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会计信息化确定新目标
推进会计信息化确定新目标
财政部会计司日前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关于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便〔2009〕5号)征求意见稿,以进一步改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促进我国会计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早在该《意见》发布之前,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在会计信息化委员暨XBRL(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中国区组织成立大会上指出,财政部一直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论是会计审计准则的贯彻实施,还是宏观经济决策与微观经营管理,都更加倚重于企业单位的信息化基础,尤其是对会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见》的适时出台,对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对会计信息共享和会计信息标准国际趋同的要求,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力争通过5年~10年的努力,积极推进以“健全一个体系、建立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标准、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个产业”为主要任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健全一个体系”是指建立一个政府规划管理并组织推动、单位主动参与并具体实施、社会积极响应并配合支持,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平台”就是构建一个以单位提供标准化会计信息为基础,投资者、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等方便高效利用信息的综合会计信息平台。“形成一套标准”是形成以XBRL国家分类标准为重要组成部分、涵括会计信息生成、加工、储存、传输与利用的会计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打造一支队伍”就是打造一支熟悉国际规则、掌握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和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育一个产业”是指培育一个为相关单位提供软硬件产品供给、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服务质量上乘、社会声誉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
第二篇:会计信息化历程
试阶段(1983年以前):少数企业开始了会计电算化的试验工作,做一些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在某些单项会计业务上实行电算化,最为普遍的就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自发展阶段(1983-1989年):国务院成立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全国掀起计算机应用的热潮,全国14%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由于在宏观上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与管理,在基层缺乏各种配套的组织管理制度和其他控制制度,采用工程化方法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和开发的软件很少,多数是低水平重复开发和各自为政。计划发展阶段(1989-1994年):1989年1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明确了以财政部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各地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主管部分组织开发、推广的会计软件取得卓著的成效;会计软件已经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初步培养和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会计电算化队伍。普及阶段(1994年至今):1994年6月,中国财政部相继颁发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评审核算准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关于大力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等法规和通知。同时对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做了全面、系统的更新。3.会计信息化时代1981年《会计研究》第四期发表的《成立会计电算化研究会倡议书》等几篇相关文章拉开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研究的序幕。会计电算化强调的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手段的电算化,学者胡仁昱就在其著作中认为如果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快速运转的工具,追求如何模拟手工会计处理流程,替代手工处理方法,减轻劳动人员强度,这样并未从更本上提高财会信息质量,忽视了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在企业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较弱,也难以促进财会科学的发展。李素真在其文献中也指出,“会计信息化”这一提法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传统会计的组织工作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运用主要由财务部门把握。财务部门的工作非常专业化,与其他组织没有紧密的联系,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系统缺乏交流。这种状况不适应现代管理一体化,集成化的要求。进入本世纪后,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信息化,已是许多实力型企业参与竞争和图谋发展的现实呼唤。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括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的信息化、会计实施的信息化、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等
第三篇:公安信息化推进
全面建设提升公安机关信息化,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安全能力的必然要求。1998年,公安部党委决定开展“金盾工程”建设,标志着公安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时代。2008年,公安部党委提出开展“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信息化建设首当其冲,随着“金盾工程”二期的展开,公安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全面、快速、深入发展的新阶段。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在信息化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清。有少数单位和民警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没有产生真实的认同感,而只是把信息化建设停留在口号上、文字上、形式上,认为信息化建设也不过是一阵风、一次运动,体现在工作当中,就是学而不用、会考不会用,长时一间不应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就遗忘了。二是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认识不清。有些人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配计算机,建网络,除此之外,一切的工作方式仍然照旧,体现在工作当中,就是被迫用,要么是为了应付信息化培训考核去学,要么是为了应付领导和上级要求而简单操作。如:检查发现,个别民警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内的所有工作日志,除了个别休息日,每篇日志仅日期和班次稍作变动,其他内容全部雷同。三是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认识不清。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存在不适应,出现阵痛,但是绝不能因此就止步不前,更不能因此否定信息化建设,放弃信息化道路,重新回到传统警务模式中。(《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2011)
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教育培训、强化机制落实等方面入手。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信息化抓得好不好,核心在领导,这首要问题就是领导的思想认识。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如何推进信息化、从哪些方面推进信息化等课题上,一些领导研究不够、认识不足,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制约和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为此,各地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要深刻领会部、省有关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带头思考信息化、研究信息化,否则在当前的形势下,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就难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赢得主动权。分管科技信息化的局领导
更是要亲自关心过问科技信息化工作情况,定期研究遇到的问题,并协调相关警种、部门解决落实。各地公安机关特别是科技信息化部门还要结合“创先争优、比学赶超”活动,进一步增强争先进位意识,主动树标杆、找差距、求对策,针对当地科技信息化的薄弱环节,着力迎头赶上。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2011年3月,在科信处《关于省厅信息化宣讲团赴黄山风景区公安局进行宣讲的情况报告》上,徐立全书记批示:培训是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公安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民警的一项基本警务素质,各地公安机关必须要将民警信息化技能训练纳入教育培训大纲,结合日常集训、警衔晋升、远程教育、网上教学等分级分类开展,提升全警的科技信息化水平。要针对基层实战单位办案的需要,继续通过组织信息化应用宣讲团、大比武、基层应用服务队、跟班作业等形式,宣传普及信息化应用好的技战法。要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梯级的公安科技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鼓励一部分科技信息化素质好的基层民警,在掌握信息采集录入、网上查询办公等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科技信息化深度应用的研究、开发和创新。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机制落实。要在规划、建设、应用、管理、服务、安全、保障等信息化构成的全部环节,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在建设机制上,要从项目规划、论证、招标、施工、验收等方面规范工作和管理流程。在应用机制上,要围绕构建高效灵活的科技信息化作战体系,强化各类科技信息化应用技战法的总结提炼,着力应用规范流程化。在管理机制上,要实行公正公平、赏罚分明的绩效考核、奖惩激励,并积极探索考核奖惩工作的信息化。在安全机制上,要明确领导、部门、个人三方责任,落实通报、问责制度,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在保障机制上,要将科技信息化投入作为支撑公安工作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按照较高的比例纳入公安机关的财政预算,形成有利于科技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经费保障体系。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要定期听取科技信息化工作情况报告,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机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徐立全、程胜军、陈小平同志在全省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暨PGIS建设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2012.3.7陈小平)
2011年3月,在科信处《关于省厅信息化宣讲团赴黄山风景区公安局进行
宣讲的情况报告》上,徐立全书记批示:培训是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公安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民警的一项基本警务素质,各地公安机关必须要将民警信息化技能训练纳入教育培训大纲,结合日常集训、警衔晋升、远程教育、网上教学等分级分类开展,提升全警的科技信息化水平。要针对基层实战单位办案的需要,继续通过组织信息化应用宣讲团、大比武、基层应用服务队、跟班作业等形式,宣传普及信息化应用好的技战法。要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梯级的公安科技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鼓励一部分科技信息化素质好的基层民警,在掌握信息采集录入、网上查询办公等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科技信息化深度应用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徐立全、程胜军、陈小平同志在全省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暨PGIS建设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2012.3.7陈小平)
在推进公安科技建设中,安徽省各级公安机关始终把握“花小钱办大事、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基层创新”的基础原则,相继推出一批硬措施。今年以来,通过信息化应用宣讲团、信息化应用互助活动、基层信息化应用服务队、数据质量检查、信息访问量月排名通报等多种形式,实现“从一支独秀到整体推进”的转变,涌现出霍山公安局的“九步工作法”、芜湖的“信息化绩效管理”、黄山的“信息员工作法”等一大批安徽特色的信息化应用成果。安徽公安强势、快速、高起点、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举措,值得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提倡。(《徐立全、程胜军、陈小平同志在全省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暨PGIS建设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2012.3.7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程胜军书记)。
第四篇:2018会计继续教育-会计信息化
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工人工资(正确)
下列有关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会计电算化后,经济业务都由计算机来完成)。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和基础工作。(错误)
1979年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信息系统得到设计与实施。(正确)第一次提出“会计电算化”概念的时间是(1981)年。
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与流程和手工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与流程的关系是(方法与流程都不完全相同)。狭义地说,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的第三层次是指将会计信息系统置于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之内,与其他管理部门高度共享信息。(正确)
从会计信息系统的角度,下列不属于电算化会计内容的是(会计管理电算化)。
在手工会计核算中,需要根据企业规模、会计业务繁简程度,选择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则不存在此问题。(正确)
会计电算化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正确)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国际会计电算化处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错误)1989年至今,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是(有组织、有计划发展阶段)。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财会人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工作重点是(进行财务分析,参与经营管理)。
下列不属于电算化会计的数据处理流程的是(纸质凭证打印)。
在未来发展中,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咨询作用将得到更大发挥(正确)下列子系统不属于会计核算软件的是(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在应收账款系统中,计算机自动核销方式包括按业务号核销、逐笔核销、逐月核销和总额核销。(错误)一个完整的会计软件系统必定包括(账务处理)功能模块,其他功能模块直接或间接与它进行联系。
下列不属于购销存系统的是(成本核算子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即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使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正确)
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的是(公司战略管理系统)。报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报表格式定义、报表生成及输出操作。(正确)
下列不属于生命周期法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准备阶段工作的是(对原系统的详细调查)。下列不属于生命周期法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是(指定经费预算和开支计划)。
工资核算数据流程图中,期末时要根据本月的工资明细账计提福利费及生成工资费用分配的转账凭证。(正确)关于会计信息系统分析的数据流程图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源点和终点,用菱形框表示,表示数据的外部来源或去处)。
生命周期法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正确)会计信息系统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正确)
数据流程图法下,数据项条目包括数据项名、别名、类型、长度、取值范围、注释等。(错误)下列不属于原型法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步骤的是(系统运行和维护)。
工资核算的业务,通过企业职工各项工资数据的输入,企业进行工资的计算和汇总及生成每个职工的工资单。(正确)
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是(输出设计)。下列不属于数据字典中文件条目的是(数据流名)。数据流“领料单”条目,审批人签名才有效。(正确)
数据流程图中,数据流入文件,表示向文件写数据;双向数据流,表示又读又写。(正确)下列不属于数据字典中处理条目的是(取值范围)。科目编码的设置属于(总账子系统的初始设置)。
科目编码时要注意区分一般科目和特别科目来选择不同的编码方法。(正确)总账子系统的初始设置内容不包括(计量单位设置)。IT环境下账务处理数据流程正确的是(对账单输入-银行对账文件-对账-余额调节表)。设置账套时要设置启动日期和记账本位币。(正确)总账子系统初始设置时要进行人员权限的设置。(正确)
辅助管理是采购和销售子系统的功能,总账子系统没有这项功能。(错误)
IT环境下,账务处理后形成账簿,将账簿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无误后,编制报表。错误()编码方案是指各级科目的编码(位长、位数)。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流程缺陷的是(准确性强)。IT环境和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流程相同的是(数据输入内容)。凭证文件的设计不属于账务处理系统详细设计范围。(错误)凭证输入的方式分为一般凭证输入和机制凭证输入。(正确)手工环境下账务处理工作强度大,但是数据简单不重复。(错误)
下列关于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说法不正确的是(会计信息准确无误)。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中,生成的报表包括财务报表和业务报表。(正确)
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缺陷不包括(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往来管理模块中往来账全部通过自动核销,无需手工核销。(错误)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下流程得到优化。(正确)
错误凭证的有痕迹修改针对的是(已经记账的错误凭证)。外币类的业务凭证不属于凭证输入的范围。(错误)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往来管理模块主要功能的是(自动发送催款函)。
否凭证修改时一定会留下修改痕迹。(错误)
往来管理模块中,往来账清理是通过(手工核销)。往来科目的建立可以采用与手工核算同样的设置方法。(正确)
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中,生成报表的支撑文件不包括(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采购管理流程的起点是(采购申请单)。
采购与付款系统的功能有初始设置、业务处理、应付款处理和账表处理。(正确)销售与收款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不包括(数据代码设计)。采购管理一般流程为先付款,后到货,最后收到发票。(错误)应收业务流程不包括(出纳付款与供应商往来核销)。存货系统与采购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入库单)。
销售管理流程顺序为:销售报价单-销售订单-发货通知单-销售出库单-销售发票-收款单。(正确)存货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要进行存货档案、仓库档案、收发类别和期初余额的设置。(正确)
根据(总账系统)转来的当期应交的流转税额,生成结转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记账凭证会计分录。销售与收款子系统初始设置时要进行结算方式的设置。(正确)
根据销售发票中的销售数量和从存货系统中的产品成本数据,生成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记账凭证会计分录。(正确)
采购与付款子系统初始化设置时不需要输入期初余额。(错误)
下列各项不属于采购与付款子系统数据代码设计内容的是(客户代码设计)。存货日常核算流程内容不包括(采购结算)。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销售管理流程中涉及单据的是(付款单)。物料质检不合格的退货需要通过库管员填写红字外购入库单。(错误)下列不属于账务处理系统详细设计内容的是(产品代码设计)。
第五篇:会计信息化实验总结
会计信息化实验总结
摘要:本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会计的专业知识,我们实现了十二周的会计信息化实践。从最基本的建立账套开始,一直到应收管理系统,再到最后的会计分岗实训。一路走来,出现了不少的障碍。有解决问题后的兴奋,也有被难题困扰的烦恼。
一、实训内容
从最基本的建立账套开始,进行相关的基础设置;接下来开始进攻总账系统,它的功能是处理记账凭证输入、登记,输出日记账、一般明细账及总分类账。它是整个会计核算的核心,应收帐、应付帐、固定资产核算、现金管理、工资核算、多币制等各模块都以其为中心来互相信息传递;然后利用系统报表模版和自定义功能生成各报;启用了薪资管理系统,进行企业员工的工资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自动做出凭证,导入总账;也启用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完成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具体操作包括:登录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计算折旧,以及自动编制转账凭证,并转入总账;最后启用了应收管理系统,核算企业应收的由于商品赊欠而产生的正常客户欠款账。它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它和客户订单、发票处理业务相联系,同时将各项事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导入总账。
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做应付管理系统的相关账务。在最后一周里,进行了会计分岗实训,进一步的巩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二、实训中遇到的问题
1、在做总账系统的账务时,发现财务费用的汇兑损益数据有误。一开始时查看外币账户没有发现问题。最后通过检查涉及外币业务的凭证才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2、在定义期末转账及结转凭证的时候,误以为定义的顺序就是账务处理的顺序。最后在老师的纠正下才发现,这个定义顺序不是进行会计处理的顺序。
3、在做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发现报表不平衡,在排查了很多种原因后才发现是期初资产的累计折旧额填错了。我一再尝试反结账、反记账去修改,但发现这并不可行,后来老师告诉我,后期发现填错期初额是没办法修改的了。最终我带着不甘和这个错误一直错下去。
4、在做固定资产账务时,对资产评估而发生的资产增值,我纠结了很久都不知道这个增值应该记到哪个科目。后来在和同学的讨论下,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5、在操作应收账务系统时,发现要用的科目一直不被允许用,最后才发现要先设置该科目的受控系统。
6、在最后的会计分岗实训时,系统提示我们填制凭证不序时,原来是应收管理系统的同学不小心制单填制了较后时间的凭证,导致我总账系统做不了较前时间的业务。后来该同学在应收管理系统删了那张凭证,我才如愿的填制了我该做的凭证。
三、实验总结和收获
在本学期的实验里,我发现了会计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会计专业知识扎实的前提下,才可以实现会计信息化实验的操作。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对着一堆业务进行操作,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在进行期初额的设置时,是需要非常的细心,因为期初一旦错误,后期就不可改。
寻找错误的时候,需要追根溯源。例如报表不平衡,要查看账簿,凭证还有各项目的期初额是否有错。
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是很重要的,在遇到不懂得问题时可通过一起讨论来解决。在进行会计分岗实训时,合作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