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对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的认识 人际关系是同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关系。可以说,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关系网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现代化迈进,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化,包括我国各企业。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载体就是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跳舞;就是企业形象设计,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就是开展思想教育等„„但企业文化绝不仅仅是企业加文化或企业与文化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具体说来:
1、企业文化的要素有5个方面: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文化网络;2、企业文化的内涵如下几点: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3、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即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态。
二、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在微观层次进行强调现实社会的实际活动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关系和相应的行为表现。而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心理的力量,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的无形力量。分清了这两个概念,我们就具体来对中国人际关系的变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来进行论述。
首先:
(一)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家族制企业文化的前身。
改革开放以前伦理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一直以来,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从道德或伦理的角度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也无形的影响了中国的企业文化,在对人物和事件评价时,总是将其纳入一个伦理道德价值的框架中进行判断。特别是发生人际冲突事,中国人往往习惯以伦理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也是跟以农业文明为基石的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中国文化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即以群体为本位,以家庭为中心,人际关系中伦理,心理风习中情谊与这一文化特征相适合的社会结构,则是以家庭为中心,由小及大,由进及远,由亲及疏。延伸扩展成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在社会的进程中她起到了协调内部和整合社会的功能。而那个时候的企业文化也是受到这些影响的。例如民国的四大家族集团,就是以家族制为基础的。日本的三菱,三井都是家族制的代表。而家族制的企业大部分的模式都是子承父业,所以该公司的企业文化难以避免的就是代表该家族的传统文化。
其次:
(二)经济的冲击,人际关系的整合,企业文化的新发展。
受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轨等,中国的人际关系又发生了变化,而在这种浪潮下企业文化也在改变着。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
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最后: 如果将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中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应该说就是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了。
第二篇:论礼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论礼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以后进入社会更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更好地融进社会的台阶,所以学习社交礼仪、提高礼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礼仪;修养;礼貌;人际关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近几年来许多新闻报道,学习工作中的众多人际关系已成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应激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对每一个人自身的身心健康、将来的工作状况、事业发展均产生直接影响。学习生活工作中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与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关系的处理、协调都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而这一切都起源于礼仪,礼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人际关系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1.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 1 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从道德的角度来看,“道德仁义,非礼不成。”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1】施纲要》里,将“明礼”列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从礼仪与美学的关系来看,有礼则雅。从礼仪与心理学的关系来看,心里学是礼仪活动的一个基础。礼仪种类繁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人的人及交往尺度,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2.礼仪影响着人际关系
每一个懂礼的人都会知道,要想在社会上拥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交往过程中,礼仪具有重要的亲和作用,遵守交往过程中礼仪的基本要求,可以拉近与交往对象的距离,取得对方的理解,以利于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梅兰芳与齐白石【2】的故事:1913年,19岁的梅兰芳首次去上海丹桂第一舞台演出,一举成名。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些知名画家,也包括齐白石。有一次,齐白石应邀到一户人家做客,这天所到宾客多是达官显贵,衣饰锦绣,光彩耀人,只有齐白石布衣粗履,显得十分寒酸,在客厅坐下后被冷落一旁。不一会儿,主人满面喜色领着梅兰芳走进客厅,满座宾客见了都一下子站起来欢迎,争先恐后地与之握手。梅兰芳突然瞥见齐白石孤单单地坐在一旁,立即挤出人群向齐白石走去,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然后便同他亲切地交谈起来。这场景使在座者大为惊讶。齐白石深为感动,事后特地画了一幅《雪中送炭》赠与梅兰芳。恰到好处的礼仪,让齐白石脱尬,改变了现在的气氛。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由自我所引起的自爱自信、并期望受到他 人或社会肯定的情感。然而,许多人都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值得我尊重的人,我才尊重;不值得我尊重的人,我没有必要尊重他。其实,尊重与某个人是否能干完全是两码事。尊重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就像我们自己希望受到别人尊重一样。
有这样一个实例: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商在散步时,遇到一个瘦弱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他缩着身子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富商怜悯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上,头也不回地走了。没有走多远,富商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对不起,我忘了拿书。其实,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募捐会时,一位年轻书商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的这一生就是靠乞丐为生了,直到你亲口跟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才会有了今天的佳绩„„”不难想象,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再多的钱,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巨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从而可知,礼仪之平等,是确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人际交往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建立令人愉快的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的现状
校园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以及将来的就业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合作竞争对手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能力,是每一个人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据调查显示:在一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占约67%;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困扰的人占据26%;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困扰的约占7%.从调查中可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有相当数量的人正在为人际所困惑着。近几年来不断出现校园恶劣事件和求职就业屡屡受挫的案例,让 3 我们感到震惊:人们的人际关系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学习工作质量。
4.人际关系处理不良的原因
人际关系之所以会出现紧张的原因很多,而礼仪是其根源所在。现在的高等教育中,很多人只是注重学习,把成绩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对礼仪的培养,不注重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生活中也不懂得尊重别人,没有认清礼仪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在生活中与他人格格不入,矛盾重重。
德国大诗人歌德【3】说过:“一个人的礼仪是一面照出自己肖像的镜子。”古希腊哲人郝拉克利特【4】也说过:“礼仪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可见,一个人讲礼仪是何等的重要。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赫尔岑【5】曾经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仪,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一个没有素养,诚信,谦恭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非夸张知识的无穷力量,更多的是说明求知过程可以学会更好地做人。人具有社会性,体现在公众面前的,首先是高尚的文明,得体的礼仪,这是每个人融入别的圈子,被受众接纳的基本要求。礼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礼仪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礼仪在人的医生旅途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人们永远喜欢彬彬有礼的人,这是事实。所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彬彬有礼可以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不好的礼仪习惯却可能使你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学会基本的礼仪,遵守礼仪的原则,以增强我们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并保证我们有一个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正做到有效的沟通和良性的互动,真正感受到交际活动的魅力。
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先从最基本的礼仪做起。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发布于2001年10月。
[2]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齐纯芝,号渭清。[3]歌德: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
[4]郝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以弗所一个贵族家庭,相传生性犹豫,被称为“哭的哲学人”
[5]赫尔岑:革命家、哲学家或文学家,由于各种条件的局限,一生未能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第三篇: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从经验和科学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时代,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还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市场大潮中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一个企业的所有动力及凝聚力不是来自资源和技术而是企业文化。
二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分为环境、制度、行为、理念等几大文化内部轨迹随深层次的虚化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而理念文化的作用则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文化软性的支配性与重要性也在此。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内涵面广泛,一般指企业在曾长期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些不成文的全体人员都愿意共同来遵守以及奉行的价值观念。这些观念逐渐成为了信条和基本行为准则这条准则,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非常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氛围。他们加强了职工工作的源动力也提高了企业自己的经济效益,让职工之间树立了市场经济能相适应的道德风范,并且提高了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优秀态势能缔造出比较优秀的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优秀程度也如一面镜子映射了企业文化的优秀。我们在管理和文化之间架构的时候更应该认识到他们之间性关系。理性的管理是不能过多涉及人性的不过客观的管理是绝对不能缺少人性的。将人性管理如何更为合理体现并通过管理这个载体来渗透入企业内部使企业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巩固自己的优势并保持较为优秀的形象和发展永久活力最后变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无穷动力。
(一)、积极方面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而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制定与实施两个部分,它是企业对全局性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并通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保证发展方向得到有力贯彻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从事商品或服务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如今企业文化不仅已渗透到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企业生产活动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还对企业战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人的行为与精神的关系。人先有了精神才有在精神支撑下的行为,人的行为叉影响着人的精神。
1.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适合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和企业风尚,因此,成功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动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保持“企业文化一战略管理”能力路径的通畅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高,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
2.文化为企业提供成功的动力
企业管理实施与发展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要形成企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标准就必须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且这种文化能够突显企业的特色。如果一个企业文化特色具有鲜明性,那么它的特殊性就表现为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这使得企业可以形成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企业战略以及为战略发展提供最原始的动力,并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
3.企业文化可提高企业适应能力
好的企业文化会促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当面对变化的发展经济环境时他们将自己的生存系于企业的命运从而会积极为企业献计献策。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4.企业文化可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
经济全球化的膨胀让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必须建立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让自己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持续发展。因为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它的核心价值观是否能被员工普遍接受并深入人心同时在人事变更时不被淘汰只有这样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期下得以继承和延续。企业才能在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下去。
5.企业文化可更好的凝聚人心
企业其实是社会之间的特定结合体在维护与维系企业与社会这两个结合体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企业的组织能力和相应的内部的制度.这个部分是利用外在的形式维持的.二是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成看为内在方式进行沟通人际之间的关系维持人们之间的一个结合。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员工与企业的管理者有了统一的奋斗目标.共同的认知有相通的价值观以及一样的精神支柱这种认知能够把企业的员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种文化实际上是一条纽带带有了文化符号的纽带。因此企业发展就会如同巨大的磁石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兼具一种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会让企业的员工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集体。企业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会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让员工们可以同心协力企业能够在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大潮中具备强而有力的竞争实力。
6.企业文化具有约束的功能
企业的凝聚性与企业所具备的约束性在一定的关系里是相辅相成的,有约约束也就意味着有凝聚基础。企业文化具各的能力可以把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指向成去实现企业的祟高目标,那么,也就意味着也会出现一些相对的约束在目标的思想与企业的行动方面。就是什么可以做,什么是边界。要求企业的员工在追求统一目标行为的时候,需要接受相对的思想,以及言行约束。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之时重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外在约束、让企业员工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还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文化并更包含了很多牺牲精神,以及奉献精神。
7.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创造力
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将企业文化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提升企业创新埋念,使员工明白企业的发展动力就是创新。使创新思想深入人心,在创新的埋念中员工会不山自主的进行创新,他们会积极学习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现实特征。
(二)消极方面
(1)消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变革的障碍。消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不仅起不到推动作用,还会阻碍企业变革的正常运行,从而使企业滞留不前。
(2)消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多样化发展的障碍。企业多样化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消极的企业文化会阻碍这种多样化发展,使企业越来越单一。
(3)消极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的兼并和并购。消极的企业文化不能使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并且使企业的兼并和并购不能顺利进行。
总之,企业管理者应在充分理解企业文化定义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深入剖析,把握住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以期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4]蔡红.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商贸,2011,(27).
[5]崔立为,杨增雄.组织文化对企业竞合战略影响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1,(35).
[6]王尧 .浅谈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企业文化要素[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7]《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桂亘东《职业技术教育》2011.8.8
第四篇:论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论中华民族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欧萍
摘要:纵观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由最早的经验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逐渐形成了以企业文化为主导的管理趋势。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企业文化被介绍引进到国内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尽管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人文特征,但更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沿袭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没有根据企业及所处环境的特点来塑造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因而不能有效地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作为一种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它根植于企业经营管理特定时空内的民族文化之中,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将我国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建立符合中华民族文化和企业特点,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总结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分析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总结如何将中华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影响;整合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生存、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在物质生产、制度机构、教育和价值观等层面上形成的自己特有的社会文化。而这种特有的民族文化集中了本民族最本质的精华,影响和决定这个民族的行为特征,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等。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思想的积累和沉淀,是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每一种企业文化,都反映着一家企业的特殊的历史与管理特点,因而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体现着企业领导的个性与企业的个性。可以讲,海尔的企业文化,反映着海尔的历史与管理特点,也反映着海尔领导人张瑞敏本人的经营管理思想和价值观,而联想的企业文化,反映的则是联想的历史与管理特点和联想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外,企业文化直接表现为企业的品牌与形象,是企业留给外界的直观形象;对内,企业文化深深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方式。作为为多数员工所接受的文化观念,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员工目标一致地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去努力工作。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在我国,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舶来品。但是,当作为舶来品的企业文化,一旦被置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这个大背景下,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这块广袤肥沃的土壤之后,便在中华民族文化乳汁的滋润催化下,不断发生嬗变和升华,并茁壮成长起来,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和巨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了解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要研究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首先就要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于:
一、“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二、“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
三、“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四、“贵和尚中”的和合精神。基于这四个基本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影响:
一、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集体主义道德对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集体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把全局利益看得高于局部利益,把整体利益看得高于个体利益,凸现了中华民族以小我成全大我,以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去维护整体利益的独特品格,形成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上的思想风貌。这种整体为上的集体主义道德,积极影响着以培育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树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当绝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积极向上时,就能够使职工把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当作有意义的工作,从而激发出劳动热情和工作主动性。在我国作为企业文化内涵之一的企业精神,虽然因企业门类有别性质各异而有所不同,但共性的东西却是“团结”、“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等表述,这实质上就是集体主义道德在企业文化中的延伸和体现。
二、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准则对企业文化的升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和”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准则,对于凝聚人心、集中力量、维护统一都有着积极作用。而重视人际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型的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民族化的突出表现。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现代企业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管理的纯理性的制度、计划、生产技术,而是与人的情感需要、审美向往、对人情味的追求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主要不在于对员工的控制、驱使和责罚,而在于能通情达理、与人为善,善于激发员工的热情,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影响较大的儒、道家思想,在其理论和运作方法上都不主张走极端,庄子的“守中”,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提供了自处和处人时持中正、不过激、留余地、善自足的方法。遵循这一原则,在企业内部营造团结和谐的文化环境,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出发,点燃职工心中之火,为职工排忧解难,让全体员工参与管理,无疑会极大地激发职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感对企业文化的保证作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有助于促进企业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培养企业全体员工关心社会的伟大胸怀,在社会的认同下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形象的高扬,并使企业为推动全社会的繁荣竭尽全力。以孝悌、仁义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思想,主张修身为本,以维护社会集体利益为上。将传统伦理美德之礼义仁爱精神渗透到竞争机制中,可以在生产者和经营者当中培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摒弃唯利是图,鼓励生财有道。西方企业文化也强调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但改变不了其雇佣劳动的性质,其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而中国企业文化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倡导爱国爱岗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的价值观,这无疑是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思想保证。
四、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革新进取精神对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革新进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这种绵延下来的革新进取精神,一方面,促使企业管理者不是抱守残缺,固步自封,而是自觉地学习、研究、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丰富自己,并灵活地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消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促使企业全体员工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树立起以文化制胜为特征的精神风貌。
当然,中华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按照求实创新的原则,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努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使之健康快速发展。首先就要尊重民族文化,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应当利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的遗产,注意汲取那些民族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有机地融于一体,融于企业文化之中,将企业成员头脑中的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有益观念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有机地进行结合,将这种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在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中体现出来,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建设富于活力与生机的企业文化,形成植根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优秀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们中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创造了灿烂的良族文化,养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些都是难得到精神财富。中国海尔文化正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的价值观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强调市场第一、顾客第一、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从而成功的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头羊。其次,要注意两种文化的整合,在企业文化中汲取本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一个全新的、跨文化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才是我们关注企业文化的民族性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对于外来的企业,如何将当地的民族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融合,汲取当地的民族文化中的有益的成分,融于企业原有文化之中,在保留自身原有文化的优势精华的同时,建设一种全新的,与当地民族文化环境和谐统一的新企业文化,是对外来企业的一种重大的挑战。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企业文化必须适合于本民族的文化氛围,任何先进的管理模式如果不能与当地民族文化相结合就会水土不服,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总之,中华民族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影响重大,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极因素,摒弃消极影响,提升企业绩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能够以鲜明的特色立于世界企业之林。
参考书目
[1]《企业:文化与价值》.强以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李建军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企业文化概论》.张仁德,霍洪喜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企业文化》(第五版).刘光明著.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对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唐都学刊.2005年01期
[6]《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功能和积极作用》.王连军.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5年04期
第五篇:浅谈舆论监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浅谈网络舆论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文(社会学专业|***)
网络舆论,通常是指网民以博客、微博、留言、论坛发帖、跟帖等方式,对公共事务,社会热点,网络话题等通过互联网渠道表达的意见。特点是互动性强,传播广泛,促使人们在网络交流中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开放,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些年来发生的“某局长日记门事件”“郭美美事件”“温州动车”事故“乌坎村事件”以及最近的“***事件”等在都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而这些事件的背后都离不开网络舆论在其中起到的特殊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舆论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中国的政治发展。
最近中国政治的大事想必就是两会的圆满召开和前些日子对***同志的重大处分,对中国的政治格局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两件事说起来很大但是似乎又不大,大家该干什么几点钟起床几点钟上班似乎也没什么变动。料想以前,这些事无非也就是饭后茶余的一个话题而已。而现在时代变了情况也不同了。一方面,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并且受到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的影响,思想上的独立性增强。另一方面,现代城市社会忙碌的生活节奏,人与人之间冷漠化的状况下,除了互联网我们似乎无处发泄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就拿作为全国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策权的机构--人民大表大会来说,其本应是广大人民的意见渠道、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但是现实中的人民代表大会现状又不禁让我们产生巨大思想落差。于是我们看到两会期间微博上晒出的各种人大代表穿着和其背后身世的“深挖”新闻,诸如人大代表们的爱马仕的皮带、阿玛尼的包包、甚至是迪奥的眼镜等等,除了对这些代表们大跌眼镜之外,让人不禁对这些细心的网友大为折服。我们看到,虽然这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于人大会内容的报道甚至不算是新闻,但是从其在互联网上引起的热议,以及背后庞大的网友关注量,无形之中都给当权者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料想由一条皮带强大的网友们都能搜罗出背后的那么多故事,网络的监督的力量自然不言而喻了。对于中国网络监督力量发展历程而言就不得不再次提起那场令国人悲恸的7*23温州动车特大事故。事故最先被知晓是通过一名乘客发布的微博,随后这天
微博被短时间内转发上万次。并且在此后的工作中,微博一直起着时时直播的作用,在呼吁温州市民献血,微博寻人,掩埋车头,小伊伊获救等过程中甚至持续性的为传统媒体提供第一手的报道资料。但是料想中国有庞大的宣传队伍与机制,关键时刻却没有人负起责任对民众做出清晰而有力说明,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引起思考的怪现象。同时民众在这场惨痛的事故中不禁深思责任的主体--中国铁道部。网络言论更是铺天盖地向铁道部施压,一向作为铁老大这么坚实的机构到底是谁的过错而引发这场灾难?而我们的网民也不再是会一两次的“雷击”就能摆平的了。当我们尤其明显的看到当局对掩埋车头以及是否下令停止救援的解释既含糊不清而且缓慢时,民众对这种官方的荒腔走板的危机处理手法表示出强烈的愤慨,彻底的谴责和批判使铁道部面临一场舆论危机,同时公民的不满甚至殃及到对政府的不信任。我们还记得08年发生在胶济铁路“4*28重大事故”,那场事故死亡人数72人并有416人受伤。相比于这次的温州动车事故,胶济铁路的人员伤亡更为严重。在运用铁道部“传统式”的处理重大灾难事故方法后,事故舆情得到很快的控制,没有形成如此次温州动车事故的空前舆论危机。而如今三年过去,尤其是在社会化媒体微博征地的兴起和爆发式的增长的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舆情环境和公众的表达方式与渠道,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靠“中国式”的快速通道控制舆情与民意的处理方式,早已行不通。信息的流通已变的越来越快速与不可操控,封口式的强制措施只会使公众的情绪更加激化,这次的温州动车事故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就是因为形成了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才使得相关部门不得不顶住压力还广大民众一个彻底的真相,而不是一个电闪雷击或者把车体掩埋之后第二天照常通车就行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这些事件中看到网络舆论对当权者和广大民众的一个相互作用。一方面网络舆论形成的巨大力量促使当权者能更好的发挥其服务于民的职责,而且网络舆论的强大问责力量更是对执政者合理执政起到很大的督促作用。从近些年来的“药家鑫案”“吴英案”“孙志刚案”等事件由于网络舆论的推动使原有的陈旧的制度被重新审视而改革,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这种进步,但是又很无奈,因为这本是当权者权力职责应该做到的却被忽视了。不断怎样,因为网络舆论这样一点一滴不断积累的力量而促进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着的结果,总归是令人值得高兴的。另一方面来说,民众由于有了发挥言论的渠道,即使对于一般的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方式很渺小。但是相比以前的言论垄断时代,有总比没有好。公民的对政治生活的热情空前高涨,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通过网络,公民最贴近地了解到政府的工作过程,使政策的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透明化。网络使公民与政府官员的对话成为可能,顺畅通达的电子访问打破了身份的限制,削弱了等级观念,为自由平等的交流铺平了道路。普通公民通过网络访问国家元首已不再是天方夜谈。网络也使政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收集各种意见,并获取信息反馈,避免了多层过滤使信息失真。这样无形之中公民的政治素养也在渐渐地得到进步。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大,著名社会学家刘少杰提出网络化社会“缺场交往”的概念,并且建构了别具一格的网络社会权力机构模型中也指出,网络信息权利作为一种崭新的权力机构必定会引起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交往中的舆论力量中也存在着“广场效应”,大量的“无名群众”很容易聚集在一起造成个体意识的不自觉丧失,这种自发性,狂热性非机构型的行为很容易去趋向极端,情绪化明显。一旦触及敏感问题,就会因为理性的降低有可能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比如由于当前中国存在的一些贫富差距等社会不公现象,使得社会矛盾积蓄,一些群体也被贴上了特定的标签,这些特定群体主要包括官员、富豪、明星、医生、警察、城管等,而由此衍生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等花样繁多的标签也正被人们以狂欢方式给网络事件当事人粘贴。而一旦被标签化,一些网民可以不顾事实就给人定性,并由此呈现出网络暴力倾向。
总的来说,中国网络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壮大,如何让舆论在良性的轨道里发展,是理性评论人的责任,但更是官方的责任。不管怎样,网络舆论的政治作用仍然是让人期待的,为了促进它的良好运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坚守。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