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现教育的乐趣 享受教育的成果————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有感
发现教育的乐趣 享受教育的成果
——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有感
如果一次有二十五个人等着看医生、律师或牙医,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其中有些人因为根本不想去那儿,因此会故意制造一些麻烦。如果这名医生、律师或牙医在没有助手帮忙的情况下,必须以最好的专业技术提供这些人十个月的服务,那么他们可能必须先对老师的工作有些概念。
这是凯茜·麦格伊里——一位美国教师所在学校的教职员休息室的墙壁上悬挂着的匾额,字里行间尽是老师们的甘苦。当读到这段话时,我不禁会心地笑了。教师做的是活生生的人的工作。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气质都不相同。把这样一些人汇聚在一个班级,学文化、学做人,除了抱定因材施教的信念,带着满腔的爱去开展工作之外,别无他法。唯有敬业乐业的人才能得到认可,唯有敬业乐业的群体才能受到受到社会的尊重。
那么,除了一心一意的付出之外,身为教师,我们是否还收获了其他东西呢?在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以下简称《鸡汤》)之前,我几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当合上书本,我却发现,这个问题,原来有很多答案,比如说,以下三样。
心态永远年轻
《鸡汤》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它朴实无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是书中的每位老师几乎都自己的学生身上都学到了一些优秀的品质。我想只有把孩子当做平等的朋友,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与众不同之处。平时我们常说换位思考,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也可以和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呢?回想和孩子们的接触,孩子们是否在我们教他们知识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教会了我们什么?
由于对世界的认知不多,思维不够发达,孩子们只对他们当前所遇到的事情感兴趣,对事物的感觉也只建立在他们遇到的事情上。他们的情绪很简单,总是随着遭遇的的事情而变化。当他们伤心哭泣时,一个小小的玩具、一本涂满彩色图画的书,或者玩一个小游戏就能让他们破涕为笑,之前无论情绪多么低落,瞬间就不复存在了——他们有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其他更有趣的事情上面,寻找到了新的快乐。民间谚语有云:“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描绘的就是他们这种善变的性格。
但作为成年人,在经历不快乐后,我们往往趋向于保留那些消极的负面的情感,很容易就沉湎于自哀自怜的情绪不能自拔。随着这些坏情绪的累积,脑海中甚至渐渐有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许你会说孩子们的善变是一种不适应社会的情绪化,可要是能在哭泣的下一秒笑
出声来,谁说不是一种本事、一种幸福呢?偶尔让自己做回小孩子,把堆积在心头的坏情绪发泄出来,尝试用其他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改善心情,这样心态会变得多么美好!
除此之外,孩子们对事物总是有一份新鲜的好奇感。在他们眼里,仿佛每一样东西都是新的,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怎么也不厌。这种对世界永不言倦的探索精神,正是他们和我们成年人最显著的区别。学学他们的好奇心,跟随他们的眼睛,去寻找、发现每一样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你会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到处充满惊喜!
维持智力水平
和成人热衷于遵守社会规则不同,孩子们通常喜欢利用他们的想象力来解决问题——不管是在游戏还是画画。他们有时装作一只害羞的兔子,有时扮演成凶猛的怪兽,有时又也许已经幻化成拥有强大魔法的精灵。在这样奇幻的自我故事里,幻想着一切看起来人力不可为的情节,想象是他们获得快乐的源泉。他们能钻到滑滑梯下,看着那斑驳的木头板,幻想那是他们的海边别墅,有屋顶,有泳池,有花园;他们能把沙子堆成一个圈,幻想那是大大的甜美的蛋糕,一家人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过生日;他们能变成精灵,挥舞着手中的魔棒,去天空旅游……可是,活在成人世界的人类却似乎忘记了自己也曾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
随着年岁渐长,学校更多地培养了我们的分析能力,因此我们做事的时候也变得更加死板。一旦事情没有按计划进行,我们就会变得不开心,甚至不安,很少去创造新的机会。皆因我们已经忘记了,过去曾经拥有这一强大的力量——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比知识更为重要的——想象力。
要是我们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看到天边渐渐隐去的星辰,会以为那是点缀在鱼肚子上的一颗颗小小的钻石;要是我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面对广阔的海面,想象那红红的海水,是烈火在海底燃烧所散射出的熊熊火光;要是我们在夜半时分醒来,看见窗外的一弯月牙,仿佛在微笑着看着我们,不禁脱口而出“月亮你好”……又怎么会担心忽然之间自己已经不认识这个世界?保持你的想象力,让你的脑袋一直都在活跃的状态,这就是最好的维持智力水平的方法。
收获礼物
一组缺了一角的儿童用小茶杯和茶盘,一支墨水笔,一只脏兮兮的白色发箍,一双沾着泥巴的手臂防汗护套、一个苹果形状的铅笔架(架子正前方标示着“最好的老师”字样),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是爱丽莎·丹尼尔老师一直珍藏的,因为它们是“我最心爱的学生送给我的一份诚挚的礼物”。
在成人世界中,曾经流传过这么一句话:“要衡量一个人爱你有多深,不是看他/她是否愿意送给你喜欢的东西,而要看他是否愿意把自己最深爱的东西都送给你。”将这句话套用到教师世界,就可以看出,在我们付出了之后,孩子们对我们的回报有多么大,他们对我们的爱有多么深:组缺了一角的儿童用小茶杯和茶盘——这是一个小女孩小时候捡到的,她“最喜欢的东西”; 一支墨水笔——“这和去年年初时,从我这儿偷去的笔一模一样”,该有多大的决心,这个小男孩才敢把它物归原主?一个苹果形状的铅笔架——“最好的老师”,这短短的几个字,是对你的工作最大的肯定!
心态永远年轻、维持智力水平、收获诚挚的礼物——这三种意外之“财”,试问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有几人能够拥有呢?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更多教育的乐趣,好好享受教育的成果吧!你,我,他,都将收获更多!
第二篇: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有感
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有感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总有一位好老师,给你方向,给你温暖,给你难忘的回忆。”这是《教室里的心灵鸡汤》封后面上的一句话,这也是本书四十个温暖心灵的真实故事的主题写照。
阅读着这些充满爱与希望的故事,我也在怀念着我的一位恩师给予我的温暖和关爱。
我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初中的学业也是在农村联中完成的,考的一所乡镇级的高中也不理想,上了不到一年就不想上了,后来同村的一个伙伴说到城里的一所中学再复习一年初三,或许能考上好点的高中,就这样遇到了后来改变我命运的刘老师。
有一次晚饭,伙房的饭菜变质了,好多学生吃了后,在半夜里都有了中毒的反应。我也是其中之一,上吐下泻的,肚子疼的特厉害,去了几趟厕所后,还是止不住疼痛,举目无亲的情况下,我试着敲开了刘老师的房门,还没睡醒的老师听说了我的情况后,给了几片止疼药,又我下了一碗面条,让我趁热吃了。也真是神奇啊,吃完后肚子就不疼的那么厉害了。每每想起此事,我都觉得那不是一碗普通的面条,是一碗慰藉心灵的鸡汤,里面是满满的爱,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爱。
高中时的住宿很困难,刘老师听说高中学校没有安排住宿的情况后,就把他自家的储藏室收拾了后让我住下了,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要不,我得每天来回跑90里的路呢!早晚自习都没有时间上了,肯定会严重影响学习的。一间小屋给了我住,他们的杂物却没有地方放了,但他始终都没有说不方便,一直到我找到了新的住宿地点。现在想来,他原本是可以建议我出去租房子的,也没有义务给我提供住宿的,可他还是没有半点犹豫地做了这一切,是他给我提供了一个让心身都可以休憩的地方,这不是爱,又是什么呢?
高考成绩同样的不理想,当我正忙着找学校准备复读,还打算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就不上了,在家种地的时候,还是刘老师替我报了一所当地的专科学校,并把通知书送到我家里去了,做通了我的思想。现在想来,正是他的这一当机立断的决策,真正地改变了我生命的轨迹,让我有了现在的稳定工作和幸福生活。
这就是温暖我心灵的真实故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位好老师,给你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是一辈子的幸福,是时刻慰藉心灵的营养,让你感怀不已。
如今,我也做了一名老师,也要用同样的爱与温暖来对待我的学生。
第三篇: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有感
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有感
《教师里的心灵鸡汤》讲述了40个生动的故事,每则故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虽然每则故事都很平凡,透出的是每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努力心血,为同样是教师的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曾经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我真的可以影响学生吗?我似乎能影响一个学生,能改变很多的孩子,让他们变得更加积极、更加阳光上进,像书中所说“老师的话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可使孩子具备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老师肩负着无比的重任,将撒播爱和希望的种子。(《爱的种子》)”我也不止一次有这样的感觉,当我毕业的学生卢子逊给我留言说“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数学老师,谢谢您”我觉得自己身上那份沉甸甸的为师的责任,当我看到我的另外一些学生,我用尽各种方法,都不能看到他们有明显转变时,我又在内心深深地怀疑自己,我真的能改变学生吗?我作为一个老师又有多少能力去改变一个那么“顽固”的孩子呢?我真能对他们的一生发展去奠定一个基调吗?好像我不能,就像有的人曾说过的:“我们只是一名老师,我们不要夸言我们为每个孩子的一生发展而负责地工作,我们只是一个老师,我们不可能负得起这样的责。”说实话,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因为我的确看到我捧着的那一颗心在一些孩子面前是那么的被无视,我甚至因为这而牢骚满腹、进而怀疑自己的付出,有时还产生过绝望、逃避、放弃的念头。直到13级8班的一名学生刘春龙同学和我的几个交流,才出现了转机。
记得是新初一开学第三周,刘春龙放学后拿着笤帚心不在焉的扫着我面前教室地面,忽然他满面涨红地问我,老师你真的要不教我们了吗?我惊愕地问他“你听谁说我要不教你们了?” “是上XX课的时候,XX课的老师说的?” “那你说,你是想让我教呢,还是希望我不教,来一个更好的老师教你们呢?” 我卖了个关子。刘春龙差点要哭了,一双不大的眼睛满是期待:“我想让您教,您教的很好,我都能学会了”我微笑着看着他:“我肯定会继续教你们的,别听你们XX老师瞎说,希望你能安心学习,相信你能学的更好的”。刘春龙才破涕为笑,坦然去打扫卫生去了。这件事让我看到了他对老师期待的目光,让我切实感受到了自己必须要承担的那份责任。
在后来学校广播操比赛后,他的言行又让我进一步看到了摆在我为师者面前的学生的那一颗颗善良纯真的心。广播操比赛已结束,回班时,有一个学生给我说:“老师,刘春龙哭了”。我把正哭的两肩抽搐、直抹眼泪的刘春龙叫了过来,急切地问:“谁欺负你的?” 他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却让我至今难忘。“是我错了,给班级扯后腿了?”“怎么了?”,他哭的更厉害了,断断续续地说:“我做跆搏操该蹲下那节时,我忘了蹲,肯定得扣不少分……”我霎时无语了,我半响才说:“你做错了操,我也很难过,但我看到你有这样强的集体荣誉感,老师又感到很欣慰。别哭了,男子汉,以后好好表现,再为班级把荣誉挣回来”“嗯”他使劲点点头,擦着眼泪离开了。
我常常去品味着两件事,去思辨那些让我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老师,你能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吗,你真的能去挽救每一个学生吗?这句让我自信萎缩的话。我们老师也许确实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我们的确是仅仅陪伴孩子走过几年的路,但我们面对着的是一颗又一颗对老师深深的眷恋和无比信任的稚嫩的心,我们没有理由只看眼前孩子的好与不好,只看眼前那个孩子有没有明显的转变,如果说孩子的终身发展是一条不断延伸的路,在我们陪伴的这段路上,我们就有怎人未来孩子更好地走未来的路,不断地让他们学会去走未来的路、给他们准备一碗又一碗的心灵鸡汤,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路上,能更强健地去走或跑。
感谢我们的教室给我提供了舞台、感谢我们的学生如活水源头给我以源源不断的启迪,改变了我的绝望和颓废,让我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我一次又一次找准前进的方向,感谢《教室里的心灵鸡汤》这本书,促使我去反思,让我懂得:教师“只是造物主的媒介,指引学生通过这个媒介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薪火传承》)”而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不一定成就在我们手里,甚至有的学生最终也实现不了这个目标,但“教育是一种坚持,一种需要教师用持久和生命去活化的坚持”,我们的坚持一定将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不可或缺的营养。也让我懂得 “教学生涯其实就是一段师生互相搀扶、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教学的快乐,来自于面对着一个有一个不同的个体,和他们一起成长。
第四篇: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有感
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有感
熊芳芳
工作之余拜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实在是一次对自己日常班级管理观念的颠覆。在读的过程中,我对于“管教”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在我原来的认识里,管教应该是一种威严,是约束,是赏罚分明的,首先要管,之后才是教。而这本书中谈到一个词语“正面管教”.如书中开篇所言,正面管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方式,与现在普遍执行的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有别。而在我的班级管理当中,奖励与惩罚即是我自己在班级日常中最擅长使用的管理方式。
谈及奖励与惩罚的手段,这二者是我在班级管理中,见效最快的手段方法。我任教的一年级为了让孩子“懂事”、“安分”、“听话”,我采用了奖励的形式,即得到表扬的孩子能拿到奖章,反之,得到批评的孩子则得到无法得到奖章。
这个方法的实行,在短期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成效。班上孩子为了“金星少年,银星少年”为了奖券,似乎安分听话了不少。可是这个“安分”的状态并没有维持太久,几个星期后重新开始问题重重,对孩子们来说,班级制定的奖惩制度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老师的呵斥他们也已经能够完全免疫。正如书中所言,孩子们成为了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我反思自己,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是否遵从了孩子们本性中自然的成长规律?我是否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了“大人”,强行以成人世界的规矩规定去约束孩子,而无视了孩童成长过程中的天真,打断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一个优秀的班级到底该如何定义?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指出,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应该是让孩子们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而以上的能力培养,目前正是我的班级中极其缺失的。这本书不仅帮助我发现了以上的自我反思问题,还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如何去和学生沟通,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本书实践性非常强,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书典范。在接下来的班级活动中,我将会以书中案例为模板接着进行班级管理尝试。
第五篇:读教育经典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育家;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透过教育“救国,造国,建国”;他用心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位巨人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感人力量激励人们无私无畏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在细细阅读了陶行知的故事后,自我被陶先生坎坷、伟大的一生深深感动,更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一、以他“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抱负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陶行知出身于平民家庭,从小深知穷人吃不饱,上不了学的痛苦,便立志“要使全国人都受到教育”。他在美国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要他留下来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完成自我的心愿,毅然回国。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他的人生价值观更明确了,他在《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中说:“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这一大事就是建设独立、富强、民主的祖国。他深深明白,旧中国最大多数是农民,最穷困,最需要文化的也是农民。所以,他发表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下定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的目标是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新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多么远大的抱负!于是,他放下教授的优越生活,辞去大学校长的高位,脱去西装穿上草鞋,率领同志在长江边上,燕子矶旁的劳山上开辟了晓庄师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始实践他的人生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在他病逝前不久,当时,国家内战危机迫在眉睫,他身处逆境,但陶先生仍对中国前途抱着乐观的态度,对自我的理想毫不动摇,仍要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
态度决定一切,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为的高度,一个人有无理想是决定了他是否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会做出如何大的成就,而我们的陶先生不仅仅心中有着自我的抱负,并朝着自我的理想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陶先生那种抱定理想,矢志不渝,为着理想,锲而不舍,为了理想追求一生的伟大形象是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光辉典范。
二、以他“爱满天下”的胸襟培养我们博感情操
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奉献,爱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爱又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陶先生的“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是与他的普及教育理想,振兴中华的抱负,与人类的解放事业紧密结合在一齐的。他这样执着、坚定的为改革旧教育,发展人民教育而坚持不懈的工作,最本质的原因是在于他心里装着人民,装着祖国,他用自我的行动实践着自我的“爱满天下”这种伟大的胸襟,他把对人民、祖国的特殊感情表此刻博爱之中。陶先生的爱是大公无私的爱,爱憎分明的爱,是真善美合一的爱。教育、引导我们不仅仅要爱自我,还要爱长辈,爱他人,爱身边需要帮忙的人,爱自我的群众,爱家庭,爱家乡,爱和平„„引导我们努力做一名有博爱精神的人。
三、以他“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境界培养我们诚信品格
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这句教人更律己的话道出他的做人之道。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一生。他在青年时期,即满腔热情地投身反清辛亥革命,美国留学回来,即开始他的教育救国实践,一心一意为改革传统旧教育而不懈努力,“九一八”事变后,亡国之祸危在旦夕,他奋不顾身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他又冒着“第三枪”的危险,坚定不移地战斗在爱国运动最前线。为了真理,为了和平,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是真人之举。
总之,陶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为了振兴中华,为了苦难的旧中国人民为了探求中国教育新路子而赤胆忠心,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一生。他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胸怀博爱的奋斗历程中,书写了自我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奋斗不息的壮美人生,也同样折射出了他完美、高大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