒、协、学各界精英,分会单位迅速扎根新疆、海南、河南、山东、福建、江苏等地,同学会会员单位更是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这是一个连锁人帮助连锁人,连锁人学习连锁人,连锁人成就连锁人,连锁人自己打造的全国连锁型平台。该平台秉承共创、共享、共赢的精神,联合业内有志之士,汇聚全球连锁业资源,缔造中国特许经营最强生态圈,加速中国实体经济的再次腾飞。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本中心汇聚着国内外许经营领域顶级教授、专家、学者百余名,其中从业10年以上的资深研究员近30名。通过特许经营系列图书、研究报告、文章、演讲、培训、点评等形式不断引领者中国特许经营领域的发展。通过建立特许经营学科、撰写特许经营系列教材、设计特许经营教学模式、实践特许经营教学等,为中国连锁界培养着一批又一批连锁专业人才等。
追寻本中心的发展历程,你可以追述中国特许经营发展史,推动中国特许经营事业的发展等同于助力中国实体经济的腾飞,本中心以“海纳百川”的心态邀您共同推动中国特许经营事业的极速发展.欢迎有志之士加入第一同学会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