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烟草工业企业重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
浅议烟草工业企业重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
内容提要:
当前,全国的烟草工业企业都在进行联合重组,本文对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后会计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特点及怎样构建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的环境下的新型会计信息系统作了阐述。提出了新的重要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与业务系统和其他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和业务系统一体化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构建集权职能型的会计组织,实施与业务流程协同的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关键词:烟草工业、重组、会计、信息
目录
一、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后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特点
二、构建各完善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后的环境下的新型会计信息系统
浅议烟草工业企业重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
当前,烟草工业企业正在按照国家局提出的“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来形成“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改革,全力推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卷烟生产企业的竞争力,而重组后工业企业的会计工作如何适应新的组织结构模式,如何通过构建可靠、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都是值得会计人员深思的问题。在此,笔者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特点
烟草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烟草行业积极应对国际烟草市场的竞争,主动解决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的背景下开展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通过对企业的价值行为进行反映和监督,完成会计核算,并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辅助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配合卷烟工业企业新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特点,我觉得重组后工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和特点:
提供以适用性为总体要求的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适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征,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主要取决于其是否“适用”。而会计信息的达用性则需要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来保证。所谓可靠性,就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合法,这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标准。会计信息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客观、如实地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绝不能因为领导意志、政绩考核、个人私利等原因进行人为“粉饰”。所谓相关性,就是指会计信息对经济业务的反映要及时、充分。会计信息要面向决策层和管理层,及时、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其他企业管理和决策所需的背景性和前瞻性信息。当前,由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市场意识日益增强,企业间联合重组的步伐不断加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影响着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以计算机为支撑的统一、集成和开放的信息系统。在烟草行业全力打造“数字烟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应当是能够与企业的业务系统及其他管理子系统,以及银行、税务等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的开放型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会计信息系统要能够实现与业务系统和其他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和业务系统一体化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从而使会计工作由单纯的事后核算逐渐转变为对企业决策的事前参与和对各项业务活动的事中控制,也使会计工作真正从核算型提升为管理型。
严格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功能本身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信息系统有效运作的风险防范机制。随着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各项经营活动的运作模式也将随之改变,同时也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为实现对企业资金和资产的有效监管,重新审视、评价和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己成为构建安全、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构建和完善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环境下的新型会计信息系统
在卷烟工业企业第一轮联合重组己接近尾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跨地域、跨省的联合重组正在循序渐进地开展的背景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以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我们需要重新对会计工作的观念、机构组成、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思考。
更新会计观念。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人和资源构成的信息集合体,其中,人是构建整个系统的首要因素。由于卷烟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的会计观念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因此,作为重组后工业企业的财会人员必须更新会计观念:
(一)是树立价值创造的观念。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更重要的是满足在企业实现管理控制的目标。因此,财会人员必须转变长期以来只是进行简单、被动的账务处理的工作思路,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对企业的综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工作当中,并与其他部门形成良好的协调和互动机制,共同致力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二)是树立积极的风险观念。卷烟工业企业大规模、多层次和多点化生产经营的特点,使得企业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幅度增大、管理路径和管理链条延长、管理的难度也加大了,资金和资产的失控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财会人员要树立积极的风险观念,正确的认识风险,敏于识别风险,进而善于规避和管理风险。
(三)是树立网络系统的观念。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系统之上的统一、集成和动态的系统。因此,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网络知识和信息技术,不断扩充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容量,逐渐丰富会计信息的内涵与形式,并能采用多样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方式,实现新系统信息集成和及时反映的管理功能。
构建集权职能型的会计组织。会计是企业的命脉,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会计,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而会计组织是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会计信息系统必须附着在会计组织及其结构上才能有效运作。
烟草行业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关于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文件中要求,中国烟草总公司依法对所属工商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作为出资者,中国烟草总公司不得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并不意味着其被动等待资本增值,相反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财务行为:⑴、建立中国烟草总公司参与省级公司、卷烟工业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的机制。⑵、建立有效的对省级公司、卷烟工业企业财务监督与约束机制。⑶、建立与财务决策机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总公司与所属卷烟工业企业构建母子公司体制、二级法人治理结构。因此,卷烟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将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模式。
为了适应这种集权型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卷烟工业企业的会计组织模式也应该转变为集权职能型,即下级财务会计部门受上级财务会计部门的垂直领导,下级财务会计部门的负责人由上级财务会计部门委派,上级财务会计部门有权直接对下级财务会计部门下达命令和指示。这种组织结构强化了财会人员的职业独立性,强调了财务决策自上而下的下达、自下而上地执行以及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地传送,保证了整个卷烟工业企业系统财务秩序的规范和统一。
实施与业务流程协同的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工业企业重组后,企业必须实行统一资源、统一品牌、统一管理,因此,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样有利于工业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心作用。随着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在全烟草行业的全面运行,烟草行业已经走进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数字烟草时代。“计划取码、物流跟踪、到货确认”带来了卷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根本性改变,会计流程作为业务流程的价值反映也必须随之转变,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运用方面也要进行革新。
具体来说,在会计信息的收集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流程信息化的特点,建立烟草企业局域网,运用网络技术和统一编码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的其他管理子系统集成起来,实现会计数据的系统采集和信息资源共享,同时拓展会计信息的收集范围和程度,以实现会计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上,由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减少了原始数据的重复录入,大大地降低了会计部门录入和汇总数据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会计信息的处理则从以往的简单汇总型转向分析决策型,即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信息分析模式和方法,提升会计信息的内涵,强化对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的分析与挖掘,找出一定的规律,及时发现问题,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在会计信息的运用上,要强化对企业业务部门的服务,把企业业务部门视为内部客户,及时将在会计信息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反馈给相关业务部门,并提出整改建议。此外,还要注重对烟草行业、卷烟商业企业和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对比分析,为业务部门改进流程提供参考,真正实现和发挥出会计和企业业务部门的协同效应。
形成多层面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手段。强化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是我国现行的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会计法》中规定,实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监督机制的作用十分有限,必须依靠由会计信息系统以外的力量来共同实施监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机制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将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机制应包含以下多个层面:
(一)是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基础上,强化出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和监督。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卷烟工业企业的出资人,要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出发,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成本费用进行经常性的监督,确保企业资金和资产的安全,国家财经秩序的规范。
(二)是运行效率与风险控制并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保证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化手段。在卷烟工业企业多点化生产、规模化运营的组织架构下,内部控制必须适应企业管理和竞争的需要,强调运行效率与风险控制并重,通过设计和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实现对会计信息的监控。
(三)是建立面向企业战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企业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行事,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反之,则可能诱发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报表。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自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
当前,烟草行业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企业重组已经启动,在此情形下,卷烟工业企业应冷静分析,制定出切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并通过采取目标管理、预算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将企业的战略在不同层面加以诠释和实施,为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营造出良好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俊生,《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3、蔡伟勋,《会计信息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电大自考班会计专业杨莉华
第二篇: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EMIS)解决(精)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EMIS 解决方案 作者:李峥
邮箱:zh.li@vip.sina.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lshen 1背景
1.1节能技术概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的日常活动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日益严重, 上至国家下至企业都已经感觉到了节能任务的紧迫, 而针对节能方法 的研究也更加的广泛和深入。由于工业企业能耗消耗比重大, 一直作为节能的重 点对象,有众多的公司、研究机构甚至企业自身都在寻找新的节能亮点。目前, 市场上针对工业企业主要采用的节能技术大致分为三个层面(除合同能源外 , 即设备节能、控制节能与管理节能。
设备节能指通过更换、增加节能设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如增加变频器。控制节能指通过对现有能源设备的运行加以控制优化达到节能的目的, 如智 能照明、多机群控等。
管理节能指通过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 使企业稳定维持在节能状态下运行 生产,并促进企业自主节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1.2能源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工业领域已逐渐 接受了较成熟的信息化系统,如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 等,企业也认识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为企业带来 的价值提升。而这种理念在企业能源管理方面延伸,开始演变为一种新的需求。很多服务于工业企
业能源领域的公司都在利用自身优势, 积极探索工业企业 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 进而推出解决方案以实现企业管理节能的目标。但是
由于各个公司分属于不同的领域, 技术优势各不相同, 以至于形成了都叫 “能源 管理系统” ,可是方案上千差万别的局面,让企业无从选择。
1.2.1外企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
外企公司充分利用领先的技术、良好的品牌效应与雄厚的资金,纷纷涉 入能源管理领域,其产品的特点: 1.系统更广泛:涉及到变电、暖通、水系统、热力等各专业系统;2.系统更深入:依据掌握的海量运行参数与节能技术,使得节能更全面;3.节能更直接:由于大量采用量化分析,使得节能更易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外企公司的系统更加关注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却没有考虑到企业 如何通过管理手段利用能源数据发挥作用,以至于出现“管理系统”不管理 的情况。且外企的产品一般都存在价格昂贵的情况。
1.2.2软件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
国内有一些软件公司实现了能源管理系统,其解决方案更多的是响应了 用户的需求,重点是实现用户对于能源数据的存储、展示和分析的要求,如 报表管理、统计查询、流程管理等,虽然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 作效率,但是并没有直接对节能产生效果。
1.2.3自动化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
工业企业在能源管理系统实施前,首先是具备了基础的自动化条件,而 自动化公司也借机提出了能源管理系统方案,以实现更好的发挥自动化系统 的优势。而系统的重点更多的是围绕自动化数据的展示,以及根据自身优势 增加一些运行优化的解决策略,但仅仅是将能源管理系统作为了自动化系统 的延伸。
2EMIS 系统目标 2.1原则
2.1.1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
EMIS 系统的设计是以国家相关的能源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确保 系统的功能科学合理,促进企业工作更加规范。
2.1.2以优秀的企业管理理论为依据
EMIS 系统充分借鉴优秀的企业管理理论精华,以理论指导设计,以 EMIS 系统促进管理,坚持理论为先的原则。2.1.3坚持持续改进的设计原则
EMIS 系统坚持持续改进的设计原则,一方面指系统的功能要符合持续改 进的要求,另一方面 EMIS 系统自身的完善也要符合持续改进的要求。2.2EMIS 系统目标
2.2.1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
EMIS 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企业能源管理, 更加关注管理流程的实现, 充分利用自动化与外部数据为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固化能源管理流程,规范 能源统计标准,提高企业员工的节能意识与专业水平,促进企业自身主动节 能,真正做到“管理节能靠管理”。
2.2.2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EMIS 系统的核心就是通过管理手段,使企业生产时与能源活动有关的工 作更加规范,企业持续稳定在节能状态,降低不必要的浪费,并且确保员工 有高度的节能意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问题。
3EMIS 系统概述 3.1EMIS 的理论支撑
EMIS 系统的实现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只有科学合理以及成功的理论才能 够确保 EMIS 系统的先进和高效。目前, 在我国针对能源管理的理论性文件尚 不多见,且明显出现了企业在能源方面的现状与先进管理理念的脱节,随着 国家《能源管理体系 GB/T 23331》的建立,才开始引起更多企业在这方面的 思考。
但是仅仅靠一个能源管理体系是很难指导企业提升能源管理水平,更加 无法支撑 EMIS 系统的设计,而且《能源管理体系 GB/T 23331》的制定方法 和 ISO9000的思路基本相同,只能满足宏观指导而很难具体化,深入企业能 源管理问题。
纵观目前对于工业企业较成熟的管理理论有很多, 如 5S(现场环境管理、TPM(全面预防维修、TQC(全面质量控制、6σ(6西格玛等等,这些管 理在工业企业都已成功实施了很多年,有着完整的方法论,且涉及的内容涵
盖了工业企业的方方面面。为此完全可以借鉴到能源管理理论中,进而促进 能源管理体系的完善,指导 EMIS 系统的设计。
3.1.15S(现场环境管理在能源管理的应用
系统应用 实施效果
实 施 关 键
5S(现场环境管理
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3.1.2TPM(全面预防维修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应用
实施效果 实 施 关 键
TPM(全面预防维修 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3.1.3TQC(全面质量控制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应用 实施效果
实 施 关 键
TQC(全面质量控制 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3.2 EMIS 系统介绍 3.2.1 EMIS 系统概述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EMIS 系统 是依据国家相关能源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借鉴先进的工业企业管理体系理论,以工业企业实 际能源(含动力运行现状为基础,实现能源消耗的科学统计、指标体系的 科学建立、能源制度的规范化管理的综合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3.2.2 EMIS 系统方案概述
EMIS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基本涵盖了工业企业能源部门的管理工作, 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全面的综合能源管理信息系统。EMIS 系统根据功能特性、主次关系将子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辅助业务层、主业五层、高级业 务层, 每层中又分为不同的子系统, 最大限度的便于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 EMIS 系统功能图如下:
高级业务层 主业务层
辅助业务层 3.2.2.1 辅 助业务层 1.能源基础管理
能源基础管理实现对 EMIS 系统中非业务流程或其他子系统共用的基 础数据提供维护、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结构维护、人员维护、权限管理、接口管理等。
2.能源辅助管理
能源辅助管理包含对 EMIS 系统中各子功能需要共同调用的辅助功能 模块,如短信管理模块、报警管理模块等。3.2.2.2 主 业务层 1.能耗管理
能耗管理是 EMIS 系统的核心功能,重点是实现与能源消耗数据相关 的采集、统计、分析、管理的数据展示及业务流程。能耗管理遵循能耗 数据贴近实际、能耗数据可追溯、数据展示符合用户操作系统、能耗指 标管理科学的原则。
能耗管理中包含的功能如下: 1 能耗管理中包含的数据包括能源消耗数据、循环经济数据、能耗 财务数据。实现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的管理, 通过物理模型模拟工业企业能 源网络, 而统计模型为能耗统计、平衡分析提供基础, 功能支持 多口径、灵活配置,使用户可进行自组态。实现能耗数据明细、趋势图、饼图等多种图形展示;4 实现支持自定义的能耗报表管理, 在工业企业中能耗报表种类繁 多, 又可能不定期格式变化, 所以能耗报表管理支持用户可灵活 制作报表模板, 同时又对报表模板版本进行控制, 使用户实现 “ 10分钟制作一张报表模板, 1分钟查看报表结果” 的目标。5 实现能耗数据的同比、环比查询。
2.动力运行管理
动力运行管理系统实现与动力部门日常运行相关的管理、维护、数 据等功能。动力交接班管理
动力交接班管理实现动力轮值班组交接班的管理, 将企业的纸质 交接方式提升为电子签名交接,并展示各班组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信 息,便于数据整理与统计。动力运行数据管理
动力运行数据管理的数据来源为工业企业的自动化系统, 管理的 数据包括包括开关状态查询、设备启停查询、运行参数查询、报警 查询等,同时支持运行报表的管理与查询。动力供应质量管理
动力部门向外输送能源介质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外部门的生产办 公,如果对能源质量监管不到位,甚至会造成意外停机和影响产品 质量,所以动力供应质量管理关注供应能源质量的统计、分析和管
理。功能包括质量参数管理、质量数据展示、质量报表、异常排除 管理等。3.能源制度管理
能源制度管理重点围绕能源部门日常相关业务进行管理,规范企业 能源管理制度,固化企业能源管理流程。动力设备管理
动力设备管理实现设备(动力 部门对动力运行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设备台帐管理、设备维修、设备保养与润滑、设备点检等。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器具管理是对工业企业涉及能源购进、消耗、能源工艺参数 的计量器具的统一管理模块,帮助企业实现计量管理的科学化、规 范化,系统提供了完善的计量器具台帐管理,具有检定周期到期报 警、计量状态分类管理、标准器具台帐、计量人员管理、证书管理 等功能。
4.能源状态监视
能源状态监视帮助企业实时查看重点关注的能源数据, 包括当前 能源消耗状态、重点能源供应质量状态、重点耗能设备运行状态等 信息。
5.专项小组管理
首先在企业中建立由全体能源部门员工参与的能源专项小组, 专 项小组可根据能源专业(变电、暖通、工种分类(操作工、维修工 等进行建立,并确立专项小组制度,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实现自主 持续节能改造的目标。
专项小组管理实现对专项小组工作流程的电子化, 并对专项小组 讨论后的结果进行分类、审核及后续持续改进跟踪管理。
3.2.2.3高 级业务层 1 能源绩效管理
能源绩效管理是可动态配置、随需而变的面向企业部门、班组、个人的与能源相关的绩效管理系统,系统将各业务层系统可量化的 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根据绩效考核要求配置不同的绩效指标集, 以月、季、年为周期自动计算绩效结果,经过修订、审核后形成最 终绩效考核表。能源门户站点
能源门户站点是工业企业对企业内非能源部门或企业外发布能 源管理信息,进行能源经验交流的平台。
4EMIS 实施策略
EMIS 系统的实施首先要提升企业对于能源管理的认识,引起企业从最高 领导者到基础员工的共鸣, 为 EMIS 系统的实施消除意识冲突的障碍。然后根 据企业现状,分步骤分模块实施 EMIS 系统。当 EMIS 系统成功实施并逐渐显 露效果的时候,企业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分析数据,既可以开展能 源审计,进而指导企业进行设备节能与控制节能,扩大企业节能空间。
5EMIS 系统效果说明
以下是本人承接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案例:
以“某厂 1”为分析对象,以下列出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的改变:
设备、备件 台帐管理 由原来的台帐独立管理(Excel 清单),改变为动态管理,通过系统使得全厂动力部门保持唯一的台帐信息,并且全 部的业务流程都是基于该台帐 设备管理信息化 由原来的纸质工作单方式,改变为信息化管理方式,所有 业务流程在系统中实现,有效的做到了规范管理,用户并 设备管理 可以进行各种方式查询,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包括设 备维修、保养、润滑、点检等,在实际中,维修处理时间 缩短 20%,直接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 设备分析 由原来的粗略分析,改变为精细化分析,系统的设备运行 数据、维修记录、操作记录等都为设备分析提供了有力支 持 数据可靠 由原来的人工(小时)抄数,改变为自动采集(分钟),排除了人为因素,并且提高了数据粒度 供应质量管理(能源品质,统计快捷 如蒸汽压力、便于品质分析和考核 电压等)效果 交接记录(2007 年至 2009 年)年平均合格率由 93%提升到 96% 由纸质工作单进行交接记录,改为信息化交接,电子签名,便于历史数据查询,并且可以将运行数据、人员情况与班 组对接 运行记录 班组管理 数据量远远多于人工方式,包括运行报表、开关状态、设 备状态等。运行分析 由 1 个月分析一次(运行主管)改变为 1 周分析一次,(运 行班长)节能改造 其他 及能源审计提供了有利支持 注:以上系统的设计方案是 2006 年编制的,现有的 EMIS 系统设计更加科学、完善。系统内的数据为企业进行自主节能改造、外公司节能改造 由人工抄表(2 小时),改变为系统自动整点采集,并且 系统自动生成供应品质合格率、最大值、最小值等数据,
第三篇:公司治理 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
公司治理 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 2006-4-5 0:0【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本文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整合的框架中,全面论述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是联系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的引导和控制。三者之间形戚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会计改革不能局限于就会讨论会计,而是应站在管理的高度,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来使会计改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最终形成公司治理系统、公司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局面。
【关键词】公司治理系统 公司管理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一、引言:
纵观会计发展历史,会计已经从简单地记录事项并向所有者报告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阶段演变到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目标相应地也从报告解除受托责任拓展到优化配置资源。但是,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来看,会计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甚至有时还误导了资源的流向,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与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法规和准则等方面均有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本文试图另辟蹊径,立足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共生关系,从理论层面揭示会计信息质量是怎样受制于环境并积极地影响这些环境。作者的观点是,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同公司的管理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管理有序、治理完善的企业中,会计必然运作良好,它为企业内部、外部决策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从经验来看,那些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一般都在企业管理上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笔者进而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是在于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公司管理系统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会计职责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管理和治理结构,只有将会计置于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统中加以考虑,才能理解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找出现实中所存在问题的症结,寻求对症之药。
二、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摸型
目前,有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即公司治理研究只考虑狭义的公司治理范围,其中主要研究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而公司管理研究中,又只注意企业外部环境、公司文化、管理风格的影响,而很少把公司管理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结合起来综合研究。
其实,公司治理与管理是存在紧密关系的两个方面,按柯克兰和瓦提克(Cochran and Wartick)的研究结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潜在冲突是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内容之一,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标就包括协调公司的治理和公司的管理。[1]治理与管理的区别依赖于经济学上定义股东与管理者关系的企业理论模型:股东拥有企业仅不参与经营管理,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作为他们在公司决策中的代理人来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据此,公司治理被看成与公司的内在性质、目的和整体形象有关,与该实体的重要性、持久性和诚信责任等内容有关,而公司管理则更多地与具体经营活动有关。可以认为,治理与管理的差别在于:(1)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而管理的中心是内部的;(2)治理是一个计放系统;管理是一个封闭系统;(3)治理是战略导向的,管理是任务导向的。简言之,公司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公司管理关心的是“怎样使公司达到上述目标”的问题。同时,企业治理和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和管理都可能直接对公司管理运作过程产生影响,但在通常情况下,公司治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影响公司管理系统来
达到间接影响公司管理运作的目的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的。在实践中,通常认为专司公司治理的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企业管理。特别是在英美等国家的治理结构中,董事长往往又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许多高层经理又是董事会成员。鉴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这种交叉关系,国外有学者指出应该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描述性模型。我国有学者借鉴其思路,构造了一个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模型[2].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我国公司法确定阶“三会四权”制衡机制就是典型的内部监督机制。外部监控机制是指一股股东、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转贴
公司管理系统在这里被描述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战略目标与决策系统;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系统;三是企业文化与价值系统。按照著名的麦肯齐企业管理系统的7—S框架(因素包括结构、战略、体制与程序、人员与班子、技能、作风。共同价值)来分析,上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主要是硬件要素,第三部分主要是软件要素。从控制角度看,在公司管理系统中,决策体制、管理组织体制、管理规程与制度以及会计、审计系统等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形成了内在的和制度化的约束。模型中还有两个相关的系统。一是企业外部环境系统,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资本市场等因素,它们既影响公司治理系统,又影响公司管理系统,还构成公司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二是公司信息网络。它应是公司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共同组成部分和赖以有效运作的基础。强调这一点,对于我国企业现阶段在企业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国很多股份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不了作用,除了制度上的缺陷,本身能力差之外,再就是缺少支持有效决策和有效行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常常是企业管理的自我调控系统,特别是会计和审计系统提供的。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
当现代经济已客观地表现为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三重世界时,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信息系统[3].会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企业管理系统中,以管理当局的名义向外披露会计信息,并对其可靠性、真实性负责。会计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只有根据会计信息了解并监督企业管理活动,进而作出相关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内部监控机制是主要股东①、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控的机制。在一定情况下内部监控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利用企业管理当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因为内部监控机制的特殊地位,它有义务保证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披露提供系统、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美国公司董事协会在描述董事会职责范围时就认为董事会在检查和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方面的作用包括:“辨别董事会对信息的需求,并安排这些信息的及时提供;每年对流向董事的信息进行评价,以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4]
外部监控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资本市场起着为通资金提供者和企业间的信息,在企业间配置资源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由于他们不直接监督经营者,因此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要求证券市场管理者制定公平交易规则,来规范会计信息的供给。而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积极地披露保留的信息,市场又能将企业披露的信息及时地反映出来实现对企业的正确评价。产品市场对企业的监控是通过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纵向竞争”来实现的。现代企业间既存在竞争又有相互协调。竞争性是产品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而社会化大生产又要求企业间相互协调合作,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合作双方提出的条件常常会直接影响另一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方式的具体内容,因此双方都需要全面收集对方的经营状况信息,以决定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而这种所需要的经营状况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企业经理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价值取决于市场评价,市场评价的标准除了知识、经验以及城信度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理任期内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
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绩效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其在经理市场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综上所述,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完全可以看作是会计对现代企业冶钢结构的逐步健全完善而作出的一种积极响应。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又确保了这种相辅相成关系的正常秩序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管理系统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系统中内外监控机制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没有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支撑,董事会、监事会及外部监控机制的任何决策都可能盲目无效。为此,有必要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将产生并保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系统称之为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它从企业有效管理的角度在财务上对内部管理进行控制,主要强调管理行为与法规制度的一致性以及可靠财务信息的畅通。公司治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确保公司内部存在一个有效运作的自我调控机制,这是达到公司目标的必要保障。
什么是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呢?美国管理会计协会(CIMA)的定义是:它是这样一个整体系统,由管理者建立的,旨在以一种有序的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司的业务,确保其与管理政策和规章的一致,保护资产、尽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5].因此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内部审计系统。完全可以认为,现代管理会计内部审计制度的确立并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是现代会计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而作出的应对措施。实际上,公司管理系统中的一些硬件要素也构成了一定的约束控制作用。这些硬件包括(1)决策控制机制;(2)管理组织体制;(3)管理制度。它们与内部会计、审计系统一起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
由上可见,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服务于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但它也是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运作的信息基础。三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就在于协调各方的利益,尤其是股东、债权人等组织外部相关者同组织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最终是服务于两个目标:一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信息;二是帮助企业内外监控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的监督激励和评价[6].同时会计审计系统的有效运作亦离不开公司内部科学合理的决策体制和管理组织体制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支持。公司治理的内部外部监控机制与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也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董事、监事和社会公众要从企业管理系统中获得会计信息,而企业的会计、审计系统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为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管理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及其与公司治理系统整合的模型。
四、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与会计治理三者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年代里,尽管出现了复式簿记这样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巨大突破,但会计的发展始终是缓慢的,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录阶段。工业革命到来之后,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组织上的变革和创新。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属为特征的股份公司的产生就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组织上的创新。现代流行的大部分经典性会计思想的产生都源于股份公司的实践(尤以美国为甚)。今天的绝大部分管理会计的方法都产生于1825-1925年,而这一恰恰是公司制逐步完善的时期。作为现代生产技术的先驱者的纺织工业,首先将制造一件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内部化并一体化于一家工厂。这些纵向联合企业中的经理们要求会计系统提供每一道工序上半成品的单位成本数据,以便于将自制半成品成本与外购价格作比较。然而,真正引发会计大发展的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工商企业——铁路公司的出现。它们首先雇佣大批支薪经理,建立起大规模内部组织机构,严格划分各部门,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当时铁路公司的高层经理都深深懂得,内部信息的不断流通对于新兴大企业的有效经营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首创了会计和统计报表制度用以监督、评估经理们的工作。由于对精确信息的需要日益迫切,因而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日常经营中所产生的大量各种各样的数据的方法也大有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会计制度的改革,促成了会计脱离管理的领域而自成一门学科。新的会计制度分为三大类: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当时还就新的会计在有关铁路的杂志和许多新出版的金融杂志上展开了广泛热烈的争论,从而形成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会计大讨论。这些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构想出并于以后几年逐渐完善的会计方法,很快便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首批大工商企业所采用,直到进入二十世纪相当一段时期,它们一直是美国工商企业的基本会计方法和基本控制手段。[7]
到了19世纪后期,许多大型的工商企业纷纷学习引入铁路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方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德鲁·卡内基的美国钢铁公司。正如霍利所指出的,工厂生产速度的大增,使其对经理的要求也大为提高。由于金属生产的每一个生产过程都牵涉到不同的活动,因此全面的协调和监督是困难的。为了对分管各个冶炼阶段的工头们进行有力的管理监督,他们发展了一套实行协调和监督所不可缺少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引进了“会计凭征制度”,每个车间在完成每一订单后,都要填列所消耗的材料和人工的费用。记载着生产每吨钢轨所耗费的各项原材料成本的日报和月报及时地送到卡内基手中,成为卡内基最主要的监督工具。其后在二十世纪初,对公司制的演进和会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杜邦炸药公司,它是历史上最早的权力集中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联合企业。与其它的联合企业一样,公司由董事会的执委会领导。除董事长之外,执委会的成员们都负有双重责任,既要对分管的职能部门的业绩负责,又要对公司作全盘性的管理,而第二项责任居于优先地位。执委会在执行工作时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由财务部门所算出的日益复杂的、关于成本会计和固定资本核算的资料。杜邦公司分管财务的副董事长皮埃尔·杜邦在公司合并完成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统一所有参加合并公司的会计制度,为公司的所有工厂和办事处制定出一套相同的会计程序,并牢固地控制流动资本的稳定供应。他们在完成这些工作时,在现代工业会计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首次将会计上的三个基本类型—财务会计、固定资本核算和成本会计——有效地结合成一体,从而有助于为现代的资产会计奠定基础,到1910年,他们已发展出一套后来成为二十世纪工业企业标准会计程序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监督。二是设计出投资回报率(ROI)这一指标(即后来被广泛运用的杜邦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利用这一指标,杜邦公司的经理们得以明确地说明,现代管理对利润率和生产率所作出的那部分基本贡献——通过对经由生产和分配过程的材料流程进行管理协调而得到的节约。这些会计上的创新成果成为了企业经理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才使管理上的有形的手在协调和监督经济活动方面得以取代市场力量的无形的手。[8]
在1925-1975年这段时间里,美国企业的会计系统则受到了税法和会计准则这些外部因素的极大影响。在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中,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会计领域变得相当复杂,早期单一的会计方法不再存在,有效的会计方法尚未建立起来。在会计艺术观的指导下,美国会计界呈现一片混乱景象。当时,对资产计价,流行多种方法,包括原始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等,对收益的性质来源,都存在不同的理解,由于19世纪后半期至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缺乏完整、严格的法律等外部约束公司的治理行为。这时会计便真正成为企业家们粉饰公司业绩,欺骗股东,追求个人利益的“艺术”了。由于当时会计实务如此混乱,1929-1937年的经济危机一开始,就有人猛烈批评会计界,甚至有人认为,松散的会计实务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的原因之一。在这一情形下如何从外部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和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国会相继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所有证券上市公司都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并于1934年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并要求该组织负责制定上市公司所必须遵守的统一会计规则,从而使财务会计进入了接受准则规范的时代。经过SEC、APB、FASB等准则制定机构及其相关利益团体的不懈努力,到50年代中期,美国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是一个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奕的过程,希图通过制定具有强制性的“公认会计准则”来贯彻自己对企业进行治理和管理的思想,以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利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准则就是现代企业强化公司治理与管理的产物。
1975年以后,现代工商企业所受到的最大冲击莫过于信息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必然导致组织创新,此时日本走在了企业革命的前列,创新一系列诸如适时制造系统(Just一in-time)、灵活生产体系(contingency productions system)等新的生产管理制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工商业者开始产生危机感,并对传统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深刻反思,许多公司决定学习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并推行新的“适时适量生产和存货控制制度”,全面改革了生产管理方式。但同时,现代管理会计的观念仍是老一套,没能与这些新的生产管理制度同步发展。因而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美国会计界指出了管理会计已出现严重危机,1987年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出版了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在其后十余年中西方会计界在对管理会计反思的同时亦进行了创新和变革。大力吸取企业理论、信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现代管理科学,不仅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还产生了适应现代生产管理制度的新分支,如全面质量管理会计、适时制度系统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
通过以上历史考察可见,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技术革命引起了企业组织的变革,管理的需要呼唤着会计的发展,创新的会计系统又成为了企业管理顺畅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另一方面,当企业组织还不够完善,企业缺乏外部约束时,会计系统又可能成为内部人所控制的,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而要纠正这一切,又必须依赖于企业内外部法律、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即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五、启示
当将会计信息系统置于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相整合的框架中加以研究时,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是联系治理系统与管理系统的纽带,是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共同组成部分和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的引导和控制。三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联系我国现实,在会计信息失真时,人们往往对会计本身横加指责,认为缺乏真实、相关的决策信息是会计本身的失职。显然这种就会计论会计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当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中的董事会、监事会只是一种形式而产生不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及监控动机时;当企业外部资本市场成为众多对企业经营状况并不关心的中小股东进行投机炒作的场所时;当企业管理者更多地是以行政方式委派到伦业而不是从经理市场中竞争产生,甚至还无所谓经理市场时;当企业还沿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惯性进行管理时;会计信息是否还能发挥其作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健全规范的公司管理和治理系统就不会有对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的需求。
因此要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关键是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可喜的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就如何形成合理的;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决定”也特别强调改革企业管理,“要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管理薄弱环节,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这表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已得到高度的重视。实践中,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认识的日益深化,亦开始从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1993年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1998年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稽察特派员制度以及近几年以来因成效卓著而日渐推广的财务总监制度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都是立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外部监控机制对会计工作进行引导和管理。新近修订颁布的《会计法》也着重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维护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上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得到改善和提高,会计系统必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形成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司治理系统、公司管理系统良性循环的局面。
第四篇:关于实施工业企业重组整合的建议与意见
关于剑河工业企业目前现状及重组整合的建议与意见
我县大多企业是小型企业,加快企业重组整合,将实现企业抱团发展、品牌联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配套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工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一、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10户,其中统计口径500万元以上有7户,即:剑河县景剑水电公司、剑河县剑源水电公司、剑河县欧泰林化公司、剑河县绿野活性炭厂、剑河县老蔡食品公司、剑河县剑白香猪厂、剑河县南高选矿厂;统计口径2000万元以上有3户,即:剑河县供电局、剑河县忠信建材公司、剑河县昌兴木业公司。其余的均为500万以下企业。
全县工业企业行业分为林产品加工、石材、特色食品、酒、电力、林化工等。去年以招商引资方式引进资金和技术重组南明水泥厂转型升级,成为现在的剑河忠信建材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年产值达7793.1万元。同时将条件成熟的同属林产品加工的林工商、闽鑫、宏大、荣达、鑫鑫、合兴、荣昌、六合8家企业整合为一家统计口径为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使我县规模以上企业由原来的供电局1户增加到3户,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目前我县工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县工信局派人多次深入企业摸排了调情况,归纳部分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下:
剑河县忠信等建材企业:
1、交通基础设施差,运价高。从堡子到南明的通道窄且路面差。运送货物不足,往返次数多,增加运费成本。
2、电价高。不管是否能正常生产,企业每个月必须先垫付电价基数6万元,生产用电另算。一年额外交出72万给供电局,增添企业负担。并且由于接用柳川电路,并不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用电供应,经常出现停电现象。
3、爆破成本高。公安部门炸药管理制度规定,施工爆破须由爆破公司全包操作,并且炸药不能在外面存放过夜,如果当天不完成任务,爆破公司须返剑河过夜第二天出发施工。南明到剑河县城往返100多公里,按每公里3元算,企业每天多支出1000多元,增加企业爆破成本。
4、忠信公司无证生产,给企业上市、融资及申请上级帮扶技改资金带来极大困难。
闽鑫木业等木材企业:
1、工人流失严重。受沿海一带增资影响,招工难问题突出。
2、运费成本高。运费130元/m,高出其他地区50元/ m的62%。
3、原材料供应难。
4、销售市场疲软,库存产品积压。
老蔡食品等特色食品加工企业:
1、场地有限,要求帮助协调征地扩大育肥基地规模。
2、企业融资难,难以扩大企业规模。
3、技改资金未到帐,拉用生产周转资金建设,企业周转困难。
鑫丰顺鞋业有限公司:
1、招工难。受沿海地区增资影响,原有的技术员流失严重,不足以续生产之用(原来70多个员工,现只有35人)。
2、原材料供应渠道不畅,需到广州等沿海城市采购原材料,进货成本大。
3、企业周转资金困难。
需要帮助企业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33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南明至堡子段公路的标准建设。
2、帮助协调剑河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办理生产证困难问题。
3、帮助协调在南明设立一个爆破物品配送点,解决盘溪、南明、敏洞等乡镇石材生产成本偏高问题。
4、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在全县各乡镇各村的用工宣传力度,并设点招工,解决企业当前“用工荒”问题。
5、做好企业原料供应保障问题,协调解决增加木材指标和合理调整工业用电垫付基数标准等问题,营造企业轻松发展的环境。
6、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企业整合计划
(一)遵循基本原则
1、企业自愿原则。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的需要,自愿实施整合重组。
2、操作规范原则。有整合意愿的企业应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按照有关规定规范运作,尽最大努力规避风险。
3、提供服务原则。为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企业整合重组,县政府部门将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
(二)初拟整合计划
1、把同属鞋业生产的天利达鞋业有限公司、鑫丰顺鞋业有限公司、康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3家企业整合为1家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
2、把同属林化工生产的欧泰林化实业有限公司、活性炭厂
2家5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整合为1家20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
3、把同为特色食品加工的老蔡牛肉食品有限公司、剑白香猪特色食品有限公司2家5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整合为1家20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
4、把闽鑫木业有限公司从整合的木材加工企业分离出来,单独申报成一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
(三)企业整合重组和上档升位的建议
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企业意愿,现将企业整合提出如下的建议:
1、品牌聚合,集群发展产业。
把同属建设石材产品分片区整合,一是将太拥田东明石场、太拥乡张老王采石场、柳川九家湾采石场、柳川盛发采石场整合为一家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二是将敏洞乡安得多石场、敏洞姜学知采石场、敏洞乡沟洞村采石场、盘溪乡圭懒湾采石场、南明圭平采石场、南明岑戈采石场、南明屯侯采石场、南明拉洞采石场、南明三刀岩采石场整合为一家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三是将南寨乡罗安教石场、南寨乡刘远东石场、南加龙运洪采石场、南加龙运荣采石场整合为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四是将岑松永固石场、岑松昌发采石场、革东建秋采石场、革东方陇邰昌斌采石场、革东金富砂石场、革东龙国富采石场、革东方陇邰雄采石场整合为一家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引导各企业共同打造“青石”品牌,借品牌闯市场。要求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办理法人资格证、税务登记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
2、低产能整合,推出新型企业。将同属生产砖瓦产品的剑河县旺达砖厂、剑河县福成砖厂、南明镇凯寨越发砖厂、南明永兴和发红砖厂等企业整合为一家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利用国家产业政策推动兼并重组转型。借整合力量逐步改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企业。要求相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办理临时土地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组织机构位代码证书、税务登记。
3、扩张规模,上档升位。
一是将剑河翁萨酒厂上档升位列为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要求帮助协调技改资金500万元迁建剑河县城或屯州工业园区,同时解决落户土地,7月份可再申报为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
二是将剑河县健华粉末熟料有限公司可申报为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目前该公司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安装完毕,正在融资生产经营周转资金,要求县发改部门协调办理备案批文,办理企业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书(手续齐全才可申报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
三是将剑河县仙作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申报为20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该厂房基础设施已建成,正在安装生产设备。要求相关部门帮助协调办理备案手续、企业法人证书、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预计3月份试产,4月份投产,6月份达产。
四是将剑河县易德福钢木门有限公司申报为5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该公司目前已订购生产设备,急需进入已停产的四通水泥预制构件厂原址投建,要求相关部门及早协调成功,建设工期2个月,7月可以申报规上企业。
五是将剑河鑫丰顺鞋业有限公司申报为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要求相关部门帮助解决“用工荒”问题。
六是将老蔡牛肉食品有限公司上报为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要求帮助协调征地扩大育肥基地。协调技改资金到账解决周转资金难问题。
七是将剑白香猪厂上报为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要求相关部门组织财务人员有必要对剑白香猪公司账务、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理。了解剑白香猪厂能否继续发展壮大,便于我县发展工业企业政策的调整。
第五篇:浅谈烟草工业企业应如何做好清洁生产工作
浅谈烟草工业企业应如何做好清洁生产工作
摘要:清洁生产以其独特的理念,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烟草行业卷烟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为国家发展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烟草行业更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成绩与不足;节能降耗方法
中图分类号 : TE38 文献标识码:A
一、清洁生产的意义及重要性。
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是一种环保战略,它既有利于环境保护,也能促进经济发展,是指导一个国家、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烟草行业应大力开展有关节能降耗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卷烟工业企业取得的显著成效及不足
近年来,按照国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烟草行业积极探索,从工程建设源头上统筹“两型”企业建设,在卷烟工业企业“十一五”技术改造项目中率先引入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工房”建设理念,系统集成运用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新能源、循环经济等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经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已经初步搭建了行业绿色工房技术体系,为提升行业卷烟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清洁生产的推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卷烟企业未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级和循环使用,导致水资源浪费;个别企业的领导者对清洁生产工作只是走走形式,没有落实具体的项目来支撑工作的开展;个别企业清洁生产工作仅仅停留在相关管理部门,节能降耗的思想未彻底深入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主动行为等。
三、对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工作的建议
(一)把清洁生产变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清洁生产的主体是企业本身,因此,要把企业管理和实施清洁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实施清洁生产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清洁生产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持续走绿色生产之路。
卷烟企业要认识到,执行清洁生产标准,从根本和长远上看,不是增加成本而是降低成本,是提高竞争力而不是降低竞争力。应有的做法,是把改善环境和节能减排当作经济的提高竞争力的机会,而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应付。企业自身应主动通过评估自身活动直接和间接的环境冲击,学习体会未充分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前瞻性地创造有利于创新和提高生产力的解决方案,研发能将成本降至最低的环保新技术与新工艺,着眼于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并将改善资源生产力放在首位。
(二)加强计量管理、完善统计计量
计量数据的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源工作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如节能技术改造需要详细的计量数据;能源成本核算需要正确的计量数据等。
通过对企业各种用能,耗能数据的分析、整理、评价,就可以发现生产与管理中的各类问题,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此外,通过加强计量工作、实施细则、经济考核等,特别要在考核上加以落实,能对职工进行节能减排引导、起到规范、激励、约束行为的作用。因此,加强计量数据的应用与管理,保证向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对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员行动
提高干部职工的节能减排意识是深入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前提。面对能源日益紧张和污染日趋恶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在全年的节能减排工作中,一个总的思路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思想,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
一是通过印发节能减排宣传资料、举办节能减排宣传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节煤、节水、节电及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国家有关能源环保政策、法律法规人人皆知,增强职工的能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在单位醒目位置悬挂“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煤、节约一度电”、“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节能减排警示标语,教育职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职工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三是组织开展了经常性的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推广先进经验,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同时组织广大职工结合单位中长期发展计划,从能源利用和减少排污等方面,对提高设备用能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减放、实现清洁生产等方面为单位献计献策,促进单位节能增效和排污达标;四是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及创新
一是进行节能化改造:加速低效率用能工艺和设备的更新改造,采用高效节能新技术,通过工艺改进、节能工程等从源头减少能源消耗。
二是采用节能产品和节能材料:在企业运行和新改扩建的过程中,主动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材料。
三是余能余热回收:在提高供热效率的基础上,根据“梯级利用,高质高用”的原则对工艺愈能、余燃及放散可燃气体等实行回收利用。四是重视建筑节能:采用节能型采暖、空调设备及采光照明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积极发展高效、长寿节能光源和灯具。
结束语
烟草企业只有不断努力将节能降耗、污染预防持续地应用于产品生产全过程,并将清洁生产纳入企业现行的经济与环境管理、全面、有序、深入地推广开来,才能真正实现降耗增效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祖林怀,海涛.制造业生产成本削减实战[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2]《卷烟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准则》实施指南[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