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展教育中的“四个馒头”与“半个馒头”
会展教育中的“四个馒头”与“半个馒头”
来源:中米网作者:中米网加入时间:2010-03-03 10:56:3
4一位学生毕业半年后回到学校对老师说:“在这半年的工作时间里,我感觉所学的东西比大学四年还多,早知如此还不如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老师回答说:“这就如你吃了四个馒头,没饱。之后你又吃了半个馒头饱了。能不能说,早知如此不如不吃前面四个馒头呢?”老师的比喻很形象。确实,如果没有前四年的学习,该学生不可能会在毕业工作后半年内如此快速成长。问题是,为什么“这半个馒头”不让学生在学校就“吃”了呢?其实,这是个涉及在高等教育中如何进行有针对性地实践教学问题的。
会展活动是一种以信息交流和贸易促进等为核心功能的综合专业活动,从事会展管理的专业人员通常需要掌握比较全面的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行政管理和经济学等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会展活动又是一个实践性运作过程,需要将各类知识应用于会展运作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质上是综合各种学科知识并灵活应用到会展工程中的实践性学科。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本科会展实践教学方面却遭遇了不少困惑,这些困惑主要表现在:
1.会展实践活动低层次
目前,国内大部分会展院校都会安排学生参加各类的会展活动,希望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社会上的展会活动体验会展运作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好且十分必要的了解会展运作的时间活动。然而,不难发现,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大专院校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内容,几乎是没有差别的。如安排在引导岗、办证岗、验证岗、商务中心文员、餐厅服务员等等,所有这些岗位,对学生提高会展服务意识和从表面上了解服务流程有很大的帮助,但经常性地从事这类低层次的服务性工作,使学生无法更深一步了解会展策划和管理的全过程,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这对于培养高层次会展人才十分不利。
2.实践过程中得不到专业指导
学生在会展企业进行服务实习时,也会接受来自企业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服务礼仪、日常服务英语口语、所服务内容的程序等。然而,对于高层次会展人才来说,在会展实践中需要应用到哪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如何在会展实际运作过程中应用,则无法得到专业性的指导。甚至有学生认为,在课堂里学的内容在实践中用不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会展企业现有人员本身并未经过会展专业的训练,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的经验还没有经过理论化的指导;另一方面,企业之所以接受实习生,是为了解决会展期间的临时用工问题,不可能为此花费太多的培训时间。
3.实践教学内容分散,不系统。
在不少院校,会展专业的学生会被安排一些课内实践环节,如会展接待服务礼仪、展示设计、会展管理信息系统、会展文案设计等课程。但这些内容往往根据某一知识点的内容进行讲解和模拟,如一个个孤岛,如何将各个孤岛融入在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中系统综合地加以应用则被忽略。所以不少的学生刚刚从事会展工作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
4. 实践效果得不到检验。
无论是课内实践环节还是实训环节,学生们所做的实践工作和模拟的策划方案都无法得到效果的检验。会展企业对学生实习评价通常是服务态度、遵守纪律等情况,而较少对他们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估。课内实践环节的各种模拟调研、策划书、营销方案等,往往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教师也只能根据这些文字材料进行主观评判,其在实际过程中是否有效果不得而知。因此,学生毕业后,往往对自己设计的这些文案心中无底,不知道在实践中是否可
以实施。
种种困惑使得会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些会展院校开始实践一个创新思路,就是进行会展运作实战模拟,通过运作一个完整的会展活动实践,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学习,以行动增强认知,以认知改善行为。
会展运作实战模拟,首先让学生们根据所查阅的信息或个人知觉,发现和确认展会机会,确定展会类型。之后,按照正式展会的程序进行展会的调研、策划、组织、安排等各项工作。在会展运作实战模拟中,学生们须自己进行拉赞助、招展和邀请观众的工作,确保展会能真正开展。学生们还须对展会过程中的资金预算进行控制,进行展位定价,使得展会收益最大。实战模拟中,场地的布置、展位的搭建及展会现场装饰等均由学生设计并亲自动手完成。模拟展会中的组织结构搭建、人力资源分配、人员沟通和冲突的管理,也均由学生们自身进行规定和协调。与正式展会一样,实战模拟同样需要进行展会前的目标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对展会进行评估等等。总之,会展运作实战模拟就是模拟一个正式的展会活动,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活动全过程中,并通过实践过程和结果检验所做的策划、方案及管理模式是否适用、有效。
如军事演习一样,由于会展运作实战模拟的真实性,学生们很容易掌握会展策划和运作流程,了解各个运作环节中可采用的方法,加深对会展专业知识中各类原理、原则的理解,增强学生们的行动能力,如亲手进行场地布置和展位搭建,亲自与赞助商和参展商进行商务沟通,进行宣传物品的设计和制作等等。除此之外,通过展会的实战模拟,学生们对企业管理中所需的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少同学在实战模拟结束后非常感慨地说:“企业运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同学关系差别太大了。”通常,在实战模拟结束以后,同学们更加珍惜同学之间那种珍贵的友谊,会展运作实战模拟成为同学们大学生活的一个美好记忆。
在进行展会运作实战模拟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
(1)虽然整个实战模拟过程都是学生们自行运作,但指导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有会展方面叫全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指导、协调和控制能力,指导教师最好有过会展运作的实际经验。
(2)展会实战模拟应按商业性的运作进行,避免将实战模拟变成一次主题班会或学校文体活动。其间的重要区别在于整个实战模拟要体现收益性和企业管理模式。因此,在实战模拟中,要按照企业运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思考和运作,如怎样满足参展商的需求,如何对展位进行定价,如何吸引目标观众,怎样才能使展会利润增加等。
(3)展会实战模拟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对展会的整体规划,这些规划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正式提出,如在展会实战模拟中要求学生撰写《展会可行性报告》、《展会现场布置方案书》、《展会后勤管理规章》、《展会服务指南》、《展会现场控制规定》、《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等。这些报告的编制对培养会展高层次人才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既然是实战模拟,必然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实战模拟的启动费用需要学校以实验费用的形式划拨,但之后,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予以自行解决。同时为了激励学生的热情,可以将实战模拟的收益留给学生自行分配。
(5)展会实战模拟要最终取得教学效果,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非常必要。这些专业指导包括对综合实验进行宏观上的规划和全局性的掌控,同时要避免过多干预学生们的操作性工作;协调与学院、学校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保证模拟活动能正常开展;每个模拟项目阶段开始前,想同学们介绍个模拟项目的目标、所需用的理论知识、流程、所需设备和参考资料以及重点关注事项等等,以便同学们能够按程序进行实战;监督各个实验项目的进展情况,审核各阶段的调研报告及策划书等文字材料,鼓励同学们在实验活动中的创新行为。(6)展会实战模拟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重要的是,无论成功与否,展会模拟
活动是一个让同学们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和灵活应用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门2勇于实践和创新,不怕失败,这点非常重要。同时,在每个实战模拟项目结束后,应鼓励学生们自己总结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二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一些甜味来。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三、制定计划
(一)实验原理
馒头变甜应该是成分中糖类发生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本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以及口腔中的温度为37℃的常识。控制变量唾液,以及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三支试管,两个对照实验。一支试管作为实验组,另两支试管作为对照组。如果模拟牙齿的咀嚼功能、舌的搅拌功能并加入唾液,滴入碘液后,实验组的试管内没有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变成蓝色,则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没有关系。
(二)实验变量的控制
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2ml清水。另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
(三)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三个)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之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震荡试管;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ml清水并震荡试管;将C馒头放入(3)号试管,不震荡。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4.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四: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可见,(1)号试管中没有变成蓝色;(2)号试管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
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已经没有淀粉,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麦芽糖没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和馒头碎屑,水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滴入碘液后,馒头碎屑中淀粉遇碘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只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与唾液的接触不充分,只有部分淀粉被分解。由此,得出结论: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第三篇:《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教学反思
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放和收
新教材中探究活动较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取知识。探究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有的则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本节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就是属于后者。短短一堂45分钟的课,要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有一定的难度;45分钟,也不可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此时教师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放和收的关系,教学设计上应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哪几方面的能力、教学时间安排上侧重于哪些部分。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年幼,很难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凭空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探究实验方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组织学生针对书本上的实验设计进行讨论,明确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设计自己有创意的探究实验。教师将重点放在实践体验过程和交流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在交流中展示学习的收获,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
2)设计开放式的实验场地
开放性实验场地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实验设计时,将所有的实验器材放置在实验室的两边,(刻意设置了两个实验陷阱:100摄氏度、37摄氏度的水浴、0摄氏度的冷水;大小不一的试管)让学生自主地选取器材进行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利于创新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选取了大小不一的试管;有的几支试管都没有贴标签;有的将试管都放入了100摄氏度的高温水浴中。有的在参考书本的设计上有所创新:在试管中加入了大约1ML醋,发现唾液在酸性环境中,作用降低;加入了一半唾液一半清水,发现唾液的浓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有的直接在口腔中进行,发现在口腔含着的馒头分解的速度比在口腔里用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后的馒头分解的速度慢……
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学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3)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再运用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利于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师平时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有所了解,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运用知识,学以致用。本节课开始就是从平时我们咀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引入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吗?”“什么使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得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是与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都有关。在最后又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答:细嚼慢咽!)。在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唾液稀释后,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降低,从而得出:“平时吃饭时,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不利于消化。”……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应贯穿整个探究实验过程的始终。
4)体验成功,鼓励创新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初一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而好奇心正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表现为探究过程中的“好问”。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及时进行捕捉,予以保护,并使之深化。例如:本节课中有学生问道:“加入醋,唾液还会起作用吗?”、“唾液如果变稀了,对淀粉分解有影响吗?”、“不放在水浴中,直接在常温下进行实验有什么不同吗?”“可以直接在口腔中进行实验吗?”……此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回答,而是鼓励他们用实验去验证。对于这些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积极创新的学习氛围,拓展创新意识的培养空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教师不应随意地进行否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本节课中有一组学生将三支试管全部放入100摄氏度的热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碘液发现三支试管全变蓝了,与别的小组实验结果都不同时,他们很失望,认为自己失败了。这时候教师并没有否定他们,而是微笑着拿起这三支试管,请全班同学一起帮他分析“为什么这三支试管都变成了蓝色?”经过讨论分析后得出:原来他们将试管全部放入100摄氏度的水中加热。这时老师又问:“从他们的结果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学生回答:“唾液在高温下不能使淀粉分解。”老师:“虽然这一组同学模拟的不是口腔中的环境,但是却意外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知识:唾液在高温下不能使淀粉分解。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老师也希望你们再尝试如果将它们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又会有什么不同?好吗?”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探究实验过程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意识得到发挥、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设想、与众不同的创意,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失误”,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努力创造新情境、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一文
第四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案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案
南阳市二十二中 白霞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引起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和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并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唾液的分泌、温度、咀嚼的时间等都有关的生物学基本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已知淀粉的检验方法、水浴加热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唾液的分泌、温度、咀嚼的时间都有关。
技能目标:
1、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验合作的快乐,形成团队精神。
3、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的设计 教学难点:实验结果的分析
五、课前准备
实验用具:大烧杯,小烧杯,试管,试管架,量筒,碘液,凉水,热水,研钵,小纸槽,温度计,标签纸,刀片,馒头,凉水,热水
六、课时分配 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假设(5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在此要通过实验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是我们北方人的主食,在口腔中遇到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后、唾液的混合后会越变越„„
生:甜。师:实验是对自然现象的模拟,那么在口腔中,有可能使馒头变甜的因素有哪些呢?请你说出一种因素并说明理由。
生1:因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后就有甜味。所以,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生2:我认为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也有关系。因为饿极时的狼吞虎咽就感觉不到甜味。
生3:我认为与时间、温度也有关系。口腔温度为37度。
师:同学们推测出了四个变量(板书:唾液、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时间、温度)有可能与馒头变甜有关系,但是你的推测再合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它是否成立,必须经过验证。如果对每一个变量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靠吗?
生:不可靠。师:那怎么办?
生: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设置重复组。
师:为了使我们的实验更加真实,并且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我们每四个小组作为一组,探究一个变量。下面分组:第1--4组:变量唾液,第5--8组: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第9--12组:变量温度;第13--16组:变量时间,分组初步制定计划。时间5分钟,5分钟后由本组组长向大家介绍本组的实验设计。交流的内容包括:1.本小组验证的问题是什么? 2.实验设计的原理是什么?3.如何控制变量?4.采用怎样的模拟方法? 5.在实验过程中如何保持水温不变?6.预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二、小组讨论,制定计划(10分钟)
每小组分别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展示时要求学生在讲解的同时将实验方案以图解的形式画在黑板上,将条件处理相同之处用“√”标记,将不同之处用“X”标记,便于其他学生在观察时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先由本组同学对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再由其他小组同学质疑、纠正,教师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生
1、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没有关系。” 变量是:唾液。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看有无唾液的实验现象如何。对照组和实验组除了一个有唾液,一个有清水外,其余条件都相同。对照组编号1,实验组编号2,。预测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同时投影本组实验方案)。37度水温的控制方法:用向凉水添加少许热水的方法量控制37度水温。
生
2、我们知道人是恒温动物,我们组考虑用手温代替水温,比较环保。生
3、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没有关系。”变量是: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没有关系。实验原理和他们一样,我们实验组编号3,实验组3与对照组1不同的地方是不加馒头碎屑,加馒头块。预测实验结果,3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接触的部分不变蓝,切开后内部滴碘液变蓝。
生
4、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变量是:温度。我们实验组编号4,实验组4与对照组1不同的地方是温度为60度高温。因为高烧的时候吃饭没有味道,所以我们预测实验结果是4号试管淀粉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加滴碘液后应变蓝。
生
5、因为做面汤会做糊,我们组认为高温下淀粉会变成其他物质,这样即使淀粉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滴加碘液后也有可能看不到变蓝的现象。所以,我们组另外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60度温度下,两组都有淀粉,但一组加唾液,一组加清水,看颜色变化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说明淀粉酶在高温无活性,如果不一致,说明淀粉酶在高温下还没完全失去活性。
生
6、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时间有没有关系。”变量是:时间。我们实验组编号5,实验组5与对照组1不同的地方是时间为1分钟。预测实验结果是:5号试管因为时间短,淀粉没有完全变为麦芽糖,加碘液后应变浅蓝。
生
7、实际咀嚼时间没那么长,一般不到一分钟。如果他们组用的馒头碎屑过少,唾液过多,那么也有可能在1分钟内被完全消化。这样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就会一样,导致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而模拟实验要接近真实,所以我们组对照组1分钟,实验组30秒。看蓝色的颜色深浅。
老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创新,使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实验前强调一下学生注意不到的细节问题:溶液放至室温后再滴加碘液;搅拌唾液与搅拌清水的竹签不能混用;搅拌要“充分”,不能搅拌一两下就停止了,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实验。
三、实施计划,得出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四、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四组为一大组,由大组长展示本组的实验结果,并与黑板上的预测相比较,得出各自的实验结论。教师再将各大组的实验结果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观察,你认为对馒头变甜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对于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小组,教师应引导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
五、回归生活,健康生活
八、板书设计
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
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
唾液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37℃ 时间 预测实验结果: ①-7 √ √ √ 5 ② 清水 √ √ 5 ③ √ 馒头块 √ 5 ④ √ √ 60℃ 5 ⑤
清水 √
60℃ 5 ⑥ √ √ √ 1 分组设计实验:第1--4组:①② 第5--8组:①③ 第9--12组:①④ 第13--16组:①⑤
九、教学反思:
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不应该从对事物的语言说明开始,而应始于对事物的观察。实验是生物教师实施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渠道,所以上好一节实验课非常重要。
实验课前老师的周全的考虑,是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体会到生物课的神奇和魅力的关键。在上课之前,我自己反复做实验,找到最佳的实验材料—干馒头;找出馒头碎屑与唾液的最佳用量;计算反应的最佳时间;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为了节约时间与材料,我将干馒头碎屑磨成碎屑、馒头切成方条、脱脂棉制成棉球、玻璃棒换成了竹签;学生分四人一组,指定负责的同学当组长等等,为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做了充分的准备。
过去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老师做概括性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探究实验我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到实验设计、进行实验,以及结论分析等,都是由学生一步一步亲自完成的。在这种过程式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体验的多了,独立思考与相互间的思维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多了,学生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受到了很好的磨炼,实验设计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第五篇:公司食堂与馒头供应商供需协议书
公司食堂与馒头等供应商供需合同
甲方(购买方):
乙方(供应方):
一、甲方经调查确认乙方提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等是政府部门颁发的合法有效证件。乙方同意提供上述有效证件的复印件给甲方备案。
二、乙方经调查确认甲方为合法诚信的经营单位,保证供应给甲方的馒头、花卷、糖包、烧饼及其它面粉食品,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如果甲方职工偶然出现中毒、腹泻等健康危害时,经权威部门确认是属于食用乙方馒头原因所致,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三、甲、乙双方根据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就乙方向甲方供应馒头、花卷、糖包、烧饼及其它面粉食品事宜,协商一致,签订如下协议:
1、合同期限:乙方在2013年5月8日开始向甲方供应馒头、花卷、糖包、烧饼、及其它面粉食品。供应品种、数量和质量,由甲方提前一天向乙方下达书面通知单,乙方按通知单的要求供货。
2、定价方式:根据目前市场行情,馒头、花卷、糖包、烧饼等随行就市。馒头暂定每个净重0.25斤,单价为 0.5 元/个,此单价随市场行情波动,但每次调整单价需经甲方主管同意并重新修改协议(甲方主管人员为柳军利)
四、交货与验收:
1、馒头的计量器具由甲方提供,计量数据以甲方数据为准。甲方应保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2、乙方按照甲方规定的日期、数量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将馒头送至甲方职工食堂。
3、乙方将馒头送至甲方职工食堂后,甲方将在半小时内验收。半小时内不验收,视为默认。
4、甲方对馒头的质量有争议时,经双方协商解决。经验收合格后,甲、乙双方共同在入库单上签字,经甲方主管签字后,由甲乙双方各执一联。
五、账款结算:账款每月结算一次,乙方凭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的入库单到甲方财务部结账。
六、违约责任:
1、乙方未能按甲方通知单要求供货时,每次按当天数量款的10%向甲方缴纳补偿金。
2、甲方未能及时结款时,每日向乙方缴纳欠款的8%作为补偿金。
七、其他约定事项:
1、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达成协议。未达成协议以前,原合同仍然有效。当事人一方接到另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建议后,应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内做出答复,当事人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的期限答复,逾期不做答复的,即视为默认。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代表签字生效。
甲方:乙方:代 表 人代 表 人:
地址:地址:
电话:电话:
2013年 月 日2013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