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邵武公司以价值思维理念引领企业内涵式发展
邵武公司以价值思维理念引领企业内涵式发展
在福建省经贸委、物价局联合出台了解决福建华电邵武发电公司经营问题的“393号”文件后,邵武公司在积极落实文件要求、履行好省电网应急备用电源点职责的同时,认真分析行业形势,思考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问题,用价值思维理念引领企业适应形势、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认真分析,明确形势。该公司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企业发展及全年扭亏增盈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抓住关键问题,找准切入点,明确了企业当前所处的三大关键期和面临的三大压力:正处在生存与发展、人力资源整合与队伍稳定、企业生产经营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正面临着经营上资产负债率高,人员上频繁发生调动、辞职现象给生产经营、队伍稳定带来的压力,以及安全上生产设备维护费用紧缩,生产骨干大量流失,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挑战等压力。
二是坚定信心,正确对待。在分析内部形势的同时,该公司综合对比外部环境有利条件,明确企业战胜困难的四大信心来源:来源于集团公司、省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级政府机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来源于“393号”文件出台给公司带来的转机;来源于电力市场和煤炭市场的变化中所蕴涵的机会;来源于邵电还有一支敢于作为,勇于挑战,乐于奉献的员工队伍。通过分析,让全体员工认清了邵电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社会、集团公司、省公司融为一体,引导员工以感恩的心态正确对待企业和工作,以“信心灵、心态平、准备足、措施实”应对当前电力市场变化及煤炭市场的变化,努力把扶持政策转化为最大经济效益,实现今年扭亏增盈目标。
三是针对现状,探索发展对策。该公司树立价值思维理念,结合自身实际以提高应急备用水平和提升经济效益为标准,探索企业发展内涵,谋求企业科学发展,提出了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拓宽对外检修市场、提高电量替代、做好节能减排、做强做大做好综合产业、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员工收入等为重点内容的内函式发展,并确定为今后工作重心,不断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
(福建华电邵武发电有限公司罗海梅电话:0599-6538508)
第二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
近期学习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一步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年级三班 田文君
第三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推荐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推荐
加强宏观调控,以提高社会生产同人民需要相适应的程度。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推荐,欢迎你的阅读借鉴。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推荐一:
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这一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做好“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的主要标志是“四个转向”:一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二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四是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四个转向”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新常态是一种客观状态,同过去相比并没有好坏之分;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泛化和滥用新常态概念;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的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就能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
在大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大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以上。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产更好更多的产品;同时依靠管理和制度创新,提高社会生产适应人们需要的程度。在市场经济中,人民需要集中表现为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不仅要全面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而且要深入调查了解人民需要变化,由此来确定发展目标。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要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党和政府则应从更广阔和长远的视角来把握人民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以提高社会生产同人民需要相适应的程度。
正确处理宏观指引与微观促动的关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既有宏观指引,也有微观促动。宏观指引包括指出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提出发展任务和重大措施等;微观促动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动各种微观经济组织特别是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在宏观指引中,要协调好产业、区域、城乡等重大比例关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在微观促动中,要按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规律办事,全面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作用。
力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如何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如何兼得,并实现二者良性互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尽快补齐技术、管理和制度方面的短板,实现新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目标取向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适当的技术条件和制度安排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实现良性互动,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着力构建开放新格局。在开放条件下,国内人民需要分为对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需要,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供给来满足;国内生产则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产品通过内销和外销用于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要。这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结果。内需和外需、内销和外销关系千头万绪,错综复杂。
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提高开放水平,改变国内一些地方轮番引进加工而缺乏自主创新的状态,转变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外贸发展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大力实施互利共赢战略,倡导构建多层次命运共同体。
加快共享发展的制度建设。设计和构建共享发展制度需要明确共享主体、对象和方式。
我国共享主体是人民,包括全社会成员,要保证每个人都能通过适当方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共享对象包括各种自然资源、物质文化产品、宜居环境、和谐氛围等。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通过每个人以多种方式分享各种资源、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的。现阶段不同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的方式存在差异,分享水平不可能完全相等,但是这种差异应当保持适度。
现在虽然收入差距比较大,但全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富裕阶层和中等收入群体人数不断增加,同过去相比离共同富裕目标不是远了,而是近了。当然,实现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今后要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规范致富方式,加强和改进收入调节,让先富更好地带动共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推荐二:
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阐述新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要求时强调,必须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条主线。这表明新疆发展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而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就是新疆科学发展的根本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从过去的科学实践和发展中高度凝练出的理念,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更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完全符合新疆实际。即将过去的“十二五”期间,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坚持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完全符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精神,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而“十三五”时期以及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新疆也必须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各项工作,让创新在全疆蔚然成风。
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加发展后劲。
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走“两个可持续”道路,发展绿色清洁生产,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新疆建成最洁净的地方。
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使新疆各族人民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过去科学发展实践的高度总结和提升,是指导我们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科学发展的重大理念,对新疆而言更是至关重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新疆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度变革。全疆干部群众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条发展主线,一定要深刻理解、用心体会,切实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新疆发展新境界,为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把我们可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和谐而全力奋斗。
第四篇:关于构建核心价值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构建核心价值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小学李玲玲朱清科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学校文化建设成为中小学普遍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文化建设当作学校内涵发展的战略任务,它必将成为学校竞争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核心价值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是师生为人处世的最高价值导向,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一个符合校情的核心价值理念,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和稳定功能,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可谓至关重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应当体现这样的核心价值理念,它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基因”。因此我们明珠小学在传承学校六十年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提炼符合自己校情和时代要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师生的现实行为,成为了学校发展的现实力量。
一、借鉴历史文化传统,形成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明珠小学位于济宁城区东部的城郊结合处,具有六十年的办学历史,前身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诸多原因,在教师中间存在着满足现状、教法落后、观念陈旧、缺乏竞争意识和职业幸福感的现象。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近几年学校硬件建设发展较快,那些不良现象严重阻碍学校教育的优质发展。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认真总结、挖掘传统,潜心研究,广开言路,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设计寻找一个可以表达我们的期待,描绘我们理想的学校教育形态的说法,即对学校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这种寻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清晰起来:它就是阳光文化。阳光普照万物,滋养生命,是温暖的,我们学校教育就要尊重生命,象阳光一样播撒爱的温暖,润物无声,促进每个生命个体健康成长,让每位教师健康快乐工作,在每天里自信自强,享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每张脸上洋溢着微笑,享受成长的快乐。校园充满着爱,教师传递着爱,使校园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朝气与活力。于是,我们把多年努力创造、探索和实践的优秀传统,继承保留下来,并赋予新的内涵和特色,那就是阳光文化,由此确立了新的办学目标是“办绿色人文名校、育快乐智慧人才”,学校使命是“润金色童年、育璀璨明珠”,校训是“润德启真、立学畅远”,校风是“唯善唯美、日知日新”,教风是“厚德博学、精研善导”,学风是“睿智好学、知礼乐行”。阳光文化是我们明珠小学办学理念与实践的结晶,是学校无形文化财富凝结的符号,也逐渐成为了目前被师生员工认同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重建校园物资文化,彰显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校园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它能使师生心灵得到净化,心智得到改善,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围绕阳光文化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对学校进行了物资环境文化的整体美化装饰。班级文化以“展示教育”为主,把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展示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楼走廊文化则以“熏陶教育”为主,从一层到五层,分别以德育故事、文学经典、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启迪学生做一个文明快乐、博学善思、艺术涵养高、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办公楼以提高情感管理艺术、落实人文关怀为内容,体育馆以激发体育兴趣,促进师生身体健康为主题进行了布置。整个校园设计合理,精致高雅,风景优美,使学生时刻受到爱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学校的校徽设计也来源于阳光文化阐释,由明珠两字开头字母“M”和“Z”,托起一个圆形。绿色“M”勾勒出大山的形状,代表着生命和生机,寓意明珠师生团结一心,坚韧不拔,励精图治,有着顽强的毅力;蓝色“Z”恰似源远流长的运河,象征明珠小学在运河文化的滋养下,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豁达胸怀;最上面的圆,形似一颗珍珠,又似一个冉冉升起的太阳,寓意明珠小学是济宁东部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校徽由红、黄、蓝、绿四种标准色组成,红色代表积极向上,黄色代表希望,蓝色代表智慧,绿色代表生机,寓意明珠小学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推行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在阳光文化指导下的学校管理层面,我们推行“规范先行,人文并举”。学校领导是学校文化的建筑师,对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高度认可及自觉践行,对价值理念的培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从领导的管理作风建设着手,通过对阳光理念的尊崇与践行,塑造阳光管理的楷模,从而带动和影响广大师生。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集结出版了《学校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一书,实行分层管理,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在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倡导“真爱、尊重、包容、公平、感召”十字方针。严格执行是基础,制度是绝情的,学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人超越,人文关怀是温暖的,由于我们的长期坚持,教师都理解任何制度的贯彻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执行越规范严格,教师越能够成为制度的受益者。改变了过去消极应付、被动接受的局面,青年教师积极进取,中年教师不甘落后,教师看到学校一天天在发展变化,深切感受到自己付出所带来的成功,体验到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更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运河明珠傲物华,得其神髓以蕴灵”。在这种以阳光为主线的领导文化中,使“人人心中有制度,制度处处规范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达到了一种不治而治的境界。
四、培育阳光教师文化,诠释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了解、接受、追求、实现学校核心价值理念,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为尽快使纸面上的价值观语言化为师生员工心中的信条,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借助各种媒介,长时间地、反复多次地对全校师生进行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使每位教师对阳光文化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组织对理论体系的学习与研讨,让教师明白做一个健康快乐、博爱无私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以仁者之爱,育仁德之人;以精深之师,育业高之才;用爱心、信心、恒心传授知识,以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构建阳光课堂,培养阳光儿童。然后组织教师开展阳光读书活动,读经典、品名著,每年的寒暑假学校给教师购买了许多教育专著,供教师研读。再通过读书沙龙、教师论坛、博客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投入到思考当中,鼓励教师把读到的和思考的再写出来,完成了“读——思——写——教”的教师读书系列活动,让阳光文化滋润了教师心灵,使每位教师都成为爱的使者。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一个阳光快乐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打造阳光教师群体的有效途径。我们实行“问题式教研”,每一次教研活动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入手,实现发现问题、研究
问题、解决问题。经过几年的长期坚持,教师的群体的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诸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诚、深刻、精致、高效”等不同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相继形成,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目前已经形成了抖空竹、围棋、经典诵读等十余种校本课程。在扎实的校本教研过程中,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激发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也体验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乐趣。
五、培养阳光儿童,践行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如果仅仅将学校核心价值观口号化、文本化,那么它无法成为师生的共同信念和最高行为准则,这种核心价值就是空洞的、不具生命力的。为此,我们的做法是将阳光文化理念转化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生活的具体要求,将核心价值的培植与实践化虚为实,为培养睿智好学、知礼乐行、健康向上的阳光儿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
1、德育活动系列化。为将阳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多方创建活动,在德育工作中,重视系列主题活动。每月一个主题,如;在三四月份我们重点开展学生体验教育,安排学生到老年公寓打扫卫生,帮助老人梳头叠被,体验到关爱的温暖;十月份我们重点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以组织“小制作、小实验、小报告、小论文”评选活动为抓手,对学生进行了航模科技教育、生物科技教育等等。每当周一升旗仪式或重大活动时,校园的上空总会响起师生响亮的誓词。一次又一次的宣誓,让学生从内心发出这样的声音——传承明珠精神,体验教育的成功快乐。一次又一次的宣誓,让孩子们从心底腾起这样一个梦想——在明珠这片神圣的沃土上,汲取阳光,扬帆远航!教室里、走廊上、校园里、放学的路上,我们的校歌《阳光下的明珠》被师生广为传唱,打开明珠校园网,您听到的是校歌优美的旋律,每天清晨走近校园,您听到的是校歌催人奋进的鼓点,每年我们都举行绚丽艺术周、欢乐体育周、快乐英语节等活动,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机会,体验成功的欢乐。学校不定期举办爱心一日捐、校园义卖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插上爱的翅膀,用爱点燃爱。
2、特色教育经常化。“经典”是一个人内在精神不断成长的源泉,是一所学校内涵不断发展的动力,我们力求做到融汇经典神韵,点石成金。把我们的特色教育活动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了“日日与圣贤为友,人人与经典为伴”阅读经典活动,把诵读融入到日常游戏、生活中。组织了“阳光儿童”、“阳光班集体”、“书香儿童”、“书香家庭”系列评选活动,同时我校还关注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抖空竹活动,将传统体育项目融进每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之中,促进了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历史积淀力量,阳光孕育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专业获奖的人数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学生实现了全面发展,很多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各项比赛中获奖,学校也先后获得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济宁市文明单位”、“济宁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今后我们将始终坚持以阳光文化滋润师生心灵,以阳光体育强健师生体魄,真正形成明珠小学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模式。
第五篇: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进入夺城拔寨阶段,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明确了路线图。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精准践行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处理好一些涉及重大问题的诸种关系。
创新理念
一应处理好脱贫与致富的关系。脱贫与致富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脱贫是生存问题,致富是发展问题;脱贫是公平问题,致富是效率问题;脱贫是政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致富是市场规律、能力角逐的结果;脱贫必须采取特惠性政策应保尽保,致富只能运用普惠性制度公平竞争;脱贫,政府必须全面兜底,确保生存权,致富,政府只能创造软硬环境,提供发展条件,不可全部包揽;脱贫,必须微观,精准到户到人,致富,只可宏观,针对大环境,搭建好有利致富的市场平台;脱贫的责任主体应是以县为单位的“块块”,致富的责任主体应是从上到下各涉农部门的“条条”及社会各方力量。在脱贫问题上应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基本生活保障,二是基本住房保障,三是基本教育保障,四是基本医疗保障。在致富问题上应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改善条件,二是提高能力,三是创造机会。
二应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扶贫开发应既重瞄准个体,更重扶持合作。不合作无法抵御来自市场、自然、政策及国际的风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经历了“合—分—合”的变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必须实现从“组织农民”向“农民组织”的飞跃,让农民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合作”,成为合作组织的真正主人、主导和主力。1898年光绪曾发上谕“各州府县力推农会”,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努力。尽管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0多万家,但贫困地区数量太少、体量太小的问题依然需要下大功夫解决。
三应处理好死钱与活钱的关系。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必须的,但要想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还应推进政策性金融批量注入贫困地区,并大力发展互助合作式民间金融,把小钱变大钱,把死钱变活钱,让农民在世界货币战争的“正规战”中学会“游击战”,让九亿人口的中国农村不再成为货币战争的盲区。要克服贫困地区存贷比高达70%-80%的恶性循环现象。皮凯迪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近100年来,人类社会财富增长了8倍,而富人的财富增长了128倍。在金融成为经济的重要主导时代,中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没有较大规模的“活钱”注入,财富的增长就不可能有大的起色。
协调推进
一应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物理学上有能量守恒定律,在一定历史阶段,财富也是守恒的,而财富的分配则是不均衡的,有人富就有人穷,有人穷就得扶。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种动态现象,既要打攻坚战,还要打持久战。要不断强化扶贫开发是国家意志、国家理念、国家战略的政治导向。中央明确提出,通过五年攻坚,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是基于现行标准的确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扶贫标准会不断调整,每调一次就会有新的贫困人口出现。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深刻认识我国贫困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的贫困问题仍然会存在。对于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应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决不能把扶贫开发当成一冲锋就能彻底解决的短期行为,应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是一个国家永恒的课题这个社会现实,从法律、政策及理论架构方面建立扶贫开发的支撑体系。
二应处理好口袋与脑袋的关系。“读书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已在贫困地区流行。口袋装满了,脑袋空着,口袋照样会瘪下去,只有先让脑袋不断充实起来,才能让口袋持续膨胀起来。首先,引导舆论重视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让有钱人读书,让读书人有钱”的氛围,把“经济人社会”改造成“知识人社会”。决不能让“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现象重演。其次,从制度上规正人们对知识的偏见。凭什么会种田会养鸡会养猪是低素质,会弹琴会唱歌会跳舞是高素质。再次,从体制机制上确保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强化基础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强化职业教育,让农民学以致用;强化农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第四,改精英教育模式为生存教育模式。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小就学习掌握一项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克服千军万马都挤一条高考独木桥的弊端。
三应处理好对上与对下的关系。对上负责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上面的要求与下面的实际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下负责就是要瞄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区域的实际需求去雪中送炭,让“顶层”的温暖真正传导到“基层”的百姓。扶贫开发的目标是基层贫困群体,我们党的宗旨就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对下负责才是最好的对上负责,不能对下负责,就是对上失职。在具体工作中,既要注重多少人脱了贫这个“数字面子”,更应紧盯始终让所有穷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个“实惠里子”,确保让贫困人口有真正的获得感。
绿色引领
一应处理好温饱与环保的关系。在“温饱”已基本不成问题,“环保”却成了问题的今天,必须按照总书记“两座山”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决不能让“环保”成为“温饱”之后的“瘟疫”。“温饱”问题好解决,“瘟疫”问题解决起来可就难了。一是该堵的堵。如果引进来项目影响水绿山青,即使是金山银山也应拒之门外。二是该罚的罚。实行“反向激励”,严格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避免“公地悲剧”成“公共悲剧”。三是该补的补。政府应拿出真金白银,尽快补齐环保设施和监管能力欠缺的短板。四是该给的给。政府应从环境的外部性去考量,借鉴国际上“碳交易”的做法,要求发达地区给生态保护地区合理补偿,而不是象征性地搞一点安慰。
二应处理好大开发与大开挖的关系。地下挖煤、劈山开矿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但大开发并非只是简单的挖掘地上地下资源,它可以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可以是新兴产业的开发;可以是无中生有的再造,也可以是传统技艺的继承。当务之急,应从挖地开山的“大开挖”转向无形资源的“大开发”,如发展乡村旅游、深化农产品加工、活化传统技艺。乡村旅游是中国农民的第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发展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是进城打工。开发乡村旅游的第三次创业将使中国农村发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应从注重物的改造转向人的改造,通过“人”的发展,解决“口”的问题。杜甫当年感叹“国破山河在”,我们今天决不能让“国在山河破”。
开放互动
一应处理好职能部门与涉农部门的关系。中国扶贫开发大抵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以前是通过五个“一号文件”推行普惠式扶贫;1986年开始各级成立扶贫机构,扶贫进入有组织、有重点、有步骤的扶持时期;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各涉农部门已由过去的配合扶贫变为扶贫主体,每年投入的资金比专项扶贫资金要大得多。各涉农部门应按照总书记五个一批的要求,实行“谁的孩子谁抱走”,把部门资金和项目重点投放于贫困地区,勠力同心为贫困地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应处理好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但是,政府决不能在攻坚战中大包大揽,单打独斗,应全面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可以进行荣誉激励,可以花钱购买,也可以引进第三方等措施,让一切愿意投身扶贫事业的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能为、可为,让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尽显其能、相互配合、协力攻坚。
三用处理好财政拨款与社会捐助的关系。扶贫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仅靠财政拨款还远远不够,应充分发动社会广泛募集资金。美国每年的社会捐助和财政收入基本相当,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2016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总额在75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美国高校仅2014年就获得捐赠374.5亿美元,由此我国社会“众筹”资金的潜力可见一斑。对此,应从道德层面给予激励、从文化层面给予影响、从制度层面予以规正、从法律层面予以约束,构建一套完备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的有识之士主动反哺穷人、帮助穷人、扶持穷人,真正把“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扶贫行动。
共享成果
一应处理好穷人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家想通过市场降价减少生产,而穷人只会生产某种商品,降价反而会让他们为保收入生产更多产品。本来养五头猪的收入需要养十头才能保住。生产没减少,反而大幅增加了。经济学家都通过提价节约资源,但富人不在乎那点小钱,照样消费,而穷人面对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只能减少其他开支维持生计,不仅没能节约,而且降低了生活水平,更严重的是拖累了市场。经济学家想通过统一标准提高质量,但标准一高成本就高,穷人买不起,只好消费更差的产品。扶贫开发必须真正弄懂“穷人经济学”。懂得穷人经济学,不仅要懂得穷人经济学的特殊性,更要懂得穷人之为穷人的根源。如果还把穷人视为可怜可悲、低等下贱的形象,仍旧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他们,以一种怜悯的姿态恩赐他们,而不从本质上去探讨贫困的根源,那么再高深的理论都谈不上懂得穷人经济学。决定一个舰队的速度不是看最快的那一艘,而是看最慢的那一艘。社会不能只研究让有钱人挣到更多的钱,不研究让没钱人挣到生存的钱。只有克服歧视性贫困,才能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二应处理好传统穷人与现代穷人的关系。传统穷人解决基本生存可以自食其力,现代穷人则必须支付必要的生活成本。煮饭,传统穷人可以自己捡柴,今天农民工到城市只能买煤买电;喝水,传统穷人可以自己挖井,今天农民工只能买自来水、矿泉水;走路,传统穷人可以多花时间步行,今天的高速公路必须花钱乘车;信息采集,传统穷人口口相传,今天的信息社会要花钱买电视、收音机、订报刊。现代社会制度的设计本质上就不允许存在穷人,但由于各种社会保障的不完善,现代穷人又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有些人“苟活于生存线之上、生活线之下”,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农民吃不上饭的时候很多,但喝不上水的事从来没有过,今天农民工在城里没钱就很难喝上水。因此,必须为现代穷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应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保障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