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原因实证(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2:4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原因实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原因实证》。

第一篇: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原因实证

□作者: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梁立俊1樊文静2

内容摘要: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问题是货币理论的核心问题。从市场环境因素出发,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在银行信贷体系和资本市场中的传导阻滞,解释了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低的市场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渠道信贷体系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否畅通。根据西方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可以通过利率、信贷、金融资产价格和汇率等途径来实施,但这些传导途径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在各国发挥作用的可能性、相对重要性与该国的经济环境及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反应程度有关。因此,上述四个途径可以归为两个渠道:资本市场传导渠道和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利率、金融资产价格与汇率主要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而信贷传导主要通过银行信贷市场影响实体经济。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现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通过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将货币供给传导给实体经济环节,转化为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但2000年前后,扩张性货币政策形成的货币供给增量在银行渠道与资本市场渠道中发生了“吸附”与“沉淀”,导致政策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平。

银行信贷渠道中的传导阻滞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是指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会影响到银行的资产变化,使银行的贷款供给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到实际的经济水平。由于银行体系承担着组织资金融通的任务,所以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推动,以银行贷款为主的信贷传导渠道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货币幻觉”和谨慎储蓄动机,公众对利率不敏感;经济领域存在垄断现象和政府干预对市场的扭曲,企业成本约束较小;银行体系,特别是占绝对优势的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完全商业化,存贷行为缺乏理性——要么过于保守(惜贷),要么过于冒险(深度参与房地产),货币政策无法通过信贷渠道准确地传递到公众和企业,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资本市场传导渠道中的货币“沉淀”

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渠道由两个环节构成:首先,货币政策作用于资本市场,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调整;其次,资本市场通过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影响企业与社会公众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成熟的资本市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和严格的退出机制,它能迅速将央行的货币政策传递到实际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中去。然而,由于市场发育和投资者行为不成熟,市场投机气氛浓厚,我国资本市场将货币资金转化为实际投资与消费的效率低,大量新增货币供给在资本市场中长期“沉淀”,从而形成并加剧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大量资金在一级市场聚集,认购新股;上市公司募集到的资金没有全部投入到生产领域,有相当一部分向股市回流;大量资金沉淀在股市,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炒做。股市失去了把社会资金转化为产业投资的融资功能,政府货币政策的传递渠道失效。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的实证检验

实证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有很多种方法,由于在银行信贷渠道和资本市场渠道中,货币供应量都是最主要的中介变量,所以我们分别以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与代表实体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传导渠道的阻滞程度。采取的方法是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用以考察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1、M2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

由于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经济时序变量都是非平稳的,直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容易产生伪回归问题。所以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看其是否平稳,然后再做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分别就每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水平和一阶差分形式进行检验。

由表1可以看出,在5%的置信水平上,LnGDp、LnM

1、LnM2都不能拒绝单位根,是非平稳过程。差分一次后,确定前两个变量在5%置信水平上通过检验,后一个变量在1%置信水平上小于临界值,说明三者在差分一次后都变得平稳,均为I(1)过程。

协整检验

由ADF检验知,虽然LnGDp、LnM

1、LnM2都是非平稳的,但三者都在差分一次后变得平稳,则LnM

1、LnM2与LnGDp之间可能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在估计其关系式之前,我们先用Johansen最大似然比法分别检验广义和狭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GDp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结果如下:

由表2可看出,8.44<15.41,9.38<15.41,这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两者均接受原假设,即无论是广义货币供应量还是狭义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都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过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传导对实体经济的增长效果不显著。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结论,再采用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其进行考察。

结论与建议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知,我国货币政策在市场传导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阻滞,要保证其传导畅通,充分发挥政策的有效性,就要完善资本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的传导作用,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的政策建议如下:

采取积极政策扩大实际消费和投资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仍然处在转轨时期,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政府在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配套的保障和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以医疗、养老、失业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公众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这样,公众才会有信心把手中的货币转化为实际的消费和投资,从而疏通货币政策渠道。

完善银行信贷体系改革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融资手段主要依靠银行,货币政策贯彻主要由银行渠道来实施的局面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为此,如何优化我国金融结构,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对于我们有效实施货币政策显得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银行信贷体系改革应主要从推进、深化商业银行市场化、发展民营中小银行、完善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和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出发。

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比较迟,成熟度较低,如股市行情还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票价格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为增强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必须改善股市监管,完善市场功能,活跃股票及债券市场的交易,使股票价格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引导资金流向实际的产出部门,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同时,为货币政策的有效运作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方先明等.中国货币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

4.马瑞华.从利率弹性看货币政策的扩张功能[J].经济纵横,2002

5.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

6.王召.对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探讨[J].经济科学,2001

7.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与疏通:一个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05

8.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感谢原作者]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作者:王吉荣 谷少永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回归分析等时间序列方法,对我国从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目前在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信贷渠道而不是货币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结论。

[关键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贷渠道;回归分析

[作者简介]王吉荣,国立华侨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福建 泉州,362021;谷少永,国立华侨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福建泉州,362021

第三篇: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

去年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学术论文,为美联储推出最强力的政策工具——前瞻指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今年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学术论文,大部分否定了现在美联储退出QE的沟通策略,可能为退出QE设定硬性的量化指标提供了强力的理论依据。以下内容摘抄自美国西北大学教授Arvind Krishnamurthy的论

文“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

QE的投资组合余额渠道(the portfolio balance channel)主要通过狭窄的渠道影响所购买资产的价格,而溢出效应则取决于资产和经济条件的详细情况。该渠道并非如美联储预期的一样,通过宽广的渠道影响市场,比如说影响所有长期债券的期限溢价。

对美国来说,购买MBS资产已经通过资本约束渠道(capital constraints channel)和稀缺性渠道(scarcity channel),对资产价格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危机时,出现这种情况因为MBS资产的风险溢价会特别高——因为中介部门

(intermediary sector)出现的困境不断向MBS市场输送流动性不足和高的风险溢价。我们用资本约束渠道来形容,在困境时购买MBS资产的影响。现在已经有理论文献证明了,央行购买因为金融中介部门出现困境制造的低价资产,是存在有益影响的。比如说,Curdia和Woodford(2011),Gertler和Karadi(2011),以及这份论文。很多研究员都能从这个方面理解,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时购买MBS资产的影响。我们描述和提供一个新渠道存在的证据——稀缺性渠道,在过去两年里,这一直是MBS资产购买的主导性渠道。当金融环境稳定,MBS的风险溢价已经在2011年已经大幅下跌,但经验证据显示,美联储的MBS资产购买,继续对降低MBS收益率

产生有益的影响。这是通过稀缺性渠道产生影响的。美联储购买了大量新发行的MBS资产,这已经导致当期MBS资产(Current Coupon MBS)产生了稀缺性溢价,使得MBS资产和美国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低于零。当期MBS资产的稀缺性鼓励了银行发放更多的贷款,缓解当期MBS资产的稀缺。通过资本约束渠道和稀缺性渠道不断降低二级市场MBS利率,很可能存在有益的宏观经济影响。

美联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大大地拉升了美国国债的价格,但对私营部门债券收益率来说,溢出效应有限,因此对经济的好处也有限。投资者对长期的无风险资产有需求,这导致了美国国债的安全性溢价。因为美国国债能提供作为高质量的抵押品和长期极端安全的(在名义价格上的)价值储藏手段的经济好处,这些好处驱动了安全性溢价。美联储购买长期的无风险资产,降低了这些资产的供应,因此也拉高了长期无风险资产的安全性溢价。虽然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的计划降低了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但它们的福利效应(welfare effects)是模棱两可的。这些购债最主要的有利影响来自于拉升私营部门无风险资产价格的溢出效应(这些资产可替代无风险的美国国债)。然而,因为私营部门制造长期无风险资产的能力有限(3A信用评级的企业债券凤毛麟角),这些对经济有利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此外,因为美国国债安全性溢价通过降低美国国债的供应来向投资者提供经济上的好处,所以也在剥夺经济系统中极端安全和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所带来的好处被减少了。

我们几乎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购买长久期资产(包括MBS资产和长期美国国债)能通过一个四通八达宽广的渠道,降低所有长期固定收益资产的久期风险溢价(也就是期限溢价)。虽然美联储经常在讨论QE好处的时候,提及这个渠道,但经验证据

与狭窄的渠道更为一致——资产购买主要影响所购买资产的价格(对高风险资产价格的影响非常有限)。

美联储应该首先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然后出售其美国国债的投资组合。第二,美联储应该出售高息(higher coupon)的MBS资产(较早购买的),因为这将对一级市场的抵押利率产生非常小的影响。这个操作顺序的最后一步是,美联储应停止购买当期MBS资产,因为这个工具是现在刺激经济的最有益的源头。

我们接着讨论退出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LSAP)政策的沟通挑战。在我们研究的所有渠道中,现在资产价格会因未来LSAP的购债总规模预期改变的新闻而变动。实际上,相对于传统货币政策,QE的一个主要特点是,QE必须购买大量较长期限的资产(所以理论上欧洲央行的OMT购债计划不是QE,因为OMT购债计划只限于购买期限为三年以下的资产,仍属于传统货币政策——调控短期利率)。因为与短期限资产相比,长期限资产的价格对未来政策的预期更为敏感,控制这些预期在QE的传导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在退出QE中向投资者的政策沟通方式将更为重要。在LSAP政策上,美联储一直在其沟通方式上保持含糊。美联储一直在经济的模态预期(modal forecast)下,提供关于LSAP购买资产的量化和时间信息,加上关于取决于未来经济状况的政策的含糊信息。美联储选择这种沟通策略,是因为美联储对LSAP政策传导渠道的一知半解,所以希望保留更多的灵活性。

在货币政策上,随经济状况改变而设定政策的规则和政策制定灵活性之间,一直存在争论。在传统货币政策下,该争论的结果一直倾向于随经济状况改变而设定政策的规则。同样的,LSAP的政策行动也可以通过设定规则,或通过意料之外的灵活性声明来实现政策沟通。虽然没有回顾规则vs.灵活性争论的所有方面,但我们认为,相对

于在传统货币政策下,在LSAP政策下设定规则所带来的好处很可能更大。这是因为,LSAP针对的是长期债券,这些债券的价格对未来的政策预期特别敏感。在声明中缺乏控制LSAP政策的明确指引,投资者将对任何关于美联储在LSAP上的行动意图的信息作出反应。今年6月19日FOMC会议后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就是资产价格对关于LSAP政策进展高度敏感的证据。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是美联储保留政策制定灵活性策略的一个缺点。另一个缺点是,美联储不能订造一个退出方案。我们已经建议退出的顺序,从出售美国国债到停止购买MBS资产。但这个退出顺序,在投资者面对美联储LASP政策规则的不确定性前,并不能实施。现在,因为美联储的灵活性策略,任何退出的措施都会被投资者认为是显示政策定制者偏好的一个信号,这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个现象的一个例子可能从投资者对今年6月FOMC会议决议的反应看到。从6月18-20日,为了回应关于LASP政策的信息,投资者重新修订了他们的货币政策预期,预期美联储将更快地紧缩。这个市场反应凸显了提供LSAP政策规则的潜在好处。

第四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有关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怎样的途径和作用机理发挥效用,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问题。它是中央银行确定了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并付诸实施开始,到实现其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因果关系的总和。

传导机制理论是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

2、货币政策的两条基本传导途径:

一条基本途径是商业银行; 另一条基本途径是金融市场。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利率变动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币供给量,而不是利率。

货币供给量能够不通过利率而直接影响收入的变动。

(3)托宾的Q理论

托宾把Q定义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

Q值是决定新投资的主要因素。

货币供给的变动会通过利率结构和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影响股票价格进而影响Q值,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使Q值上升,从而刺激投资扩大,最终引起产出增加;而货币供给减少则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下降,降低Q值,使实际投资减少,产出下降。货币—资本传导过程简化为:

(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银行信贷传导机制

前提:银行贷款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即有一些银行贷款依赖型的特定借款人。传导过程:

以公开市场业务,实施“紧”的货币政策为例

特点:不必通过利率机制。

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

从货币供给变动对借款人资产负责状况的影响来分析信贷传导机制。

传导过程:

(5)财富传导机制

货币变动将引起财富变动,进而引起消费和支出的变动。

传导过程:

(6)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以“紧”的货币政策为例:当一国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外国对该国金融资产的需求增加,外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随之增加,从而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升值,本币的升值导致该国出口下降。

传导过程:

第五篇:货币政策及其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它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其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又包括运用这些手段的作用机制和调节过程。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货币政策有狭义货币政策和广义货币政策之分。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指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客观要求。主要有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 控制货币发行。

 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 调整再贴现率。 选择性信用管制。 直接信用管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影响

2008年,货币政策在贷款利率上的表现:不足百日 连降5次。“降息”,无疑是2008年货币政策中最亮眼的关键词。从9月中旬至年底,央行密集下调存贷款基本利率:9月15日,央行6年来首次降息0.27个百分点,紧接着10月8日又下调0.27个百分点,10月29日0.27个百分点,11月26日1.08个百分点,12月22日0.27个百分点。不到百日,连降5次,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累计下调198个基点,从年初的7.47%一路降至12月底的5.31%,活期存款利率也由0.72%降至0.36%,被市场诠释为刺激经济的“猛药”。其中最大一次调低108个基点的幅度更是历史罕见,足见中央“保增长”的决心。

利率的密集调降,作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涵,是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制造宽松的货币环境,确保市场流动性的传统手段,与新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相辅相成,旨在竭力为经济回温铺路。

为保证市场上的流动性充足,自2008年9月下旬进入降息通道以来,央行已暂停了6月期、1年期和3年期央票发行,3月期央票改为隔周发行,市场上可配置的短期品种锐减。其中,3月期央票一度出现收益率和发行量齐跌的状况,年底虽然发行量有所回升,但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收益率还是以1.0456%的历史最低位结束了2008年行情。这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是,央行自9月中旬以来释放的流动性由于不稳定的经济预期,没有流向一级市场,而是淤积在银行系统中,催生了大量的央票需求。

08年经济评估分析 我们可以从货币政策面临的内外环境约束来看。首先,从外部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货币不断增长,形成货币供应过快增长的巨大压力,因此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经常出现冲突性。但首先要确定的是,无论基于理论还是实践经验,当前人民币确实处于相对低估的阶段,长期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在此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就是坚决反通货膨胀。

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央行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所关注的问题,包括经济结构失衡、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这几方面的风险,有些是相互关联的,有些则关系不大。正如我们所说的,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要想全部关注这些目标,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集中考虑通货膨胀的目标,从而间接对其它目标产生影响,这样才能达到相对最佳的政策效果。同时,在分配不公等现象比较突出的情况下,通胀的危害更加严重,而货币政策目标的模糊,也客观上强化了通胀预期。货币政策坚决反通胀,才能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

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就当前全国财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此间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影响

总体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上半年,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2个百分点。企业、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下降,6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8%,比年初下降0.58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19元。

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分析,一是新增的贷款,无论是流入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流入房地产市场,基本上都与城市建设有关。当大量的资金都流入城市化建设时,基本上是中长期贷款,因此信贷风险不会在短期内暴露出来(特别是有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担保及大家都预期房价仍然会上涨时更是如此)。不过,从中长期看,如果城市化的速度不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特别是在房价持续上升时,由于城市化的失衡所导致的信贷风险就会显露出来。

二是前三个季度信贷增长部分,居民户贷款增长十分快。汽车销售和住房销售信贷快速增长,是拉动今年个人贷款增长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住房销售的增长。个人住房消费性贷款增加了8809亿元,远远超过2007年全年7622亿元,但2007年是房地产泡沫不小的一年。也就是说,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增长,促使今年4—9月份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造成了不少地方房地产市场泡沫被吹大。房地产市场已经由消费为主导的市场转化为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如果房地产市场投资比重进一步上升,国内房价进一步上涨,2010年个人住房贷款是否能够持续增长也面临问题。除非政府希望把房地产泡沫进一步吹大。

三是今年1—9月份的信贷增长,已经不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意图了,而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了。尽管这种货币政策对保证市场流动性、鼓励企业投资、防止经济下行风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特殊时期的产物,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比如泛滥的流动性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升,特别房地产泡沫被吹大。如果对所面临的问题不重视,那么它会严重阻碍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09年上半年银行信贷的天量增长还表现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区间全面下移。比如2009年6—9月贷款利率上浮分别为35%、35%、38%、37%,基准利率下浮分别是65%、65%、62%、63%。但在2008年6—9月贷款利率上浮分别为45%、47%、51%、47%,基准利率下浮分别是55%、53%、49%、53%。这说明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全面下降。2008年8月份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利率为8.19%,2009年同期则下降到5.74%,下降了2.45%。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是快速扩张了,但由于利差水平严重下降,将全面影响国内商业银行的业绩。在这样的情况下,2010年国内商业银行是否还会继续采取2009年这种无效益的信贷扩张模式,是相当不确定的。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2010年7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提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0)》称,下阶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0年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影响

1、外部经济环境比2009年明显改善

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很高,2007年为36.3%,2008年为33.3%,因此,2009年1-9月全国出口额同比减少21.3%,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首要因素。根据国际权威组织的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衰退将宣告结束开始回升,IMF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世界经济将增长2.0%。伴随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也将止跌回升,我国出口增长将结束下降转为恢复性增长,如果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持续的时间能够延长到明年年中以后的话,则可能形成国际市场需求的报复性反弹,拉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反弹。

2、我国经济结构已获得初步调整

经过2009年的结构调整,失调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表现在:(1)汽车这一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短期内不容易降温,将对一系列产业产生拉动作用;(2)房地产投资迅速恢复了高速增长,虽然高房价对市场有抑制作用,但国家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投资建设的力度将加大,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3)农业连续六年获得丰收,国家粮食收购价再次提高后,国务院又宣布2010年小麦收购价将每斤提高3分钱,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4)公路、铁路、机场、电网、城市交通、环境保护设施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善了投资、生产和消费环境;(5)各级财政在医疗、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教育等方面增加了投入,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有了较大推进,改善了消费者的支出预期,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

3、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

(1)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总结2009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政策重点将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抑制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保证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不仅有利于使政策产生更大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009年5月国家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降低了投资项目的门槛,有利于投资的增长。

(3)国家将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4)国内股票市场中创业板市场建立,有利于吸引风险投资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投资,也有利于促进国内科技人员创新和创业,增加经济发展的活力。

(5)2009年开始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改革降低了企业投资风险,增加了投资资金来源,有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

(6)国家多次提高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设立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实行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等政策,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明显恢复

随着我国经济的回暖,消费者信息指数已经从3月份的最低水平86.0逐月回升到8月份的88.0,虽然仍明显低于危机前水平,但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企业家信心指数从去年四季度94.6的最低点逐月回升至三季度120.1,虽仍处于本轮周期的低位,但也已形成稳定的回升趋势,且加速势头十分明显。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的恢复将对2010年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5、2010年劳动力需求将有所加快

上述因素决定了2010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复苏,GDP增速将继续有所加快,带动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可以乐观地预期,2010年就业形势将好于2009年,但劳动力供求的结构矛盾会更加突出,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非技能型低端劳动力也将短缺,主要表现为民工荒问题,推动低端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预测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比2009年有所回落。

6、外需不足和成本上升共同促进产业升级

金融危机后,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调整自己的需求结构和负债消费的消费模式,压缩消费,增加储蓄,这种改变必将影响我国出口的增长,压缩我国出口增长空间,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与我国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或蚕食我国市场份额,或压低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条件。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供求结构的矛盾将推动劳动力工资成本不断上升,降低我国低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春节前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有1400万就地创业或就业,据此预测,一旦经济完全复苏,恢复原来的生产水平,沿海地区将出现1400万的用工短缺,导致工资水平的上升。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促使我国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加快我国产品结构的升级。这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一方面也是劳动力报酬提高和消费升级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社会向企业提供更多接受更好教育具有更高技术能力的劳动者,而目前我国劳动力生产环节尚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这是造成目前失业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

7、过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新的结构问题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全球主要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超量货币注入市场使流动性严重不足一度陷入停顿的金融系统得以重新运作起来,并逐步恢复了生机,遏制了经济危机的继续蔓延和深化。但这种紧急救助措施只是一种应急行为,不可能长期为之,即使是短期为之,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副作用。以我国为例,政府对经济的一系列救助措施中,有关房地产的政策阻止了房价的理性回归,使本已收缩的房地产泡沫重新膨胀起来,埋下了经济再次调整的隐患;再有,大力度的投资刺激计划,使一些过剩行业的投资再度活跃,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还有,信贷的超高速增长使一些本该淘汰的技术和管理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起死回生,推迟了结构调整的进度;此外,部分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这些因素都加大了金融系统未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国际金融环境仍不稳定。内需发展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依然存在。

上半年,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态势。经济增长高位回调,物价涨幅处于合理水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国内投资也不排除因房地产市场调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

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还是以稳步微调为基调,在稳定上半年防泡沫、抑通胀成效的基础上,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化解诸多矛盾和风险,逐步实现经济政策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

下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原因实证(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原因实证(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