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住房保障将从实物保障逐步转为货币补贴为主
我国住房保障将从实物保障逐步转为货币补贴为主
http://gz.house.sina.com.cn2011年10月26日07:42中国新闻网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25日说,我们考虑,这几年,住房保障实行以实物保障为主;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住房供求关系缓和以及住房租赁市场有了一定发展后,将逐步转为以货币补贴为主。
在此间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姜伟新报告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姜伟新介绍说,我国住房保障有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实物保障性住房按照供应方式,可以归纳为租赁型保障房和购置型保障房。租赁型保障房有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购置型保障房有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
姜伟新说,保障性住房的几种类型,对应了不同收入、不同类型的住房困难群体,是随着住房保障工作的推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对住房保障范围和标准的确定,坚持以满足基本住房需求为原则,保障范围主要包括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的无住房和住房困难家庭,以及棚户区(危旧房)居民。在建设标准上规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要户型小、功能齐、质量可靠。
姜伟新表示,考虑到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住房市场状况差异较大,住房保障方式不搞一刀切。实践中,由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保障房类型。
(作者:周英峰 杜宇)
第二篇:巫溪县2010年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工作实施方案
巫溪住房保障办发〔2010〕6号
巫溪县2010年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实物配租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建制镇、各有关部门:
为确保我县2010年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有序进行,根据〘巫溪县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巫溪府办发〔2008〕49号)、巫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巫溪县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巫溪府办发〔2010〕188号)以下简称(巫溪府办发〔2010〕188号)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申报时限和地点
自2010年12月6日起至2010年12月15日止,请需要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居民持户口薄到当户籍所在地社区-1-
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二、申请条件和对象
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城镇居民家庭可以申请我县租赁补贴、实物配租:
1、户籍在城厢、凤凰、上磺、文峰、尖山、徐家、下堡、宁厂、通城、白鹿、峰灵、古路、塘坊、朝阳、田坝等建制镇范围内的城镇居民,且在本县实际居住,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属本县建制镇城镇户口;
2、经民政部门认定为低收入(人均年收入在4200元以下)的家庭;
3、无房或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含13平方米)的家庭;
年龄在25岁以下未婚城镇居民只能随父母一同申报,离异家庭持离婚证(离婚协议)、法院调解书或判决书可以单独申报。
申报家庭成员必须持有本县建制镇常住户口(外地读书和服兵役除外),截止时间为2010年11月30日前。
三、申报类型和范围
1、凡户籍在城厢镇、凤凰镇、文峰镇、尖山镇、上磺镇、下堡镇的申请家庭原则上只能申请实物配租;
2、户籍在其它建制镇的申请家庭原则上只能申请租赁补贴,但意愿就近安排实物配租的可以申请实物配租;
四、申请家庭人口、收入、住房认定
1、申请家庭人口按(巫溪府办发〔2010〕188号)文件
第二条第三款进行认定;
2、申请家庭成员收入由社区调查并对家庭成员收入进行公示后交民政部门负责认定;
3、申请家庭住房按(巫溪府办发〔2010〕188号)文件
第三条第四款进行认定,由社区组织初审调查并提交片区国土所对其住房状况进行核实认定。
五、申请、审核程序
(一)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由户主在2010年12月6日至12月15日持户主身份证、户口薄、低保证、婚姻证明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申请,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初审,申请人属优先安排的,还应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社区工作人员初审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上网下载(fuyuhui@163.com、***@163.com以电子邮件方式自动回复获取资料)住房保障申请表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写相关表格,社区工作人员将根据申请提交的相关资料对其申请家庭进行核实、审查并完善相关资料后对其进行初审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初审过程按(巫溪府办发〔2010〕188号)文件第二条第五款进行。社区应将申请家庭的相关申请材料和初审公示表报镇人民政府。
(二)建制镇人民政府应组织民政、片区国土所对符合初
审条件的申请家庭进行复审后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天,其复审程序按(巫溪府办发〔2010〕188号)文件第二条第五款进行。经公示无异议的由镇民政所、片区国土所、镇人民政分别签署意见后将公示材料和经复审符合住房保障家庭的申请材料报巫溪县廉租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巫溪县房地产管理处,以下简称住保办)。
(三)县住保办联合县民政局、监察局就申请家庭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提出终审意见。
经审核,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申请人,由县住保办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7天;对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作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予以登记,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向社会公开登记结果。其终审公示应同时采用上网公示和户外张贴公示方式予以公示。
经审查,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或公示期间接到举报,经查证属实的,由县住保办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各建制镇人民政府、社区各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人口、收入和住房状况等进行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六、2009年已通过终审公示的申请家庭处理申请办法
凡是2009年已通过县住保办进行终审公示并领取租赁补贴的申请家庭不再到社区填写住房保障申请审批表,由各
社区上网下载(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巫溪到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信息网)本社区获得2009年终审公示的名单,社区按终审公示的名单进行复核审查,对不再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予以剔除,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按终审公示表格式要求对其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将公示材料交镇人民政签署意见后将有关材料转送县住保办进入轮候程序。
七、准入、轮候程序
经确定公布的廉租住房配租申请人,由县住保办发放〘巫溪县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资格证明通知书〙或〘巫溪县廉租住房保障实物配租资格通知书〙,凭〘巫溪县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资格证明通知书〙,由县住保办委托建制镇民政所签订〘巫溪县廉租住房租赁住房补贴协议〙后发入租赁补贴。对符合采取实物配租的申请人凭〘巫溪县廉租住房保障实物配租资格通知书〙分社区、建制镇在公开指定地点公开抽签,纪检监察部门现场监督。根据抽签所产生的选房序号进行选房,选房后到县住房保障办签订廉租住房租赁合同。领取钥匙,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上述手续的,视为自动放弃,一年内不得享受廉租住房实施配租。申请廉租住房的个人经查实属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取廉租住房保障的,取消申请资格。若廉租住房房源少于符合条件的申请户数时按抽签序号进入轮候次序。
其轮候制度根据(巫溪府办发〔2010〕188号)文件第二条第六款规定进行轮候。
八、租金标准
廉租住房租金标准实行政府定价,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月租金1元。建筑面积按巫溪县房管处测量的面积计算。
按(巫溪府办发〔2010〕188号)文件第四条第一、二、三、四款的条件的申请家庭需按文件规定无偿缴纳廉租住房配套建设专项基金和水、电、电视配套设施专用基金后方可纳入实物配租范围,承租人按廉租住房租金标准交纳租金。
九、交纳租金方式
城厢镇、凤凰镇由县房地产管理处负责收取租金,其它建制镇由民政所负责收取承租户租金,在每季度末20日前将收取的租金通过电汇方式缴入县财政专户,并在每季度末25日将廉租住房租金报表报县房地产管理处。县房地产管理处将收取的租金缴入县财政专户后并汇集全县廉租住房租金报表,将报表在下月初5日前报县财政局。
巫溪县廉租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
主题词: 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巫溪县廉租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12月2日
第三篇:杭州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办事须知-杭州住房保障和房产
杭州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办事须知
一、领取保障资格证
符合杭州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申请家庭,经住保房管部门审核公示后,申请人可在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网(住房保障→公共租赁住房专栏)自助打印《杭州市区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保障资格证》(以下简称《保障资格证》),也可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和《杭州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收件单》,在规定时间内到原申请地区住建局领取《保障资格证》。
二、货币补贴标准
货币补贴保障面积标准为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补贴总建筑面积不低于36平方米,不高于60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12元/月。对持有有效期内《杭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证明(住房保障专用)》、《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杭州市区级困难家庭救助证》的家庭,按补贴金额标准的两倍发放。
三、申领货币补贴
1、提交申领材料。申请家庭持《保障资格证》、房屋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备案证、房屋出租人银行卡和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属本市低困家庭的,提供民政部门核发的有效期内的低困证明),向辖区住建局受理窗口申领货币补贴(单次申领最长时间不超过6个月)。
2、货币补贴审核。区住建局受理窗口实时将相关信息录入业务系统,经审核符合申领条件的,与申请人签订《杭州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合同》;不符合申领条件的,不予发放,并告知原因。
3、货币补贴发放。经区住建局审核符合申领条件的,市级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按规定及时将货币补贴发放到指定银行账户。
四、资格年审
保障家庭应在《保障资格证》有效期届满前
3个月内,按原申请程序向辖区住建局受理窗口提交相关材料进行资格年审。经区住建局审核符合条件的,可继续按规定申领货币补贴保障;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货币补贴保障资格终止。
五、违规处理
(一)申请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有权取消其保障资格,并按照《杭州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合同》约定责令要求申请家庭退回多领取的货币补贴;申请家庭不配合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申请家庭因购买、赠与、继承等方式取得各类房产等情况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应主动向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申报,自申请家庭不符合保障条件的次月起,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有权解除货币补贴合同并停止向申请家庭发放货币补贴,申请家庭应退回多领取的货币补贴;
2、申请家庭虚报、隐瞒有关情况或伪造有关证明,骗取货币补贴,或以其它不正当手段骗取货币补贴资格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有权解除货币补贴合同,并责令申请家庭退回已领取的货币补贴。
(二)申请家庭有第(一)款第2种情形之一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将其行为通报人民银行及市联合征信系统管理部门,市联合征信系统管理部门应将申请人的违规行为记入相应的征信系统;
2、将申请家庭相关违规信息在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网,或在有关媒体上进行曝光;
3、如申请家庭属于监察对象的,应将其行为通报工作单位监察部门,并由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申请人采取隐瞒事实情况、提供虚假资料、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的,自发现并退回其申请之日起5年内,不再具有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申请资格。
第四篇: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政办发〔2012〕37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监察厅《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 与租赁补贴分配管理暂行办法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 省监察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确保分配过程公开透明、—1— 结果公平公正,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的分配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保障性住房是指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包括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分配、租赁补贴分配和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分配。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分配包括政府完全产权廉租住房分配和按份共有产权廉租住房分配。
第四条 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应当遵循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公平分配、社会监督”的原则,实行层级目标责任管理。
第五条 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实行申请、审核、公示、轮候、核查、退出制度。
第六条 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将分配过程及结果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县级以上住房保障管理部门为本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的综合协调和管理,负责申请人住房情况的审查认定工作。具体工作可以委托所属的住房保障管理机构负责。
县级民政部门负责申请人收入情况的审查认定工作。市(州)和省级民政部门负责低收入家庭认定的监督指导工作。
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房产、发展改革、财政、公安、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社会保险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及定期核查等相关工作。
街道办事处(社区)依据有关规定,负责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的申请受理、初审工作。
第二章 申请与核准
第八条 保障性住房保障对象的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由各市
—2— 或县级政府根据当地财政状况、保障能力和实际保障需求确定,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调整,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近期内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收入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确定;住房困难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40%确定,原则上不宜超过13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的收入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确定;有稳定职业的进城务工农民工、政府引进的特殊专业人才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以及企事业单位自建自用的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原则上不受收入标准限制。
第九条 廉租住房保障主要采取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和发放租赁补贴两种方式。具体保障方式由申请人根据以下原则,在提出廉租住房保障申请时自行选择:
(一)政府完全产权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保障顺序为低保无房家庭、低收入无房家庭。按份共有产权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坚持保障对象自愿申请的原则,重点面向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保障家庭,保障顺序为低保无房家庭、低收入无房家庭。原有住房面积未达到保障标准和在待改造棚户区居住的保障家庭,可以用原有住房按面积置换按份共有产权廉租住房部分产权,原有住房交由当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处置。
(二)廉租住房租赁补贴重点保障住房面积未达到保障标准的住房困难家庭。
按本办法规定,经审查确定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在申请实物配租轮候期间,应当纳入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第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采取实物配租方式,首先保障城镇中等偏下收入无房家庭、有稳定职业的新就业无房职工、进城务工农民工和引进的专业人才,并逐步为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员提供保障。
第十一条 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由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社区)提出书面申请,同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廉租住房保障申请表》;
—3—
(二)家庭收入情况的申报材料;
(三)家庭住房状况的申报材料及房屋产权证、租赁合同等证明材料;
(四)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簿;
(五)依据有关规定优先保障的家庭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六)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上述材料涉及各类证件的,应提供原件核对,并提交经申请人签字确认的复印件。申请人需承诺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二条 收到廉租住房保障申请后,相关部门按以下程序进行审查和核准:
(一)街道办事处(社区)受理廉租住房保障申请时,需对申请材料的原件进行核实;
(二)街道办事处(社区)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住房等情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初审意见,初审合格的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张榜公示7日后,将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报当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
(三)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应当对上述材料的要件进行复核、汇总后分批次转同级民政部门;
(四)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转来的相关材料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审查意见,并反馈给住房保障管理部门;
(五)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民政部门转来的相关材料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人的住房、居住情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提出审查意见,审查合格的在当地政府或部门网站、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公示并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张榜公示15日,公示无异议即可确定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统一登记,参加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轮候或领取租赁补贴,实施保障的情况应当在部门网站长期向社会公开;
(六)经审查不符合保障条件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应当在审查
—4— 结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通知,说明理由,由受理申请的街道办事处(社区)转交申请人。
第十三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办法,由地方政府依据有关规定,参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和程序,结合当地实际制定。
第十四条 申请租赁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
(二)家庭收入情况的申报材料或工作单位的收入证明材料;
(三)家庭住房状况的申报材料;
(四)劳动用工合同及社保缴费证明材料;
(五)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簿;
(六)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上述材料涉及各类证件的,应提供原件核对,并提交经申请人签字确认的复印件。申请人需承诺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 民政部门在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时,应当通过财政、公安(户籍和车辆管理)、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社会保险等部门就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等状况进行信息比对,按规定程序认定,提出审查意见。
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在审查申请人的住房、居住情况时,应当通过住房城乡建设、房产等部门就申请人住房等情况进行信息比对,查询核实,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六条 申请人在提出住房保障申请之前5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应当进行重点核查,在核查工作完成前,暂按有房家庭处理。不符合保障条件的,不应享受住房保障。
(一)购买过公有住房的;
(二)曾经继承、赠与、受赠、购买或建设自有住房的;
(三)将原居住房屋(包括有产权、无产权的公产房或私产房)出售的;
—5—
(四)按照房改政策,购买过住房或享受过货币分配的;
(五)正在实施房屋征收(拆迁)失去原有住房或按照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已经享受过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等安置补偿政策的。
第三章 分配管理
第十七条 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分配主要采取抽签、摇号或综合打分等方式,具体方式由各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确定,但应当保证分配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第十八条 在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分配前,各地应当根据实际房源和经审查核准选择实物配租的保障对象数量,确定参与该次分配的保障对象具体条件和保障对象数量。其中,采取抽签、摇号方式的,参与分配的保障对象数量以房源数量的1.5倍左右为宜。具体办法由各地政府结合实际确定。
第十九条 分配原则确定后,各地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分配方案。分配方案应当明确如下内容:
(一)房源情况。包括房源数量、户型面积、所在地点等信息。
(二)参与分配条件。包括参与分配的保障对象相关收入、住房等方面的限制性条件。
(三)分配价格。包括政府完全产权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价格、按份共有产权廉租住房私有产权部分的出售价格及产权比例等。
(四)分配方式。明确住房分配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如抽签、摇号或者综合打分等;
(五)分配程序。明确分配过程的相关程序与基本规则。
(六)相关要求。
多层楼房的房源底层应当优先面向行走不便的残疾人等保障对象分配,但要严格把握分配标准。
—6—
第二十条 分配方案公布后,由具备该次分配方案规定条件的保障对象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确定参与分配资格。具体申请、审查程序和办法由各地政府结合实际制定。
第二十一条 各地应当将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分配方案、审查合格的保障对象名单及相关分配信息适时在当地政府或部门网站、街道办事处(社区)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各方面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二条 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分配由当地政府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分配过程应当公开进行,由公证机关在抽签、摇号或综合打分环节进行公证,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申请人代表及新闻媒体实施监督。
第二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分配结果应当在当地政府或部门网站、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公示,并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张榜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5日。
第二十四条 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在公示期满3日内,向获得配租的保障对象发放实物配租通知书。享受实物配租的保障对象,同时停止发放租赁补贴。本次分配未能获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保障对象,继续实行轮候,进入下一轮实物配租分配。一般情况下,经过3次抽签(摇号)或历经3年仍未获得实物配租的,可以直接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保障。
第二十五条 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已确定的保障方式,与保障对象签订廉租住房租赁合同或租赁补贴发放协议、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六条 获得实物配租分配的保障对象由于住房地点、环境、楼层、户型等原因,1个月内未办理入住手续的,视为自动放弃,2年内不得参与实物配租分配,但可以继续享受租赁补贴保障。
第二十七条 租赁补贴一般按月或季度发放,具体发放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保障对象的经济情况、住房状况等因素确定,实行差别化动态管理。租赁补贴应当于当年的11月底前全部发放到位,—7— 以实际发放到保障对象银行卡(折)中为准。
第四章 退出管理
第二十八条 建立日常检查和定期核查制度,对实施保障的对象实行动态管理。
(一)日常检查。由当地住房保障、民政部门对保障对象的住房和收入情况,履行合同和协议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并会同街道办事处(社区),组织实施保障的对象每年申报一次家庭人口、实际收入和住房等的变动情况。在组织检查和申报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相关资料。相关部门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检查结果等信息。
(二)定期核查。各地住房保障、民政、财政、监察等部门要结合实际,对保障对象是否符合保障条件、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租赁补贴分配等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核查。核查时间由各地自行安排,完成时间不得超过当年的9月末。核查结果应当及时通过政府或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布,接受各方面监督。
第二十九条 经过检查或核查,保障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应当做出取消其住房保障资格的决定,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收回或回购保障性住房,或者停止发放租赁补贴:
(一)出租、出借保障性住房,或者擅自改变住房用途且拒不整改的;
(二)无合理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承租的政府完全产权廉租住房或者公共租赁住房居住的;
(三)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未交纳廉租住房或者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
(四)家庭的收入、财产、人口、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廉租住房或者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
—8—
(五)享受住房保障后,又取得其他住房的;
(六)违反合同约定的;
(七)违反保障性住房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取消其保障资格的决定有异议的,可在收到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做出决定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申诉,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诉后30日内做出复查决定。
第三十一条 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的当事人在收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取消其保障资格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规定期限内退回住房;对暂时无法腾退的,给予3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按市场租金标准计租;对过渡期满仍不腾退的,应责令其15日内退出保障性住房。
当事人应当退出保障性住房而拒不退出的或应退还已领取的租赁补贴而拒不退还的,由住房保障管理部门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市、县级政府要加强对住房保障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组织对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负责定期召集联席会议,通报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管理相关信息,研究有关工作。
第三十三条 各级住房保障、民政、财政、监察等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信箱,对接到的举报和投诉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第三十四条 对以提供虚假信息、欺诈等不正当手段,骗取住房保障资格的家庭或个人,由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取消其保障资格,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已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的,责令其退出实物配租的房屋,并按照市场价格补交房租;已享受住房租赁补贴的,责令其退还已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该家庭或个人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住房保障。
—9—
第三十五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违反有关规定,在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分配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以及存在非法收取报名费、中介费等行为的,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各地要尽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信息平台,健全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及时将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管理的相关信息录入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并向社会公开。建立家庭收入和住房信息比对平台,并整合公共资源,逐步实现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与租赁补贴分配相关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各市、县级政府要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10—
第五篇:我国保障性住房供求分析
我国保障性住房供求分析
第一章 保障性住房的概述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提供的,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它就有较强的公共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房相对的一个概念,它不是完全按经济支付能力,按市场价格取得的,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体系。
保障性住房具体包括社会保障型商品房(含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社会保障性租赁房(廉租房﹑普通租赁房﹑租赁公寓)﹑安置房(含拆迁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落实乔房政策安置房)等。由于安置房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性,理应由政府供给,现实中也不存争议,本文讨论的保障性住房仅限于前两类,安置性住房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在保障性住房体系共建中有若干理论问题急需解决,本文下面将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保障性住房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是准公共产品。住房从经济的意义上讲是可以实现安排他的,具有竞争性,因此,符合古典经济学私人消费品的定义。但住房与其他一般的消费品不一样,它的特点是价格高,初次投资大,经久耐用,如果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来配置资源,其结果很可能是富人住很好的住房,而穷人则住不起。由于住房也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从社会伦理和人权的角度看,人人都有居住权,当按市场原则个人无法取得基本的住房权时,政府有义务提供最基本的居住场所。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是社会住房体系两大组成部分,各有不同的分工作用。保障性住房提供的唯一的功能是保障基本居住权实现。而商品房则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包括更高要求的居住权﹑投资增值﹑积累财富﹑炫耀等。
第二章 保障性住房的供求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保障性住房供求现状
保障性住房供求失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以廉租房为例,1998 年至今,我国所有城市新提供的廉租房占住房总数不到 1%。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 GDP 的政绩观没有根本转变,保障性住房供给数量不足成为落实城市廉租住房制度的“拦路虎”。
近几年,由于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存在,我国普通百姓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不断上涨的商品房价使得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在探索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然而,对于庞大的保障性住房需求而言,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仍显得不足,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国住房市场的刚性需求很强,但随着房价不断上涨,不少老百姓却没有在市场购买商品房的能力。在我国今年的住房市场发展过程中,商品房发展较快,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十分滞后,致使住房市场的结构体系畸形,供求失衡和房价过快上涨,已成为当前社会较突出的矛盾之一。
(二)保障性住房供求失衡的原因
1.保障性住房供给量不足
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作为惠及民生的工程,少不了公共财政的支持,公共财政的绝对支持是住房
保障体系实施的坚实后盾。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渠道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社会保障和社会捐赠等。虽然资金渠道比较多,但是资金数量不多,导致保障房建设达不到规定目标的要求,使保障房供给不足。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用地一般由政府行政划拨,在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下,必然导致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因为保障房具有公益性,利润极低。为减少损失,地方政府会出现供地不积极的情况。有时即使拨地也会选择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用来建设保障性住房。没有了土地,保障房的建设则是无从谈起。
2.保障性住房需求量持续增大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对住房的需求量在短时期内都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由于人口基数大,外来务工人员多,所以需要大量保障性住房来安置低收入居民。以北京为例,近期调研显示为了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北京需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房100万套,其中包括公租房30万套,限价房和经适房20万套,定向安置房50万套。过去北京投资1035亿元建保障房,实际解决35万户住房问题,今后五年北京要解决100万户的住房问题,据此反推可知,人口基数大是保障性住房需求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符合保障房购房条件的购房者变相加大了保障房需求量。经济适用房制度在具体运行之中由于政府对中低收入水平线界定模糊、对资格材料审查把关不严、对购房者准入监管不严,使得大量不符合条件的购房者有机可乘,利用经济适用房进行投资得利,大量中低收入者仍然买不起房,这就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的需求量。
第三章 针对改善保障房建设供不应求的建议
(一)加大保障房建设资金投入,保障供给
公共财政的绝对支持是住房保障体系实施的坚实后盾,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中不能缺少政府财政的支持。只有保证建设开发在财政支付能力的承受范围能力之内,才能保证保障房体质长期稳定的运行。
针对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 ,首先, 应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强资金运作监管,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充足的房源供应。应将公积金增值收益和土地出让净收益的更大一部分作为廉租房建设资金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对廉租房建设的支持资金。如2008年第四季度追加的1000 亿中央投资中,有 100 亿用于廉租房的建设和各类棚户区的改造,这就很有利于保障房建设。其次 ,考虑到住房公积金的有效使用 ,也可适当将本地区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专项资金。最后,应积极探索融资渠道,如发行债券等,加强金融机构对保障房假设的支持。
(二)做好住房保障对象界定,明确需求
保障性住房严重供不应求,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将自己混入住房保障对象之中,导致了保障性住房需求量的增加。因此,界定保障性住房受助者能够缓解紧张的保障房需求。
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保障标准和范围,另一方面是保障对象界定。前者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总体原则是保障对象由窄而宽,由低而高。在保障标准和范围确定后,保障对象实际上就是家庭收入划分的问题。应加强信用制度的建设,对于居民收入的调查与申报要严格管理,虽然工作量大,但应搞清居民的实际收入,将其“隐形”收入也纳入审查之中。同时还应明确对象,中等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的划分标准在东部沿海地区、中不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
达的西部地区是不一样的。
划分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不同地区根据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进行定量分类 ,这种方法计算较为复杂;二是根据当年的商品房房价水平,分城市每年计算并公布可享受不同层次保障性住房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家庭收入线。
参考世界上住房购置费与家庭收入比为13-15的情况,我国应该按15来分类,每户居住面积100平米可基本满足需求,即一个家庭六年总收入高于100平米的现行房价时,应进入购置商品房的行列,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则应购买经济适用房,如果一个家庭20年的收入仍然小于100平米的现行房价时,则应享受廉租房待遇,保证50%的工薪阶层可以享受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三)完善保障房退出机制,保障供给
1.保障房退出机制的现状
相对而言,廉租房推出较为简便,只要租房者收入超过了相应标准或自购了住房,则自动推出廉租房系统。但经济适用房由于是有有限产权的,具有一定的投资增值功能,经济适用房的推出较为复杂。由于经济适用房是以低于市场价值购买取得的,政府以各种方式进行了补贴,政府提供经济适用房的目的本不是帮助购房者实现资产增值,而是保障其居住。因此,对于经济适用房的产权政府应视为共同持有人,并且对经济适用房的增值应享有分配权。
目前,对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如下:购买经济适用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买人因特殊原因确实需要转让经济适用房的,由政府按原价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住房满5年的,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房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的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缴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缴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规定的标准向政府缴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已经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房由政府按照规定及合同约定回购,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房仍应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参加福利分房的家庭在退回所分房屋前不得购买经济适用房,已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房。
2.解决现行经济适用房退出机制困境的出路-共有产权制度
住房的退出,一方面是实际使用的退出,另一方面是资源的获利退出。实际使用的退出是一种形式上的退出,如不能从产权方面进行约束,经济适用房的房主在实际使用退出后仍可将其进行出租。所以,要解决经济适用房的退出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关键是资源获利的退出,即平衡政府与购房者的利益。而产权是解决利益分配的基础,因此,有必要从法律或制度上明确经济适用房的产权问题。
确定共有产权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公共财政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现代产权法则,建立政府与受助购房者按份共有产权的经济适用房制度。共有产权,作为住房保障的一种形式,我国共有产权住房在少数城市已经进行试点,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在全国普及及实施。我国共有产权的经济适用房的基本含义是,以土地出让方式建设的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有限产权的保障性住房。其基本形式是,凡存在政府提供补贴的住房,均未按分共有住房,由政府和受助购房者按出资比例共同拥有房屋产权和相应的权利,政府和受助购房者按规定共同申请领取房屋共有产权证,标明房屋所有人为政府和受助者以及两者的产权比例。政府拥有的产权可以授权住房保障机构持有并行使相关权利。
3.共有产权如何加快退出
传统的经济适用房的退出管理规定只限制了5年内经济适用房不允许直接上市,对5年后上市的相关收益的交纳规定比较模糊,使得政府管理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导致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共有产权制度下经济适用房的政府和购房者的产权比例明确,政府可以发挥主动作用。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通过建立经济适用房的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负责对政府拥有部分产权的经济适用房的上市
交易进行监管,即受助家庭要将共有产权的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时,首先应该在系统上进行登记,监管机构收到信息后考虑是否要回购以及以何种价格进行回购;另一方面,受助家庭要申请购买全部产权时也要通过监管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申请,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与受助者进行价格结算。
第四章 结语
党的政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观测落实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解决民生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今日的中国,住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其作为生存与居住保障条件的固有功能,而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很多人奋斗多年,就是为了能有个安身之所。然而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居高不下的房价让很多城市的居民只能望房兴叹。因此,为了保障居民生活和维持社会稳定,保障性住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着不断增高的保障性住房需求,只有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着手,才能逐渐改变现在保障房供需失衡的状况,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需求,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立.保障性住房怎样才能多建一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11-06.[2]邵明.与市场接轨让经济适用房展现良性发展前景[N].中国建设报,2008-11-23.[3]邱磊.积极探索经济适用房的内循环模式[J].时代经贸,2007-5-13.[4]汪利娜.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演变及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9(12).[5]忠仁.新加坡住房保障的启示[J].江南论坛,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