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举行,严峻的气候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负面影响,是当代人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穷上升和生孕育发糊口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紧张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世界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紧张风险到人类的生存情况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情况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低碳生活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低碳校园是在低碳经济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低碳经济等理论在高校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践行低碳理念的具体行动。高校内部在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使用上也未能做到物尽其用,依然存在着浪费现象,在备受全世界瞩目的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课题下,建设高校的“低碳校园”是必然的选择。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低碳校园建设所涉及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和全面。日本曾经对东京都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进行统计,在包含众多大型企业的事业体的能耗及碳排放量排序中,东京大学名列第一。而在美国,研究型高校的校园单位面积能耗比大多数建筑的能耗都要高,尤其是实验室和数据中心的全天候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在美国,从总量上看,学校建筑的总能耗 ,仅次于各类办公类建筑的能耗总和。从我国来看,大学生的人均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居民的人均能耗指标。据初步统计,全国大学生生均能耗、水耗分别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4倍和2倍。这也说明,校园蕴藏着的巨大的节能潜力。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各地区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北京大学依托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首都高校大学生共同发起致力于可持续校园建设,集中回收校园废品,同时利用所得收入开展植树造林、大学生低碳科研、环境教育推广等活动的林歌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低碳校园建设中取得较好成效。其他院校也不同层次的利用各种平台,努力建设低碳绿色校园。而且有些大学生还在为其做宣传,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通过行为艺术表演等方式,倡导广大市民参与“低碳生活”。有的大学,成立了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沙龙,其间讨论了有关节能减排等问题,以及诸多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生活”
基于低碳经济等理论,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为原则,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推行低碳理念,倡导低碳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建设园林化、生态化、数字化、人文化的和谐校园,着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从低碳校园的基本理念分析,低碳校园至少具有五个基本特征:低碳经济的教研机构,依托高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以组建专门组织机构的形式开展低碳经济研究和低碳理念宣传教育;低碳环保的基础设施,应用低碳技术新建或改造校园设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或监管平台;践行低碳理念的师生群体,师生将低碳理念和意识贯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减少碳排放量;低碳生态的校园环境,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为师生提供绿色、健康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低碳高效的管理体系,注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大的管理效益。
1.目前我国高校低碳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相比,我国许多大学低碳
校园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能源缺乏多样化和转化效率低
我国高校校园能源主要依赖于电能,而我国电能主要由火力发电产生,在能源消费中,2、目前高校后勤建设存在的弊端
(一)节约意识淡薄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资源忧患意识也越来越淡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浪费各种资源的现象似乎已成为平常,如长明灯、长流水、丢掉粮食、浪费纸张等行为屡见不鲜。
(二)管理机制匮乏
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对能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而由于制度上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易造成对节约不以为然,致使各种资源浪费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三)设备落后且更新慢
很多高校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供水管道和设施锈蚀,滴漏浪费严重。水电支出十分惊人,很多高校仅水电费开支即占总收入的19%左右。同时,很多高校认为更换节能设备成本较高而迟迟不肯更换。
(四)后勤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后勤队伍整体建设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管理人员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年龄老化;缺乏水电、锅炉等设备使用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也是制约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和节能技术的推广的一个原因。
(五)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
由于后勤工程建设或设施投入等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致使各种资源浪费严重:一是校园基本建设中的浪费。由于校园建设前期规划不科学;或领导决策上的失误或缺乏严格的论证等原因,造成在工程实施中随意更改,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投入,甚至重复投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二是能源的浪费。由于高校中水电支出额度在全校的经费支出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所以应对单位部门的用电用水等采取规划设计、合理使用为原则,做好规划和统计工作。
三、建设高校“低碳后勤”的途径与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建设“低碳校园”的“低碳生活”必须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必须责任落实到位。首先,应该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后勤业务部门人员组成的专门组织机构,负责高校后勤资源的统一规划、配置、管理、协调和节能开发利用等项工作,并负责制定节能减排计划、督促、检查验收等工作;各部门必须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实行谁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建设“低碳校园”的重要组织保障。
(二)加强节约和忧患意识教育
高校后勤应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媒介,将节约资源,建立“低碳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以建设“低碳后勤”、“低碳校园”、“低碳生活”等位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感染和教育广大师生员工,使其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教育,同时,要将节约意识教育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便于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1、强化节能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定节约资源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用制度规范人们的节约意识和节约行为,用奖惩机制激励和限制人们的浪费意识和浪费行为,这是防止高能耗,制止浪费的重要保障。譬如,建立节能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利益挂钩机制等,可以有效制止浪费,防止“公地悲剧”的发生。
2、建立统一采购制度。加强大型设备及食堂大宗物品采购管理工作。为减少损失、防止腐
败行为发生,必须设立包括纪检、审计及使用部门的代表参加的物资采购小组,并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与验收管理制度,坚持集体采购,坚持价格把关和物品验收,防止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3、加大节能新技术设备的开发利用。当前应改变观念,抛弃关于投入资金量大、经济效益缓慢,与其大量投入不如维持现状等这种短视行为,现在部分高校通过实践,已经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如部分高校在浴室里使用射频卡计费系统,每年学生洗澡一项节水率达50%左右;洗手间水龙头换成自动节能控制的电子感应开关;在学生寝室、公共区等地使用节能灯、感应灯,学生宿舍洗手间安装节水系统等。在建设“低碳校园”方面做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其学生宿舍更换使用了先进的节水系统而使每年用水节约量达50%;对学生寝室、办公楼等进行智能电表改造,采用插卡式用电,计量收费等,这些新技术的利用不仅有效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还可以方便师生员工使用。高校还可以采用太阳能技术,学生洗澡和食堂洗碗水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可节约更多的用气和用电,争取节约的最大化效应。
4、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为勇于探索现代高校后勤管理的有效途径,实施与时俱进的科学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必须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便于推广新技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5、科学规划基本建设。高校各项基本建设的科学规划是建设“低碳校园”的重要举措。在每个建设项目执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民主决策,确保资金运用的合理。具体实施可由相关部门提供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由领导小组讨论,再经职能部门调整后报校长办公会讨论,形成决议,这有助于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如,在工程设计的招标工作中推行限额设计,因国外一些专家研究指出,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全部费用不到1%,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率达75%以上。显然,优化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资金的重要途径。
6、有效防止饮食方面的浪费。由于高校学生人数的连年剧增和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饭菜浪费现象日益严重,每日食堂倒掉的饭菜可用吨来统计,后勤管理应针对这一严重的浪费现象进行调查,而后采取有效措施,诸如提高饭菜质量,增加饭菜花样和特色食品;各高校食堂应设有小盘菜或出售半价菜,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建立校园的“低碳生活”做好基础性工作。建设高校的“低碳后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在保障师生员工生活质量和工作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地治理各种“高碳”现象,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现代绿色环保的“低碳校园”。
7、加强个人自觉性。比如在不需要的时候及时关灯和关电脑;注意节水、节油、节气;少用纸巾,少坐电梯等;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多利用网络资源,等等。另外,学校和建筑设计部门需消除能源损耗,确保校园里任何使用能源的东西都是尽可能低能耗、高能效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5],每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节约0.4Kg煤的能耗和4L净水,同时还可减排1Kg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Kg;少开1天车,减排8.17Kg;用手洗代替1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Kg;少买1件衣服能减排6.4Kg;少生产1000个塑料袋,减排0.1Kg,点滴节约,积少成多。
在我们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正如火如荼。各地区院校也都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北京大学依托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首都高校大学生共同发起致力于可持续校园建设,集中回收校园废品,同时利用所得收入开展植树造林、大学生低碳科研、环境教育推广等活动的林歌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低碳校园建设中取得较好成效。其他院校也不同层次的利用各种平台,努力建设低碳绿色校园。
在2010年成功举行全国高校节约型社会建设推进工作会,建设部科技司节能司司长张福麟报告高校节能节水的一些情况:
第一,高校的人数多,建筑面积大。根据统计09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学校2706所,在校学生超过3054万,教职工人数205万,共计3259万,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5.5%,建筑总面积达到5.9亿平方米,占全国城镇总建筑面积的2.8%。中国高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加拿大等很多国家。
第二,用人用水的基数较大。通过统计加测算,08年全国高校总能耗是2924万吨标煤,占全国总能耗的9.6%,总的用水量约41亿吨,占全国城镇生活用水总量的8.14%。
第三,人均的生活能耗水耗比较高。据统计,08年全国高校人均生活用煤0.897吨标煤,是全国人均生活用能的4倍。人均生活用水每年145吨,是全国城镇人均生活用水的两倍。高校的平均生活的能耗水耗都比较高。
第四,节能节水的潜力大。通过高校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实施,示范高校生均能耗水耗和能源的支出明显下降,目前全国有200所高校实施了节约型建设,生均的电耗每年484千瓦时,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4%,实现节能67万吨标煤,节水3亿吨。这是200所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成效。
创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校园/社会信息交流的平台,将二氧化碳减排的信息和技术共享。这样可以在高校的带动下,提升居民对二氧化碳减排的总体认识,并从行动上对居民给予指导,以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协同进化。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5],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了南北校区总计129栋100多万m2建筑的水、电、冷等能源的楼宇计量工程,建立了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对课室空调、照明系统实行精细化管理,节能达30%以上,并将该成果在国内外4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构建绿色社会,树立低碳行政理念,提升政府职能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地位。从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支持与校园/社会技术合作等手段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此外,政府还要建立环境管理的新模式,坚持以“防”为主和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各项制度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持:(1)制定并完善高校/社会节能减排互惠互利体系。(2)健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层面规范校园和社会方式的转变。(3)建立监控机制和绿色考评体系。
5.结语
虽然我国的低碳校园的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不断探索低碳校园生活方式,我国高校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实情的低碳校园之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好表率作用,为我国的低碳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79-87.[2]王岩,李武.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0,42(3):27-33.[3]赵晶.国际低碳校园建设之于中国高校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
划,2010,25(2):106-110.[4]罗文琦,熊艳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
界,2010,(3):161-162.[5]刘瑞芳.监管建筑节能建设低碳校园[J].建设科技,2010,(2):20-21.
第二篇: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摘要】高校是教育和生活为主的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优势,围绕节能减排的任务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求,找准对接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以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建设低碳校园为抓手,服务于节能减排工作和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低碳校园,建设,低碳经济,发展
一、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提出的依据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将发展低碳经济视为首要任务。中国也明确指出“将继续坚定不移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不懈努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的政策还强调要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校园”代表着更健康、更安全、更自然、更返璞归真的进行人与自然的学习与活动。高校“低碳校园”的建设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目前世界范围内众多大学都已开始加入了构建低碳校园的行列。而我国的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尚没有明确具体的减排目标、策略以及技术支撑体系,低碳校园的规划和建设还处于酝酿阶段。加快“低碳校园”建设势在必行。
二、低碳校园建设的意义
高校是教育和生活为主的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优势,以建设低碳校园为抓手,服务于节能减排工作和低碳经济发展
(一)高校是推行低碳生活良好平台。低碳理念的宣传与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如今,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尚处在起步阶段,高校低碳校园建设,能发挥优势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的宣传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开展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不仅能身后影响着在高校生活的每一个将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重塑社会价值观的学生,还能通过他们将低碳生活的理念和行为推广到单位、家庭、社区,乃至辐射到全社会,对传统生活理念产生影响和冲击,营造良好的低碳生活氛围。
(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进金经济发展方向转变的有力助手。以建设低碳校园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为主要思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加强低碳、节能、减排方面的科学研究,为构建学科结构合理、资源配置科学、办学特色鲜明、低碳高校运行的科学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支持,因此强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低碳校园建设途径
(一)树立大学生“低碳认识”。
低碳生活理念,应该渗透到生活的每个‘一小时’,正如吃饭、喝水、工作、休息一样,应该融入生活本身。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觉悟和文化素质的公民群体,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着、创造者,因而是否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二)开展校园“低碳教育”,做好“低碳宣传”。
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将低碳教育纳入学生的课程内容,积极开展低碳技术的科研和时间,增强师生节约能源资源意识,倡导低碳、健康、节约的生活理念,使低碳生活转变为每一位师生的自觉行为。开设与低碳理论和知识相关的教育专业,着力培养低碳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实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同时将低碳教育纳入大学生四象之争理论课程的范畴,提高学生低碳意识。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电视、橱窗、邮箱、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低碳环保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
(三)推进校园低碳节能技术改造。
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特别应优先开展低成本或无成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尤其是对能耗水耗巨大的建筑,制定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案。应用风光互补、职能照明系统,对中央空调、锅炉、水泵、电梯等较大功率用电设备安装变频控制器等节电装置,是同T5灯管或LED等节能灯具、节能电器等。运用IC卡浴室收费系统、绿化灌溉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光电采光、光热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建设节能建筑。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设备。
(四)提倡“零垃圾”、“零排放”杜绝浪费。
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垃圾,这个理念已在全世界成为共识。杜绝“白色垃圾”向一次性用品说“不”。依托高校的科技优势,学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实验,围绕低碳进行科学小探索,提高创新能力。购买低碳绿色产品,不给校园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高校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资源能源消耗的大户,建设低碳校园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承担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的职责所在。积极推进校园低碳节能技术的改造与建设,努力探索低碳校园建设的途径,最终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秦皇岛市科技局 项目编号:201401A344
第三篇:高校低碳校园建设调查问卷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投资1002班的社会调查小组,正在进行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问卷调查,旨在倡导低碳校园建设。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配合我们的调查,希望您能如实客观的填写,并请在各题字母选项前打√,最后衷心的感谢您的合作,祝您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性别 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
1、您对低碳校园建设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了解
2、您觉得低碳校园建设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如何? A.息息相关 B.关系不大 C.没有关系
3、您支持和倡导“低碳消费”吗?
A.大力支持 B.保持中立 C.反对
4、学校组织或开展过低碳校园活动吗?
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没有
5、如果现在学校举行一次环保公益活动,您愿意参加吗? A.非常愿意 B.看看再说 C.根本不会去
6、您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频率是? 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没有
7、学校食堂供应的奶茶、豆浆等饮品的包装材料是什么?
A.塑料 B.纸质 C.不锈钢 D.陶瓷
8、您是否主动把宿舍垃圾分类丢进垃圾箱?
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没有
9、如果电脑暂时不用,您会怎么做?
A.保持原有的状态 B.待机或休眠 C.直接关机
10、你们宿舍收集矿泉水等可回收物吗?
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没有
11、您常常对水进行二次利用吗?
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没有
12、您是否同意学校限制电量供应? A.同意 B.不同意
13、如果外出,您一般采用什么交通工具? A.出租车 B.公交车 C.步行 D.自行车 E.14、您在自习时如何解决饮水问题? A.自带水杯 B.买各式饮品
15、您平时是否会采用双面打印?
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没有
16、打印完不用的材料如何处理? A.直接扔掉 B.当做草稿纸用
17、当您在生活中发现有人破坏环境时,您的态度是? A.积极制止 B.观望 C.无所谓
18、您认为建设低碳校园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多选)
A.校方大力宣传 B.政府有力支持 C.学生自身约束
19、您认为在校学生的环保意识的阻力是什么?(多选)A.生活习惯难以改变 B.缺乏有效引导
C.消费观念贪慕虚荣 D.个人认为实践没有必要 20、对于校园低碳建设您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问卷调查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其他
第四篇:国内外低碳居住区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低碳居住区的研究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末开始,国外的一些城市已经率先走上了低碳发展的道路。许多发达国家也开始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如何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改革。
国外从多个方面对居住区低碳设计进行完善。从能源方面,尽量多的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在规划设计方面,将单体、社区、城市三者紧密相连,整体考虑低碳节能。在居住区设计方面,为了使居住着更加舒适健康,对声环境、光环境和热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许多居住区以可利用再生能源为前提,因此在规划和空间布局上为使用者创造了良好的小区微环境。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设计者从建筑方案开始就很注重低碳节能设计如:保证必要日照时间、创造夏季穿堂风、划分热环境分区、设置热阻尼区等。在施工方面更注重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能耗降至最低。
近几年,低碳住宅的特征有:应用地方性特色材料,降低建筑能耗以及建造成本;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总之,低碳住宅的发展已从单项技术和产品的使用走向系统技术的集成,进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全方位提升住宅品质的新领域。
在全球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各大城市也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启动国家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确定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8市为低碳试点省市。
总体来说,我国低碳节能的研究目前主要致力于住宅方面,并且多数集中在建筑技术层面,如使用高效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而从居住小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层面,以及对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节能措施研究较少,如地热能、生物能、太阳能等。许多关于清洁能源应用与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应用到实际建设当中。
目前对城市绿色低碳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都存在很大的缺口。尤其是低碳建筑的量化国内尚未有具体的方法和标准,也是目前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关键点。所谓的低碳建筑归根究底降低了多少碳排放,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是否做到了真正的降低碳排放?这些数据都需要量化,才能说明问题。在低碳建筑的碳排放量化方面,TGT北京图建达低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碳足迹盘查与认证体系,与英标公司BSI合作,致力于建筑和部品的盘查与认证,并拥有BSI认证的6位碳足迹盘查认证专家,为中国的建筑部品企业和建筑的碳排放量化提供依据和标准,合作的内容包括:
ISO14064:2006 温室气体排放与移除之量化规范; PAS2050碳足迹盘查与认证; PAS2060碳中和证明和规范; PAS2070低碳城市的规范。
第五篇:唐山市建设低碳城市问题研究
唐山市建设低碳城市问题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使人们普遍意识到要加快“低碳城市”创建步伐。本文通过对唐山市发展低碳经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唐山市在建设低碳型城市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优势,但同时也发现其在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低碳经济模式下“低碳城市”的合理规划与建设,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低碳城市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4-0071-03
一、低碳型城市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形态。
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二、唐山市建设低碳城市的动力机制
1.动力之一:曹妃甸新区全力打造“低碳宜居示范城市”。唐山市曹妃甸新区以国际生态城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以先进的规划设计为基础,运用低碳应用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率先建设低碳宜居示范城市。与瑞典藤茂公司、普拉克公司、恩华特公司在地源热泵应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积极展开合作,成立新能源利用、环保技术应用公司,打造生态城市建设品牌。
此外,新区还将在今年加大投资力度,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公用建筑、城市功能、标志性建筑和商住开发,加快市政配套项目建设,完成燃气、热力、净水、污水、雨水、电信、电力等综合管线的铺设,满足生活和办公的需要;立足曹妃甸新区、工业区、港口等企业干部职工对住房需求,着重推进央企生活服务基地二期工程、上河生态小区、橙霞小区和八里滩上水渠以西住宅楼的建设。全年开发住宅楼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整个生态城建设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2.动力之二:打造南湖生态公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煤炭是唐山的传统产业,百余年的持续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地表下沉,在城市南部,距繁华的商业区不足2公里,形成了1800多公顷的采煤塌陷区。这里变成了垃圾的填埋场:50多米高的巨型垃圾山让人望而却步,450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触目惊心。2008年初,唐山市提出了“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战略构想,把南湖这片曾经的城市“疮疤”,打造成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南湖公园单是水面面积就达11.5平方公里,几乎比杭州西湖水面大出一倍,公园核心景观区面积高达28平方公里,原来的垃圾山变成了鸟语花香的绿山。在湖泊岸边,人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国内罕见的生态护岸。制造这种生态护岸的材料,不是传统的水泥和砖石,而是干枯废弃的树枝、树权和树干,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水面的污染。湖区周边拥有大量可开发废弃土地,为城市发展提供足够空间,优势巨大。随着南湖开发建设逐步完善,南湖生态城给城市带来的效益会进一步扩散,将为唐山市转型成一座低碳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三、唐山市建设低碳型城市的困境
1.在当前的产业结构下提高能源效率难度较大。目前,唐山市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大致为1:5:4,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见图2。由于当前部分行业仍存在一些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加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关停并转,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
2.缺乏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唐山市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尽管唐山市相关的主管部门曾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管理机构的变化及政策规定的不完善,一些鼓励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唐山市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同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多数银行不选择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即使部分银行实施融资,其信贷放款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
3.能源结构不合理。以能源结构调整来推进低碳经济能源开发深度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长远困扰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唐山市的能源消费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能源的消费和生产主要以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为主,而化石能源的供应刚性特征和对环境的污染特点,再加上能源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使得唐山市的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能源供应不足和环境容量有限的制约瓶颈。到2009年,中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高达69.4%,远远高于欧盟各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见图3。唐山市作为中国典型的工业城市,其能源消费的比重也不例外。
4.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合理。“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人们消费中流行的价值观。“便利经济”虽不一定都是“高碳经济”,但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却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便利消费”表现之一是“一次性消费品”满天飞,这种方便却加剧了耗能和污染。比如,在唐山市的许多营业餐点和路边小吃摊中,仍存在着大量的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和塑料袋的不良现象。“便利消费”表现之二是:将“现代化生活方式”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的便利和愉悦”。这导致了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与自然隔绝的人工环境系统,依赖于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比如说,大部分唐山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也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
5.减排意识淡漠。碳汇经济研究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事,而是我国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维护中国人民生存权利的大事,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而当前公民的环保和减排意识很弱,对减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纷纷追求拥有小汽车、摩托车,体力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据调查,唐山城区大气环境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含量常年超过国家标准,其中,一半的氮氧化物和80%的一氧化碳来自汽车尾气排放。唐山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城市,而大部分居民又都缺乏减排意识,市区汽车行驶速度通常低于每小时20公里,并经常处于怠速、低速、加速、减速等恶性排放
状态,城区空气污染状况严重,环境对于城市交通发展的承载力越来越弱。
四、唐山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路与对策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调整唐山市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工业企业和行业内部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唐山市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唐山市正处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时期,尤其要大力发展信息业、咨询业、科教文卫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是一项紧迫任务。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促进低碳技术发展
唐山市应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依靠淘汰陈旧设备,削减小型、分散、工艺落后的污染源,推广高新技术,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具体做法是通过制度实施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等综合措施,采取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手段,引导、支持企业在低碳经济领域积极投资,参与开发清洁能源;同时,加强检查,完善准人制度,提高新建项目的市场准入门槛,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起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
2.改进能源结构,积极发展能源新技术。必须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保障唐山市的能源安全,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做到能源、经济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修正能源结构,逐步降低煤炭终端消费比例,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避免和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城市,无疑应该重视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但是人们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至关重要,因而关注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本着理性、适度、节俭、清洁等原则,向节能减排的目标转变,从生活习惯的各个细节上节约。戒除“便利嗜好”,拥有一种节制、适可而止的绿色心态和习惯。挖掘“低碳细节”,养成一种文明、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习惯。在消费品的设计环节要考虑环境成本和循环再利用的可行性;在消费品的生产环节减少能源消耗,实行绿色循环生产;在消费品的消费环节要遏制奢侈浪费,通过产品价格的变化,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
3.培养新观念,增强减排意识。节约资源与减少环境污染靠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低碳经济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觉悟对减排的认识和科学态度。唐山市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教育、宣传与公众意识的提高,加大气候变化的教育与宣传力度。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碳汇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温室气体效应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们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是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辛章平,张银台.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问题,2008,(12).[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4]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5]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下的中国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王肖蓉,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城市管理;王聪,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河北廊坊065000)高妍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河北秦皇岛066004)
[责任编辑: 熊一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