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功的根本

时间:2019-05-12 11:5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成功的根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成功的根本》。

第一篇:企业成功的根本

企业成功的根本:战略与人

很多企业成功了,也有很多企业失败了。也很多企业一直在随波逐流,追本逐利,茫茫然中不知道创办企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一味的为了盈利赚钱,从而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看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把一切的一切当初赚钱的工具和手段,并加以控制和奴役。也有少部分企业有明确发展的战略方向,有自己的追求的目标和事业愿景,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步一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俗话说,成功的企业原因都是一样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失败的原因。那么,成功企业共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

结合多年研究管理和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本人总结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即企业成功的的根本为:战略与人。

企业成功的根:战略。那什么是战略呢?大家都知道战略一词来自于军事。战略解释一: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战略解释二:有关战争全面的内容。战略解释三: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毛泽东军事思想关于战略的核心观点是人民战争思想,即广泛宣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广泛依靠群众,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著名的军事著作《论持久战》,就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完成并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民战争的观点,而且由八路军、新车军和抗日根据地干部群众进行了成功实践,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常称战略为谋、猷、韬略、方略、兵略等。西晋曾出现司马彪以“战略”命名的历史著作。英语中与“战略”相对应的词strategy,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原意是“将兵术”或“将道”。近代,战略在世界各国先后发展成为军事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现代战略涉及的范围日趋扩大,西方国家陆续提出了“大战略”、“国家战略”、“全球战略”等一类概念。“战略”一词现已被各个领域所借用,诸如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科技战略,外交战略,人口战略,资源战略,体育战略,等等。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2004年1月号,在“哈佛经典”专栏摘要介绍了迈克尔·波特的新文章-《什么是战略》。在这篇文章中,波特不但对“战略”意义

作了新阐述,而且对“战略”含义作了新注释。他说,“战略”一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二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三是“在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建立一种配称”。

笔者认为,企业战略战略包含两层含义:战略的“目标”即方向,和战略的“手段”即策略。企业的战略应该分为四个层次,即战略定位、模式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战略定位就是企业的愿景、使命、宗旨等,它回答了企业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的问题;模式战略包括企业实现战略定位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经营模式回答如何开拓市场,管理模式回答如何建立一定的组织流程职权职责体系和建立相应的治理结构,盈利模式回答企业如何创造价值等;竞争战略回答如何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如何和竞争对手竞争、如何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等;职能战略回答为了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应该制定怎样的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研发、生产等等方面的战略。四个层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什么战略是根?因为战略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它要解释和说明的企业的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为什么和不为什么。有学者说,企业战略就是学会如何“放弃”的学问!因为企业自由的资源和可以整合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不学会放弃,不会有效选择,那么你将在芸芸众企中,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所以,企业的战略还要回答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准则等。那么,我们的企业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企业的发展有跟吗?

企业成功的本:人。为什么说企业成功的本是人。因为战略制定出来后,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一批与战略匹配的优秀的人,激励他们为实现战略而努力即可。有调查表明:企业失败的85%以上的原因是因为“人”与战略不匹配。我不同意将人定义为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人就是人,人绝对不能与资源和资本联系在一起。人是主体,其他一切都是附属物。企业首先是由人组成的,其他东西都是为人而配置的。所以,我建议以后将所谓的“人力资源部”改为“人才开发管理部”。

企业成功的本在于人,还可以理解为:内部的人即员工和外部的人即客户。内部的人要培养、管理和激励,管理要制定制度,最后上升到文化管理,通过文化来凝聚员工的心,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文化是属于员工的;外部的人要经营,经营上要品牌经营,通过品牌来凝聚客户的心,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品牌是属于客户的;所以企业成本的本,表达了实现战略的手段--文化管理和品牌经营。这里介绍一个概念:服务利润链。

客户关系管理升蓝中的服务利润链理论,是由五位哈佛商学院教授组成的服务管理课题组于1995年提出的,是在经历了二十多年对上千家服务企业追踪、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从理论上揭示出服务企业的利润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客户关系管理升蓝的服务利润链理论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即企业的利润、企业的增长速度,顾客的忠诚度、顾客的满意度、顾客获得的产品及服务的价值,与企业员工的能力、满意度、忠诚度、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牢固的内在的联系,其中企业员工的满意度是核心中的核心。客户关系管理升蓝之服务利润链的实现的核心也就在于将这句话融合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中。

众所周知,忠诚的客户会给企业带来异乎寻常的利润空间。在客户关系管理升蓝领域中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得是某天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某位票务代理遇到了一位误了班机的乘客,该乘客要乘坐这次航班参加该年度最重要的商务会议。于是这位票务代理专门调拨了一架轻型飞机,将顾客送往目的地。这位票务代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从顾客的姓名上认出了这位客户,知道这位客户在他工作的这七年里,每年都乘坐飞机300多次,每年可以给航空公司带来18000美元的收入。像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所有员工一样,这位票务代理在工作一年后就拥有了公司的股份,所以他将航空公司视为自己的公司。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客户的忠诚是由企业员工来维护的,而忠诚的客户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

其实,上面故事揭示的道理很简单。客户忠诚度是依靠客户的满意度取得的,企业提供的服务价值决定了客户的满意度,而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决定了企业服务的价值。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从根本性上决定了客户的满意度。

如果企业员工的满意度高,就会有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可能性。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员工和客户这两个满意度是成正比的。试想,一肚子苦水、整天怨声载道的员工,怎么能为用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吗?特别是当员工长期处于一种不满意的情绪之中时,结果就必然会反映到客户身上,与客户间的争吵是不可

避免的,最终结果是员工离开企业,但同时也给企业造成了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可以从多个方面决定:企业氛围、工作环境、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等。

所以,企业中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客户,企业才会获得利润的增长,并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关于企业成功之本的人,还强调一个价值概念:企业中80%的价值是由企业中20%最关键、最核心的人才创造的,只有20%的价值是由剩下80%的普通人才创造的,所以在价值分配时,理所应当向20%的关键、核心人才倾斜;而且,企业中,优秀的人才时免费的,不优秀的人才是非常昂贵的。因为优秀人才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其分配的价值-他们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其分配的价值相对于其创造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而平庸的人才在企业中经常初差错,经常出漏洞,他们给企业带来的简介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其人才成本是非常昂贵的。因此,我们宁愿用高的待遇(价值分配)招聘、引进优秀的人才,也不要为了一味的节约成本,而招聘平庸的人才。所以管好人才,抓住企业的本,最关键是培养和激励最优秀的人才,即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那么,我们的企业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企业抓住的发展的本吗?

因此,企业成功的根本,即战略与人。企业就相当于一棵大树,战略是树根,人是树叶,只有抓住成功的根本,企业才能根繁叶茂,永葆长青!

曾庆学于2007年8月4日随笔。

第二篇:利益均沾是华为成功的根本(范文模版)

利益均沾是华为成功的根本

2014年,华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主营业务利润达到340亿元人民币,利润率12%,经营性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均持续稳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华为27年成长为世界电讯行业的巨无霸?分析其原因,有很多很多,根本的原因,是华为的利益均沾原则。

《华为基本法》明确指出: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任正非在1996年就讲过:回顾这些年来走过的道路,我认为我们就是本着一种真诚、互利的合作态度,所以我们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我们的销售额也越来越大。

华为的利益均沾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公司内部,华为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了“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作为华为这样的一个高科技企业,必然使用的都是高学历的员工,并且都是名牌大学的一流人才。任正非讲“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公司给予的薪资待遇是国内最高的。

还不仅仅如此,更为主要的,是华为给予员工的内部股份,将企业的整体利益与员工的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尽管华为是任正非创办的企业,但任正非仅仅持有1.4%的股份,其他的98.6%被员工所持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华为已经不是任正非自己的了,已经名副其实成为“华为人”的华为了。

在公司外部,华为与客户之间的合作,更加体现了“利益均沾”的经营指导思想。《华为基本法》讲:我们将按照我们的事业可持续成长的要求,设立每个时期的合理的利润率和利润目标,而不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这一原则体现在了华为与客户的合作上。1997年,出于开拓市场的需要,华为与全国各地邮电部门进行密切合作,成立了一大批合资公司,吸纳邮电系统职工入股,并给予每年高达70%的分红。而这些合资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销售华为公司的产品。

任正非说:通过使客户的利益实现,进行客户、企业、供应商在利益链条上的合理分解,各得其所,形成利益共同体。我们毫不怀疑,这样的方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下,对促进华为产品销售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么多年来,不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考虑的是把市场做大,让合作方得到合理的回报,以利益共同体来促进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从而实现事业上的结盟,是华为成功的秘诀()。

在社会方面,华为在长江遭遇百年一遇洪水的抗洪救灾中一次捐款数千万,华为在多所大学设立了“寒门学子奖学金”,华为员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在电子行业总是位居第一,华为上缴国家的税金每年都是几十个亿……,所有这一些,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华为“利益均沾”在对社会回报方面的表现?如同《华为基本法》中所描述的华为“社会责任”那样: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技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

这就是华为的“利益均沾”,利益均沾成就了华为伟业,成就了中国屈指可数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相比华为,我们更多的民营企业,又应该怎么做呢?又是怎么处理企业、员工、客户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当员工利益不能与企业利益相匹配的时候,当客户利益不能得到合理保证的时候,当合作伙伴利益失去公平的时候,那么,作为民营企业的老板就要想一想,你的企业可能已经面临灾难的降临!

合作是暂时的,利益是长久的。没有长久的利益平衡,也就不可能有长久合作的可能。企业与员工是这样,企业与客户是这样,民族争端是这样,国家外交也是这样。要想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利益均沾”是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第三篇:什么是医药营销成功的根本(本站推荐)

什么是医药营销成功的根本?

销区管理是一个企业营销成功的根本,这一点在很多方面予以证实。一个企业如果销区的管理一团糟糕,企业方面再好的销售策略再好的营销战略也是昙花一现,可能做得过程中感觉实在太好,但是执行中一切都走了样,变了味,那么,所有的让企业领导引以为自豪的营销计划都会付之于流水。

前几天,和一位在制药企业工作的朋友喝酒,这位朋友历任多家企业的销售总监,营销总监和营销总经理,可谓建功卓著,业绩沛然,值得骄傲的成绩俯首即是,但是今年却有些沮丧,问其原因,这老兄一肚子苦水,如滔滔黄河之水,络绎不绝。

原来他去年为了离家近点,换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不大,年销售一个多亿,刚到公司时这位朋友认真专业的分析了这家企业的产品后,提出了年增长40%的目标,这可乐坏了这家企业的老板,觉得这次挖人的效果绝对好,于是在和我的朋友制定出详尽的工作计划后,基本全部放权,整个营销交给我这位仁兄负责,老板负责参谋、支持和协助。

于是,2010年笔者这位朋友开始了他新的征程。

初期,营销公司工作会议,营销公司的全体人员在看了新的营销计划后,认为策略适当,思路正确,很是热血沸腾了一回,我的朋友也借机鼓劲,希望经过今年一年,所有的省区经理都买上自己的私家车(当时有私家车的很少)。省区经理也在热血沸腾下签署了2010年的目标责任书,接下了他们认为过高的销售指标,老板也表示,如果每个销区都完成了销售指标,根据业绩的不同,每个省区经理奖励相关业绩的轿车一辆,即奖励5万至15万价格不等的汽车(指标大的奖励好的,相对小的奖励价格低的)。

开始的时候大家在气势的支持下,积极配合我的仁兄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经过一个季度运行后,虽然业绩基本完成了,但是,发生的事情却让我的仁兄欲哭无泪。很多省区经理是老板一手带出来的,这些人水平不高,对销区的管理粗放,乱承诺和乱放炮是这些人的主要特点,总结下来有这么几条:

1.给下属画了一张大饼,却没告诉下属怎么吃到这张大饼;

2.不按照既定的营销计划中确定的营销策略指导和教育销区人员,而是,曲解策略,告诉下属投机取巧之术;

3.指标压力大,就强压下属,强行分解指标,却不缺帮助下属完成指标,用他们的话,指标大没关系,反正这么多年业务也不是我做,分下去就完事;

4.没有根据营销计划制定整体的区域规划,凡事一贯作风就是没计划,有事就训斥下属,搞得下属也像没头的苍蝇,没计划,没目的的在市场上乱跑。

面对如此状况,笔者的朋友只好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走,做培训,做指导,做苦工。可惜的是销区经理们执行力没的说,就是学习能力差,他倒是拼命去做了,但是总不能按照指导的东西做,总是跑偏。没办法,只好杀掉几个实在提不上台面的省区经理。

第二季度开始,召开了为期4天的销售会议,先是培训,之后一一沟通,直到大家都说明对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搞清楚了才结束。

二季度结束了,业绩完成85%,这下我的朋友急了,做过销售的知道,企业营销指标有一个惯例,过半任务过半或者超越才是正理,现在到是过半了,任务完成没过半。老板倒是没着急,因为这相对于既往的已经算是不错了,增长幅度也大,不过没没达到预期罢了,这也是很多省区经理的心声,但是我的朋友感觉不对啊,他的收入和指标紧紧挂到一起,同时这也是声誉啊。二季度中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终于无奈的承认,这个营销团队存在非常大问题:

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经验主义横行,学习能力弱化,进取心态不足。营销队伍有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很多企业经过长时间的流水,是差的留下来,好的流出去,表面都是和老板一起打拼了多年的部下,实际是没法找到合适的地方,出不去留下来的养老者。

没办法,营销队伍有问题就要改变,否则对企业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对营销指标的完成也是羁绊。营销队伍改变不能大换血,否则指标更没指望,天知道新的血液能否完成预期目标,只有从最为紧要的销区管理入手,教给这些省区经理如何进行精细化的销区管理,让系统发挥作用,从而弱化领导者的作用,当然,在系统作用充分发挥的情况下,省区经理能够很优秀的领导团队,效能肯定更高,更给力。

于是,指标,压力,销区管理培训,指导,等等,我的朋友忙了一年,在12月中旬完成了总指标的90%,基本达到了预期指标,后来通过老板和我朋友的关系向渠道压了一些库存基本完成了预期指标,但是我的朋友也决定辞职了,用他的话说,带这样的队伍太累了,一群懒散惯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省区经理,习惯难以改变。虽然企业老板执意不允许我的朋友离职,我的朋友也没正式离职,但是,这个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眼前的目标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重建有效率的营销体系,强化销区管理,塑造有战斗力的团队才是下一这家企业最重要事情。

销区管理,是一个老板不重视,基层领导想重视也没能力重视的地带。销区管理是一个组成大的企业营销系统的单个小系统工程,这些小系统正常运转

就基本能完成大的营销整体系统的目标和预期,或者大部分小系统正常运转也能完成营销系统的目标,就怕这些小系统不能正常运作,营销指标就不要指望了。怎样才能建立和强化良好的销区小系统体系呢?就这个问题,后来我和朋友在和君医药事业部的会议室里面进行了详谈,去粗取精,梳理出以下几项,以供医药销售的朋友们借鉴。

其实这个说来也不难,不过一定要系统的思考,系统的改变,逐步落实。

一.先营建好大系统

所谓的大系统就是营销体系的建设,小系统正常运作来自于大的营销系统的正常运作,如果打的营销体系存在问题,小系统也会发育不良。

上述案例中小系统存在问题其实根源就是大的营销体系存在问题,这家企业在这些年的发展中,营销体系机构简单僵化,只有发货和简单的会计,市场部和人力资源部门都名存实不存,更谈不上什么销区管理和建设。

对销区的管理指导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销售管理部门,一个正常发挥作用的营销财务体系、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体系和一个监控良好的市场监察体系,最后就是市场策划体系,很多公司部门很多,但细算下来也不过是这些根本的体系形成了一个企业的大营销体系,这些都是职能体系。

职能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销区的业务体系运作正常,监控到位,防止销区小体系失衡或者走偏。

二.在销区建立小系统

小的销区系统虽然没有大的营销体系那么复杂,但是建立好也不容易,这需要大营销体系的支持和指导。销区小系统建立需要几个步骤:

1.延续大营销体系的精髓

不同的大营销体系建立的内涵和文化不同,小的体系不能脱离母体自行的建立和运作,所以销区的管理者一定要吃准大营销体系中内涵的东西,比如说,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的行事风格,各个职能体系对销区小体系的要求等等。

2.是要纵观本销区的特色

一种模式打天下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不同的销区有不同的特色,尤其医药行业,各个省的政策多少都有偏差,不会完全一样,所以,要看清本销区的行业政策,行业风格,不融入环境的体系是没办法正常运作的。

3.看清本销区的资源

做业务最大的事情并不首先是指标,而是要充分整合利于本销区小体系建设的资源,比如渠道资源、政府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也要看清竞争者的状况。

4.规划本销区的发展规划

规划并不是企业层面才有的东西,销区层面也存在规划工作。因为各地区之间地理、文化、政策等的不同,消费者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为此,销区必须正视本地区的差异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区域化特点的销区战略和市场策略。

销区的战略规划首先是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就是给你的企业的产品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我们知道,很多企业即使已经做得很大了,但是还是存在市场不能均衡发展的问题,这固然存在资源匹配不够的因素,但是主要的还是市场的销区管理者没有根据自己所在销区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个合理的定位,合理定位就是我这个销区和其他销区有什么不同,和所在销区的竞品有什么不同?我将如何看清市场的差异,从而明确我的市场定位,建立适合销区的发展模式。

市场定位可分为对现有产品的再定位和对潜在产品的预定位,并不是说企业已经对产品定位了你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更细致的更准确的更适合本销区的定位。对现有产品的再定位可能导致产品名称、价格和包装的改变,但是这些外表变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值得购买的形象。销区在进行市场定位时,一方面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具有何种特色,另一方面要研究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然后根据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再选定本企业产品的特色和独特形象。

明确了市场定位后,要根据本销区的特点进行产品组合,企业的产品可能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本销区销售,如果企业的主销产品是止咳类,而在这个销区止咳类产品已经被充分瓜分,同时企业的止咳类产品有在这个销区没任何优势,就不要把主力销售放在止咳类产品上,而是放在竞争相对弱化,本身产品又具有优势产品上,这不是说企业的主销产品止咳类产品就不要销售了,而是采取对主销产品逐步培养,利用相对优势的产品完成本销区指标的策略。

三. 通过计划管理和会议管理的形式强化小系统的运作

根据大营销体系、环境扫描、销区规划后,小的销区系统就已经建立了。为了更好的运作小体系,需要销区充分利用两大法宝:计划管理和会议管理。

俗话说未雨绸缪,做事情一定要先有计划,再行动,否则就是没头的苍蝇。销区的计划管理很简单,其实就是让每个人做好一月一周(没必要每人都做季度计划)的工作计划,领导者根据员工的本周或本月的工作计划和当事人详谈,充分沟通,反复修正后领到签字确认,后期就是监控执行计划了,当然这个本月或本周的工作计划除了要写清工作内容,还要写清需要的资源或者需要的领导支持,士兵不肯能光着身子上战场,需要枪支弹药,需要干粮,需要指挥员的指挥。工作计划做完了,领导者就要每日监控或者督促下属坚定不移的完成工作计划,否则做计划时候心血来潮,做完了就丢掷一旁,工作计划基本白做了。当本月或者本周工作结束后,领导者要拿着工作计划和下属逐项对照,看那些工作做了,做得怎么样,并给出中肯的评价,也就是工作总结。

也许有省区经理说,那么多下属,我哪管得过来啊,其实不是让你每人都管理,而是让员工的直接领导管理,逐层进行计划管理。

销区小系统中,除了计划管理,就是会议管理了,每运作一定周期,如一个月或者一周,小系统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当事人无法处理或者解决,领导也没具体思路,这就需要在会议上大家讨论解决,同时会议管理也是锻炼销区人员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做销区管理者时经常就某个主题在会议上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听到了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也知道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或者思路。

会议管理一是要解决问题,二是要有主题,不要漫无边际,瞎耽误时间。一般销区的会议流程是:

1.公司对销区的指示

2.指标的分解和落实

3.本销区本月或者本周的重点工作

4.销区主要问题的沟通

5.聚餐、游玩或者拓展

销区的会议管理不要太单一,除了工作还要有简单的放松,大家也许一个月没见面,需要多沟通,这就要给大家一个沟通的环境。

四.通过合理的绩效管理深化小系统效率

绩效管理并不仅是公司的事情,更是销区的事情,销区的绩效管理要和每月或者每周的工作计划挂钩,还要和公司的相关规定挂钩。至于指标,公司已经侧重考核了。笔者认为销区自身绩效是公司绩效的基础,甚至要重于公司绩效,因为公司绩效基本考核结果,二销区绩效更重于过程,没有一个好的过程哪有一个好的结果?

五.利用优胜略汰选拔优秀的领导带领小系统效率最大化或者改进小系统使之效率最大化

这一点也就不用叙述了,所谓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再遇到除了吃喝玩乐,甚至除了捞钱没别的本事的销区管理者,那企业或者老板就等着这个销区完蛋吧,所以,选择销区管理者最重要一点是先人品,再看能力。

销区管理在整个营销体系中式最重要的,没有每个销区的成功,就不可能有整体营销的成功,人有十指,每指不同,所以营销老总们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当然,销区的管理者更是任务颇重,一个销区交给你了,建不好怎么完成指标?怎么赚到应该属于自己的酬劳?所以,学习销区管理,细化销区管理,强化销区管理,我们才能完成企业和领导交给的任务,才能带领下面的兄弟们脱贫致富,走上事业成功的康庄大道。

当然,营销高层也要重视,毕竟,强化销区管理是医药营销成功的根本。

第四篇:如何根本改善企业执行力

如何根本改善企业执行力

汉唐OE管理模式认为,企业的执行力差,一般存在着以下现象:注重细节少,模糊执行多。执行中查找问题少,理性思考不多。有效沟通少,交流不够,确认不够。检查监督、指导少,问责追究责任不够。奖罚少,不能及时、公平。员工主动参与少,找借口多等等。

制度是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无形决定着有形的力度,而有形在彰显着无形的价值。文化的核心力量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经过重复就会融入团队的生命。

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就是要解决上述这些现象。汉唐5E执行力管理为中小企业带来了一套极为简化同时非常有用管理系统。

1.构建企业的执行力文化。

企业文化是基于共同价值观之上,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及思维方式有机整体的总称,是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灵魂。构建企业执行力文化的目的是提升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建设一支具有完美执行力的杰出团队;就是要构建“不讲任何借口”的行为准则,营造“不讲任何借口”的文化环境和思想氛围,使其融合在企业文化里,印刻在员工心目中,使之成为一种信念和一种精神力量,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并做好每一项工作。

确定有特色的执行力文化内容是执行力的生命之源。要使执行力文化更好地发挥其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就应当从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与实际出发,确定出更具特色,更有效用,更便于接受和更利于推行的具体内容。正如企业文化的概念都是一样的,但就其内容而言,不同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这才是真正的能够流淌起来的企业文化。

2、坚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

组织的成功,领导者是关键。方向错了,再好的水手也不能到达彼岸。身教重于言传,行胜于言,要求下级做到的,领导者必须先做到,打造执行高效的团队,从挑选执行高效的领导开始。对领导者而言,执行力不是某项单一素质的凸显,而是多种素质的结合与表现,它体现为一种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业务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设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一种勇挑重担、敢于承担风险的工作作风。领导者的执行力决定组织的执行力,一个成功的组织与成功的领导密不可分。

3、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

首先,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公司首先要对员工忠诚,要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关心员工,爱惜员工,不能对员工开空头支票。其次,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培养员工“坚决服从”的意识。坚决服从不是被动的、抵制的服从,而是能动的、善意的服从,公司应在大会小会上都要灌输“服从”思想,允许大家在决策前提建议,但一旦做出了决策,就应坚决执行。树立美好的愿景,使员工了解本行业的魅力、本企业的美好前景和本人几年内会有什么样的位置与待遇,让大家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过滤员工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员工的团结。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增进团结。对于优秀的团体则给予崇高的荣誉和必要的物质奖励,而对于破坏团结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

4、抓培训是夯实完美执行力的思想基础。

高度的自觉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要靠教育、引导、灌输来形成。开展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灌输“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观念,做到自警自律,恪尽职守;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灌输知识从兴趣中获得的思想;开展企业发展目标教育,灌输居安思危、反骄破满、树立远大理想,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企业目标融为一体。

培训的密度+力度=执行的密度+高度。

5、明晰的业务流程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

首先要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的前提是对现有流程的梳理整顿,做到标准化,因为标准化是高效组织的重要行为特征。有效的运作流程应该包括了岗位责任、权限配置、信息传递通道、业务流程、决策机制等,实际上是规范化的内部运作机制。同时流程标准化为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奠定基础,IT管理系统的导入实际上都是对流程的一次优化和重组。要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偏差有良策。

6、发挥检查的作用,保障执行力的落实。

通过定期督查、随机督查、专项督查,对本企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纪律情况进行督查,从而进一步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督查力度,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无误。

下属不做我们希望的事情,只做我们即将要检查的事情。措施有力,检查不力,照样执行不力,检查可以让成果提前,自我退后。

7、合理的绩效考核是提升执行力的动力。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执行率和执行结果作为对个人、集体的考核评价及奖惩的主要依据。有了科学奖惩的奖惩,组织的执行力就象是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激励就是动力,员工就会由镙丝钉变为发动机。有了好的激励制度,马不扬鞭自奋蹄,员工会自发的提高执行力。

第五篇: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企业培训参考

食唯鲜寿民伟推荐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如何满足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对不同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制定不同的竞争策略便成为每个企业经营者优先考虑的课题。于是,以区分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架构应运而生,这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根据这种设想构建的组织架构与市场关系密切的部分通常由公司本部与市场密切相关的部门、各地的业务部、区域平台(或分公司)共同构成营销、销售、服务网。随着各事业部派驻区域人数的增加,设立区域机构从而加强对外派人员的管理,提供有效行政支持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横向管理线条的出现与纵向管理线条自然构成矩阵式网状结构,这种架构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矩阵管理架构的优势

1.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扩展性。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经营不断进入新的产品领域和竞争领域,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易于扩展的组织结构模式,避免每次结构调整都需要伤筋动骨,给经营带来损失。矩阵式结构可以很容易地以产品事业部方式扩充新的建制,而不必对整体架构做出调整。因此具有良好的前瞻性。

2.面向产品市场设计的组织架构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意识。不同的产品进入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或直销,或分销,或代理,或OEM、ODM。每个产品事业部都可以根据市场特点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市场推进策略,有效避免产品策略、市场策略的一般化、简单化,能收到更好的开拓市场效果。

3.横向针对区域市场设计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加强对区域市场开拓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消费心理、价格承受能力也不一样,竞争对手的实力强弱情况也是千变万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区域市场策略与竞争对手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较量,是攻城掠地式的开拓区域市场的明智做法。

4.经营计划的制定、执行情况的监控、考核办法的设计都比较简单,线条清晰。以产品为主线,以产品事业部为对象,销量、利润、费用、渠道建设等主要经营指标分解下达给各产品事业部,责权利挂钩,确保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这种模式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点。例如矩阵管理框架的节点太多,资源投入大,运营成本上升;纵向与横向管理线条交叉,使责、权、利结构设计、管理流程的设计复杂化;各纵向事业群体之间的联系弱化,不利于资源共享;不同产品线汇集于区域机构,不同的市场策略在这里可能产生摩擦、碰撞,内部管理难度较大,较难形成统一的意志,等等。内部结构性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优势就可能变成劣势,并最终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矩阵框架结构的弱点,扬长避短!

纵向与横向管理线条交叉的节点数增加、人员膨胀是矩阵式管理架构的一大特点。从上图不难看出,这是个大公司发展架构。图中产品事业群可以是事业部,也可以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并向下延伸直到各地分公司、业务部、分销商、代理商、系统增值商。随着产品线的不断增加,事业群个数将从事业部(子公司)的结构高点开始形成建制的横向扩展。由于各产品事业部在每个地区均有一个节点,N个产品事业部的节点数较之单一销售事业部(子公司)方式多了N-1倍。如果每个节点一个业务经理,经理人数是原来的N倍。有官必有兵,官多兵也多,人员的膨胀是必然的。可能导致的问题有: ①工资、费用攀升;

②人力资源紧张,人员素质跟不上导致区域机构管理不善; ③各业务线节点工作量不均,可能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你的位置:21CN.COM-->文教-->管理沙龙-->战略管理-->正文 2.纵向、横向多管理线条交叉,管理难度加大 ①各产品事业群间的联系弱化

由于各产品线独立纵向接受指令、分配任务、接受考核、分配所得,因而构成纵向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活动以产品线为中心,承受着销量、利润、费用、员工期望值的巨大压力,因而追求共同体利益最大化(非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在所难免,这必然导致纵向事业群之间的横向联系、配合退化。当两产品线无法明确区分界限时(例如商用、家用电脑),各自制定的政策、策略产生交叉影响、利益发生冲突的机会增多,经营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成分增加。受影响的除公司内部各部门外,还包括代理商、分销商。随着产品事业群个数的增加,管理难度呈上升趋势。

②区域机构的作用定位和组织结构设计困难

矩阵结构中区域机构的作用定位、与多个产品事业部之间的隶属关系是管理流程设计的基础。区域组织结构设计既要维护产品事业部的领导权威,保证产品事业部的全国性市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得到实现,又要赋予区域机构必要的权力,使之能对区域内分属各产品事业群的人员、分销商、代理商实行有效管理,达到拓展区域细分市场的目的,真正体现矩阵式管理的优越性。要达到以上要求是比较困难的。说穿了就是各产品事业部与区域组织结构之间的责、权、利如何划分的问题。责、权、利是施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权力过度集中于事业部可能使区域机构徒有其名,缺乏内涵,发挥不出开拓区域市场应有的作用;权力过度下放,却又可能产生多个权力中心、各自为政、办事效率低的弊端,影响全局目标的实现。

③管理流程设计复杂化

管理流程程序化是确保矩阵式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措施。管理流程包括指令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程序化就是以文件、程序书方式明确规定涉及各流程的作业应遵从的顺序、约定、权限,程序化就是告诉每个人何事该向谁负责,接受谁的领导。例如,程序应规定计划制订流程、订单作业流程、用款审批流程、进出仓作业流程、信贷批准办法等,还应规定各产品事业部如何向各区域下达指令,是面向区域机构,避免越级指挥,还是直接面向机构内属本产品线的业务员。与根状组织结构不同的是矩阵管理存在纵向与横向流程交叉的问题,因此,矩阵结构的流程设计相当复杂。当一个人必须同时面对两个以上的直接领导时,困惑的事很多,必须加以明确。流程设计不合理,效率很低;规定不明确,办事人员往往感觉罔然,只好凭感觉做事,严重的可造成物流、资金流混乱,帐物不符,坏帐丛生,库存积压,后果可想而知。④产品策略、市场策略管理与协调较困难 一个事业部制定的产品定价策略、市场推进策略、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可能影响其他产品事业部。当产品个性突出,市场泾渭分明时,矛盾较小,例如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如果产品、市场界限模糊,各产品事业部自主制定的政策可能造成价值落差,干扰甚至打乱其他产品事业部既定的工作计划。例如家用电脑和商用电脑,两种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许多资源是共用的,透明的,有很强的可比性,分成两个事业部后各自的政策将互相影响。如果同在一个事业部,考虑问题时也许会周全些;分开不同的事业部,思考问题的局限性便暴露无疑,必须有人跨越事业部的区隔,审视、统筹、协调,难度较大。⑤资产质量控制问题

确保资产质量是企业经营的法宝之一,PC(整机)行业尤其如此。PC行业没有核心技术可言,进入的门槛很低,竞争非常激烈,加上资金占用大、利润率低、高跌价风险、高市场投入,因而PC行业是高风险的制造业,这迫使厂家必须高度重视内部管理,确保资产质量。库存是最重要的资产形式,库存质量控制必须从产品策划开始。不良库存一旦形成,必须在整个公司范围内灵活运用各种能力去消化。问题在于这种能力分属各产品事业部后,各产品事业部制定计划、考虑问题更多的是站在事业部角度(例如任务指标、市场、成本、价格、利润),至少是不会主动采取措施消化因另一个事业部的责任而造成的库存积压。因此,必须跨越产品事业部区隔统筹安排盘活库存、处理积压物资的工作,同时,还必须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损失、成本、考核等)和处置办法,因而做起来相当麻烦。

⑥资源共享与效率问题

公司架构在纵向按事业部(或子公司)分割后,资源分散配置,资源共享问题比较突出。怎样做到既实现研发资源、技术成果、行政平台、生产平台、售后服务系统等的共享,达到压缩机构规模,避免重复投资、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减少中间环节,不降低工作效率,是个很难掌控的难题。以上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因此否定矩阵式管理架构的优势,关键在于客观的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公司自身的发展现状,决定是否采用,以及何时采用。切换前做好充分资源准备,采用稳健的过渡方式,深入研究矩阵式组织架构的管理办法,制定并不断完善管理流程,逐步推进,以期收到最佳成效。解决问题的方向

1.合公司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决定是否采用,以及何时采用

·产品线单

一、经营规模小不宜选用矩阵式管理架构。只有公司发展到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产品线繁多,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去面对不同的市场,内部出现强烈的扩张压力,传统的根状组织架构已制约了公司的进一部发展时,采用矩阵式管理架构才能发挥其优越性,即使经营成本上升也是值得的。

·获利能力不足、财务状况紧张,在引入大矩阵式架构后营业额难有较大增长的公司,宜慎重采用。因为人员、费用开支的膨胀将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除非经科学判断引入矩阵式管理架构后短期内营业额、利润增长幅度可超过费用、成本增长幅度。

·人力资源不足,管理跟不上,宜推迟采用 2.取循序渐进的过渡方式

由传统的结构模式转换到较复杂的矩阵模式,操作难度大,引起的震动也很大,原有的营销、销售体系更是首当其冲,对经营工作的影响不容低估。因此,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过渡方式,避免一蹴而就,出现重大失误。例如,处理区域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地位问题,是以非法人地位的业务部、区域总部初级形式出现,还是一步到位以具有法人地位的分公司高级形式出现,应慎重推敲。前者仅涉及指令流、信息流的内部管理问题,后者是牵涉到库存、成本、资金、利润、税收的法人之间交易问题,因而情况远比前者复杂得多。如果对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过渡,管理跟不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混乱、失控,所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机构的转化应从低级到高级,由非法人单位逐步向法人单位过渡,先在条件具备的区域试点,取得经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逐步推广,避免冒进铸成大错。

3.可能压缩机构规模,降低矩阵式管理架构的运作成本

在矩阵式架构初建阶段,减少产品事业部个数,适当扩大与市场关联度较小的资源的共享成分从而减少矩阵的结点数,有效缓解机构、费用膨胀的冲击。例如:研发资源共享可以减少所需的产品研发、部品认证、技术支持人员数量;生产平台的共享可避免重复投资;区域行政资源共享可压缩行政人员建制、减少费用开支;客户群相同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共享可减少渠道开拓费用;某些产品线刚发育生成,规模较小,可以寄生在其他事业部,某些业务线、节点可以合并,人员可以兼职等。但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市场在变化、产品线有兴衰,必须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有分有合,使之更合理、精干,以满足市场对效率的要求,避免机构过分膨胀。

4.区域机构建成横向利益共同体,弥补纵向切割带来的横向关系弱化

建立区域利益共同体是建立区域内密切高效管理体制的前提。也就是说,区域机构应该是某种形式的利益团体,例如,作为一个整体接受公司考核、分配所得的区域总部,或者是员工参股的分公司(法人单位)。只有当员工的利益与区域机构紧密相联,有效的管理体制才能建立。在区域总部的模式下,可以考虑区域总部作为模拟利润中心,将各产品事业部的经营指标分解下达给区域总部,并由各产品事业部对其进行考核。区域机构可以采用“准”股份制,区域机构、上级公司是两个“股东”,年初就把“股权”比例谈好,一年一订,按“股”分红,超额有奖。在分公司模式下,员工可以参股,彻底解决产权关系。各产品事业部通过区域机构紧密的内部组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5.区域总部模式--建设分公司的刍形

区域总部模式的管理属于公司内部的管理范畴。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区域机构人员当地化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因为公司外派人员始终面临人工费用高、家庭拖累、不安心的实际问题。而当地化又面临人员对公司的忠诚度问题,毕竟区域总部不是当地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除工资外,股权、福利难有寄托。因此,区域总部应创造条件逐步向经济实体的分公司模式过渡。创造条件的做法就是区域总部作为模拟经济实体(模拟利润中心)运作,培养、锻炼领导干部队伍。6.分公司模式——按市场规则运作 分公司是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要采用的模式,当产品主要以分销、代理、专卖店方式销售时更是如此。分公司必须像分销商一样的运作。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分公司取代分销商的地位,参与区域内分销、经销、招投标的经营活动,解决经营合法化、异地建库提高配送效率问题,节约分销费用;(2)实现总公司、分公司资本双层积累,解决人员当地化和员工参股问题,发展才有后劲。

分销商以有限资金成功经营快速多变的PC分销业务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他们可观的经济收益、很高的资金运作效率、成功的库存控制源自于强烈的主人意识、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和强烈的获利欲望,来源于按市场规则办事。他们能做到,我们的区域机构(分公司)为什么做不到!我们应该把分公司放到分销商的环境中去,让他们学做主人,按分销商的方式思维,像分销商一样当家理财,按市场原则、经济规律办事,让分公司成为小利润中心。核心问题是产权关系问题,员工应成为分公司主人。母公司则掌握绝对控股权。7.经济规律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以提高办事效率

资源共享可压缩人员编制,减少投资,节省费用。与市场的产品特性关联不大的资源,例如生产平台、服务平台、行政平台、开发平台等都可以共享。但共享部分与市场的结合度较小,管理环节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效率。因此,共享是有选择的,必须以满足市场需要为准绳,市场对效率特别敏感的部分不宜共享。共享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效率问题,必须建立跨产品事业部(子公司)的强有力的协调机制,例如机构或例会等,协调市场策略、产品策略、资源共享问题。要简化办事规则,培养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办事高效的原动力问题,用经济利益纽带、考核机制将平台与各产品事业部(或子公司)联系在一起,事业部(子公司)成为平台的客户,实行子公司(包括平台)互相参股、员工参股子公司、内部经济核算制、交叉考核等。

矩阵式管理架构是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1999年实达集团变革失败的根源我认为在于对矩阵式架构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人力资源准备不充分,缺少科学的程序化的管理流程,匆忙上马,导致物流、资金流混乱,信息流中断,对销售造成巨大冲击。如果把当时的架构比作一个巨人,那他就是个经脉不通的残疾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分公司的产权关系问题,放松了对分公司经营状况的过程监督,对分公司(法人单位)的过度操作也违背了经济规律,违背了法人单位之间交易必须遵守的法则。以上分析是笔者对矩阵式管理架构利弊与解决办法的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下载企业成功的根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成功的根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安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摘 要】 本文用大量的事实,阐述了安全生产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让人们注意到生产不忘安全。提倡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存。 【关键词】安全 幸......

    智慧旅游发展根本在企业

    智慧旅游发展根本在企业 ◆魏小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亦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旅游业产值达到2.9万......

    企业成功语句材料

    企业成功语句材料 企业成功语句材料 企业里的成功语录: a、如果你本质上是草本植物,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也长不成大树。这样还不如在企业之外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草。 b、选择目......

    在销售行业成功的三个根本要素

    在销售行业成功的三个根本要素 每一个投身于销售行业的人,都希望能取得成功。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很成功,有的人却很失败?是什么地方的差异造成他们最终销售业绩上的巨大落差?是心......

    良好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国旗下讲话题目是《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同学们!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质量为企业存在之根本[推荐阅读]

    质量为企业存在之根本 人为本,质做基,企业大厦平地起!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质量是企业长远生存的根基,是企业竞争的免死金牌”等理......

    党建工作是企业稳定的根本

    党建工作是企业稳定的根本今天在此与诸位同仁交流、共同研讨党建工作经验,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党委如何适应体制、机制等变化,永葆基层党......

    精细化管理:企业效益之根本(合集5篇)

    精细化管理:企业效益之根本人人都知道管理可以出效益,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在其他类型企业里最终的主要矛盾仍集中在管理的精细化,只有靠精细化的管理才能真正出效益。传统的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