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时间:2019-05-12 11:4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第一篇: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化建设要在企业的管理框架下进行。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这就像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制定本部门的发展规划一样。反过来,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支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像企业的财务、研发、人力等部门对企业的管理支持一样。

在企业总的管理框架下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管理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的实现过程可以使企业的组织架构更合理

每个企业从开始到现在,经过不断的合并、分拆、重组等等,企业的组织架构与部门设置、各单位的职能定位等趋于混乱,工作范围出现交叉,权责不清。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ERP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咨询专家的建议,对组织架构重新定义和职能划分,使企业的组织架构能够与ERP有机的结合,为业务流程的改造和重组打下基础。可能对有的企业来说,组织架构不一定要变动,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部门的职能定位是需要重新定义的。

2)信息化的实现过程就是对企业整个管理流程进行分析、重组、改造的过程

与组织架构的定义一样,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为了管理的需要出台许多流程,不仅总部出流程、分公司甚至各部门也出流程。这些流程都在企业这个肌体上活动,在没有一个大的、统一的框架(明晰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职能定位)之下,流程与流程之间存在重复、冲突,或者盲区,难免会出现混乱。比如某企业:在实施企业信息化之前,虽然集团总部规定业务人员是不允许接触货款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回款及时,或者客户不想来回奔波。就会委托业务人员或者送货司机把货款带回公司。由于公司也能够及时得到回款,就默许了此事。但在ERP系统中规定,必须由客户方人员先付现款或者电子借记卡划款,由系统出具交款单据后,仓库方可发货并开具出库单,由出库单生成销售发票,没有前面的数据输入在系统中是不可能出现后面的单据的。门岗对出库单和销售发票核对后方可放行。通过新的业务流程的实现,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先款后货”,有效规避了经营风险,因为在该集团各公司以前发生过数次司机或业务员携款潜逃的事情。也发生过送错客户和送错货的事情。在信息系统中,对某项业务来说全集团各公司必须统一执行唯一的流程,就有效避免了个别公司的流程变相执行情况,从而降低了风险。

3)信息化可以提高资源的共享程度,使业务处理更快捷、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利用电脑来处理信息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准确。各个业务部门使用ERP系统后,系统中的数据是共享的。基于同一个数据库的数据,按照定义的业务流程快速流动,使业务处理快速、准确,提高了企业的反应速度。还以刚才的某集团为例,对产成品销售而言,整个业务活动在ERP系统中的处理过程是这样的:仓库根据实际发货品种及数量录入出库单,出库单打印存档并自动传递到销售系统,销售部门(配

送部门)打开出库单后,对需要调整的项目进行调整(比如销售单价),然后下推既可生成销售发票,生成的销售发票打印存档并可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财务人员对销售发票调整后下推即可生成凭证。这样,数据由仓库人员一次性输入,流程后面的多个部门共享,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该集团实施ERP后,财务结账日期由原来的下月15号结账,缩短到下月3号结账,财务分析四十多张报表由系统自动出具,使集团高层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并作出经营调整,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4)信息化加强了对企业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客户服务是企业面向客户和消费者的一个窗口,是企业形象的集中展示。客服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和企业资源的整合,能够加强对客户服务部门的内部支持,使各种资源能够顺利为客服所用,从而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据一个例子:沃尔玛在对系统进行挖掘和分析中发现,在下班时间后总会有大量的男士去购买婴儿尿片,并且顺带买些啤酒、刮胡刀之类的用品。于是,沃尔玛就调整了货品摆放格局,将婴儿尿片和啤酒、佐酒小食品、刮胡刀等用品摆放在一起。从而提高这些货品的销量。

5)信息化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

利用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数据分析,从而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是可行的。通过信息系统数据提取或者对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和钻取,对企业的经营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然后对市场的发展做出

预测,从而对管理提供支持。

6)信息系统是一个“柔性”系统,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多高,它能给管理的支持就有多大。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计算机永远不会超过人类的智能水平。但是,当人类告诉计算机计算流程和方法以及规则后。计算机可以快速、精确的计算,这是计算机的优势,所以,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一个“柔性”的系统,使用它的人能够给他赋予多大的能力,他给管理的支持就有多大。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说,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支持作用是很重要的,也是强有力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企业的信息化就不是上不上的问题,而是怎么上的问题。结合公司的现状和我们建设目标,我们可以制定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框架:

作为这个框架的实施主体,公司信息中心的工作应该是“致力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组织架构的制定、工作目标的制定、工作的计划与开展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来做。建立企业完善的信息系统,不仅需要明确的信息技术战略、合理的信息系统架构、有效的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更需要完善规范的信息技术管理。

对于我们公司而言,信息技术管理应遵循“集中管理、统一领导、分散部署”的原则。

1)全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事项由集团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包括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案制定、需求调研、实施步骤、人员配备、培训,与外部相关单位的协调等等。包括各个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也必须

由信息中心统一制定、统一安排。因为信息化建设最大的困难是执行,牵涉到各个部门、人员的利益。如果不由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加强控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变形走样,各项计划难以贯彻执行。具体来说就是重大事项统一协调、具体实施统一组织。

2)具体的技术事宜也由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公司总部各部门、各销售公司和科研单位不再另设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或专业人员。技术性工作由信息中心统一管理,便于标准的统一和各项资源的调配,也有利于加强公司信息化方面的技术力量。

3)各生产基地要设置信息科,归总部信息中心统一领导也可挂靠到某一个部门。生产基地的系统管理员对信息中心负责,人员的任命、调动、薪资标准等由信息中心统一管理。

信息中心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知识、技术和管理中心。由于各生产基地的系统管理员由总部统一外派的,与信息中心在管理上是一体的,便于信息的上通下达也增强了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

4)在必要时,公司总部可以派技术人员去当地分支机构协助解决问题。

第二篇: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提供了政治支持以及思想支柱。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引导作用、政策方针上的决定作用。在深入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对思想政治、企业管理的关系进行合理处理,从而使二者在相辅相成中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二者的密切关系等进行分析,结合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作用,提出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究。

关键词: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

前言

在深入发展的改革开放和快速进步的我国经济中,中国特色较为显著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同时,适应于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和利益原则也使企业员工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使企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人员面临着较多困难。因此,在对改革进行深化,对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行增强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进行探索,进而促进二者有机结合意义重大。

一、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

(一)企业管理

首先,在企业组织和开展的经济活动中,有很多内容需要管理,而所有管理的重点归根结底都为人的管理。根据实现途径,企业所有管理工作都需要通过人的努力进行实现和完成;根据管理要素,人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其行为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在管理工作中较难进行控制;根据能动性,人属于主动的个体;根据相互间关系,其他因素只有与人的有效结合,才能使产品得以形成,管理目的得以实现。其次,企业对人开展的管理活动将思想的管理作为重点。作为行动的指南,思想总是因矛盾、因地、因时而呈现不同的状态。因此,企业管理要将人的思想进行时刻关注,在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导向,引导员工对正确的利益观、思想观和人生观进行树立的基础上,使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从而使管理工作中的协同效应得以最大限度发挥,进而促进企业最大价值的创造。

(二)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是指管理人员根据员工存在的各种思想矛盾,通过对正确、科学的道理进行宣传,在使员工思想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也促进其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使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姿态,从而实现企业全面发展的疏导教育工作。

二、二者关系

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涵义,在企业中,其与管理工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组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部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管理主要包括软管理和硬管理两部分。其中,硬管理通常是指将计算机信息系统、行政命令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作为依靠,将现代化物质手段作为途径,从而实施的管理;软管理是指通过细致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使企业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风气和共同的员工价值观得以形成,而使管理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从本质上来看,软管理就是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硬管理对组织纪律和企业制度的管理主要靠强制性,而唯有细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才能使员工对制度自觉遵守。

(二)在对企业管理的吸收和利用中开展现代思政工作现代企业管理中组织和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将传统思政工作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基础,在对现代企业管理科技手段、理念和制度的充分吸收和利用中,不断寻求新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新时期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的指导,企业要重视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从而使人际关系的处理得以保持正确方式。同时,企业还要在对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的认真贯彻和深刻领会中,使自身的思想得以进一步解放,在对保障经济服务和融入等工作原则的围绕下,对企业思政工作的内容进行拓展,对其工作的方法进行拓展,从而使心理疏导工作得以从人的思想感情上激发。

三、在企业管理中,有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作为企业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生产力要素,为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增强,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意义重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使企业员工间的人事矛盾得以化解,为其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和人事氛围,对于人心的凝聚和员工创造性、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具有重大作用。

四、在现代企业管理建设和发展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涵义及其重要作用,结合其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对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坚持,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不断创新和完善。

(一)为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需要在内容形式上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变在工作方法选择上,要以“引导式”代替“说教式”;以“激发式”代替“号召式”;以“参与互动式”代替“我讲你听式”,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感染力得以强化。在活动形式上,要在对实际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将“创建学习型组织”、“双好双新”及“学、转、谋、建”等形式各异的活动作为载体,在将思想教育向员工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渗透的过程中,使职员的参与自觉性和广泛性

得以提高,在使其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的同时,也使其素质得以提高,情操得以陶冶。

(二)企业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寻求机制、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在对企业思政工作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对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结合中,对员工思想实际进行紧密联系,从而使与企业管理协调的、切实可行的制度规定得以制定,进而使企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得以从根本上确立。要对权责明确、分工科学的组织体系进行建立。企业领导者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发展的观点,在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重视,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策划的同时,将思想政治的强化和改进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在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其内容的科学分类,在对党政工团各层次、各级权限职责进行明晰的基础上,促进严密的执行层、管理层和领导层组织体系得以形成,从而使企业发展的完整战略得以形成。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对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坚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方式,人本管理重视将员工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对其人格和思想的充分尊重中,使企业各级职工的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得以培养;在对激活员工潜力工作的充分重视中,使各级职工自身的素质得以极大提高;在对员工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中,使企业的凝聚力得以极大增强。同时,作为企业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归宿和出发点,企业员工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十分必要。因此,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向现代企业管理范畴纳入,作为一种实质上属于以人为本类型的发展战略,思想政治工作对其企业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凝聚力的增强意义重大,对于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制度建设及全面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各级领导和相关工作者要在对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进行明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对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究,从而使企业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企业最大价值得以创造。

第三篇:企业管理与信息关系透析

[摘要] 分别从企业管理与信息两个角度,探讨了企业管理与信息的关系。一方面,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另一方面,从信息的角度进行分析,信息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信息 关系

一、引言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如何能从大量企业中脱颖而出并保持优势地位呢?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中,依靠信息肯定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认识企业管理与信息的关系时,我们既要看到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更要注意到信息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

二、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

1.从企业管理的职能看,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职能都与信息有关

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科学的计划必须以全面反映客观经济过程的大量信息资料为依据,如此才能在计划中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规定时间和建立指标等。也就是说,掌握信息是企业计划工作的前提。企业的组织工作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内部信息沟通顺畅,企业的组织职能就会得到较好落实;内部信息交流不畅,企业组织工作就会失效。控制是要接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与计划对比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很显然,没有信息也就没有控制可言。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也要在收集和了解员工的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的各种信息后才能有效的进行。

2.从企业管理的过程看,企业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

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发现问题,管理者先要进行信息感受,即收集和加工一定量的信息,然后找到和认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管理者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优决策方案,多个决策方案的提出和比较均离不开使用大量的相关的信息。企业管理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最优决策方案的实施,一方面,管理者要将最优决策方案的信息以指标、任务、命令等形式分解、传递给各级执行机构或执行者,这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决策者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获得最优决策方案实施情况的各种信息。企业管理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是对最优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管理者在获得最优决策方案实施情况的各种信息的同时,还要不断获得企业外部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确定最优决策方案时的预计情况相对比,判断是否达到管理目标,以便采取新的调整措施,形成新问题,继而重复上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管理问题的形成、最优决策方案的确定、最优决策方案的实施、方案评价以及新管理问题的形成构成企业管理的循环过程,这一循环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过程。

3.从企业管理的手段看,信息反馈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一个的决策行动形成一连串的决策,以确定各个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和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连串的决策,必然要求将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通过报告、数据、图表、资料等形式把信息反馈回来,以便下一个决策的进行。很显然,如果没有信息反馈,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情况就不得而知,而没有关于上一个决策行动的结果的信息,就无法做出下一个决策,从而企业管理过程也就受阻了。可见,信息反馈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从信息的角度进行分析,信息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

1.信息的沟通是否合理,决定着企业经营能力的放大倍率的大小

一个企业,无论是内部的控制,还是与外部的联系,都是通过信息进行的。企业管理能对企业经营能力起放大作用的原因就在于信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控制企业的人、财、物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效能,就能增大企业的产出,亦即放大企业的经营能力。这种放大倍率的大小,就取决于信息的流动是否合理,是否有其适当的路线和程序,是否消除了障碍。

2.信息能激发企业管理者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企业管理更有效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既有重复性的东西,又应有不断创新的成果。这种不断创新的成果就是在原有知识、管理经验的储存和积累的基础上,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受信息的启示和激发,由创造性思维得出的。有了这种在信息激发下的创造性思维,企业管理活动就会使企业顺利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适应企业竞争的需要,为企业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首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思想。比如,由于信息技术突破了地域与时间限制,使企业直接面对全球市场,直接面对全球范围来配置资源,这就要求企业树立全球化观念和标准化观念等新的企业管理观念。又如,由于Internet网、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传递载体,使企业在获取和发布信息实现了“零时延”,这就要求企业树立“零时延”的崭新时空观——企业必须善于捕捉信息,并及时创新,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

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组织。比如,企业组织结构正逐渐从传统的“职能分工制”转向“事业部制”。“职能分工制”是以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企业分设生产、供应、销售等不同部门,每个部门只负责其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信息沟通环节过多,会造成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传递所需的大量等待时间的浪费和衔接的误差。如何克服这种缺陷呢?许多企业开始实践或已经转为“事业部制”,即按作业流程把各种职能部门的人员组织成一个一个“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彼此独立,每个“事业部”负责从设计到销售的整个作业流程。在“事业部制”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克服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缺陷。又如,企业决策由过去的高度集中决策中心组织改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决策的分散化,一方面克服了集中决策下容易形成的官僚主义、低效率、条块分割等弊病,另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再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方式。比如,大大减少了企业管理人员。传统的企业组织中,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执行,要经过若干中间管理层次的媒介,中层管理人员,除了监督基层的执行工作外,其主要职能是对信息的中转,将上级决策的信息层层传达到基层,同时将基层执行情况及其所处环境变化及时报告最高管理层,以使最高管理层把握全局,进行整体上的协调和控制。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中层的信息传递功能的重要性已大大削弱。中层管理人员的数量因此而大为减少。又如,产品或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可以快捷、准确地获取与产品或技术创新有关的最新资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又加快了产品或技术创新的步伐,这样,就使得企业产品或技术创新的速度惊人。

最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企业管理手段。比如,企业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站,从而可以在网上与顾客实现零距离接触,这样更容易培养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站招聘人才,使企业的人才招聘工作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企业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让研究开发做到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提高研发的效率,降低研发的成本。又如,电子邮件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企业内部人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信息;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外部成员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谈判、下订单等。

总之,企业管理的发展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进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参考文献:

[1]杨建国:略论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和发展[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6):23~25

[2]陶振民夏扬: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关系协调[J].科技管理研究,2005(4):68~70

第四篇:浅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及特点,并结合实施管理信息化所需的基础,着重探讨了企业在实现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条件

1.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首要条件就是企业真正具有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投资巨大,技术高新,社会关系复杂(包括管理、体制、机构和人的习惯观念、利益机制等社会因素),所以难度很大。因此,企业领导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高瞻远瞩,而且还要有开发、应用信息系统的勇气和决心。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切实体会到必须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并为企业未来的战略性发展莫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坚定不移地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反之,如果企业不具有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而勉强进行,则势必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失败。

1.2 现行的企业管理基础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要有技术基础,还要有管理基础。首先是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有没有现代化管理的意识;其次是现行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合理,管理机构是否稳定可靠,管理数据是否完整科学。如果当前的管理就很混乱,则谈不上现代化管理。否则,即使勉强为之,也不可能顺利开发;即使开发成功,也不可能有效运行。

1.3 身拥有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人才

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新技术,而所采用的高新技术并不是可以一次购买、一直使用的技术。从项目确定,开发到投入使用,以及今后的维护,高新技术总在变化、升级和更新,因此信息系统也要不断地升级和更新。并且,管理本身及人员使用要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在开发、应用和维护阶段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企业实际状况的了解

实事求是地分析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企业开展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化能有效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首先要了解企业目前的发展瓶颈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解决关键矛盾。这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需求、人员匹配情况、供产销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深刻地分析,找出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而有些企业的领导层自身能力较差或观念落后,同时没有借助外部咨询机构的力量,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不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其结果是需求分析往往让企业的信息部门来主持,经常造成“分析报告”过于着重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相脱离,实施结果当然不尽人意。

2.2 领导人的观念问题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领导“一把手”工程,这个观念如何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但这种观念如何深入到领导的意识和经营理念中去,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领导的重要性除了经常提到的进行总体规划,制定信息战略,排除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是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如果领导人的思想与时俱进,关注世界的管理发展潮流,那么他就能得到所需的专业人才,并且能留得住人才,知道自己是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受益者,也就不会认为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属于纯技术性的问题,是计算机人员的事情,进而把主动权交由计算机部门来掌握。

2.3 管理基础薄弱

IT界有句名言“进去是垃圾,出来的必定是垃圾”,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数据管理规范化、业务过程规范化和信息处理规范化。由于有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进程随意性比较大,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互不连通,互不兼容,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信息不准确,不能快捷传输和共享。一个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很难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即使采用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其效果也是非常差的,只能是形式化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化。

2.4 组织内部的阻力

企业管理信息化从表面来看是一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工作,但其实是一种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引人,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这肯定涉及到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方法的改变和利益的再分配等,这种流程优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必然触动一部分人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中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从而引起这些人对信息化工作采取不合作,甚至是抵制的态度。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后,要求员工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但人们一般都具有排外的心理,从内心是不愿意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害怕对新知识的学习,如果不对员工进行很好的知道和培训,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对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不良的后果。同时由于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会堵住管理上的漏洞,使一些人失去了“灰色收入 ”,这些人也会采取不合作方式,阻碍信息化进程。推进企业管理信息信息化的若干对策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重大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加以推进,不能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结合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针,对症下药。针对我国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目前首先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 建立CIO和IRM制度

CIO作为概念的出现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职位的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我国引入CIO的概念和设立CIO职位是上个世纪 90年代,可以说是起步较晚。通过对许多实施ERP失败案例的分析,找出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CIO运行机制。管理信息化就是要以 IRM(信息资源管理)思想为基础,在全局的高度上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对信息技术和企业业务进行整合,视信息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把信息当作是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力武器。CIO重要职责就是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弥补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断层,对企业信息功能进行集成,形成放大效应。在我国目前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设立CIO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企业上下要对信息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CIO和IRM制度。

3.2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往往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扶持和引导本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例如日本政府为鼓励企业应用计算机,采取了多种固定资产减免税的政策。新加坡为推进企业信息化,由国家电信局等部门联合开发“小型企业电脑化计划”,协助小企业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针对我国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起点很低,而且管理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政府在这方面可以起到积极关键的作用。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应的要求,要加强典型企业示范效应的推广,积极引导其它企业进行相关的改制建设;同时多角度、全方位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改革提供内外部条件。

3.3 加强和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素质

这里所说的员工不仅包括普通的员工,还包括中层领导者和高层领导者。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全身运动,涉及各个器官,需要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的共同努力,针对不同人员进行有重点的培训。企业领导者应该是最先受教育者,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然后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通过学习和培训可以让信息化的思想深入人心,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素质。如果这种意识扎根于企业中,形成信息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这种观念就会转化为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由于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引入,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在信息产生的地方进行决策”,成为流程的所有者,同时,由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可以消除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不安心理,减少认为因素的干扰。

3.4 建立正确的效益评价方法

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要追求目标效益,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企业信息化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组建专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总体规划。只有在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的指导下才能真正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与成效,逐步形成规范,使企业发现自身管理中的不足,并从中提出改进措施。在评价效果的时候,要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信息化战略,制定正确的评价体系和评价范围,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尽量地以数字进行说明,尽量避免认为的主观因素。

3.5 采用正确的实施方法

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又耗时的工程,牵涉到企业整体的布局和运作,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来进行,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构建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项目实施的工作边界,确定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里程碑。在实施中最为关

键的一步是进行软件的选型,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专业的咨询机构,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可以使企业少走弯路。按照“由上到下、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和“先进实用”原则来进行企业的需求分析,确定企业的性质和背影,确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和相关需求,寻求最适合企业的管理软件。

参考文献

[1]李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3个步骤[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1).

[2]蒋黔贵.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4,(10).

[3]李敏,程刚.论企业管理信息化[J].情报杂志,2004,(12).

[4]程刚.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03,(11).

[5]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6]蔡国强,杜珠英.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5,(8).(免费论文网)

第五篇:浅析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

浅析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

刘汉宇

[摘要]: 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管理的特色和效率,是一个企业的内涵和文明的所在。企业管理是在制定各种目标与战略,进行各种计划与决策,处理人员、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是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两者相互统一并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被赋予适当的位置,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处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间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辩证关系 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不断的发展以及加入WTO后,我国积极投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融入国际金融的环境中去。于是,对于我国的企业,审慎处理好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实际中,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内涵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谈到企业文化,我们先从文化的定义着手。广义上,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产生的,长期以来一直信奉及遵守的经营观念或价值观体系,这种价值观体系可以具体从企业的产品、服务、员工的行为以及管理规范当中体现出来[1]。企业文化的内涵[2]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企业的价值观念,即企业领导者和职工追求的目标和辨别好坏、美丑、是非的标准,是企业文化最基本的表现。(2)经营理念

所谓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3)企业精神

所谓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贯穿于企业全体员工中的一种与企业价值观念相统一的群体意识。它对职工起着凝聚和激励作用,是企业活力的源泉。(4)企业制度

所谓企业制度,是企业要求员工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是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来调整职工的个人行为,达到步调一致,稳定企业秩序,保证企业工作的有效运行。

(二)企业管理的内涵

同样,我们先从管理的定义着手。管理是指管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指挥他人按

照其他最好的方法去完成自己的任务的过程。而企业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整体的管理行为,在管理过程中从事决策、计划、组织、领导等事业,想方设法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满足社会上客户的需求。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发展、生存有重大的作用,对企业组织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量,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对员工价值观的形成有指导性作用。总而言之,企业管理决定一家企业能否生存,管理的质量是企业能否获取的利益的关键,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必须要重视企业管理的质量。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间的辩证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有着共生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一种管理都必须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作为基础,并且优秀的企业文化会指导管理创新,而有效管理更会会促进企业文化变革。可以这样说,缺乏文化内涵的企业管理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低效的,同时也没有缺乏管理意义的企业文化。于是,我们可以人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有机体。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统一于企业和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都离不开企业,它们依托于企业这个本原体。没有企业,就无从谈起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导向,思想的先行者。一旦企业文化形成,人们便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依照企业文化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企业管理伴随着企业的建立、发展和消亡而形成、进步和消失。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都是服务于企业这个整体,从而确保了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作用对象的同一性。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作用的对象归结中底到底是“人”。企业文化的建立,目的是为员工形成一种思想和价值的导向,从而更好地使其服务于企业。企业的管理,也是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离开了员工,离开了“人”,什么文化、什么管理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互容、互促和互补。首先,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都具有规范、调控、约束、激励、引导的功能,使企业员工培养共同的愿景、履行相同的行为准则、崇尚同一个价值观而营造进取的氛围;其次,企业管理特别是制度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企业文化往往融入制度建设之中,没有制度支持的文化是弱势文化,而企业文化又为制度注入活力,为企业管理开辟新的前景;最后,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在保障企业良性有序、优质高效地运转,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科学地发展上,起到刚柔相济、优势互补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从属还是决定

企业文化作为实现有效企业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为企业带了许许多多的利益。然而,企业文化终究应该在企业管理中出于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换而言之,也就是究竟应该塑造益于管理的企业文化、也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来打造所谓“有效的”企业文化呢?还是依据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建立适合企业文化的管理系统、制度呢?或者说,企业文化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应该是处于一种从属性的地位,还是一种决定性的战略地位呢?

(一)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来说,多数的管理学家认为,企业中产生的所有元素都应该是服务于企业管理的。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都试图通过自己的管理从而使企业获得理想的收益。于是,企业文化应该建立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应该有利于企业管理企业以及企业的员工。

为了使企业文化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许许多多的企业开始挖掘属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创造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企业文化起源于高层管理者制定并努力实施的经营管理理念或方针;随后员工依据这些经营理念或政策进行实际的各项运营工作;接着便是通过各种措施手段确保实际操作的成功,取得管理上以及市场竞争上的成功;至此,新的企业文化开始成型,此为最后一个阶段[3]。企业文化的创造会因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外环境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改变。

如何创建道德的、或具,创新力的文化,已经成为了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最根本的方向。面对道德和利用,企业应该何去何从。然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道德底线不顾社会效益的企业大有所在,三鹿集团的崩塌,双汇瘦肉精事件等类似企业道德缺失的时间层出不穷。创新一直是新世纪各种企业所不断追求的重要竞争优势。互联网3.0时代下,阿里巴巴集团产业的兴起,苹果的高科技高品质产品等,创新都是它们身上显而易见的标识。

(二)适应于企业文化的企业管理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物质层(表层),制度层(中层),以及精神层(核心层)。

我们当然不能否定依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而建立企业文化。只是如果企业文化的建立仅仅为了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出现一种狭义的企业文化,为了“文化”而“文化”。最终建立的企业文化只是物质的制度的文化,或者说是没有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因此,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来塑造企业文化或许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可能并不符合企业文化产生的本质。

四、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

首先,企业要形成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何为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呢? 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就是指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保障企业发展并生存的文化。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文化是优秀的、先进的,所以在形成企业文化时,必须要重视员工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形成员工都认同并接受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让他们意识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与关怀,使得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认同。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爱岗爱企业”的理念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脑海里,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的高度统一。

其次,要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巩固企业已有的文化建设成果,不断规范文化建设成果,同时不断更新对企业不利的企业文化,正确指导员工价值观的形成。

最后,企业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要重视管理机制的长期性与有效性,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运营机制,从而提高建设企业文化的效率。

总之,企业要在认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在企业管理中将企业文化放在适当的位置,处理好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实现企业的平稳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蓉.有关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结合的探讨 [J]. 现代商业,2012 [2] 陈燕芬.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探讨 [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9 [3] 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孙健敏,黄卫伟,等译.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下载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作者:黄慕贤编辑:studa20【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因此有人将其称之为企业的“灵魂立法”。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

    企业管理与离职员工的关系

    近年来,人才战愈演愈烈,众多公司开始花大量的时间管理所谓的“人力资产”。它们渐渐意识到,要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吸引并留住顶尖人才是一大利器。但是,即使这些公司对在职员工......

    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精细化和信息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精细化是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是精细化的手段。现阶段要想达到精细化就必须以信息化为依托。 实质上,任何管理过......

    浅谈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浅谈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瓮安县实验学校石兴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传统教育关系与联系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而作为科学......

    企业管理精细化必须企业管理信息化

    企业管理精细化必须企业管理信息化REM精细管理,即对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 everywhere)实施精细化管理(Refined Management)。从资料片......

    如何正确理解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与跌宕起伏,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正变得越发成熟起来,由粗放的“传统企业模式“逐步向“现代企业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认识......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论文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专业: 指导老师: 系 部:管理系 广东·东莞 提交日期:2013年3月 目 录 摘要...........................

    浅论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五篇范文

    浅论信息化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得越来越广泛。信息化教学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