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装饰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人才团队建设
装饰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人才团队建设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装饰行业作为一个贴近人们生活的行业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发展中人才资源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但是在我国由于装饰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人力资源缺乏,在发展中企业人力资源出现激励机制不到位、人才流失率高、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装饰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解析,并基于现状提出了全方位人才激励机制、科学招聘、合理的薪酬与绩效管理等人才建设的策略,希望能够对装饰行业出现的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借鉴,进而更好的存进装饰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做贡献。
关键词:装饰企业 人力资源 人才 团队建设 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装饰行业作为一个贴近人们生活的行业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发展中人才资源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人才的丰富程度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今后企业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放在重要的地位。
一、装饰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解析
其中装饰企业人力资源在我国处于发展的初期,各方面的发展与管理还不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不到位的激励运行机制
在企业对人才管理过程中激励手段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的激励指的是通过多种途径有效的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动机、调动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使得员工能够努力的完成组织安排的任务,进而实现组织所制定的目标。激励机制在对员工的管理中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才的质量以及企业的绩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的利用激励机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这种激励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其中主要出现激励的形式过于单一且缺乏深度、激励的措施没有针对性、激励的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与渗透等问题。其中在激励的形式方面,在装饰行业大多数企业主要采用物资激励的方式,却缺乏对员工进行精神层面的激励,其中物资模式的激励方式主要表现为给员工一定数量的奖金或者是提高工资。这样的模式会造成激励与员工实际需求之间的错位,不能够从更深层次使员工产生更大的动力。其次,在激励的措施方面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具体分析不同的人才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而是盲目的进行,这样并不能够很好的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在对激励机制的理解方面,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片面的理解为金钱上的激励而缺乏精神上的激励,这不能够保证员工能够有深刻的工作动机。因此,目前企业在对激励进行运用方面做的还不到位,不能够很好的发挥激励机制来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高效利用激励机制是目前企业提高人才质量、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课题,要给与高度的重视。
(二)人才流动性大,流失率高
在人才流动这一方面,装饰行业的人力资源主要出现人才流动性大、流失率高等问题。主要由于我国装饰行业起步比较晚,且在这一行业中专业的人才相对缺乏,而面对需求量不断增大的装饰企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提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资源缺乏、企业之间出现激烈的人才竞争现象。这一因素,刺激了装饰行业人才的流动,企业在人才竞争中人才的流失率不断攀升,这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是目前装饰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加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进而保证企业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降低人才的流动性和流失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人才保障。
(三)人才结构不合理(一线低层次人才富余,高级设计人才缺乏)
在人才结构方面,装饰行业主要出现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由于这一行业的发展处于初期、各方面的发展不完善,在人才培养方面很不完善。造成高水平的设计人才相对缺乏,而一线的低层次的人才富余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才的缺乏,因此企业要在增加自身企业吸引了的同时注重对员工专业素养的培训,不断提升人才的素质,保障高水平设计人员的需求量。
二、(一)全方位的人才激励机制建设
面对目前企业不能够全面理解激励机制、单一的激励模式、缺乏针对性激励措施等不到位的激励机制,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保障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针对这一问题,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激励机制。不仅要注重物质上的激励,同时还要进行精神层面的激励,并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行的激励机制。其中在物质激励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奖金、福利、期权以及津贴等多类型的激励措施,以及罚款这种负面的激励措施,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物质是现代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以满足员工的经济需求,但是不能够完全的发挥激励的作用,因此一定程基于现状的装饰企业人才团队建设策略
度的精神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在精神激励模式中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思想交流与培训,提升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让员工对所在企业具有归属感。其次,通过精神层次的培训与交流可以满足员工的精神上的认同感、自身的价值感。但是单方面的空洞的精神教育也不能够给员工足够的动力。因此,企业要对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思想提升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情感交流,不断加深工作人员对自己企业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更大的动力为企业以及自身的发展努力。
(二)科学招聘与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建设
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中,人才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质量,因此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招聘公的科学性。首先,针对装饰这一行业自身的行业特点,由于这一行业的实践性很强且对工作人员的创造性要求高,因此,在招聘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注重应聘人员的学历,更要侧重其创造性以及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工作。装饰行业是一个不断进步、具有很强时代性的行业,因此企业要定期举行人才培养活动,不断地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保证工作的与时俱进。而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是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培训的保障,因此,要针对自身企业的特点建立一个具体的、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三)合理的薪酬与绩效管理是人才团队建设的坚实保障
薪酬以及绩效的合理性是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人才团队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不能够没有区别的发放薪酬,这种大锅饭的模式会让员工相互推卸责任、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挫伤。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制定明确的、具有层次性的评定条例,并有严格的量化规定来保障评定过程的公平性、合理性以及透明化。实行薪酬与绩效相挂钩的措施,这样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工作人员不同的绩效给与不同类别的薪酬,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专业的绩效评定人员,这样可以保障评定的质量。
三、小结
虽然目前我国的装饰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增加企业吸引人才的魅力,保证企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薪酬与绩效管理措施、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要保障招聘的科学性,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也要不断地研究自己
企业的特点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使企业所拥有的人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为装饰工作质量的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理得到最大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秀光,卢红芬.浅析装修装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0年10月第5期
[2]付永刚.如何激励员工[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赵玉林.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
[4]赵署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5]黄静.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J],经济管理,2011年5月
第二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作者:翟立 蔡佳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10期
摘 要: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是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内在需求。作者结合多年与企业交往的经验,通过对襄阳市现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问题 主要对策
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必须坚持的根本理念。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是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内在要求。产业襄阳的建设,除了政府要有魄力和勇气外,还需要有与之适应的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作支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已成为建设产业襄阳的迫切任务。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已成为促进或制约企业甚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襄阳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近五年来,襄阳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迈上1000亿元、1500亿元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但对企业进行剖析后,发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差异较大,下面将对以下几类企业进行分析。
1.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优先于企业发展
由于这类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起点较高,具有自己的企业经营理念,关注企业文化建设,高度关注员工队伍建设,有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福利待遇,员工职业生涯晋升制度完善,员工的工作业绩得到企业的认可,企业给员工的回报丰厚,从而员工队伍稳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高。因此,这类企业凝聚力强,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生存息息相关,而员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又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但这类企业在襄阳市企业中的比例不高。
2.改制企业和民营中型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
2003年开始的企业转制,让部分企业人才队伍受到重创。如原湖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的8000余名职工,实行“一刀切”后,许多具有30年工龄、年龄50岁左右的生产骨干被宣布内部退养,职工人数一时骤减为4200人,造成管理、技术层人员断层。实践证明,人员的急剧变动,给改制后的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极大影响。
3.民营小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不大,生产条件与经营环境相对较差,对员工的吸引力不大,造成员工队伍难以稳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往往面临生产任务不饱满或生产任务无法完成的情况。
二、襄阳市企业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总量与企业发展需求差距过大
根据襄阳市战略发展规划,今后城市面积将发展为30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500万,而襄阳市全市总人口才597万,仅从人口总量上看,就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规模的要求。再从人口结构来看,“产业襄阳”人力资源需求也有较大缺口。随着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今后各地自身人力资源就地消化能力增强,人力资源流动将减弱,这是一个需要决策者进行前瞻性思考的战略问题。
2.企业人才队伍构成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现在企业普遍用人年龄为18~40岁,在一般情况下,女35岁、男45岁以上就会被企业拒收。仅从长远看,这种做法对企业发展不利。我们认为,企业应该像一个家庭,有一个年龄梯次,形成“三代同堂”,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这样既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又能促进内部和谐。
(2)技术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人才技术结构应该是有层级的,初级、中级、高级人才的组合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人才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没有经过实际工作的长期锻炼,要成为企业的核心人才是不可能的。
(3)学历层次不尽合理。企业员工学历不均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企业在职员工中,农民工占有较大比例,一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又不大愿意长期从事普通岗位的工作,中专、技校毕业的学生基础较薄弱,这些员工情况各异,各自工作需求不同,对企业经营的贡献也不同。
(4)管理层自身素质不高。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他们创建企业的优势是技术,而在管理方面却不够专业。
3.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企业的人才培养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是技能人才的需求主体和用人单位,应承担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责任。但一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后,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只抓经济效益,忽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只考虑人才“够用”而不考虑“备用”。
4.政府公共教育资源不足,技工教育发展受到诸多制约
一是技工教育经费投入匮乏;二是技工学校招生困难;三是技工学校办学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四是民办技能培训发展缓慢。
5.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社会推行存在困难
由于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不够,劳动者、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必须加大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
三、襄阳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面对襄阳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强劲态势,针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探索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努力形成襄阳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优势、机制优势和人才资源整合优势。
1.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要切实加强政府对企业技能人才工作的领导。建立由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经贸、财政、国资、教育、人事、科技等部门组成的技能人才工作部门协调制度,加强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
2.充分发挥企业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制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设结构合理的企业人才队伍。企业必须重视技能人才的技术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强对一线队伍的培训,并将其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长抓不懈。
3.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基础
政府应以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为宗旨,构建科学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4.加大职业资格证书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
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取消职业资格报考比例限制,打破资历、身份和年龄限定,对掌握高技能、复合技能且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放宽技师申报条件,鼓励具有高技能的青年职工参加高技能人才评价,拓宽员工职业生涯成长通道。
5.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完善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建立通过技能竞赛公开选拔、培养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针对企业特点,建立适合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且与事业单位相对应的职级制度;引导企业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6.完善技能人才表彰机制
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形成不同层级的技能人才奖励体系。政府在表彰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同时,还要着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高技能人才。
7.完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储备大量合格的人力资源。
第三篇:浅谈企业团队建设与管理
浅谈企业团队建设与管理
企业团队建设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课题。国内外强势企业纷纷把加强员工团队建设当作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打造过硬员工团队,对于企业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团队是指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目标一致、技能互补的人群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一种十分默契的合作关系,有效团队是组织获得成功的切实保障;一个成功的团队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目标明确、责任清楚、畅所欲言、共同决策、全体参与、团队协作、团队成功至上,强调集体绩效,作用往往是积极的;而有意识地在组织中开发有效工作小组,就是团队建设。
要缔造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就要明确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优秀团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著名的管理专家余世维教授认为,要衡量一个团队是否优秀,关键要看该团队是否具备三个要素:主动性、思考能力和合作性 以及三个条件:优秀的核心、制度完善、团队文化。
团队首先是个集体。由“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被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可以衍生出“团队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论断”。但在团队里如果过分推崇和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可能会导致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是极易滋生小团体主义。团队利益对其成员而言是整体利益,而对整个企业来说,又是局部利益。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处处从维护团队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常常会打破企业内部固有的利益均衡,侵害其他团队乃至企业整体的利益,从而造成团队与团队,团队与企业之间的价值目标错位,最终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容易导致个体的应得利益被忽视和践踏。如果一味只强调团队利益,就会出现“假维护团队利益之名,行损害个体利益之实”的情况。作为团队的组成部分,如果个体的应得利益长期被漠视甚至侵害,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会遭受重创,从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团队的总体利益也会因此受损。
有人认为,讲团队精神,团队内部就不能搞竞争,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打破大锅饭。
如果一个团队内部没有竞争,在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也许会凭着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他会发现无论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结果都一样,那么他的热情就会减退,在失望、消沉后最终也会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方式来混日子。这其实是一种披上团队外衣的大锅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赏勤罚懒,赏优罚劣,打破这种看似平等实为压制的利益格局,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团队才能长期保持活力。
不少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而严明的团队纪律是有碍团结的。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纪律是胜利的保证,只有做到令行禁止,团队才会战无不胜。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马谡与诸葛亮于公于私关系都很好,但马谡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最后还是按律将其斩首,维护了军心的稳定
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比如说某个成员没能按期保质地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是违反了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无关痛痒,这就会使这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贻患无穷。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受到严明纪律的约束,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那么对团队对他个人都是有益的。很多企业认为,培育团队精神,就是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牺牲小我,换取大我,放弃个性,追求趋同,否则就有违团队精神,就是个人主义在作祟。
诚然,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远离个人英雄主义,但追求趋同的结果必然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其实,团队不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这项工作
团队的综合竞争力来自于对团队成员专长的合理配置。只有营造一种适宜的氛围:不断地鼓励和刺激团队成员充分展现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潜能,团队才会迸发出如原子裂变般的能量。
一.仔细伶听,坦诚沟通
如何形成有力的团队文化,促成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调动个人的活力和热忱,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培养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归属感、一体感,营造成员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敬互爱、关心集体、努力奉献的氛围,仔细聆听,坦诚沟通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方法。
团队领导要在团队内部营造一种开放坦诚的沟通气氛,使员工之间能够充分沟通意见,每个员工不仅能自由地发表个人的意见,还能倾听和接受其他员工的意见,通过相互沟通,消除隔阂,增进了解。
任何组织模式都需要以领导为核心。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区别是领导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带领大家走向成功。团队领导人需要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团队建设意识。
团队负责人的工作风格将决定团队的发展。在这里,我主要强调的是团队的工作沟通水平和团队文化的建设。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工作中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让人最大可能地发挥潜能,这是公司与个人双赢的结果。
二.打破传统,勇于创新
管理就是创新,企业管理过程中创新无限。在钢结构公司过去的几年,我们总结了公司的业务结构和当时的市场情况,果断决定进入以外资为主的差异化市场,度过了钢结构公司现金流长期不足的危机和核电钢结构尚未开始的业务淡季,并根据建设公司的战略决策,及时介入核电领域。既保存了公司钢结构的基本力量,又对目前核电的钢结构工程输送了有生力量,使公司的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三.个人应与团队共同进步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给队员提供个人的发展平台。合理的人员流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优秀的团队应是个人与团队共同进步,个人在团队工作中,应把自己的职业规划跟团队业绩相结合。
你可曾想到大雁为什么在空中飞翔的时候要排成V字形?原来是在雁群中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大雁单飞要高出70%。处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务最艰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的,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都会轮换,这样雁群就会长距离的飞行而不用休息。雁群的尾部的大雁最轻松,强壮的大雁都是把年幼而又病残,年老的大雁排到最后的。大雁飞行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共同的愿望才能够使得团队的成员知道自己明确的角色和任务,从而真正组成一个高效的群体,把工作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团结起来,使之能够产生1+1>2的合力,更有效地达成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目标。
小组成员:林时钻 姚婉君 李勤
第四篇:虚拟团队的建设与人力资源的远程管理
虚拟团队与传统的组织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1.人才优势。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区位不再成为直接影响人们工作与生活地点的因素,这就大大拓宽了组织的人才来源渠道。组织可以动态地集聚和利用世界各地的人才资源,这为获得通常很难招聘到的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减少了关键人才的流失。
2.信息优势。虚拟团队成员来源区域广泛,能够充分获取世界各地的技术、知识、产品信息资源,这为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奠定了基础。同时,成员可以采集各地顾客的相应信息,反映顾客的需求,并能及时解决客户的相关问题,从而能够全面地了解顾客,有利于组织尽快设计和开发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起良好的顾客关系。
3.竞争优势。虚拟团队集聚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具有知识结构优势,众多单项优势的联合,必然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知识共享、信息共享、技术手段共享等,优秀成员好的经验、灵感能够很快在数字化管理网络内得以推广,实现优势互补和有效合作。网络内良好的知识采集、筛选、整理、分析工具和机制,使众多不同渠道的零散知识可以迅速整合为系统的集体智慧,转化为竞争优势。
4.效率优势。团队是高效组织应付环境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虚拟团队利用最新的网络、群件、移动电话、可视电话会议等技术实现基本的沟通,在技术上的诱惑力更是显而易见的,团队成员之间可以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防止信息滞留,从而缩短了信息沟通和交流所用的时间,确保及时作出相对正确的决策。
5.成本优势。虚拟团队打破了组织的界线,使得组织可以大量利用外部人力资源条件,从而减轻了组织内部人工成本压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可以大力精简机构,重新设计组织构架,使人员朝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方向流动,促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此外,团队柔性的工作模式减少了成员的办公费用、为聚集开会而支付的旅行费用等,也减少了重新安置员工的费用,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
●管理虚拟团队面临的挑战
虚拟团队不同于传统的实体团队,成员不再依赖于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办公场所而运作,而是就职于一个虚拟的空间,主要依赖于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实现远程的沟通与协调。这种虚拟组织的出现,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沟通的障碍。
首先,成员之间缺乏相互接触时所具备的特征,如无法感知语言信息、形体信息、行为信息所表达的意见、观点、态度等,而这些特征往往是提高团队效率,创造一流业绩的先决条件。
其次,成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传统、风俗习惯等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例如,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在信息交流时,很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和失真;又如,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每个成员很容易带着自身文化的有色眼镜来感知信息,从而导致对信息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误解;再如,在合作过程中,习惯性的防卫心理和行为,也为团队内部的沟通设置了障碍。
此外,成员之间的沟通一般仅限于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减少,然而非正式沟通往往有助于成员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组织的技术创新,有助于成员体验团队文化,有助于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有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这种交往的减少容易使成员产生孤立感和焦虑感,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会趋于疏远,并导致缺乏对团队目标的认同。
2.协调的难题。首先,虚拟团队每一成员都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把这些强势个体揉和在一起,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其次,每个成员都处于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不同的工作顺序、不同的工作方式等,这也给整个团队的协调增加了难度。此外,成员间的沟通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有的成员可能不会使用这些技术,如不会收发E-mail,不会上网等等,每个成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也可能不同,这势必会导致信息的单项流动和反馈的不及时,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
3.成员的道德风险。虚拟团队的特点决定了远程管理是其主要管理方式,这就给成员个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规避义务或责任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每个团队成员都是理性的,都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轻易离开所处的团队。这不仅会造成团队人才的流失,影响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可能造成知识、信息、技术的泄漏,给组织带来严重损失。
4.交流手段的脆弱。现代通讯设施是构造虚拟团队的基础,通讯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如停电、机器损坏、线路断裂、网络阻塞等,沟通就会被完全中断,从而影响团队的正常运转。
●虚拟团队的协调管理
虚拟团队依赖信息技术实现远程沟通,其诱惑力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使得团队管理与协调问题更加复杂化,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管理失控。如何管理这种团队,提高团队效率,是管理层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1.革新管理思想
虽然虚拟团队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团队,但与传统的实体团队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它具有自己的特征和运行机制。面对这种无形的团队,传统的命令和控制方式已不再有力,要真正管理好虚拟团队,就必须调整团队成员的定位,并在团队中树立起良好的信任氛围。
2.建立新型管理体制
(1)调整成员角色定位。虚拟团队成员一般以知识型员工居多,远程管理使得组织的监督与控制功能弱化,这种情况下,仍然沿用传统的成员定位是行不通的。在虚拟团队中,需要对成员重新定位,把他们从劳动者角色转为会员角色。作为会员,他们需签订会员协议,享有相应权利和责任,最重要的是参与管理。成员归属的对象也不应是某个地方,而是由所有团队成员组成的一个虚拟的社区。
(2)明确团队的战略目标。在虚拟团队中,战略目标是领导关系的替代,明确的目标是成员协同工作的基础。因此,团队在建立之初,要尽量让每个成员了解团队的目标和远景,并及时获取员工的反馈信息,在互动中加深对目标、任务以及在团队中的角色的理解。此外,在团队运转中,要尽量掌握每一成员的工作状况,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
(3)建立信任关系。可以说信任的建立和维系是虚拟团队管理的核心问题,相互信任是虚拟团队运作的基础。团队对成员的信任其实是一种信心,即对成员能力的信心,以及对他们忠诚于团队目标的信心。在团队中建立信任关系,首先意味着要承认个体,即充分认可、接受和尊重成员个体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文化、信仰等,同时要具有强烈的产权保护意识。其次,要对组织进行重新建构,建立任务封闭式的独立工作单元,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充分发挥知识结构优势,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当然,这种封闭式工作单元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市场、客户和技术的变化,则会给整个组织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成员必须时刻紧跟变化的步伐,形成一种不断学习的文化。
(4)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团队的运作,仅仅依靠信任关系的维系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规避成员的道德风险。首先,在给予充分信任的同时,必须保证个体目标和整个团队目标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把信任和契约联系在一起,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其次,在把握虚拟团队成员组成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虚拟成员的需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建立良好的团队环境(技术条件、学术氛围、团队文化等)、提供挑战性的工作、给予丰厚的回报、组织跨地域学习、交流等等。众所周知,建立团队激励机制的最大困难在于难以衡量个体的业绩,这也意味着在虚拟团队管理中,往往需要把激励机制建立在团队产出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激励框架要有对团队内部协调性的刺激,通过把个人收益和团队业绩结合起来,促使成员在创建团队绩效中更加努力。
3.虚拟团队技术手段的管理与协调
信息通畅是虚拟团队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因此,技术手段的可靠性问题是团队应该关心的首要问题。首先,团队要选择适合的、可靠性强、效率高的一种通讯技术作为团队的主要沟通渠道,同时要交叉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以防止某种技术手段突发故障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进程。其次,要加强对技术设施的配备、技术手段的使用、更新以及开发的管理,并及时对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此外,可在团队中安排一到两名专业技师,其主要职责在于排除突发故障,并负责技术设施的开发、安装和调试等。
4.虚拟团队知识信息的管理与协调
在虚拟团队网络中,每个结点都是知识和信息的积聚点,这些知识和信息在整个网络中的流动,必将大大提高整个团队的竞争优势,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在注重发挥成员个体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互动式学习和交流,建立起知识与信息共享的内部环境。同时注重培养知识与信息共享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和信息共享。此外,为了减少信息交流中的丢失、失真与误解,可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信息标准化,以规定的格式、编码等实现信息的传递。
5.虚拟团队跨文化的管理与协调
文化差异问题是虚拟团队管理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为此,首先可以通过文化敏感性培训,让成员了解文化差异的状况,以及可能带来的相应问题,使成员接受和认可他人的文化背景,尊重他人的语言风格以及行为习惯、宗教信仰等,以减少因不同文化带来的冲突。其次,在尊重成员个体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形成与整体目标一致的团队文化。在团队运作过程中要充分沟通信息,加强协调,促进团队文化的形成。此外,促进工作、信息标准化,通过与工作有关的程序、方法的标准化,可获得一定范围内的统一性,有利于沟通。例如规定成员每天至少接收两次E-mail,以解决因作息时间不同而导致的信息反馈的延迟;再如,在与工作有关的信件中,尽量使用标准格式,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问题。
6.虚拟团队成员的管理与协调
在对团队成员的管理与协调中,还需要注意营造团队的社区氛围,使成员产生归属感,增强群体意识。在虚拟的社区内,允许成员自由交流,使他们彼此成为朋友和伙伴。此外,还要注重增加成员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如定期会晤、组织培训、相互走访等。
结束语
不难预见,这种虚拟的组织形式的出现必将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组织结构扁平化,引起组织人才观念的变革,同时也将对组织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虚拟是无形的,而对人才的竞争却是实实在在的,谁能有效实现管理的转型,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据有利的地位。
第五篇:人力资源之梯队人才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之梯队人才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
就是当现在的人才正在发挥作用时,未雨绸缪地培养该批人才的接班人,也就是做好人才储备,当这批人才变动后能及时补充上去和顶替上去,而这批接班人的接班人也在进行培训或锻炼,这样就形成了水平不同的人才,仿佛站在梯子上有高有低一样,形象地称为梯队。主要适合于多业务发展的大型集团公司,范围是关键岗位,比如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
人才梯队建设步骤:
1、由人力资源部及公司管理层确定关键岗位,建立人才梯队制度。
2、部门经理根据符合梯队成员条件对员工进行考察,并计划培养人数量及时间,上报人力资源部备案,由人力资源部填写成员信息表,并及时与成员沟通。
3、根据人才梯队制度,对梯队成员进行工作跟踪及考核,一个季度或半年对人才进行评估,需要培训的及时安排培训。
人才梯队建设的5个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既要注重个人品德、敬业精神,又要注重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
2、公开选拔原则。通过公开竞聘,拓宽选人视野,在更大范围内择优选拔人才。
3、结构优化原则。以优化专业结构为核心,兼顾知识和年龄结构的优化。
4、优胜劣汰原则。后备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结合考核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调整。
5、满足发展需要原则。结合公司、企业发展战略,建立实用的人才梯队。
人才梯队建设的途径:
1、职业发展规划,人力资源部要求后备人员填写“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表”,并定期后备人才就其“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表”进行沟通,了解后备人才所遇问题和所需支持,结合公司的发展需要和人力资源规划,提出修正建议。轮岗,后备人才在晋升到后备岗位之前,至少要经过一个以上相关岗位的轮岗锻炼。
2、推行导师制,导师是对后备人员在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和业务技能等方面负有督导、支持帮助责任的高一级管理人员,负责对后备人员进行职场辅导。事先辅导双方都要接受符合自身角色的技能培训。后备人员的业绩考核结果对导师的业绩考核有一定比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