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财会专业技能实习模式创新之我见(小编推荐)
高职财会专业技能实习模式创新之我见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要和高校扩招的实际,确定的高职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依此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出技能优势。而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本文就高职财会专业技能实习模式创新谈点个人见解。
第二篇: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开放式教学
论文摘要:多年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讲解和实践练习,这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尽相符。文章针对这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改革教法,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学的创新模式,建立互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教学;依据创新教育思想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建立互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中心的概念。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都必须向学生的实际需要开放。总之,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僵化,形式要务求多样,一切都应该满足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
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信息交流便捷快速,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日益广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有利于个性培养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容。比如在讲解大学英语(-)Understanding Science一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组搜寻一些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新名词。上课时,每一组都选派一组长用英语来讲解、介绍这些新名词。通过学生自身这种开放式的交流,学生学习起来不仅感觉兴致高涨,而且记得特别快,并且更直观地理解了科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这种教学内容的开放,可以结合不同的课文,做出相应的调整。既可以是搜罗某类词汇,也可以是查找某一文化概念或历史现象的相关资料,还可以是就某一题材,让学生自行发挥想象,续写或改写课文的故事。比如,在讲解Valentine Story这篇课文时可以布置让学生以女主人公的口气来改写这篇故事,并选出个别佳作,让学生表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改写,学生对故事叙述视角的转换(shift of narrating perspective)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开放
所谓教学过程的开放,就是要打破一些课堂教学法的常规,打破传统的质量评价观念。首先,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进行多手段、多模式的教学。制作PowerPoint课件,有条件的前提下,在语言教学中穿插一些英语原声影音内容,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参与。具体的落实,可以小到对单词的讲解,大到对整篇课文的评价,并适时地给予引导。比如:讲解grin(笑)这个词时,可以先让学生列举出英语中可以表示“笑”这个概念的其他词汇,例如:smile, laugh, giggle, chuckle, smirk,beam等。接着让学生找出这些词汇在意思上的差别,从而让他们理解英语的动词,有些表示的是一些比较宽泛的概念(如上例中的smile),有些则可以细微地描情述状(如grin是表示咧嘴开心地笑)。接下来,让他们思考,汉语中通常是怎么表达动作的细微差别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启迪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自己总结出语言的规律和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思考的乐趣。总之,教育的创新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让英语教学的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交流的场所和思考的阵地。
二、依据创新教育思想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
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决定了其评价体系和质量目标必须进行相应地调整。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质量观是以传授知识量的多少为评判标准,并以学生掌握程度(通常参照笔试成绩)为评估依据。而创新教育,则不以一时的知识点或谓为考核点的掌握为目的,是为培养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服务的,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应该落实在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上。引导学生认清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比语言点的传授更为重要。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应有相应的变革。新四级考试加大了听力的测试并删除了单纯的语法词汇题,正是对创新教育思想以及确立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体现。笔者认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果的测试,仅仅以笔试成绩为依据是不够的,今后应适时引入并加大口试和面试成绩的比重,这样才能更为全面、更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依照知识点设计问题,学生的回答只是教学环节中的预设一环,他们的思维活动被限定在既定的框框内,没有创新和独特性。依照创新教育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自由交流的机会。反映到语言教学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思想和语言交流为根本目的,尽量少作或不作预设的标准答案。事实上,我国最早的教学著作《学记》,已经揭示出了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的道理。《学记》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其大意是,教师要诱导,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要多鼓励学生,不去压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启发学生的心智,但不要灌输现成的概念或结论。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和谐融洽,学生才会感到学习是轻松愉快的,才肯积极地思考,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宋代教育家朱熹也阐述了相识的观点。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做一个引路人:“指引者,师之功也。”尽管教师地位重要,但终究不能代替学生来思考。由此可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至关重要。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意见,让学生多发问,多思考,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向思维。例如,笔者在讲解American Dream 一课时,布置给学生的讨论题为:Do you think integrity, hard-working and determination are enough to make one succeed? 结合课文的内容,主人公Tony只身来到美国,白手起家,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似乎是上述观点的最佳佐证。但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而且他们的回答确实既有新意,又言之有理。比如,有学生认为,成功需要依靠许多品质,并不仅仅是单凭勤奋、坚持就能够做到的。很多其他的品质,比如乐观、向上以及善于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结合到Tony本人,他不断创造机会并把握机会的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功。从学生众口不一的回答中,我感觉到他们在实实在在地思考。而且,把思考的结果用英语表达出来,既是语言学习的一次实践,又是对学习成果的一次实实在在的检验。
总之,英语教学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教育的创新来实现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完成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
参考文献
[1]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6.
第三篇:创新会计监管模式之我见.
创新会计监管模式之我见
[ 10-01-21 09:39:00 ]
作者:赵伟静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会计监管是一个伴随着会计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与此相应,会计监管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本文以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监管模式进行了分析:推行会计政策定期发布制度,减少会计政策“棚架”;壮大会计监管队伍,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会计信息“阳光工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会计管理机构真正办成会计工作者之家。
[关键词]会计
监管
模式
创新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英明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会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如何开展会计监管工作,才能全面贯彻落实《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摆在财政部门会计监管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推行会计政策定期发布制度,减少会计政策“棚架”。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具体到会计工作方面,就是要求城乡会计工作协调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企业会计工作协调发展等。目前,财政部门给行政事业单位传达会计政策的渠道十分畅通,给企业传达会计政策却很困难。这并不是说财政机关工作不努力,关键是现在企业情况变化太快,而且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连企业的名称、地址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把有关会计工作的文件发到他们手中。企业不了解会计政策,及时贯彻落实就无从谈起。虽然通过继续教育活动,会计人员也能了解一部分会计政策,但一年一次毕竟周期太长。况且有些企业会计人员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他们根本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活动。因此,财政部门应借鉴税务部门举办税收政策发布会的成功经验,定期开展会计政策发布活动。税收政策发布会是企业乐于参加的会议,财政部门完全可以借助税务部门税收政策发布会这个平台,及时向企业发布会计政策。
其次,壮大会计监管队伍,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查处力度。《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颁布以来,我国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而会计监管人员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这对全面加强会计监管十分不利。本来依照《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对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督促各单位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制度。可是个别单位却法制观念淡薄,对执法单位查处力度大的工作比较重视,查处力度小的工作则不重视。因而,各级财政部门应尽快充实会计监管人员,建立会计执法督察队,专门负责单位会计执法情况检查工作,由过去每年抽查部分单位改为全面督察,实现会计监管经常化。财政部门一旦加大对单位违犯《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单位的违法成本就会显著增加。那么,他们就会因此而增强执行会计法规的自觉性,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全面进步。
再次,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会计信息“阳光工程”。近两年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尽管跳出了单位当出纳的“小圈子”,但公开程度仍然非常有限,在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的作用还不理想。因为单位发生的财务收支业务,一般只是在业务经办当事人、单位理财小组、会计、单位领导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工作人员中公开。从许多经济犯罪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启示:财务收支涉及的人员与环节越少,发生舞弊行为的概率就越高。所以现在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会计集中核算,对行政事业单位应广泛实行会计信息公开制度。如今集体所有制的农村都实行了财务公开,全民所有制的行政事业单位不涉密会计信息在单位进行公开,更是理所当然。单位的经费开支公开后,不仅能减少单位的矛盾,而且能还那些遵纪守法的领导一个清白。那些违法违纪开支,由于害怕群众监督,自然就会收敛止步。既能节约单位的经费开支,又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何乐而不为?此外,部分单位实行的法人代表“一支笔”财务审批办法不符合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门应出台文件禁止此类现象。
最后,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会计管理机构真正办成会计工作者之家。会计工作者是开展会计工作的中坚力量,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是会计监管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必须创造性地开展会计监管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奖励机制,至少两年举办一次会计双先表彰活动;二是现在每年继续教育的时间太短,财政预算要安排专项经费,每年选派部分优秀会计人员到有关高校培训3—6个月,下决心培养一大批既精通会计实务,又有一定理论调研水平的会计专业带头人;三是要设立会计工作者协会,为会计工作者加强交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行业自律提供一个平台;四是会计工作实践性很强,财政部门要评定设立一批会计实务操作示范基地,对这些单位可以在经费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仅有平面教材,而且还有活生生的“立体”教材。
[ 10-01-21 09:39:00 ]
作者:赵伟静
编辑:studa090420
参考文献:
[1]柴珐.关于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治理体制的思考.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2]任明川.安然事件与会计监管.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3]黄世忠.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会计研究,2002.[4]刘永泽,陈艳.政府与监管与行业自律导向的现实选择.会计研究,2002.
第四篇:关于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论文
关于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摘要: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用于高职院校管理,有助于构建“无缝对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理想的高职教育供应链应体现办学主体多元、学历层次齐全,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就业渠道、生源渠道互通互连。实现这种“无缝对接”,需要政府参与调整供应链结构,高职院校实施拉动式人才供应链战略,并与外界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做好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市场;无缝对接;人才培养;供应链管理
一、研究背景
供应链管理是目前最先进的管理技术之一,它最早应用于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用最短时间寻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赢得市场,受益的不只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群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可看作是一种服务型企业,学生从生源地进入高职,经过教育加工后,再输送到用人单位。供应链管理思想完全可以引入到高职院校管理中来,改进学院原有供需关系,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实现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最终达到生源提供方、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多赢的局面。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与就业市场衔接不通畅。具体表现为:与就业服务市场缺乏信息沟通,毕业生就业进程延迟,就业成本加大;在专业设置方面,争相创办所谓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或不对口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节,学生即使就业也无法很快进入角色,需要企业再培训,增加企业人力成本。从供应链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和就业单位是一条人才培养供应链上两个不同的节点,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这两个节点无法达到一种无缝化的连接,或者说是一种非常通畅的连接。“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市场需要大量的具备行业科学管理知识和一线服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专门人才的情况下,与产业及企业同步互动、通联的高职教育模式,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操作技能层次上达到用人单位一线工作人员的就业要求,并具备事业的延展能力。
本研究将先从高职供应链分析开始,探究人才培养供应链的无缝化问题,进而找到高职院校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的解决方案。
二、人才培养供应链分析和创新
(一)传统人才培养供应链分析
高职院校自开办之日起,供需问题就随之产生,其供需关系网络是固有的。学校的供需关系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培养而发生的学校和生源单位之间的供需关系,而且还是为了满足就业目标而发生的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关系。这种供需关系网络虽然也属于供应链范畴,但仅仅只是供应链的初级阶段而已。就是一个按照这种通联方式,以高职院校为核心的供需网络图。
由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系列中有职业技术学院、本科二级学院、高专、成人高职、民办高职等。虽然表面形式多样,但在实践中存有各自为政、相互分割、互不联系的种种弊病。中职与高职在纵向上缺乏信息沟通和良好的协作,高职院校横向之间也缺乏联系,更为不利的是专科教育成了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各自封闭、自成体系。在这里生源、高职院校与就业市场没有实现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供需关系是一种松散的、非合作的关系,在供应链中供需节点单位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或集成。这种供需形式的弊端具体表现在:
专业及课程设置仍缺乏对社会实际需求的科学预测与把握,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很多高职院校一味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重复现象严重,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不成比例,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状况。
由于生源质量普遍下降以及专科成为职业教育最高学历等原因,高职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问题,同时社会又出现了高级蓝领严重短缺现象。这种现象,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专升本”学生毕业时发放与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不一样的毕业证书,这无疑会给希望通过高职院校转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的高职毕业生带来一定的打击,并且普通本科学校接受高职专科学生的动机多数在于扩大生源,在培养方式上一般也是按照传统方式,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更不是为了培养具有新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用人单位也对这些“专升本”高职生有明显的歧视。目前毕业生就业渠道包括学院推荐直接就业、参加人才服务中介机构交流就业、亲朋好友帮助推荐就业、网络人力资源招聘等。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成熟有效的毕业生就业通道,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路径尚未完全通畅,专业不对口和就业成本高的现象日益严重。
(二)创新人才培养供应链
通过对高职教育供应链的研究分析,结合就业市场发展趋势,并借鉴发达国家(地区)高职教育的先进经验,我国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供应链是:以应用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办学主体多元、学历层次齐全,与普高教育、就业渠道和生源渠道互通互连,开放式、高水平的供应链体系。
改造后的人才培养供应链具备以下特点:
1.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衔接
高职毕业生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定制化”培养,实现毕业生能力与就业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由此,高职院校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要求,进行“需求”管理,参照就业单位岗位要求,共同设计教育培养方案,全方位实现“产学研”合作,并将管理延伸至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
2.了解生源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
一方面可以了解详细的学生信息,提高生源质量:另一方面使其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制定招生计划。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应减少其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建设,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外延范畴不是介于中专、高中与普高本科之间的一种学历层次,而是独立自成体系的系统,与普通高等教育形成相互沟通的关系。高职自身的体系应该由专科、本科及研究生3个层次组成,可以实行学分制,根据学分完成情况颁发毕业证书,并且部分所修课程学分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内得到承认,改变职业教育是培育低层次人才的印象。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承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
4.由原有的推动式供应链变成拉动式供应链
如图3所示,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高职为策动源,学生通过教育“加工”后从就业服务机构推向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供应链方式在早期的就业市场是可行的,在目前就业供过于求的局面下,该供应链响应能力明显较差。拉动式供应链的驱动力来自用人单位,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而集成化拉动式供应链在原拉动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供应链各节点的合作和协同,合作双方参与到对方的相关事务中去。
5.整条供应链必须是无缝的只有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化,才能实现毕业生就业的.无缝化。在这条供应链上,所有成员的目标、想法和行动完全处于一种协调、同步的状态,而这一切有赖于信息流的传递。海尔、大红鹰等企业办校就是一种办学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有效集成。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降低了企业招聘成本和风险,同时,它还具备传统职业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即最先进的实训设备、最仿真的工作现场和最柔性的就业规划。
6.把自主创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
为改变以往人才培养供应链自主创业薄弱、就业渠道狭窄的局面,高职院校应设置自主创业的有关课程,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人、财、物的帮助,让一部分有创业实力的学生能顺利发展自己的事业,从而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供应链“无缝对接”的建议和方法
(一)政府应参与调整人才培养供应链结构
政府必须重新调整高职学历层次,从大专层次向本科、研究生层次拓展。在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中挑选办学能力强的院校作为本科和研究生职业教育试点单位,然后向全国逐步推广。高职和普高之间要做到学历对等、学分互通。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
(二)实施拉动式人才供应链战略
拉动式供应链实施的主要手段是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1+1+l”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采用。
如图4所示,这种模式包括1年学校为主的基础教育、1年校企共同的专业培养和1年企业为主的实习。每个阶段的实施主体并不独立,也不完全以时间来划分,它强调的是在学校的教育环节中,企业对人才培养由浅至深的参与和全程的渗透。这种模式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习以及职业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得教育与行业发展、市场经济相协调,提高了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三)建立以高职院校为核心的人才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要实现学院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必须先实现人才培养供应链的无缝化,而无缝对接需要各节点间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其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步骤为: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制定标准,选择生源提供单位和用人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此主要研究校企间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多数高职学院和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即使合作也仅仅是一种短期行为。为加强校企合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双方签定合同,严格履行契约;建立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校企之间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在校企之间搭建桥梁,负责将企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反映给学校。
(四)建设就业信息平台
高职院校在依托全国或省市就业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要拥有自己的信息平台,包括就业指导信息平台、高校和就业服务机构之间沟通的信息平台、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就业合作信息平台等。在供应链节点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用人单位通过定单来描述自己需要的人才,学院根据订单来制订招生计划和教学计划。因此,需要生源地、学院、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制定衡量高职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思想品德、业务文化、体能健美和其他方面(包括创新精神和社会交往)。这4个指标都设立一定的权限。
思想品德、业务文化、体能健美和其他方面的权限分别为0.3、0.3、0.25、0.15。用人单位在订单中给出这4个指标的分数值或者指标的分数值与权限值的乘积之和,学院根据订单的要求,客观地给出分数,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进入到合适的岗位。高职院校还可以将此评价体系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促进学生自主创业。
高职院校的信息平台还包括提供反馈信息的就业评价模块,该模块必须有一套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就业率(或签约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专业对口率等,以便学校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今后的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第五篇: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吴维军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注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应立足于高等应用型物流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物流教学改革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必然要求,案例研讨、作业现场教学、准公司模拟实训、物流游戏、知识迁移等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在思索中求知,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基本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有较强的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由于高职教育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辨证的观点来说,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和不足之处,所以,教学方法不仅要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而且要把多种教学方法优选结合,这样才有活力,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那种包罗万象的、适用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要求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本专业课程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伴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于高职物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认识,并且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1.案例研讨
实施步骤一,案例导入。将企业日常经营所发生的物流案例导入各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情境真实,让学生完全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案例所设置的讨论题目应覆盖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让他们以大的视野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途径去综合利用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拘泥于局部或某一单一物流环节去思考问题,束缚自己的思维空间。步骤二,随机分组。讲授专业课很多情况都是上合班课,案例分析时要打破班级的界限,随机将合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例如采用属数分组法,随机从教室最前或最后排的学生座位开始,让坐在最边上的学生第一个属数,然后按照他所在的横排或竖排的顺序,依次属数,比如1、2、3、4、5、6、7、8,整排属完后下一排同学接着上一排的数字继续属数,直至教室所有同学都报完自己的数字为止,这样全体合班同学被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所在班级不同、男女生比例也不同,真正做到随机组合。步骤三,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由他主持小组的讨论活动。组长要负责任务分工、角色安排,对成员的参与度、贡献大小做出绩效评价,表现积极突出的成员,组长可以考虑给他加分;相反,对于那些投入不够、没有完成所分配任务、表现消极的组员则予以减分处理。小组讨论结束后,要将本组的主要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案制作成PPT,并且选派一位组员作为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做小组陈述。步骤四,成果展示。由各小组所选派的代表用PPT陈述
观点,进行成果展示。每位代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完毕,然后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质询和答辩,最后由专业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为做展示的小组进行交叉打分,对每个小组的评价做到既客观又公正。这种案例分析方法,以企业的运营实际为背景,通过随机组合和团队协作的模式实施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尽早熟悉和适应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有效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同时又有助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作业现场教学
当讲授像《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等核心专业技能课程时,可以将其所有的模拟实习和实训单元的教学场所由教室和课堂搬移至合作企业的物流作业现场,聘请企业的管理者或行业的技能专家为学生做物流业务流程的现场教学与交流。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企业实际的运营环境,对物流行业状况建立一个总体认识;了解物流企业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文化特征;从企业专家的讲解中获得最新的物流技术、职业技能需求、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前沿问题研究等大量的相关信息,使学生能够进行真刀真枪的实地训练,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缩短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对学校而言,企业现场教学模式是一种对校外资源的有效整合,符合“办工厂化大学”的职教理念。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代表着高职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必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推广和使用。
3.准公司模拟实训教学法
组织学生成立模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分设各职能部门,安排好角色分工,模拟专业物流公司的运营情境。“准公司模拟实训教学法”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物流企业环境,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充当各个岗位职责的角色,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管理和经营各种物流服务项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比如在进行《国际货运代理》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准公司模拟实训”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组建虚拟的三方公司,由学生充当各个公司不同的岗位角色。所模拟的第一方公司是国内的一家专业外贸公司,在其公司内部设置外贸工作岗位,负责对外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并向货运代理人下达订舱位委托。第二方公司则为国际货代公司,货代人员负责向船方下订舱委托,并与堆场确定集装箱入场箱位,并向海关商检报关报验。第三方公司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分别扮演船方、堆场、报关行开展业务。这三方公司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流程,并且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具有价值增值性的工作链。扮演各种工作角色的同学,以任务为驱动,以业务流程为纽带,相互协作,以工作的高效率和周到的客户服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绩效。这种仿真的工作情景,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战”场所,对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4.物流游戏
教师根据物流企业业务流程自己开发物流虚拟游戏。学生在游戏开始时,物流流程是不合理的,通过游戏发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找出原因,并在下一轮游戏中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改进。通过游戏,使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事务处理能力。
5.知识迁移
介绍自动化电子货架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一个身边的可以利用EPC的系统。例如在物流信息管理教学中,学生们仅仅乐于学习一些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而不敢也不能涉及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流信息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EXCEL的熟悉掌握,设计一个针对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既打破了学生对软件设计的神秘感,又熟悉了企业生产与物流的流程,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企业的高级计划排程。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它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数学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咨询者,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媒体将成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中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或协商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
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不仅节省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扩充了知识的信息量。
2.视频教学
在讲授专业课的课堂上,安排学生观看3~4个多年积累和精心挑选的物流专业录像,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的物流运作经典的视频教学资料,如日本大福物流管理运作中心、嘉里物流公司,供应链物流运营专题片,第三方物流业务流程和现场作业等资料。由于课时有限,故安排观看其中的3~4个即可,每个视频资料都提出了一些问题供学生观看时思考并组织讨论,辅以课堂点评,以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沙.高职特色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3(8):40-45.[2] 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2(5):3-7.[3] 王健.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2012(2):23-28.[4] 白世贞、陈化飞.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研究[J].物流科技,2011(1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