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商业模式的弊端
传统商业模式的弊端
传统商业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业态也非常丰富,有专业商店,百货店,超级市场,方便店,储物店等。每一种业态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同时对原有的业态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而无店铺商业模式的出现就给传统的店铺零售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新兴的无店铺商业模式相比,传统的店铺零售模式有着许多的弊端与不足。
一、传统商业模式在生产制造方面的弊端
由于传统商业模式中制造商直接面对的并不是消费者而是中间商、零售商,所以生产商并不能第一手了解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评价及建议、要求;从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二、传统商业模式在运输环节上的弊端
从生产商到中间商到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售货模式明显不能再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因为这种传统的模式与生产商直接到消费者的无店铺模式相比较,造成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就拿水果销售来说,传统的销售模式中水果从很远的地方运到中间商再到零售商,在这个运来运去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交易的成本而且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许多的水果在搬运过程中坏掉。)
三、传统商业模式在成本上的不足
由于其在生产运输环节的不足,使其交易成本增加,最终导致由产品价格高而使其竞争力下降,这都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四、传统商业模式在销售方面的不足
随着人们的时间观念的增强及社会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采用传统的购物方式买东西。因为传统的购物方式既花费时间又花费精力而且并不一定能够买到中意的商品。而传统的销售不仅在消费者方面不讨好而且销售商还要雇佣一大批销售人员,这无疑又增加了销售成本。所以在销售方面传统商业有着其无法避免的弊病。
综上所述,与新兴的无店铺商业模式相比,传统的商业模式存在着许多的无可避免的弊端。
信管一班田楚权 学号2011126010005
第二篇:传统课堂的十大弊端
传统课堂的十大弊端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现行课堂作过深刻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一、单调的“标准化”导致固步自封
传统课堂的“教”,多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愿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于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听课者的眼球吸引到老师这里来,怎样把老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一下,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很难看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统一的“程式化”导致创新匮乏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致出现了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的现象。现行普遍的课堂是一种在课堂纪律支配下的课堂,教师强调纪律的严肃性,纪律的一致性,纪律的不可逾越性。岂不知这种冰冷的纪律往往成了限定学生听课行为的障碍和樊笼。教师精心制定的教学或行为规范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了。过分的规矩,更扼杀了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才能,压抑了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以致使学校、教师成为学生心灵残障的制造者。
传统课堂教师居高临下,学生则处于一种无形压力的包围中。老师讲课时,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时,学生们要举手征得老师的许可方才回答。有些人甚至以自己高压下形成的准军事化管理作为成功的典范,炫耀的资本。事实上,那种统一规范、整齐划一的场面下的孩子,在整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生活在一种神圣与威严中,生活在一种压抑与束缚中。报刊所载教师在公开课上为追求举手效应安排学生会的举右手,不会举左手的造假例子,教师在公开课上解决了学生所有“问题”,而致使学生什么都“懂”了,最后没有一个学生提问、质疑的例子,冰雪融化后只能变成“水”的例子,值得我们反思。
三、纯粹的“应试化”导致枯燥乏味
“用简单的升学指标管理学校教育”、“畸形的德育”,这是张志勇首先提到的应试教育两大弊端。他调研时曾在某学校内看到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世界上有四种人:人渣、人手、人才、人物,你要当哪一种人?我们不能成为贵族的后代,但我们可以变成贵族的祖先。”“这是当前很多见的励志教育。我们已经把励志教育极端化了!”张志勇说,在这种情况下应试教育强调的是“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极端功利化、自私化、庸俗化的,带来的是责任感的缺失。
传统课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的恶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四、极端的“功利化”导致压抑人性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进行的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它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
学生普遍反映上学不幸福,而且这样的状态不能被教育者关注和理解;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外部,更多的来自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知识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这是传统课堂的两大悲剧。不可否认,传统课堂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一是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麻木、呆板;二是失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惰性;三是失去了学习的主动习惯,变得低能;四是失去了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变得少年老成。
五、流行的“填鸭式”导致疲于应付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教师的“一讲到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师生“一问一答”剥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教学的评价往往注重的是结果,评价的手段是单一的考试,评价依据是考试分数。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们为了考个好成绩,排个好名次,只好在挤学生上下功夫。逼着学生每天写多少字,做多少道题,背几个定义,抄几段课文„„在书山题海面前,学生忙得昏头转向,无所适从,只好“地理(老师)来了背地理,数学来了做习题,英语来了抄单词„„”如果一闪空,没有老师的指示,学生反而楞着不知干什么好!
六、“重结果轻过程”导致舍本逐末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应该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学习给他们留下的只是消极的体验,甚至有的学生从此不再喜欢学习,甚至产生一进教室就头疼的毛病。
传统的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它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可以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七、“重教法轻学法”导致南辕北辙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过多强调的是如何教。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判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
教师不是“用教科书教”,而是“去教教科书”;在教法上,不是多种媒体综合运用,而是单一地讲授;不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而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不是“学生本位”,而是“教师本位”,没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八、“重灌输轻探究”导致浅尝辄止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时,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如获至宝地加以肯定或赞扬,于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即便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但常常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无疑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
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教师好像是导游,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着走,无法停下来按自己的需要去观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可谓走马观花,没有切身体会。概括起来讲,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下面几多几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九、“重教材轻学生”导致兴趣丧失
传统课堂的公开课总是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还美其名曰“尊重课本”。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话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以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因此,传统教学缺少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
十、“重知识轻能力”导致眼高手低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掌握的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才是学习本身。孩子的大脑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是用来思维的元素,知识就是种子,思维就是耕种,只有当我们把知识用思维耕种到大脑里的时候,知识才能变成力量,否则就是无用的垃圾在大脑里的堆积。现在社会上浮躁的风气,愈演愈烈的功利主义,使人们把目光全部集中到成绩和考试上,忽略了人性;学校盲目追求知识,追求升学率,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只为高考而教,学生只为高考而学,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本该围绕学生展开,可传统课堂上缺少尊重意识和服务意识,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种种权利,不给学生以选择权。学生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平等,得不到对话,得不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传统课堂束缚人的思维,压抑人的求知欲望。教育不是以压抑、管制和约束的方式去调教、干预、统治学生。教育应该“按照儿童的方式”,这样他们的天性才会自然展现,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热情。
第三篇: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弊端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弊端
1、以教定学。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听课者的眼球吸引到老师这里来,怎样把老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一下,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所以课上显得老师非常紧张、被动。所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很难看道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2、以本为本。
我们以前讲公开课总是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还美其名曰“尊重课本”。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3、教路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于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4、学法单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5、目标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进行的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它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应该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所以六年学完,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给他们留下的只是消极的体验,甚至有的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甚至产生终身不再学习数学的念头。
6、问题单一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时,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如获至宝地加以肯定或赞扬,于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即便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但常常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无疑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
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教师好像是导游,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着走,无法停下来按自己的需要去观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可谓走马观花,没有切身体会。
7、评价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数学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的恶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概括起来讲,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下面几多几少: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第四篇:关于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思考
关于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思考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会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极大的阻碍。认识这些模式的弊端并予以克服,将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实现突破性进展的理念。I.从教学目标分析有如下弊端:
1.教学目标的单一性——认知目标独尊而人格目标、情感目标缺失;知识目标凸现而学力目标缺失。
2.教学目标的划一性——对存在差异的教学对象实施同一教学目标,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
3.教学目标的规约性——严格限定课堂教学目标,钳制了课堂教学丰富的动态生成性。
Ⅱ.从教学活动分析有如下弊端: 1 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2 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使学生缺失应有的学习过程——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
3、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局限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
4、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为接受学习,普遍缺失体验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
5、教学活动缺失支持创新学习的心理卫生环境——宽松、愉悦、民主、和谐及高评价、高激励。、Ⅲ.关于传统教学的弊端可作如下描述性评价:
在这种传统教学中,我们只看到功利的浮躁而看不到精神的升华;只看到知识的积淀而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只看到记忆与理解而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按成人对世界的理解被强行塑造而看不到创新潜质火花受精心呵护;只看到“学会”的成果而看不到“会学”的收获、“乐学”的体验。
我们九鼎教育一直致力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带着积极性的去学习,去思考。真正做到认识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的综合培养,并采取因材施教的原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最适合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从而取得潜能最大的开发。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和创造。充分的展现每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我们拒绝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局限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 并且,我们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Ⅳ、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
⑴不在于学校安排了多少课程,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⑵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能否提出更多的为什么。
⑶不在于教师的教法如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课堂中是否有主动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⑷不在于学生接受和记忆了课本中多少内容,而在于他们有多少质疑和反思。
⑸不在于课后布置了多少作业,而在于孩子们课外能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心灵的空间。
⑹不在于学科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孩子们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信心。
⑺不在于孩子们有多少琴棋诗画的艺术特长,而在于他们是否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渴望。
⑻不在于教室悬挂了多少名人名言的条幅,而在于学生们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和事有多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在对课堂教学的改善探讨过程中,不少名家的论述对我们认识真正有意义的课堂很有帮助,并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顾泠沅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际过程,用两三个指标来评价无比复杂的课堂是非常困难的,他认为叙事式研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化和教条化是窒息新课程改革的两大杀手,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形式(如多媒体,合作学习,实践性体验等)而不考虑是否需要运用和运用是否合理。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要淡化公开课,提倡研讨课,而研讨课应该是真实的、不刻意粉饰的、值得反思的、有待研究的课。叶教授说:“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
张民生教授认为:那些脱离日常水平和条件的教学课例,作为研究课还可以,作为示范课就不能提倡,没有推广可能性的公开课是没有价值的课的”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第五篇:传统英语学习方式的弊端
外教一对一
http://www.xiexiebang.com
传统英语学习方式的弊端
我们这代人学英语,词汇量是永远的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单词基本是靠背的,所谓背单词,就是脱离单词的实际应用,通过记住其对应的中文意思来记忆单词的方式。通过背的方法来记单词,一方面单词很容易忘记,另外一方面形成了很多中国式英语。
传统学习英语的方法,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记单词、学语法和刷题上面,所以阅读量是非常小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弱的,更不用说听力和口语能力了。看没有字幕的原版电影就不说了,就是给一本原版小说,也是没几个人能够轻松看下去的。
我们这代人的英语学习方式,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可悲的是,我们的小孩很多还在重复我们的悲剧。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几年唱唱跳跳,和校外机培训机构的应试训练。
两年左右的唱唱跳跳,然后接系统的应试教材,没什么听力基础,没有词汇量,没有阅读能力,花大量时间学习应试教材,听力,单词,语法,阅读,写作一起上,这是目前大部分小孩的英语学习路线。其中,词汇量成了学习进度和速度的拦路虎,每课十几二十几个新单词,小孩学得痛苦不堪!小学毕业了,甚至初中毕业了,很多人还是读不了初章书。
所以,经常有人问:小孩英语词汇量不够,有什么好方法扩大词阿汇量吗? 不管是不是专家,一般都会回答:大量的阅读。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没有词汇量,如何进行大量阅读?大把大把的生词,如何让小孩读下去?
于是,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破解这难题?
听和读一样,都是扩大词汇量的最好方式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大量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最好方式。
阅读之所以是扩大词汇量的最好方式,是因为单词在文章里面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上下文的,有情形的,所以记得牢。在记忆单词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学到该单词的用法。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上下文猜生词的意思,不用每个单词都去查字典,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发现,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有类似的功效,并且比阅读这种方式,对年龄的要求更低,那就是听!听故事,听有声书,也是有上下文的,也是有情景的,也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猜生词的意思的。
听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主要有:
1、生活中的日常对话,在真实的情景中建立音和意之间的联系;
2、亲子阅读/点读,通过绘本/书本的画面辅助和父母的讲解、拓展建立建立音和意之间的联系;
3、看教学片和原版动画片,通过视觉效果和模拟的语言环境,帮助小孩建立音和意之间的联系;
4、动画片和绘本/分级/桥梁书先看后听,听的时候小孩脑子里会回忆起对应的画面和情景,从而加深声音和对应意义之间的联系;
5、裸听(高级分级读物/桥梁书/章节书),通过上下文猜测新单词的意思;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外教一对一
http://www.xiexiebang.com
生活中的日常对话是英语启蒙的最好方式,但普通家庭的父母做不到这一点。所以,起步阶段,听的最好方式是亲子阅读,同时可以配合原版动画。等积累到2000左右听力词汇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以自主听音频为主,辅助原版动画的方式。当词汇量积累到2500-3000左右的时候,开始学习SIGHT WORDS和PHONICS的学习,不符合拼读规则的进行整体认读,逐步将听力词汇量转化为阅读词汇量。当然这个阶段还需继续提高听力能力和积累听力词汇量。当用1-1.5年时间学完PHONICS的主要规则的时候(我这里说的不只是光学规则,更多的是配合大量的分级读物和桥梁书的阅读,以及相应的配套练习进行强化),阅读词汇量可以达到3000以上,从可以开始进入初级章节书的级别。
自主阅读初章书是一个关键性节点,从此以后,小孩可以自己通过自主阅读积累词汇量,而做父母的,普通家庭已经没有能力也不需要再辅导小孩英语了,从此开始就转变为一个资源提供者的角色了,同时也意味着变轻松了。
从时间上来说,我觉得二年级要达到自主阅读初章的水平(鸡血家庭幼升小就可以达到)。什么WTE,SBS,新概念,都可以晚一点开始,只要你用有了3000阅读词汇量和自主初章的阅读能力(对应的就是大量的原版阅读),后面这些应试教材的学习都会非常轻松和快速,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是,你培养了小孩英语原版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这对你小孩来说,将是终身受用;
语言启蒙要符合小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回到开头的这位妈妈的问题上来。小孩的英语启蒙(其实不止是英语启蒙,其他方面也一样),要符合小孩的生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小孩的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该年龄段做的事情,只有做适合该年龄段的事情,才是高效的,违背这个发展规律的,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该做没做的事情,以后需要用加倍的时间去补回来。
从小孩的生长发育来说,4岁以前,小孩是不适合读的(当然极少数牛蛙除外),一般来说,5岁左右开始学习阅读,6岁左右开始练习写字。在5岁以前,或者说6岁以前,听是幼儿语言启蒙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输入方式。这个阶段也是幼儿听力最敏感的年龄段,也就是说,这个阶段对于听的吸收效率是最高的。如果你这个阶段给没有给小孩打下足够扎实的听力基础,那么以后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补。而小孩的阅读敏感期在6岁以后,也就是说,如果你在6岁以前让小孩读的话,效率也是很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囡囡爸建议5岁左右开始学习阅读,6-7岁具备初步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在阅读敏感期可以开始快速、大量的阅读输入。
在语言方面,我们的母语从一出生就开始启蒙了,小孩如果在读小学前能够自主阅读章节书,都是非常厉害、非常超前的,作为外语的英语,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超越母语呢?5岁开始学拼读/认读,6-6岁半实现自主阅读原版初章书,这个进度已经超越大部分美国小孩了,就算是2年级达到初章水平,也是和美国小孩同步了。但是,你达到这个进度的关键,不是在于你多早开始准备阅读,而在于你听力的基础打得有多好!听力词汇量积累的多少!想想我我们小时候中文的认字和阅读是怎么开始的吧,正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母语听说基础(也就是说,要认的字/词已经在我们的听力词汇量里面了),所以才会很快地记住这个字或者词,如果小孩根本没有听到过要学的这个字或者词,那么需要花好几倍的时间才能记住。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