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时间:2019-05-12 12:3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篇: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一、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着“两重性结构”特征。会计人员既是管理者,必须维护本单位的利益; 同时又要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履行监督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立场势必会出现摇摆移位。尽管《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的权力,但真正敢于监督的人并不多。许多事项还得按上司的意志去处理,甚至明知是违法的事也得去做,导致会计被动违法。同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改革的方式很多,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重要形式。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会计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收集者相互独立;

(2)会计信息传递无统一渠道;(3)会计信息获得使用滞后;(4)会计信息分析薄弱,主体不明确等。现阶段,我国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职能独立性和会计地位从属性的固有矛盾,试行了三种改革思路: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推行委派财务监督制度;中型企业、母子公司内部推行委派会计主管制度;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及必须建账的个体工商户推行代理记账制度。

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提高会计信息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管理法律环境

国家除应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外,还要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以及提

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具有法律所规定的一切合法权利,但这种权利是与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相对应的,因此,企业的行为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此我们需要建立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短期行为,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确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形式,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权,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建立完善单位的内部牵制制度、内审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防范财务造假。

(三)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

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应该广泛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电脑网络、电子货币和日新月异的核算及审核软件的出现,使会计核算更加明晰快捷,更具有透明度,也使会计监督更加直观。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发挥网络传输数据具有的安全、快捷的作用,达到较高的信息使用效益,使会计信息在经济领域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但是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的会计档案资料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外,还增加了磁介质电子档案资料。

三、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如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针对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强化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二要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岗前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三要让财政部门与档案部门共同加大对新会计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的监管。结合实际,联合制定包含新会计体制下会计档案工作内容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在各项会计业务工作检查中,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其中,加大对会计工作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检查与监督。

四、结语

新时期,企业会计管理观念需要摒弃传统的滞后管理方式,充分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在深化总结、不断创新的发展中找出会计实践中的不足、分析差距并努力完善从而以优质的服务与管理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创新的会计管理需要崭新的管理观念与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的科学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吻合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与组织方法,深化转变传统的单一式财务分析与往来统计管理模式,用深入的视角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辅助管理、用事前管理的思维帮助企业决策,才能促进会计管理动态、信息化体系的完善构建。

第二篇: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探讨

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探讨

[摘 要]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使我国社会经济进入繁荣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巨大。企业的发展对企业会计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企业会计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会计核算;方法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4)11-0017-02

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对企业会计的管理。加强企业会计内部管理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内部资产安全与完整、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是企业从事各项生产、管理活动的有效保证。但是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疏于完善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从而导致现行的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不符合企业的运营模式、不符合新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为了加强企业的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会计风险管理水平,防止会计造假等舞弊行为的发生,本文根据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加强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与措施,以期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促进企业经济增长,为构建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企业会计管理中面临的风险

1.1 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的保障,是实现现代社会企业生产价值的标尺。企业和社会要求其会计信息真实、透明,便于决策者如实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资源现状,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普遍存在信息传递与沟通不畅的问题,并由此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严重。此外,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记账不规范或记假账问题严重。从而造成企业管理层无法有效、及时地把握相应的风险信息,企业出现财务管理混乱、成本计算不明确、管理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最终给企业财务带来巨大的风险。

1.2 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管机构,会计核算程序不规范,账务处理程序随意性大,财务权力过于集中,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加上企业的财务制度本身不健全,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中财务制度不规范、会计核算不规范的行为表现得十分突出,企业所有者通常随意使用企业资产,导致企业资产与所有者个人财产混乱,会计对企业财产进行核算时困难重重。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财会制度,企业所有者通常指示会计做两套账,自己一套账,对外备查做一套账,会计核算流于形式。企业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低下,财务管理混乱,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1.3 企业会计管理监管失位带来的风险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缺乏符合自身经营状况和管理特点的科学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和会计控制流程都不完善。会计信息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监管失位,引发各种会计风险。尽管我国建立了会计师注册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但实际工作中,这些体系和监督程序的真正作用没有完全有效发挥。与此同时,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仅仅为了应付外部审查,形式主义极为严重。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2.1 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化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革新和调整,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化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极大提高了企业的会计管理效率,提高了企业参与社会竞争的实力。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或决策者来说,不仅仅是财会工作流程上的革新,更是经验决策理念的革新。企业的经验管理者在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同时,应当将管理创新和财会制度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全面优化企业的会计流程。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应当在会计信息化中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将原先独立的技术和方法加以整合,变成有机的业务流程,根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时期,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

2.2 规范健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顺利进行。企业会计人员通过预算、核算及分析报表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汇报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如果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报表反映的企业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就难以准确和科学,甚至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因此企业要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就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在科学的监管和合理的制度下进行。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是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基础,而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形式。内部稽核制度是通过会计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报表等方法审查和监督财务工作的进行。内部牵制制度通过财款分工处理,钱账分管责任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有利于企业实现财务科学管理,避免滋生违法行为。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考核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价格管理制度等,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3 强化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降低会计风险

强化社会监督,规范企业会计管理,是降低企业会计风险的有效手段。首先,通过第三方验资企业和委托审核会计工作使企业会计管理规范化。通过借助社会监督,是会计管理成为企业主要的外部监督理论。其次,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规范收费准则,公开委托服务。税务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审查稽核会计中介的会计报表审核和年签证工作,在中介结构记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指导。通过外部监督能够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但最终还需企业自身打好基础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结 语

总之,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针对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应当用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手段以及加强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管来降低企业会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 鞠文晶.小议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2] 陈云莹.基于营运资金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思想战线,2010(z1).[3] 赵雅玲.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

第三篇:都江堰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都江堰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思路-水利论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4363 更新时间:2006-7-12

一、灌区改革已取得的成功经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为主的灌区水管单位陆续对灌区原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从而为日后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创造了条件。这些成功经验,可以用“三个转化”来加以概括:

1.管理理念从过去重社会效益轻自身效益向两个效益并重转化

1994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局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提出了:“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以改革开放拓展市场,以法制建设保护市场,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市场”和“以管理求效益,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从而在管理理念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改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在不断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了水管单位自身效益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至2000年,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已达到全省7市37县(市、区)的67.2万hm2,居全国之冠;灌区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提前完成了经济收入翻番的任务;职工人均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关,水利管理逐渐步入了良性运行的轨道。

2.管理模式由经验型向战略型转化

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水管单位面临着社会竞争、政策变化和市场波动的巨大压力,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严峻地摆在了面前,迫使水管单位的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战略型转变。最近几年,全局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水利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战略措施:一是出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使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步入法治轨道;二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增强了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三是组建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公司,为实现灌区水利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管理自动化、节水灌溉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课题的相继提出,为都江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明确的方向、框架和对策。实践证明,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入研究水利的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对于促进水利的产业化进程,推进水利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水利的良性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发展目标从注重量的扩张向重视质的提高转化

过去,管理局的发展目标就是千方百计实现总体规划提出的93.5万hm2灌溉面积,对于实现这个目标所涉及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问题、工程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边际效益、比较效益等问题却很少考虑到。可以这样说,在目前水价政策条件下,灌区越是扩大,水管单位就越是亏损,国家的负担也就越重。因此,水利发展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注重发展质量的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都江堰管理局开展的《灌区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灌区水利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开发等,都是灌区水利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的实践和探索,为灌区水利最终实现集约化经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灌区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都江堰水利发展综合分析

都江堰是全国最大的灌区经过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全省7市37县(市、区)的67.27万hm2,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灌面积突破66.67万hm2(100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目前,灌区已建成了完善的渠系网络和各类水工建筑物、蓄水设施,总蓄水能力为17.55亿m3,形成了具有都江堰特色的引、蓄、提相结合的工程格局并由过去的单一灌溉供水,发展成为具有灌溉、工业和城镇供水、防洪、生态环境保护、发电、养殖等多种功能综合服务的特大型灌区。都江堰灌区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尽管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但由于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岷江水源调节工程和渠首枢纽控制工程。二是灌区工程配套不足,老化严重,其中灌区干渠工程老化率为50.2%,支渠老化率为64.5%,水工建筑物老化率为39.2%。另外,由于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8%,输水损失相当严重。三是工程管理设施和手段落后,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仍靠人工来测报水位、传递信息和操作设备。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都江堰灌区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要求。这些年来,虽然对都江堰灌区的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与灌区改革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其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灌区现有管理体制不适应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都江堰管理局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只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缺乏对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限,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在管理上被人为分离开来。这就造成了水资源管理体制上的主体缺位和对象缺损。所谓主体缺位,是指尽管《水法》将水资源的管理权赋予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但从都江堰灌区的情况看,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部门,无法对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进行具体的管理;而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又只能对所辖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全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就失去了应有的主体。所谓对象缺损,是指灌区水管单位被授权管理的对象只有水利工程,缺少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权。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而水管单位的管理对象不仅只是水利工程,而应包括与水利工程休戚相关的水资源。很显然,水资源管理体制中这种主体缺位和对象缺损,是传统工程水利的产物,它既不利于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也不利于水管单位最大限度地行使职能、发挥作用。

灌区现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一是由《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规定的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实施上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二是在水资源的分配上仍然实行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大锅用水”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灌区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和依法管理;三是由于水价远离供水成本,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适应灌区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公益性耗费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水管单位队伍庞大、机构臃肿、分配上的“大锅饭”等内部管理弊端都制约着灌区水利的进一步发展。

三、改革的思路

目前都江堰水利正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水资源的问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表明国家对水利越来越重视。四川省的“十五”计划纲要也把“加强水利建设,增强防灾和供给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特别是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水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1年8月,汪恕诚部长在都江堰灌区视察工作时,充分肯定了管理局的治水思路,同时强调“部党组对都江堰灌区配套改造非常关心和支持,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并要求“都江堰灌区改造工作要抓紧,灌区改造要特别注意运用现代化技术,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调度一定要是最现代化的,要达到国际水平”。按照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都江堰管理局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思路。

1.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都江堰灌区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工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对灌区进行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的同时,从实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对灌区原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从而建立起适应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统一管理的、符合灌区发展要求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灌区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顺灌区的管理体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二是创新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三是深化水价改革,促进灌区良性运行;四是大力推行节水改造,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2.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①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做文章,要为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体制平台。从而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换,建立起一个能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统一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灌区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应是一种多样化的、兼顾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准市场”体制。

②在水资源权属问题上,要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所有权只能归国家所有,但水资源的经营权则可以通过政府授权或有偿出让的形式让渡给水管单位,由水管单位对所辖范围内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根据这个思路,可以考虑将作为都江堰主水源的岷江水资源经营权授权或作价出让给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经营管理。

③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合同供水制度,以保证供需双方直接见面。要以对全灌区的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环保供水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在坚持和完善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水利的投入产出关系和产权关系,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推行计量用水和合同制供水,并逐步形成政府调控、民主协商、用水户参与管理这样一种崭新的水利管理体制模式。

3.灌区机制创新

①科学合理地划分都江堰水利工程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建立起政府补贴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复合补偿机制。与体制改革相配套,机制创新首先要从科学合理地划分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着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政府补贴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新型补偿机制。其中,对经营性资产主要采用市场补偿的方式,即剥离出都江堰管理局及各灌区管理处的水利国有经营性净资产,成立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其进入市场运作,参与市场竞争,以向市场供应农业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源水来收取经营性供水收入,并积极投资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便用获得的投资收益来补偿经营性资产正常运转和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耗费性支出;对公益性资产则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这部分资产既可由都江堰管理局和各灌区管理处管理,也可委托水利产业集团进行管理,它正常运行所需的耗费性支出由政府补贴来予以补偿。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赋予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的各项公益性社会服务职能得以最充分、最有效的行使和发挥。

②以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为投融资载体,搞好资本运营,建立起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新型投融资机制。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和运作,是对灌区水利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的一种重要探索,也为灌区水利建立新的投融资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目前水价严重背离供水成本的现实条件下,收取的供水收入资金难以满足灌区正常运行和扩改建工程的资金需要,资金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都江堰水利工程运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投入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灌区新型投融资机制。根据灌区实际情况,目前政府投入仍应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把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作为政府投入的国有出资人代表,负责对国家投资进行经营管理,以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时机成熟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尝试将水利产业集团中优良资产进行重新组合,组建股份公司并争取上市,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直接募集社会资本,投入都江堰水利工程扩改建及其他项目,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从而保证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③继续深化水价改革,提高自我维持能力。实行有偿服务、按供水成本计收水费是灌区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要向社会和用水户广泛宣传灌溉供水及灌排技术服务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增强用水户参与水费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依据《水利产业政策》,以经营性资产为基础,根据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制定水价 和水价实施政策,以探索和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都江堰灌区实际的水费收缴体系。同时,也要考虑用水户对水费的实际承受能力,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与农业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为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服务。

④加大内部改革力度,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要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压缩机构,精简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要进一步完善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任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的人事动态管理机制。同时,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切实打破“大锅饭”,杜绝“平均主义”现象,推行工资收入与业绩挂钩的分配方式,逐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作者为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第四篇:水利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的思路

水利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的思路

水利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需要研究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水利究竟属于什么样性质的行业,是公益性的还是经营性的,还是两者的结合?是垄断性的还是非垄断性的,还是两者的结合?

第二个方面,整个水利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如何进行?如何搞活国有水利资产,需不需要组建竞争性的国有水利资产经营公司?如果需要,这些资产经营公司是在现有的行政框架下建立好,比如说放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系统内好,还是脱离水行政系统,组建社会性的运营水利资产的经营公司好?还有这些经营公司经营资产的范围应该如何界定?

第三个方面,水利行业要不要实行政企分开?如果要,政企如何分开,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水管单位、水利企业各自应该怎么运作?政府部门应该管什么,企业应该经营什么。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公益性事务与经营性兼具而又发生矛盾时,如何求得公益目标和经营性目标的有机统一?公益性工程可不可以由企业来运营?如果由企业经营,能不能达到政府和社会所需要的公益性目标的要求?

第四方面,水利行业怎样尽可能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调节作用,如何理顺水利系统内流域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流域机构之间可不可以竞争,在哪些领域可以竞争?企业之间可不可以竞争,在哪些方面可以竞争?如何处理或对待因竞争造成的机构、资产的重组与整合?

结合我公司为类似行业的改革提供的咨询经验,我们认为要把上述问题融合进来考虑,制定出一个全面合理的改革方案,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的水利管理和运营体制的改革、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给这些问题一个合适的答案并在实践中解决它们,非常重要。

第五篇:安全管理思路及方法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思路及方法

1、安全管理的的主要内容:

1)、制度、标准建设是前提:安全管理要想成功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政策,目标和制度。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仅有政策没有组织机构贯彻,落实,政策就是一直空文。

3)、安全生产管理计划与实施:计划和实施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中的事故损失,企业品牌影响。

4)、安全生产业绩管理考核:用企业标准、制度来评价测量,发现组织、管理等何时何地需要改进哪方面的工作。

5)、安全管理业绩的总结:定期对项目的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持续改进。

2、安全管理的程序:

程序: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审批安全措施计划---实施安全措施计划---安全措施计划实施结果检查---评价安全管理绩效并持续改进(PDCA)。

安全措施计划主要内容:组织结构、规章制度、风险分析与措施、专项方案、应急、资源配置及费用投入、教育。

3、安全管理的手段:

1、书面通知,限期整改;

2、当面沟通,限时整改;

3、会议手段,专项会、专题会、例会并形成会议纪要。

4、安全检查的形式: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开工复工安全检查、设备设施安全验收检查。

5、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1)、查思想:查项目经理为首的的项目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2)、查责任:检查项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分解是否到了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

3)、查制度:检查现场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4)、查防护:检查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情况。

5)、查安全措施执行:检查安全措施计划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是否不可行、缺漏、针对性及实施情况是否与方案相符。

6)查设备设施:检查现场使用的设备设施安装、检测、验收、使用、维保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安全隐患。

7)、查教育:检查现场教育培训岗位、人员、内容是否明确、具体、针对性;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三级教育培训记录是否真实。

8)、查操作行为:检查是否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9)、查劳保用品:质量、数量、使用情况

10)、查安全事故的处理情况: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检查。

6、文明施工主要检查的主要内容:

1)、场容场貌 2)、现场文化建设 3)、现场环境、卫生 4)、现场施工对邻近的干扰及污染

7、安全管检查标准: 详附件。

下载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路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路摘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了国......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和思路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和思路--- 研究文献述评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进展从总体上讲,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各地的改......

    研究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观察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实验法 (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006 年年会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观点综述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构建......

    管理思路

    管理思路 限于行业特性、工作环境、用工条件的不同,餐饮酒店人员的管理与一般意义上企业员工的管理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这些被管理的对象既有自身的优势:年轻、朝气、有活力,......

    司法警察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司法警察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是人民法院直接管理使用的一支司法武装力量,在保障和服务审判工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纵......

    研究思路与方法

    选题内容: 江苏省苏州市镇湖镇刺绣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及深入苏州刺绣产业密集区镇湖镇,通过实地考察记录,对这项传统工艺现代化的过程进行合理评估,并初步判定发展前景,提出合理化......

    妇产科问诊思路方法

    妇产科问诊模拟思路 一、采集现病史获得整体病情 包括:主诉和现病史 主干: 医:您怎么不舒服的,请把整个过程详细地跟我讲一下。 患:……。分支(补充主干中的症状和体征及鉴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