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工商分局《2011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11:4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景山工商分局《2011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景山工商分局《2011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石景山工商分局《2011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石政办发„2011‟18号

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石景山工商分局《2011年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经2011年3月23日第5次区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现将《石景山工商分局2011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依照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六日

主题词:行政事务实施办法通知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4月6日印发-1-

石景山工商分局2011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石景山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精神,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实施《石景山区经济发展行业管理规划》,细化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扶持、限制和禁止等相关措施。结合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和中国民营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制定相应的服务与管理措施。加强登记审查,提升相关产业业态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第三条 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集中办公区管理办法》,扶持守法企业,惩处违法企业,提高招商引资企业质量。

第四条 深化准入服务绿色通道建设。凡重点引进企业持有区政府相关部门证明的,均纳入绿色通道的适用范围。与园区管委会共同成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石景山园筹建企业登记办公室,为符合发展政策的筹建企业提供全程一对一服务。

第五条 大力支持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工作。与区国资委联合成立改制联络小组,帮助企业策划改制方案,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第六条 积极落实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组织形式转换登记试行办法》,开展示范区内企业组织形式转换登记注册。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石景山园内的公司制企业法人、非公司制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上述企业的分支机构,包括个体工商户以及事业单

位,均可依据《企业组织形式转换登记试行办法》的规定转换组织形式。

第七条 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一)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创新政策的登记注册工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石景山园内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内资和外资公司,依据《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债权转股权登记试行办法》允许将公司正常经营中产生的合同之债的债权转为股权,但第三方债权和金融债权除外;此项政策不适用于公司设立。

(二)试点股权激励登记注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石景山园内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院所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科技创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以进行股权激励的工商注册登记,种类包括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和股票期权等。

第八条 提高企业年检服务效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一)对部分经营主体不再收取企业年检费。按照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精神,对在本区登记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分公司、分支机构及其它营业单位不再收取企业年检费。

(二)对属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石景山园的高新技术且未列入重点审查的企业试行报备式年检。试行报备式年检的企业,无须提交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审计报告,除企业要求外不在营业执照副本上加盖年检印戳。使用数字认证证书申报

年检的企业,网上提交相关文件后,系统自动予以确认。

(三)加大行政指导力度,督促企业守法经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对本区年检年度内新设立企业未吊销且无经营活动的,允许其限期补办年检。对本区异地经营且未造成其他危害后果的企业,责令改正或纳入区政府统一指定的集中办公区域予以规范,暂不予行政处罚。

第九条 支持引导企业发展商标品牌战略。

(一)提供商标注册咨询服务。引导企业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驻中关村示范区商标注册办事处,办理有关商标注册申请及高新产业商标战略研究、商标咨询、服务等业务。

(二)加大注册商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商标维权投诉网站,对辖区注册商标企业的侵权投诉快速办理,维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培育著名、驰名商标。积极做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石景山园企业的商标培育工作,建立“一帮一”服务机制,扶持、发展一批有潜力、有市场竞争力、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对于符合申报著名、驰名商标条件的商标,及时支持申报。

第十条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一)加强解决消费争议绿色通道建设。会同相关部门,成立绿色通道企业评价体系,对解决消费投诉好、信誉高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扩大绿色通道企业数量,成立不同行业之间的绿色通道企业协会,积极引导企业自律,帮扶企业建立解决消费争议

内部调解机制。拓展绿色通道建设领域,结合石景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电子商务企业、网游企业成立绿色通道企业联盟,帮助企业建立电子商务调解平台,积极提供政策、法规支持。

(二)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加强监测、检测力度,定期发布检测结果,为百姓理性购物和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十一条 充分利用监管数据信息服务政府决策和公共需求。深入完善监管数据信息整合分析体系,及时、全面、准确地发布市场主体准入情况、监管动态、12315投诉举报和咨询热点分析、消费警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动态分析等,提供前瞻性数据信息支持。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4月12日起实施。

第二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栾城职教中心常务副校长王吉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很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县提出“3211”工程。综观全局,要加快我县小康建设步伐,就必须全面落实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战略,更加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我县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使之更好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最终为我县经济腾飞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我县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因此,我们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认真剖析当前我县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积极应对,才能使我县职业教育更好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一、我县劳动力状况

1、新增劳动力情况

近年来,我县初中毕业生年保持在5000多人左右,其中考入普通高中1600人左右,考入职业学校1500人左右,近500人通过

1各类短期培训实现就业,其余近1600人新增劳动力没有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流向社会。

2、农村劳动力情况

我县有农业人口24.4万人,劳动力人口9.2万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0%,接受过职业技能的只占7%。我县现有耕地40万亩,按照当前劳动力负担耕地测算,种植业需劳动力4万人,养殖业需劳动力1000人。随着我县经济发展,每年大约有5000人—8000人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因此,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十分繁重。

3、企业劳动力构成情况

我县有各类企业职工1.5万人,其中技师130,高级工260人,年龄构成老龄化,中级工1700人,中高级职称占15%,劳动力综合素质低。

二、我县职业教育现状

1、县直职业教育

我县有县直职业教育学校2所,职教中心年招生1200人,艺术学校年招生近400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60%。

2、乡镇成人教育

我县有乡镇成人职业教育学校8所。由于没有专项教育经费,乡镇成人学校设施落后,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教师和专用校舍,难以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3、行业和企业职业教育情况

各行业和企业虽有培训机构和制度,但大多数企业只重视当前生产、安全教育,忽视职工技能培训,企业销售额的1.5%教育培训

经费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技师和高级工出现青黄不接,真正身怀绝技的技术工人出现断档,创新人才不足,职工教育培养急需加强。

4、职业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我县职业教育受办学条件限制,年学历教育1600多人,短期技能培训800多人,很难满足现在企业缺少的车、钳、铆、电、焊、数控、机加工、服装等技能操作型人才,城市缺少家政服务、物业等人才的需求,这就造成人才供需的不和谐局面,有的有岗无人,有的有人无岗。近年来我县经济蓬勃发展,新项目、大项目如医药、机械制造、房地产、服装加工等企业纷纷在我县落户的情况下,人才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三、大力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建议

1、加强对职业学校建设投入,确保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各级领导要树立“象抓重点高中那样抓职教中心”思想,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建设的经费投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现有职业教育在占地、校舍、设备、师资等方面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职业教育需求,特别是专业培养的实验实习基地远不能适应教学和培训的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项牵涉面广的工作,开拓劳务市场、建立信息系统、就业转移培训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投入,重点解决实习场地、设备的投入,保证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信息建设、组织输出等工作正常开展。因此,要通过增大资金投入来解决上述问题。

2、加强乡镇成人学校建设

成立专门机构,健全培训制度,抓好落实。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撤校并点闲置校舍资源,挑选3-5名热爱成人教育、具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组建乡镇成人学校。根据本地特色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开设自己相关专业和培训项目,可采用远程教育、放光盘上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这样,既利用了闲置资源,又减轻了财政负担,也能保证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3、加大企业和行业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

规定企业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5%用于职工培训,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切入点,制定培训计划,加强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抓好职工岗前培训、生产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培训、劳动法规培训、晋级培训,实现产教结合,订单培养,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推进企业升级创新。

4、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目前,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普遍存在非农劳动技术不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创业精神,就业能力差,就业观念落后,依赖性强等问题。一是县政府要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宣传力度,制定培训补助政策,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当前重点开展机械电子、医药化工、餐饮服务、电气电焊、电工钳工、观光农业等培训。凡持有我县农村居民户口、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居民,参加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均可享受财政补贴。对特困户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给予重点扶持或减免培训费。

5、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一是开展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举办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培训班,灵活学制,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致富头人。

6、发展职业教育要根据市场需求,按照“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就地培训与输出培训并重,职前职后培训并举”的原则,面向市场,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积极开展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如:对进城务工人员开设护理、家政服务、烹饪、物业管理、建筑、机械加工、焊接、服装与设计、家用电器维修等专业培训,扩大培训领域与规模。同时,抓好返乡农民工、下岗再就业等全方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抓好订单教育,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

7、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目前,全县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已达60%,今后还要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继续教育,同时每年安排一定数量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和培训,时间不少于半月,提高他们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同时,也应允许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聘教师,鼓励胜任教育工作的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弥补专业教师不足。

总之,职业教育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培养

应用人才的基地。抓好职业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我们应遵循“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的需求,职业教育才会在调整改革中获得新生,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我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强大的人力资源,才能更好地为我县经济发展与腾飞服务。

2009年9月10日

第三篇:广州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办法

附件

广州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我市总部经济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总部企业是指在我市范围内依法登记注册和纳税、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各类商事主体,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分公司,合伙企业、非公司制企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等。

第三条 按照“鼓励增量、留住存量”以及“引进来、留得住、可发展”的思路,综合考虑营业收入、经济社会贡献等因素,分类型、分行业、分标准为各类商事主体集聚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培育、壮大和吸引一批总部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群。

第四条 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行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工作机制。各区政府是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工作的主要实施主体。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统筹全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市商务部门负

责总部企业的引进和服务等相关工作;市工信、科创、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统计、国资、知识产权、审计、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按职责做好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工作。各区政府做好总部企业引进、培育及服务工作,促进各区总部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章 总部企业主要条件

第五条

广州市总部企业应达到以下条件:

(一)农业

1.涉及生物与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农业:(1)上一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

(2)上一在我市纳税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3)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

2.除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外的其他农业:(1)上一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

(2)上一在我市纳税总额不低于1亿元;(3)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

(二)工业和建筑业

1.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

(1)上一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

2(2)上一在我市纳税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3)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

2.除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外的其他工业:(1)上一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

(2)上一在我市纳税总额不低于1亿元;(3)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3.建筑业:

(1)上一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

(2)上一在我市纳税总额不低于1亿元;(3)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

(三)服务业

1.现代物流业、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上一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

(2)上一在我市纳税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3)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

2.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上一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

(2)上一在我市纳税总额不低于1亿元;(3)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3.房地产业:

3(1)上一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2)上一在我市纳税总额不低于5亿元;(3)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

(四)本办法所称“上一营业收入、纳税总额”是指企业及其下属控股企业和分支机构上一个纳税汇算清缴完毕后在我市形成的营业收入、纳税总额。下属各级控股企业是指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下属各级公司。纳税总额是指由企业自身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全部税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海关关税除外;企业营业收入和纳税总额,可以以单个企业本身数据计算,也可将企业及其下属各级控股企业和分支机构的有关数据合并计算,但不得重复计算。对分公司、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法律法规规定不需要注册资本的商事主体,不以注册资本作为条件。

第六条

市委、市政府重点引进,对我市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企业,可以直接认定为总部企业。

第七条 各区要加强培育总部企业的工作,构建从“种子企业”到“总部企业”的良性发展梯队。建立年纳税总额200万元以上且近两年连续增长20%的培育型企业信息库,对符合产业导向、成长性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培育型企业要出台扶持政策,提供用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优质服务。

第三章 扶持政策和服务

第八条 市、区两级政府要积极发挥总部企业认定成果的作用,切实做好引进、培育和跟踪服务企业各项工作。各区要建立本地区总部企业、培育型企业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建立完善市区企业信息共享机制。

第九条

加大总部企业奖励和补贴。根据产业分类、经济贡献情况、落户年限、注册资本等不同情况,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自认定起,连续3年每年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等不同档次的奖励。对租赁办公用房的总部企业,自认定起,连续3年每年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办公用房补贴;对购置办公用房的总部企业,一次性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办公用房补贴。对年工资薪金应税收入60万元以上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现金奖励;对在我市无住房(以家庭为单位)的总部企业人才,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租房补贴。对总部企业并购重组国内外上市公司并将其迁回我市的,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并购重组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广州市总部经济集聚区,每年给予每家集聚区50万元财政补贴。

第十条

总部企业可享受的政策和服务:

(一)荣誉表彰。市政府向总部企业颁发“广州市总部企业”证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由市政府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二)协调服务。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建立完善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各区政府、市有关部门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协调总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属于区级权限内的事项,由各区给予协调解决;属于市有关部门权限内的事项,由市有关部门给予协调解决;需跨部门综合协调解决的事项,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汇总后分类提请分管市领导或市政府协调。

(三)用地支持。市国土规划部门负责整备、拓展总部企业用地来源。强化土地精准供给,对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等重大功能片区产业项目用地应储尽储、连片储备,在城市规划、用地、城市更新等方面,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总部企业集聚区。对上一在我市纳税总额不低于1亿元,在我市无自有办公用房的总部企业或企业联合体,按程序批准后,可以独立或联合建设总部办公大楼。

(四)重点建设项目支持。市、区两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投资基建项目纳入重点建设项目绿色通道管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投产。

(五)人才户籍、人才绿卡和集体户支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区应按照相关规定负责解决总部企业相关人员及配偶落户问题。重点解决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配偶、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及配偶的落户问题;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为总部企业中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发放人才绿卡。市公安部门负责解决总部企

业开立集体户问题,总部企业集体户按照一般居民户籍政策同等对待,可办理婚姻登记、计生、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户口挂靠等。

(六)子女入园入学。各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指标协调解决本辖区内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子女入读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问题。市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各区落实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子女入读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区政府给予积极配合;市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区、市直相关部门加大对外国语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中外合作学校的建设和指导力度,建立与区域总部经济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教育体系。

(七)人才公寓支持。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市住房保障部门)负责向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提供一定数量人才公寓和公租房。市城市更新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预留一定比例用于建设人才公寓。

(八)居留许可。总部企业所聘用的外籍人员需在穗常住的,在提供《外国人就业证》或《外国专家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后,可向市公安部门申请居留许可。总部企业的外籍人员可申请办理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外国人居留许可,其配偶及未满18周岁子女,可以申请相同期限的外国人居留许可。以上居留许可期限不得超过其护照有效期。总部企业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按有关规定可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九)粤港、粤澳通行。市公安部门负责协调省有关部门为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办理粤港、粤澳两地车牌;负责为总部企业员工在穗办理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签注等提供便利服务。

(十)医疗服务。市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把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纳入市属各级医院绿色通道管理。

(十一)汽车牌照支持。市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市公安交警部门为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实施中小客车购买指标优惠措施。

(十二)办税(地税)绿色通道服务。市国税部门、地税部门负责在各办税服务厅设立专窗,实现总部企业及其控股企业国税、地税前台业务专窗受理、全市通办。

(十三)人才服务便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在企业人才的社会保障(市民)卡中加注或共享企业人才身份信息。各区政府、市各相关部门根据社会保障(市民)卡信息办理相关政策便利手续。企业人才凭社会保障(市民)卡办理本办法规定的各种优惠便利手续以及领取人才资金奖励。

第十一条 市、区要形成合力,加大对企业的培育力度。各区参照市层面政策,出台措施扶持培育型企业,并定期将辖区内培育型企业库信息报市发展改革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应在人才入户、人才公寓、居留许可、出入境、医疗服务等方面配合相关区做好培育型企业的服务工作。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定期通报各区政府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企业奖励资金核拨全过程信息公开和留痕管理,主动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监督。

第十三条

总部企业在享受政策支持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的,拒绝配合资金绩效评价和检查的,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2005〕第 427 号)进行处理,按规定取消或收回资金,并将该企业录入诚信黑名单,取消其在我市申请各类资金支持资格5年。对涉及违法、违纪的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

市属国企或市国有控股企业原则上不得将工商注册地和税收户迁离我市,或者将主要业务和主要经营环节从我市剥离,确有当地市场需求原因的除外。市属国企或市国有控股企业确需将工商注册地和税收户外迁的,应提前向市国资监管部门报告,由市国资监管部门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并抄送市发展改革部门。对已外迁的市属国企和市国有控股企业,由市国资监管部门负责督促其限期迁回我市,确有当地市场需求原因的除外。

第十五条

市属、区属国企或国有控股企业(股比50%以上)不在本办法财政资金奖励范围内,但可享受其他政策和服

务。

第十六条 总部企业若同时满足我市或区同类型资金奖励补贴条件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则,自行选择最有利的一项,但不得重复获得奖励补贴。

第十七条 总部奖励补贴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市、区两级财政在同一对同一总部企业的奖励补贴资金总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当在我市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总额。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解释。本办法中所称“以上”、“以下”、“不超过”、“不低于”均含本数。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的通知》(穗府〔2013〕14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穗府办〔2015〕8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夯实区域粮食基础 促进粮食经济发展

夯实区域粮食基础促进粮食经济发展

***粮食局2008年上半年粮食经济工作形势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上半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紧紧围绕县

委、县政府提出的2008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与加速粮食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大粮食、大市场、大物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强化职业化素质建设;更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加速赶超,努力做强做活做优粮食产业,实现了粮食经济工作的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粮食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为推进富民强县,构建和谐**做出了粮食人的新贡献。现将上半年粮食经济形势分析汇报如下:

一、2008年上半年粮食经济形势

粮食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经济建设离不开粮食的发展。而当前,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更加复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不足需的状况仍未改变。今年上半年以来,世界谷物产量降到了19.92亿吨,预计2008产量20.76亿吨,粮食产需缺口为5200万吨。从国内粮食供求总量看,2007年总产量达到5亿吨,产需基本平衡。但从全县粮食供求总量看,产不足需的状况非常严重,2006年粮食产量达48.78万吨,粮食产需缺口为11万吨,2007年粮食产量达49.70万吨,粮食产需缺口12万吨,产需缺口不断增长,增长率9%。

(二)粮食库存持续下降。世界粮食产量在近8年中有7年低于消费量,供求缺口由库存弥补,导致库存降至30年来历史新低,预计到2008年末,世界谷物库存将降至4.05亿吨.比上减少5%,下降到25年来的最低水平。

(三)市场粮价大幅上升。从2006年9月起世界粮价一直呈上升势头,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上涨47%,稻米实际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点。因粮价高涨引发的粮食危机可能会引发社会的安全危机。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全县人口133.95万人,耕地面积仅有73.14万亩(农田53.27万亩、旱地19.80万亩),人均耕地仅有0.55亩;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2007粮食播种面积128.9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9.60万吨,粮食消耗量达60.21万吨,粮食缺口量达12.71万吨。我县虽是一个农业产粮大县,但是个绝对的缺粮大县,缺口量高达2.40亿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趋势在明显加剧。

二、紧跟形势,求真务实,全力抓好上半年粮食经济工作

(一)以人为本强化管理职能。为加快行政职能转变,我局以新的管理理念,打造全新的机关职业化管理形象,从部门管理转变为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以及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购销活动、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依法进行管理职能。为掌握我县社会粮食行业发展的现状及企业经营情况,上半年,我局对全县社会各类粮食经营企业进行筛选,确定169户粮食经营、加工、转化企业作为开展粮食统计工作重点对象,将粮食经营报表、粮食统计台账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文书的形式告知社会粮食经营企业。上半年来我局共出动720人次对全县社会粮商等开展统计调查,摸清粮食经营、加工企业134家,目前已纳入粮食部门报表日常统计范围的有48家,纳入日常统计范围的重点转化企业3家。通过统计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县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重点转化用粮企业的用粮情况,为政府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完善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做好对粮食经营者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信息资料。

(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

今年上半年,特别是在春节前后50年一遇的特大冰灾面前,全县粮食市场面临很大危机:公路结冰,交通中断,**、**、**等产粮区粮食无法运进**,外省铁路运输由于春运紧张,短期内无法完成,全县粮食价格短期内急涨,主要粮食经营者库存急剧下降,城区元月中旬大米库存不足1千吨,不足十天销量,部分经营者的个别粮食品种很快缺销,国有粮食企业周转库存有限,县域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冰灾,县委、县政府指令我局紧急组织250吨救灾粮全面救灾,我局党组一班人非常重视,把抗冰救灾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立即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急行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积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适时轮换销售储备粮,满足市场需求,平抑市场粮价,保持了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今年1—5月份全县国有和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转化企业共购进粮食30416万吨,销售粮食30491万吨,确保了救灾以及市场供应。二是

建立了市场粮油价格监测体系。加强了全县粮食市场及粮油价格监测,及时掌握全县粮油价格变化动态。今年上半年,我局密切关注粮油价格走势,坚持每周星期二向国家粮食局报告**粮油市场价格情况,为上级领导机关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三是建立粮食应急安全保障体系。县局组织开发了***粮食供应应急指挥系统,认真做好了粮食应急供应演练的各项准备工作。为

了使粮食供应应急方案落到实处,局党组一班人认真分析了粮食应急供应中的相关因素,建立完善了各项预案设置,使粮食应急预案经得起实战检验。为积极落实县级储备粮3500吨的任务,县局指导、督促**国家粮食储备库进一步落实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高应对粮食突发事件的驾驭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确保了应急时粮食调得进,供得上。四是加强储备粮的科学保管,加快创新的步伐。在今年上半年里,我们开展了以实现“管理行为规范化、业务操作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制度科学化”为主要内容的“储备粮管理年”创新活动。2月中旬至4月上旬,我局先后组织粮食部门仓储、保管员进行培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夯实科学保粮基础。同时,还组织全县粮食保化人员开展春季粮油安全大普查工作,全县储备粮和商品粮实现了基本无虫粮,占储粮总数的99%,达到了“一符四无”的粮库100%。科学保粮率达96.1%,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为我县粮食安全作出了新的贡献。

(三)切实履行职责,服务四个确保。

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最近,海地等国因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而爆发不同程度的抗议和骚乱,就充分印证了这一英明论断。***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但也是一个绝对的缺粮大县,我局一直把保护区域粮食安全作为我们的首要职责,局党组一班人紧紧把握粮食安全这个大局去谋划工作、履行职责。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成立了***粮食监督检查执法大队,为确保**粮食市场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半年来,***粮食监督检查执法大队人员每天到全县各粮食销售点对粮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了老百姓能吃上放心粮,并得到了全社会的赞扬。

2、确保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今年上半年我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到既避免“谷贱伤农”,又防止“米贵伤民”。2007年末全县133.9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19.70万人。要实现富民强县的宏伟目标,就务必要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才能促进农村富裕、农民致富。**是粮食生产大县,粮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发展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流通,做强粮食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广大粮食工作者责任重大、大有可为。为了实现富民强县这一宏伟目标,我局在大力发展订单粮食的同时,又加快发展精深加工,通过加工增值让利于农。并加强了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保障了全县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3、确保粮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局面对新时期粮政管理的新政策、新动态、新趋势,根据**粮食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局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战略,加强人才培养,改善经营方式,建立健全现代粮食企业制度,逐步完善了公司治理机制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了发展环境,确保了粮食企业可持续发展。

4、确保行业的和谐稳定。虽然全县粮食系统基层企业体制改革比较彻底,但也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尽管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有些问题一时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我局党组时时刻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竭尽全力,依法依规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中装着群众的疾苦,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深受行业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好评。现在全局上下以形成了珍惜荣誉和自觉维护粮食系统这一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四)以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促进行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精辟论述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今年上半年来,我局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推进全局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并结合粮食行业的工作实际,把握区域粮食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在发展理念上树立“大粮食、大市场、大物流、大产业”的全新理念。提升品质,打造**粮食品牌,树立全新的行业形象。在发展战略上构建“网络健全、储备合理、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龙头带动、科技支撑、产销对接、货畅其流”的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管理到位”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在发展路径上,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发展举措,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引领粮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发展目标上,努力实现**粮食经济强县。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局上半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粮食工作。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县粮食发展的前提,和谐发展作为全县粮食发民的保障,可持续发展作为全县粮食发的的目的。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局党组一班人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立足当前粮食市场发展现状,以开拓的视野谋划粮食产业;利用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两种手段,以高效的举措发展粮食产业。重点实现了六个转变,即: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精深加工,实现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发展现代物流,实现传统商业向现代物流转变;培育产业龙头,实现遍地开花向龙头引领转变;打造知名品牌,实现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培育产业集群,实现单打独斗向产业集聚转变。

三是坚持和谐发展。局党组一班人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处理各方关系,实现统筹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保持稳定的关系,促进深化改革与构建和谐的统一;正确处理国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关系,促进不同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正确处理政府服务指导与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发展转型;正确处理放开市场与加强监管的关系,促进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实现市场繁荣。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局党组一班人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把握五点,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保持资源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重视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保持科技支撑上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谋求绿色增长,保持增长方式上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内生机制,创新体制机制,保持制度保障上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保持人力资源上的可持续发展。

上半年,我县粮食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粮食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比较弱;二是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执法工作,运用经济手段和依法行政的新办法不多,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粮食精深加工初级产品多、规模小,转化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不高,粮食科技发展相对滞后。

三、2008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主要工作目标。

下半年是各项工作出成果,创效益的半年,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再创佳绩,做新贡献的半年。在下半年里,全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尽职尽责,做到服务“四个确保”,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确保粮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行业的和谐稳定。在全局工作重点上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着力点”,即: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品品质;整合资源要素,打造知名品牌;发展现代物流,提高产业效益。

(二)主要工作举措。

1、抓好粮食购销,促进农民增收,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①认真做好早稻收购准备工作。今年,国家提高了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每50公斤达到77元,中晚稻79元。**国家粮食储备库要认真做好仓库维修工作,尽快抓好在冰灾中受损的仓储设备设施维修,保障收购有充足的仓容,同时,要确保今年3500吨县级储备粮保质保量的完成,向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主渠道作用。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指导和督促国有及非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粮食,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坚决做到不准压级压价,坚决维护农民利益。切实搞好粮食信息服务工作,引导农民合理价格预期,指导企业把握好收购节奏,防止盲目跟风抬价收购,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③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积极组织好全县粮食经纪人培训考试,按规定核发资格证书。规范粮食经纪人管理,充分发挥其中介作用。督促多元主体以质论价收购粮食,建立经营台帐,并指导安全储粮。

④努力创新基地建设模式。鼓励企业实施农田租赁,因地制宜加以推广,促进土地流转。密切农企联结,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与种粮积极性。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局在有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尽力支持、指导民营企业——东兴公司搞好**、**、**860亩优质稻开发。

⑤加强产销协作。下半年要充分发挥新粮公司自主经营的优势,整合资源,盘合资产,力争把企业资产做大、做强、做活、做优,努力实现销售双丰收。

2、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努力提高粮食调控能力。

①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下半年必须要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500吨县级储备粮规模,在新粮上市前要落实好仓容和收购资金,指定专人、专收、专管,保质保量完成储备粮收购任务。

②加强骨干粮库建设。县局要以**国家粮食储备库为重点,搞好骨干粮库建设工作,抓好仓储设备设施维修改造和储粮功能的提升。

③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建立对区域内已形成规模以上的企业粮食购进、加工、销售、库存及价格变化情况的信息监测制度,加大对全县成品粮油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力度,完善价格直报网络系统。

④加强粮食统计工作。要进一步充实统计人员,落实统计经费,加强人员培训。继续做好社会粮食统计专项调查工作。

3、牢把握四个着力点,发展粮食产业,服务富民强县发展大局。

①培育产业龙头,壮大产业规模。按照省粮食局的要求,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以紫鹊界秦人梯田为依托,开发水车优质稻米品牌,逐步建立扶持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因此,在发展粮食产业征途中,必须树立扶持龙头、打造龙头、做大龙头的理念,有效促进粮食经济健康发展。

②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品品质。县粮食行政管理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县社会粮商和民营加工米业进行科学技术指导,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加工技术和成品粮的质量。

③着力打造品牌,提升行业形象。**国家粮食储备库今年要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储藏和轮换工作,抓好库区整体建设,完成好县级储备粮任务,创建一流粮库。新粮公司要想方设法搞好销售工作,把经营向外省、市、县扩张,打造企业团队品牌,全面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目标和任务,把行业经营做大、做强、做活、做优。

④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资源、区位、政策、网络、人才优势,构建以**现代粮食物流园为标志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努力开创**粮食行业资源的大整合、物流的大集聚、效益的大提高、产业的大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粮食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4、强化市场监管,维护流通秩序,提高依法管粮能力。

①加强质量监管。下半年局将组织专人对全县原粮收购、入库、储存、销售、出库的质量卫生进行全面检查。提升科学技术含量,不断加强粮油质检队伍建设,建立规范化的粮食企业质量管理档案。

②加强粮食库存监管。局坚持把粮食库存监管作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实,确保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③加强收购市场监管。县粮食执法部门要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和管理。全面检查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及粮食经纪人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情况,严厉打击各种以次充好、压级压价、抬级抬价、坑农害农行为,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④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搞好储粮药剂、防火防盗、汛期储粮等安全工作。加强行业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继续抓好行业特殊工种安全生产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5、坚持依法行政,加快人才培养,积极促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

①坚持依法行政。县局将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三周年为契机,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切实履行条例赋予我们的职责,推进粮食依法行政步伐。同时,在8月份要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做到依法行政,不断提高遵纪守法,行政执法水平。

②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重点加强对各股室负责人、基层企业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打造一支理论业务水平高,专业技术精,职能意识好,管理能力强的新型现代粮食职业化队伍。

③加快转变职能。县局将按照政府职能定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把工作重心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指导和做好服务上来。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6、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全县粮食行业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头脑清醒、思路敏捷、工作扎实、作风严谨,要巩固2007年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建立健全局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2008年深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的有关指示精神,在局机关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并将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列入局党组工作的议事日程。因此,在加强作风建设中必须增强四种意识:

①增强大局意识。粮食工作者一定要心中装大局,工作看大局,言行护大局,坚决服从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要站在维护政治与社会稳定的高度来做好粮食工作,站在服务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谋划粮食产业,站在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立场来履行职责。

②增强忧患意识。要时刻不忘中央的“三个始终”,情牵群众温饱,心系粮食安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高度警觉。把忧患意识融人每一项具体工作,时刻牢记使命,时刻不忘职责。

③增强服务意识。要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惠民之事,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④增强实干意识。要旗帜鲜明地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大力倡导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决将县委提出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和县纪委作出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并重,加强廉政建设与勤政建没并重,强化干部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并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与加强作风建设并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吃饭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粮食安全问题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将继续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保持务实创新、尽职为民的工作作风,加快促进**的粮食生产大县向粮食经济强县转变,为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推进富民强县、构建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粮食局

二○○八年六月十八日

主词题:粮食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报送: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政研室、县经研室、县统计局

我抄送:局长书记室、副局长书记室

***粮食局办公室2008年6月18日印发

(共打印16份)

第五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文章标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大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全面落实人才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树立“三种观念”。**建区晚,规模小,属传统农业区,经济基础薄弱。近几年来,**人才匮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人才瓶颈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分析和掌握区人才工作实际基础上,我局一班人重点树立了“三种观念”: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二是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最具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三是人才工作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二)高度重视,把好“三道关口”。一是把好“学习宣传”关,营造良好环境。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传达了会议精神,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人才强区”专题调研活动;组织区管优秀人才深入到辖区机关、乡镇巡回宣讲了人才创业事迹。在《湖北日报》、《宜昌日报》等报刊媒体上,对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积极的宣传报道,在全区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二是把好“政策研究”关,营造人才工作的制度环境。在深入调研、摸清现状、找出差距的基础上,提请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区管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2005-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办法。为了加强对区管优秀人才的管理和服务,还制定了目标管理制度、人才联系制度等,为开展全区人才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区直其它部门也分别制定了相关人才工作制度,如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选拔管理办法》。三是把好“组织保障”关,建立了较科学的工作机制。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形成了区委抓总,组织部牵头,人事部门强化职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为了确保人才工作健康发展,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建立了20万元的人才强区专项资金,用于区管优秀人才的表彰等工作。

(三)联系实际,着力“三个创新”。一是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将各类人才引向经济建设第一线。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到基层工作;引导企事业单位转变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不定期地到企业了解人才需求状况,将企事业单位急需的人才与区人才交流中心相对接,建立了“订单式”培养选拔模式,开发盘活本土人才资源。二是创新人才选用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加大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配合组织部门近两年分5批公开招考和选拔了26名领导干部和紧缺专业干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3名城建、旅游、水利紧缺专业的副局长。区政法系统、教育系统和各乡镇(街办)普遍推行了全员竞争上岗。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在教育系统进行改革试点,推行事业单位聘任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制度,促进了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结合。三是创新人才管理办法,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建立了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确保了全区人才工作信息畅通。启动了人才工作项目创新制度,制定了《区人才工作创新成果评选奖励办法》,每年初各人才成员单位申报1-2个人才工作创新项目,年终进行考核评比表彰。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一)整合资源,加强培训,提高人才整体素质。一是长远规划,明确目标培训。在认真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了《区2005-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到2010年,党政人才本科以上的比重达到7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比重达到90%以上;人才结构比例进一步趋向合理,高、中、初级职称梯次搭配明显优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40以上。各部门依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培养计划和实施办法。二是就地育才,有的放矢开展培训。立足本地人才资源,根据各类人才不同的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开展了政治理论、知识更新、继续教育、业务知识等各类培训。近两来,举办党政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65期,培训6000人次;举办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2期,培训1700人次;举办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班30余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2000多人次。三是巧借外力,拓宽渠道培训。除党政人才大量选送到省市党校、行政学院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外,专业人才大量采用社会化培训办法。区教育局与区外院校“联姻”,每年选派一批校长和教师到知名学校挂职培训,区卫生局与外地医院、院校“联姻”,选派了部分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到医院、院校进修学习。

(二)扩展视野,拓宽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

面向社会招。随着区域扩展、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实际,将一些专业性较强和紧缺的专业技术职位拿出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和公开选拔。近两年,通过公开招考、公开选拔的形式,从本区域外招选进了一批急需的人才,其中包括4名法律专业公务员、12名紧缺学科教师、8名经济管理、法律、金融、工民建、文秘专业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干部,公开选聘了2名中小学校校长,进一步改善了人才队伍结构。二是走进高校选。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每年从高等院校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引进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区人才队伍输送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我区人才层次。三是依靠项目引。针对**实际,制定了“以优惠政策引项目,以重大项目引人才,以优秀人才兴**”的人才工作思路,使人才工作和区域发展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在招商引资中注重引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地位的、对我区的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企业和大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引进建设,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如长江铝业、凯普松电子、精密钢管等一批大中型招商企业落户**后,引进了曾超林、宋艳、林元瑜等一批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弥补了我区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四是搭建舞台借。在吸引和招揽人才的过程中,为了缓解由于受经济基础等条件的限制,某些急需人才一时不能引进的实际,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引才观念,建立“搭建舞台,巧借智力”的柔性引才机制,实行区域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多种形式把高层次人才请进来,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借用他们的智慧,促进我区经济发展。

三、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提供舞台,发挥经济人才在区域发展中的骨干作用。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我们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发挥好人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中的作用。如艾家镇七里村陈文贵办柑橘打腊厂,发家致富,成为了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进一步培养,使他发挥出敢拼、敢闯、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建市场、办加工厂等一系列举措,带领群众一起奔小康。以前在乌克兰合资企业、市电视机厂等单位工作过,具有较强的企业经营管理才能的王爱民,我们用其所长,让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地方经济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二)引导示范,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科技进步中的推动作用。注重发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旅游、交通等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在科技进步中的先导、示范作用,组织他们开展各类培训和咨询服务活动,推动各行业的科技进步,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技术和智力服务,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农村使用科技知识的意识。在“科普之春”活动中,先后组织辖区科技人才91人次,市级有关专家12人到乡镇街办举办柑橘、蔬菜、配料等培训班80场次。通过专业技术人才宣传科普知识,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了全民科技素质。

(三)创造条件,发挥乡土拔尖人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村是乡土人才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我们积极为乡土拔尖人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人才强区”、“科技兴农”中的示范作用、在勤劳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参谋作用,产生了“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地经济”的人才效应。联棚乡泉水村的乡土拔尖人才闵泽贵,潜心钻研蜜柚种植技术,其品种被命名为“鄂柚一号”,被农业部授予“优质果品”证书,填补了宜昌、湖北省无优质柚的空白,该项目先后被认定为“宜昌市科学技术成果”和“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他在种柚致富的同时,还热心为周围农民组织柚苗,带动周围农户一同发展蜜柚,无偿地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并组成流动技术服务队,对辖区蜜柚种植户及外地(如枝江、长阳、五峰、远安、秭归等县市)种植户进行无偿地技术指导。优秀乡土人才姜少华曾是一名下岗职工,但下岗不失志的他,兴办农家乐,搞根雕绿化树种植,一跃成为该村的致富能手、全市百名重点农村文化中心户之一。“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数”,在他的带领下,发展了38家种植、根雕户,带出了14名苗木种植能手,无偿给他们提供技术、苗木,自己还成立了公司,解决了当地2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石景山工商分局《2011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景山工商分局《2011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五篇范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创建中国绿色名镇交流材料 涌泉镇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部,是中国优质柑桔基地乡镇、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林业建设以经济效益为主向以生态效益为主转变。随着国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甘肃省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座谈会交流材料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2004年12月19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院地院企合作,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实践......

    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大全)

    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通过对目前品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以及曲江模式的分析,结合区域的区位优势和优势资源,提出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

    重视支持政协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范文)

    文章标题:重视支持政协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浅析富源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浅析富源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富源地处云贵交界,东邻贵州省盘县、兴义市,南接罗平县,西连麒麟区、沾益县,北与宣威市毗邻,距离昆明200公里、曲靖75公里,素有云南东大门、滇黔锁钥之......

    第三课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课区域经济发展 朱翔教授 朱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府顾问、专家咨询组成员。主持我省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如《湖南省“十五”期间和到2015年城......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西部地区经济与东中、部的差距逐渐增大。因此,我国政府做出了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开发战略,对于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