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家店镇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2范文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文家店镇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文章摘要:文家店镇位于黔东南铜仁地区的一个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萧条,教育落后,村民文化素质低下,农业生产极为原始,加上自然条件恶劣,收入来源极为单一,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借“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这次机会,对该镇低收入群体做了一次现状调查。笔者希望通过这次实践调查获得些有用的信息,以便为家乡的的发展做一些微薄的思考。
关键词: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思考
文家店简介:文家店镇位于贵州省思南县的西南部,地处乌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最高海拔1033.2米,最低海拔375米,是千里乌江边的一个贫穷镇。文家店镇具有900多年的历史,经历过许多的历史变迁,解放后的行政区域也频繁变动。现在全镇辖14个村1个居委会,78个村民小组,1个县驻镇单位,有3756户16233人。境内汉、土家、苗等民族杂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8%。有国土面积85650亩,全镇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生态资源丰富,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峡谷风光,可谓十步一景,各景都有特色,是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待开发。
文家店镇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
笔者是文家店镇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在儿时,每天早晨跑去学校上学,下午放学回家就跟着父母下田干农活,晚上睡觉前便是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那个时候,除了教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外,绝无其他文化知识的来源。在09年的高考中考上了四川大学建筑系,现今也上大三。在之前,对家乡的认识只停留在其外表上,贫穷、落后、受大自然的支配、紧张、焦虑,便是我对家乡的最好概括。现在,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暑假实践环节这个机会,对自己家乡的低收入群体做了一次较为详细的现状调查,期望能对家乡的认识达到更深的一个层次,以便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些微薄的思考。
在假期的这段时间里,我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做兼职,而是回到家乡帮助母亲干了一段时间的农活。在闲暇的时间里,去做了这样一个实践调查:以文家店镇14个村1个居委会驻地当中的低收入群体(以家庭为单位)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及来源、消费情况、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再对居委会驻地(乡镇中心)的三家超市、三个药铺、两个摩托车销售点、三家粮食收购点做了口头访问,这些均是该乡镇中经常与低收入群体打交道的商贾,这样以便能更确切的了解低收入群体的的现状。
调查的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要调查的家庭数以及要调查的内容:从14个村中目的性的选择5个村,加上居委会驻地。居委会驻地和所选择的五个村能够较准确的反映整个乡镇的现状。从这6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目的性的选择3户人家,这3户人家大体上反映了该区域的现状。调查内容为每户家庭的收入及来源、消费情况、文化水平、健康状况。
其次,确定调查对象:通过对乡镇政府部门的访问,请求他们的帮助,确定了对文家店镇的安江村、全山村、红旗村、屯山村和龙山村这五个村进行调查。再从政府部门那里得到了村委会的联系方式,我分别拜访了各个村的村支书,得到了他们的帮助,确定了所要调查的家庭。在这里,所确定的家庭用代号A1、A2、A3:B1、B2、B3:C1、C2、C3:D1、D2、D3:E1、E2、E3表示(这是出于对所访问家庭隐私的保护)。在居委会驻地用同样的方法确定所要拜访的家庭F1、F2、F3。
最后,对所选择的18户家庭进行走访:通过走访记录下所要调查的信息。
把走访得到的相关资料绘制成表格如下:
对乡镇中心几家店铺的走访:
而后,又对居委会驻地(乡镇中心)的三家超市、三个药铺、两个摩托车销售点、三家粮食收购点做了口头访问:得知超市里的顾客主要是乡下农民,也都是些低收入群体,超市内卖的也都是些廉价商品。从药铺里了解到村民们患病率极高,小病吃药,大病还是吃药,多数也都选择廉价药品。摩托车销售点老板告诉我:“在我们这地方,摩托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路面极差,坑坑洼洼的,车的磨损也极严重,一般3至5年就得更换新的”。从粮食收购点的老板那里得知,农民种植的粮食一般多有剩余,但遇到灾害年份粮食就会减产,农民能变卖的粮食也会大大的减少。在我们这地方,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是干旱,而抗旱工程几乎是零投入,只小小的一干旱对农民的危害都是极为严重的。
从走访和口头访问得到的资料信息,不难看出:文家店镇极其的贫穷落后、交通不便、经济收入极为单一,村民文化素质低、看病难治病更难、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大自然的支配,焦虑、紧张伴随着生活左右。这次调查报告的题目与其说是“文家店镇低收入群体的现状调查与思考”,还不如说是“低收入群体文家店镇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对这次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造成该区域贫穷落后的原因
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
在该区域家庭劳动力中,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了大多数,高中中文化程度屈指可数。因受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限制,几乎所有家庭都在从事第一产业,家庭中剩余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多从事简单的劳力型工作,月人均劳务收入只有500余元,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早出晚归的原始的劳作方式和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经济模式,加上山区农民根深蒂固的守土观念制约了农民的发展观,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致使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造成农村低收入群众中“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严重,接受劳动技能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对市场需求信息反应慢,就业能力差,致富渠道窄。再者,这山区地方教育落后,后代受教育的程度不足,失学辍学率极高,劳动力文化素质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善,因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二是自然条件恶劣,生产要素缺乏。山多地少,村落分散,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是文家店镇的基本现状。大部分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生产资料匮乏,加上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非常困难。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人口构成来看,劳动力缺乏和技能水平差是导致农村低收入家庭长期难以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生产资料来看,低收入农民人均仅有耕地0.7亩,且多为山垄田,地力贫瘠。山林面积虽然较广,但树种单一,山势险恶,开发效益并不明显。此外,农村低收入群众普遍缺乏扩大再生产和发展非农产业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三成以上的低收入家庭处于“低收入——低投入——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
循环中,而难以自拔。
三是社会保障乏力,脱贫后劲不足。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很多村仍处于“空壳”状态。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依靠砍伐林木收入和征用土地(主要用于修筑最基础的道路)补偿款提留等,来源单一,可持续增长能力不强。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村委会的日常开支,只有少数村能拿出少量资金用于照顾五保户和特困户,村集体保障功能很弱。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养老负担较重,抗御重大疾病能力弱,一些贫困农民处于“有病不就医、小病成大病、小病苦自己、大病累全家”的困苦中。在各种致贫原因中,有一半的贫困家庭为因病因残所致。为了存钱防病、存钱养老,很多贫困农民即便是有了一点积累,也不敢投入再生产和外出创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胆量和能力不足,影响了持续增收。
二、顺着原因得到的启示
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生产要素缺乏,社会保障乏力,脱贫后劲不足。这些条件叠加在一起,对一个区域的发展来说,无疑不是一个致命的障碍。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回乡发展、改变生产方式、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文家店境内汉、土家、苗等民族杂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8%。有国土面积85650亩,全镇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生态资源丰富,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峡谷风光,可谓十步一景,各景都有特色,是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待开发。政府可以通过引进外资,或自己筹资,或与民联合集资,开发旅游资源,并鼓励和帮助农民组建农家乐,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
然而,从事第一产业也未必就是贫穷落后的象征,农民可以把经济效益低的农作物改种成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根据土地的酸碱度,宜种烟则种烟,宜种果则种果,宜种茶叶则种茶叶,容易积水的低洼地,可进行淡水养殖,因地制宜的利用好土地,若能做到这一点,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无疑不是一个福音。
第二篇: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这其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城乡低收入群体大量存在,这一个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了了解这个群体现在所面临的现状,以及对此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笔者通过走访式的调查,对笔者家乡所在地的这个群体的教育现状、医疗现状、生活现状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最后笔者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个群体所面临的问题的建议。关键词:城乡低收入人群教育医疗生活现状
调查时间:2012年8月
调查地点:重庆市某县
调查方式及人员:本次调查是走访式调查,人员包括笔者及同学
1.背景
1.1调查相关背景知识
低收入人群是指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标准的人群。笔者家乡所在县城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050元/月,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为10.5元/小时。[1]
低收入群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普遍存在于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时期。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富裕程度如何,总有一部分群体处于收入较低或相对较低的状态。一般而言,低收入群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另一部分是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收入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当地其他人的收入增长幅度,是一种相对的低收入。【2】
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再加上财富的分配不均,导致低收入群体所占的比例较发达国家低收入群体所占的比例高。面对此问题,党和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并出台了许多政策加以扶持低收入群体,比如提高低保标准,增加社会福利等,虽然没有彻底解决,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得到了缓解。在十二五期间,低收入群体仍是一个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政府需要找到合适的办法来处理此问题。
1.2调查地区介绍
本次调查地为笔者家乡,位于重庆市西部的某县,总人口约8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约15万。该县地貌以浅丘为主,土地肥沃,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380米,另外,该县交通较发达,资源较为丰富。虽然笔者家乡不是贫困县,但正如前所述,低收入群体遍存在于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时期,该县也存在低收入人群。本次调查人群确为低收入人群,故本次调查有实际意义。
1.3调查前准备
调查前,笔者首先在网上了解了低收入群体现在所处的普遍状况,以及政府对此问题的一些处理方案,但是,到目前为止,低收入群体所面临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另外,笔者为此调查设计了一些问题(见附件),这些问题是以网络问卷和低收入人群的现状为蓝本而设计的,因此这些问题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2.正文
2.1调查回顾
笔者利用近一周的时间完成此次活动。
首先,笔者利用网络了解“低收入群体”这一个人群,了解政府为解决此问题所颁布的一些政策。之后,是对调查地的了解,通过县政府办公室得到了笔者家乡所在县城的一些关于低收入群体的资料,通过县民政局了解到了我县民政工作开展状况、针对性措施和低收入人群分布。然后着手进行走访式调查。通过调查,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在一次又一次的谈话中,笔者慢慢体会着、理解着这个群体的思想,越发强烈地感觉到低收入人群生活压力的巨大,但同时也感觉地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最后,通过汇总,笔者写出了这一片调查报告。
调查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要调查某一家的情况时,这家人以为这是一个骗局,十分的谨慎,不愿合作,最后在笔者等人的耐心解释下才接受调查。另外调查时,有时候会遇到交通不便只能步行,等等问题。但是在调查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最终,调查圆满结束。
2.2低收入人群现状论述
低收入人群面临多种问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提高,增收难度仍然较大;该群体收入基础差,生活入不敷出;该群体所能接受的医疗程度极低;该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等等。下面笔者从医疗、教育、生活工作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2.2.1低收入群体的医疗现状
调查小组通过两方面了解该群体的医疗现状:
一、通过直接询问所接受调查的低收入群体的就医情况;
二、走访该县的医院辅助了解低收入群体的就医情况。总的来说,该群体的医疗现状情况是:就医难,就医贵。一方面他们能接受的医疗条件有限,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以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下面是调查中的一个真实的表明这个群体医疗现状的故事。
李某一家四口人,一个几岁的女儿,一位年老多病的父亲,而他们家只有李某一个人有固定的工作,但工资不高,其妻子没有固定工作。李某父亲由于病情的需要,经常需要到医院就诊,其费用对于这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本来一星期的药,他父亲会两星期才服用完,这对于他的病情而言显然不能很好地起作用,但这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在这里,笔者祝愿他们的生活会变好,同时也希望政府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这一群人,也希望医院有一些举措能帮助他们。
2.2.2低收入群体的的教育现状
教育现状分为低收入人群及其子女两个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该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些甚至是文盲;而他们的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都正在或即将接受教育,对他们的父母(低收入群体的)而言,只有读书才有出息,才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但是,虽然有九年义务教育,但对现在的社会而言,这九年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都往往很难。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想让他们的子女接受高等的教育,需要付出的经费无疑很高,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个很大负担。所以对他们而言,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无疑是一个他们必要面临的问题。
2.2.3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工作现状
由于低收入这个群体所受教育普遍不高,因此他们只能从事最基础的工作,这种工作不仅工资不高,而且还没有多少发展提升的空间,更甚者某些人还要担心会不会把这个唯一的饭碗丢掉,而且他们每天需要工作很长时间,可想而言,他们工作是多么的不易,简直是比狗晚,干的比驴多。
由于他们的工资不高,而且工作时间又很长,因此他们的收入基本上都是用在刀刃上,没有多余的钱供他们娱乐玩耍。对于这一个群体而言,笔者真心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好起来。
3.思考与建议
3.1加强完善城乡低收入居民医疗救助制度。
由于现在的医疗制度不是很健全,普遍患者面临就医难就医贵这一问题,对低收入这一个群体尤为明显,因此,建立城乡低收入居民医疗救助制度迫切紧要。通过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体制,使百姓得到实际利益。
3.2加快建立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
现在的房价是越来越高,对于低收入的人来说,也许他们半年的工资都买不起一平米,因此建立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3.3发展成人教育,增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祖国的未来要靠新一代人来建设,因此,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青年一代是必不可少的,在低收入这个群体的家庭中,他们的孩子也应该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建设国家的坚实力量。另外对于他们本人而言,接受成人教育能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提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也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改变他们自己,改变他们的家庭,因此,成人教育也是一个关键的举措。
3.4建立全面的、系统的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这个群体,使得他们不会感觉孤单,因为他们不是孤独的奋斗,党和政府永远和他们站在一起。
以上四点建议仅提供参考,请多多斧正。
4.结束语
本次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是课本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拓展延伸,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感触颇多,虽然我们国家是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我们国家现在依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依然需要努力的建设。当然也不要悲观,因为在党、在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它们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笔者借此次实践的机会,切身感受到了低收入人群生活状况,并深深思考,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做来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我在内心深处衷心祝愿我国城乡低收入人群明天生活更美好,祝愿伟大祖国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来源于网络
[2].谢东梅.我国农村低收入群体贫困变动及其影响因素[J].技术经济,2008(11)
附件:
关于“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的问题
1.您是否有固定的工作?
2.您家庭中有几位成员有经济收入?
3.您家庭的开销主要在哪些方面?
4.您家里的成员教育程度怎么样?
5.您对当地政府在解决低收入人群所面临的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是否满意?或者说,您认为政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注:由于此次调查是走访式调查,故没有设置问卷,仅是笔者口头询问并加以记录。
第三篇:【毛概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实地调研+原创)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四 川 大 学
理论体系概论》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 党的十七大以来,政府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随着我们党在“十七大”提出的“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执政理念地深入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民生问题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而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提高城乡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笔者利用暑期对云南省某县低收入群体生活、医疗、教育三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实践报告首先对“城乡低收入群体”进行了界定,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及党和政府相关举措,论述了调查地区从低收入群体现状,并就调查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体制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城乡低收入群体 生活 医疗 教育 民生 某县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7日至2010年8月13日 调查地点:云南省某县
调查对象及方法:实地走访低收入居民、民政局(办)了解情况、随机走访
前 言
一、社会实践相关背景
(1)调查地区说明
本次调查地为笔者家乡,云南省某县。会泽地处滇东乌蒙山脚,是出滇如川的重要通道,县城四面环山,多条水流汇集。红军长征时期曾在会泽水城扩军,会泽人民参加红军,补充了红军力量。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会泽至今任然是贫困大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至2010年底,尚有51.9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1.2%。[1]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年收入98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任有26.14万人,县城低保达5384户、10761人;农村低保共70200人。[2] 以上真实数据充分反映了某县的发展状况,调查人群均明确为低收入人群,使得本次调查具有了实际的意义性和目的性。
(2)调查相关背景知识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低于国家或省规定的年收入或月收入人群(我国发布的云南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680元/月左右)。较低收入人群受影响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购买家用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远高于较高收入人群。这个反差十分鲜明,最低收入人群的家用食品开支占总消费的比例为10.5%。[3] 低收入群体只要指收入低收入群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普遍存在于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时期。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富裕程度如何,总有一部分群体处于收入较低或相对较低的状态。一般而言,低收入群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另一部分是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收入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当地其他人的收入增长幅度,是一种相对的低收入。[4]
我国对于城乡低收入人群始终的给予高度关注和长期政策性扶持的,目前一些具体措施例如:努力稳定物价,防止价格上涨给低收入人群带来更大生活压力;提高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补助水,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另外,我们每天在新闻里听到的“保障性住房”也是切实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总体来说,城乡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对于整天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关注这样一个社会群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一些政策的深入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我国当前虽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我们应当承担起这份振兴民族的重任,让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正 文
(1)调查回顾
笔者利用暑假近三周时间,完成了此次调查实践活动。首先,笔者通过网络获取了关于“我国低收入人群” 的相关信息、初步了解了有关政策,对实践的进行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是对调查地状况的了解,通过某县政府办公室得到了某县基本县情,通过某县民政局和金钟镇民政办了解到了我县民政工作开展状况、针对性措施和低收入人群分布。以上工作的开展经过长期真诚的沟通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最终民政部门和笔者商讨了调查方案,使我对调查有了更大的信心。调查关键步骤是走访调查低收入人群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在一次又一次的谈话中,我慢慢体会着、实图理解这个群体的思想,越发强烈地感觉到低收入人群生活压力的巨大,但同时也感觉地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最后,每去一个地方,每走访一个家庭,我都会详细记录感受,进行思考。
调查也并非一直顺利,调查的开始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来自于当地有关部门的不支持、不关注。以前他们接待的很多大学生、媒体记者都是只关注负面的东西,甚至不负责任地夸大、脱离事实,造成了不良影响。自然让他们产生了排斥心理。但经过长时间、多次地解释和真诚地沟通,并且笔者承诺本次报告只用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全过程不拍摄照片、完成该当地提交审阅等。最终,某县民政局、县政府办公室决定支持此次调查活动,使得实践的开展有了很大进展;另外一方面的阻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碍源自于受访者,当地低收入家庭主要构成人员是受教育水平低、农村人口或是无职业者,生活的压力和长期生活在贫困地区,使得他们对外界产生了习惯性的排斥,他们甚至不礼貌地拒绝一切请求。最终,跟随当地民政部门真诚和居民沟通,才得到了他们的信任,顺利开展了调查实践。
(2)调查地区低收入人群现状论述
本部分笔者根据实地调查所见所闻,真实反映受调查地区被访低收入人群现状,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本次调查主要侧重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医疗保障、教育等三个方面,旨在通过调查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a.低收入人群生活现状
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长期处于温饱线,他们不会受饿,但是食物质量差,膳食搭配不合理,未能很好满足很好营养需求。本次调查走访,某县金钟镇下岗工人车叔叔一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车叔叔原是某县自来水厂的工人,妻子张阿姨自己经营一家服装店,女儿就读初中。几年之前,车叔叔还在水厂上班的时候,效益还不错,虽然不算富裕,但是能够达到小康水平,一家人其乐融融。后来单位重租,更新了设备,很多流程实现了自动化,这样一来辞退了大量员工,车叔叔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车叔叔和张阿姨收入加起来不到1000元,从前父母医病花费了不少钱,家里没什么积蓄。阿姨买的服装是普通的大众消费档次,但由于店面地点比较偏僻,生意也就少了很多。张阿姨说,他们家每周吃一次肉,都是等周五晚些时候去菜市场买的,她笑着说,那时候买是一周最便宜的,第二天就是周末要上新鲜肉,但我们都知道,这个时候的肉质量很差。他们穿的衣服都是很便宜的,女儿很漂亮,但没有怎么打扮,穿着的裤子都洗得有些发白。他们就这样过着平淡的日子,车叔叔也在努力找工作,但是都是打些短工,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得不到高收入的工作。女儿学习很认真,成绩也挺好的,没有什么爱好,最喜欢去书店看书,因为家里买不起很多书,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是不能缺少,女儿都不开口向家里要钱买东西。笔者心里深深明白,女儿的这份远远超于年龄的成熟和懂事是生活现实逼迫的,是无奈的。采访过程中,张妈妈反复给女儿说着一句话:“姗姗,要像这位哥哥一样,好好上学读书,上好的大学今后有好工作。’车叔叔在一旁抽着烟,女儿走后,他叹着气说:“怪做家长的没有能力,这么听话的女儿,没有给她很好的教育,充分培养兴趣特长的,但是由于没有经济主持,没能做的。”现在,车叔叔正在学习驾驶,他想之后贷款买辆车跑出租车生意。笔者真心祝愿他们生活好起来!
以上是对一个普通的低收入家庭的真实描述,某县像这样的家庭很多,甚至更加贫困。他们生活在贫困边缘和贫困中,在社会底层挣扎着。
b.低收入群体子女教育现状
要改变贫困最长久和根本的办法是教育,让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拜托贫困的更本。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低收入家庭中子女受教育问题上,家长的态度和观念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致分为两大类:①坚决支持子女多读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子女收到尽可能好的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生存状况;②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只希望今后儿女能养活自己和今后家庭,并不是强烈希望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甚至对其顺其自然。笔者调查中走访了王先生一家,王先生一家以加工出售米线为生,全家每月收入在2600左右,但家里有3个孩子,分别在就读小学和初中。由于加工米线流程较为复杂,家长常常让读初中的女儿和儿子帮着家里干活,他们经常忙到夜里很晚才能入睡,第二天的学习很受影响,学习成绩自然很差。在和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家长的真实思想,他们认为接受长久、良好的教育成本太大,且会受到很多阻碍,比如要进县里最好的钟屏中学就读初中,就必须是城镇居民户口,而低收入人群大多为农村户口,这样以来就就限制了他们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另外,对于很多家庭,每年的学费是很大的经济负担,有的家里的孩子,即使考得起大学,昂贵的学费也使得他们对于读不读的问题上必须考虑再三。另外,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毕业后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这一系列问题的交织,使得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读相对“便宜”和“实惠”的技校,让子女有一技之长。
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导致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在这个层面上面家长和孩子都有无奈之处,他们也希望摆脱这样的处境,但是这样一个过程是漫长和艰辛的。
c.低收入群体医疗现状
本次调查实践过程中,笔者特意走访了某县人民医院,利用医学生背景和病人直接接触,了解低收入人群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另外和医院医生谈话中了解到了现行很多医疗保障性政策的利弊。
下面说的这个真实的事件,发生在笔者在某县人民医院,不论从实践的角度还是医学生本身的身份,它都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就在笔者去医院走访调查低收入人群患者那个下午,恰好遇到主治医生正和一个患者进行交谈,患者情绪激动,医生只是耐心地给她说着什么,但患者看似很不愿意听的样子。笔者走过去了解了情况,得知那位医生交谈的妇女是患者家属,患者为妇女的父亲,患了食道癌,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接受病人时患者很愿意,但在入院的第三天,医生刚要进行手术,患者就要求出院,唯一要求一个医院开据的出院证明。医生很为惊讶,再三询问后得知患者家庭贫困,他们连生活保障都很成问题,是农村人口,农作物收成决定了每年的经济收入。患者家属向医生解释,其实住院不是为了治疗,而真实目的是想拿到医院开据的住院证明,拿到这个证明就可以到民政部门申请大病救助金,这样一笔几千块钱的资金能够维持这个家庭好几个月的生计。当听到以上这些时,我难以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我不敢再去打扰这位患者的家属,我想每个人都不愿意走到这一步,但生活的压力逼迫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很寒心地写下这段文字,同样祝愿他们安好!
(3)问题*思考*建议
a.加强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投入,提高城乡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物价监管,防止不良涨价行为,保证低收入人群能够买得起生活必需品,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有能力买得起好的商品,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加大救济金、社会保障金、医疗保障金等专项资金的投入,解决低收入人群直接生活保障问题。解决好困难群体问题,关键在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社会救助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
再次,从长远看,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给予低收入人群更多生存的本领,让他们学会在社会更好的生存进一步加强再就业援助。促进社会困难群体自立、自强,实现就业是改变生活状况的根本途径。对困难群体严格落实国家相应的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助政策,帮助其实现就业再就业。
b.加快建立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和教育救助制度
在本次调查中,低收入群体对廉租房政策有很高的评价,大家都认为这是惠民的好工程,减轻了生活压力,是在市场经济下房地产泡沫留给低收入人群的一个生存空间。笔者认为这样的好工程应该加大覆盖面积,加强投入和监管,使百姓的利益得到保障。笔者清楚地记得,在央视曾经曝光过廉租房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出现地方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使廉租房建成商品房,从中获利。诸如此类案件政府部门必须全程监管,严厉查处非法行为,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c.拓宽低收入群体子女受教育途径,政策性保障其受教育权利
居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素质越高,就业选择余地越宽,就业能力越强,得到高收入职位的机会也越大。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使教育脱贫致富的思想深入到该类人群心里,让其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应该避免一些地方性限制性政策的出现,使低收入群体子女收到平等的教育。由于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给子女请家教、上辅导班、参加兴趣班等,这样就使得子女不能有同等的教育环境,缺少了很多培养自己竞争力的机会,长期下去,影响孩子发展。这个方面希望学校主动承担起孩子的拓展教育,提供更多空间和更大的平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d.加强完善城乡低收入居民医疗救助制度。
作为医学生,时时关注医学发展的同时,我们还留心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本次笔者调查的地方医院是绝对的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和医生医疗水平都很局限,很多病会因为误诊、漏诊而使病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看病难、看病贵是困难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医疗救助制度,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体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切实使百姓得到实际利益!另外,还要加强城乡医疗救助渠道,简化办事流程,避免过程中多余人力物力的浪费。救助标准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等相关的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5] 以上问题和建议的提出均基于本次实践中的发现感悟,有片面和错误的地方,很多内容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但都是笔者发自内心的诉求,希望能让这部分群体不断提高生活水平,让他们应有的利益得到全方位保障。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结 束 语
本次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是课本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拓展延伸,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最大的感触是最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尽管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综合国力稳步上升,但笔者认为,在为祖国大好发展势头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思考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现状,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如何?承受能力如何?稳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才应该是我们永久的追求和不懈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笔者借此次实践的机会,亲身经历和发现了低收入人群生活状况,并开始长久的思考,以当代大学生的身份观察、反思现实社会,并在内心深处衷心祝愿我国城乡低收入人群明天生活更美好,祝愿伟大祖国明天更美好!
【注释】
[1]云南省某县政府办公室提供 [2]云南省某县民政局提供 [3]源自网络
[4] 谢东梅.我国农村低收入群体贫困变动及其影响因素[J].技术经济,2008(11)
[5] 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安徽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调研报告(网络)
第四篇:镇村区划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整合资源,加快泾西经济发展――对锡北镇泾西村区划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调整村级行政区划是近年来我区为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作的重要举措,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并村后,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锡北镇泾西村在行政村合并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调研,对泾西村区划调整后的情况作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一、区划调整、资源整合为泾西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组建的锡北镇泾西村由原来的泾西、杜村、曹庄三村合并而来,合并后全村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居住人口近万,下辖53个村民小组,区划调整后的泾西村,经济实力更强,发展更具潜力,主要表现在:
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有利于资源共享。经过调整,泾西村现有工业企业69家,去年全村实现工业 开票销售2.2亿元,实现利税1665万元。并村后村级规模不断壮大,村级资源得到整合,为泾西高起点规划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融入组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村级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资产整合。并村前,原经济相对薄弱的曹庄村、杜村在村级资产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群众对原村委会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理解、不满意现象。并村后,新的泾西村在集体资产管理上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对企业租用的房产、土地重新丈量、核实,集体签订合同,仅这一举措就为原来的两个经济薄弱村增加收入20万元,群众对村委的信任度、满意度快速上升。
管理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有利于节约开支。区划调整后,泾西村减少了村干部人数,补贴支出、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节约了村级开支,保证了村级政权的正常运转,每年为全村节约经费20万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村委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更强。
二、泾西资源整合,加快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泾西村在并村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整合后的工作中,也逐步显露出一些问题,并村并账并心的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
并村账未并问题。新组建的泾西村虽然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但原来三个村的资产融合问题还没有完全处理好。由于杜村、曹庄、泾西三个被合并村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其中曹庄、杜村在合并前是负资产,为了顺利推进并村工作,不影响原泾西村群众的利益,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新泾西不得已采用了“一个村三本账”的财政运行方式,导致并村后财权未并,财务管理难度加大,并村的真正目的还没有达到。
旧村遗留问题。区划调整后的泾西村,需要解决原三个村遗留下来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在债务方面,需要清偿原杜村、曹庄两个村的债务,仅曹庄房产一项就遗留债务96万,给新泾西村经济带来很大压力。另外,被合并村在拆迁、资产管理上的不规范操作为新村委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难。
均衡发展问题。在合并前,三个村的财力情况相差很大,基础设施好坏不一,发展极为不平衡,合并后,虽然新的村领导班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大局意识和对新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均衡发展的形势还没有完全确立,势必会延长新村的“磨合期”。
为企业服务问题。合并后新泾西村规模壮大,不仅居住人口数量增多,工业企业数也是成倍增长,而村干部人数未有增加,因此,并村后村干部工作压力增加不少,对69家企业的服务质量也相对打了折扣,村干部普遍反映工作力不从心,压力增加。有与企业培养感情、相互沟通的愿望,但力不从心。
二、整合资源,加快泾西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妥善处理新集体资产,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发展泾西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应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为目的,灵活多样地选择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要开发利用存量资产。做好村集体增收工作,应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村集体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对合并后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对原村委会的房产等固定资产进行盘活利用。
2.精心制订规划,均衡发展。要根据并村前三个村的面积、人口、经济发展和群众思想等现状,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论证,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村级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做到规模适度。要以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各种功能的效能最佳发挥为标准。整合资源,合理布局,集约建设,逐步改善合并后新村面貌和村民生活质量。对新泾西的工业、农业、建设等有明确的定位,形成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做到配套完善。对原经济薄弱的两个村要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3.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保证村级工作运转有序。一是全面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干部群众关心的财务支出、工资待遇、考核奖惩等问题。二是规范工作程
序。为新泾西的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完善村干部管理制度。对干部进行量化管理。
4.发挥村民组长作用,增强干部群众对新村的归属感。并村后的并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是要继续统一好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原村与村之间有排斥情绪在所难免。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要及时跟上。新村干部要主动上门走访党员、村民代表、老干部等有威信的群众,掌握村情民意,及时沟通释疑,尽快取得村民的认同与信任。二要建立和完善村民组长制度。村民组长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沟通解释工作,减少新村运作初期的各种磨擦。
第五篇:关于*镇农村党员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如何提高农村党员在农村中的威信
——关于驿马镇农村党员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需要国家的支持和社户的帮助,大门从根本上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而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真正带领群众,关键看广大农村党员在农村中是否有较高的威信。笔者带着如何
提高农村党员在农村中的威信这一问题,对北海市海城区驿马镇6个行政村(居)党支部进行了调查。农村党员队伍出现威信危机及原因分析
驿马镇共有农村党员289名,其中担任村(居)干部、村小组长农村党员54名。有职党员均具有一定的威信,但占农村党员大多数的无职党员,除个别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个别致富能力强、处事公正的中青年党员具有一定威信外,绝大多数威信较低。他们和普通群众没有多少差别,甚至少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觉悟、品德素质不如普通群众。农村党员队伍出项危机,直接影响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从调查情况来看,驿马镇农村党员队伍出现威信危机的原因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的负面影响,较具有普遍性: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农村党员的信仰出现危机。
当前农村经济成分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一方面使农村党员和农民有了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致富的道路上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农村党员的信仰动摇、党性淡化。他们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对党的远大理想产生怀疑,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种空想,歪曲理解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认为联产承包就是搞个人单干,容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发展资本主义,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失去热情。具体表现在他们不是带领群众致富,而是只顾自己致富,不故关心农村的公益事业,而是一心打自己的小算盘。个别农村党员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按时交纳党费,甚至连农业税费也企图偷逃,尽管是极少数,但在群众中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二)、权利与义务的反差挫伤农村党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心理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党员认为,过去入党光荣、实惠,当兵、招工、转干样样优先,而现在只有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才想到党员。如计划生育、抗风防灾等需要带头时才想到他们;群众集体上访需要劝阻时才想到他们。他们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反差很大,这弱化了他们入党的积极性和自豪感,致使他们不主动履行党员的义务,威信就会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居)党支部召开会议、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等一般情况下都发放误工费,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党支部召开党员会议,到会人数很难达到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可见把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作为一种有偿活动对待的农村党员不占少数。
(三)、农村党员队伍日持家族化、宗族化,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的纯洁和先进性。
一些农村党员大局意识淡化,结果利用自己的威信当了家族、宗族利益的代言人。如在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当中,他们不顾党的选人用人标准,只考虑自己或宗族、家族的利益,为了自己当选或选出自己的人,采取许愿、诽谤对手、替多人投票等非法手段进行拉票。如果选举结果不满意,则拉拢家族、宗族的党员群众和村(居)“两委”作对,致使新班子难以开展工作。又如当市政建设、土地开发等大局利益损害到家族、宗族的利益时,一些党员抛开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不顾,和群众一起甚至组织群众阻挠开工、封堵厂门、集体上访等。这部分农村党员失去了大部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日显“势单力薄”。
驿马镇6个村(居)党支部,从1998年至今近5年的时间发展农村党员31名,五年来自然死亡5名。全镇289名农村党员平均年龄43岁,55岁以上的党员79名。老党员大多数不再从事生产劳动,要他们在市场经济中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是不现实的。在部分群众的眼中,党组织生活是老人“没事偷着乐”。一个干部戏称某支部是“老人协会”,虽然言过其实,但是值得深思。
(五)、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弱化了部分农村党员的集体荣誉感。
驿马镇6个村(居)党支部基本上能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但多数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每年组织党员开展活动1-2次,但活动的内容一般是组织党员聚聚餐。由于党组织生活贫乏单调,农村党员管理涣散,客观上弱化了部分农村党员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的言行也逐渐以普通群众的标准来自我衡量和认可,甘做普通群众,甚至落后于普通群众。
提高农村党员在农村中的威信的若干思考
致使目前农村党员威信普遍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从根本上看,要提高农村党员的威信关键是提高他们的宗旨意识、服务本领和建立农村党员责权统一的激励机制,促使农村党员能较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
(一)、加强农村党员的党性教育。
这是提高农村党员的威信的基础。从调查的情况看,部分群众对农村党员是否有党性较为关注。部分群众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
康的能力作过高的要求不一定符合实际,但作为党员就得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比如牵头建设公益事业,带头履行计划生育政策,以身作则遵守村规民约,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等。因此,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居)党支部要注重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农村中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农村党员,使农村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强化农村党员的宗旨观念,打好农村党员提高威信的基础。
(二)、尽快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
这是提高农村党员威信的关键。在当前党的一切工作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前提下,中青年农村党员具有较强的致富能力是他们体现先进性的表现和前提条件。一方面只有致富能力的提高才能带领群众致富,才能平息群众“不会致富,别当党员干部”、“不带群众致富,别当党员干部”的呼声。另一方面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是减弱农村党员责权矛盾的有效途径。如果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致富了,对党的事业就会倾注更多的热情,履行党员义务的主动性就会增强。结合当前农村党员的状况,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以保证农村党员致富能力不断提高:(1)、经常性地开展农村党员致富能力提高的培训工作,以镇、村党校为阵地,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2)、建设一批党员实践锻炼基地,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党员到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锻炼,提高农村党员致富的实战能力;(3)、从区、镇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党员驻村,在农村中培养自富、带富能手;(4)、坚持开展党内帮、扶、带活动,提高贫困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
在提高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工作中,要注意克服“抓两头丢中间”的问题,以往我们提倡的工作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结果是“两头”抓起来,而“中间”带不上去,致使占农村党员大多数的“中间”党员的致富能力平平,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因此要按照着眼于大多数的原则,“抓中间,促先进,带后进”,在培训、实践锻炼等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中间”党员。
(三)、输送“新鲜血液”,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活力。
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整体活力不强,这是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威信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农村发展党员难这一情况,乡镇党委要把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村(居)党支部要从本村(居)实际出发制定和落实好发展党员的计划,明确责任。培养积极分子要采取有职农村党员负责制,要求每个有职党员每年培养1-2名积极分子。确定积极分子要推行“两票制”,坚持“党员认可,群众认可”。发展预备党员和转正实行“公示制”,要侧重培养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入党。通过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队伍的整体威信。
(四)、加强村(居)级党组织建设。
农村党员在农村中的威信很大程度上决取于村(居)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要选出威信高的村(居)班子,尤其要选出威信高的支部书记。就调查情况看,村(居)班子成员的威信普遍较高,但离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村(居)党支部要重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在今后的换届选举工作中,要重点引导党员群众把那些愿意为群众服务、有领导能力、有致富本领、有更高威信的农村党员推选到班子当中来;(2)、根据农村党员分散、流动的特点,合理设置新的村(居)级党组织。为了方便管理,在农村党员较多的行政村(居)可考虑分设支部,有三名以上的村办企业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如驿马村1998年设立了党总支,分设东、西片支部,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得到加强,部分农村党员的威信也得到相应提高。有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把农村老党员单独编支部,老党员支部发挥作用的主要范围是“发扬传统、参政议政、监督”,这为农村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条件,值得我们借鉴;(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生活。组织生活要不断完善,充实新内容,求实效。要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文体活动,召开党建座谈会,致富经验交流会等,增强农村党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农村党员的团结,压下农村党员日趋家族、宗族化的势头,让农村党员时刻注意身份与普通群众不同,避免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变成落后群众的危险;(4)、要畅通党员“出口关”,利用民主评议农村党员、群众举报不合格党员等有效途径,对不合格的农村党员及时进行组织处理,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