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意义
我国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意义:
战略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里决策与行动,其核心问题是使企业自身条件与环境相适应,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我国企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战略管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1)企业需要树立适应环境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外部环境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远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我国企业在管理上脱离计划经济模式的时间还不长,仍或多或少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不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因此,我国企业进行战略性旨理,将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起来考虑,有效地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抅。
(2)企业需要树立竞争优势的思想。实行战略管理,企业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源能力,适当也探索其经营领域的范围,选择经营方向,强化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获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国企业在开展市场竞争时必须树立的思想。
(3)企业需要树立结构重组的思想。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应根据戎略的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内部结构是计划经济或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抅产物,对市场经济反应迟钝,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特别是在相当长的时期,企业没有投街权,不善于资本投资与资本运营,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适应这种需求。而战略管理的核心是茁适应外部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完善的投资与资本运营,形成有效的内部资源配置,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新的环境要求企业自身有能力进行资本运营,这就要求在组织上进行阳应的反应,重新构造自己的组织结构。
(4)企业需要树立战略同盟的思想。战略管理不仅强调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而且主张在某冲条件下,企业之间应当形成一种同盟关系,共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求得共同的发展。我司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也要充分借助于企业外部资源的力量,寻求企业间的协作,实现共同抅繁荣和发展,这一点是我国企业在过去的经营管理中经常忽略的。因此,实行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快速健康地成长很有意义。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几点思路
【摘要】本文将围绕战略管理会计(简称SMA)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商业银行的应用这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使之能成为推动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发展的 有力工具。
近年来,各种创新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层出不穷。理论和实践均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 架与模式,边缘化的现象日趋明显。战略管理会计(简称SMA)理论与实践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SMA在我国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阶段。
一、背景
我国的管理会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发展还不 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管理会计有依附性的缩小化倾向,被看作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附于财务信息这个主体,所以其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辅助行为。使我国的管理会计从一个独立的过程缩小为依附性的后继活动,在本质上就限制 了管理会计的深层次发展。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借助于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分析方法。譬如回归分析等,这些方法不但要求有大量准确可靠的数据 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计量软件操作,这就决定了会计工作不仅有繁杂的计算过程,还要具有这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方法得出的分析预测 数据还要包含着一些假设条件,还要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和修正,不能直接与市场环境接轨。这就很容易造成“貌似天仙”的分析模型,却不食“人间烟火” 的效果,从而阻碍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在实务中造成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专业人员缺乏造成组织性不强、理论模糊造成工作目的性不强等等,使管理会计 的发展障碍重重,处于一种地位重要、效果不显着的尴尬境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它对企业运行的贡献已在西方经济 的发展中得到印证。但同时,西方理论也发现了其自身的一些缺点,于是管理会计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使得SMA横空出世。
二、SMA的理论基础
从 管理会计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会计是在吸取了管理学、行为科学、信息经济学等现代管理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和完善的。研究 SMA也正是基于将战略管理(简称SM)、经济学等科学运用于管理会计,并结合客观经济环境,形成了SMA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会计的理论基础之一,无疑它也是SMA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SMA研究的方法论,就是要运用其“普遍性”理 论,将SMA活动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综合同化,构建一个与SMA理论相适应的思维方法体系,以解决SMA中的认识和方法上的问题,并能对企业管理活动中 的SMA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细致地研究,探索其本质及规律性,使SMA适应客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管理学始终把改进企业管理者 的管理实务作为其目标,它关心的是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和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市场竞争和环境的变化,SM要求提供竞争优势方面的会计信息,这是建立 SMA的直接动因之一,因此SM理论是SMA理论的基础之一。
(三)经济学认为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决策,决策需要信息系统支持,于是建立 SMA信息系统就成为SMA的必然要求,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将信息看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其具有价值和成本,因此SMA信息 的形成和使用应以信息经济学的原理为指导,将信息的效果和经济性统一起来。另外,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也为SMA中的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指 导。
(四)行为学对管理会计的一个主要贡献是注意了功能紊乱的设计所导致的功能紊乱行为。此外,管理者还可通过行为学在一定程度了解传统管理会 计对行为的影响,SMA中的顾客价值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成本控制的行为观等都与行为科学密切相关。
(五)系统论分为平衡理论和非平衡理论。在研究和探索SMA时必须以“系统论”为基础和指导,因为SMA涉及面广、包含的因素多,所以必须运用系统的观点来描述、分析SMA内在的规律性。SMA 中所要使用的一些基本范畴,如成本、效益等,如果仅仅从企业内部考察,而不从企业所属的更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来分析和考察,是不可能得到正确计量和评价的, 从非平衡理论来看:SMA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它与社会环境的交流,它需要不断地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来完善和发展自己,不断地收集信 息,加工整理信息,向管理者提供信息。
三、SMA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区别
从SMA的产生来看,它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轻战略、重战术” 的不足,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SMA更注重企业外部环境。SM成功的企业就是 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应该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提供有利于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各种信息,但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 这种信息。SMA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其中。有关竞争对手 的信息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因此,SMA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 等,使企业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SMA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传统的管理会计着眼于 有限的会计期间,以“利润最大化”目标为驱动,注重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短期利润最优,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忽视了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外部风险,SMA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 向。它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以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SMA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 息。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财务指标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还必须依靠众多的非财务指标。如产 品质量、生产弹性、顾客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等。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忽略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使企业的管 理者忽视市场、SM等方面的许多重要因素。而SMA则提供了大量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 的背景信息,如市场占有率、与战略成本有关的数据、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等。(四)SMA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传统管理会计一般偏重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缺乏全面的、综合的风险管理。而SMA既重视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重视辅助生产经 营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活动,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既重视现有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其他各种可能的活动。因此,SMA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各种潜在的 机会,规避可能的风险,如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行业产业结构变化而导致的风险,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出现的风险,流动性差而导致的风险 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四、我国商业银行实行SMA的必然性
在我国,SMA尚属新生事物。但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它必将在商业银行的管理中得到很快的发展。(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商业银行真正开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商业银行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在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自主决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这就为SMA的实行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有权适时地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并贯彻执行。这是SMA 实行的必要前提。同时,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得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为SMA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 技术支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竞争经济。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要想能够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科学 管理,做到知己知彼。首先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然后才能通过有效的控制取得卓越的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若能加以保持,商业银行就能在市 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获得长足的发展。如果商业银行的方向有误或战略不当,随后的管理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可能会越走越远。因此可以说,市场经济也使SMA 的实行成为必要。(三)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目前商业银行正处于产权重组、调整和上市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顺应历史的 潮流,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成为商业银行管理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这方面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SMA的实行 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五、SMA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一)成本分析的应用: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资金就是银行的产品,产品成本 就是资金成本,资金成本高低主要取决于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降低资金成本主要就是寻求负债的最佳结构,强调负债结构的同时,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负债和资产 规模结构的动态平衡管理上,努力把负债结构调到最佳状态,使降低负债成本成为筹资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成本领先战略。(二)产品和客户 利润能力分析的应用:在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过程中,会计部门要以战略的眼光高瞻远瞩:1(1)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就要特别注重开发成本,精打细算,尽量以最 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使自己的开发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以成本低取得优势,这样,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营销的威本分析和成本在定价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就显 得很重要。(2)采用产品差异化战略,就要注重产品的高质量、服务的高水平等因素,在开发产品时,可适当增加投入,旨在取得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以赢得 客户,这样,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就由重要转变为必要,营销的成本分析和成本在定价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2.客户利润能力分析分存款户和贷 款户,在银行吸收存款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应与信贷人员紧密配合,首先会计人员根据客户的情况作出预算,如:吸存的费用、存款的期限和种类等,将预算的收入 与预算的支出进行比较分析,制定适当的战略;贷款时,会计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对贷款户的资信、效益、利润能力等的分析。
(三)价值链分析的应用: 银行的价值链包括吸收存款活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贷款活动等,商业银行应理顺自己的价值链,选择不同的战略。1.会计部门服务客户的战略。会计部门 应借助自身综合性强的优势,充分利用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吸收存款、扩大客户时赢得支持,加强同客户的交流,在办理业务时,协助客户选择适合的方式, 尽量做到“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到高效、快捷,赢得客户的信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就象罗伯特·卡普兰在其名着《平衡记分 卡》中举过的“大都会银行”的案例那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是对传统职能的一种创新和突破,使员工从机械地满足客户提出的需要雇员转变为客户尊重 和信赖的积极的财务顾问,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胜。2.面向贷款户的战略。会计部门应对贷款户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确定风险等级,建立监测表,通过 计算企业经营风险边际率等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出企业的经营风险、经济实力、贷款保证程度等情况,以确定贷款对象的风险等级,做到“防患于未然”。3.行业 价值链分析,银行的行业价值链是指存款户、贷款户、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商业链。商业银行通过与同业中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分析自己在行 业中的竞争位置,从而为制定新的竞争战略创造条件。首先,会计部门应确定行业的价值链和各层次的收入、成本及资产状况;然后,分析自己在现在的层次上的竞 争实力,努力寻求潜在的因素,以期达到维持竞争力长久的目的。
(四)竞争对手分析的应用: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 份制银行等,外资银行规模大、实力雄厚;股份制银行能灵活地掌握政策,经营方式机动灵活;城市商业银行虽然规模小,但机制灵活,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商业 银行不应该在决策时只考虑内部情况而忽略外部环境的变化,应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应该在银行建立一个全面反映竞争对手情况的数据库,记录各种途径得到的竞 争对手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制定市场竞争战略。(五)业绩评价方法的应用:1.业绩层次法。根据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能关 系,可将其分为若干层次,分别考核每个层次的业绩。例如将商业银行划分若干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等),对其职能和责任目标进行考核。2.平衡卡评价 法。银行的会计部门,通过把各层次的业绩评定和实际指标完成情况记录下来,来评定银行各层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以推动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的实施。3.对比 法。商业银行可连续拿出本单位的各项指标与其他优秀企业进行比较,评估自身的业绩表现。要查找差距。找出差距的原因;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建立自己的责任目 标和实现该目标的战略。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愈来愈激烈。SMA的核心就是面向外部竞争,帮 助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运用SMA,势在,必行。
第三篇:浅析企业商标战略的意义
浅析企业商标战略的意义
【摘要】在知识竞争的时代,商标战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加强商标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树立产品或服务的良好信誉,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经济附加值,增强企业开拓、占领、巩固市场的能力,促进企业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聚集。
【关键词】企业 商标 商标战略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竞争的时代,企业依靠知识产权争夺市场。作为品牌载体的商标,不仅象征着经营者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质量,而且也代表着竞争者独特的个性和商业信誉。对于企业来说,拥有国际国内知名的商标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决定因素。企业在竞争中,实施商标战略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是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企业商标战略的涵义
企业商标战略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涵盖了商标本身的概念、功能,也包括以商标创立为基础、以商标管理为保障、以商标培育为核心、以商标运用为关键、以商标保护为手段、以创建具有独特核心价值的市场强势品牌为根本目标的商标战略基本内容,是企业进行商标战略规划的基础。
(一)商标的概念和功能
1、商标的概念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所生产或销售的商品,在市场上同其他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记。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关于商标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商
【1】标是指能够将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并可为视觉所感知的标记。”我国
《商标法》第8条规定,商标是指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总之,商标是能够将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记。
2、商标的功能
商标战略的构建与实施跟商标的功能密切相关,商标的功能是研究商标战略的理论基础。商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商标的本体功能
商标的本体功能指商标本身所具有和涵盖的功能,包括识别功能、承载功能、表彰功能、象征功能。识别功能主要是指“识别来源”,商标起着区分商品或服务不同来源的作用,这是商标的基本功能。随着商标许可制度和商标转让制度的建立,识别功能出现了新发展,开始从识别来源或出处,转变为对该商标联系的商品或服务具有与最初来源相同的消费体验的识别。承载功能主要是指“承载商誉”,商标作为一种符号承载或转移了一部分商誉的价值。表彰功能主要是指“表彰价值”,表彰功能是承载功能的合理延伸,符合符号消费理论所描述的特征,其外化即是企业在市场上的品牌形象。象征功能主要是指“象征精神”,象征功能是商标功能极大化的最高境界。如果说表彰功能意味着商标开始代表消费者的【1】 郑思成:《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6页。
某种个人特质,那么象征功能则意味着商标作为符号已经可以代表某种完整、令人追求和崇拜的精神形象。
(2)商标的社会功能
商标的社会功能指商标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和附加的功能,包括生产要素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竞争工具功能。生产要素功能指商标承载的无形资产价值可
【1】以通过评估得到量化界定,当商标作为信用资本运用于市场运营时,它即作为
一种与土地、厂房、资金功能类似的生产要素,参与商品价值的创造。资源配置功能一方面指商标权利人需要在技术开发、质量提升、市场营销、文化特色、维护、员工管理等方面不断投入和创新,不断丰富凝聚在商标之上的品牌内涵,另一方面指内涵丰富的知名品牌也能有效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开展企业并购,整合产业链,以品牌为号召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投入。竞争工具功能指商标成为企业间、区域间和国家间谋求市场有利地位的重要竞争手段。
(二)商标战略的概念
战略是指着眼全局的谋划,商标战略就是围绕商标的谋划。企业商标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以品牌创建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中心,以品牌价值增值为目标和抓手,树立品牌经营的核心理念,通过品牌整合企业各种要素资源,综合利用加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培育企业文化,开展营销传播等手段,不断提高产品的商标附加值,最终创建市场领袖品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在实施商标战略时,应坚持品牌价值为核心的原则,企业经营为主题的原则,消费者利益为导向的原则,以及特色发展为目标的原则。
二、企业商标战略的意义
企业商标战略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涉及企业的诸多因素,与企业的经营息息相关。立足于分析影响企业商标战略的因素,从根本上发现企业商标战略存在的问题,从而真正发挥企业商标战略的作用,为企业商标经营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影响企业商标战略因素分析
1、外部因素
(1)法律因素
和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一样,商标权的特点之一是地域性,它依托一定国家的法律产生,又只在其依法产生的地域内有效。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律体系制约着企业的商标战略。每个国家在商标权取得、商标权的范围、商标的保护与撤销、受侵害的情况与法律救济等方面都有着相应的规定。各国企业在制定商标战略时除了要遵守本国的法律法规,还要知晓他国的法律,企业在商标设计、使用上也应符合每个国家的法律要求。
(2)市场因素
竞争对手商标战略制定及实施情况、消费者消费心理需求、国家政策导向等市场因素都制约着企业商标战略规划的制定。企业根据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多少、强弱、市场饱和度和销售渠道等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商标战略。例如竞争对手多的市场,商标也多,要使自己的商标吸引消费者,得在商标设计上下功夫,采用适合的商标设计战略,以十分显著独特的商标吸引消费者。商标雷同、不显著,就很难突出自己,占领市场。【1】戚海威:《符号营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
(3)社会文化因素
商标以文字、图形等方式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国家或区域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甚至存在冲突的现象,商标附着的文化信息决定着不同区域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选择。文化指特定社会中存在的独特生活形态,即在思想、认知、情感、信仰上的不同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渊源的不同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企业商标战略的选择和运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每个国家和地区由于风俗、宗教信仰、文化、语言等不同,对商标选择的要求也就不相同,不适合这些国家社会文化环境的商标就很难以在这些国家站稳脚跟。
2、内部因素
(1)产品质量因素
产品质量是决定商标战略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更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消费者产生信任的直接动力。“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度最好的保证,是我们对付外国竞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盈利的唯
【1】一途径。”如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商标不仅不能发挥其促进商品销售的功能,更有可能适得其反,即便是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商标就会毁之一旦。三鹿奶粉因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从而导致三鹿集团破产,三鹿这一品牌不复存在。科学的商标战略应该是以产品质量的改善来推动商标知名度的提高,并依靠日益提高的商标知名度来促进本企业产品销售,提高市场份额。
(2)企业文化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同时,也在对产品的文化品位进行选择,企业在创建商标时,只有将文化内涵渗透其中,将其商标内涵的文化充分展示出来,才能形成企业长期发展的商标资产。例如“容忍、耐心、理性”是麦当劳固有的文化,这使得麦当劳在社会上树立了亲切、友善、助人的美好形象,使麦当劳品牌更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二)我国企业商标战略存在问题分析
1、商标保护意识阙失
(1)商标抢注现象严重
我国很多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相关法律没有研究利用,在创建商标时没有强化商标保护意识,导致外商抢注我国著名民族特色品牌商标现象严重,如“同仁堂”在日本、“王致和”在德国分别被抢注。更为严重的是,在有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专门抢注中国知名商标的企业或者个人。据国家工商总局不完全统计,每年商标在海外遭遇抢注案件超过一百起,涉及化妆品、饮料、服装等多个行业。
(2)商标注册意识淡薄
有些企业认为产品只要有“牌子”,在消费者当中有名气,而不重视法律渠道的商标注册。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企业经营往往从一元走向多元,由生产产品跨越到服务领域,这样企业原来已注册的商标就不再能完全覆盖其全部商品或服务。此外,很多企业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商标只要已经在国内注册,就不需要去产品销售国注册,因此往往发生我国企业商标被抢注的现象。
2、商标运用不当 【1】 江淮:《世界500强启示录》,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1)商标资产闲置严重
闲置商标,是指已经获得国家商标注册部门审批但尚未投入使用、或者中止使用的尚在有效期的注册商标。我国商标领域存在大量未使用的注册商标,闲置商标的存在是商标领域的不正常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周期较长,商标注册虽然批下来,但企业却已经破产。二是企业在重组、兼并、破产时,商标被遗忘、冷落。三是商标抢注成风,一些职业注标人抢注商标,待价而沽。四是企业对超出实际经营范围的商标进行注册。
(2)贴牌现象泛滥
我国很多产业由于没有品牌,现已成为外国品牌的天下。例如服装行业,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但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为外国品牌做加工业务,中国市场上的中高档服装几乎全为外国商标所占有。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利用贴牌生产可以较快打进国际市场。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贴牌具有局限性,必须树立自己的民族特色商标。贴牌使中国企业缺乏在国际市场中名正言顺的市场地位,从而缺失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利益空间。
(3)商标管理机制不健全
因为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建立较晚,导致大部分企业商标管理建设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企业没有建立系统的商标管理制度,没有设置及配备专门的商标管理部门和人员。有些企业虽然在一些部门的职责中加入了明确的商标管理内容,但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使得商标管理工作没有有机地融入企业日常的有效运转当中。
(三)企业商标战略的作用
1、商标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迅速开拓市场的利器
商标被称为企业无声的推销员,拥有著名商标本身可以消除市场的许多障碍,迅速打开市场。良好的商标信誉不仅可以在消费者心中塑造产品的优良形象,打消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质疑,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而且商标承载的企业文化等信息更是企业一笔无形的财富,对于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凭借自身商标的良好形象入驻我国后,不久便通过商标许可、经营许可等方式将其品牌店开遍国内城市的各个角落。
2、实施商标战略可以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在国内市场竞争方面,实施商标战略可以通过塑造信誉度较高的品牌来创造企业的商业价值。当今社会,商标已成为指导消费者消费的主要标志,商标区分商品不同的来源,凝聚着商品的综合品质,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消费者根据商标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购买到自己需要且放心的商品。在国际市场竞争方面,由于中国是生产大国,缺乏世界著名品牌,只能处于制造业的低端赚取少量的加工费。一些服装在国内企业生产出来后只能获得有限定价,但若出口国外贴上外国著名的商标则价值翻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著名商标可以使企业获得生产成本与合理利润之外的超额利润,实施商标战略创立品牌无疑在于追求这部分的超额利润。
3、实施商标战略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企业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企业产品和服务形象的展示来实现,商标是依附于物质商品之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不仅体现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品味、价值,也代表了企业的诚信度和自身的形象。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企业急需重塑企业形象,培育自身品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生产型向消费需求型,由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由以低价取胜到以高质量良好品牌形象取胜,这关系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4、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本身可以通过使用实现价值的保值、增值
2011年商标价值排行版中,苹果成为最有价值商标,以15328.5亿美元列榜首,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以11149.8亿美元居第二位,体现了这些商标本身具有巨大的资本价值。商标权人可以通过商标许可使用、股权投资、质押融资等方式实现商标资本的价值的保值与增值。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会随着在消费者、同行业、市场中销售规模和信誉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持续不断地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同时,商标也需要企业进行培育和维护,某个商标的运营失败有可能导致一个企业的破产,这就需要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商标战略规划。
三、企业商标战略的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标在企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商标管理应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有效的商标管理,运用正确的商标战略,可以不断提高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商标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得到不断累积,推动企业开拓产品市场、提高竞争力、发展生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立企业商标组织管理体系
1、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商标管理部门
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商标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法律法规和商标国际国内动态,注意本商标的市场信息和相关企业的动向。发现侵权行为时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向工商等有关部门举报或向法院起诉,在第一时间里,更好地求助于国家法律的力量,保存相关证据、扣押侵权商品,保护自身权益。
2、建立商标管理规范制度
商标管理制度可以设为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就企业商标管理活动的地位、目标和任务,管理部门的权责以及重大事件的处理等做出明确规定。而分则应明确企业在商标设计、注册、保护等方面的程序以及具体规定。企业的商标管理规范要以符合我国商标法律制度为原则,并且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企业的商标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商标管理制度作为相关人员行为的准则,以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保障企业的利益。
(二)建立企业商标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商标信息是企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商标资料的文件体系。作为一种企业竞争性情报,企业商标信息关系着本企业和同行业竞争者的切身利益,是企业商标竞争的敲门砖。企业商标管理人员应根据收集上齐全完整、整理上简明规范、保管上安全多套以及利用上开发开放的原则,收集相关商标信息并将其记录在案,在需要时对某信息进行查询与分析,对特定信息进行监测,以帮助找到适合本企业生存发展的商标策略。
(三)建立企业商标流程管理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商标的功能,企业还需建立各种商标事务流程,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商标事务惯性。在流程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人,明确权责,建立例外情况反应办法。企业商标流程具体包括企业商标注册流程、企业商标使用模式选择流程、企业商标化决策流程、企业商标转让决策流程、企业商标使用许可决策流程、企业商标保护流程的管理。制定各种合理、科学的流程能够提高商标管理效率,发挥商标管理战略的应有作用。
(四)建立企业商标危机管理体系
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作为企业财富的载体,应该被纳入企业危机管理的行列中。企业在商标管理战略的构建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商标危机管理体系,从长远利益来看,这对企业商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对危机的防范
成功地对危机进行监测,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对于商标而言,要建立根据商标管理办法制定的监测机构,通过商标管理部门和商标代理机构结合,对商标时效进行监控,使商标管理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此外,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有义务监察一切对企业商标的侵权行为,包括非法使用、销售、伪造、损害的行为,并配合商标管理部门取得有利证据。企业的商标管理部门应全权负责情报搜集,一旦发现侵权、假冒行为,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2、企业对危机的处理
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隔离危机,防止事态蔓延,并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化解处理。危机发生后,企业应快速启动危机应变计划,果断采取行动,争取在危机损害扩大前控制住危机。危机发生后必须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做好危机发生后的传播沟通工作,争取媒体的理解与合作。
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商标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企业商标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先锋、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法码。商标战略能有效地利用商标本身所拥有的功能,为商标所有人参与竞争、开拓市场提供指引。企业要在国内外市场中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对商标战略的运用。
第四篇: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方面,我国通过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且相当一部分产业,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已不再满足它们的需求。“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结构加快重组的新形势,因为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开放经济。
关键词: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 战略实施
一.发现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
㈠. 国际背景分析
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跨国公司为依托的新格局。到1998年为止,全球只有六万多家的跨国公司,它们在国外的五十多万个分支机构,总共占全球产值的25%。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和世界经济发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格局重新“洗牌”,所有的国家都感受到了由此而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压力。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认真思考如何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更加市场化的世界中生存发展。各国政府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调整发展战略,变革体制,夺取新的战略主动权。二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短缺经济的结束引发传统产业出现了普遍的过剩,开拓国内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入世谈判的进展,中国开放的大门进一步加快了开启的速度。国界对国际竞争的屏蔽作用越来越小,国内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危险,还面临着丧失本土生存空间的可能。同时,就业的压力、资源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比以往更为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当今全球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则都在提醒着我国企业应打开国门,做出去投资。
㈡. 国内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方面,我国通过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且相当一部分产业,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已不再满足它们的需求。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来,我国在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方面有较大盈余,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基本保证。过去的20年我国对外开放更多的是倚重“引进来”战略,通过实施“引进来”战略,获得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加快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中我们学到了相关的知识,积累了经验,为我国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一.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㈠.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
要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新时期。对于轻纺、家电等产业的进口替代,这类产业中的许多企业及其产品在激烈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规模扩大,实力也增强了。因此,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引导和推动这类产业和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自身的能力。
㈡.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需要
㈢.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许多资源面临着需求量日益增长的进口压力。如果仅单纯依赖一般进口贸易,则易受到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而主动出击,走出国门,进行资源开发型投资,将可以使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主权。在利用国外技术方面亦如此,可以通过在发达国家设立开发中心,及时掌握最新科技动向并开发出适应国际市场趋势的高新技术产品。
㈣.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走境外加工贸易之路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而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必经之路。我国目前已有一些颇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如海尔,也以这种方式“走出去”,开始其漫长的国际化,跨国化的征程。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上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际市场上也必将有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只有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才是国内企业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正确战略选择。
㈤.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企业扩大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需要。
对于一些在国内市场达到相对饱和的企业来说,在国外投资办厂,是使其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策略。一味的扩大出口,其实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空间是有限,也难以长久地占领已有的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国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口。由于境外加工贸易的内在特征,利用得好,就有可能成为我国扩大出口贸易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㈤.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可以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做出相应贡献。因为中国企业投资,向东道国输入资本和先进的技术,能够增强其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另外,中国企业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丰富的产品。联合国贸易发会议指出:跨国公司投资在东道国每获得1美元利润,就会给东道国带来3美元的流入以弥补。因此,企业对外投资能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可以增加两国的贸易来往,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感情,进而加强两国间的关系。
三.实施“走出去”的可行性
㈠.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可享有诸多投资方面上的优惠
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贸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根据WTO的贸易自由化基本原则,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将限制和取消关税壁垒,取消歧视待遇,提高本国市场准入程度。境外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我国企业跨国投资,使得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域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扩大,所参与国际竞争也将得到比之前更
公平的待遇。
㈡.过剩生产能力及贸易保护要求国内发展相对成熟的产业“走出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轻工、机电等在国内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而通过出口扩大市场常常遇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因此,对这类企业完全可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转移部分过剩的生产能力。目前,中国已被联合国评为新兴的海外投资国。有数家公司被联合国列入来自发展中国家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行列。中国,有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尔集团、上海广电、格兰仕、森达等,都已不同程度地走向跨国经营。
重温江泽民主席于1998年在中共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主要是到非洲、中亚、中东、中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从事境外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实现成熟产业的国际转移。”可以进一步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决心,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升级,培育中国本土跨国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㈢. 充足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 我国企业能大量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国家的足够的外汇储备。近年来,我国外贸连年顺差,年吸收的外汇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外贸顺差和外资的流入使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并出现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不仅为中国企业大量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资源基础,同时也解决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好手段。
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不仅使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有了资金保证,同时不断增长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又顺差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出现升值的预期和压力使得我国在汇率政策上面面临严峻两难境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国外资产变得相对便宜,则可进一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尤其是海外并购的发展,日本1985年日元升值后的表现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㈣. 政策性金融支持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目前,我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创新实力等方面还存在先天不足,企业往往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很难“走出去”。为此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信贷支持,有效地鼓励和促进了企业“走出去”,取得了良好结果。一是专门开办境外加工贸易贷款,海外投资贷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等业务品种,利用出口信贷等条件优惠的政策性资金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帮助一部分企业解决了“走出去”所需德 资金问题。二是把对外援助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利用我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支持国内企业在受援助国投资建厂,承包工程,合作开发资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辟了渠道,扩大了市场。三是根据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需要,对某些国家提供了条件优惠的出口买方信贷业务,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项目的实施。
四、实例分析——海尔与TCL海外投资战略模式的比较
海尔实行国际化战略延续的是著名品牌战略的思路,根据这个思路选择的是“先难后易”的国际化途径,集中精力攻发达国家的市场,先在发达国家创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在发展中国家销售产品。与之相反,TCL集团把越南作为推进国际市场的第一站,企业经营管理之全过程、全方位都由TCL自身主导,越南市场具有投资不大、运作成本低、风险小等特点,同时像越南这样一
个人口规模、经济形态的国家,极有可能是在今后的国际化进程中所要面对的主流目标市场。
企业选择“先难后易”思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后,通过与强手竞争,容易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积累发达国家的市场经验,如果能在国际市场上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其销售业绩会相当客观。企业选择“先后难”战略首先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本地竞争对手弱,其他的跨国公司在本了也未必具有竞争优势,投入少,风险也比较小。空间在跨国经营时采用何种战略,一般取决于公司的实力和目标。
总之,对外投资对促进,带动出口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的能力,但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以境外加工贸易及资源型对外投资作为重点是切实可行的选择。“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结构加快重组的新形势,因为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开放经济。
参考文献:
[1] 李亚: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路径选择,企业活力,2006年第7期
[2] 袁靖波 刘明霞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和模式探索,企业活力,2006年第9期
[3] 霍庆生 赵乾峰: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06年3月总第461期
第五篇: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战略管理的探讨
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战略管理的探讨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机制一般较为灵活,目前在经营规模、质量、效益方面已初步实现良性协调高速发展,优质客户群初步确立,有形网点加速发展,各项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已步入正轨,为今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客观地分析,农村信用社本身在经营规模、结算网络、科技实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劣势。一是经营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还较弱;二是尚未形成贴近市场的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和对市场反应能力仍旧不足;三是尚未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手段,市场营销拓展和综合服务能力仍然偏弱,面对当前趋于同质的目标市场竞争,竞争优势不明显,甚至有时处于劣势;四是管理仍旧不够规范,手段比较弱化,效率提速仍达不到要求;五是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弱,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尚不完善,抗风险能力较弱。虽然业务总量在增长,但核心竞争力不突出,核心产品、核心客户、核心技术、核心经营能力、核心管理能力尚未真正建立。
因此,农村信用社能否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关键在于能否树立全新的观念和现代市场意识,以创新为原动力,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经营管理现代化,这成为农村信用社确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建设现代化精品农村信用社战略
在当前客观背景下,从实际出发,农村信用社必然要选择实施现代化精品农村信用社战略。“现代化”战略的核心和发展手段,主要指实现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精品是实现的目标,形成有别于同业的独特性,体现差异化,建成高质量、高标准商业农村信用社,形成核心产品、核心客户、核心技术、核心经营管理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能力。
农村信用社建设现代化精品农村信用社的目标:积极适应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形势,立足经济发展,促进产融资本结合,探索新型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模式,拓宽服务网络外延和内涵,实现与经济、金融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支持,以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富有竞争性薪酬制度为保障,具有较强的以综合服务和拓展能力、业务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成本管理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业务规模、资产质量、资产收益水平、业务平均增长速度位居同类商业农村信用社前列,逐步参与全国乃至国际金融市场的合作与竞争的成长与服务能力突出、经营与管理特色突出、市场与品牌形象突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现代化精品农村信用社。实现现代化精品农村信用社目标的战略主要包括:
(一)建立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的管理战略。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现代化精品农村信用社,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服务 品牌,保持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基础。一是完善“经营主体最大化,风险控制集中最小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建设,探索低风险、高速度、高效益发展模式。二是稳步推进市场创新、导向体系,计划财务支持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增强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理,全面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层次和水平。三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对事业发展的推动保障作用。
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发展战略。面对激烈的竞争,农村信用社必须始终坚持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是增强客户综合服务和拓展能力;二是增强业务创新能力;三是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四是增强成本管理能力。
有形网络扩张和无形服务延伸有机结合的网络发展和市场拓展战略。在人行、银监局的统一监管下,农村信用社有形机构的扩张是有序的,同时也是缓慢的,如何突破区域的限制,扩大服务的范围,农村信用社需要探索有形网络与无形服务有机结合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快机构网点建设,在人行、银监局的政策支持下,探索采取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的可能性,着手各经济中心城市机构建设。另一方面,摆脱传统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理念,探索服务市场领域突破。
规范经营与创新突破的业务发展战略。规范是基础,只有创新才能体现差异、实现突破。为快速占领市场,满足市 场需求,导向客户需要,开拓新服务、新产品,农村信用社要形成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业务发展战略。一方面,完善丰富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导入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产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另一方面,提高研究创新能力,实现业务经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突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金融、证券、信托投资、保险业务的合作,以实现综合经营的突破。
高素质、高标准的人才引进战略。建设现代化的精品农村信用社,开发创新高质量的金融产品,需要高素质、高标准的人才,农村信用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制定高起点的人才引进战略。一方面,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渊博深广的专业技能知识、出色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超前的创新观念的高级金融管理人才,全面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引进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综合素质高、有发展潜力、思维活跃、年富力强的基层管理人员和市场拓展人员,形成及时、准确执行各项决策的中坚力量。
二、推行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
农村信用社新型经营管理体制的创建既可避免风险控制中多头控制、相互脱节、责任不清、制约机制不明确的弊端,为各项业务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科学、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要建立以市场、风险、计划财务为核心的三大管理体系,即市场创新、导向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和计划财务支持 体系。
市场创新、导向体系。
1、建立有效的创新实施和组织推广运用机制。着力提高对市场走势和客户需求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提高改进内部管理的前瞻性;制定并落实金融创新激励制度,鼓励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全行的金融创新工作中。同时建立创新成果配套推广、营销、考核、奖罚管理办法,着力提高将创新思想和需求转化为现实金融工具和内部服务手段的实现能力。
2、建立对市场信息梳理和快速反应机制。一是建立覆盖政府主管部门、同业机构、重要行业、企业的信息顾问体系,发展各类信息员,广泛采集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提高重点目标客户的营销效果。做好重点行业拓展的事前准备和事中跟进。二是建立经济金融信息采集制度。
风险控制体系。
1、逐步建立并推行风险管理各职能中心运作模式。推行信用审查中心、放款中心(包括信贷档案管理)、事后监督中心(包括风险预警、风险应急处理)、信用责任追究中心和非信用业务风险控制中心,对各项业务风险进行管理、监控的运作模式。规范总、分行内部各类业务权限设置、操作流程和执行方式,签订关键岗位人员责任书,全面实行痕迹化管理,加强对信用风险的动态监控,推进业务经营发展机制 与风险控制体系在风险管理上的相互衔接,提高风险管理专业化水平。
2、对“三查”制度进行细化升级,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针对农村信用社与客户“信息不对称”态势,落实严格细致的信用“三查”制度,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信用质量管理,科学把握风险关键点,在操作层面上实现管理硬约束。按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操作原则,制定推行贷前调查细则,明确调查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并借助中介机构评估结果、核实调整财务报表、查阅贷款卡、行业分析等手段,保证客户风险评价的质量。制定推行“专家审贷”制度,强化信用业务的集中审查、独立审查和专业审查。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将信用风险度量尺度从传统的以担保、抵押为主转变到以客户现金流量分析和还贷能力的判断与预测为主,提高信用风险判断的准确性,确保控制风险前提下的经营效益最大化。
3、改进完善信贷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信用业务风险监控预警能力。加强信贷管理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风险监测水平和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建立以信贷信息数据全面集中管理为导向、以严格信贷台账登记为基础的信贷统计支持系统。综合运用内部审计、专业调研、贷后管理、五级分类等各种手段,建立风险监控预警机制。
计划财务支持体系。
1、扩大主动负债意识,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加强主动负债,促进负债来源的多元化,以带动资产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按照经济效益原则和发展潜力导向,实行项目优先的原则,加大对优质客户的营销力度。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和政策动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流动性指标警戒值、流动性计划管理体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匹配。
2、建立内部资金市场,合理配置业务资源。建立科学的内部资金价格机制,有效发挥资金价格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业务资源进一步向安全性好、效益高的行业和项目倾斜,提高资源运作效率和收益水平。
作者:邱现东 姜连义
单位:山东省XX市XX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地址:山东省XX市中华路789号
邮编:2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