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盘水市住房保障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朱 江
〔内容摘要〕 本文从住房制度建设、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廉租住房及经济适用房等方面阐述了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住房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
了加强住房保障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住房保障 调研报告
〔作者简介〕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一、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一)六盘水市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情况
2004年初,六盘水市成立了廉租住房领导小组,出台了《六盘水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实施方案》,建立了城市低保家庭、最低收入家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和住房保障对象、保障住房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制定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2007年,六盘水市制定了《六盘水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廉租住房保障规划(2007-2011年)》,逐步扩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的覆盖面,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对象从城市最低收入家庭扩大城市低收入家庭,范围从无房、人均
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扩大到不足10平方米。
(二)六盘水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查情况
2007年11月和2008年3月全省城市低保家庭、最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和收入情况普查,调查统计数据为:我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数70790户,其中低保家庭32965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低收入家庭32973户,其中低保家庭142
21户。
(三)六盘水市廉租住房工作情况
1、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情况
我市自2004年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建立以来,逐步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各县、特区、区相继建立了以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为主的廉租住房制度。
2004年-2007年六枝、盘县、水城县、钟山区财政每年各安排资金5万元,市级财
政每年安排资金15万元作为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租赁补贴。
2008年3月省下拨给六盘水市2007年度中央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专项资金812万元;8月下拨给六盘水市2008年度中央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专项资金847万元,合计1659万
元,用以解决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2、廉租住房建设情况
(1)项目申报情况
2007年-2008年,我市申报廉租住房建设项目9个,共计1509套、7.70万平方米。
计划投资额7160万元,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2834万元。
2009年1月,我市申报廉租住房项目6个,共计9363套,46.815万平方米。计划
资金额41546万元,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18726万元。
(2)项目的进展情况
2007年、2008年申报的9个廉租住房项目进展情况为:竣工2个,按照上级要求在2009年1月15日前开工建设的6个,未开工建设的1个。2009年申报的6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为:六枝东兴路廉租住房项目,盘县廉租住房项目一、二期和水城县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已动工;钟山区廉租住房项目3198套,已经落实2923套,都已动工,分为4个建设
点修建。
(3)廉租住房的出售情况
六枝前进路经济适用房工程配建的50套廉租房现已出售给了50户的低保无房户,目前签定了出售合同44份,价格初步定为1034元/平方米(以最后决算的成本价为准),待竣工
后交付使用。
(4)全市廉租住房工作新的目标任务
2008年12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召开廉租住房规划紧急工作会议,要求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80%通过实物配租方式(包括购建廉租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解决,20%通过发放租赁补贴解决。下达给贵州省2009—201
1年廉租住房建设的目标计划为新增实物配租22.6万户,新增租赁补贴5.6万户。贵州省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下达
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通知》,下达给六盘水市2009—2011年的廉租住房任务是新增实物配租31020户,承担任务仅次于贵阳市、黔东南州和铜仁地区,列全省第四位。
我市新增实物配租任务如果全部通过争取新建廉租住房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补砖头)方式建设,廉租住房面积将达150万平方米,可以争取国家补助6个亿的资金。根据省下达的任务,结合我市调查统计掌握数据,市房管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共同研究,提出我市2009—2011年廉租住房建设的分解意见,并经市政府同意,已下达各
县区执行。
(四)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工作情况
1、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情况
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启动比较早,1996年就是国家安居工程实施的试点城市。在实际的执行中,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绝大多数是以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职工集资合作建房的模式进行的。1994年—2007年,全市98家机关单位组织职工集资合作形式建经济适用房4204套、51万平方米,国有大企业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598套、61.58万平方米。2008年,全市有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有16个,计划完成10万平方米,盘县、六枝特区、水城县、钟山区各2.5万平方米。2008年底,全市完成竣工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5个,竣工面积5万平方米。钟山区兴民小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调整作为廉租住房项目。2009年,全市还有续建项目10个,总建筑规模45万平方米。今年全市经济适用住
房计划完成12万平方米,每个县区各3万平方米任务。
2、政策导向变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放缓
经济适用住房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从1998年住房供应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到2003年将经济适用房明确为保障属性和政策属性,再到2007年,规定经济适用房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供应,应该说国家对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和政策定位进行了很大的调整。随着国家政策发生导向性变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已经出现放缓速度的趋势。
3、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更加强调规范
2007年11月由七部委印发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更加规
范和严格。
一是加强了对集资合作建房的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纳入当地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
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
二是确定了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三是规范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
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明确责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
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结合这些规定和我市实际考虑,应当将下一步住房保障重点转移到廉租住房方面来,经济适用住房方面由市县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群众生活水平、住房状况、家庭结构和
人口等因素,合理确定相应建设规模和具体项目,并进行严格管理。
二、我市住房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导致问题的深层原因
(一)廉租住房方面
1、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方面:在争取资金时,强调争取到更多资金,各地统计测算应保对象数量普遍偏大。实际发放资金时,强调规范和责任,各地实际保障对象数量普遍偏小。
造成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结余大量资金。
2、新建廉租住房建设项目方面:在争取资金时,项目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前置条件,大都进行了技术处理,多数项目土地基本未落实,建设项目实施机构也未落实。项目建设进度迟缓,难以满足形势要求。另外,国家规定“新建廉租住房项目选址要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方便居民工作生活。原则上应选择在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条件比较完善的城区建设,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套建设”,我市新建廉租住房建设项目选址存在较多问题,没有执行上述规定,给以后留下很大隐患。
3、廉租住房工作牵涉多个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配合不够好,上下联动比较差,协同工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廉租住房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经费不落实,职责不明确,配
套措施不到位,基础工作不扎实的现像比较普遍。
4、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客观的方面是形势发展过快,国家政策调整剧烈。另外,中央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的补人头、补砖头资金的使用方向陆续作出了明确限制,也相应增加了灵活操作的难度。主观方面的原因思想认识不能适应形势和上级要求。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下发后,我省陆续研究出台了一些创造性的地方政策措施,主要有三个突破:一是将廉租住房政策覆盖对象扩大到城市之外的乡镇和独立工矿区,二是将廉租住房保障面积从10平方米提高到15平方米,三是将廉租住房进行出售,实行租售并举。这些创造性的政策在基层和各部门
间进一步发生思想认识的不统一,带来了实际工作和行动上的不一致。
(二)经济适用房方面
过去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主要是以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的集资合作建房形式来进行的,存在较多不够规范的实际情况。过去通过一些变通办法将相当部分的机关单位集资合作建房
转化成了商品房,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相同性质的住房需要完善相关手续。
三、加强住房保障建设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思想认识,指明努力方向,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工作的领导和调度。
2、狠抓落实,加快中央投资廉租房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实施单位要制定严密的施工计
划,倒排工期,加紧施工。
3、按照属地原则实施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廉租住房建设,由各县区政府负责组织和实施,包括项目申报、资金筹措、住房分配、购买、出售等工作,并确保今年下达的廉租住房建设任务的完成。市、县有关业务部门要按照上级精神,贯彻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办理有关事项。
4、确保资金到位。各级要多想办法,多渠道筹集项目配套资金保证本级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一是中央的补助资金及时划给县区政府。二是尽快明确市级配套资金,建议市财政提出市级配套资金方案。三是县级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确保建设资金不断档。
5、尽早安排廉租房的出售工作。建议在我市即将下发的《廉租住房管理办法》中,增加县区可根据省建设厅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辖区内廉租住房出售细则的内容,授权给县区政府,使县区廉租住房的出售工作尽快启动,让资金滚动起来,减轻建设资金紧张的压力。
6、建立廉租房建设项目库。各县区在抓紧组织新的廉租住房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同时,要按照廉租住房建设三年规划,安排前期费用,建立起廉租住房建设的项目库,有关部门要
积极支持县区的项目申报工作,尽可能多地争取中央的补助资金。
7、实行工作进展通报制度。继续坚持全市廉租住房建设和廉租住房补贴工作一周一报
制度,每月通报一次县区政府的住房保障任务的工作进展情况。
8、抓紧研究保障性住房的整套工作运行方案,超前考虑相应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经费,尽早规划相关配套措施。
9、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快消化符合当时规定的经济适用住房历史遗留
问题。
第二篇:六盘水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朱江陈彦彦
〔内容摘要〕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工作是党和国家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重要举措,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是解决六盘水市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建设调研
〔作者简介〕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保障性住房作为解决低收入非农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注和改善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以来,随着国家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力度的加大,六盘水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中央和省、市各级部门的关心下,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一、总体情况
2007年以来,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为:廉租住房建设任务31020套,其中:2010年前16729套,2011年14291套。2011年公共租赁住房任务2200套,2011年经济适用住房任务585套。截至2011年10月18日,全市2010年以前16729套廉租住房共竣工5873套,有9024套处于主体施工阶段,1186套处于基础施工阶段。2011年14291套廉租住房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0120.26万元。2011年,我市公共租赁住房采取新建、引资、回购等方式建设已经全部开工,585套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也已全部开工。
二、廉租住房项目建设情况
2009-2011年,我市廉租房项目建设任务共29310套、146.54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3879万元,共获中央补助资金68168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2880万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31914万元。
(一)2009-2010年廉租住房项目情况
2009-2010年,全市廉租住房建设任务为15019套,75.09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1675万元,共获中央补助资金32866万元,省级补助资金9501万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22715万元,竣工4115套。具体情况见表1-1~1-2。
(二)2011年廉租住房项目
2011年国家下达新增廉租住房任务14291套、71.45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0956万元,中央投资补助资金到位35302.5万元,获省级调剂补助资金6934.87万元,获省级补助资金6934.9万元。地方应配套资金45653.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到位9198万元。截至10月18
日,累计完成投资11326.92万元,占全市总投资的13.99%,其中:六枝7057万元,占六枝总投资的26.81%。盘县1444.93万元,占盘县总投资的3.82%,与上月同期相比无增长。水城县2532.99万元,占水城县总投资的47.87%。钟山区292万元,占钟山区总投资的2.92%,与上月同期相比无增长。详见表2-1。
三、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情况
2011年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2200套,共获中央补助资金4233万元,其中:六枝446万元、盘县1339万元、水城县292万元、钟山区2156万元。盘县、水城县通过新建,钟山区通过新建、引资,六枝特区通过回购等方式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63万元。
四、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情况
2011年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任务为585套,其中:六枝285套,盘县300套。截至目前,585套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416万元。其中:六枝285套已全部达到主体3层以上,共完成投资1592万元;盘县300套已全部主体完工,共完成投资3824万元。
五、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项目进度不够理想。保障性住房时间紧、任务重,且涉及部门多,特别是征地拆迁等工作难度大,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项目进度总体推进的一大因素。
(二)建设资金缺口大。2011年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计划总投资约11.6亿元。现中央、省级补助到位资金、县(区、特区)落实资金6.24亿元,资金缺口5.36亿元,其中仅公共租赁住房资金缺口3.03亿元。
(三)项目规范化管理工作有待加强。部分项目存在“五牌一图”不完善,建筑材料堆放不规整,项目“四制”落实不到位,未能达到文明施工的标准要求。
六、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对待,以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继续着力推进项目进度。及时对各项目进度情况进行调度,全面掌握所有项目进展情况,督促各施工企业明确项目年底前工作进度目标和项目竣工时限,对影响项目进度的问题深入分析,针对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扎实促进项目进度,确保国家和省要求至2011年底,2009年前项目全部竣工并入住,2010年项目主体完工,2011年项目达到3个三分之一(主体基本完工三分之一,进入地上施工阶段三分之一,基础施工三分之一)目标的实现。
(三)继续加强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的意见》(黔建建通〔2011〕393号)关于“各地不得降低建设标准,严格把关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严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同时,要在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
牌,刻录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名称,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要求,始终坚持把项目质量安全作为项目建设的头等大事,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安全措施,规范项目现场管理,严格按图施工,推广使用环保节能产品和新型墙体材料,杜绝不合格产品,严防项目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发生,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
(四)继续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工作。严格落实项目“四制”要求(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完善项目“五牌一图”,推行文明施工、规范施工,合理设置临时工棚,妥善堆放和保管建筑材料,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对未按规定完善规范要求的项目限期整改,切实将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成为老百姓的放心项目、满意项目。
(五)继续加强资金筹集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保障性住房资金专户管理和分组台账管理制度,通过财政预算安排、银行贷款、企业筹资、廉租住房出售、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等措施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严防违规截留、挪用、占用保障性住房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资金管理规范,使用合理。
(六)继续加强保障对象资格审查工作。特别是严肃租赁、购买对象的资格审查工作,严格执行“谁审查谁负责”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及时清理,严防资料审查过程中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现象发生,避免因资料审查不严格所致不符合条件家庭享受保障性住房租赁、购买现象发生,从源头上防止潜在的各类矛盾和遗留问题发生,确保应保尽保目标实现。
(七)继续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将项目进度情况10日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对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影响到全市整体工作进度的,专题向责任单位政府进行督办,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将督办内容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
(八)继续加强数据统计工作。严格按照9月1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口径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保规函〔2011〕30号)精神要求,统一统计数据口径:“规划设计的永久性工程已正式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仅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场地平整、旧有建筑物拆除、临时建筑、施工用临时道路和水电等建设,未破土刨槽的,均不应计为正式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套数,以单体工程为单位统计。项目的开工套数,只统计已开工单体工程的套数,未开工的单体工程的套数不能计入。保障性住房或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在其他项目中配建的,按该项目中已开工单体工程的配建套数统计。”,如实报送保障性安居工程实际开工套数和项目进展情况。
(九)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要继续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后续开工和竣工的项目的套数应分别在项目开工和竣工验收后20个工作日内在本地政府网站及项目建设地点公开信息,建设计划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基本信息发生变更的,也应在调整或变更后10个工作日内在在本地政府网站及项目建设地点公开变更的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十)建立建设用地供应和登记发证绿色通道。严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2011年上半年全省住房用地计划执行情况通报》(黔国土资通〔2011〕9号)关于“建立绿色通
道,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和登记发证速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农转用和征收经批准后,市、县可提前核发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及时办理登记发证手续。对使用国有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也应重新办理土地供应和变更登记手续”的有关要求,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规划用地许可证、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开通绿色通道,以实际行动切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十一)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后续服务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以租为主,先租后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配套设施、产权证办理和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对已竣工项目抓紧组织入住,对达到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抓紧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断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着力改变我市保障性住房竣工和入住率在全省偏低的被动书面,及时解决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际问题。
(十二)增强工作前瞻性。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落实项目用地,提前办理规划、选址、拆迁等相关手续,确保工作取得主动权。
第三篇:住房保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2007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颁布,紧接着《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和落实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若干意见》(苏发[2007]14号)和《苏州市市区保障性住房供应管理实施细则》(苏房改[2009]19号)文件相继下发。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我街道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工作重点,大力展开我县住房保障情况调研工作。视察和调研的情况如下:
一、我街道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基本状况
(一)是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关于调整住房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确定了基本的保障思路就是以发放购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公租房为辅,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建设,多渠道、多方式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对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主要以实物配租形式予以保障;对无购房能力的困难家庭主要以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予以保障;对具有一定购房能力的家庭主要以供应购房补贴的方式予以保障。
(二)是明确任务目标。我街道开始开展这项工作,以张贴公告、下发文件等方式下发到9个社区进行大力宣传。近年来我市又扩大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范围,为此我们把保障对象应具备的条件放宽。由享受低生活保障或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00元放宽到1600元以下。2014年内申请住房保障居民22户,保障廉租住房2套。截止去年底,完成了申请171户。
(三)是规范经济适用房建设。做好与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衔接工作。
二、问题及建议
住房保障工作刚刚起步,保障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我街道住房保障工作中,我充分认识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具体操作中能够结合本街道实情,积极探索住房保障的新思路、新模式,科学决策,周密安排,超前部署制定运作的步骤,尽力让住房保障惠民政策惠及到最需要的困难群体。但在调研中发现我街道的住房保障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住房保障工作的开展。
(一)是公共财政支出严重缺位的问题。调整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以廉租住房为重点、购房补贴和经济租赁住房为辅助的多层次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是住房保障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而目前住房保障资金短缺,周转不开,将会影响着住房保障的下步发展。
(二)是在构建住房保障体系过程中,一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我街道低收入家庭中需要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家庭底数要大力宣传尽快摸清,并要尽快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系统,要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经济适用房建设过程中的补贴、开发、分配等问题还要不断地完善操作标准;廉租房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如何确定问题要尽快探索完成。
(三)是政府在住房保障工作中,对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及时予以兑现。让它们尽快成为发展住房保障工作的推动力。
(四)是住房保障机构队伍有待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是新的行业、新的工作运行机制,需要高水平高技能专业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扩大宣传,完成保障目标,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做好入户核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早日公示;做好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发放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审批合格的保障对象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做到一户一档,资料完整;做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出台实施意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住有所居”的基本奋斗目标,并且把住房的基本社会保障确立为“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民意的尊重。所以进一步做好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建议政府在今后的住房保障工作中,要继续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调整出台更为实用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管理实施细则;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摸清底数、实行定期审核动态管理,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建设规模,稳步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继续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加强住房保障机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队伍,强化协调相关部门职能,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保证我市住房保障工作顺利进展。
第四篇:住房保障调研
住房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安排,7月上旬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用近一个月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住房保障工作情况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区房产局关于保障性住房工作情况的汇报,召开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实地察看了等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小区入住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区保障性住房工作在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亲民务实、构建和谐为宗旨,认真贯彻执行《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和《市人民政府关于下放住房工作和物业管理部分职能的通知》(30号文件)的规定,保障性住房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我区的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从2007年起正式推行,主要采取发放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构筑起面向孤、老、病、残及急需救助特困家庭的实物配租,面向一般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或实物配租的基本住房保障格局。同时,加大了经济适用住房的保障力度,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作出了贡献。
(一)租赁补贴实行了“应保尽保”。我区从2007年,对无房和自有住房家庭人均建筑面积在14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实行了“凡申请必受理,凡符合条件必保障,实现应保尽保”。2012—2013年共受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086户,发放租赁补贴资金万元。2012年以前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审批发放工作,由市房管局直接办理,我区未建立台账。
(二)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力度加大。我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源以新建项目配建为主。2007年以后,主要在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和商品房小区按5%的比例进行配建,以小户型为主,我区主要集中在目前由市房管局委托我区进行动态运行管理的廉租住房共有294套。其他廉租住房均由市房管局直接管理。
(三)认真办理经济适用住房的相关工作。根据《荆门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济适用住房配售均由市房管局统一配售。区房管局在社区、街办、民政等部门审核盖章后,审核其资料是否齐全后盖章上报市局审批。区房管局2012——2013年共受理经济适用房配售申请769户,并于2014年1-7月,对市房管局交由我区自行分配的120套进行了分配。2012年以前经济适用房配售情况,我区未建立台账。
二、存在问题
(一)保障性住房的房源筹集不足。根据荆门市人民政府令第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市房管局(住房保障中心)负责市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住房出租、出售、收回、收购的执行,以及保障性住房入住、使用、退出情况的审核和管理工作辖区内配建的保障性住房不在我区登记备案,辖区内每年配建的保障性房源都由市房管局进行统一分配。我区受规划、土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自主新建保障性住房,导致保障性住房的房源筹集不足。
(二)保障对象的审核困难。根据人民政府令第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要求核查公安、财政、人社、交通运输、农业、林业、国土是资源、住房公积金、工商、税务、金融、房管这些部门信息。到目前为止,这些单位不能信息互共互享,无法及时做好信息比对,导致保障对象的审核困难,不能形成有效的动态管理。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准入管理。完善申请、审核、公示、发贴、配售等管理流程,严把住房保障审核准入关。全面实行街、区、市“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利用媒体对申请家庭信息公示公告,公布市、区两级住房保障举报电话和网络邮箱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保障性住房配租和销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参与,公证机关现场公证,确保了保障资源切实惠及困难家庭。
(二)加强动态管理。建立住房保障管理系统,运用网络手段,链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房屋产权产籍、户证人口等信息,及时掌握保障性住房受益家庭相关信息的变动情况。强化使用管理,定期检查保障性住房使用情况,严禁个人、中介机构或其他组织转租代售,确保保障用途不改变。加强社区管理,保障性住房按照普通小区标准实行物业管理,为群众创造宜居环境。
(三)健全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长效化、规范化的住房保障违规处理模式,针对不同的住房保障类型,加强监督管理,对经核实确属违规的家庭,立即执行退出程序,坚决予以查处。积极创新清退模式,引入司法执行制度中的非诉执行方式,简化诉讼程序,加大执行力度,保证合法的行政处理决定顺利实施,社会公共资源得到有效使用。
(四)积极筹集房源。加强与发改、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的协调自主新建一批保障性住房,保证房源的筹集。
第五篇:住房保障调研报告(修)
关注民生,情系百姓 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洋县坚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民生重点工程来抓,紧紧围绕“住有所居”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抢抓政策机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推进建设,截止去年底,累计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398套、8.7万m,建设公租住房540套、32950 m,经济适用房1085套、13万m,限价商品房380套,4.66万m,国有工矿区棚户区改造300户,23000 m。其中廉租房累计竣工330套,经适房竣工636套,限价商品房竣工380套。2012年,市政府下达洋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为廉租住房100套、公租住房500套、限价商品房4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600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800户。现在已全面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08套、6077 m,公租房668套、4.4万m,限价商品房400套、4万m。城市棚户区改造7个项目600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个项目800户也已全面启动,为超额完成2012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设计。县委、县政府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阳光工程来抓,列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住建、发改、财政、国土、民政、林业、经贸、水务、监察、电力、电信、文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专题研究部
222
署住房保障工作,协调解决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和征地拆迁等问题,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并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超前做好保障性住房规划工作,尽可能将保障性住房安排在交通便利、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城镇重要地段,确保了功能配套、环境优越、群众满意。县上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意见》、《洋县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定。通过制度建设,住房保障工作在摸底调查、申请申报、审核批准、准入退出、资金监管、建设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政策体系,初步构建起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以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为补充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二、严格落实政策,高效推进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保障性住房各项政策,强力推动工程建设快速进展。一是全面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坚持“高效利用、优先保障”的原则,及时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今年县上共划拨保障性住房建设土地200多亩。二是积极落实资金支持政策。在广泛争取中省配套资金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拓宽融资渠道,筹募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地保证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需求。三是严格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县上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并协调电力、通讯、水务、文广、市政等单位,对保障性住房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达2100多万元,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
三、严格审核监管,阳光分配到户。为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县上十分注重规范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规定程序,进行项目报建、立项批复、图审、地勘、公开招投标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土地、环保等政策规定;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严格实行“三榜公示、三级审核”准入制度。对申请人的户籍、房产、收入、家庭资产等情况严格审查。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居委会负责初审,街道办(镇)负责复审、县住房保障部门负责审批与公示,每一项审核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分管领导签字把关,并全部做到谁审查谁签字,基本做到了保障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县上对所有住房保障建设项目都进行了工程监理,每个工地都安排了工程管理员驻守工地,严密监督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县级领导经常深入工地检查指导,协调和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组织设计和监理部门对重点环节、隐蔽部位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按照省市部署,县上扎实开展了城镇居民收入及住房状况调查,科学确定中等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线,确定了“十二五”期间住房保障对象,并在《汉中日报》、洋县政府网上进行了公示,切实保证建设项目公开透明。
二、存在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压力较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紧,资金需求大,但由于中省补助资金有限,县财政资金自筹配套的压力较大,导致保障性住房总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截止2011年底,廉租住房、公租房资金缺口已达9800万元。在建小区中,由于资金问题,配 套设施建设远远滞后,影响了建成部分的保障入住。
二是基础配套设施跟进难。保障性住房建设地点,尤其是廉租住房建设地点,一般选址都较为偏僻,这些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短期内没有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范围,这就给项目建设施工的供水、供电、排污、卫生管理等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随着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陆续入住廉租房,群众对交通、生活等配套设施建设也会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保障机制亟待健全。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发改(物价)、住建、国土、财政、民政等部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需要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但从调研情况来看,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有待磨合。同时,保障性住房政策还不够完备,一些政策和规定缺乏延续性、统一性,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科学的、系统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运行体系还不成熟。保障对象的政策制定、资格审查、收入核定、住房退出等方面的机制还不完善,离应保尽保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制订好“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要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既要不断扩大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又要充分考虑政府的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规划设计适度超前,注意处理好就地建设与异地建设的关系,能就地拆建的不要异地拆建,确需异地拆建的,不仅要考虑改善居住条件,还要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多元投入,破解资金瓶颈。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筹措渠道,千方百计解决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
资金纳入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逐年递增。既要想方设法争取更多的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又要积极探索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新途径,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等方式参与、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资金来源。我们建议建立由财政、住房公积金和社保基金共同投资的公共住房投资公司,为保障性住房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把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解决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严格按照汉政发[2012]5号等文件规定,切实加大原有渠道资金的归集力度,确保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2010年9月起城区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每亩提取的5万元、2011年起不低于3%的土地出让成交价款(含招、拍、挂、协议出让等)等原有规定渠道资金足额筹集落实到位,并及时将2011年7月起经济适用房项目销售收入中每平方米提取100元的资金归集到位,专项用于本级廉租房和政府投资的公租房建设。不断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做好项目储备,抓住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的时机,积极争取更多的中省资金支持。四是要积极探索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新途径,鼓励有需求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资公租房建设。
三、落实政策,加快建设步伐。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省有关保障性住房的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保证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供应,切实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难问题。要出台保障性住房规费减免的专门文件,对应当减免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给予明确,真正把规费减免政策执行到位。要抓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低收入家
庭购买、租赁保障性住房的税费按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到位。
四、积极探索,完善管理机制。建议将县房改办、房管所整合为一体,核定机构编制,充实工作人员,保障办公经费,建设高效有力的住房保障工作体系。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实行奖惩,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保障性住房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动态管理机制,全方位宣传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办理程序等,帮助困难群众及时申请、申购,早日实现“安居立身”的愿望;逐步建立、健全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和住房现状监控体系,提高核定工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透明度,不断完善廉租房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