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qq与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关系
企业qq与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关系
本文阐述了企业qq与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关系。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
企业的信息化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渐次渐高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软件也要与之相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选型、采购、实施、应用是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这一动态过程是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逐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发展,通过四流系统将原来管理金字塔体系打破,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管理方式,通过这个主线条衔接并重建每个员工、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数字化基础,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可随时调用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所有数据,即实现资源共享,又实现实时监控,同时防微杜渐。这样,在新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数字化管理才能成为企业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企业qq腾讯打造的是腾讯通讯统一入口的解决方案。企业qq解决的是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比如员工使用个人qq加的很多好友员工离职时公司该如何处理?再比如公司想调取一部分聊天记录时又该如何去做?企业qq,一站式解决上述所有问题。企业qq还可以上班考勤,自动统计报表,是企业选择公司信息化管理一个不二之选。
第二篇: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精细化和信息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精细化是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是精细化的手段。现阶段要想达到精细化就必须以信息化为依托。
实质上,任何管理过程都是信息处理的过程,所处理的信息量越大、越准确、越及时,体现的管理效能也就越大,而信息管理系统突出的优势就在于此,所以我们要想实现精细化的管理目标,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是项目管理中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将助推我们的项目管理从粗放管理走向集约管理,并在集约管理中生发出精细化管理。
实施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要求
1、网络硬件配置一定要到位
就和我们现在办公离不开电脑一样,信息化的管理离不开网络,不建立网络你的项目就是孤岛。
2、信息管理制度化
信息化管理是新的管理方式,我们要针对各个信息管理单元制定相应的制度以规范信息化管理的运行。
3、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设置
公司、项目部应设置专职或兼职信息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与技术)
4、全员参与 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的素质应具备操作信息化系统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应用只有全员参与才会产生最大效能。
5、领导带头
系统中所有流程都需要领导的参与,领导要带头使用信息系统;领导缺位,信息的流动就会停滞,系统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6、系统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信息的收集、录入要准确、及时、全面。
7、要全面实施,不留死角
所有在建项目都必须实施信息化管理,不能漏掉一个项目部。
8、协同配合,把信息化系统建设好
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现在还处于边建设边使用阶段,系统的建设还需要我们全体员工的努力配合。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案发布在企业信息栏内,请大家按公司的要求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系统建设好。
第三篇:企业运营管理与信息化
<企业运营管理与信息化>学习心得
分享 2008-06-22 17:12:42 阅读50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前些天参加了《企业运营管理与信息化》课程学习
老师的精彩授课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经典案例与深入浅出的讲解相得益彰,其中日本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80年代成为经济强国,而后美国秘密研发,采用信息化策略又重新夺回世界经济的主导权,这
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两天的学习,一时间有犹打开了智慧的天窗,于我而言,更像一场及时雨,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忙乱不堪,却又没有成就感,现在来看,这很大程度上与思维模式及工作方法有关吧。做了一些学习笔记,供参考。同时也有北大明媚的春光,与大
家分享。
东方式管理:人性化;西方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真正的智慧来自书本外,知识需要内化。
创业最重要的是胆量与见识,书读多了条条框框也就多了。
本立而道生,求同存异。
修身为基,人和为本,道术结合;道:指导原则、术:方法、谋略。
条件就是悟性、角度就是智慧。
法家思想:
代表统治阶层利益,管理者利益;事后管理,执行力强;
术:韩非子、管人、方法论;道:老子,责权利
墨家思想:
代表下层利益,追求平等地爱,社会责任感强,富于实干;勇于面对接受现实,让情况好一些,小好成就大事业。
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先实践后认识; 员工最喜欢谈论领导,江湖习气重,重义气; 人的四性:神性、党性、人性、兽性; 让大家都富起来,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儒家思想:
中教育,规范人心,事先预防,见效慢,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儒
法互补。
《论语》:学习做人;《道德经》:学习做事,辩证法;
《孙子兵法》:学习做战略。
各司其职管理成本最低。学而优择仕:学好后做管理。定则生智。藏行止,敛偏好。上有所好,下必趋之。
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
要把人配置到最适合的岗位,用人成事,成就其自身发展。
企业文化:要有共同价值观并求同存异。君子难为小人之事。优点可用,缺点可控。用人所长,越用越长,用人所短,越用越短。
道家思想:
隐士哲学,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利万物而不争。想得开看得淡。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实现目标,尽力去做。争:不注重事情本身,重待遇,比高下,论得失。为:建设性,争:破
坏性。
无为:不互动,一动不如一静。清朝:外用儒术,内修老庄。
有利的大力推进,要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细微末节不必真正去做,不能干扰主要事情。对事物发展本质规律的把握,该做大为,为而不争。做事要做到关键点上,明了各种因素推动关系,利用其内在联系。
人情练达,龙有龙道,鼠有鼠道。
供需链管理: 供需链管理是全新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核心要素:网络,流程重组,标准化软件ERP,定单分解技术,高级排产技术。打造企业最强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流从上而下。
六七十年代世界管理浪潮,日本利用全面质量管理超越美国,美国
后来利用信息化重新超越日本。
以需求为核心,围绕真实需求生产,把真实需求信息在产业链条上
传递。
实现真实生长,准确率高,交易成本降低,有效整合。重要的利用多少资源,而非占有资源,把资源低成本高效运作起来,选择适当的人来驾驭态势。用别人的钱一起做事。
业绩=(能力+态度)x 环境支持系数
联想学习惠普让利发展区域销售,发展渠道,失去的利益要从上游
争回来。
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
找一个标杆研究模式控制上游资源或终端销售渠道。掌控核心资源,以先进的模式来进行资源整合。沃尔玛:天天平价,日常用品,性价比高。引发供货商竞争。
在与国外公司合作中要遵守国际规则,确保话语权。清楚资源分布与需求分布,通过ERP进行整合。
虚拟企业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成功经验:战略性思考、社会资源占有量,整合与运作能力。
发现竞争优势,思维模式超前。
人文科学的高峰是哲学,企业家要具有自己的经营哲学。
ERP:
基于供需链管理的ERP,模块化:财务模块、核心模块、制造模块、绩效管理模块、报表模块。
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还是合理利润。企业要赚取合理的利润。ERP在企业内部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整个链条具有很强的控制,是资源整合工具+内部管控工具。贪污是一种自我激励,用ERP先规范人的管理。ERP能够使企业内部结构由金子塔转向扁平化。
企业流程再造:
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流程中不能增值的环节进行彻底改
造。
虚拟整合性合作伙伴关系与双赢。
经理封顶理论:
一个企业活在其经营者的思维空间里,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一个企业再好也好不过它的经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
三全: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观念。四个一切:一切以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出发;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按照PDCA模式办事。
PDCA:plan计划, do执行, check评估, action处理。
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
客户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资源的价值管理。会抱怨的客户是好客户,要有客户补偿机制。
人、流程、技术是CRM作为现代企业战略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把事做出人情味来,信息化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用它。
普通网站:交易平台、信息、经营理念。亨氏网站:主要宣传消费理念,没有任何商业动机。
第四篇:浅谈煤矿企业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
浅谈煤矿企业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
前,“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被人们积极地推崇和采用,许多企业都在引进和推广“精细化管理”的方法。那么,企业如何让“精细化管理”先进方法根植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日常管理之中?就此问题作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信息化
1煤矿精细化管理应用及现状
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例,有人认为煤矿是以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生产粗放型产品,并无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而言。然而,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获取了巨大利益,就淮北矿区而,在企业文化建没中以岗位为起点致力于广大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职业道德以及制度规范的整合,通过企业管理文化沟通、再造及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核心动能和文化支撑。淮北矿业集团利用岱河朱庄杨庄等主力矿井较好的管理基础再通过企业文化打造企业精细化管理平台,克服了战线长环节多等不利因素以6s管理为切入点埘员工进行最基本的职业化训练,经过一个由强制规范到自觉习惯的过程达到行为规范,员工文明素养普遍提高,使步入衰老行列的矿井仍然保持活力。
2精细化与信息化同步运行,是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安全是煤炭企业永恒的主题。从安全管理糸统信息流程精细化和细节管理精细化两方面人手,以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目标,全面推行安全管理精细化,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安全管理精细化思维是实施安全精细管理的先导。实施安全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式,转变与之联糸密切的工作作风行为习惯。从管理干部做起糸统学习安全管理精细化念,明确精细化管理在安全生产重要意义。其次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传播
精细化管理理念、环节、标准、效果以及与矿计发展安全生产之问的关糸,将其作为转变作风改变员工的心智模式,矫正不安全行为习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先地面,后井下,分部实施,逐层展开。
煤矿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实质上就是将业的所有生产、业务过程、管理过程计算机化和网络化,通过网络将各种信息补充加工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分析,以做出有利于生产安全要素优化组合决策使 业资源合理配臵,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它改变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煤矿的精细化管理也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有饥融合,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首先要提高企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埘煤矿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加大信息设备硬件投入,精心开发煤矿企、通用性强与灵活性好的软件,实实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应用工作,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人员的素质。利用信息技术为精细化管理创造高教的运行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融合。提高煤矿信息化管理水平必须结合矿井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加强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能力对职工个人信息、区队信息、班组信息、隐患级别以及管理人员行走路线等进行自动统计,提高数据统计效率。
3-2加强“隐患自动预警”功能,管理者可以监控生产的全过程,在第一时间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提醒和督促,杜绝隐患的发生,实现安全隐患信息的快速反馈,动态跟踪与闭合控制。
3-3加强有效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工作有效克服人情因素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
3-4突出数据共享工作,提高数据传递的效率及准确性增加了绩效考核的透明度。从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巾看,精细化管理对信息化的融合急需提高。4通过信息化建设再造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流程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有效抉取,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新经营理念的指导下,行业信息建没高速发展。一是结合信息糸统建没进行全面和企业流程重组(BPR)。在我国,目前煤炭企业发展状况是管理落后于信息技术,因此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再造管理。在BPR从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信息糸统作为一个重要于段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BPR的实施主要是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结合在一起。BPR侧重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最优化,ERP侧重在合理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为了实现两者的目标,BPR和ERP应该互为条件,同时又互为补充。因此BPR的实施与ERP糸统的应用能显著地改善现代企业管理的效率,两者结合比较有效的。二是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按照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要求,实现基础管理、研究与开发的信息、化。借助企业资源计划糸统(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糸统(C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把研发、生产、供应、营销、服务等环节连接起来,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优化。同时,要重视对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加强企业问供应链管理客户资历源管理(CRM)密切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的联糸,时刻跟踪技术客户、市场确保对市场变化的及时了解,迅速反应,真正形成竞争优势。三是企业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煤炭行业企业之间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开展贸易和业务协作,以信息的实时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尽量消除信息障碍。在信息化应用上,视频会议糸统,电子邮件糸统、生产调度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淮北
矿业集团在制造、供应、销售、办公等各环节全面实施了信息化管理获得了很大成功。四是开展电子商务。
5实施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5.1深化实施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必须清除思想障碍。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不能与订个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工作标准等简单化的工作模式结合起来;与“处分罚款、淘汰”等字眼联系起来;与强制命令、无情操作、甚至蛮不讲理、随心所欲、想怎么罚就怎么罚,想罚多少就罚多少的个别行为挂起钩来。我们应该区别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群体,深入浅出的向人们灌输和传授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理,使大家真正明白什么是精细化信息化管理。为什么要实施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实施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对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经济效益、职工的切身利益会带来什么影响;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道理搞清楚了,我想大家会乐于接受并付诸实施的。
5.2深化实施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必须注重责任落实。首先要让职工接受它、理解它。其次就是要让干部真正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以及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在本单位的具体操作内容、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懂得和知道该怎么管才能管理列位,按照什么标准管才能管好,并且有一套具体的责任标准和方法去衡量。第三就是要让责权利真正统一起来。
6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目标,制度要健全,领导要到位,考核要严格实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基础管理进行长期的细化,使其根植于管理创新之中,渗透到日常管理之rfl,融汇于生产经营之中,才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在实践中针对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完善、补充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的制度体糸,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使职工在一种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使企业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得以创新,进而实现管理的人本内涵,充分产生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的效果。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领导者发挥组织职能,为企业的运行制订制度和规则,确保企业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发挥“人”的作用。同时,领导者以他在企业所确定的权威,通过指挥协调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调动各个利益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进而实现企业制定的各项目标、计划和设想。因此,实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要到位关键在于领导发挥核心的组织和指挥职能。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所有的运作程序和流程都是建立在严密完整考核平台上的,这个平台由若干个具体目标组成,一旦其中一个缺项,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对于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到严密监督和控制,抓住考核这个核心,就会全盘皆活。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屠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的标准化,定量的数据化,从而保证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没有严格的考核就难以取得实效。
第五篇:浅谈企业口碑与员工关系管理!
浅谈企业口碑与员工关系管理
前言
员工关系管理(Employee Relations Management,ERM)从广义上讲,员工关系管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中,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员,通过拟订和实施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行为,以及其他的管理沟通手段调节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并确保为员工、社会增值。从狭义上讲,员工关系管理就是企业和员工的沟通管理,这种沟通更多采用柔性的、激励性的、非强制的手段,从而提高员工满意度,支持组织其他管理目标的实现。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引导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要素:
现代的、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主要包含:劳动关系管理(指传统的签合同、解决劳动纠纷等内容)、法律问题及投诉。
员工的活动和协调、心理咨询服务、员工的冲突管理、员工的内部沟通管理、工作丰富化、晋升、员工的信息管理、员工的奖惩管理、员工的纪律管理、辞退、裁员及临时解聘、合并及收购、工作扩大化、岗位轮换等。
其中“劳动关系管理”就是指传统的签合同、解决劳动纠纷等内容;而“心理咨询服务”是现在企业中最时髦、最流行的一种福利,这项福利的产生来源于日益强烈的竞争压力;“员工的信息管理”对那些相对比较大,如几千人的公司非常重要;另外“辞退、裁员及临时解聘、合并及收购”则是稍微消极一点的员工关系管理,是用来处理员工的。
概述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是口的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企业生存发展,不仅仅是自我广告的宣传,更加重要的是企业自己散发出来的气质,也就是企业的“口碑”。“口碑”如何而来?
现代汉语辞典对成语“口碑载道”的解释是: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原始出处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口碑载道在后来逐渐被百姓口语化为“口碑相传”,“口碑相传”不是成语,在老百姓心里却有很高的“认同感”。
在企业内部就是员工,对一个企业高度的“认同感”。
企业所谓的“口碑”不仅仅是合作伙伴,消费者的反馈。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所建立起来的流动在企业内部的血液所产生的巨大“口碑”。企业“口碑”大道无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实际就是员工关系管理的精髓!
企业员工按状态可分为三种情况:
1、“新入职员工”;
2、“老员工”。
3、“离职员工”。这三种员工组成了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好这三种员工,企业将赢得好的“口碑”,那么在企业内部流动的将是健康的血液!我们就从这三种员工管理来谈谈如何赢得“口碑”,做好员工关系管理。
第一章新入职员工 对于“新入职员工”管理:
1、入司前沟通:
(1)沟通目的:重点对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目标、企业经营理念、所竞聘岗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加盟公司后可能遇到的工作困难等情况进行客观如实介绍,达到“以企业理念凝聚人、以事业机会吸引人、以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选拔人”之目的。
(2)沟通时机:招聘选拔面试时进行。招聘主管负责对企业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进行企业基本情况介绍等初步沟通,对拟引进的一般职位负责完成“入司前沟通”;对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公司主管领导完成“入司前沟通”。
2、岗前培训沟通:
对员工上岗前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进行沟通培训,以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全面了解企业管理制度、知晓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知晓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考核标准、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帮助员工比较顺利的开展工作,尽快融入企业,度过“磨合适应期”。
3、试用期间沟通:
(1)沟通目的:帮助新员工更加快速的融入企业团队,度过“磨合适应期”,尽量给新员工创造一个合适、愉快的工作环境,即使新员工最终被试用淘汰应该是经过了企业努力属于员工自身的责任。(2)沟通责任者:人力资源部、新员工所属直接和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对科室管理人员进行试用期间的沟通;科室管理人员以外的新员工沟通、引导原则上由其所属上级负责。(3)沟通频次要求: A、人力资源部:
新员工试用第一个月:至少面谈2次(第一周结束时和第一个月结束时); 新员工试用第二、三个月(入司后第二、三个月):每月至少面谈1次,电话沟通1次。
B、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可以参照人力资源部的沟通频次要求进行。(4)沟通形式:面谈、电话等方式外,人力资源部还应不定期组织新员工座谈会进行沟通,可与新员工岗前集中培训结合进行。
4、转正沟通:
(1)沟通目的:根据新员工试用期的表现,作出是否转正的建议意见。建议同意转正的,应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改进建议和希望;系不同意转正辞退或延长试用期的,应中肯的分析原因和提出今后改进建议。(2)沟通时机:
A、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进行新员工转正评价时,并形成部室意见。B、人力资源部:在审核科室员工转正时,并形成职能部门意见。
5、工作异动沟通:
(1)沟通目的:使员工明确工作异动的原因和目的、新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挑战及希望,以使员工比较顺利的融入到新岗位中去,同时以期达到员工到新岗位后更加愉快、敬业的工作之目的。(2)沟通时机:
A、人力资源部:在决定形成后正式通知员工本人前。
B、异动员工原部门直接上级:在接到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异动决定通知后立即进行。C、异动员工新到部门直接上级:在异动员工报到上岗之日,相当于新员工的入职引导和岗前培训沟通。
6、定期考核沟通:
企业可以结合员工绩效管理进行。
第二章老员工 对于“老员工”管理:
员工进入企业、正式成为组织的成员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就是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工作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目标和业务特点,确定每个工作职位工作内容和所应承担的职责,彼此之间的工作联系、管理关系和方式,以及承担这些工作对员工的要求。工作设计明确了员工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才能达到要求。员工异动,是指员工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员工为实现本人的职业发展计划和企业为保证业务运转的整个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以及满足企业和员工本人对工作能力要求而进行的绩效评估、能力转化和提升过程。员工激励,指的是如何通过内外部激励手段,不断促进企业目标实现和员工个人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内外部的激励手段,既包含报酬体系、福利体系,也包含其他满足员工心理需求的措施。
从影响员工关系管理的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得出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员工满意,而应该是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的结论。“权力人”应该包括顾客、员工、出资人、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在内。从目前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中看,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权力人”权力的尊重。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带“老员工”,企业一定不能走入员工关系管理的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包论”
包论就是只要是员工的事,就什么都管。上管祖宗,下管子孙,外管世界观,内抓潜意识。从员工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不仅管结果,更是管过程。特别是烟草行业作为一个垄断性的行业,计划经济的痕迹更为明显,把企业看成社会的观念更为顽固。很多人认为企业就应当对员工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睡都管起来,就应当大包大揽。结果不仅分解精力,效果也未必理想,人际关系也是越来越复杂,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企业的管理者对此也是十分的困惑。不管不行,不管就意味着不关心群众生活,没有以人为本,没有建设企业文化生活的积极心态。而管也未必行。管分明就是企业办社会,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而且严重分散企业的资源配置,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管理遥遥无穷期,犹如雪球,越管越多,越管越大,越管越杂,而且企业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攀比,不仅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埋下不安定的隐患,给经营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误区之二——“均论”
不患贫而患不均,是中国特色。在企业管理中,大数定律表明,20%的人做了80%的工作,但是如果是20%的人拿了80%的报酬,员工则不能平衡,企业管理者也难以取舍。因为尽管这是对贡献的肯定,但绝对是对现有分配机制和分配思想的挑战。
正因为如此,以稳定、安定为前提,对绩效的认可还是停留在平均的基础上,肯定了20%的人而得罪80%的人成为管理的一个雷池,不敢轻易逾越。20%的人事做的多,工作中与人接触磨擦也就相应增多,群众关系本来就有些微妙,如果最后还拿得多,无异于火中浇油,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中。因此,激励一旦陷入平均主义的人际旋涡,不仅难以挣脱,而且还会形成一种后挫力,加速这一旋涡的发展。
误区之三——“文凭论”
通过员工关系管理,大力提高员工素质,成为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共同目标。怎么提高员工的素质,误区更多。很多人认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提高员工文化素质的手段,就是提高员工的文凭级别,初中成为高中,高中成为大专,大专成为本科,本科成为研究生,如此类推。似乎文凭一高,素质就完全提高了。只要有文凭,就会有水平。与此同时,把学历结构作为衡量员工素质的标准全面流行。
实行员工关系管理本身就是打造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基础上,更易于建立企业的共同愿景,通过员工个体的自我超越,改善企业内部合作的简单模式,以目标的统一来形成团队的合作,以此来系统整合企业的资源配置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历教育是只是员工素质提高的手段之一,本质在于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提高员工个人的素质潜能,如果这些个体不能形成团队合作,那么企业的目标就如一辆不同方向受力的车,个体的力量越大,对企业的损害越大,最终除了车身撕破以外,很难想象还有其他的结果。不同老员工不同管理方法:
1、对孤僻员工进行引导
首先,拒绝冷落,施以温暖。管理这类员工最有效的策略是给其人世间的温暖和体贴。可以在学习、工作、生活的细节上多为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尤其是在他们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流露出对他们的表现漠不关心的态度,要像对待其他的员工一样来对待他们。这里就需要领导者的宽宏大度了。
其次,性格孤僻员工一般不爱讲话。对此,关键是选好话题主动交谈。一般而言,只要谈话有内容触到了他们的兴奋点,他们是会开口的。但也得注意,性格孤僻的人喜欢抓住谈话中的细枝末节胡乱猜疑,一句非常普通的话有时也会使其恼怒,并久久铭刻在心以致产生深深的心理隔阂。因此,谈话时要特别留神,措词、造句都要仔细斟酌。
再次,从这类员工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希望被别人打扰。如果为了能和他们接触,而整日耐着性子,装出一副热情有加的样子和他们称兄道弟,保证不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尤其是当他们感觉到上级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想和他们“套近乎”时,他们一定会从心里认为上级是个十分虚伪的人。其实,只要和他们保持一般的工作上的接触就可以了。真正需要对他们进行帮助应该是在他们遇到了某种困难的时候。
另外,保持耐心很重要。对性格孤僻的人进行管理,有时很容易遭到对方的冷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有耐心。“日久知人心”,“事实胜于雄辩”,只有到了他们能够完全信任领导者的时候,你说的话才会有分量,管理行为也就具备了威信。
最后,要投其所好,直攻其心。这类寂寞的人群总有他们独特的方式来享受这独处的时光。仔细观察了解,看看脾气古怪的员工是以什么方式打发时间的,以此作为突破口,打开彼此间的僵局。
作为领导者来说,尊重他们的选择是创造彼此间良好交往氛围的前提条件。对每一个员工,领导者都有义务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不要轻言放弃,用心的努力,就会得到他们的认同。
2、对桀骜不驯的下员工设法掌控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心理,因此,作为领导者来说,不是去压制他们的想法,而应该是巧妙地利用他们各自的不同为工作所用。对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来说,不仅应该细心研究自己及周围人员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以及心理状态,更应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对于那些桀骜不驯、属表现型的人,务必注意在工作的各个细节上都为其制定具体的计划,否则,他们很容易偏离工作目标。要以同情的态度倾听他们的述说,不要急于反驳和争辩,当他们安静下来时,再提出明确的、令人信服的意见和办法。对他们的成绩要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同时也要多提醒他们冷静地思考问题。
管理是一门艺术,科学地采用适合于彼此的工作方法进行管理,处理人事关系,可以避免简单生硬和感情用事,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进而赢得同事的支持与配合,造就一个协同作战的班子,并且能更迅速、更顺利地制定和贯彻各种决策,实施更有效的管理[2]。
3、对“老黄牛”式员工要善待 在一个团队中,既需要那些很有创意的人才,同样也需要那些“老黄牛”式的员工,所有人的配合才能共同把工作做好。所谓“老黄牛”式的员工,往往是那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张扬的人。这样的人虽然可能领导者并没有太注意,他们可能也没有太突出的业绩,但团队同样离不开他们。因此,作为领导者不能因为他们的低调,就理所当然地忽略他们的成绩和存在。而应该一视同仁,像对待那些为团队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一样来用心对待他们。
“老黄牛”式的员工虽然平时一声不吭,但他们的心理同样有问题,有对上级不同的看法,有对团队发展的建议等等,平时这些问题不可能充分展开,大多数是上级占尽上风。但领导者非常有必要抽出时间,听听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和心理对心中块垒的宣泄。有时只需带着耳朵,耐心听完他们的叙述,甚至不必做出什么回答,对方的不平心理就已经得到舒展。
相对来说,“老黄牛”式的员工不是没有需求,只是他们很容易得到心理满足而已。因此,作为领导者只需要把“饼”画得清楚就行了。也许并不需要对这类员工进行特别的动员和嘉奖,只需要对团队的未来有一个长远、清晰的规划,就可以拴住他们的心,就可以激励他们为团队继续任劳任怨。
“老黄牛”式的员工即使职务对他们并不合适,他们也会抱着是上级安排的,就应该努力干好的心理,而不会主动向上级提出来。这时就需要领导者用心观察他们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他们目前的职务对他们并不合适,有时不妨直接告诉他们。即使他们以后离去,对团队和个人都是有利的。
因此,对于领导者来说,针对“老黄牛”式的员工要区别对待,要用心解读他们的心理,而不仅仅是引导、利用,这样才能抓住他们的心理,从而做到更好地管理他们[2]。
4、对墨守成规员工要多揣摩他们的心理
众所周知,有效的沟通是管理的法宝之一。但是领导者常常会碰到一些“墨守成规”的员工,他们往往是我行我素,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你客客气气地与他寒暄、打招呼,他也总是爱理不理,不会做出你所期待的反应。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类员工,你不妨从了解这类员工的性格特点开始。
墨守成规的员工天生缺乏创意,喜欢模仿他人,做人、处世的方法和语言都按照别人的样子,既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自己的风格。没有现成的规矩,就不知该如何行事。这种人往往没有突破性的发现,对新事物、新观点接受得较慢。这种人因为墨守成规,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不知道灵活运用,只是搬出老皇历,寻找依据。这种人不知以变应变,因此,他们难以应付新事物、新情况。因此,这种人不宜委以重任。
但他们同样也有优点。比如他们做事认真负责,易于管理,虽没有什么创见,但他们一般不会发生原则性的错误。一般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办,他们能够按照上级的指示和意图进行处理,往往还能把事情做得令上级十分满意,难以挑剔。
从形式上看,似乎他们怎样对我,我当然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但是,这种想法对领导者是不恰当的。这种员工,他们的这种墨守成规并不是由于他们对你有意见而故意这样做。
实际上,这往往是他们本身的性格,尽管你主观上认为他们的做法使你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这绝非是他们的本意。所以说,你完全没有必要去计较他们。因此,领导者不仅不能冷淡他们,反而应该多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言行中,寻找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情。一旦你触及他们所热心的话题,对方很可能马上会一扫往常那种墨守成规的死板态度,而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
要管理好墨守成规的员工,更多的是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如果你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维护其利益,逐渐使对方去接受一些新的事情,从而改变和调整他们的心态,那么,他们可能对你心存感激,这样,不但可以使他们改掉墨守成规的毛病,也为你对他们有效的管理添上了一份力量。
第三章离职员工 对于“离职员工”管理:
中国人力资源调研网曾经做过一项历时3年的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离职和钱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大,相反,更多的主要原因是感觉企业没有给他一种归属感,例如和中层领导的不和,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员工的工作做好了却没人表扬,没人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每个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比例来看,在工作场所的时间占了一天时间的1/3的,如果加班或者其它原因的话,占的比例更大了,可以说每天在工作场所和同事相处以及进行一些与所在企业有关的活动所化的时间往往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还长。因此,在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氛围下工作是每个员工所希望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如果既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向心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造成员工“身在操营,心在汉”的状态,员工自己不开心,企业也没有发挥到每个员工的积极能动性,更不能达到人尽其材的作用。正如最近在职场上十分流行的一本畅销书《鱼》所说那样,每个人不管你是老板还是一般的职员,凡是工作的人都希望能够在“一个新颖而且有责任感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在那里可以快乐、专注、忘我地工作,唤起心中潜藏的活力、热情、能力和创造力”。虽然现实中并不是每种企业文化都认同和提供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给员工,但每个员工都希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土。
中消研一项历时3年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离职的原因跟钱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跟中层领导的不和成为了导致他们离职的第一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造成员工离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工作做好了也没人表扬、没人关注。
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非常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也绝不是简单的加强经理人员的沟通,尤其是反馈技巧的培训就解决得了的。这实际上一个员工关系管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管理者时常讨论的是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管理者很少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包括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更谈不上生活的关心。
对带离职员工一定要做的工作:
1、离职面谈:
(1)沟通目的:本着善待离职者原则,对于主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以便公司改进管理;对于被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提供职业发展建议,不让其带着怨恨走;诚恳的希望离职员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2)沟通时机:
第一次:得到员工离职信息时或作出辞退员工决定时;
第二次:员工离职手续办清楚准备离开公司的最后一天,一般安排在结帐前。因此时离职员工再无任何顾忌容易讲真话。
(3)离职面谈责任人:原则上由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A、第一次离职面谈:对于主动提出辞职员工,员工直接上级或其他人得到信息后应立即向其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人力主管反映(人力资源部落实专人负责员工关系管理),拟辞职员工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进行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原因,对于欲挽留员工应进行挽留面谈,对于把握不准是否挽留的应先及时反馈人力资源部以便共同研究或汇报,再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科长级以上的管理干部主动辞职的,得到信息的人应先将信息第一时间反馈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以便决策。对于企业辞退的员工,科长级以下员工由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科长级以上干部(含科长级)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B、第二次离职面谈:对于最终决定同意离职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第二次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下员工由人力主管进行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上员工(含主管级)由人力资源部经理及以上负责人进行离职面谈,原则上企业谈话人应比离职者的职级略高至少应对等。对于科室员工以外的员工离职,第二次面谈可以采取离职员工填写《离职员工面谈表》的相关内容方式配合完成。第二次面谈应技巧性让离职员工自愿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4)离职原因分析:离职原因分析每月应定期进行1次,由人力主管负责完成,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分管领导,以便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离职后沟通管理:
(1)管理对象:属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或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室员工、生产、营销一线骨干岗位员工,并且不是因人品、工作失职等原因主动离职,同时是属于企业希望其“吃回头草”的离职员工。
(2)管理目的:通过诚心、真心的关心,建立友善的终生关系,使其能成为企业外部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窗口。(3)管理方式:
A、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人力主管应建立此类员工的离职后续管理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离职去向、离职原因、联系方式、后续追踪管理记录等内容。
B、离职时诚恳的要求留下联系方式。
C、一般应在员工离职后1月内、3个月内、半年内、1年内分别电话沟通关心一次。
D、每年给离职员工寄生日卡和新年卡,由副总级以上分管领导亲笔签名。E、把离职员工列入公司内部刊物邮寄名单(至少3个月1次)。
F、定期(原则上3个月1次)为离职员工寄发有公司近况和经营业务的电子邮件。第四章结论
其实,不管是“新入职员工”,还是“老员工”,包括“离职员工”,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长期融合在一起的“口碑”就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
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
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4、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联结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综上所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企业“口碑”的建立,主要看管理者如何把“新入职员工”、“老员工”、“离职员工”关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