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中学2014届第一学期 历史必修3专题四练习

时间:2019-05-12 01: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州中学2014届第一学期 历史必修3专题四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州中学2014届第一学期 历史必修3专题四练习》。

第一篇:台州中学2014届第一学期 历史必修3专题四练习

必修3专题四练习

一、选择题。

1.“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2.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3.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4.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逝世后,有人撰写了这样的挽联:“此老是世界英雄扫万里风烟,定一统山河名流百代;其人作中华元首抱三民主义,伸五权宪法志矢千秋”。下列挽联同为悼念此人的是

A.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不死;不做官,不爱饯,不变节,是我良师

B.薄华盛顿而不为,何况明祖;于马克思为后进,庶几列宁

C.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D.创造着盖世丰功,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人类解放;永远是我们模范,志气超群,道义超群,谋略超群

5.“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这段话出自

A.《论十大关系》B.《论联合政府》C.《新民主主义论》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6.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后发表的一篇文章《我同毛的会谈》中这样说:“毛泽东的基本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论点的是

A.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D.发动“文化大革命”

7.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B.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D.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8.1939年冬。毛泽东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材料中毛泽东

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B.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起的策略

C.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D.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作用

9.1980年,意大利记者提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时,邓小平明快、干脆地回答:“永远保留下去。”这体现了

①毛泽东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之一②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毛泽东功过的客观评价 ③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邓小平理论奠定基础④邓小平的政治智慧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10.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11.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12.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上材料体现的思想,其共同本质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B.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C.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是走群众路线D.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改革有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也有十几次。改革几乎失败,暴力的改朝换代却几乎获得成功。中国人普遍接受推翻而不接受改革,屈从暴力而拒绝改革。

材料二唐代中期“二王八司马”的改革,主角是王叔文,但是他不懂得妥协。反对改革的太子与王叔文多次沟通,改革派尽是不给脸面。支持改革的唐顺宗身体不好要让位给太子,王叔文的老师有名的大官僚杜黄

震出主意,要王叔文组织改革派迎立太子为皇,以免新皇报复,王叔文却严厉斥责。不久太子登基称宪宗皇帝,对改革派实行非常惨烈报复。

材料三林则徐主张抗英大部分人支持,当他提出要学习外国的时候却招来朝野上下一片“汉奸”的骂名,此后的徐继畲、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都背过“汉奸”的骂名。很难想象英法德美向别国学习,会被骂成“英奸”、“法奸”、“德奸”、“美奸”。

材料四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清末义和团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九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造成中国历史上改革失败的原因。(8分)

(2)康有为的改良运动和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几乎是同时开展的,但是最后革命取代了改良。请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两者的消长变化过程。(6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请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有利因素。(6分)

1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磷、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亊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則任何乡村都是不能“狭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红旗》(1930年5月24日)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8分)

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枳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8分)

材料四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抹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分别简述其意义.(9分)

必修3专题四练习参考答案

1—5ADDBD6—10ADCBC11、12 BD

13.(1)中国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屈从暴力而拒绝改革;不善于妥协;抵触向外国学习;没有抓住有利时机。(概括为4点,每一点2分)

(2)两者的消长变化过程: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提出民主革命,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展开改良运动;1898年的“百日维新”改良运动从高潮转入低潮;1905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革命运动高涨;清朝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改良运动失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政府,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只要答点即可,每一点2分。只要围绕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演变来表述,就可以酌情给分。例如,革命党人领导的诸多起义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改良派的办报结社等宣传活动等等都可以给分)

(3)实行改革开放的有利因素:政治上打倒四人帮,文革的结束;经济上计划经济的破产;思想上真理标准的讨论解放思想。(3点,每点2分,其它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酌情给分。例如: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安徽小岗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等等都可以给分。也不一定按政治、经济、思想的答题形式来答,只要答到相关内容即可,题目并没有要求按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来答)

14.(1)材料一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二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4分)

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2分)

材料一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分)

(2)符合。(2分)

理由: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6分)

(3)大事: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3分)意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华章。(6分)

第二篇:历史必修三练习(四)

历史必修三练习

(四)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物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

3、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度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4、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5、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解放战争D.三大改造

6、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去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到:“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8、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藩篱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0、有人在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A.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C.革命只会导致国家灭亡D.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材料一似乎欧美各国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是看各国现象„„富人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为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结合材料一,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2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6分)?

材料二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补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是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2)根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3分)。

材料三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答美国记着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材料四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4)根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策略(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对百年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何认识(3分)?

第三篇: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练习

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三节练习

一、选择题

1.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2.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3.下图(图略)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4.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5.有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这部宪法是

6.有外国记者报到:“(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场面让人们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7.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8.1997年6月30日23点50分许,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9.按照大陆公安部出入管理局的统计,1987年11月至1988年4月,办理台胞证登陆者中,旅游经商人数占31.4%,而4月之后的半年里,比例已上升至60%以上。材料中相关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 B.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C.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D.九二共识的积极推动 10.右图为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的照片。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握手时间长达70秒左右。“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能够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的最重要前提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两党平等谈判 C.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1.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二、判断题

()12.一国两制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三、材料解析题

13.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材料二(1984年6月22日邓小平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近20年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大陆商务部台港澳司“历年两岸贸易统计”

材料四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致辞》(2015年11月7日)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构想的“新办法”,并概括这一构想的依据。(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据材料四,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2分)17.(1)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1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建交;对外开放等。(任意两点2分)(2)“一国两制”。(2分)国家统一的实际要求;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情况。(2分)(3)不断增长。坚持“九二共识”。(2分)

(4)有利于创造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等。(任意两点2分)

第四篇:台州中学2014届第一学期 文综历史周练11月30日

文综历史周练11月30日

12.有人认为古代希腊“不再是全民的国家,而是自由公民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A.实行了直接民主制B.陶片放逐法的实行

C.公民资格的排他性D.五百人议事会成立

13.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据此可推断当时

A.公元纪年法产生B.战国七雄并立C.诸侯王割据称雄D.宗法制度崩溃

14.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15.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承认了侵街的合法性。上述现象

A.折射出宋朝开放的时代特色B.说明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C.改变了东京汴梁的城市布局D.反映了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

1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7.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明遗民陈忱托名雁宕山樵作了一部《后水浒传》。他说:‘宋江死了以后,余下的同志,尚为宋御金,后无功,李俊率众浮海到暹罗做了国王。’”陈忱此举反映了

A.《水浒传》故事的完整B.清初知识分子的抗清思想

C.宋朝真实的历史D.清初知识分子的高尚民族气节

18.《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19.1882年,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说:“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员之权薄弱,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B.议会对皇帝无任何约束力

C.仍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D.议会与政府同对皇帝负责

20.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土豪,分田地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A.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21.蒋介石日记载:“敌人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据此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材料中所述“敌人”为美国B.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C.蒋介石希望和中共合作D.蒋介石能以民族大义为重

22.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许多一脉相承之处。这主要表现在①都是以农业为改革突破口②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都以市场为发展经济手段④都保证了两国经济长期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3.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堪培拉B.上海C.西雅图D.大阪

38.(26分)美国从建国到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崛起与其货币政策有很大关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指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12分)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洪国起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6分)材料三40年来,美国36个财政出现赤字,共和党人里根在1981年至1988年担任总统期间,大幅度降低富人税率被称为实施“劫贫济富”的税收政策,与此同时,实施“星球大战”计划,与苏联展开大规模军备竞赛,8年期间,财政赤字达到13387亿美元,超过从美国建国到1980年206年财政赤字之和。共和党人乔治〃布什在1989年至1992年担任总统4年期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9335亿美元。民主党人克林顿在1993年至2000年担任总统期间,税收有所增加,军费开支有所减少,前5年累计财政赤字为6444亿美元,后3年出现财政盈余4303亿美元。共和党人小布什在2001年至2009年担任总统期间,在为富人减税的同时,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除2001年仍有1578亿美元财政盈余外,7年财政赤字达到22719亿美元。到2011年5月16日,美国国债总额已从1992年的3万亿美元增加到14.29万亿美元。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影响美国财政赤字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说明克林顿政府时期解决财政赤字的政策。(8分)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2分)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4分)

材料二汉密尔顿从来不曾期待不完美之人制出完美之物。他说:一切经过集体讨论制定的方案均为各种

意见的混合体,必然混杂每个个人的良知和智慧,错误和偏见。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一起的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与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摘自刘建湘《美国宪法的商谈原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87年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8分)

材料三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例加以说明。(4分)材料四1948年,有人对中国留美学生的政治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问卷中的一个问题及回答情况。(左边数字为选择人数,括号内数字为所占百分比)

您认为中国和平的获得应该通过:

119人(18.0%):现行政府彻底消灭共产主义者

337人(51.1%):组建联合政府,包括国民党、中共、民盟、所有小党以及无党派人士

118人(17.9%):建立联邦制

18人(2.7%):共产党人掌握国家管理权力

——据黄岭峻《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整理

(4)结合时代背景及材料四问卷的情况,指出中共在此前为“中国和平”提出过什么主张?进行过怎样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初的哪一制度建设与本小题第2问的回答类似。(8分)

文综周练11月30日历史参考答案

12—23CCBDABBABDAC

38.(1)因素:分期付款、股票投机。(6分)

措施:整顿银行,恢复信用;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增发钞票,解决货币短缺;成立联邦储备银行以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6分)

(2)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使美元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认缴股金份额多取得了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绝对控制权。这就为美国形成和维护世界霸权创造了条件。(6分)

(3)答:因素:税收政策和国防军事开支。(4分)

政策: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4分)

39.(26分)

(1)原因: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学术中衰,缺乏人才。(2分)

趋势:地方权利逐渐削弱,中央权利逐渐增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增强;选官制度走向公正、客观。(4分)

(2)良知和智慧: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分权制衡),联邦体制,共和制度等;

“错误和偏见”:间接承认奴隶制的存在,种族歧视,选举权有性别、财产限制,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8分)

(3)主要观点: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传统)相结合。(2分);

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没有成功。(或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没有成功。)(2分)

4)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2分)努力:与国民党进行重庆和谈,签订《双十协定》;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4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

第五篇: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与“商”姓来源有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 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秦王赢政的独断专行

3.据统计,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D.缓解“冗兵”问题

4.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

A.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

B.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C.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

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

5.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法律至上

B.直接民主

C.人人平等

D.小国寡民

6.曾指挥过马拉松战役的阿里斯泰德,在战争胜利后之后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了。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

B.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C.雅典缺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D.陶片放逐法保障了民主政治 7.“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8.《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

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

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这表明罗马法

A.立法权被贵族所垄断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9.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A.减少诉讼案件

B.维护贵族利益

C.注重法律程序

D.强调证据作用

10.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

A.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

D.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11.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人民主权原则

B.各州自治原则

C.天赋人权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12.右图是“辞退俾斯麦”的历史漫画。根据德国当时的法

律构架,辞退俾斯麦的是

A.帝国皇帝

B.联邦议会

C.帝国议会

D.帝国内阁

13.下面是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如要对其进一

步补充,最恰当的是

A.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B.刺激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D.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于侵略者对华经济掠夺 14.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 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这表明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B.清政府统治基础发生动摇

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16.“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与这则新闻报道有关的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渡江战役

17.“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与“舵手一易齐桨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线的建立

C.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8.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19.蒋介石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介石提议举行此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

A.邀请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为内战的准备争取时间

C.迎合民众心理实现和,平建国

D.庆祝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20.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上述军事行动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全面进攻

B.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21.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社会改造方案纷纷提出。这反映了

A.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B.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潮流

C.工业革命加剧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22.“国内阶级力量发生巨大变化,临时政府的支柱——军队陷于瓦解,广大士兵不再相信政府,转向布尔什维克一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形势开始成熟。”这段话描述的是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A.辛亥革命

B.巴黎公社运动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3.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不能为俄国人提供足够的食物,拒绝进行土地改革。在这种形势下,俄国革命的目标是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C.继续进行民主革命

D.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24.《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新中国初期,符合这一规定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村民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5.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

A.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B.体现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精神

C.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

D.形成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6.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A.是对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标志着“一国两制”的理论形成 27.邓小平曾说:“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这表明

A.香港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一国两制”理论遭到了质疑

C.“一国”是“两制”的前提

D.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大陆 28.1970年,美国总统发表外交政策咨文说:“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表明美国

A.继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

B.谋求在亚洲地区的霸权地位

C.准备与中国建立同盟关系

D.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2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下列图片选一主题,下列最恰当的是

A.美苏的“冷战”对峙

B.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C.欧洲局势的紧张与缓和

D.“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30.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与上述材料有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建立

D.经互会的成立 31.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西欧实力增长,挑战了美国霸主地位

32.2014年5月《纽约时报》中文网1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中美实现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

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

C.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 2分)

二、非选择题:第33题16分.第34题18分,第35题各l8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 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 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 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 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设 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 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早在16、17世纪,一些

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 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 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 考试录用制。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 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 处。

——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请正确填写材料一中图示①②缺失的内容。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何相似之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10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58年4月7月,苏联领导人向我国提出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海军联合舰队的要求,企图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我国的拒绝。.1959年6月,苏联片面地撕毁中苏双方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际新技术的协定。„„此后,苏联政府在两国边境屯兵百万,对我国进行军事威胁,并在中国的邻国策动反华活动,甚至公开诉诸武力,武装侵入我珍宝岛,制造流血事件。

一一孙友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述评》

材料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实行“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一一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1)指出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哪一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历史性变化”指什么?指出中国为应对这一变化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4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时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一一·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不应该是死板的,它必须尽可能伸展自如和富有弹性。它不应该是束缚欧洲各国人民的紧身衣,而应该是他们和他们赖以发展的共同依靠,是,一种健康的、适应各自正常特性发展的共同支柱„„

一一一康拉德·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有何新发展并分析其影响。(8分)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B

2.C

3.B

4.C

5.B

6.D

7.A

8.B

9.C10.D

11.C 12.A 13.B

14.D 15.B

16.B

17.A

18.D 19.B

20.B

21.C 22.D 23.A 24.B 25.D 26.A 27.C

28.D 29.D 30.B

31.D 32.C

二、非选择题:第33题16分,第34题18分,第35题各18分,共52分

33.(1)内容:①察举制;②中正。(2分)

趋势:由重视军功、出身、品德到重视才能;选官权力由地方转移到中央,中央

集权不断加强。(4分)

(2)相似: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都以才学为录取依据,择优录取。

(4分)

影响:通过考试选官,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有利于提高官

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对西方近现代的文官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6分)

34.(1)外交方针:一边倒。(2分)

背景:美苏冷战和两大阵营的对峙;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不承认;

苏联积极承认和帮助新中国;新中国刚刚成立,为巩固政权,恢复和发

展经济。(任意三点6分)

(2)变化:由合作走向敌对。(2分)

原因: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

策。(4分)

(3)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分)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分)

35.(1)原因:二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历史上长期战争给欧洲带来严重灾难的教训;“冷战”中受到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相似文化传统和要求统一的情结;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的衰落;法德的和解奠定了基础。(每点

2分,答出任意五点即可得10分)

(2)变化:由经济合作发展为政治、经济合作。(2分)

影响: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

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6分)

下载台州中学2014届第一学期 历史必修3专题四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州中学2014届第一学期 历史必修3专题四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2017华山中学第一学期历史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华山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评价总结分析报告 2017年6月 华山中学历史教研组本学期在上级各级教研部门的领导下,根据历城区本学期历史教研计划和学校教导处......

    中学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教研计划

    中学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教研计划 指导思想: 以青岛市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加强学科建设,认真做好课程标准的细化解读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搞好初高中......

    必修四第一单元说课稿

    说课稿 李立娜 一:说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 (一)阅读与鉴赏 1.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

    历史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2) 一、选择题 1.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

    历史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1) 一、选择题 1.《雅典政制》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

    必修四诗词鉴赏练习[大全五篇]

    诗词鉴赏练习(一)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完成练习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

    苏教版必修四《秋声赋》练习

    BatchDoc-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秋声赋》练习搜集整理:严永祥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 A.悚然(sǒnɡ) 萧飒(fēnɡ) ..淅沥(xī lì) ..B.栗冽(lìn liè)吹拂(fú)... 肃......

    1.《窦娥冤》练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第1课窦娥冤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煞尾寒暄两全其美引吭高歌B.脉膊造孽身首不全苌弘化壁C.誓愿白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