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集团文化建设的难点及破解(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2 12:1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企集团文化建设的难点及破解(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企集团文化建设的难点及破解(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国企集团文化建设的难点及破解(写写帮整理)

国企集团文化建设的难点及破解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在现实中,国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却面临着诸多尴尬,陷入融合难、执行难、发展难等诸多窘境。本文拟在分析其现实困境基础上,就如何破解这些困境作一点思考。国有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改革的洗礼,众多国企集团都已经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在实践中也面临着如下困境。

多元文化、市场竞争、企业发展使得融合难

不同类型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难。随着国有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国企集团企业文化面临的背景也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为企业文化的融合铺平了道路;管理文化的发展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源泉;环境文化的日益重要性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但这些不同类型文化的发展使得企业文化和各种文化之间融合的难度加大。

不同企业文化类型的融合难。随着人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集团公司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使得不同类型、具有各种不同企业文化特征的员工在一起共事,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摩擦与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文化冲突就在所难免。同时,随着企业的兼并重组,许多大型国有集团一方面要着力打造集团的企业文化,而另一方面各子公司、孙公司又有着各自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这种不同的企业文化还会因不同子公司老总的更替而随之改变,使子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多地是烙印上了不同子公司总经理或董事长的痕迹,进而使各地的用户和供应商感受到同是一个集团公司,但感受不到同一种文化,企业文化被人为割裂,集团公司文化与子公司、孙公司的企业文化不能很好的衔接与融合。

员工职业生涯与企业总体目标的融合难。“只有致力于人的发展的企业文化,才能锻炼强大的企业。”长期以来,国企集团大多只注重投资与回报,注重现实的利润,忽视了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忽略了员工很多真实的需求,从而使得员工职业生涯与企业总体目标不能够很好的融合。

制度缺陷、体系不全、诚信缺失使得执行难

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多依然停留在有理念而没有制度支撑的阶段,企业所倡导的理念或者价值观得不到具有正激励和负激励的制度实体的支持和强化,导致理念是理念,制度是制度的“游离”想象。许多国企集团的文化建设轻视形成机制,缺乏领导层的一以贯之。在很多国企集团中,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并不是制度所规定或者倡导的那种态度和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而制度执行不到位又往往是由于领导者以及各级管理者不能首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忽视团队管理者执行力的提升、执行流程的完善和执行工具的开发的缘故。事实上,很多规章制度的真正执行和落实往往都要靠领导者和各级管理者执行力的提升、执行流程的完善和相应执行工具的开发。

难成体系,缺乏沟通。国有集团公司的领导班子都是上级组织部门任命的,往往是一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或总裁刚刚熟悉企业的情况,形成了战略和文化,但因“工作需要”被调离,继任者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沿袭上任的思路和流程,致使企业文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断档”。同时,又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组织及信息沟通,使得干部员工中真正积极主动向领导反映真实情况与个人思想,并认真领会领导思想、有效贯彻领导意图的少而又少。在这样缺乏有效沟通的文化环境中,领导往往只能靠经验和直觉行事,犯错误的几率增加,从而使得很多企业领导都感到企业文化执行很难。

“理念层面”难以向“行为层面”转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更是企业必须且能够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而在国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由于企业文化价值

理念模糊、脱离实际、缺乏广泛参与性和示范动力不足,由此导致干部员工对理念认知差异,无法用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普遍缺乏主动参与决策管理的民主氛围,再加上很少有企业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而使得许多企业虽有很好的价值理念而却不能被很好地执行,企业文化可操作性差、实践性不强。

执行偏差,诚信缺失。这些年来,国有集团在加强自身伦理建设、树立诚信形象方面虽然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但由于受短期利益驱动的影响,企业伦理观念和诚信意识还远远不够。

规划不全、急功近利、文化刚性使得发展难

企业文化长远规划缺乏。企业文化规划是企业在对企业文化各种影响因素及企业文化现状进行全面审视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计划,是企业未来文化建设的向导,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而很多国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却缺少这种规划。

在管理的“硬柔性”操作上急功近利。中国企业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当前仍然需要加强数据分析与规章制度等“硬性”管理措施,这就使得企业文化这一“柔性”管理措施的效力很难被人们认识,以致许多国企集团只习惯于按照业绩导向等硬性指标衡量工作的成效和考核员工,过程导向及其他考核指标则相对较弱,从而未能调动起职工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一般来说,硬管理措施收效快,但未必能持久,软性措施见效慢,但却能持久的发挥作用。因此,在“硬柔性”问题的操作上,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树立从长远利益着眼的战略思维。

企业文化的刚性痼疾。塔什曼曾明确地指出:“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人们看不到与这种企业文化存在条件不相符的客观现实,固有的企业文化开始产生巨大的阻力,这种阻力使公司实施新的、不同的经营策略的难度加大,而且由于这种阻力是一种长期经营成功后慢慢形成的一些作风,有长期的时间积累,因此不易改变,形成企业文化刚性”。企业文化的刚性具有“难以改变性、惰性和抗性三大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会牵制个体行为、破坏群体创新效率、妨碍组织设计的进一步完善等。哪怕优秀企业已经形成的文化在最初领导人离职后还能维持十几年,但是随着众多企业经营取得成功,这种强力型文化会出现骄娇二气,产生内部纷争,形成官僚作风,还出现优越和自负,怀旧的保守意识、以官僚习气为基础的专横的决策等特点。这种企业文化“刚性”对企业经营业绩会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而且很容易蔓延。

破解国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要走出上述困境,国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倡导包容、共享、学习型企业文化,破解“融合难”。

包容。在新一轮国资调整、国企改革的新形势下,倡导包容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企业包容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吸纳西方先进管理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而且,对于兼并或重组后的大型国有集团来说,还能够把各子公司、孙公司的企业文化与集团公司的文化很好地融合起来,避免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

百联集团文化的整合就是包容文化的一个好例证。

该集团是由原上海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四大集团合并重组的。在成立之初,面临的就是原有四大集团经过多年打拼业已形成的“亚文化”之间,不同的业种业态之间,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各种思想和心态之间的激荡和碰撞、摩擦和掣肘,这就必须通过文化的融合和重塑,理顺情绪,释疑解惑,包容凝聚,和衷共济,解决精神状态问题。五年来,百联集团倡导包容文化,坚持突出共性,张扬个性,上下联动,相互补充,文化融合的方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对外旗帜一面——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百联,对内

百花争艳——集团文化辐射子公司、孙公司文化,子、孙公司文化映衬、烘托集团文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了百联集团的和谐发展。

共享。先进的企业文化重在营造尊重人的工作环境,追求企业与员工价值共享。将企业文化变成员工的信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是单纯宣传灌输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的发展与公司相一致;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领导们带头执行,模范们树立典型,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员工的职业发展与公司发展相一致,对企业及其文化的认可度会更高,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

学习。国外管理专家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即能够使各层次的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

其一,要创建有利于组织和员工学习的人文环境。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应具有宽松、积极、进取和开放的人文环境。要创建这样一种文化环境,首先要培育勇于挑战和创新的企业精神。企业必须营造一种宽松的创新环境,树立崇尚创新、鼓励挑战的风尚,让每个人都成为企业获得新知识的源泉。学习型组织应将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作为构建自身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培育和完善。

其二,培养积极的学习习惯,维持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未来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备学习型组织特点的、企业组织与员工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企业。企业将依靠企业共同愿景将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并通过整合个人的学习,形成企业前进的内驱力。企业要培养员工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开发员工的潜能保持企业的持久创新。倡导诚信、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破解“执行难”。

诚信。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 鉴于此,国企集团首先要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并把这一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以诚信打造品牌,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商业伦理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其次,要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自觉坚持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牢固确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发展企业信用文化。执行力。企业文化的执行力要靠制度化方式将先进的文化理念落到实处,这是构建和践行执行力企业文化的有效方式。通过制度化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转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反复强化企业文化的先进理念,从而将其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当中,使任何一个员工都必须在思想上接受企业文化,行为上执行本企业的文化,使“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在思想上的制度而存在”。

这种执行力文化是从制度上加以强化的,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硬执行力”。还有一种“软执行力”也不能忽视,即构建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参与、互相尊重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文化氛围的构建,企业员工能够及时知晓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共同拥有集体的知识信息,使他们能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变化作出反应,并依据共同约定的规范行动。因为信息的及时获得,使得员工可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为企业出谋划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从而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引导到同一个方向,并使员工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相互合作,促进企业兴旺发达。

倡导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破解“发展难”。

以人为本。“人员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一个组织同另一个组织的唯一真正区别就在于人员的成绩不同。人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资源,他要求使用他的人有特殊的品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在企业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就必

须重视人的作用,实施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凝聚人,以事业育人、以待遇感人、以感情系人、以荣誉塑人,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和谐的文化环境,关注人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员工的知识、能力和创造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确定以后,要随着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当然,这种变化并不是对原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全盘否定,而是“扬弃”,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和完善.比如,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企业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用来指导本行业和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对原有企业文化中与之不相适应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改进,并赋予新的内容,作出新的诠释,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在产品的开发、营销等方面,不断标新立异,或率先采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或独辟蹊径采取一种新的促销方式,倡导一种新的消费形式,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产品文化、营销文化和消费文化;注意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等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程同步协调起来,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等等。当然,切不可把企业文化当作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而忽视企业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作用,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起不到真正的应有作用。

第二篇:如何加强集团公司文化建设

做好集团公司的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品牌形象等各方面的总和,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集团公司的文化建设,以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和品牌形象等方面。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如何做好集团公司的文化建设

1.明确核心价值观

集团公司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应该是公司的灵魂,是公司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讨论和外部咨询等方式,确定符合公司实际的价值观,并不断加强员工对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种价值观强调了客户体验和服务,同时也重视员工的发展和福利。

2.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可以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集团公司可以从视觉、行为、语言等方面入手,建立统一、鲜明的企业形象。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品牌形象一直保持着极简主义和高端品质的特点,这种品牌形象也影响了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使得苹果公司一直注重创新和品质。

3.加强员工培训

员工是集团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加强员工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公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集团公司可以针对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让员工在培训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例如,华为公司一直注重员工的技术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同时也注重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多元化发展。

4.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员工更加自觉地践行公司的价值观。集团公司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同时对违反公司价值观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例如,谷歌公司的激励机制非常完善,它会根据员工的绩效和贡献来给予不同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同时也会对不符合公司价值观的行为进行惩罚。

5.加强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集团公司可以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让员工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例如,腾讯公司的内部沟通非常畅通,员工可以通过不同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来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分享经验,这种沟通方式也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合作。

三、结论

做好集团公司的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它需要企业管理者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明确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员工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和加强沟通交流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刑事诉讼监督的难点与破解

刑事诉讼监督的难点与破解

一、诉讼监督的难点

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在我国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监督权力能力不够完备,行为能力手段匮乏,监督职权范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权力行使的方式、行使的程序还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机关力度和监督效果。检察机关在开展诉讼监督的过程中存在着不愿监督、不能监督和不敢监督三大问题。

(一)不愿监督

所谓不愿监督,是指部分检察人员在思想层面上不愿意切实履行法律所赋予的监督职责,在工作上禀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对于诉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怠于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

(二)不能监督

所谓不能监督指的是无法实现监督效果。不能监督是对应受法律监督的事项无法监督或者无法实现监督效果的最大化。

1、检察机关对诉讼中的违法行为监督手段单

一、软弱,对违法行为人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监督效力得不到保障。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于对于侦查、法庭审判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等,只有提出纠正意见这样一种监督手段。该手段的有限性表现为:一是监督手段单一,不能适应监督各种违法行为的需要。二是监督效力缺乏法律程序保障。三是缺乏监督对象接受监督的义务性规定以及不接受监督的法律后果。对违法行为人更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和责任约束。

2、除了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之外,诉讼监督权能的缺陷也是导致诉讼监督困难的重要因素。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在范围上还存在一些监督盲区。对于有的诉讼行为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检察机关应当监督,但是由于规定的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监督程序。

(三)不敢监督

所谓不敢监督,是指部分检察人员对法外因素考虑过多、顾虑重重,或者受到外界干扰过大,导致其不敢坚持原则,有时候甚至悖离法律行事。

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检察工作乃至司法工作的干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这直接导致检察机关无法独立行使职权。

二、强化诉讼监督工作的对策

诉讼监督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已无庸赘言。但当前诉讼监督工作在实践中所遭遇的诸多问题说明,诉讼监督工作亟待加强与改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完善人员配臵

1、加强对检察人员的培训,强化诉讼监督意识,提高诉讼监督能力

2、合理提高检察人员待遇

3、打破单一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司法特点的人事管理和考核机制

第一,按照检察工作需求、工作内容、工作量大小、能力要求等指标定编、定岗、定责、定比例,因事设职,实行不同的准入制度,制定不同的考核制度和职务职级晋升办法,对检察官实行不同于普通公务员、符合司法工作规律和法律职业特点,职业明确、职责清晰、管理规范、保障到位的单独序列管理制度。

第二,建立弹性退休制度,有效延长检察官的职业生命。建议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对已届普通退休年龄的检察官进行甄选,让确有余力的、优秀的检察官能够延长职业生命,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作用。

第三,建立检察人员之间的异地任职机制和轮岗制。要摆脱中国这种熟人社会人情因素的干扰,必须避免检察官在原籍任职,这主要是指基层检察官任职应当实行地域回避。其次,要建立定期轮岗制。

(二)完善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

1、完善侦察监督程序

(1)明确诉讼监督范围 诉讼监督的范围应当涵盖诉讼活动的全过程。这一范围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公诉及自诉等各种诉讼类型;也包括立案、侦查、审判、执行及诉讼调解等各个诉讼环节。

其一,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建议修改刑事诉讼法,把不应当立案而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问题纳入刑事立案监督的范畴,全面确立刑事立案监督制度。

其二,进一步明确立案期限。建议明确规定公检法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并在3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特殊复杂案件,应当在7至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超过期限没有作出决定的,应当视为不立案,检察机关可以作为立案监督案件进行监督。

其三,进一步完善立案监督的效果保障程序。建议规定,检察机关通知公安机关立案而公安机关不立案,或者立案后不积极侦查,提出意见后仍不纠正的,检察机关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直接立案侦查。对于故意包庇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检察机关通知公安机关撤案,公安机关不予撤案的,检察机关可以直接做出撤案决定,通知公安机关执行。被立案的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强制措施。

2、完善侦查监督程序

其一,逮捕程序的完善。建议修改刑事诉讼法关于审查逮捕程序的规定,明确规定:其一,检察机关在审查批准逮捕时,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必须提审犯罪嫌疑人。其二,赋予犯罪嫌疑人及其聘请的律师在审查逮捕时即有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以使其在审查逮捕程序中与侦查机关的形成诉讼制衡关系。

其二,拘留等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及完善。对于拘留措施的适用与监督,建议:(1)通过赋予当事人相关申诉权,强化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制约。(2)建议规定,公安机关需要延长拘留至30日的,应当在拘留后的7日内报请检察机关审查批准。(3)通过立法,确认紧急情况下无证拘留的法律效力。同时通过设臵对拘留的监督程序,防止拘留的滥用。

对公安机关采取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的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也应当从诉讼程序上加强监督制约。检察机关经审查或者必要的调查,认为采取强制措施确属不当的,有权决定予以撤销并通知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应当在一定期限内将执行情况通知检察机关。

2、完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其一,关于对庭审活动监督问题。建议法律明确规定,对于庭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可以以庭审后提出意见为原则,以例外规定为补充。同时规定,检察机关在庭审后对庭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提出纠正意见的,人民法院应当纠正,并将纠正情况回复人民检察院。认为纠正意见不当的,可以向检察院提出复议。

其二,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制度的完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第205条的有关规定,发挥重审或者指令再审的条件是原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法院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法律冲突,要避免这一冲突,必须废除发回重审、指令再审制度。

其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最高法院判决中涉及的重大法律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问题,或者对于各级法院判决的某一类或者几类案件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可以提请全国人大XX会审议。

3、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

建议规定刑罚执行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对罪犯减刑、假释建议,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保送暂予监外执行意见的,应当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根据需要,可以调阅罪犯改造的有关案卷材料,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查。同时改革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审理或者决定方式。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时,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批暂予监外执行时,应当听取人民检察院的意见。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罪犯进行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提出意见。

(三)、完善外部执法环境

(1)加强与被监督机关的沟通与配合

应该大力加强与被监督机关的沟通,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诉讼监督工作,切实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监督与支持相统一”的理念。在此可以充分发挥XX委的协调、平衡作用,促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形成共识。

立法应当对检察机关的知情权作出保障,只有实现案件信息互通,检察机关的监督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并提升监督工作的实效,避免因程序衔接不畅、信息失灵而出现监督盲区。

(2)正确处理人大监督与诉讼监督的关系

人大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活动,是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法律保证。在坚持人大必须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对检察机关进行监督、为检察机关创造独立司法空间的基础上,检察机关也要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争取人大对诉讼监督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诉讼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特点及规律,适时向人大提出立法建议,为诉讼监督工作提供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3)改进与完善党的领导

检察机关要主动向党委、XX委汇报诉讼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争取党委、XX委对诉讼监督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但是,我们也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改进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实行党法分开,使党对检察机关的领导主要靠其内部党组织实现,避免地方党委、XX委对司法活动的直接干预。

(4)建立检察职业保障机制

要增强检察人员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减少检察人员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检察职业保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在西方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确保检察官职业独立性的身份保障制度。

首先,任职、辞职、辞退、退休、待遇、奖惩等与检察人员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制度应该属于法律保留的事项,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立法机关应该对涉及上述事项的现有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作出统一规定。

其次,现行《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规定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中华人民检察官法》规定的辞退制度带有明显的行政管理特征,没有充分考虑到司法工作的特殊性,不合理地加重了检察人员的职业负担。建议对上述制度进行改革,在规定检察人员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确立终身任职制,明确规定在未到退休年龄之前,只有在不胜任工作、有违法犯罪行为等法定情形时才能予以辞退。同时合理确定检察人员因办案而承担的责任范围,遵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只要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遵守了办案程序,没有渎职、收受贿赂、刑讯逼供等违法犯罪行为,即使出现错案也不应该追究其责任。

2011年8月

第四篇:破解“第一种形态”的实践难点

破解“第一种形态”的实践难点

破解“第一种形态”的实践难点日常监督、批评教育、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都是党章规定的主体责任。落实“第一种形态”,看似抓的“小事小节”,却是防止“破纪”演变为“破法”的第一道防线,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实践中要注意把握,防止几个突出问题。

认识上上不去,重惩处轻教育。在“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是基础,是第一道防线,是把纪律挺在前面最好的抓手。实践中,有少数纪检干部对落实第一种形态目光不长远,理解不深刻,认识上有误区。原因首先是对有关全面从严治党、纪律作风建设的新战略、新理念、新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在工作思维、方式及能力上与中央要求有差距。其次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监督执纪政绩观,一些人认为第一种形态抓得再好也很难看到成绩,有抓“大”放“小”、重“惩”轻“教”倾向,热衷于在执纪审查中大显身手,不愿意做谈心、谈话、函询等基础性工作。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得从学习上、认识上、观念上抓起,抓好教育引导,向中央要求对表看齐,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良好的导向,把落实“第一种形态”作为长期性的重要工作贯穿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心理上有偏差,抹不开面子。监督者内在地被握有权力的人厌恶。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执纪任务艰巨繁重,一方面,一些纪检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尤其一些基层纪检干部开展监督执纪,容易受到“熟人社会”人情因素的干扰,缺乏勇于担当、敢于较真的勇气,对苗头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一些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运用第一种形态顾虑较多,怕得罪人的心理负担重。特别是对同级一把手的监督更难,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善意提醒,都需要鼓足很大的勇气,有些人极不愿意去冒险。一些责任心较强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更多的是注重对下级的监督,对同级和上级的监督显得乏力,表现为蜻蜓点水、无关痛痒。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看待、理性对待谈话、提醒,不珍惜向组织表述忠诚、袒露心扉的机会,有的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客观上也给落实“第一种形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方法不得当,不会咬耳扯袖。明朝嘉靖年间,海瑞任浙江淳安知县。一次,时任江浙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认为受到怠慢,大发脾气,被海瑞派人吊起来暴打一顿。而后,海瑞主动给胡宗宪写了一封信,说胡大人常常告诫我们要节约,不准铺张浪费,但本县近日接待了一个自称是您儿子的人,嫌弃伙食不好,耍赖撒泼。我听说您家教严格,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呢?现将此人送上,让您发落。此信令胡宗宪哭笑不得,此事不了了之。这个故事中,海瑞既坚持了原则、抵制了不正之风,又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值得我们学习。纪检工作是政治工作,需要在实践中锤炼科学执纪的本领,善于把握和运用纪律语言、纪律思维、纪律艺术。运用好“第一种形态”,既要具备敢说敢管的正气和胆气,还要讲究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在语言上不能简单粗暴、盛气凌人、夸大其词,要体现帮助同志的真诚,表达善意提醒的温情,建立相信组织的信任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方式上要善于分类梳理、区别对待,把握好时机,找准切入点,在敞开心扉的交流中教育人、挽救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担当上不称职,想当老好人。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纪检工作特别需要勇于担当的精神。一些纪检干部不敢担当,显得胆怯、腿软、乏力,归根到底是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不坚定,党的意识、责任意识、党性原则不强,不能做到以身许党、身心归党。有的缺乏牺牲和奉献精神,甚至私心作怪,害怕自身利益受损,而把公心与职责抛到九霄云外。还有的是自身不过硬,自我要求不严,不能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关键时候不敢发声,不敢去监督别人。在监督执纪上,如果选择“打太极”、“和稀泥”,选择当左右逢源的老好人,是对同志、对党的事业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争做执纪铁军,必须具备“铁心、铁面、铁骨、铁律”的特质,坚持铁心向党、铁面无私、铁骨铮铮、铁律执纪,树立“铁军”标杆。只有秉持公心监督执纪,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坚持严管厚爱,运用好“四种形态”,宁愿听一时的抱怨,避免无法回头的忏悔,彰显的就是纪检干部的担当和大爱精神。(陈江龙)

第五篇:破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刍议

破解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刍议

[摘要] 文言文是中国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要想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想方设法攻克这一难关,培养学生好学易学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不再对文言文望而生畏?破解这个难题的要点何在?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文言文 教学 兴趣

一、文言文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何在

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日益突出,发掘文言文的美并以此点燃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之火,从而把文言文教学打造成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中国文学的精粹,连同他们深厚的历史积淀在语文课堂上再次熠熠生辉,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文言文教学之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文言文时间跨度长,历史积淀厚,与我们有着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而学生们正处在朝气蓬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让他们钻进积满“灰尘”的老书籍、旧文章潜心研究,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正是因为这种旧与新的矛盾,使得文言文成为学生和老师们的难题。其次,便是大部分文言文都具有过分沉郁的历史厚重感。无论是描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起义壮举,还是勾勒“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的百姓疾苦,纵观教材所选文言篇目,其主题不外乎名人传记和历史事件,像《滕王阁序》那样优美的文章实在是少之又少。这使得学生,特别是对文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受到抑制。第三,由于文言文历经朝代更迭,以及古代人固有的说话、行文习惯,大部分文言词汇屡易其意,使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十分常见,而这恰恰是文言教学的“痼疾”。最后便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厚今薄古”思想的存在和每次碰到文言文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觉得“不易教”甚至“不愿教”,长时间下来,这种“不愿”便会累积成惰性和教学态度的消极,这样一来教师的态度改变,就更谈不上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了。

然而,每个人都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懂得用它来发现美。这些正值花季的孩子们,有着敏捷的头脑,跳跃的思维和善于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是在端正态度的前提下竭尽所能将古典文学的神韵和美感展示给他们,让他们自发地把文言文视为自己学习生涯中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

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努力探寻一些有特色、有新意、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从态度上,我们不能“厚今薄古”,不能只重视现当代文学而忽略古典文学

中国文学的发展是由古到今的,学习文学常常是由今及古。越是上古语言障碍就越大。古代文学的历史远比现当代文学长得多。如果抱有“厚今薄古”的思想,从小处说是不利于文言教学,从大处说便是不利于学生构建对中国文学的总体认识,也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还是那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不首先树立起重视古文,重视文言教学的观念的话,我们是无法搞好这项工作的。

2.文言教学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众所周知,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古典文学具有现代文学所不具备的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也是古典文学最具魅力,最值得我们开发的特点。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几乎每一段古文后必然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而这恰恰成为古文在教学过程中的最大优势。我们不妨在学习每篇文言文时,穿插进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历史故事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让两者相辅相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补充。

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文言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活泼,充满了人文气息与历史意义的文史课,老师和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带劲,所谓教学相长正应如此。

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并不是学习兴趣和热情,而是那个带领他们推开历史之门,感受古典文学神韵的领路人。所以,只要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一定可以信心百倍的面对每一篇古文。

3.学习古文不能过分强调“学以致用”,要重方法,重体会

诚然,学习当然是为了应用。然而,在中学教育阶段,在这个注重分数,注重应试能力的阶段,“学以致用”被过分强调了。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牢记自己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但是,正是这种期望“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观念使得学习古典文学的方法被遗忘在了角落里。

其实,“立竿见影”的知识实际上是一种浅显的小技能,追求“立竿见影”,便浮躁,便浅薄,便没有人文精神。文学是人学,它追求的是一种美,一种艺术境界,一种精神。正如题目所说“让文言教学成为一道风景”,既然是风景就需要学生们鉴赏,需要学生们品读。所以,我们传授学生们的不能仅仅是一字一句的翻译,不能仅仅是各种文言现象,各个文言实虚词的意义。更重要的,我们要教授他们方法,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尽管我们只是学生们高中阶段的老师,但我们要传授他们受用一生的学习和鉴赏古典文学的方法。如果非要归结到“学以致用”上的话,那就是,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考试中面对新的文言篇章和古诗词时,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4.不要“不求甚解”,要重视拓展学生和老师的文言知识面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认为这种思想在文言教学中是非常有用的。古文数量如烟波浩渺,何其庞大,我们所教所学不过是沧海一粟。既然有如此丰富的资源,我们为何不加以利用。众所周知,英语中有语感,汉语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广泛涉猎古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为我们上课提供素材和足够的课外知识,拓展知识的宽度,更重要的,它对提高我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具有巨大的作用。试想一下,面对同样的学生,是一个滔滔不绝,旁征博引的老师教学效果好,还是一个只会教死书,啃课本的老师教学效果好呢?答案不言而喻。所以,我们自己应该多补充一点古文知识,也应该给学生们精心挑选一些文言篇章和古诗词,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当成课内文章那样读透学懂,但是只是读也足够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提高他们领会古文意义的能力。

三、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常说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只有理论还不够,还要落实到具体文章上。例如,在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时,我们就可先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情感饱满地诵读文章中优美的骈句并详细的讲述文中的用典。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此句即为明用典故,以张华在此地掘出龙泉宝剑,陈蕃设榻留宿徐樨而说明此地的人杰地灵;“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此句则是暗用典故。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王勃此处实用贪泉来表达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这些只有十几个字的注释看似简短,却可大大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老师备课时查找资料,上课时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一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听到了故事,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内容,这几句课文的背诵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另外,对于像《滕王阁序》等以文笔见长的文言作品,语言之美和文章的气势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点。

王勃在文中写道“四美具,二难并。”岂知他一语成谶《,滕王阁序》中的的确确有写景“四美”,即:虚实相衬之美,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远近变化之美,如“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上下浑成之美,如“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色彩变化之美,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这些美丽的景色在王勃写来跃然纸上,扑面而来,学生们面对这幅文学的美景图,怎能不细细品读?怎能不为之陶醉?这样一来学生为有趣的历史典故而痴迷,为文学和语言的美所倾倒,当此之时,再以王勃的个人简介,文章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特点,以及初唐四杰及其作品等知识为拓展,一堂近乎完美的文言课就诞生了。

兵法云“奇正相辅”,如果把诸如《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等少量以文笔见长的文言篇目比作“奇”,那么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篇目就可称之为“正”。所谓“奇正相依,战必胜”,用到这里就是指两类文章都要精通,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鸿门宴》为例,对于这种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把讲故事和授知识结合起来,是我们处理此类文言篇目的最佳途径。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除了备课时做好万全的准备,还要充分挖掘它的背景知识,事无巨细地了解文章前前后后的史实。授课开始,我们不需要首先让学生直面课本,而是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入手,对楚汉相争的整个历史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本课出现的刘邦阵营和项羽阵营的人物,以此激发学生对其背景知识的好奇心。继而要完全按照讲故事的要求,该扬则扬,该抑则抑,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沉郁顿挫;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情节的跌宕,仿佛回到2000多年前的霸上,坐在沛公之侧,亲历项伯与项庄的斗剑,领略各英雄人物的风采。

与此同时,对于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也不能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该从语境入手,记住每个知识点在故事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然后仔细分析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用最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如刘邦是能屈能伸,圆滑世故;樊哙则是忠勇豪爽,胆识过人等等。最后按照起、承、转、合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让学生用现代文叙述故事梗概。这样一来,整篇课文的思路就理顺了,记起来也就事半功倍。

四、结语

如何让文言教学成为一道风景,简单概括为三句话,即以丰富有趣的历史故事引之,以优美华丽的文学美景悦之,以课外相关知识辅之。就像行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文言课堂的开始要足够引人入胜,主体部分传授的知识要足够丰满,结尾要足够有力。

当然,这些与老师的精心备课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断提高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熟悉程度,拓展自己的文言知识面,才能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有了量的积累,文言教学的质变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我们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文言教学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中学语文教学为之一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刘凤岭.文言文教学实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黄岳洲.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3]张世禄.古代汉语教程(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戴伟华.唐代文学综论.商务印书馆,2006.

下载国企集团文化建设的难点及破解(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企集团文化建设的难点及破解(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团文化建设方案

    集团文化建设方案 集团文化建设方案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及其物化形态进行系统整理、提炼、升华,使之由自然状态......

    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1、 构建和培育集团企业特色文化重要意义( 1)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员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宽松的工作环境, 使员工充分发......

    集团文化建设理论探讨范文合集

    河 南 科 技 大 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班《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一拖集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探讨姓名李俊杰单位名称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2010年1月9日一拖集团......

    中美集团文化建设

    创新、发展、培育独特的医疗教育集团企业文化 ——以中美集团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为例 刘 焰 炤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在领导(企业家)的指导和带领下,经过沟通交流,......

    集团文化建设方案

    集团文化建设方案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及其物化形态进行系统整理、提炼、升华,使之由自然状态逐步向自觉状态转变......

    2013(某国企集团)人力资源工作总结

    某国企集团) 人力资源部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一年来,人力资源部紧紧围绕公司年初“两会”精神和发展目标,深入贯彻人才强企战略,落实年初工作部署,以基础管理为重点,不......

    “五步工作法”破解重点、难点村换届选举

    浙江泰顺:“五步工作法”破解重点、难点村换届选举 2013年11月18日09: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泰顺县针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重点、难点村,采取“管、查、动、谈、督”......

    如何破解词语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设计

    如何破解词语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抓住重点,围绕它来组织教材,编写教学提纲.备重点最重要的是备方法,如采用疑问式、反诘式、辩论式,或运用串讲法、讨论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