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检察服务大局
检察机关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理性思考
段军 杨文龙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崇商重企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是龙潭区工业腾飞的现实需要和根本选择,要像崇文重教一样去崇商重企。崇商重企的号角已在龙潭区吹起,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又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全市两级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必须不断深化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找准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把崇商重企的先进理念践行于具体日常工作中,努力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刻认识检察机关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意义 首先,服务企业发展,是检察机关围绕工作大局,为第一要务服务的客观要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执政兴国的一第要务,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发展的广义范畴中,发展经济显得最为重要。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工业经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任,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重要使
1命,是检察机关为第一要务服务的客观要求。其次,服务企业发展,是检察机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行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现社会和谐离不开经济作支撑。崇商重企,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经济的要求,是富民强市、解决所有困难和问题的根本举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专政工具,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执法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建设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再次,服务企业发展,是检察机关体现价值取向,更好地发挥职能的本身需要。实践证明,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执法部门,不能脱离党的中心工作而强调独立行使检察权。检察机关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努力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才能有所作为,充满活力,实现最大的价值取向。两级检察机关必须置检察工作于大局之中,进一步认识到“爱护企业就是爱护自己”,“发展企业就是发展自己”,树立为企业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开放服务,全面服务的新观念,真正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朋友”,维权中的“靠山”,把各项工作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确保检察工作始终与大局合拍、同步,使检察机关充分释放能量,在服务大局工作中不断发展自己。
二、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作用 检察机关在服务崇商重企活动中,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检察职能,找准检察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全情服务企业发展。
(一)立足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持严打态势不动摇。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类严重刑事和职务犯罪,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检察机关依法保护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加大对涉及侵害企业案件的办案力度。如发生在工业园区,破坏工业园区正常生产秩序的盗窃、侵占、挪用企业财产、假冒企业注册商标和专利、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等各类刑事案件,坚持提前介入,依法快捕快诉,确保案件在检察环节的畅通。其次,要积极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务之便,而侵害企业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的经济犯罪案件,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行为造成企业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案件。坚决斩断伸向企业的“黑手”,坚决堵住向企业乱张的“黑口”,切实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再次,要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治安整治力度。针对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及时向党委和有
关单位提出专项打击和综合治理的建议,以减少治安隐患,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同时,要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适度,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实际成效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二)立足为企业维护合法的权益,加强诉讼监督不动摇。加强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是检察机关依法保护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要在确保自身公正执法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监督意识,延伸监督触角,强化监督措施,积极开展立案、侦查、审判等专项监督。对该立案而未立案查处的涉及企业的案件和对涉及企业的案件处理不公的,坚决依法提出纠正,并跟踪到位。对企业法人代表或管理人员受到无端举报或诬告陷害的,要及时配合有关部门认真查处,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切实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和改革热情。要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依法受理侵犯企业和人员合法权益的案件,坚决纠正确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维护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坚决摒弃执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依法平等地保护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平等地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的合法权益给予平等的司法保护。
(三)立足为企业营造正常有序的竞争氛围,强化预防工作不动摇。努力搞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使企业的发展走上法制化建设的轨道,是检察机关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检察机关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法律资源,形式多样地开展预防工作。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各种犯罪动态,及时发现妨害企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和问题,积极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对策,做到办案不忘服务大局,打击犯罪不忘保护发展;要加强企业家的法制教育,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企业人员学法、守法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权益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和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引导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正常竞争;要结合办案,帮助企业发现和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完善内部防范机制,提高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第二篇:2、坚持服务大局 助推青年创业
坚持服务大局
助推青年创业
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团省委有关要求,全市各级团组织以观念引导、资金扶持、信息提供、技能培训为主要手段,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建设美好宿州贡献青春力量。
在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安徽(宿州)青年创业园,被团中央命名为“首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推进“青春创业驿站”建设,开展创业孵化等资源共享的服务活动。成功举办以“青春梦想秀、创富宿州行”为主题宿州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积极开展“智富青年汇”青年创业者沙龙活动。组建宿州市青年创业导师团,开展“1+X”帮扶活动。有效开展青年见习工作,五年来累计组织见习青年上岗1800人次,组织开展16场“见习基地专场招聘会”、33次“见习基地进校园”活动,近万名青年现场参与。加强信贷帮扶,累计推动青年创业贷款发放4.5亿元,贷款青年39900人,带动就业5.2万人;积极争取皖北地区青年创业贷款财政贴息?万元,惠及青年?人。加强技能培训,累计培训4.9万人,落实培训资金800余万元,实现就业2.7万人。推进农村青年“领头雁”培养工作,累计培养1800名。启动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大力选树青年创业典型,评选表彰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55人,王琼、申浩创业事迹在央视7套《致富经》栏目播出。
第三篇:服务大局
服务大局
务实创新
在推进“三个加快”进程中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在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中共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市市人编
事委
局办
局主
长 任
胥跃东
(2010年3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会议是经市政府批准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9年全市人事编制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炜同志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围绕大局抓发展,锐意创新,2009年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全市各级人事编制部门以“保增长、促发展”为总体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自觉融入经济,服务产业,切实履行人事编制部门的服务保障职能;以“人才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加快职能转变,突出人才重心,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人才结构逐步改善,人才环境逐步优化,人才集聚能力逐步加强;以“保民生、促和谐”为重要职责,扎实稳妥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解决被清退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养老问题工作,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以“创模范部门,建过硬队伍”为努力方向,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落实执行力,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推进民生工程,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卓有成效。一是扎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把高校毕业生创业放在人事人才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关于稳定就业形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决策部署,努力完善政策措施、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建立长效机制,举办了绵阳市首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和创业公益培训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促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共接受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申请717项,批准484项,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36场次,培训高校毕业生858人次,建成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共投入资金385.67万元,实现创业人数453人,为省政府下达我市目标任务300名的151%。二是扎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面向基层就业专门项目招募力度,积极实施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全年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65名,特岗教师140名,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1000名,其他到城乡基层就业项目67人。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42家,其中省级13家。成功举办首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双选会,提供就业见习岗位600余个。全年参加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486人,为省下达我市480名目标任务的101%。我市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重点联系城市。三是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得到加强。进一步整合力量,组建了绵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联盟,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网络大型招聘、人才服务机构进校园等活动组织招聘57场次和各类高校毕业生招聘会118场次,提供岗位信息9975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3940人。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登记认定困难高校毕业生129人,纳入困难就业人员范围92人,优先安排就业30人。
(二)服务灾后重建,人才资源开发呈现良好局面。一是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认真做好招录公务员工作,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考录公务员工作力度,全年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公务员786名。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组织全市2万余名县处级及其以下公务员和行政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切实加强公务员初任培训,培训新录用公务员663人。其他专门业务培训、上级调训累计达2499人次。二是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海外领军人才引进工程”,搜寻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876名,成功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结构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7名领军人才。申报并获批国家引智项目10个、来绵服务外国专家122人次,争取国家、省引智专项经费资助63万元。推荐、申报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后备人选5名,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1项,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计划11人。推荐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人选1人、先进单位2个。大力强化专家服务基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服务,新建绵阳市电子专家服务基地,组织专家到专家服务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170余人次。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培训21448人,超目标11448人,完成率210%。首次选择绵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绵阳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考核评估。三是农村人才开发取得新成效。梓潼县玛瑙镇大埝村、涪城区吴家镇兴顺村被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四川省人才开发示范村”,18名农村人才被授予“四川省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荣誉称号。会同组织部门命名市级“农村优秀人才示范岗”48名,“农村人才开发示范村”30个。四是灾后恢复重建人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工业强市主导发展战略,编制发布涵盖医疗卫生等灾后恢复重建急需领域近百个相关专业的《绵阳市2009年灾后恢复重建人才需求目录》。针对灾后重建大量需要各类人才的实际,加大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力度,大力开展人才交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全年举办招聘会244场次,用人单位提供就业职位18300多个,吸引53000多名市内外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洽谈,21000多名求职者达成初步意向性协议。通过市场配置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7300余人,就业率达85%左右。
(三)坚持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安排布置了政府系统371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过渡考试、登记工作。完成国土资源、卫生执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动物卫生监督等执法监督机构311名符合考试登记范围人员的资格审核和过渡考试工作。完成我市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1323名工作人员过渡考试的报名工作。二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印发了《绵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细则》,编印了《绵阳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文件汇编》,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和举办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专题培训会,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结合市属事业单位人员需求情况,认真做好2009年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大专业科目考试监督管理,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规范完善县市区公开招聘工作。认真研究在全面实施聘用制和岗位设置管理条件下事业单位人员调(流)动的政策、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人员调(流)动工作。三是稳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研究制定了《绵阳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绵阳市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会议,提前完成省政府、市政府下达的9月30日前全部兑现的目标任务,全市46503名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绩效工资100%兑现,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原省人事厅领导的肯定。
(四)大力促进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成效显著。一是扎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多次成功化解集访等突发情况。继续加大对企业军转干部的特困救助。针对我市企业军转干部存在的实际困难,继续开展企业军转干部住院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特困救助。二是解决被清退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问题成效显著。根据市委、市政府解决被清退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问题的有关决定,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在三台县成功召开解决被清退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工作现场会。去年全市共申报被清退临聘人员51526 名,核准 45482名,占申报人数88.27%。其中:核准参保26826人,办理参保21488人。核准领取定额补助18602人,发放2009定额补助5745人、568.5万元。一次性经济补偿兑现479人、100.2万元。
(五)创新体制机制,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科学。过去一年,机构编制工作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灾后重建、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理顺科技城和园区管理体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市委书记、市长、市编委主任分别在市编办《二〇〇九年工作总结的报告》上批示:“机构编制工作抓得很好。要充分肯定”、“ 去年编办工作细致、严谨、扎实、科学,应予肯定。向同志们表示感谢!”一是围绕中心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科学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大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堰塞湖治理、社会救助、防震减灾、心理卫生服务、地质环境监测、救灾物资储备、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指导、协调安县、北川两县人事编制部门完成两县区划调整后机构编制人员移交任务,共移交各类机构32个,各类编制524名,各类人员1338人。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点突破。完成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环境监察执法机构改革。健全了民生工作、人民防空和群众工作体系。完成电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了基层电影公共服务职能。做好了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相关准备工作,摸清了市县两级政府履行职责的情况。三是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完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设置了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进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调整下达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37567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工作,充实了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的机构编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四是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科学化。出台了《绵阳市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管理试行办法》。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科学动态管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正在向规范化、科学化扎实推进。截止去年底,全市市县乡三级行政编制12777名,实有11552人,空编1225名;政法系统编制7055名,实有5996人,空编663名;市属事业单位共核定事业编制12485名,实有9754人,空编2731名。
(六)坚持统筹兼顾,其他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职称评审工作扎实开展。加强了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全市非公企业申报技术职称225人,为近年来之最;组建了由393名专家组成的绵阳市首届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委专家库,初定(确认)职称1900人,送评、送审中高级职称2500人。二是军转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28名,其中:计划分配106名,自主择业22名。接收随调家属5名。三是人事考试工作安全有序。全年共组织人事考试47次,50687人参考。人事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去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人事编制工作者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人事编制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矛盾,与“三个加快”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科技城人才政策措施对高层次人才还不够具有吸引力,直接服务经济社会的抓手仍显不足;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深层次研究与探索不够;深入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相对薄弱;指导极重灾县市人事编制部门推进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转变不够,尚未建立起人才工作与对口援建省市的衔接、对接机制。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奋力完成2010年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任务
2010年是推进机构整合的改革之年,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人才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工业强市战略和灾后重建提出的要求: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使命重大,推动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人才开发工作任务艰巨;二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要求:加强人事宏观调控,规范人事编制管理任务繁重;三是民生建设提出的要求: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任务繁重,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压力巨大,服务民生、维护和谐稳定十分紧迫。又存在三大机遇:一是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推行大部门体制,机构整合,职能调整,人事人才工作的舞台更宽,服务领域更广,调控空间更大,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二是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使得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三是人才优先发展成为今后时期人事部门的工作主线,重视人才、关心人才、支持人才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为我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既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又要看到有利条件,坚定必胜信心,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坚决完成2010年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任务,不断推动全市人事编制事业的新发展。
2010年全市人事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全国、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中央编办主任会议部署以及《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三个加快”战略部署,坚持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大局,以坚持民生为本、坚持人才优先为主线,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保证,在实施政府机构改革中实现职能转换,在加强管理实践中实现机构编制整体水平提升,统筹推进其他各项人事人才工作,奋力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把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重要抓手,大力组织实施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抓好保密法和网络安全知识全员培训和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东西部对口培训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专题培训等调训任务,其中保密法和网络安全知识全员培训参训率达到80%以上。贯彻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依法开展纪律惩戒工作。大力弘扬公务员精神,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做好四川省第四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评选、推荐工作。进一步严格控制评比表彰活动,加强政府奖励综合管理,规范表彰奖励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二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全省高层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拟定《绵阳市专业技术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政策措施,围绕产业发展导向、按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实施工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吸引科技人才来绵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工业强市主导战略服务。做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九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10年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推荐、评选工作。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一步加强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引导专家到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创新人才智力转化的渠道和方式。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公需科目培训。加强对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的指导,深化专业科目继续教育工作。三要加大引进海外人才和国(境)外智力工作力度。围绕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实施“海外领军人才引进工程”和“工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切实加强留学回国人员科技项目活动择优资助推荐工作。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科技城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外国专家和国外智力。完善引智成果示范、推广体系,提高引智工作公共服务水平。督促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及时高效实施项目,重点加大对恢复重建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的督促指导力度。加强对县市区引智工作的指导和重点企业的联系,指导帮助县市区特别是极重灾区县和企业申报2011年国家级重点引智项目。四是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和《绵阳市新农村建设人才规划》,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生产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流动、使用机制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农村人才开发联系点建设等工作。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城市各类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会同组织部门评选2010年绵阳市“优秀农村人才开发示范村”、“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优秀农村人才”。五是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人才对口支援合作。落实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部署,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转变,构建人才工作长期合作的机制、平台,推进人才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干部挂职、支医支教以及人才委托培训。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二)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一要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规章和省的实施细则,开展公务员管理“制度建设年”活动,健全公务员管理体系,依法加强公务员管理。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按照省上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公安机关执法警务机构警员职务套改工作。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和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的力度,加强考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建立上级机关面向下级机关和基层一线公开遴选优秀公务员的长效机制。做好公务员交流和退出工作。加强公务员日常登记管理,会同组织部门建立全市公务员管理信息平台。继续做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登记等工作。二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实施《绵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加快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推进步伐,研究拟定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管理办法、岗位竞聘办法、岗位考核及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加强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协调,除极重灾区外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结合岗位竞聘,进一步规范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和聘用程序。深化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组织实施市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加强对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进一步完善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用人的实施办法,增强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性。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加大办案力度,切实维护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奖励、考核、申诉等政策规定,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工作制度。三要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按照国家和省上部署,在全面清理和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检查指导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四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职称分类改革,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准备工作,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构建以道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继续推进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建设工作。加强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规范化管理,加强非公企业高级职称评审答辩管理及指导。
(三)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加强公共服务。一是突出抓好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启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牵头落实省、市政府下达的促进2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和建设15个就业见习基地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创业园区和创业示范岗建设,深化、拓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充分发掘机关事业单位的吸纳能力,大力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鼓励骨干企业、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以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吸收、聘用高校毕业生,统筹推进实施“三支一扶”等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积极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交流合作机制,输送我市高校毕业生到对口援建省、市就业。发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高校毕业生双选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系列就业专项活动。对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优先推荐就业。二是加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建设。积极探索,扩展和完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功能。优化整合人事公共政策与规划、人才评价与考试、人才流动与档案管理、人事信息发布等人事人才公共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能。不断推进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建设。着力规范市场服务行为,清理整顿非法中介,加强监督检查,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继续突出抓好考试安全,完善考试安全专项应急预案,做好各类人事考试考务组织工作,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三是做好军转安置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认真落实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创新安置手段,拓宽安置渠道,确保安置任务完成。做好“全省军转安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推荐工作。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四川省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实施细则,认真做好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
(四)平稳推进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一是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做好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拟订及报批。重新制定完善市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并指导其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各部门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项改革要求,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二是基本完成全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加强对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指导,按程序做好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审核报批(备案)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三是统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各类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的调研。结合日常管理和行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全面推进清理长期不运行事业单位试点工作。
(五)统筹推进各项综合性基础性工作。一要高度重视重大政策问题研究。要围绕重点工作、重大政策和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切实发挥研究成果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二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统计工作。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估,认真编制 “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人事人才统计工作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统计调查体系。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统计信息发布和统计数据分析,强化统计服务。三要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改进审批方法,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准确、按时发放。严格执行各项工资政策规定,加强工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国家工资政策的严肃性。研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中有关待遇问题。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正常晋升工资工作。四要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强化行政执法层级监督,严格规范各类行政执法行为。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完善。按照创建法治城市的部署,继续深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工作。推进全市人事编制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搞好“五五”普法的总结验收。继续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五要加强信息宣传、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整合宣传资源,建立完善统一高效、协调联动的宣传工作体系,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互动,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形成宣传合力。加强舆情监控,做好宣传策划,切实提高宣传工作质量。拓宽信息渠道,做好政务信息采编和报送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落实政务公开办法和制度,完善政务公开目录,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门户网站日常维护,增强网上办事和在线交流功能。完善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不断提高人事编制工作信息化水平。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信访维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硬任务和第一责任。认识务必统一、任务务必明确、措施务必有效、责任务必落实。全市各级人事编制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克服“就业务抓业务”的不良倾向,防止和避免在调整利益关系时因方法简单、工作粗糙而引发矛盾、激化矛盾,要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要从基层抓起,把基础打牢,坚守“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可控”的工作底线。要强化稳定风险评估,坚持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变“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要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坚持先调解后仲裁,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要认真落实领导定期接访、干部下访制度,推动信访维稳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确保重信重访问题“案结事了”,当事人息诉息访。要建立网上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要紧紧抓住“情报、预案、稳控、联动”四个关键环节,细化稳控工作措施,完善应急处置机制。要看住重点群体,抓住敏感时点。当前,要密切关注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等重点群体的思想动态和活动动向,加强信息研判,落实化解稳控责任,坚决防止进京到省集访和非正常上访。
三、夯实基础,强化保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今年是人事编制工作的改革之年、发展之年、攻坚之年。形势变化对人事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跨越发展对人事编制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深化改革对人事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特殊的形势、特定的任务、特别的责任,需要我们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我们要按照市委的要求,自觉践行“四个特别”、“三用心、三深入、五突破”,统筹抓好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人事编制部门自身建设,确保今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使人事编制工作在改革中强基础、添活力、上台阶。
(一)加强思想建设,增强责任意识。人事编制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群众性都很强,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履行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职能,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成效。要牢牢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成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决不能因为我们的政策失当和管理疏漏而损害群众利益或引发不稳定事件。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基础建设是提高工作效能、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推动人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建设。各级人事编制部门要不失时机地抓好基础建设,着力夯实工作基础。要建立健全基础性、规范性、程序性工作等各项制度,对各项人事编制工作采取项目运作方式,量化细化指标,目标分解到位,责任考核到人,做到严肃纪律、严格要求、严明责任。要切实加强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做到基本数据要准确,基本情况要清楚。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调查研究、依法行政、应急处置能力,把人事编制干部培养成学习型团队、复合型团队和创新型团队。
(三)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人事编制部门是党委政府的重要窗口,人事部门还是公务员管理部门,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维护人事编制部门公道正派、高效务实、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要把加强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主动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效能,为优化政务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大力整治文风会风,精简会议和文件。要加强调查研究抓落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及时掌握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工作落实中的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要加强宣传工作,从群众最关心、与他们的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掌握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政策。要强化纪律约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推进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用严明的纪律管理和关心干部,确保人事编制干部在关键时候顾全大局、严守纪律、树好形象,着力营造清简务本、清廉务实的良好风气,努力把人事编制部门建设成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部门。
同志们,2010年全市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顽强的精神,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共同努力,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三个加快”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三个坚持”强管理,服务大局争一
“三个坚持”强管理,服务大局争一流
近年来,东湖财政所坚持以财政文化引领工作全局,不断深化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收支目标,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支持服务街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制度管理不动摇。该所始终坚持用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加强机关和干部队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将制度执行、岗位质效与年终奖励工资挂钩,通过年终百分量化考核打分,严格实行奖惩。制度管理促进了我所执行力明显提升,干部职工上下班纪律严明,全天到岗率达到100%,做到了每日环境卫生、来人来访、上班签到有专人值班,党建、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群团组织有专人负责,工作质效明显提升,社会反响良好。在刚刚结束的全办三级干部表彰会上,该所荣获“优质服务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坚持学习教育不放松。业务技能学习和政治品行教育是新时期财政事业健康发展的的需要,财政文化是凝聚人心,提升服务质效的重要载体。该所始终坚持将推进财政文化建设贯穿全年工作和学习活动中,利用各类学习活动突出抓好政治品行教育、业务技能教育、服务意识教育,鼓励干部参加区财政局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关心、沟通和理解。在会计业务上以熟带新,创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牢固树立“大局在心中、发展在心中、民生在心中”的服务理念,打造了一支热情高效、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财政队伍。
坚持规范化建设不停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该所舍得投入,近三年筹资6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改善办公环境建设,对办公楼整体装修,更换了全部办公设备,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新建了财政所荣誉室,制作了财政文化展示长廊,基本实现电子化办公,工作条件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树立了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有力推动了文明创建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该所将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主题,在区财政局和东湖街道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为建设“六型”财政,促进财政工作再上台阶作出应有贡献。(东湖财政所 余飞)
第五篇:坚持科学发展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思考(本站推荐)
坚持科学发展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思考
坚持科学发展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思考
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是推动检察工作与时俱进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检察工作与时俱进,最根本的基础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努力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塑造新时期亲民爱民护民的检察形象。
一、强化素质,提高检察干警的学习力。检察工作有新的起色、新的发展、新的成绩,首要的任务是提高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学习,应该说学习是一种方式、一种途径。而提高检察干警学习力就是要强化学习意识,坚持不懈地搞好学习,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1、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政治素质是检察干警的必备素质,是执行的政治保障。要努力在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上下功夫,真正吃透精神,把握实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实际,努力提高现有检察人员素质,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强化对干警岗位技能训练,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公诉人,优秀侦查员和综合业务能手。
2、坚持文化育人,实施素质兴检。按照上级检察机关的人才发展规划,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努力改善检察干警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着力培养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强化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检察干警素质,坚持向素质要警力,向素质要战斗力,向素质要效益。
3、树立新型理念,营造学习氛围。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破除旧的传统的学习观念,自觉崇尚良好的学习风气。树立学习是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理念,把学习当作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是为自己的生存而学,为自己的发展而学。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终身进行学习,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把学习引入工作,整合工作、学习与知识的关系,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树立创造性学习理念,重新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自觉主动学习,扩展创造性能量,使学习成为创新发展,开创各项检察工作新局面的动力。
二、以人为本,提高检察队伍的凝聚力。检察工作是靠人来完成,一流的检察队伍是一流工作业绩的前提和保证。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抓好队伍的凝心工程,来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建设一个“让党委和上级放心,让干警信赖”的好班子,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干事谋事,识大体、顾大局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以及消化矛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始终能够把握大纲、善谋大局、会抓大事、处事大气、确保大节,只有建设成为团结、务实的好班子,才能带出一支好队伍。
2、广泛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干部绩效综合考评机制和严格规范的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以实力、实干、实绩来评价、考察、使用干部。建立干警荣誉档案、培训档案、健康档案,积极构建平台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同志干成事、干好事,树立扶正压邪,健康向上,积极有为,勇于创先的良好风气。同时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干警,落实从优待检的各项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热爱检察工作,安心检察工作,从而更好地开展法律监督工作。
3、大力发展检察文化。创新载体,建立具有检察特色的现代职业文化,构建文化网络体系,经常性地开展文化活动,全面提升检察人员的内在素质,提高企业执法的水平,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更好地履行公正执法的水平,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检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三、加强管理,提高检察干警的执行力。执行力的有效载体是制度建设,而加强制度建设必须重视管理,狠抓落实,要把“执行”作为一种制度来管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化,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好现有各项>规章制度,按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确保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1、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追究。要统一制定各部门业务目标和共同目标,使工作任务量化、责任细化、措施落实、标准统一,使工作有导向,衡量有标尺,考核有标准,奖罚有依据。做到“三个明确”,即党组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科室工作目标明确,干警责任明确,敢于给干警压担子、压任务,在全院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机制。
2、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管人与管事相结合,坚持两手抓,既要抓业务,又要抓队伍,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政治思想、办公室的作用,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把每一个干警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执法办案活动纳入内部监督之下,通过完善各种监督考核制度,提高执行效率。
3、坚持按章办事,提高执行能力。要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对上级方针政策的领悟能力,善于准确把握,全面地理解,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能望文生义,就事论事。要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说一不二,在工作中把一条一条具体要求,一项一项工作,一个一个目标任务看成一道道军令。同时,要在全体干警中提倡多干事少应酬、多谋事少谋人,把精力扎扎实实用到各项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干警的执行能力,落实能力、突破能力。
四、廉洁自律,提高检察干警的免疫力。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能力的执法面广,并处在腐蚀与反腐蚀的前沿阵地,我们每一位检察干警手中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何规范用好手中权力,确保自身廉洁自律,杜绝干警违法违纪的发生也是我们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着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廉政自律防线,强化内外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干警的免疫力。
1、坚持经常性教育,从思想上进行渗透。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律作风教育和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教育干警坚持以身作则,做到模范地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把握好自律的主动权,坚持自我约束,自查自纠,防微杜渐,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守法、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检,扎扎实实办事,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忧。
2、坚持“一岗双责”,从机制上进行防范。要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廉政保证金和廉政档案制度,探索“八小时”外管理的新途径,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综合运用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多种手段,延伸管理触觉,规范干警行为,进一步构建起严以自律不想为,严肃查处不敢为,严格管理不能为,严格监督不便为的廉政建设机制,以提高检察干警的自我约束能力。
3、坚持自查自纠,从手段上监督。要强化监督意识,认真对待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始终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并自我设置监督,及时查找廉政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苗头,要及时纠正,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要坚持予以查处,决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