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企业与企业管理组织
第一章 企业与企业管理组织
导入语:我们为什么要学企业管理?
我们应当怎样学好企业管理?
新学期的开始,你拿到这本新的教材,有没有阅读它的冲动?你如何去对待这门课程呢?企业管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既不特别深奥,又不易真正理解感悟的特点。一学期几十节课仓促的学习,主要给大家一种引导,一种感觉,一些印象。
主要学习方法:以教材为导向,以案例分析为中心,以网络、信息为辅助。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愉快的,希望大家能够从企业管理这门内容涵盖面广、集理性和人性化于一体的课程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美好!
引入:针对我们的专业,一个汽车维修企业在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如何经营与管理?
实例:一位车主提起一次令他感动的服务。他的车定点在深圳市罗湖区的一家汽车服务公司维修,该公司承诺提供24小时救援与抢救服务。一日深夜他的车在南头二线关附近抛锚了,据维修公司大约30公里的路程。
1:遵守承诺20分钟赶赴现场
2:反应速度10分钟故障排除
3:职工素质高“您不用感谢我们,倒是我们应该感谢您!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您现在出门在外,遇到了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我们,说明您是把我们当作最好的朋友,所以是我们应该感谢您!”
思考:您所熟识的维修企业是否都能提供上述服务?
影响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成功的核心因素有那些?
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成功的企业则大致都具有相同的成功模式。
我认为决定汽车维修企业成功的核心要素有三个方面,即:经营策略、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这三个要素刚好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紧紧围绕这顾客需求这一中心,我们称为超级服务的“铁三角”。
讲解:该事例恰好反映出了汽车维修企业成功的三个方面:
1:承诺24小时服务正是该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反映,他们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
2:深夜接电话,20分钟赶到现场,说明他们的管理系统是高效的;
3:修理工10分钟排除故障,并能说出一番感人的话语,说明他们的人力资源是优秀的,员工的技术与综和素质都是高的。正因为建立起一个坚固的“铁三角”,所以该公司员工能在任何时候为顾客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铁三角“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即紧紧围绕着顾客的需求这一中心,相互之间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
在制定企业的经营策略时必须考虑企业的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的状况,而管理系统必须为经营策略与内外部顾客服务,人力资源的配置必须适合企业的经营策略于管理系统。只有三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决定企业最后的成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我们本学期的重点也就很明确了:企业的管理系统相关概念;企业的经营策略、经营决策及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第一节 企业的概念与类型
一、企业的定义
课本P2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求的、依法设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是现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讲解:企业在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转换器,它将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企业内部通过生产过程,转换为产品输出。
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企业的两头都在外,与市场的交换关系非常密切,企业一方面从人才市场、设备与材料市场、资金市场获得企业运行所需的各种资源,又不断地将所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市场上的顾客,反馈资金与信息。反馈是企业运行关键的一环,没有反馈(或没有足够的反馈)企业就不可能持续运转,因
为任何一个投资者也不可能永久不停地向企业投入资金。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整着人们的经营与管理行为。企业的特征:
1、企业必须依法设立。
2、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
3、企业应该独立核算。
4、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单位。提问:校办工厂是不是企业?是企业。
学校?学校虽然在教育活动中也要收费,但不以营利为目的。
二、企业的类型
(一)工商企业
工业企业——输出有形的产品即实物 商业企业——输出无形的产品即服务。汽车维修企业不是生产汽车,也不生产配件,其所产出的就是无形的维修服务。
(二)以企业资产的构成形式为标准分类(企业的法律形式)
五分钟阅读,一分钟介绍
1、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投资,规模有限,无限责任。例如:出现自由职业者注册律师、注册会计师等属于个人业主制企业。
2、合伙制企业
联合出资,无限责任,决策困难。例如:广告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股票经纪行。
3、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见课本 P6公司制企业的优缺点?
见课本 P8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见课本 P10上市公司?
见课本 P10公司治理机构?(课后思考)
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情况比较表
1、自由分组
2、收集著名企业的企业管理的案例(注明其出处;A4纸打印)
第二篇:浅谈企业策划与企业管理[模版]
浅谈企业策划与企业管理
王亚军
策划一词,已成为人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流行词。然而,对策划一词的解释,可谓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关于策划的定义,也有各种说法。日本策划家和田创认为:策划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更佳效果的智慧,它是一种智慧创造行为。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认为: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陈放《策划学》认为:策划是指运用人的智能,对未来所做的事情进行预测、分析、使之有效完成。《组织与管理技术》一书认为:策划是在事前决定做何事。著名策划专家叶茂中认为:将适合的产品用合适的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卖给合适的消费者的一种技巧,就是营销策划。资深策划专家舒淳认为:诸利取其重,诸害取其轻,其“取”就是策划。又如“上策、中策、下策”,即遵循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主观地提出和提炼实现最高价值目标的谋略和方法。“策划”在中国有久远的历史,古为军师、策士、谋士,今为企划设计师、策划家。“策划”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和产业,却是近年的事,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智慧之果和精神产品。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策划与当今中国策划界一些专家、学者所说的策划有着不同的理解,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所涉及策划成功的案例做出的总结,望能抛砖引玉,和社会各界人士探讨企业策划的谋略或方法,使企业能够得到发展或提升。
1、策划的内涵
策划是策略与谋划。“策”是计策、对策、决策,“略”是谋略、战略、方略。“谋”是计谋、谋取、谋划(划不来、划得来,合算的意思),“划”是计划、筹划、规划。根据上述字义理解,“策划”的定义是为达到特定的某一预期目标(或目的),运用策划人的思维和经验,在调查、分析有关信息、材料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对未来某项工作或事件预先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构思、谋划,制订和选择合理可行的执行方案,并根据目标要求和环境变化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的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过程。
策划是丰富的知识经验、广阔的信息、大胆的创造、科学的论证所凝聚成“灵感”拓展出的“鸿篇巨作”。策划不是凭空捏造的臆想,它必须建立在以事实为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大量信息和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经过优化整合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具有特定性和可创造性、时效性和可借鉴性。也就是说:“一个好的策划或成功的策划案例在这个地方可行,到了那个地方就不行了;今年行,明年就不行了;现在行,过后就不行了,但它可以用来借鉴和参考”。这就要求策划人在策划之前,必须掌握大量有效地信息和相关资料,对信息和资料进行筛选并加以分析、整理,选择合理可行的执行方案,以实现预期目标。所以,策划人应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能力。一个好的策划,可以提高个人和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团体)的知名度,也可以使这一活动过程得到大家或社会的认同。一个好的策划,就是一个“好的创意”、一个“绝妙的主意”、一个“金点子”,它来自于策划人的灵感和构思,是策划人的思想与智慧结合。
策划就是策划人和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团体)创造性地组合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和时间这三大基本要素,掌握行动的主导权,从而达到特定的预期目标。实践证明,策划人和组织,只有掌握了行动的主导权,才能够在事前制定排除各种干扰的预案,事中及时恰当地采取富有创造性的策略,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为,达到行动的预期目的来获得事业的成功。
2、企业策划谋略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谋略”这个词,而从字义上解,这两个字就包含了两层含义——所谓“略”,即方略,即一件事情的大方向,或说是基调;而“谋”,则是这一大方向下的某种具体手段,其实质在于最大限度的利用手头的资源,去实现那个大方向。俗话说:“无事不谋”,要做事,就应该有方向、有目标,策划是一个行为过程,它不仅是人的行为过程,也是资源配置的行为过程,通过对这些过程操作来达到一定预期目标。也可以说策划的目的就是
使策划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2.1企业策划的内容
要想了解企业策划,就必须认识和理解策划,掌握策划的思想和策划的本质。策划有广义“策划”与狭义“策划”之分。广义的“策划”是指策划的本性,即人类达到某种目的,利用自己的智慧所采取的一种策略或谋划手段过程。它运用于各行各业之中,运用于中外古今之中。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策划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这是策划的前进方向,也是策划的动力。第二,策划是人的智慧和经验总结,这是区别于任何动物的特征,也就是为达到目标运用人类的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知识是策划的工具。第三,采用谋略或谋划手段完成即定目标,这是策划的方法。狭义的策划是指人们为推动经济发展,为现代工商企业或组织机构所进行的一种获利性活动。它主要运用于当今企事业和团体单位中。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它也是为达到某一目标,只是这个目标是锁定在经济领域内。第二,它的对象是工商企业和一些组织机构,即现代社会组织。第三,目的是为这些社会组织获得利益,也许是社会效益,也许是经济效益,是一种获利性的活动;第四,采用的方法是以掌握政策、掌握法律等工具,为现代企业策划,必须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
企业策划也可简称企划,是企业实现赢利和壮大的方法和策略的总称,贯穿在企业发展活动中,积极主动促进企业发展的谋略的综合体。企业策划的内容包括战略策划、管理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营销策划、竞争策划、广告策划、公共关系策划、CI策划等。
企业策划是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采取的企业发展的具有创意、计划、实施步骤、赢利的步骤及方法、手段等。企业策划是建立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制度、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营销、广告、人力、设想等进行的一个具体或总体的谋划。企业策划是企业管理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是与企业管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发展的。它不同于企业战略和方针,企业策划与企业战略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但可以互相补充,即战略中有策划,策划中有战略,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日常管理中也存在一些策划,这些策划会促进企业发展和壮大。
2.2企业策划应善于借时、借势和造势。
企业策划善于“借时”、“借势”指的是的找准时机和契入点,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能够很巧妙地借助节日、当地的人文景观、社会话题、时事活动、媒体舆论焦点、政府专业权威行为、突发事件、名人、文艺活动等,利用人们对这些事物的关注,将自己的企业或者产品巧妙的融合进来,轻松赢得人们的注意力和好感,提升知名度和销量。如非典期间,蒙牛首先宣布向国家抗非典行动捐献巨款,媒体迅速报道,一时间举国上下对蒙牛赞誉有加,在牛奶严重同质化的时代,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这是借助了突发事件。某企业在成都糖酒会期间,得知市政府将在此期间举办龙舟赛,多年来还是首次,市民无不踊跃关注。当别的企业忙着在主席台、栏杆上布置几块广告牌时,该企业在赛段两边共1.6公里长、3米高的河堤上挂满了巨幅的企业绿色徽标、绿色标准字幅,形成了与清清河水共一色的巨型景观,引起主办者、围观者和媒体的好评如潮,经过以这次活动为主的系列策划后,该企业生产的花生露知名度在成都由零提高到48%,当地销量在公司中的排名由全国第34位猛跃至第7位,这是借助了政府的权威行为。
善于“借势”还应懂得“造势”,“造势”就是将活动的声势造大。如中国品牌营销第一经典策划人张春健的“太子奶春雷班在北京”主题活动就是借助2006年春节期间,由太子奶独家冠名的“太子奶2006幸福之路扶贫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和太子奶临湘“春蕾班赴京参加春节晚会节目录制”等活动。沿途大造声势,巧妙把“太子奶”广告做到了天安门等广告禁区,以最少的人、最少的费用,策划了一场大轰动,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2.3 企业策划技巧
所谓策划技巧,就是策划人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其次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然后是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加工整理能力。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是没有技巧可谈的。任何一个策划
都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这取决于策划人的灵感和构思,在商机中捕捉的灵感。有人在策划过程中没有想到的,却在活动中捕捉到了灵感,使策划活动搞得很成功。也有人虽捕捉到了灵感,但思路不对,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策划应避免盲目跟风,人家怎么搞我也怎么搞,没有一点创新。也要避免具有欺骗性策划,这种策划的基本模式就是先打着动人的口号,请上一两个官员发表一两篇不关痛痒的讲话,再加上企业的名字。因一些官员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没有什么好的口碑和形象,这样的策划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欺骗性策划是最为令有责任感的策划人感到悲哀的。
策划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不过要提醒一些策划人,请不要过分相信名人明星,即,所谓的名人效应。因名人或明星并不是大众都是喜欢的,或是年轻人喜欢,中老年不一定喜欢,既然不喜欢这个名人或明星,又怎么能喜欢你的产品呢?在我周围就有很多人看到某些名人或明星做的广告,立马换台,看到了这样的名人或明星就有一种呕心有感觉。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物像主人形”,也就是说有什么的样主人,就会有什么的产品。当然,并不是每个名人或明星都这样,这要看你推销什么的产品,怎么去定位。
3、企业策划与管理
3.1 企业策划必须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企业在对各种促销活动进行策划时,如何树立企业形象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可以使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更顺畅、更持久,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企业策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是宣传,这和其他各种促销手段的目的是一样的,诸如现场免费咨询、公益广告、公益活动等,都是为了提高企业及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这三者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大致形象。知名度是企业的产品、名称、宗旨、任务、方针、政策、规模等在公众中被了解的程度。企业知名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为公众很难甚至不可能去一个他不知道的商店购物,也不太可能购买他没听说过的品牌产品。良好的美誉度,可以吸引更多的目标顾客,开拓更大的企业目标市场,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策划就是通过公共关系,宣传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科技水平,同时也可以树立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如1997年8月,北京赶上多年未有的酷暑天气,一时间各大商场空调器被抢购一空,出现脱销现象。好些市民即便是买上空调,也要排队等候好几天,才能轮上维修人员上门安装。这时,素以“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作风著称的海尔集团,马上派遣一支300人的安装服务队伍增援北京,并通过大众传媒大作广告,真可谓“雪里送炭”,受到北京消费者的欢迎。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促销活动策划,同时对海尔的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又是一次有力的提升。
3.2企业策划必须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优势和展现产品的优点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企业策划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资源优势,目的一是让自己的策划活动操作游刃有余,把策划活动搞得尽善尽美;二是防止竞争对手的跟进,什么好的方式一旦大家都跟风就会搞烂了,如果只有自家能搞而其他人搞不了,那么自己通过这种策划活动建立起来的优势别人就很难拥有。如隆力奇畅销后,各种蛇粉纷纷上市,严重扰乱了隆力奇的市场,也让消费者对蛇粉产生了类似当年对鳖精的信任危机。江苏隆力奇集团果断组织了消费者代表游蛇园活动,参观了养蛇基地苏州东方蛇园和现代化的生产厂房,消费者参观场面和游园观感在媒体登出后,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这是众多作坊式的蛇粉生产厂家不敢也无法做到的,这一招奠定了隆力奇蛇粉市场的霸主地位。
企业策划应该能充分展现出产品的独特之处,而不单单是送赠品抽奖什么的让消费者图个便宜。如某品牌电热水器促销活动抓住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安全性”大做文章,以“洗澡面对面,安全看得见”为口号,以“裸体美女当众洗澡”为宣传点,紧紧抓住了消费者想看美女裸体出浴的好奇心,当然大家看到的美女是穿着泳装出场的,这种极其特殊的方式突出了该热水器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成功的关键。现代比较管理学认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而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有自己价值观、工具和语言的文化。文化,作为人类进化的一种必然产物,弥漫于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概莫能外!
一、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群体意识和经营理念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有什么样的企业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中的软要素,企业文化的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现代管理学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
就汉铭集团而言,为打造汉铭价值共同体,保障全员与公司共同发展,公司考虑通过提供长期无息贷款的形式,资助汉铭同事的购房、购车和教育计划。“汉铭阳光基金”就此诞生了——凡在汉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员工用于购房、购车、教育,都可以从公司申请“汉铭阳光基金”无息贷款。中国有句古话,“安居才能乐业”。的确,当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员工们为买房买车大费心思,汉铭阳光基金的做法,让很多员工缓解了一大笔开销。汉铭信通人力资源总监陈云青看来,快乐基金“来自于民,用之于民”,公司为员工排解些后顾之忧,大家才能更加安心地为企业工作,企业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些年汉铭持续增长的业绩证明了陈云青的话。
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不仅促进了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发展,而且通过成功的企业管理又不断丰富着企业文化的内涵。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粘合剂和指示灯。企业文化可以在不需要命令的情况下协调员工的行为。硬性的规章制度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而无法达到真正的和谐。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员工树立了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能够代替权威机构来协调员工的行为,并可以保证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而采取的放权措施不会导致混乱。企业文化还为所有的员工指明奋斗的目标和行为准则。
第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起到重要的激励和控制作用。传统的物质激励已经不是企业激励机制的惟一途径,企业文化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形成一种群体意识,产生一种集体激励动力,使职工自觉地为争取企业集体荣誉感而奋发努力。同时,企业文化还通过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通过硬性的强制力量,因此,对职工行为的控制更为持久和有效。
第三,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企业文化建设给企业塑造了内容丰富、广泛认同的企业形象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取信于市场和社会的首要内容。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价之宝,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正如汉铭总裁邓泽霖所言,追求卓越的组织,必须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在激励体系和制
度的保障下,欲先取之、必先与之,实际上就是“先有贡献、付出,后有回报”的传统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此价值观的指引下,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人所欲,施于人”的思维去工作和生活。正如我们可以理解的,思维的品质决定了行为的品质,行为的品质决定了工作的品质,进而决定了生活的品质。(邓总在2006年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的途径
企业文化管理的建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实步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让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企业管理风气、管理气氛、管理行为和管理绩效的变化,使员工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成为这种文化的自觉执行者和推动者,才能实现现代化的高效管理。为此,企业应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激发企业文化管理的新活力—— 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企业文化必须“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完善制度,不断健全企业文化管理的保障度——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内部法规和企业的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同时也催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朝向不同个性的方向发展。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有关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的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员工既有价值化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突出个性,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管理的竞争力----企业文化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管理应该特别注重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从而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特征。只有充分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汉铭集团要建立的文化氛围是:100%信赖、100%负责、100%支持、100%真实、100%努力;管理目标是:全面业绩管理下的自我管理。他们认为,任何的流程、规则和制度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规定好,都要靠人去做,去完成,但是不同的人去做,其结果大相径庭,靠监督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品质的道理。公司的干部队伍,首先成为肯于、敢于负责、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激活团队的责任心、荣誉感,才有战斗力。责任心靠制度和机制设计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要有效使用绩效考核等工具来激励有责任心的行为,约束不尽责的行为,同时树立和弘扬责任心的典型,营造氛围和环境,形成文化。也就是人文修养、思想教育、管理手段三者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公司运营输入物质和思想,运营的结果,除了要创造物质财富,同时应该输出新的思想来武装和指导我们的管理实践、经营实践和工作实践。新思想的来源是公司的企业文化。
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促成企业管理重要目标的实现,将企业价值的实现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也更加有利于为员工提供一个更为融洽的企业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高昂情绪和奋进精神,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而一种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品牌,这是企业文化积累的结果,也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的价值所在。
当然,在强调企业文化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入企业文化的误区,尤其在中小企业的企业运营层面。我们可能都见识过这样的所谓企业文化场面——每天唱歌、跳舞、喊口号,激情分享、士气展示,疯狂的一塌糊涂,在这些企业主和企业管理者眼中,以为这些形式就是企业文化,这就能提升执行力,这就能改变工作状态,其
实这种认识不仅狭隘,而且错误,它连企业文化的“表象”都还未入门,就将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于企业运营实际,是彻头彻尾的“变异文化”、“伪文化”——企业文化不可能作为单一的附加行为独立存在,它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及运营水平,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动态发展过程结合才有意义和对企业运营发展产生价值。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春花指出:“企业管理的内容有5个方面——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建设企业文化,只有需要探讨持续成长问题的企业才可以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没有生存的前提,或者说还没有把前面四个管理做好的企业是不能够也不应该提前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阶段的。”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显然距离做好前四项管理还有巨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负面作用的伪文化有时候不过是暗合了某些人低级的政治情节的产物。企业运营管理不是伪文化的虚张声势,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专题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成功的关键。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者非常注重和关心的问题。现代比较管理学认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而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有自己价值观、工具和语言的文化。
一、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群体意识和经营理念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有什么样的企业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中的软要素,企业文化的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现代管理学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由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构成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根据内容也可以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
外围层的企业文化,也称物质层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的是那些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文化形象,如企业的形象标识、员工的统一服装、口号、标语、企业的装饰和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和企业歌曲、展厅、纪念品等,是形成更高层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先决条件,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中间层的企业文化,或称制度层企业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习惯、组织机构及内外人际交往等方面。从实践角度看,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人物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推广和传播。但要把管理者倡导的这种文化融进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变成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制度就成为最好的载体。企业文化单纯地作为“文化”,需要较长时间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而作为“制度”,则会大大加速企业文化的认同过程。当企业倡导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员工在认同过程中,如果超越了企业制度中约定的条款,便会催生新制度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了企业文化。
核心层的企业文化,或称精神层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理念的最深层,是渗透于企业职工心灵之中的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意识形态,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具有牢固的基础,是很难改变的。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经营思想及精神风貌等,是形成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企业员工的行为,因而也就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和业绩。企业文化赋予员工以理想憧憬,给日常工作以高远意义,是组织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也是激发其创造力的源头活水。企业管理思想在员工中潜移默化,形成共同认知,使得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才能符合组织的内在规范要求,怎么做可能违背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即使持守相悖的人也会慢慢身不由已地融入这一企业文化中。
第五篇:浅论组织行为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
浅论组织行为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
〔论文关健词]企业管理 组织行为 组织学习压力管理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组织行为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应用途径。
组织行为理论主要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它对组织管理中的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等方面的管理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组织行为具体体现在价值观、激励、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群体决策、群体结构与过程、组织文化等方面。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因此组织行为理论在我国企业发展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非常必要。
一、组织行为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一)组织行为理论的应用为企业实现跨越发展与管理奠定基础。
组织行为理论重在研究组织中员工的态度、行为和业绩,包括研究员工各种需要、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上述诸因素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协调人际关系,旨在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其理论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人”,它着眼的基本点是将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特别是企业进人成熟期后引人组织行为理论来管理企业,可有效消除了迈向跨越过程中员工工作满意度下降、人才流失等严重弊端,有效地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充分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企业的腾飞奠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
诚度,实际上是在充分运用组织行为理论,其在人才选用上重视对员工实施培训、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培养有冲劲、有头脑的人,而非单纯寻找技术人员。据统计,其技术人员跳槽仅占7%,而技术人员无疑在微软的跨越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劳资同权、人力资源核心论、尊重人性,是松下公司运用组织行为理论推动企业扩张的集中表现。全员参与、因势利导、以人为本,则是海尔集团运用组织行为理论实现跨越、壮大的集中表现。
(二)组织行为理论的应用增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活力。
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基础,组织行为理论与方法是催化剂和助燃剂,二者的合理搭配与波动均衡,可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利润、注重降低成本、注重市场业绩、注重引人现代企业制度固然对企业至关重要,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忽视组织行为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往往是忽视了人的行为,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缺少以组织行为学为背景的管理制度显得太无生气。企业管理者,只有将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与组织行为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才能使制度更有活力,使制度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二、组织行为理论的应用途径
(一)充分了解员工工作态度并加以管理。
态度由人的思想、感觉和行为三个部分组成。如某些员工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与他人协作完成工作的愿望,而另外一些人对与他人协作感到惊慌并抱怨。这种行为就反映了员工的工作态度的差异。在企业的发展与管理中,许多员工的工作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如对工作的疲劳感与厌倦感的产生,工作缺乏创新与激情。管理者应关注那些影响工作执行方面的态度,有计划地培养一些与好的业绩相关联的态度,主要包括培养员工工作满意度、培养员工组织归属感两个方面。
另外,还应认识到不同的态度之间会有冲突。当今社会,人们都忙忙碌碌,奔忙于工作、家庭中,一个有很高组织归属感的人,他的态度可能会与其对家人的归属感相抵触。管理者应认识到这种冲突的存在,采取一些折中的方法消除这些不和谐以达到平衡。在企业发展过
程中,管理者要充分识别、知晓员工工作态度,并加以有效管理和控制,吸引、挽留好的人才。
(二)根据员工的个性特征安排最适合的工作。
理解人的个性可以使管理人员预见员工在某个特定环境中能采取的行动。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从5种普遍特征来描述个性,即外向型、宜人型、责任感、情绪稳定性、开放性,这些特征为一个连续体。每个人都会有其中罗列的每个个性特征,但是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可能更强烈些。某些个体特征可能更适合某种特定的工作。个体的个性会影响到许多与工作相关的态度和行为。管理者一个重大责任就是努力让合适的员工去做合适的工作。必须十分清楚他们想要员工做什么,他们要对何种人能干何种事有清晰的认识。即工作是否处于匹配状态。只有这样,职员才能更大地做出贡献并实现自我满足。当管理者想改变人的工作性质时,理解人的个性是很重要的,因为工作发生变化后,原来的那批人可能不再适合这种工作了。员工灵活性如何呢,他们愿意说出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吗,新的工作结构所要求的责任层次是否会令员工满意呢,等等,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当人与工作性质匹配不是很好时,应及时换人。
(三)通过组织学习提升企业竞争力。
组织学习是提高员工认知水平、造就知识型管理者、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认知是人们通过挑选、组织、解释从环境中收集来的信息以认识环境的过程。受各种内在、外界因素的影响,员工认知事物时往往存在差异,这是一种合理的想象,作为管理者,要能清晰认识员工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加以引导,并有效纠正。持续学习是为了当今面临变革的商业环境,无论个人和组织,必须持续学习才能求生存与发展。对于组织来说,持续学习主要牵涉到一些过程和系统,通过他们,组织成员可以有效地学习、实现知识共享,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在一个良好的、持续性学习的组织中,员工们主动应用一些来自顾客的评论、竞争对手的信息、培训项目以及更多其它的信息,来增加他们的知识和提高组织业绩。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停下工作进行反思:我们通过这次经历可以学到什么。由此可达到持续学习的目的。他们可以给员工时间去参加培训,通过学习来指导员工的实践。实践是员工们最好的老师,应注意他们自己和员工如何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营造一种员工因害怕犯错误而受到惩罚因而隐藏错误的气氛。企业求新、求变的过程中,错误往往是在所难免的。管理者应该通过建立一个能让员工共享知识和以新的方式学习的信息系统来鼓励组织的学习。(四)有效进行压力管理。
有些组织支持学习,另外一些持反对态度,许多其他的组织的特性与个体差异交织在一起影响着组织的行为。在组织中,这些特性包括压力及来源。压力是员工对刺激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反映。当重要事情来临时,这种不确定性就会起作用,使员工失去控制。由此可以导致产生两种相互作用的情绪:挫折感和焦虑。人们对紧张性刺激的反映根据个性、所拥有的鸯源、以及发生紧张性刺激的前因后果的不同而各自相异。
当人们认为自己手中的资源能解决这些压力的时候,压力就是一个有益的动力,它可以激励预期的变化和成果。但是,许多的压力往往与许多的负面相连,包括失眠、头痛等。那些经历过这些由于过多压力而造成的疾病的人都会逐渐从工作中淡出,长时间休病假,并寻求轻松些的工作。员工会变得很不稳定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和同事合作,部分员工甚至会大发脾气或具有暴力倾向。很明显,过多的压力对于员工和组织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企业发展中,压力主要有如下特征:困难、不舒适、十分累,甚至有些吓人。管理者可从四个方面来考察压力,即与工作目标相连的任务方面的压力、物质方面的压力、角色方面的压力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要想让员工富有挑战性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组织就永远不会没有压力的困扰。压力的许多后果是负面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参与到压力管理中来,识别上
述压力产生的因素。考虑这些压力与员工想要承受的压力是否匹配,如果可以,压力将会是个人成功的促进因素;如果不是,公司与员工就要寻求减少压力的方法,同时提高员工处理压力的技巧。管理者可以在组织中建立一些帮助员工处理工作压力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培训或为他们指明方向以使员工感到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公司可以使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和舒适,在这种环境中,个体可以充分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许多方法也有助于压力管理,基本的办法是那些让人保持健康的东西:有规律的锻炼、充分的休息、吃健康食品等,还有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等。
(五)加强组织行为理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组织行为理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需结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应用的效果和效益也与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密切关系。组织行为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存在跨时空的飞跃,要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实施。唯有如此,组织行为理论的应用才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目前,组织行为理论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需求市场,企业谋求发展、跨越,面临的往往不再是资金问题、技术问题,是企业内部问题,而内部问题往往是人的问题。在管理中应用组织行为理论,是企业的战略需要。我国企业应当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抛弃一些陈旧的观念和管理方法,大胆、积极引进西方的组织行为理论,并结合我国有关的儒家文化思想,创新出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以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永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