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哲学思考
浅议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哲学思考
目前,建筑企业大多已完成了改制建企工作,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正逐步被现代企业制度所取代,企业真正走入竞争日益激烈、生存环境更加复杂的市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空前巨大。入世后,随着实力雄厚的国外建筑企业的大量涌入和国内民营建筑企业的迅速崛起,中隧股份公司同其他国有建筑企业一样,承受着空前的竞争压力。但同时,国家推行扩大内需方针拉动经济增长,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中隧股份公司如何实现“忠于国家,奉献社会”的时代使命呢?我认为,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建筑企业通向成功的一条阳光大道。施工单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培养优秀的现代企业家。企业家对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作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应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践行者,第一宣传者。现代企业家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者,更多地应该是领导者和战略家。企业家应该从纷繁的日常管理中超脱出来,更多地思考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并通过企业文化管理,引导全体员工有效地实施企业的战略。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过,一个企业的领导就是做好两件事,一是拿主意,一是用好人。作
为施工单位企业经营管理者、掌门人,应该具备“专和能”。首先不应该是门外汉,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构筑适应社会的美好蓝图,并能够将其准确传达;制定远大而且能够实现的目标。同时,应当具备企业家素质,即企业家才能,特别是企业家精神,即企业家文化理念。这种沉淀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文化理念将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逐步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他们将运用文化管理的先进方法带领企业迅速成长和发展壮大。
第二,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意识。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人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经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许多企业领导人确立了“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人才是知识经济之本”的意识,开始注重尊重人的尊严、关心人的需求,更加注意企业文化中人才的素及其价值的开发与利用。中隧股份公司在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深刻认识到“人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持续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坚持做到“员工第一”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员工的忠心和进取心,充分尊重和保护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成果,建立和实施“效率优先”、“奖优罚劣”的机制,推行“岗位竞聘机制”,彻底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实
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实现“有效劳动与收入分配”的合理匹配。股份公司还坚持“以人为本”和“能本主义”,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员工的个性张扬和能量的充分释放,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使之形成一种终身学习培训的循环机制,培养不断创新进取的人才。第三,以“重信守诚”为企业立身之本。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必须建立信用文化。孔子认为,讲信用是君子的一种美德,是交友和处世的基本准则。重信守诚乃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企业精神第一要义,要使诚实守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同仁堂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所制产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驰名中外”,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信誉,“同仁堂”三字如同金字招牌世人尽知。具有70年历史的南京冠生园因“陈馅事件”被央视曝光后被迫破产再造,根本原因就是其失去了起码的诚信,不重视产品质量,愚弄消费者,坑害消费者,结果终被消费者所抛弃,被市场所淘汰。
信誉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施工单位的信誉就是对自己奉献给社会的每一件工程负责,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方针落到实处。近几年,中铁隧道股份公司认真贯彻ISO9001质量标准,不断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规定,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确保质量体系长期有效运行。对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质量保证目标,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对重大技术问题的参谋作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改造落后装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突出现场管理,力争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精品工程。同时,全面推行回访服务质量标准,严格服务制度,加强服务力量,健全服务网络,忠实履行对用户的承诺,实现回访服务的规范化。截至2004年,公司连续9年获得“河南省AAA企业资信”荣誉称号。第四,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实践经验表明,不断创新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保持长盛不衰、基业常青的根本途径。具有350多年历史的北京王麻子剪刀,其创造的“铁夹钢”工艺曾占全国半壁江山,但由于企业的设备严重老化、产品创新意识差,几百年来基本上是一副老面孔,品牌价值也逐渐贬值,从而在竞争中被市场无情地抛弃,最终不得不申请破产。百年老店尚且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作为伴随着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立起来的施工单位,随着改企建制的进行,面对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更要扎实推进改革,不断创新求发展。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8兵团61军182师544团,1954年集体转业编入铁道部序列。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企业经过了历次变革,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实施公司制改革,成立了有
限公司,2003年又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增资扩股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完善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等组织机构。在机制上,制度上也不断创新,建立了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机制。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中隧股份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为实现我国铁路建设四次跨越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公司已较熟练掌握和运用世界最先进的TBM和盾构掘进设备从事长大隧道和城市地铁施工,并在这一领域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在盾构的研制方面,中隧股份公司承揽了国家“863”计划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断地创新使企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企业文化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建筑企业在建设和提升企业文化过程中,要立足本土,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加强领导,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将企业文化的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具有时代特征和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第二篇:浅谈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哲学思考
浅谈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哲学思考
中隧集团企业文化是中隧集团企业管理和全体员工共同的精神家园,中隧集团的企业管理者总结定位了中隧企业文化,而中隧企业文化更需要中隧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为此,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和项目管理者,本人在此不揣冒昧,试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思考,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建设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必须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它的深刻内涵
中隧集团企业文化虽然形成了体系,但在管理和实践中,仍有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差。以下四种表现较为突出:
(一)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有人错误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只是提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
(二)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我们管理讲话中或经验材料里谈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总会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内容,讲企业文化体现在管理、经营方面的少。于是,上行下效,以讹传讹,导致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的认识偏差。
(三)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有的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订出来,汇编成册,按此考核,兑现奖惩,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
(四)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识,就是标语口号。有人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设计一个漂亮的企业标识、整齐的厂服、鲜
艳的厂旗、雄壮的厂歌,朗朗上口的标语口号,仅此而已。不可否认,上述观点都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他们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企业文化的载体,而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因而实际上就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差。这对深入推进中隧企业文化建设是十分不利的。我们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走出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成员所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推进中隧集团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建设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必须坚持本土特色,切忌雷同化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属于“个性文化”,具有自我封闭性。企业应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色彩。有个性才有吸引力,有个性才有生命力。建设中隧企业文化尤其要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很好地结合起来。中隧集团的企业文化,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突出“以人为本”、“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尊重科学和信奉科学”、“积极进取和勇于奉献”、“诚实守信和品牌取胜”的诸多特征而构建起来的。这就不仅具备了我们与所有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有相同之处,更有相异之处。这种相异才是我们的本土特色,只有坚持我们的本土特色,用我们的本土特色的企业文化去铸造、维护集团的品牌文化,大力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不断提升企业美誉度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建设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精心塑造
企业文化理论博大精深,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民主、企业行为、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隧集团企业文化中,哪一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但我认为,在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必须抓住主要,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建设好中隧集团的企业文化。
认真研读企业文化理论,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理论中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是企业精神,而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一种自觉养成的思想道德观念,是企业之“魂”。因此,企业精神就是我们在建设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工作中的重点和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纲举目张”。
四、建设中隧集团企业文化必须面向未来,不断与时俱进和创新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加汹涌澎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兼并进一步加剧,如何在新的形式下谋求中隧集团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中期和远期目标,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就很难完成“攻坚克险、创造明天”的企业使命,更难践行“做最难的,交最好的”的企业宗旨,我们的“国内领先,世界著名”的发展战略也就无法实现。
我们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就要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即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是以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人才、技术、管理才能真正成为国内领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地位。
我们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还要建设协作参与型的企业文化。情境管理理论认为,准则、信仰、仪式、活动、直觉、决策是我们长期与我们一道共同生活、生产、工作的外协员工队伍进行思想沟通,企业精神渗透的重要方式。只有将这些外协员工队伍引领到共同认知、认同、认理上来,他们才会有“在自家的一亩三
分地做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尤其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形象设计更好地结合起来,只有两者更加紧密地结合,才能成为中隧集团企业腾飞不可或缺的两翼。设中隧集团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协作参与型的企业文化和高度重视企业形象的设计,这是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中应该特别把握的三个方面,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努力开拓,不断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三篇:中粮集团企业文化
【企业背景】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成立之初是内外贸兼营的贸易公司,后专营粮食进出口业务。从1992年到2004年,中粮集团进入了全面改革、多样化发展阶段,由单一外贸公司向产业化转型,在管理上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以来,中粮加快食用油、葡萄酒、麦芽、面粉、大米、饮料、巧克力、金属包装等生产加工业务以及地产开发、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逐步由传统外贸代理公司向以实业为基础、综合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转型。1999年上半年开始,中粮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中粮的全球化经营。通过全面的产业整合、架构调整和价值重塑。2005年以来,集团资产规模成倍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速路。2009年,面对国内外新的市场环境和经营形势,中粮集团秉承企业社会责任,开启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新篇章。
中粮历史沿革:
1952年,中粮集团的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组建。1953年,中国粮谷出口公司和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1961年,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1965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
1998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更名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1958年生于山东滨州,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1987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曾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起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他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他不断引导公司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认为只有保持优质、高效、稳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有可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
【中粮文化体系的特点】
1、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随着市场战略的转型与调整不断转换思维模式,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其健康发展;
2、以“忠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要求中粮的经理人和员工做到又“忠”又“良”,即“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既体现了市场导向的制度化需求,也凸显了鲜明的人性化特征;
3、身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影响渗透到中粮的各个角落。中粮充分利用党建这一特有的宝贵资源,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有机结合起来。党建借助企业文
化的新理念,更贴近企业和员工,增强党建的活力和亲和力;企业文化依托党建成熟的工作体系和党工团丰富的组织资源,更快地落地生根。中粮集团党组把企业文化明确定位为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是中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运用“体验营销”的手段巩固和传播集团新文化。
【中粮集团的品牌文化】
中粮集团的品牌文化体系,包括精神、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精神层面
主要体现为中粮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即集团统一的价值观,包括使命、愿景、战略、企业精神、品牌信仰等。
集团使命:我们奉献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使客户、股东、员工价值最大化。其中,“奉献”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是中粮需要奉献的具体内容,是各方对中粮的要求,是中粮必须要实践的经营任务;“实现价值最大化”体现了中粮运作的效率、目的性,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的必然要求;“员工价值最大化”使员工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通过企业的发展,使员工过上“体面的生活”,包括收入增长、良好的工作环境、个人的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集团愿景:建立主营行业领导地位。这意味着中粮要在所进入的主营行业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和市场占有率。中粮的每一个业务单元、每一项业务,通过寻求有效的商业模式不断成长,达到行业领导地位。
集团战略: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
集团企业精神:诚信,团队,专业,创新。
集团品牌理念--自然之源,重塑你我。自然是人类的源泉,自然资源是中粮生存和生长的根基。回归自然,回归到自然的环境、自然的成长、自然的能源、自然的再生之妙,中粮才会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中粮尊重自然规律,善用自然的力量,致力于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自然之源,重新塑造我们每一个人,塑造更美好的生活。
集团文化:诚信、业绩、专业、团队、学习、创新、公开、公正、透明、简单、处以公心、与人为善。
二、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的企业文化,是价值观在经理人和员工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上的表现,包括“五步组合论”、“6S管理体系”、“企业管理逻辑系统”、“行动学习法”、“高境界”、“团队工作法”、“战略思维”、“职业经理人”、“大中粮,无边界”等。
中粮集团在对经理人的管理上提出了“两高”的要求,“一高”即高境界,是宁高宁董事长给经理人提出的八点要求,给中粮经理人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另一高”是对经理人的“高压线”,即经理人廉洁自律十四条,是对经理人的基本要求,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中粮集团倡导“大中粮,无边界”,意指全体员工都是中粮人。过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公司内部存在着两支队伍,一支是档案关系在公司的正式职工,另一支是市场化招聘的员工。2007年集团借《劳动合同法》出台之机,很好地推行了劳动合同改革,将两支队伍变成一支队伍,打破了原来国企按照档案而不按照劳动合同来管理员工的做法。无论档案在哪里,每名员工都与其所工作的独立法人实体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依据。
中粮集团讲求 “感恩”、“欣赏”和“信仰”。
三、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外化为的各种具体形式,包括中粮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办公环境与宣传物品、群体性活动、仪式和内部流行语等。
出色的内刊——《企业忠良》;
建立中粮集团企业大学---忠良书院,培养优秀人才,传播企业文化理念; 中粮司徽的设计,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包含四种颜色,梦想蓝、喜悦橙、青春绿、承诺棕。橙色代表土地,蓝色代表天空和阳光,中间的绿色代表生命,也像一个”人”字,寓意着中粮能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体现了”自然之源,重塑你我”的理念;
新标识由扬特品牌识别咨询公司设计,为立体六角形,取自太阳耀光的形状。图标主体由天、地、生命三部分组成,充分表达了中粮“尊重自然规律,善用自然的力量,致力于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自然之源,塑造自己,塑造生活,塑造人类社会”的品牌理念。
中粮司歌的名字叫《阳光》,由宁高宁董事长作词、高晓松作曲。这首歌是
中粮集团正在积极建设和推广“阳光下的企业文化”一个方面的反映。
【启示】
1、企业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战略的转型与调整不断转换思维模式,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引导自身健康
可持续发展;
2、国有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把党的先进文化融入到企业自身文化之中;
3、企业品牌文化的创造要从精神、制度、物质各个层面着手,精神是基础,制度是约束力,物质是保障;
4、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有人性化特征,充分考量来自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价值观,最大限度协调好顾客,员工,管理层的关系;
5、企业文化不仅是外在的规范和准则,而是发自经理人和员工内心的一种“态度”。新的企业文化从诞生到被广泛接受认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采取适当手段,推行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活动,巩固和传播集团新文化,使其深入人心;
6、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的标志之一,应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企业积极向上负责任的一面,对树立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有重要意义。
中粮集团的品牌家族图谱,来看看这家世界500强企业阵线是多么庞大!
第四篇: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
作者:未知
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07-1-2
3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
被称作第二只“看不见的手”的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70―80年代问世以来,在短短的20年,就风靡全世界,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的跟踪考察后,联合撰写了一份报告,他们写道,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指出的那样,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着企业文化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而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世界知名的管理行为和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在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则大胆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大多数企业都将“与狼共舞”的严峻形势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工作程序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大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强策划能力的设计者,而且还要求有社会制度的保证、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这些必要前提条件的存在,昭示了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所面临的多种困难性和艰巨性,对此,不少专家学者已从方方面面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和企业文化爱好者,本人在此不揣冒昧,试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走出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于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研究和宣传一直是时冷时热,尽管党的十四大发出了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号召,并把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现状仍不尽如人意,许多企业至今对企业文化理论仍然是迷惑不解或一知半解,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上的误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们认为――
(一)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容上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人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而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灵了,所以企业文化也就没有必要建设了。
(二)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根源在于我们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讲话中或所谓的经验介绍材料里谈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内容,而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或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什么运动队、宣传队等一律称为企业文化建设,于是,上行下效,以讹传讹,导致许多员工说起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
(三)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许多企业从厂部到班组,从办公楼到工作现场,到处都悬挂或张贴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看起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
(四)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不少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了班组,每月或每季乃至每年按此考核,兑现奖惩,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了。因此,在许多企业里,不惜人力财力,或千里迢迢到外面收资回到家里稍加改动或一字不动就成了自己的东西,或组织一帮人闭门造车、苦思冥想,撰写成文然后拉到环境幽雅的去处一番会审,隆重推出,如此这般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五)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许多企业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的厂徽,穿上一套整齐的厂服,悬挂一面鲜艳的厂旗,唱响一支雄壮的厂歌,仅此而已。
诸如此类的认识偏差还有许多,如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详细列举
第五篇:中酒集团企业文化
中酒集团企业文化
中酒集团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法及薪酬福利体系,并陆续出台完善了相关制度解释作为企业法的补充,建立起一套相对严谨但人性化的现代化公司管理流程。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并设立了员工食堂、宿舍、活动中心以及班车全方位关爱中酒集团的每一位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集团从基础做起,从解决每一位员工吃住行开始。
2012年集团人力资源行政中心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在树立企业文化形象、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丰富和活跃员工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突出进展。统一设计、制作了工装、工牌、名片,企业宣传画册、手提袋等,树立了集团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形象;成功组织了集团公司各节假日活动、郊外拓展等,组织员工自觉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丰富了员工文化生活,增强了集团上下的凝聚力。