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工程大学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复习重点
1、什么是经济活动分析,现代企业如何做好经济活动分析。
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利用会计、统计、业务核算、计划等有关资料和信息,运用科学的指标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企业购、销、存活动情况;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鉴别,以不断寻求有效利用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和购销活动,取得最佳经营成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们正在 从各个方面迅速影响着经济、市场,以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企业的环境行为日益成为 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正面临着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
(1)环境问题的“法律化”正在对企业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
(2)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使得以耗取大量资源、能源为基本条件的传统产业发展越来越困难;
(3)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4)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2、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对待成绩或缺点,对待任何问题,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要切忌主观片面性。
(2)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的原则
(4)坚持遵循现行经济法规和财经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原则
(5)坚持综合性原则
3、企业经济分析的内容包括:
(1)企业筹资分析(2)企业投资分析(3)企业生产和销售分析(4)商品流转分析(5)生产经营条件分析(6)企业成本分析(7)企业盈利分析(8)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4、经济活动分析的程序:
(1)提出分析课题,明确要求。
(2)收集资料。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搜集各种日常活动资料、核算数据、专题调查的专题资料、同类企业平均水平及先进水平等,资料应准确、真实、完整、前后计算方法一致。
(3)定量分析:从数量上来确定各项技术指标的差异大小,寻找差距,按客观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找出影响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
(4)定性分析:分析造成差异的多种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5)制定对策,落实措施。
5、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常用方法:
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损益平衡点分析法、敏感分析
6、因素分析法设计哪两种方法
(1)连环替代法。连环替代法是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形式。其名称是由其采用连环分析程序的测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数额的特点决定的。(2)差额计算法。它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数值。
7、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局限性
当估算分析一个敏感因素变化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时,其他因素均假定不变化。而实际上,无论哪个企业,其敏感因素变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都是交叉而综合的,而且各因素变化的幅度大小及其发生的概率是随机的;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出的敏感因素,有些发生变动可能性很小,以致我们可以不考虑其影响;而另一些不敏感因素在企业计算期中发生变动的可能性极大,以致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8、市场动态分析的作用:
1、帮助企业发现市场机会,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①研究消费者②研究竞争对手③研究经营环境
2.企业强化或控制销售业绩的辅助工具
①促销过程的设计(时间、对象、地点等)②促销手段的选择(广告、降价等)③促销效果的评价(市场反应调查、销售数据分析等)
3.帮助企业发现经营中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4.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
9、市场分析的过程:
1.定义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市场分析目标;2.分析市场中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3.收集与研究目标相关的信息和数据;4.处理数据,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5.依据最佳方案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计划并实施;6.对实施方案的评价、调整和改进
10、消费需求、购买动机、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论述)
消费者购买商品、首先要在某种外在或内在因素的刺激下,引起消费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购买动机,在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当条件具备时.就会采取购买行为。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整个消费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是推动消费行为的动力,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保证购买行为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心理活动。
1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具体因素:其中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则下降。(2)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水平越高。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受人们收入差距大小的影响。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降,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12、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3、产品质量的(统计)管理也称为产品质量控制,就是运用统计理论,控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的稳定性,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一种管理方法。
14、产品质量等级指标
产品质量等级指标包括产品质量等级率和产品平均等级两种。
15、产品质量统计管理中数据(计量值数据、技术值数据,如何使用,举例)
产品质量统计管理中的数据可以分成两大类: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
计量值数据是指可以用仪器测量的连续性数据,如长度、强度、温度、硬度、重量、压力、时间、成分等。
计数值数据是指只能用自然数表示的数据,如合格品件数、废品数、疵点数等。
计数值数据还可进一步细分为计件值数据和计点值数据。计件值数据是按产品个数计数的数据,如合格品件数、废品件数等;计点值数据是按点计数的数据,如缺陷、气孔数等。
16、过程能力:也称为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处于控制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即在影响过程质量的所有因素都充分规范化和标准化后,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保证过程质量的能力。
工序能力以6δ为标准为什么?
为了经济性地实现过程质量控制,在实践中通常使用 来描述过程能力,这是由于当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时,在距平均值范围内的产品占整个产品的99.73%,废品率仅为0.27%。显然,以(正负)3δ即6δ为标准来衡量过程能力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和良好的经济性的。因此,过程能力为6 δ。
17、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一般表达式:Cp=T/6δ
若 用抽取样本的实测值计算出的样本标准偏差s来估计,则过程能力指数为
Cp =T/6δ=(Tu-Tl)/6s18、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措施
1、调整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
2、提高过程能力,减少工序加工的标准偏差;
3、调整质量标准。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适当放宽公差以降低生产成本。
19、决策的原则
可行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信息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0、决策的分类
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分:战略、战术、作业决策;按系统决策的结构化程度分: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决策; 按决策进行的过程分:经验、科学决策;按决策的可控程度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21、提高产品质量的经济效益分析图
提高产品质量,一方面通常需要使用更精密的设备,改用更新的工艺,增加检测的工序和工具,进行科学试验和研究等,这些都会引起生产成本相应的增加,另一方面,产品质量提高后都会减少废次品和返工费用,节约原材料和其他费用。
由图3.6.4可以看出,当质量水平低于A点或高于C点时,企业将会亏损,当质量水平高于A而低于B时,企业能盈利。a、c两点即为企业盈亏平衡的分界点。当质量水平处于B点时,其价格曲线与成本曲线的距离最大,说明此时企业可获得单位产品的最高利润,对企业而言,B点的质量水平就是最佳质量水平。
对于一些耐用产品,用户不仅在购买时支付购买费用,而在使用期间也要支付一定的使用费,如能源消耗、维修、保养等费用。对用户来说,购买和使用的总费用为最小,而在使用中又能满足需要的产品才是最受欢迎的。质量水平与购买费用、使用费用的关系如图3.6.5所示。
比较C1、c2、c3可知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为B点,总费用为最低c2,此时产品最受用户欢迎。生产者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尽量减少用户支付的总费用,这样才能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使企业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二篇:土地利用规划 复习总结 河北工程大学
4、景观功能。
第一章 总结
4、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1、名词解释: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
1、自然供给经济供给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是由气候、地貌、岩
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物、人类劳动结果
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
4、土地利用微观规划(内部规划或详细规划)综合体。其水平范围,包括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
5、制定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与措施其竖直范围是由大气层、地表层和地下层所组成。
5、试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体系
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动,以土地为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要的过程。土地供需预测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为了改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向,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根土地利用分区与重点项目布局
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居民点用地规划
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和时间上实现该优化组合的安排。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2、土地有哪些特性 农业用地规划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
1、土地物质的自然性与整体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2、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土地利用费效分析和规划实施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与土地性能(质量)的地域性。
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4、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一)准备工作阶段:班子、经费、业务培训、规划任务
5、土地属性的双重性。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
(二)土地的经济特性
(二)资源收集与调查阶段:人口、自然条件、社会经
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济等背景资料以及相关建设与规划、图件资料等,特别
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是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三)总体规划编制阶段:拟定用地指标、编制供选方
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案、土地利用分区,编绘总体规划图。
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四)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阶段:根据规划的目的、3、简述土地的功能 要求不同,其内容和深度都有很大差别。
1、养育(生产)功能。五)拟定实施规划的政策与措施阶段:政策及措施拟定
2、承载功能。的越详细,可操作性越强,则规划的有效性越高。
3、仓储(资源)功能。
(六)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上交上级批准,然后复习思考题 按规划具体落实。
(七)规划监测和修编阶段:根据跟踪监测和社会经济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修编。第二章 总结
1、地域分异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有何联系?分析地域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为人们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及进行必要的自然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据。(根据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农用土地规划根据地域分异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与地域分区及各种用地的划分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地域分异科学地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
2、区位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有何指导意义?
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维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三、综合效益原则
四、逐级控制原则
五、动态平衡原则
六、整体性原则
七、弹性原则
八、目的性原则
九、公众参与原则
十、满意性与可行性兼容原则 第三章 总结
1、解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
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哪些特性?
(一)总体性
(二)长期性
(三)战略性
(四)控制的层次性
(五)权威性
(六)强制性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1、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
2、协调各部门及农业各业间的土地利用;
3、对全局的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组织;
4、对土地利用监督服务。
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二)土地供给量预测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
(四)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六)土地利用分区
(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5、试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一)准备工作阶段
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的领导组织和业务班子
2、制定工作计划:具体工作计划的编制
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依据、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成果要求等
4、收集资料:做好规划的技术准备。二)方案编制阶段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阶段性成果:土地评价成果;土地现状评述;土地供需预测专题研究成果。
2、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3、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要作好“两个估计”和“两个协调”
4、编制供选方案
5、方案择优
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三)规划审批阶段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评审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分级审批审批内容审查报批程序 第四章 总结
1、名词解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一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下,对区域内各种土地的利用类型、不同的利用方式及其质量、结构与布局、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所作的分析。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评述,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以及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及其适宜程度的评定。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投入水平下持续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1、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2、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4、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分析
5、土地利用经济效果分析
6、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3、说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1、是土地生产潜力分析的前提。
2、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
3、是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依据。
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有哪些指标?
5、土地利用现状述评主要内容?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主要包括行政辖区、人口、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生态条件等。
(二)土地利用的特点和经验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四)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设想
(五)提出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
(六)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建议
6、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
1、准备工作
2、土地用途的确定
3、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定
4、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的比配
比配是一种简单的过程,将适宜性等级界限与每一评价单元土地的条件相比较。
5、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确定
6、提交评价成果 第五章 总结
1、名词解释:土地供需分析
2、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步骤
1、制定预测工作计划
2、各部门分别进行用地预测并编制用地计划
3、提交部门用地预测及计划
4、对部门提交的用地预测及计划进行补充和调整
5、汇总形成综合材料
3、掌握居民点用地需求量的预测 第六章 总结
1、名词解释: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土地利用分区是指依据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规律及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
性把土地利用划分为不同基本单元--地域或用地类型。
2、试述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拟定的原则和依据?
1、规划原则
(1)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2)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4)坚持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5)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6)公众参与原则。(7)方案可行性原则。
2、主要依据
(1)有关政策法律方面的依据(2)有关计划规划方面的依据(3)有关土地供需依据
3、简述土地利用分区的作用?
一是通过用地分区,可以合理组织土地利用 二是通过用地分区,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协调
4、简述土地利用分区的步骤?
土地利用分区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作战与科学攻关。一般要求主持者具有较广泛的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准备工作
(二)拟定分区技术指标
(三)分区划线
(四)用地区面积的量算
(五)将用地分区与拟定用地指标初步结果进行对照与修正
(六)用地区的核实
(七)拟定各用地区的管制规则
5、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编制的方法有哪些?
常规方法(综合平衡法)和定量方法(数学方法)第七章 总结
1、名词解释:居民点、城镇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居民点,或称“聚落”,是指居民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城镇体系: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简言之,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2.城镇体系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
2、简述城镇化的类型?
(一)按城市化的性质
典型城市化(正规城市化)西欧、北美 假城市化(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发达国家)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发达国家)
乡村城市化(中国)(二)按城镇化的地域特点 1.外延型的城镇化与飞地型的城镇化
2.向心型(集中型)的城镇化和离心型(分散型)的城镇化
3、简述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1)城镇的数量和城镇人口的总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2)前30年城镇化的速度很缓慢,80年代以来不算太慢,但总水平仍然很低
(3)反复性和曲折性世界少有,大起大落是我们的主要教训
(4)中国缓慢的城镇化过程没有造成大城市人口的过分膨胀
(5)中国的城镇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的破产和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而展开
(6)中国城镇化的地区差异明显
4、简述有哪些城镇布局理论,什么是门槛理论? 1.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2 门槛理论 3 环状带形城市理论
居民点发展中有三种限制条件即门槛,包括地理环境条件、基础建设设施、居民点结构改建。门槛一 ——在用地上进行具体规定。
门槛二 ——扩大居民点用地所必须的基本建设投资。门槛三 ——城市结构随人口增加和生活标准提高而产生的改变。
第九章-第十三章
1、名词解释: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开发、土地治理、土地复垦、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般可划分为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复垦、土地治理和土地整理等几方面的规划。
土地开发是人类通过一定的行政、经济、技术的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土地治理,是在人类生产活动改变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或不同利用目的的低产土地和遭受破坏不能利用的土地进行改造治理,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平衡系统,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并且对基本农田明确保护级别、期限、位置、范围、面积,并以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管理手段实施保护的地区。
2、简述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主要有哪些类型?
1、土地开发规划
2、土地保护规划
3、土地治理规划
4、土地复垦规划
5、土地整理规划
3、简述土地综合性开发规划的内容?
1、待开发土地的调查和评价。
2、土地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3、确定土地开发目标。
4、确定待开发土地的利用结构和布局
5、确定土地开发模式,即确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土地开发。
6、确定开发次序和速度,即对土地开发作出时间上的安排。
7、制定土地开发资金计划及实施措施。
4、简述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内容?
1、确定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
2、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3、明确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级
4、制订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第十四章
1、名词解释: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是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
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内容 ?一)前言
(二)概况
(三)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四)规划目标与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
(五)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六)土地利用分区
(七)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
(八)土地保护整理、复垦和开发
(九)实施规划的措施
3、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的实施 ? 分解落实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把好建设用地审批关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
加强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建立土地利用计划报告制度习题:
某地201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该地垦殖率为36.56%。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kg,蔬菜占有量160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2)耕地需求量?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
第三篇:河北工程语文重点
你认为汉语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汉语之美,美在其音,美在其形,美在其意。形神意兼备。用词上,词藻可华丽,可朴实,可冗长,可精简,灵活万变,语感上,节奏韵律强,跌宕起伏,给人听觉享受,书写上,可一笔一划,可一气呵成,具有视觉冲击美,历史渊源上,中华文明上下5千年的进步离不开它。音调,字体要是汉语的一大特色。
3,全面了解儒家的入世思想与道家出世思想并谈谈二者在当今社会的意义。答:儒者必备之基础是道家的自我体现,拥有了自我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的人,才能被主观上看作一个人的形成,而只有人的形成,才能被视为社会的个体组成部分。道家思想的基础,尽管不太在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道家的很多修养也与儒家有其必然的关系,只有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有足够深,也才能深刻理解道家的那些思想的真正的内涵。两者是缺一不可。缺了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儒者,只是一个行尸走肉,谄媚的小人而已。而缺了儒家思想的道者只是一群偏安与自己的社会蠹虫而已。。两者的结合才是真的儒者,真的为道之人。(儒家的入世在当代社会具有一点功的现实意义。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关注政治变化,参与社会活动,积极进取,乐观入世。儒家是入世的,它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研究和探讨是很深刻的。儒家是现实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集大成者,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精准的对人的研究,对当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有着现实的意义。指导着现世的人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田园诗这一题材在诗歌中的价值何在?田园诗主要以陶渊明为代表,所以田园诗的价值主要以陶渊明为主,诗的感情淳朴而真挚,而非矫揉造作,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辞藻并不华丽,不故弄玄虚,只是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的田园诗是中国田园诗史上的一朵奇葩,既是对传统田园诗的总结,也在传统田园诗的世界里另辟蹊径,既是对今后田园诗的一种激励,也为今后田园诗注入了新的泉水,开辟了新的天地,让我国的田园诗经久不衰,继续向着更美更高的境界延伸和发展。2,为什么说茶与酒体现了“乐生”的文化内涵?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就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了,人们都把适当的嗜酒作为生活的一个好习惯,是会生活的表现。
3,当你自感生活平淡乏味或遭遇烦恼时会如何积极化解?早睡早起,微笑面对生活把事情想开了就好了,活着,把每一天当作世界末日去爱吧,象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跳舞吧,象没人欣赏一样唱歌吧,象没有任何人聆听一样干活吧,象不需要钱一样生活吧,象今天是末日一要这样想,生命只不过是一个过程,想开点所有的事情都不值个什么!只要求自己做到对的住自己、亲人„让你在晚年的时候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回忆,1,如果爱情和个体自由、物质条件等发生矛盾,你如何处理?我的观点:物质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不用风吹 走几步就散了,谁不想过好日子,但是由于现实所迫,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如愿,所以如果是真爱,那么就不会轻易放弃,一起努力,总会苦尽甘来,这就取决于是否愿意的问题了。爱情与物质不矛盾却很难兼得,像鱼与熊掌,要选择有物质的爱情,因为能吸引的人毕竟是有可取之处的,谁都不会喜欢一个废物,如果他有可取之处,而且凭他的能力以后可以让你们过上幸福平和的生活,那就选择他吧
2,你是如何看待“爱情是一种理想”这句话?很多时候爱情是一种理想,得到它的人会拥有幸福,失去它的人会暗自神伤。有些人用尽一生去找寻,有些人得到过却未曾珍惜,谁愿意为了谁画地为牢,谁会为了谁至死不渝,谁会为了谁倾其所有,这样的爱若是真的存在又有几个人能够承受,能够珍惜。当激情一点点的褪去了,那些漫长的争吵,无边的沉默,又有几个人还记得当初的美好。
时间在变,空间在变,人心也在转变。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就是这样,看得太清楚了,就是假的了。宁愿活在梦里不睁开双眼,欺骗自己有时候是一种解脱。
4,当你试图表达爱情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责任、义务等问题?答:想过。当到了合适的年龄,遇到了合适的人,爱情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到了合适的年纪,责任与义务都是必须。爱情来得不容易,一旦开始就应该认真对待。如果是一个对的人更应该用心去对待,对其负责,矢志不渝。但是如果长期相处下去发现不合适,应该以一个合适的理由结束,拖沓对对方都不是好的结果。当然,这个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才会采取的措施,因为我们真的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幸福!
6.家国情怀与情系故土的关系中国家族组织中,在个人行为和个体追求层面,家国情怀成为一个鲜明特征。从启蒙教育开始被告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到对上要光宗耀祖、对下要造福子孙的责任,再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现实感悟,从“家”到“国”,无不体现出血缘亲情、家国情怀的人际纽带和归属认同作用。家国情怀决定了个人的行为导向和特征,也构成中国组织中人际结合的重要纽带和精神凝聚的核心理念。家国情怀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心理深层次密码之一,有意识无意识地支配着中国组织和中国人的行为。时至今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厂为家”、“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等等,家国情怀仍然是激励人心、凝聚精神的核心价值个人生于斯,长于斯;托祖宗庇佑,求造福子孙;与家族同荣辱、共命运;精神支撑、宗教情怀遥寄先祖,寻常喜怒哀乐荡漾于血缘亲情。家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国人努力奋斗之所为,是中国人信仰情感之所依。
鉴赏石门岩上宿
谢灵运于公元423年(宋景平元年)辞去永嘉太守之职,回到始宁的祖居,又营造了一些新的庄园别墅,其一在石门山上(今浙江嵊县境内)。石门别墅地势甚高,茂林修竹,环绕四周,一道山溪,曲折流过,是一个 幽深而美丽的居所,很受谢灵运的喜爱。这诗写他夜宿于石门别墅的岩石上,外物与内情相激的特殊感觉。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以刻画景物之精巧见长,此诗却以听觉感受为主;大多好谈老庄玄理,此诗却不发议论,而自有深趣在字里行间;甚至,谢诗常为人批评的辞义繁复、用语奥深的毛病,也不见于
此篇中。总之,这是谢灵运的一首风格较为特别的作品。
开头四句,便有许多精彩。欲写夜宿,先说朝游,笔调来得舒缓。劈头而下、突兀而起,也是一种写法,但那比较适合激烈冲荡的情绪。像这诗要表达幽深情趣,便需缓缓引入。好似游山先渡水,才觉得味道悠长。兰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恐怕它在霜露中凋残,而采摘把玩,这是隐喻的写法,包涵着珍惜具有才智和美德的生命的意味。
谢灵运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贬出永嘉,辞官暂隐,在于他是很难接受的人生挫折,难免有才智之士不能为世所容的怨艾与自怜,这情绪便在“朝搴苑中兰”的形象中表现出来。因此乃有暮宿石上、流连光华的举动。倘无前二句,全诗就变单薄了。后二句中,“云际宿”一则略带夸张地写出石门别墅所在之高,又暗用《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待)兮云之际”诗意,透出孤独无侣、似有所待的怅惘。归结到“弄此石上月”,一个高洁多情,极富美感的形象。“石上月”不是天上月,那是流动着的如水如雾的一片,那是轻柔宛曼的乐章。石的清凉,诗人的忧郁,都写在这音乐中了。
先看前二句:鸟的鸣叫声渐渐低落、渐渐稀少,最后成为偶尔一二声的啁啾,于是意识到它们已在林中栖息,夜越来越深;而在沉静之中,时时又传来簌簌的落叶声,于是知道山中又起了夜风。这二句已经很好地写出了山夜的气氛。因为声音是变动着的,时生时消,起伏不定,它比山林沟壑等固定的形体更能体现山夜的情趣,体现万物在根本的虚寂中运化的节律。
魏晋南朝,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和强化的时代。而自我意识加强的必然结果,就是孤独感的产生和强化。于是,投向自然,谋求个人与自然的沟通,又成为从孤独感中解脱出来的途径之一。谢灵运这首诗,就是把孤独感,以及孤独中人与自然的感通和追求志同道合者的情绪,构造成美好的意境。尽管他的其它山水诗也有类似的表现,但都比不上这首诗单纯而优美。所以,在诗史上,这也是一首很有意义的作品。它可以说明:诗歌是怎样随着人的感情生活的丰富复杂化而变得丰富复杂起来的。
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物质存在很简单,仪器、设备、大楼等等。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作为大学精神象征的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也应该是对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的一种简练表达。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家报纸曾对“你认为中国哪个大学的校训最好?”做了调查。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得了54%的选票,获得第一名。“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被中国很多其他大学作为校训。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也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中国千古传世名言,来讲述中华民族历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过去五千年,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历经挫折而不屈,靠的就是这种发愤图强、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切成绩也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获得第二名。李政道教授特别欣赏每句话中的第二个字——学和问。学问就是要问问题,而不是答问题。然而,我发现我们国家与西方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英美的家长看到小孩从学校回来问他的是:“你今天提了几个问题?”我们的家长问:“你今天考了几分啊?”而且有一次我看到,有一个人上班的时候非常不高兴,我就问他:“你今天怎么了?”他说:“气死我了,我女儿考了99分。”我说:“我搞物理的,差一分,误差1%,达到了国际水平啊。”他说:“差一分能进复旦大学吗?”我无话可说。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这也给我们的大学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穷根究底罢了。”美国的氢弹之父泰勒进实验室都要问问题,每天至少提十个问题。但是往往有八九个问题是错的,而他的伟大创造就是在那一两个问题上。20世纪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玻尔曾说:“没有愚蠢的问题。” 哈佛大学校训:真理哈佛大学的校训就一个单词:truth(真理;有人把它译为:让真理与你为友)。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不久前,我曾遇到才辞职不久的哈佛大学校长,他说他卸任财政部长,担任哈佛校长时,一位刚进哈佛、一直对经济感兴趣的新生对他说:“我一直在跟踪你发表的数据,发现你的数据有错误。”一个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如果一个大学拥有这样的文化,那他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耶鲁大学校训: 光明与真理华盛顿大学校训:通过真理取得力量耶鲁大学校训:light and truth(光明与真理)。胡锦涛主席2006年4月21日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耶鲁大学的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华盛顿大学的校训是“通过真理取得力量”。这些校训都使用了真理两字。然而,在我们国家现在的大学里,出现了很多造假的事情: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学术造假屡见不鲜,申报信息弄虚作假等等。同样,我做校长的时候最感到脸红是什么呢?是收到美国大学的来信,要我证明他们收到的同学的成绩单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是专寄中国的询问信。另外,还有中国留学生申请不到信用卡的事情。我到英国感到很自豪,因为我是第一个在英国担任校长、戴上金边帽的中国人,但是很快我就感到脸红了,中国留学生告诉我:“我们向英国银行申请信用卡,申请不到,因为中国学生屡有不良记录,所以他们从减少信用额度到一律不给。”
加州理工学院校训:真理使人自由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是“真理使人自由”。耶鲁大学校长说:“只有自由探索、自由表达,才能真正发掘人类潜能。”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1月13日与文学艺术家谈心时,九次强调自由,并引用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讲的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麻省理工学院校训:动脑又动手诺丁汉大学校训:城市建于智慧麻省理工学院崇尚理论联系实际,它的校训是:“动脑又动手(Mind and Hand)”;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就必须拥有一流的大学作为后盾,大学带给一座城市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飞跃,还包含精神文明、文化修养上的提升。
宾州大学校训: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宾州大学的校训特别注重
“道德”教育:“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上海交大的校训也体现了非常深刻的道德含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饮水思源用英文来讲就是thanksgiving,感恩。如今我们的电视台常常在说,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自然等。一位参加考试的学生走出面试考场后,向为她拉开门的门卫鞠躬致谢;一位妇女好不容易积蓄了1000元,和丈夫一起到医院,还给医院,以感恩50多年前的救助。报道的最后指出,人的生活中,感恩情怀是不可缺少的。感恩,人生的必修课。感恩,社会能更和谐。感恩,世界能更美好。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包括一些名牌大学,却有些不协调的声音:一些农村来的学生不愿意见他的父母,觉得很不光彩;同样,如果父母是很有钱的,就觉得很光荣。所以我想起了哈佛大学所提倡的“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不单单看智商,还应该看他的情商,进而看他的德商”。
上海交大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海交通大学校训中的“爱国荣校”体现了道德的高境界,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古老文明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但是,爱国主义决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它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适性。我的一位朋友,美国前战略部队司令,四星上将,他飞行超过5000小时,驾驶过各种各样的军用飞机。我曾问他的夫人:“他这么飞你怕不怕?”他夫人讲的非常坦率:“不怕是假的,当然怕,但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他必须这么做。”
美国人有一句话叫:for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时,有人问他:“你为了什么来?”他回答“为了美国的利益!”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童话作家安徒生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他的座右铭:“丹麦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家乡,这里就是我心中世界开始的地方。”在他做出杰出成就后,英国、美国都请他去,他说:“我就要在我这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里建立一个世界认可的物理学研究所。”结果他成功了。这就是大爱!大爱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第四篇: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变化中的企业经营环境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未来
前言 可持续发展正在为企业的发展和调整创造新的机会。有人预言:可持续发展(或称绿色经济)必将 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与国际 上相比,我国企业大多数仍处于受制于环保压力、被动性地开始污染治理的第二个阶段; 相当部分乡镇企业仍处于以掠夺性的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第一阶段,基本上走 的是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的发展路子。当然,也有少数企业已经开始步入第三阶段,据统 计,截止1998年6月,我国已有35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认证。一些城市如北京、沈阳等在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开始清洁生产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真正从战略上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管理目标的仍十分鲜见。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相 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对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不理解,总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互相矛盾。发达国家一些企业的实践已经说明这一矛盾并不是 不可改变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可以兼容并相互促进的。目前我国在推进企业界 参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很不够,应该引起管理科学界的充分重视
一、变化中的企业经营环境 事实上,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们正在 从各个方面迅速影响着经济、市场,以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企业的环境行为日益成为 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正面临着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1)环境问题的“法律化”正在对企业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2)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使得以耗取大量资源、能源为基本条件的传统产业发展越来越困难;(3)顾客更青睐有利于环保的产品,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员工(特别是出色的员工)更愿意为对环境负责的公司工作;(4)银行更愿意向对环境负责的企业贷款,保险公司更愿意向对环境负责的企业担保;(5)各种税收及贸易条例越来越多地涉及企业的环境行为。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的全球性、区域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文件不断出台,涉及领域不断扩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荒漠化公约的履行增强了 国际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强制性,正在对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以保护臭 氧层 的国际公约为例,近年来,由于氧化碳、哈龙类物质的大量使用,导致在南极、北级等地 区出现大面积的臭氧空洞。为了保护臭氧层,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1985年签订了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决定对2类8种物质进行控制,并规定了具体的时间表:从1993 年起,缔约国不得出口氟氯化碳物质到非缔约国,也不进口非缔约国生产的含有氟氯化碳物 质 的商品,如汽车空调、电冰箱、涂料、发胶等;从1995年1月起,缔约国不进口非缔约国的 产品范围扩大到生产过程中使用含有氟氯化碳物质的产品,像泡沫塑料、电子零配件等。19 90年的《议定书伦敦修正案》更把受控物质扩大到5类20种,并提前了受控物质淘汰时间。在1992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又进一步将受控物质的限制生产和使用时间从2000年提前 到1996年,发展中国家则从2010年提前到2005年,不难看出,上述协议对相关企业的影响是 十分巨大的1998年9月20日,美国政府宣布从1998年12月17日起将禁止我国带有木质包装和铺垫材料的 产品进入美国境内,以防止一种甲虫--光肩星天牛危害美国的森林。美国政府的报告指出,这种天牛可能对美国森林造成1380亿美元的损失。这项决定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商必须使 用经过热处理或熏蒸过的木材包装,否则只能改用其他包装物,因所有未经处理的木制包装箱 将一律不得进入美国境内。据美国有关方面的官员说,这项禁令将影响到中国对美出口总额 620亿美元中的1/3到一半。不论该项法规的环境保护效果如何,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是它将影响到一大批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对美出口。又如由于染料的原因,我国的纺织品在欧 洲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类似的案例还很多。
国际上这类例子也屡见不鲜,其中最为典型的有金枪鱼--海豚案例。太平洋中,常常有成 群的黄鳍金枪鱼游弋在海豚群下面。这使得网捕金枪鱼时海豚也遭到捕杀。1972年美国制订 了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其目的是保护包括海豚在内的海洋哺乳动物。法令规定了捕杀金枪 鱼的鱼网网眼规格,以及与金枪鱼捕获量相适应的海豚捕杀数量。同时该法律宣布,对违反 美 国标准而捕获的金枪鱼实施禁止进口。它甚至授权可以禁止进口未遵守该项法规的国家的所 有鱼类。1990年,美国制定了针对未履行美国标准的金枪鱼禁运令。墨西哥首先成为禁运对 象。
目前产品环境标准所涉及的种类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标准有国家层次的,有区域 性的,也有国际层次的,它们大多和国际贸易挂钩,已经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一个不可低估的趋势是,国际贸易壁垒正在从关税壁垒逐渐 转向以苛刻的产品环境标准为基础的绿色壁垒,据不完全统计,现行的产品环境标准已至少 涉及到以下10个方面: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仅日本对大米就有47项农药残留检测标准);陶 瓷产品的含铅量;皮草中DCP残留量;烟草中的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指 标 ;纺织品染指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包装材料的可回收性指标;保护臭 氧层的受控物质(如冰箱、空调、泡沫及发胶等)的CFCs(俗称氟 里昂)使用指标。由此可见,当前产品环境标准所覆盖的行为范围也越来越广,从食品业到 纺织业、从化工业到机电产品,乃至出口商品的包装业,几乎无所不包。
就国内而言,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环境污染 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环境执法的力度也不断加强。1996年,全国取缔关闭了6 万多家15种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小企业。这一行动在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到1995年底,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6部专门的环境法律和8部与资源环境相关的 法律,制定了近30项国家行政法规和600多项地方环境法规,基本形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体系。我国还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环境质量整治定量考核、领导环境目标责任制、淘汰落后技术等管理制度,以适应越来越高的环境要求。“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 环境法制建设,实行一系列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已将惩治“破坏环境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 法律条文,对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者施以刑法惩治。上述措施已经对企业有所触动。
二、可持续发展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既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自然资源的主要利用 者和工业污染的源头。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加以审视,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在不断调整,如图1 所示,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以掠夺性开采与生产为代价,获得最大利润,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初始工业化阶段。传统工业发展基本上是建筑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容量无限基础上的资源型经济。它以 尽可能多地利用资源,甚至通过掠夺性的开采,以获取最大利润,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 益和社会效益,正是这种传统生产模式的发展,导致今天全球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 资源,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局面。(2)被动性的污染治理。自60年代开始,受制环保压力和环境法规,企业开始被动地开发和 采用一些末端治理技术以控制污染。但是,被动的污染治理只能暂时控制污染,无法从根本 上解决问题,也不能保持较高的运作效率和最佳效果,在运行中往往又出现新的污染问题。
(3)主动性的预防。受国家和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对发展生产的重要性。虽然采取“末端治理”式的 污染控制措施可能符合政府的要求,但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成本太高。随着新技术不断 产生,一些企业开始寻找成本更低、适用性强的解决办法,大力开发和设计符合甚至优于环 境标准的产品和工艺。污染控制开始从末端治理走向全过程控制。一些企业开始从被动污染 治理转向主动的污染预防。这一方面,以美国3M公司的“3P”计划最为突出(4)一些企业开始以超前的眼光关注环境因素在整个社会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开始将环境因素作为建立企业市场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战胜竞争对手,获取更大利润的 战略要素,全面更新企业的发展战略,并贯彻到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选择和整个管理过程 之中。它以国际上一批著名跨国公司为代表,它们凭借着强大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及 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信息资源,首先从发展
战略上,结合社会需求和价值观的变化,迅速调整 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经营战略,实现产品转型,率先在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了关键步 伐。尽管这类企业还只是少数,但是,它们的探索开始为一个新的概念--可持续工业指出 了方向。如何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改善企业的经营实绩,始终是管理科学界关心的重要课题之 一。虽然企业竞争优势或竞争力的概念有点抽象,但是企业在市场上的实际业绩却是衡量企 业竞争力的最终标准,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来自于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它与社会价值观 的取向、市场需求变化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使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产生了变化。按 照传统经济学的概念,企业的经营战略是在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共同面向顾客时,如何形成 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一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以产品的质量、功能和服务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制造、营销策略来实现的,通常用产品交货期(T)、质量(Q)、成本(C)和服务(S)等产品的具体特性来体现。
三、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管理
对企业来说,将可持续发展意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过程,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成功模式,而取决于企业的实际状况,技术开发能力,长期投资水平,生产产品和市场动态等诸因素。实际上,每个企业都存在促进企业介入可持续发展并获得实际价值的特定途径。当前,也 有一些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有兴趣,但是不知道如何将其和企业管理直接联系起来。如何将可 持续发展概念引入到某一具体企业的组织、产品、市场等实际问题中去。为了帮助企业将可 持 续发展思想引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小亚瑟咨询公司设计了一个系统学习过程如图3所示。
首先是寻找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企业发展战略相连接的具体应用领域和结合点。具体做法可 以通过举办专门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研讨班,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启发他们开展企业发展的情景描述,引导他们在讨论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增加考虑可持续 发展因素。同时,以生态-经济双效率(eco-efficienoy)和全成本分析(total-cost account ing)为衡量标准对企业发展目标和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诊断。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学习过程,从中识别新的商业机会,制定事关企业未来的“跳跃式”发展战略。当然,这也是最困难的。据小亚瑟咨询公司对北美和欧洲500家企业的调查,尽管95%的企业 意识到推进可持续发展将为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但正如图1所示,也只有10%-20%左右的企业 取得了某些实质性的进展。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能通过系统思考,以新的目光检查、分 析社会的变化,从中识别新的商业机会。企业管理者必须时刻注意什么是顾客的需求,并能 将这种社会需求,尤其是潜在的需求转化为市场。当然,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是值得一 试。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合理利用资源、清洁生产为目标的技术革 新、组织革新和人力资本革新。世界资源研究所直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建立极少产 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其内涵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末端治理”型的环 境保护概念所涵盖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技术系统、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创新。事 实上,无论从技术推动,还是从需求拉动的角度,可持续发展已经在影响和引导当今的技术 发展方向,从产品设计到制造技术,一批以“3R”原则
(Reduce,Recycle,Reuse)为理念的 可 持续发展技术与概念已经在发展之中,如:生态设计(Ecodesign),清洁生产(Cleaner Prod uction),环境无害化技术(Environmentally Sound Technology),绿色制造,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等等。其目的都是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与环境友好 兼容。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设计为例,它包括以下一系列准则:
选用无毒、无害材料,以降低产品对健康的危害和安全风险;
尽量选用轻质、节能的新材料,以减少产品的重量和资源能源的消耗;
尽量选用可再生、可循环的新材料,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便于报废处理、生物降解和循环利 用;尽量选用生产过程中的废料作为产品原材料的一部分,以实现废料再循环,提高资源的利用 率; 产品的设计应有利于减少加工工序和生产装配,如减少零部件数目、减少原材料种类和进行 模块化设计,以便于生产制造、降低能耗; 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以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可循环设计,其中包括可拆卸设计和模块化设计,以便产品修理,在产品寿命终结时部件可 以更新、资源可以再循环利用,从而减少报废处理的难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环境污 染;产品包装的“绿色”化,合理包装,以及包装材料的清洁、安全、无毒、可循环利用或自然 分解。 第三,促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与营销管理。对我国企业来说,尽管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是造成许多企业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但是管理粗糙、经营方式粗放也是一个 重要原因。生产管理上的漏洞使许多企业污染人为加重。有关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企业污 染是由于跑、冒、滴、漏产生的。严格地说,造成污染的原因更多的是管理上出了问题。就 目前状况而言,企盼通过大规模投入来治理污染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许多污染问题也不 是一个钱字就能解决的。对企业来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也是企业从粗糙管理迈向 现代管理的过程,因此,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等各 个方面,结合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低 成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路。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环境审计工作,在有 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认证;推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等。以 清洁生产、环境审计为例,其实质就是一种综合考虑技术进步、经济效益、资源环境、职工 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等要素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其目标是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 化,实现从末端处理到污染预防的转变。
1、A.P.瑟尔沃(A P Thirlwall),《增长与发展》(第六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2、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3、黄辉,《WTO与环保: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4、戴星翼:《环境与发展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版。
5、曲福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6、范金:《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增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7、翟新生等:《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大循环成本理论具体运用的研究》,《财经研究》,1996年第12期。
8、(美)罗伯特•艾尔斯:《转折点---增长范式的终结》,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9、(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0、(英)D•皮尔斯等:《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经政治出版社,1996年版。
11、(美)丹尼尔•A•科尔曼等:《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五篇: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一、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消费总额的比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因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三、影响资金投放决策分析的因素:1风险因素2机会成本3资金的时间价值。
四、资产: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五、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其建筑物、机械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等。
六、无形资产的特点:1无形资产本身没有物质实体2无形资产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3无形资产具有明显的专有性4无形资产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七、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八、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存货、应收款、预付款和可变现的有价证劵等。流动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资产。
九、流动资产的特征:流动性、短期性、变现性、波动性
十、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核算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消耗、劳动报酬以及有关费用支出。
十一、可比产品:是指过去曾经发生过,产品成本资料齐全,可用于对比的产品
十二、不可比产品:是指本年初次生产的新产品,或虽在过去曾经生产过,但产品成本资料不齐全的产品成本
十三、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它是一门技术经济学科。
十四、经济活动分析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它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经济指标。
十五、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①比较法②结构分析法③平均分析法④动态分析法⑤图表法⑥回归分析法
十六、比较法:比较法又称对比法,它是把相关的指标或事物进行对比,用以说明和反映两个指标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十七、连环替代法:是把影响某一经济现象的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逐个分解测定,把其中一个因素作为可变,其他因素当作不变,顺序的逐个进行替代,以测定各因素对该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
十八、差额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即将连环替代法中的计算某因素变动后的指标值以及将本次计算结果与前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这两步合并为一步,直接利用各因素的变动量(也称差额)来计算对指标的影响程度。
十九、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①产量因素②产品单位成本③产品品种结构
二十、商品流转的四个基本环节:商品采购、商品运输、商品储存、商品销售
二十一、财务分析: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以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对报告期实现的各项财务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价。
二十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①比率分析法②趋势分析法③构成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