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时间:2019-05-12 12:5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第一篇: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要:全球气候持续恶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地平衡了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这一矛盾统一体。针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排放。

2011年5月24日北京晨报报道,今年夏天将是我国电荒史上最严重的时段,高能耗产业为电荒“帮凶”①电荒现象反映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以低碳排放的特征的消费模式和产业体系,以应对气候恶化。低碳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益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1低碳经济含义及背景。

低碳经济,是基于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模式,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等途径,以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是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1]。减少大气污染,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21世纪全球发展的共识,从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制定的《巴厘岛路线图》,各国都在为实现低碳的目标而努力。2006年《斯特恩报告》指出,每年1%的GDP投入,可避免将来每年5%~20%的GDP损失,强调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07年美国参议员提出《低碳经济法案》,指出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低碳经济。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积极推进了全球向低碳经济迈进。2008年被世纪环境规划署确定为“世界环境年”,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G8峰会提出2050年实现全球室温气体排放降低50%。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我国温总理保证将减排目标受到法律和舆论监督。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低碳经济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与重视。

2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持续提升。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显著下降,由2005年的12.1%下降到2010年的10.2%,下降了1.9%;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略微下降,由2005年的47.4%下降为2005年的4

6.8%,下降了0.6%;第三产业产值大幅度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40.5%上升为2010年的43.0%,上升了2.5%。从三个产业的就业人数来看,从2005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4.8%下降到38.1%,下降了6.7%,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从23.8%升为27.8%,上升了4.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31.4%涨至34.1%,上升了2.7%。可见,三大产业的从业人数比重也发生明显变化。总的来说,我国产业结构成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优化。但较发达国家,我国产业结构还有待提升。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对“高碳”产品,如刚才、水泥、电力等需求很大,这也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我们不能抛弃这些基础性产业,必须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单位经济的碳强度,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经之路。我国能源结构是煤多、油气少,这一状况决定了我国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是“高碳”能源,应尽量减少使用,应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降低一次性能源使用的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最大的挑战是研发可科技创新能力有限。当前,尽管我国工业实现全球化,但享受利润和国际分工仍处于底层和末端。增加低碳经济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管理,实现国际分工水平提升及国际合作的主导权。

3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3.1加快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尤其是中西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产业碳强度较高。2009年9月温家宝强调,要着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长远水平上的重大战略选择,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及航天航空等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产业上。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结合。

3.2加快建立产业低碳化发展机制及碳排放交易市场。

我国为了实现低碳目标,曾采取过拉闸限电等措施,这给工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损失。尤其是国外建立碳交易系统以后,我国仍采用这些措施不能使用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我们必须通过市场化手段,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低碳经济。

3.3加强低碳经济研发技术体系。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第一产业,在第一产业中实现低碳经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碳排放量。为此,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推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碳排放等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高效节能、可再生资源利用和新能源等多元化低碳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另一方面,应多参与国际合作,吸取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燕君。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经济纵横,2010(3):71~72.[2]康玉泉,孙庆兰。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价值工程,2011(10):143~144.[3]梁平,韩丽。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式研究——基于对低碳经济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2):6~8.[4]张卓元。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纵横,2007(8):2~6.注释。

①郑晓奕。北京晨报,2011-05-25.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李勋立(荆门市民防办公室湖北荆门448124)

第二篇: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关键词: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 低能耗 低排放。

2011年5月24日北京晨报报道,今年夏天将是我国电荒史上最严重的时段,高能耗产业为电荒“帮凶”①电荒现象反映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以低碳排放的特征的消费模式和产业体系,以应对气候恶化。低碳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益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

1低碳经济含义及背景。

低碳经济,是基于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模式,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等途径,以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是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1]。减少大气污染,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21世纪全球发展的共识,从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制定的《巴厘岛路线图》,各国都在为实现低碳的目标而努力。2006年《斯特恩报告》指出,每年1%的GDP投入,可避免将来每年5%~20%的GDP损失,强调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07年美国参议员提出《低碳经济法案》,指出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低碳经济。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积极推进了全球向低碳经济迈进。2008年被世纪环境规划署确定为“世界环境年”,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G8峰会提出2050年实现全球室温气体排放降低50%。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我国温总理保证将减排目标受到法律和舆论监督。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低碳经济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与重视。

2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持续提升。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显著下降,由2005年的12.1%下降到2010年的10.2%,下降了1.9%;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略微下降,由2005年的47.4%下降为2005年的46.8%,下降了0.6%;第三产业产值大幅度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40.5%上升为2010年的43.0%,上升了2.5%。从三个产业的就业人数来看,从2005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4.8%下降到38.1%,下降了6.7%,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从23.8%升为27.8%,上升了4.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31.4%涨至34.1%,上升了2.7%。可见,三大产业的从业人数比重也发生明显变化。总的来说,我国产业结构成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优化。但较发达国家,我国产业结构还有待提升。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对“高碳”产品,如刚才、水泥、电力等需求很大,这也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我们不能抛弃这些基础性产业,必须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单位经济的碳强度,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经之路。我国能源结构是煤多、油气少,这一状况决定了我国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是“高碳”能源,应尽量减少使用,应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降低一次性能源使用的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最大的挑战是研发可科技创新能力有限。当前,尽管我国工业实现全球化,但享受利润和国际分工仍处于底层和末端。增加低碳经济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管理,实现国际分工水平提升及国际合作的主导权。

3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3.1加快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尤其是中西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产业碳强度较高。2009年9月温家宝强调,要着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长远水平上的重大战略选择,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及航天航空等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产业上。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结合。

3.2加快建立产业低碳化发展机制及碳排放交易市场。

我国为了实现低碳目标,曾采取过拉闸限电等措施,这给工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损失。尤其是国外建立碳交易系统以后,我国仍采用这些措施不能使用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我们必须通过市场化手段,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低碳经济。

3.3加强低碳经济研发技术体系。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第一产业,在第一产业中实现低碳经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碳排放量。为此,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推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碳排放等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高效节能、可再生资源利用和新能源等多元化低碳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另一方面,应多参与国际合作,吸取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燕君。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经济纵横,2010(3):71~72.[2]康玉泉,孙庆兰。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价值工程,2011(10):

143~144.[3]梁平,韩丽。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式研究——基于对低碳经济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2):6~8.[4]张卓元。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纵横,2007(8):

2~6.注释。

①郑晓奕。北京晨报,2011-05-25.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李勋立(荆门市民防办公室湖北荆门448124)论文关键词:

第三篇: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要:全球气候持续恶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地平衡了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这一矛盾统一体。针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 低能耗 低排放。

2011年5月24日北京晨报报道,今年夏天将是我国电荒史上最严重的时段,高能耗产业为电荒“帮凶”①电荒现象反映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以低碳排放的特征的消费模式和产业体系,以应对气候恶化。低碳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益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

1低碳经济含义及背景。

低碳经济,是基于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模式,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等途径,以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是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1]。减少大气污染,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21世纪全球发展的共识,从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制定的《巴厘岛路线图》,各国都在为实现低碳的目标而努力。2006年《斯特恩报告》指出,每年1%的GDP投入,可避免将来每年5%~20%的GDP损失,强调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07年美国参议员提出《低碳经济法案》,指出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低碳经济。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积极推进了全球向低碳经济迈进。2008年被世纪环境规划署确定为“世界环境年”,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G8峰会提出2050年实现全球室温气体排放降低50%。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我国温总理保证将减排目标受到法律和舆论监督。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低碳经济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与重视。

2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持续提升。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显著下降,由2005年的12.1%下降到2010年的10.2%,下降了1.9%;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略微下降,由2005年的47.4%下降为2005年的46.8%,下降了0.6%;第三产业产值大幅度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40.5%上升为2010年的43.0%,上升了2.5%。从三个产业的就业人数来看,从2005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4.8%下降到38.1%,下降了6.7%,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从23.8%升为27.8%,上升了4.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31.4%涨至34.1%,上升了2.7%。可见,三大产业的从业人数比重也发生明显变化。总的来说,我国产业结构成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优化。但较发达国家,我国产业结构还有待提升。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对“高碳”产品,如刚才、水泥、电力等需求很大,这也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我们不能抛弃这些基础性产业,必须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单位经济的碳强度,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能源

结构的必经之路。我国能源结构是煤多、油气少,这一状况决定了我国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是“高碳”能源,应尽量减少使用,应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降低一次性能源使用的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最大的挑战是研发可科技创新能力有限。当前,尽管我国工业实现全球化,但享受利润和国际分工仍处于底层和末端。增加低碳经济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管理,实现国际分工水平提升及国际合作的主导权。

3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3.1加快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尤其是中西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产业碳强度较高。2009年9月温家宝强调,要着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长远水平上的重大战略选择,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及航天航空等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产业上。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结合。

3.2加快建立产业低碳化发展机制及碳排放交易市场。

我国为了实现低碳目标,曾采取过拉闸限电等措施,这给工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损失。尤其是国外建立碳交易系统以后,我国仍采用这些措施不能使用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我们必须通过市场化手段,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低碳经济。

3.3加强低碳经济研发技术体系。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第一产业,在第一产业中实现低碳经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碳排放量。为此,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推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碳排放等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高效节能、可再生资源利用和新能源等多元化低碳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另一方面,应多参与国际合作,吸取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燕君。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经济纵横,2010(3):71~72.[2]康玉泉,孙庆兰。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价值工程,2011(10):

143~144.[3]梁平,韩丽。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式研究——基于对低碳经济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2):6~8.[4]张卓元。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纵横,2007(8):

2~6.注释。

①郑晓奕。北京晨报,2011-05-25.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李勋立(荆门市民防办公室湖北荆门448124)

第四篇:加快推进低碳经济下我国产业转型

加快推进低碳经济下我国产业转型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任剑婷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让“低碳经济”一下子成为妇孺皆知的字眼。尽管会议之中分歧争论不断,但毋庸置疑,节能减排、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都无法回避的议题。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成为人类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绿色生态文明转型的一个起点,在这种转型中,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罢,都将面对社会责任的确定与担当。

从本质而言,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人类的产业发展正从信息经济时代转向能源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与服务从关注劳动、技术要素投入下的劳动生产率,回归到关注自然资源投入下的资源生产率。面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要求,中国政府极为负责地提出了明确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比例,对于中国而言并不容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增长,面临着诸多困难,最直接的就是要依据低碳经济的要求,推动和实现产业转型。

中国的产业发展应该如何转型?如何在积极转型过程中实现发展与减排的统一呢?从当前情况看,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推进:

一、积极推进高碳产业从高能源消耗向低能源消耗转型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以钢铁、船舶、机械、建材、石化为代表的具有重化工业特征的行业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这些产业在能源使用过程中都有着相对较高的碳排放量。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可能快速跳过工业化阶段,大幅度减缩重化工业比重。因此,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提高重化工业能源转化环节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重化工业单位产值能耗,是产业转型中的必然方向,也是中国减排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就提高产业能源转化环节中的能源使用效率而言,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有很大空间。目前,我国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高,主要工业过程和产品能耗比国际领先水平平均高30%。研究表明,我国电力、钢铁、石化、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和45%;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这些数据,既反映了中国目前的能源使用量大,也从另一方面充分表明中国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巨大。

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需要依托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从部门结构看,工业用能的比例虽在下降,但仍是最大的能源消费部门,而交通和建筑物用能则是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部门,因此,这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要实现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就必须提倡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淘汰落后,推动高消耗高污染型产业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转变,即淘汰落后技术和落后产能,以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通过生产的规模效应和产业的集聚效应来降低成本,发展生态型工业园。具体应做到: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且缺乏规模效应的炼铁、炼钢产能和水泥产能等;淘汰低效电机,通过应用调频技术和调峰技术等来实行工业节电;发展资源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力开发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低能耗技术等等,都是降低高碳产业碳排放的具体有效措施,中国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有所起步,也必将快步向前。

二、加强企业“微笑曲线”两端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减排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下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达国家的高耗能、高排放部门如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等行业将面临强制性的减排要求,为此,它们一方面会积极进行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另一方面则可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在实现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同时,减少自身的环境污染。面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世界的工业基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经济发展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取得了经济增长,但代价也不可忽视。我国目前每年出口大量高碳经济模式下生产出的产品,在生产这些产品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据统计,我国大约23%的污染是在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这种高碳经济下的出口模式,使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基本处在价值低的制造环节,这种通过制造环节获取微薄利润的产业分工地位,直接造成我国在全球产业链格局下的产业竞争力的缺失。

从全球产业格局来看,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来自于该国的企业竞争力,而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实现更多地是来自于企业的设计研发、销售、售后服务和品牌。以美国通用为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近几年的利润增长中,有1/3左右是来自其资本额仅占3%的金融子公司,而传统汽车生产的利润则十分微薄,甚至是亏损的。由此可见,在推进低碳经济过程中,我国必须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既是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取产业竞争力的要求,也是使我国实现低碳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总之,我国要改变自身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提升产业在研发设计、销售及品牌环节的实力,加强企业“微笑曲线”两端的国际竞争力,力求实现产业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

三、大力发展新型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都是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新型行业。通过发展新型低碳产业,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的化石能源,逐步建立起低碳的能源系统、低碳的技术体系和低碳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由传统模式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这是中国产业转型的长期方向,也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大力发展新型低碳产业,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争取主动。

以电力产业为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以电力产业最大,热力电站大约消耗我国年原煤产量的50%以上。在电力行业中,火电改造一直是非常棘手的问题。2006年,我国民用电和工业用电的火电的比例是77.82%,也就是说高碳的火电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清洁能源的比例不断上涨,但是还不够理想。为此,我国正积极通过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等手段来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中进行研发、创新和商业化应用,希望通过对这些新能源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来实现对火力发电下的高碳化石能源的替代。目前,我国核电发展史上为国家的核电事业作过重大贡献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正在与美国的西屋公司合作,从西屋引进其先进的核电技术,同时通过吸收、消化、创新的阶段性发展,力争在核电技术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上求得突破。

在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发展态势下,我国虽然暂时还不能做领跑者,但也绝不意味着只能做跟随者。2008年8月国际气候组织发布的 《中国的清洁革命Ⅱ低碳商机》报告指出:中国在短时间内已经在一系列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主要电动车、风能、太阳能光伏和节能产品生产国大国之列。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低碳产业发展从理念到组织、从政策到制度、从规划到行动的层层落实,我国实现从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的转型,又何尝不是一次国家的产业崛起呢?

(作者系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教授)

第五篇: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低碳经济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低碳经济的思考

摘要:随着全球气温逐渐变暖,在人类自然资源和能源日趋紧张的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我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走低碳经济之路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就从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目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对策选择3个方面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这“三低三高”为主要特征,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整个社会最大产出的“绿色经济”。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还存在着高耗能、高排放、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最后从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国际低碳技术合作与交流、政策创新4个方面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进行了综述。关键词:低碳经济;政策建议;路径选择

[1]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就其内涵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转变现有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

首先,现在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能源消费方式为一次能源占绝大比重,而可再生能源及核能使用率比较低,这样的能源消费方式加速了环境恶化,同时也带来激烈的一次性能源争夺。低碳经济推行的途径就是在原有一次能源得到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并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等。低碳经济模式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得以实现。最后,低碳经济得以广泛推广的另一重点就是转变现有的人类生活方式。人们在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便利的同时,导致人们依赖于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低碳经济不能仅仅被理解为发展新能源,也不能仅着眼于制造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力,还应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

(二)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技术。应该说,如果缺失了低碳技术支持,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就无从谈起。

(三)低碳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经济意味着高投入和高成本的经济。虽然在短期之内低碳经济的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还有可能出现高投入、低收益现象,但从长远考虑,低碳经济除了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带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碳汇交易、碳信托基金以及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的产生,这些都是在低碳经济模式良好运行情况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目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环保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高耗能和高排放

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对资源和能源依赖性较强,单位 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虽然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国目前一次能源结构中约93%是化石能源,而二氧化碳主要是石化能源燃烧造成的,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可以减少CO2排放。2006年能源消耗总量达到了24.6亿tce,比2005年增长9.6%,2007年能源消费26.5tce,比2006年增长7.8%。21在“十一五”规划头两年的能源消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 40.5%的增长目标。伴随中国经济起飞,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将持续增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继续增长的趋势。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预算:2003—2030年在参考情景和可选择政策情景下,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平均将分别增长3.2%和2.5%,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年均增长3.3%和2.2%。因此,中国经济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仍靠高碳能源所驱动,对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是个极大的挑战。

(二)高碳产业与贸易结构引起的排放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失衡,工业特别是重化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部分企业工艺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有的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问题较为普遍。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在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密集型商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引进了大量外资,而对环境标准要求过低,使中国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重化工业的转移,将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和压力转移到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同时,不可避免加重了中国污染排放,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部分地区已成为“污染避难所”。IFA估计,2004年中国国内出口生产蕴含的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6 亿吨,占中国排放总量的 3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进外资的环境标准要求提高,就会减少引进外资数量,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三)技术水平低下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遇到的最大瓶颈,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制约经济发展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因素是科技水平低,低碳技术开发和储备不足。无论是废弃物处理、节能降耗技术开发,还是对资源深度开发,都离不开技术和设备投入,没有先进的技术工艺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无从谈起,因而技术发展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在CO2处理器、工业废气净化装置以及固体废物处理装置等具有高科技水平设置的技术研究开发上能力较弱,多数需要进口;在电力部门,2007 年我国高碳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82.86%,仍占主要地位,火电技术改造尚未突破大幅度降低CO2排放量的技术瓶颈,而技术瓶颈的存在[2]

也使得清洁能源替代火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交通部门通过制定尾气排放标准来限制汽车CO2排放,各大汽车企业加紧研制新能源如混合动力汽车还普遍存在成本较高和推广困难,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技术成本问题,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中国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但大量的引进费用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制约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移的关键。

(四)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但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不仅浪费大,污染严重,而且资源利用率低。2006年全年万元GDP能耗实现自2003 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全年全国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虽然2007年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同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情况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紧迫。2009年初,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保经济增长、促就业的政策,很多地方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强劲,一些地方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容量,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难以改变,高耗能产业加快增长的内在动力未能达到有效遏制。同时,很多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把发展循环经济片面等同于“三废”排放达标,这大大加大了节能减排的难度。2009年末,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 46—50%,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要实现这些目标要付出艰苦努力。[3]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的当前和长远利益,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受到实现工业化和承担国际义务双重压力的推动。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针对我国实际,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近期需求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原则,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症下药,走出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

(一)加大科技投入,科学技术是建设低碳型社会的根本动力

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本身就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主要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建设低碳型社会,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要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要通过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对煤炭的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加速发展天然气,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低碳发展产业

按照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发展高新[5]

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围绕节能降耗,推进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三)加强国际低碳技术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单靠一个国家是无法解决或完成减碳任务的,因为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和共同拥有的天空是不可能分割的整体,保护地球需要各国的共同行动。为此,胡锦涛同志指出“气候变化没有国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发达国家应尽的责任,也符合发达国家长远利益。我们应该树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观念,努力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赢,实现各国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共赢。”经济发达国家在过去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地球环境资源造成严重影响,也是现在污染物主要排放国,所以应带头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减少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并有义务也有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保护资金和技术的帮助,因为地球只有一个,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财富。现在西方国家纷纷加强相互协调,英国政府等八个工业强国和欧盟一道研发遏制气候变暖的技术,实现碳减少目标,德国政府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强气候保护合作,近年来加强了与美国的合作,并发起欧盟与美国间的“跨大西洋气候和技术行动,”重点是统一标准制定共同的研究计划等,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气候变化体系中来,在促进节能减排中加强与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工作,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效能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特别是加强欧盟和美国低碳技术合作。积极探索建立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管理培训机构之间,以及其他政府组织和协会之间的学术研究和合作伙伴关系,为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开发具体项目技术合作、经验交流及能力建设等形态的合作活动。

(四)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体制创新,建立有效的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此,首先改革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提倡绿色 GDP,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环境利用率等为基本框架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从企业到国家建立起一套绿色体系,包括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消除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障碍,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制度和方法,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引进碳排放交易制度,进行税制改革,促进企业减排。在具体实施中减免税收,在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措施上,引导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企业自身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行为,摒弃传统的义利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企业义利观。企业将“利”与环保结合起来,在追求利润同时不忘环保责任,以推进清洁生产,减排降耗,节约资源和能源作为自己的责任。其三,建立健全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制定和修订有利于减缓[7][6]

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制定与可再生资源相配套的法规与政策,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权力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庄贵阳.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2]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1-7.[3]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4]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04-21.[5]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43-46.[6]范建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 2010(4):122-123.[7]胡淙洋.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1):11-18.

下载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低碳经济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摘要: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本文首先论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其深层含义;其次概述了低碳......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低碳经济理论看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要想在此背景下谋求生存之道,就应积极探索,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如寻找低碳替代原料、研发......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要想在此背景下谋求生存之道,就应积极探索,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如寻找低碳替代原料、研发低......

    山东省低碳经济的研究

    山东省低碳经济的研究 宋佳芳 经济1102 2011090173 摘要:近年来,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产业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产业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08商务33班王健学号:200818082035 一、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体系 与西方国家单纯重视气候问题相比,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保......

    对郴州发展低碳经济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郴州发展低碳经济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世界经济面对节能减排和能源短缺等压力,已将低碳经济视为新一轮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资源能源依赖度较强的地......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节能建筑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探讨我国发展绿色建......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论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1 摘要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节能建筑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