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有企业信息化过程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2 11:4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的国有企业信息化过程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的国有企业信息化过程分析报告》。

第一篇:我国的国有企业信息化过程分析报告

中国国有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分析报告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学号:10032010

5姓名: 刘妍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比尔·盖茨在其所著的《数字神经系统》一书中写道:“上世纪80年代是质量的竞争;90年代是成本的竞争;21世纪是反应速度的竞争。”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新世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共享、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国国有企业如果没有信息化作支撑,就很难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合作,也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因此,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经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全球资源与市场共享的重要条件,是其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以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发掘和广泛利用,使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的快捷流通和有效服务,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整合,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生产、销售及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受到广泛重视

国家经贸委对国家重点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80%以上的国有企业已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OA)和管理信息系统(MIS),70%以上接入互联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企业不同程度地在日常管理和决策环节中应用了信息技术。另有资料表明:在国有企业中,94%的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77.4%的业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74.9%的企业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列为企业的工作重点。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大多数企业已经为信息化建设作了组织机构规划、投入预算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准备,为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提供了保证。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信息化实施效果明显

目前,国有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普遍提高,每百人拥有计算机7台,管理人员达到了人均0.77台,其中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占总数的68.4%;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外部网和企业门户网站;大多数企业的网络的接入方式都达到高速传输通道水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系统集成、资源整合、消除“信息孤岛”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另外,据调查:2001年末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资效益率高达1.64,有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 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了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效率,大多数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3.企业信息化向更高应用水平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已经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向ERP等集成应用、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方向发展;许多企业已经从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升级到MRP-II/ERP,或自主开发,或从国外引进,开始全面地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三、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国内IT产业产品基础薄弱,且结构不合理,除PC机、财务软件外,高端核心技术与产品仍然受控于国外,体现出大而不强的特点;信息化环境虽有所改善,但仍滞后于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开发。同时由于企业信息化工程“咨询—监理—评价”的体系机制尚未形成,使得信息化工程的质量良莠不齐。这些都制约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资金投入依然不够,产业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虽然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有所加大,但从投资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只有0.75%,而发达国家一般为8%-10%,两者相差甚远。另外,据调查,目前开始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大多属石化、冶金、电子、海洋运输等行业,其他行业的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较少,这种非均衡性信息化建设布局影响了我国各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体制改革、管理创新不协调

目前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没有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者根本就不能运行,不但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而且也不能真正发挥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由于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的僵化和企业改革不到位,导致一方面难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信息化骨干人才严重流失。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人才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5.信息资源建设及其开发利用相当滞后

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然而,现阶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明显低于信息化水平投资结构上的不合理造成了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对滞后,势必会阻碍诸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

6.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应用层次较低

从信息化进程来看,我国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尚处于一般性的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由于子系统或模块的孤立开发,导致整个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下,部门级应用居多而企业级少,联网应用大多仅局限在管理部门和本地。从系统应用来看,除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OA系统外,其他相对复杂的高端应用系统全部实现和部分实现的企业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下。

四、加快国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国有大型企业应该坚持“请进来,留得住”的用人方针,有计划、有要求、有考核地进行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工作;改革传统的人才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保障和支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续、顺利地进行和健康发展。国家也应建设规范的全国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后备人才,造就并保持一支企业自己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

2.不断培育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为国有企业信息技术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培育壮大我国软件产业,不仅是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促进国内持续健康快速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我国的计算机研发技术的完善,从而促进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针对我国软件产业水平低下的问题,首先,我国应该加大立法,明晰产权,保护软件知识产权,为软件产业提高法律上的支持和保障;其次,我国应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促进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还有,我国软件产业应该加快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通过人才培养和技术积累,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知识准备,从而更好地实现整个软件产业的升级、发展。

3.从企业实际出发,加强对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

要从企业竞争战略的高度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建立全方位多功能的信息网络系统,提高企业对市场竞争的敏捷反应能力。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做好规划,有层次,有重点、分步骤地循序渐进,滚动发展。在资金投入上先少后多,在服务目标上先小后大,在数据管理上先易后难,不要片面追求所谓的“一步到位”。第一步,企业首先利用十分简便的因特网技术建立自己的外部网站,达到收集信息,宣传企业形象,拓展业务联系等目的;第二步,逐步建立企业内联网,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第三步,通过外联网建立与协作伙伴的竞争战略联盟;最后,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对企业内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支持企业的高层管理决策活动,从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建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信息网络开发要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要与企业的管理机制相协调;二是对企业信息网络的开发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对现有信息系统的改造,以便把新技术与原有技术,新系统与原有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支持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对企业信息网络的开发不仅关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开发,而且要更加重视外部信息资源的利用,进行竞争环境监视和竞争对手分析。

4.政府应对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更应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提供引导和帮助: 第一,有关部门应该组织IT业界、用户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力量,集思广益,梳理现行政策问题和各种障碍,抓紧制定、出台一套完善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政策框架体系,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为科学地实施和管理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保障;

第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包括信息咨询业、软件业和数据库产业等,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三,加强整个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设施的建设、网上支付环境的建设等;

第四,积极推行实施电子政务,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吸引众多企业积极实现信息化。

第五,鼓励教育产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企业信息化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以及分行业、分应用的针对性短期培训,为企业培养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提供专业化培训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

总之,政府应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本着急用先立的原则,完善各个环节,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切实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未来几年里跨上新台阶。

5.国有企业加大与国外信息产业的交流合作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本国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较为先进和发达,制度也较为成熟。因此,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具体的技术上,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国学习。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与外国的信息产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选派人才,引进技术,制度学习等等途径,在多层次、深领域上与国家发达的信息产业进行各种方式的学习、合作,从而把别人先进的制度和技术引进到自身企业之中,为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为发达的信息系统和资源系统。

五、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既要看到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充分利用我国国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已具备的条件,更要深刻认识到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对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以及降低能源消耗和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企业信息化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漫长进程中,既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又要发挥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支持作用,为其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和内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全面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全球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

第二篇: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监督机制分析

为了防止财务总监失灵和所有者权益受损,为了约束经理人经营行为,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就要有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从跨国公司及国外大公司的财务总监看,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的无数资博弈,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逐渐趋向均衡。总的来说,财务总监的监督主要可分为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两大类。

一、事前监督机制和事后监督机制

所谓事前监督,就是防患于未然的监督,而事后监督是指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衡量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1、事前监督机制

首先事前监督机制是经营者经营责任的自动履行机制。经营者自我履行既是普遍的,又是有限,而且可用现实中的例子加以说明。经营者对剩余权的控制是自我履行的核心,经营者的工作努力程度与剩余控制权相关,即经营者为自己工作不需要他人监督,而经营者为所有者工作就存在监督,增加交易成本。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乃至破产,给经理人一个信号,如果原合约未能履行,所有者会重新安排合约,受损的不是经理人,而是所有者本身,这就形成了“穷庙富方丈”。经营者履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声誉,在契约不完全条件,声誉的损失有损于经营者的今后利益,因此,声誉是一项无形资产,可以大大降低由于市场投机行为带来的费用。

第二是财务预警分析(Early Warning analysis)机制。企业营运稳,财务风险低的经营者,即使提出的利润率较低,应该会比企业营运冒进、财务风险高的经营者有利,这样才会使经营者的履约有可靠的保障。财务总监可以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等不同实施监督,求得合理地配置资源,营运顺畅、风险最低、收益最大。财务总监不但要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预警分析,而且要对企业主要经营项目及经营项目组合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分析。

第三是限制经营期限和违纪行为。对经营期限做出限制,可以控制经营风险,如果经营期限短,经营者考虑的是流动性强的资产投资,风险就比较小,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价值不至于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利于财务总监对履约风险的掌握。

第四是对经理人的目标控制和年薪制。目标控制亦称随动控制,目标控制中的目标确立及控制系统建立属于事前监督机制,促进经理人自我履约,实施结果与目标比较为事后监督奠定了基础。在目标控制中,系统行动的方案,是按系统当前所处的状态而决定的,受控系统可以根据干扰的作用,不断改变行动方案,它具有在变化着的环境下发挥最佳功能的适应性。年薪制与目标的实现程度相结合,年薪标准的确立既是目标的组成部分,又是按绩效兑现的尺度。年薪的形成可以由工资、津贴和股权等构成。

第五是限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财务总监介入企业治理。限制经营者条款的基本内容包括:(1)对提供贷款保证、债务担保、资产抵押的限制;(2)对大额现金提取的限制;(3)对转账支付款数额的限制;(4)对处置不良资产的限制;(5)资本性支出的限制;(6)对经理人收入的限制;(7)对特殊事项的限制等。当然,对经营者行为的限制作为一种所有者权益的保障机制,是建立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博弈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一些苛刻的限制条款,并不是所有者单方面的就能确定,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再通过艰苦的谈判而形成的。财务总监限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介入企业治理,一方面保障了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促进了经营管理层的职业化、市场化。

2、事后监督机制

事后监督机制首先是履约评价机制。财务总监督从财务角度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来评价履约情况。履约情况可分为履行、基本履行、不履行和极不履行等。一般认为履行是指完成各项财务指标,而基本履行是完成主要财务指标,部分次要未完成,不履行是绝大部分指标未完成,极不履行是从财务上看已处于解散或破产的情形。财务总监将履约情况向其委派者报告,并视其履约程度改变监督方式及监督力度。若评价中发现失职、违纪等,应分别不同强制性程序,失职按约定惩罚,而违纪是依法裁决。

其次是清算与重组机制。现代企业解散或破产具有高度风险,相比而言,企业破产而产生的风险要更强于企业解散而产生的风险。在企业解散时,投资者只能以其投资份额参与企业剩余资产的分配,以获得投资的一些补偿。在企业破产时,投资者只能按顺序最后参与企业剩余资产的分配,有时会造成血本无归,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相对于解散或破产而言,重组可以减少损失,保障投资者利益。财务总监从监督结果产生的清算与重组,能够比较有效地保障投资者权益。

再次是对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的监督机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中,经理人掌握着很大的决策权,由于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和经理人的经营行为的难以观察性进一步增加了经理人对企业的影响力,所以指望经理人不折不扣地服务于投资者目标,履行契约是不现实的。相反,经理人会凭借其经营权优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导致经营效率低下,财务状况恶化。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必然会影响公司财务情况,进入财务总监的视野,以便实施监督。

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无论是事前监督,还是事后监督都能产生相应的作用。但是不能采用单一的机制,应该将机制配合运用,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制衡手段,抑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保障所有者权益。

二、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监督机制的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现象是有目共睹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监督,但国有资产还是流失。监督机制的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到财务正面作用的发挥。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监督机制过于单一,缺乏多种监督和多重监督,造成所有者权力缺位和经营者权力越位,混淆了法人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的界限,从而使得监督机制失灵,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严重偏离。因此,我国财务总监需要在自发履行、预警分析、限制违法、目标控制和年薪制等事前监督机制上下功夫,同时把履约评价、清算与重组,对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等事后监督机制结合起来。

经营者的自动履行机制是保障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但在我国却严重缺乏。究其原因,是自我约束机制和声誉机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严格的自我约束很难是经营者的首要选择,其甚至铤而走险放弃自我约束,任利欲膨胀造成经营失败。而现行的法律中,投资者难以起诉经营者的经营失败,并且在破产法中投资者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所以有必要从法律上规范经营者自我约束机制。声誉机制尚未起着约束作用,由此引起,经营者不顾声誉受损,甚至以牺牲声誉为代价,换取私利。我国企业目前对声誉并不重视,其背后有体制原因,也有市场不规范的原因,还有企业产权方面的原因。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程度低,也使得经营者不重视声誉资产,国有企业不如集体、私营企业的原因之一是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因此,目前通过财务总监的监督,使声誉机制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财务预警分析,在我国没有作为一项监督机制运用,可以说是监督中的空白。对于未来,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经营者,往往都持乐观态度,缺乏预警,一旦财务失败,要私让其消亡,要么挽救成本极高。财务总监督,根据所处的企业,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应该是有前途的。财务预警分析方法通常有偿债能力分析法、埃特曼模型(Altman Model)等、埃特曼模型提出了判断企业财务失败的临界值为2.675,即临界值大于2.675,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反之,表明企业存在财务危机,值越小发生财务失败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财务预警分析在事前进行,因此,预警的财务失败并不意味着企业破产,而根据其程度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增加营运资金、债务重组及财务改组等,以此来保障所有者利益。

限制经营者的违纪行为,是我国向国有企业选派财务总监的初衷,但是在监督技术层面需要完善,如财务总监与经理人之间监督关系可表示为:

A、财务总监监督经理人,经理人不监督财务总监

B、经理人监督财务总监,财务总监不监督经理人

C、财务总监不监督经理人,经理人监督财务总监

D、财务总监监督经理人,经理人监督财务总监

目前,我国财务总监选择A区,问题是在监督机制设计中,是否要引入D区?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总监是所有者委派的,经理是所有者聘任的,通过相互监督提高监督效率,可以防止监而不督现象的出现,抑制经理人的违纪行为。

业绩目标控制和年薪制。在我国,业绩与年薪并非密切相关,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业绩与年薪挂钩更为复杂,并且业绩平平,甚至业绩差的经理留任为数不少。这一现象并非中国特有,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尽管总经理本人在公司业绩差时自动离开公司的可能性会增加,但当公司的业绩表现很差时,董事会解聘总经理的可能性并不高,最佳的10%的公司每年解除总经理职务的比例为3%,而业绩最差的10%的公司中,每年解除公司总经理职务的比例也只有6%.为什么业绩差的企业中,经理人被解聘的情况比较少呢?可能的原因之一是,难以找到一个更合适的继任者。解决的方法是提高和推动总经理创业冲动,实行业绩与年薪相联系的办法,果断开除业绩差的经理人等。在年薪形式上,股权应占有一定的比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财务总监介入企业治理问题。从所有者的愿望来说,财务总监的监督范围应大一点,而从经营者的愿望来说,财务总监的监督范围应小一点。在公司内部,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各机构相互制衡的机制远没有发挥作用。股东大会所实施的所有者监督由于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的虚设而严重缺乏,使得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有名无实;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使得董事会制衡作用完全失效,要么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董事会不懂事”;监事会由于监事自身的能力不足,信息不充分以及缺乏激励等原因也形同虚设。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财务总监介入企业治理,把所有者的监督及时传递给经营者,把经营履约的情况反馈给所有者,对经营者产生制约,运用法律手段,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权力制约的机制。

在我国的业绩评价中,存在着重财务指标评价,轻非财务指标评价,并且以对企业的业绩评价代替对经营者评价等缺陷。由于评价指标以财务指标为主,被评价者就在财务指标上做文章,粉饰业绩,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这是业绩评价机制必须注意的问题。在评价对象上,应区分对企业业绩评价和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另外评价指标也不可一成不变,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评价主要指标应包括利润指标、投资报酬率、现金流量等。

对于评价发现业绩差、产品前景暗淡的企业,要实施破产制度。要克服对经营处于临界的企业先拯救、后找重组,如找不到重组的企业再破产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破产带来的就业、首次流失等问题。财务总监应根据评价结果,预警分析,运用破产清算重组,直接制约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抑制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在我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经营者年薪有限的情况下,存在着经营者占有、使用资产的过度化,甚至挥霍浪费,转移资产等,导致经营失败,企业破产。因此财务总监必须要能够有效地监督经营者逆向选择,这也是保障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66-99.[2]田志龙。经营者监督与激励-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68-79、343.[3]黄亚钧,姜纬。微观经济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298-317.[4]吴叔平,虞俊健。股权激励-企业长期激励制度研究与实践[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256-272

第三篇: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分析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分析

网讯:

内容提要:中国农业信息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展望未来,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农业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应当是直接面向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好信息标准化和资源共享的农业信息平台,构建国家级为核心,由省市、县、乡镇、村、农户以及农业企业农民协会组成的大型、多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注重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

2012-2016年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市场深度评估及前景预测报告

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过程。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也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2010 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时空变异大、可控性差、稳定性和定量化程度低的局面,使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国农业信息化始于70 年代末遥感技术的引进并应用于农业,随着电子信息、网络通讯、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快,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据CNZZ 数据显示,2009

年1-8 月农业网站增加了8183 家,达到29739 家,增长率达到38.0%,远高于全国互联网站平均增长速度,这反映了中国农业信息化进入推广和应用时期。

中国农业信息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展望未来,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农业信息

化的战略重点应当是直接面向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好信息标准化和资源共享的农业信息平台,构建国家级为核心,由省市、县、乡镇、村、农户以及农业企业农民协会组成的大型、多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注重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步伐将加快,高科技信息技术将不断在现代农业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农业信息发展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五个方面深度发展。

总之,全面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是中国农业适应国际国内信息化大趋势的战略举措,是满足社会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战略行动,是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内容。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将不断增加,通讯和网络技术进步和普及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第四篇:推进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管理论文

【摘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对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改进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旧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加入WTO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管理变革的要求,而财务信息化是这种管理信息化变革的核心。

一、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经营管理要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是基于开放式的网络体系,并结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畅的封闭式系统,而是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供应链各个环节保持内外信息流通畅的开放式系统。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做到了产品销售规模的增长,但经济效益却逐年下降;一些企业费尽心机开发出的新产品完工投产后,往往设计成本偏高,市场无法接受其销售价格进而导致停产,使得企业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这些情况的出现,缘于企业管理者仍局限于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种落后的传统财务管理手段阻滞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造成对财务资金管理的失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弊端愈加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国有企业中,其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子公司多头开户现象较普遍,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由于受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盈亏不实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加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企业由传统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向电子商务等新兴模式,同时要求在管理方面进行企业全过程的重整和组织结构改革。因而,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也要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手工操作劳动量过大等问题,而且要改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因此,仅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还不够,关键是要以此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改造企业原有的落后的财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率为核心,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处在起步阶段,甚至比不上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尽管当前一些大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已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尚未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艰巨的工作要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是:

(一)组织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要求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但现实是,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而在实质上并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外许多大企业采取事业部制、总分公司制的组织结构,在这种高度自主、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下,企业可以实行良好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集中管理以及资金的合理调配制度,而这些为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观我国的国有大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多级法人体制,一些大企业中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子公司、孙公司,每个公司都强调各自独立的法人地位,这种组织管理体制的资产和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子公司、孙公司。因而,在有关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组织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薄弱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之一是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薄弱。这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体制过于分散,多数企业很难实现集中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来进行,充分有效的财务信息难以形成;不少行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产品编码体系;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准确提供完整的实物信息;不少企业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难以完成信息化产品的开发。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部障碍。

(三)财务管理软件的发展滞后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

系统必须开发出融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于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而目前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软件只是用来做账和核算,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很少有软件能同完成预算、成本管理、资金核算的需要。对企业来说,提供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含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监督为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当务之急。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在考虑企业集中管理的功能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也不完全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而国内的软件虽然对个别行业的单体企业管理功能的开发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不符合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我国软件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财务软件,是推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难点。

(四)国有企业领导人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以及措施不到位,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有人说,信息是21世界最重要的资源,及时可靠的信息可以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取得先机,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没有做好自身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内部的重要信息泄露,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还不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功能不完善,尚未建立起牢固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设立企业内外部各个级别安全防火墙,其后果是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被轻易地泄露,被盗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随着网上交易公开化的推进,操作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大,加之一些企业使用的是公用通讯线路,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必然增多,从而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这些对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无疑是大为不利的。

三、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国有企业领导人要牢固树立起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信息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作为现代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树立起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的信息化、现代化的意识与理念。通过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的合理调配是现代大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因而,国有企业领导人要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而且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统筹规划、有步骤的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因而,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尤其需要慎重,这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为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其他子系统的信息化相结合,综合考虑,相互协调。可以先从企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做起,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顺序分阶段推进,及时做好各个信息化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与整体之间的沟通,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三)规范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

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领导人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针对当前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使输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比较可靠有效;其次,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对预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减少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再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全国统一、行业统一、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产品编码体系,以保证信息数据能够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交换时被正确识别;最后,要吸收和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这样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建设,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起开放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为现代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务管理软件,更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逐步引进、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ERP软件,建立起开放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企业内部之间,以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用户需求与供应商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信息渠道畅通,以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在建立开放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同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安全,要严格制订信息安全的分级管理,建立信息安全防火墙机制,避免信息泄漏以及在泄漏之后如何有一套明确的迅速反应机制,避免信息泄漏后的损失扩大化,从而维护企业的利益。

第五篇: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规划

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规划

大型国有企业是一种比较特别的企业形式,其承担了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现代化和强国之路更多的需要这些大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在目前市场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让我们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优势地位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什么是大型国有企业?所谓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是指在国内一个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处在相对传统领域的,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该类企业集团具有如下特征:

1.该企业的经营范围包括完整的产业链,并在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

2.业务属于传统的产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3.属于上市公司,接受严格的国际标准化财务监管;

4.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有希望成为大型的国际化行业代表陛公司;

5.企业除具有面向市场化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服务功能外,还承担了一定的政治、社会责任;

6.企业除了主业以外,还包括很多相关联的业务公司。

随着市场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在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国内众多企业和公司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其中普遍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招数”就是实施“信息化”.同样大型国有企业也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流程和及时掌握企业运行状况的重任寄托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上。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国国内掀起了一轮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潮,如中国石化集团相继实施了“天地一体网”工程、与IBM合作建立中国第一个企业应用网格系统,以及依托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建立中石化统一信息平台工程等信息化项目;银行业也在2002年的3月成立中国银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公司经营机制,建立和运营广泛、高效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系统,制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高效率的银行卡跨行通用及业务的联合发展,并推广普及银联卡,积极改善受理环境,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迅速发展。

许多人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简单地理解为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来替代传统手工方式的一次技术革命,而对于管理的实质内容并没有什么改变。其实不然,企业信息化管理本质上是一次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改革,并将深入到企业内部,影响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例如实施企业信息化首先必须进行企业流程的改造和重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但业务流程的改造和重组必将涉及到企业内部几乎是全体员工的利益,有些员工可能由于流程的简化而失去工作,有些员工可能会由于业务的变化面临将放弃以前熟悉的工作内容,必须学习新的管理流程。分析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潮的原因 ,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技术条件的成熟,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依托信息化手段可以轻松实现不受地域限制的一体化、实时化管理,风险控制由事后变为事前,很好地满足了大型国有企业业务复杂,分支机构众多的业务特点。

第二,是由于管理规模和市场化竞争的需要。例如中国石化集团选择德国SAP公司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战略决策,正是希望通过引入国际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融会企业多年积累的优秀管理成果,实现以信息化促进企业国际化的目标。

二、实施路径分析

一般来说国有大型企业机构都非常庞大,涉及整个产业的上中下游,甚至还有一些非相关行业的经营业务。整个企业内部的业务种类也很复杂,并有着及其复杂的财务和业务关系。对于一般常规的公司或企业,实施信息化不外乎是两条路径,一条是利用信息化模式全盘引进国外同类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一步到位,全面提高企业效率,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条是依据中国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一些有条件的部门或企业率先实施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再逐步推广。通过具体分析可以看出这两条路径对于某些国有大型企业来说都存在问题。第一条虽然实施时间短,成效大,但一方面给企业带来的变革较大,对于像中国石化和中国银联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承担的风险也将非常大。另一方面,国有大型企业还是一个国有控股公司,其还承担着巨大的政治、社会责任,追求最大化的市场利益不是其企业唯一宗旨。第二条路,虽然实施风险较小,但实施周期长,作为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业务整合效益不明显,有可能还会造成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不一致和冲突问题。

在充分研究和总结了中国石化和中国银联等大型国有企业的ERP实施的经验之后 ,结合相关大型国有公司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条适合一般性大型国有企业的开发路径。这条路径简要地说就是搭建一个平台,企业在这个统一的系统平台下,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独立建立相关的业务数据中心。同时由于所有的系统采用同样的编码标准和统一数据处理和交互机制,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就变得相对简单。集团公司可以实时地调用各类的相关业务数据并进行统计。同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整个实施过程还是本着“先试点,后实施,再推广”的原则,优化模型,逐步推广,最后达到系统“一体化”建设的目的。

中国石化案例:

中国石化的全面信息化工作开始于2002年,在这之前的信息化大多是一些孤立的信息系统,不光是其下属的不同类型的公司之间存在差异,就是下属的同一类型公司之间也存在信息采集和管理上的不一致。中国石化总部如果要掌握整个企业的情况只能够依靠下属各个公司的上报数据实现,所得的信息既不准确也不及时,对整个集团的战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参与国际竞争,在企业内实现全面信息化势在必行。

2002年,中国石化首先选择了国际着名的ERP厂商SAP作为基础平台提供商,并制定统一的编码和数据交换标准。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四家企业“镇海炼化(炼化企业代表)、仪征化纤(化纤企业代表)、江苏省石油公司(省级销售公司代表)、天津市石油公司(直辖市销售公司代表)”做ERP项目试点,其中镇海炼化ERP项目于2002年10月14日上线,仪征化纤ERP项目于10月18日上线,天津市石油公司ERP项目于12月9日上线。2003年,则选择了7家企业做试点,在这7家试点单位中首次有了油田,管道公司和一家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真正将信息化运用到公司的生产中来。2004年,更是选择了14家单位做信息化试点单位,2006年中石化股份公司80%的单位信息化实施完成。具体突破则是从生产、经营入手,从先进控制开始,定位于生产控制优化,在快速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为ERP提供大量的、准确的基础数据。

三、关键问题与分析

由于企业信息化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还涉及管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和变革需要认真分析。总结大型国有企业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今后这类大型的结构复杂的公司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系统提供很好的借鉴案例。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类信息化工作的要点进行分析。明确信息化的目标问题

近些年随着有关信息技术的进步,并逐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在一些企业和机构看来是一件非常时尚的事情。这里我们首先需要确立的是信息化工作并不是一种时尚的变革活动,它必须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明确的目标。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还必须从社会和法律层面对信息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信息化的目标是信息化工作的开始,对信息化完成后给企业带来的各方面的变革及其影响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估,切忌为了形象工程搞信息化建设。

信息资源整合问题

各种业务数据如销售、库存、财务状况等对于一个大的企业集团来说是否能够及时掌握非常重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及时准确的决策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信息化为这些信息的掌握提供了可能,但如何整合规划好这些信息资源是一个非常难且重要的问题。在很多地方纵向的信息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是横向的信息之间还是阻隔非常大的。怎样在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实现横向的信息整合是关键。

高效的协作核心平台建设问题

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建议采用统一平台但不集中管理系统的策略,因此企业核心平台的建设问题将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难点和要点,既要求核心平台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完整性,同时又要求独立平台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国际化标准问题

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是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世界500强的国际化大公司,但应该说受制于传统国有化公司的背景,这些企业的运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与国际上的类似机构相比还比较落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比这些公司大。如何在实行国际化标准管理公司的同时兼具公司本来的一些中国特色,是这次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重要工作。就以世界各类企业巨头中普遍采用的通过扁平化管理来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这一点来说,大型国有企业在管理结构改革这一点上与国际企业巨头们就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因为过度的实施扁平化势必将排挤掉更多的人到社会中,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大型国有企业结合信息化过程采取的业务组织重构的首要策略是:更多地强调业务数据的实时透明的掌握和管理,为集团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次要的工作才是在社会承受能力允许和企业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通过管理结构的优化和重组来提升效率,做到责权利的明细。

数据安全与管理规范化问题

进入网络化社会以来,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一直是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障碍。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可以说是将几乎公司内所有最重要的数据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共享,在方便了各类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了它最大的一个潜在的危险。一般来说,大型国有企业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在信息化过程中,利用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的所有安全保护措施几乎都已经采用。但如果要真正做到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公司内部还必须为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监督。

加强员工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

如何让现有的企业领导和员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地使用信息系统总结相关经验,也是关系系统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比如加强各层面培训、开展相关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征集和技能竞赛工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鼓励大家参与信息化的手段。

四、总结和展望

总结大型国有企业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不盲目依从国外的模式,而是采用国外标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模式是关键。在这样一个基本思想指导下,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在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统一平台,统一编码,实现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加强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对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不以减员增效的方式为目的,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化工作的培训,引导他们投入到信息化的工作中。应该说这8年来,大型国有企业开展的规模空前的全面信息化,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都是空前的,目前取得的成果也是显着的。

未来的计算平台都在向X计算一代发展,当然这类计算平台目前相对来说还不是特别成熟,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选择相对成熟的集中和分布式相结合的企业中心平台模式是非常正确的。但随着新平台的成熟,如何将现有模式改造成与新模式相结合的体系还是未来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

下载我国的国有企业信息化过程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的国有企业信息化过程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沃尔玛信息化分析报告

    沃尔玛信息化分析报告 沃尔玛公司简介: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

    国有企业政治生态分析报告

    国有企业政治生态分析报告2021年,xxx公司党委、纪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推......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合集5篇]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美好愿望 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最近几年已经从企业单兵做战,各自实施演变为集团企业统一部署,全面......

    2010年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美好愿望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最近几年已经从企业单兵做战,各自实施演变为集团企业统一部署,全面建设,大力的投入和重视,伴随的是对信息化的过高期望,尤其大型集团动辄就买几......

    2010年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0年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范文网一、美好愿望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最近几年已经从企业单兵做战,各自实施演变为集团企业统一部署,全面建设,大力的投入和重视,伴......

    浅谈我国医院信息化

    浅谈我国医院信息化 背景我是一名来自重庆市北碚区的学生,现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我热情活泼、开朗大方、乐于助人。医学是一个神圣的学科,它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分不开的,因此......

    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初探

    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初探 摘要: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董事会是国有企业治理的核心。因此,董事会制度的发展对我国国有企业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均起着至关重......

    浅析我国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创新

    浅析我国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创新 一、 理论依据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狭义的企业文化主要指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文化又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